导航:首页 > 穿越重生 > 写古代小说的作者

写古代小说的作者

发布时间:2020-12-28 20:04:15

A. 有哪些作家写古代小说

倾泠月:她写过很有名的《且试天下》《兰因·璧月》
桐华:《步步惊心》《大漠谣》《云中歌》就是她写的
还有《绾青丝》的作者波波
我只举几个比较有名的作品的作者,他们都写得很好

B. 哪些作者写的古代小说好看

古灵

C. 求写古代言情小说的作者,是写短篇的

最喜欢的是古灵,她的出嫁从夫跟七修罗/阋罗系列超好看的
还有典心,寄秋,楼雨晴
最近在看的裘梦,哇,真难得在看了这么多小说后又找到一个新作家,而且这么对我心水的,现在基本看完了,很不错
楼主有好看也推荐一下咯

D. 哪个作者古代小说比较好看

这些作家写的古代小说很好看的说:

古灵
台湾的流行小说作家,以写言情小说为主。作品风格轻松诙谐。她小时候学古典钢琴,高中改习爵士钢琴,后考上食品营养科。职业从梦想的钢琴老师、饭店琴师、营养师突变成小说家。迄今创作小说100余本,是一位高产作家,于1999年开始写作,第一本作品为《引郎上钩》,至今作品数量已达一百多本,第一百本为《早安,亲爱的》。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有《一家都是宝》系列、《出嫁从夫》系列、《黑魔王传说&巫马王》系列、《皇京四大禁卫》系列、《心电感应》系列等,2007续写《七阎罗&七修罗》系列。

周玉
女,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现为潇湘书院A级签约作者。代表作品:《家有刁夫》《家有刁妻》《回到唐朝当混混》《盗情》《泣血传》《火爆妖夫》《兽妃》《凤逆九天》 等。

于晴
1993年2月起效力于万盛旗下,展开写作生涯,系列作品:【聂家系列】【西门系列】【云家庄系列】【斗妻系列】等。

楼雨晴
曾用笔名楼心月,台湾著名小说作家。作品:《凤舞翩翩》《意随君欢》《君莫问愁》《宁为卿狂》等。

湛露
台湾言情小说家,属于新月、邀月文化。系列作品:【富贵花嫁系列】【非凡四少系列】【后宫系列】【皇家有喜系列】等。

典心
言情界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作品风格活泼,结构严谨,不差于郑媛、古灵之类的作家。系列代表作(古代):【佳人】【轩辕四皇】【新龙门客栈】等。

倾泠月
女,湖南湘潭人。懒惰且任性,无宏图壮志,就爱睡觉、发呆,做个平常小民,得闲有钱时,抱一本书去飞天涯,看美景美人,做白日美梦,想快乐美事,觉得一辈子若此会很幸福。作品:【东皇系列】【红颜系列】等。

秋夜雨寒
新一代言情小说人气女皇,才女作家,山东济南人。 最爱下雨的夜,寂寞、清冷、闲散,却与温暖惬意相拥。代表作品:三生三世系列之《若爱只是擦肩而过》《跨过千年来爱你》《终难忘》等。

墨舞碧歌
红袖2010年最炙手可热的新人之一,获得红袖评论榜,道具榜总第一名,在红袖11周年庆典上,获得了红袖最具口碑奖的作者,以及红袖十大热门作者之一。代表作品:《再生缘:我的温柔暴君》《和首席社长谈谈情》

沧月
(1979年5月15日——)女,原名王洋,浙江台州人,浙江大学建筑学硕士,国内武侠奇幻市场中最受欢迎的写手之一。以写武侠奇幻小说出名,代表作有《血薇》《护花铃》《镜》系列等。

赵炯炯
赵炯炯,2012年新晋网络作家。首部作品《凤阙九重》于起点女生网独家首发,获BBS网友票选“二月美文”。以文笔细腻,意境唯美为格调,被誉为“唯美版金枝欲孽”。

E. 中国古代小说的代表及作者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里程及其规律

第一部分,说明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第二部分,说明我国古代小说在发展过程中的规律。第一部分是从纵的方面论述,第二部分是从横的方面论述,全文纵横交织,互相补充,完整地阐述了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第一部分讲发展过程,作者是按几个阶段来写的。1.起源:神话传说。2.发展:魏晋南北朝志怪志人。上述两个阶段中,小说同历史归于一类。3.成熟:唐代传奇。脱离历史而成为独立的文学创作。4.继续发展:宋元话本小说、演义小说。5.顶峰:明清文人独立创作,写平凡的人和事。

作者阐述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抓住了两个关键。第一个是文学与历史的关系。萧统的文学定义说,“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就是指出文学作品必须有想像虚构,还要讲求文采。神话传说、志人志怪,都是靠实地访问,从民间搜集而记录下来的,所以同历史归于一类。唐代传奇,有想像虚构并讲求文采,因此就离开历史而发展成为文学创作了。第二个关键是文人加工民间传说与文人独立创作的关系。宋元话本小说、演义小说,都是文人采用民间传说而进行再创作的,写的都是非凡的人物,不寻常的英雄;明清小说,发展成为文人的独立创作,写平凡人的日常生活。抓住上述两个关键,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进程就容易理清了。

第二部分讲发展规律,作者列举了四条。这四条与第一部分的内容密切相关。例如第一条,“中国的小说是来自民间的,是人民群众思想、愿望以及生活实际的反映。中国小说的每次发展、进步都是由优秀的文人作家向民间学习,参与、加工民间创作而取得的”。这在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几个阶段都可以得到证明。又如第二条,“史传文学对中国古典小说的影响”。这从中国古代小说的几个发展阶段中,可以看得更加清楚。作者在课文中只谈了“对人的看法和描写”一点,在另外的文章中还谈了几点(参照“有关资料”)。

二、学习重点说明

1.融会贯通,理解课文

课文论述的内容极为丰富,从时间说,从远古到清末;从范围说,小说发展的规律,头绪纷繁。因此,必须下功夫贯通起来理解,才能正确把握课文的内容。

首先,把第一部分讲发展历程的内容按时间顺序串连起来理解。在这中间,可以把发展历程分为五个阶段、两个关键。理解了这些,就理解了第一部分内容。其次,把第二部分讲发展规律的内容与第一部分的内容结合起来理解。例如第二条规律,因为古代小说脱胎于史传文学,因此它不可避免地对史传文学的传统有所继承,这首先表现在对人的看法和描写上。反之,理解了第二部分内容,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第一部分。例如,理解古代小说脱胎于史传文学,那么也就不难理解小说发展过程中话本小说、演义小说的出现不是偶然的了。

2.举一反三,用实例说明规律

在课文中,作者已经举了不少实例来说明规律。因此,学生从课文中不难得到启发,模仿着用自己熟悉的例子去进一步说明课文阐述的规律。例如,作者已经用《三国演义》《水浒传》说明第三条规律,但失之于简单,不妨要求学生把说明具体化。甚至有些学生熟悉的但作者没有涉及的例子,也不妨要求学生去说明课文中提到的某些规律。这是学习课文的延伸,也有助于进一步深入地理解课文。

●解题指导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表。

本题旨在引导学生融会贯通,把握课文基本内容。

朝代
发展阶段
体裁特点
规律

魏晋南北朝以前
起源
神话传说
1.中国的古代小说是来自民间的,古代小说的每次发展都是由文人作家参与、加工民间创作而取得的。2.史传文学对中国古代小说很有影响。3.古代小说创作立足于现实。4.由于受封建文化的压迫摧残,古代小说的发展极为艰难。

魏晋南北朝
发展
志怪志人


成熟
唐传奇

宋元
继续发展
话本

明清
顶峰
①演义小说
②文人独立创作,关注平凡人生的现实主义小说

二、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并说明它们在阐明课文观点上的作用。

1.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

2.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善恶必书,是为实录。

3.明镜照物,妍媸毕露。

4.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时纪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

本题中所列引文,都是文言,需要学生切实弄懂,知道它们的含义;还要求学生了解它们在说明文章观点上的作用。

1.意思是,文学作品所描写的对象具有积极意义,其内容的表达、形式的安排,都经过作者深沉的构思、想像,其辞藻、音律、用典等艺术形式都比较讲究。事,指作品描写的对象。沉思,深沉的构思。义,指思想内容。翰藻,指作品的辞采。课文引用萧统的这两句话,是为了说明萧统对文学与历史等学术著作的区别已经有所认识,到唐代,我国的古代小说终于脱离历史而发展成为文学创作。

2.意思是,爱它而要知道它有缺点,恨它而要晓得它有长处。缺点、长处必须都写下来,这才是真实的记录。课文引用《史通》的这些话,是为了说明我国古代小说对史传文学传统的继承,首先表现在能够辩证地认识人和描写人。

3.意思是,明亮的镜子照物体,物体的美丽和丑陋全都清晰地显露出来。妍,美丽;媸,丑陋。课文引用这两句话,是为了说明《水浒传》写人艺术的高明。

4.意思是,虽然我的书名为志怪,也不专写鬼神,却时时写人间的变异,也略微蕴含着鉴戒。课文引用吴承恩的话,是为了说明《西游记》是立足于现实的。

三、作者以《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为例说明第三条规律,其中以《三国演义》《水浒传》为例的说明较简略,试把这两例中的一例的说明具体化。

以《水浒传》为例。作者写北宋宋江农民起义,是立足于现实的。作者施耐庵是元末明初人,元末爆发了农民大起义,群众性的反抗运动风起云涌。它们规模宏大,波及的范围广泛,其间又有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产生,因此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传说施耐庵同元末的农民起义运动有一定的联系,甚至亲自参加了起义的队伍。可见,《水浒传》描写的农民起义,正是立足于现实的基础上的。

四、试把读过的《林黛玉进贾府》《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失街亭》《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范进中举》等课文联系起来理解,想想它们体现了本文提到的哪些规律,并写成一二百字的短文。

它们体现了课文提出的四条规律。写一二百字的短文,可以重点谈其中的一条。

●教学建议

一、指导学生以旧知求新知,旧知、新知融会贯通,理解课文。高三学生,应该读过一些中国古代小说,也读过不少史传散文,例如中国古代四大著名长篇小说、话本小说,志人志怪小说、神话传说等,又如《左传》《战国策》《史记》中的一些散文等。要调动学生的这些积累去理解课文,这样就容易得多。

二、理解我国古代小说与史学的关系,是把握课文内容的关键。第一部分讲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过程,小说脱离史学而独立,这是关键性的进步;第二部分讲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规律,小说继承史传文学的优秀传统,这是关键性的规律。因此,指导学生把握课文,要抓住关键不放松。

三、这篇课文有一定难度,不要求学生全部读懂,能懂多少就算多少。这篇课文的教学只要达到这样的目标:使学生知道怎样融会贯通地去阅读有一定难度的文章。

四、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可以把“有关资料”中某些东西提供给学生,让学生结合资料去阅读课文。

●有关资料

一、关于“文学”的含义(胡经之)

对于文学是语言艺术这种认识,中外都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才逐渐明确。

在中国,“文学”的含义曾有几度变化。在先秦时代,“文学”是“文章”(“文”)和“博学”(“学”)的总称,“文学”包括了整个文化,先秦诸子的哲学、道德、政论文章,都被说成是“文学”。到了秦汉时代,“文学”还是总括“儒学”和“文章”,但二者渐趋独立,“文学之士”逐渐分离为二:一类归“文苑”,一类属“儒林”。像司马相如这类从事辞章诗赋创作的文人,和那些专门研究儒学经术的学者分开来了。发展到魏晋时代,“文学”和经学、玄学、史学都分立发展。到了齐梁时代,更进而把“文学”细分为“儒”和“学”,把“文章”细分为“文”与“笔”。史传、奏议这一类文章归入“笔”,屈原、宋玉、枚乘、司马相如等人辞章诗赋一类算作“文”(梁元帝萧绎的《金楼子·立言篇》对此有所阐明)。“

F. 古代小说中的诗词是作者写的吗有什么作用

处理引用的,基本都是作者写的,作用有很多,如下:
1、点明宗旨
小说中诗词的一个非常突出的作用就在于此,由于中国的古典诗词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和艺术件,小说作者常选取一首或一组诗词来点明小说的主旨。这样既言简意赅又具有文学价值,如《三国演义》篇首引用明代文人杨慎的一首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看过《三国演义》的读者必定对这首词十分熟悉,虽然它并非作者所作,但此词气势磅礴、内蕴深远,虽有模仿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之迹,却又能推陈出新。《三国演义》的整理者们将它拿来总结三国这一风云变幻、群雄并起的年代,可谓再恰当不过了。
又如《红楼梦》中的《好了歌》,尽管有人对《好了歌》足否是《红楼梦》的主题歌表示异议。但要是说,跛道人的《好了歌》和甄士隐的《好了歌解注》,深化了《红楼梦》的主题思想,表达了曹雪芹的世界观、人生观、社会观,窃以为并不过分。《好了歌》歌词共四段,如下,
“世上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小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上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上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上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而解注分三个部分,中间部分与四段歌词对应,刻画了四种世态人情,从而暗示了《红楼梦》主题的三个要点:一是以宁荣二府为中心的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衰亡;二是贾府及史王薛三家各色人物的风流云散;三是贾宝玉和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等人的爱情婚姻悲剧。
2、暗示故事中人物命运,塑造典型形象

这一功能在《红楼梦》中表现的最为明显,也是《红楼梦》诗词中数量最多、质量最高的。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图册判词》和《红楼梦曲》。作者以第二人称语气,分别咏叹了金陵十二钗和宝玉的命运,并对日后各人的归宿都作了安排。如《金陵十二议正册判词》其八: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凡鸟即“凤”,指的是王熙凤,作者在此处既赞扬王熙凤的聪明才智,又暗示了她心性歹每,“编从末世来,”故贾府败落时,终一个倒霉的就是她,而她与丈夫的关系则有“从”、“令”、“休”三段经历,短短四行诗,已经为下文王熙凤的命运发展做好了暗示。

而塑造典型形象的诗词也是很多的,试想,如机没有《葬花词》、《题帕诗》、《代别离》、《桃花行》这几首沁人心脾的佳作,黛玉的形象和黛玉的故事情节将会受到多大的损失。

3、促进故事情节发展

这一点可以说是非常有中国特色的,国外的小说中也有靠诗来表示情感的,但却没有像中国古典小说那么频繁的出现,由于诗词在中国文化中有特殊的地位,因此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使用及其所起的作用就大大异于其他国家,而小说的创作者再加以艺术的加工和夸张,诗词在中国古典小说中甚至变成了改变人物命运的工具。像宋江在浔阳楼上题的诗词,虽不能说是使他上梁山的主要原因,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正是这两首诗词,断了宋江最后的一丝幻想,最终把他逼上梁山。

在才子佳人小说中,对这一功能的运用有为淋漓尽致,其实这也不难理解,既然作者如此的看重诗词,对其在小说故事情节中的应用自然要颇费一番心思。如小说《玉娇梨》中,第一回红玉因代父题诗引起事端,父亲白太常被迫出使虏庭,红玉也只好暂寄吴翰林家中,而第四回中苏友白也是因壁上题诗引起吴翰林的注意和青睐,想将红玉许配于他,从而引发了一段姻缘。整部书都是以诗发端,以诗作结,诗歌在其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4、描摹人物外貌,突出人物性格

这在古典小说诗词中也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由于古典小说中对人物的塑造缺乏主体化,通常一出场就定了性,以后的事件只是对其性格的诠释,因此其形象的刻画往往是为了人物性格服务的。小说中的出场人物总的貌如其人,性格刚烈的不外乎豹头环眼,燕颔虎须,有帝王像的则天生异像,不是手能过膝,两耳垂肩,就是碧眼黄发,才子是风度翩翩,才高八斗,佳人是眉如春柳,眼湛秋波。这些诗词占据了小说很大一部分的篇幅,往往给人一种脸谱化的感觉。当然也有一些小说写得不错的,如《红楼梦》中的人物描摹,无论黛玉的“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还是熙凤的“两弯柳叶吊梢眉”,在用词遣句上比前人要精致、用心,对人物性格的把握也更为那刻、细腻。

古典小说的创作者们还常常通过小说人物创作的诗词来体现人物,如黛玉创作的诗,很好的体现了她那种冰清玉洁,孤芳自赏的性格,而宝钗创作的诗,则表现了一种大家闺秀、端庄稳重的性格,可谓“诗如其人”。

除了以上四种功能外,古典小说中的诗词还有表达作者观点,交代历史背景等效应。

G. 谁知道一些写古代言情小说的作家

将军令
作者:黄苓
[书籍简介]

他、他实在是太像那个在她坠崖梦中对她咆吼,
最后竟转身离去的男子。
那声音、那身形、那让她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
不会错的,就是他!
但,为什么他会出现在这,还自称是她大哥?
难不成……他想赶尽杀绝?
她竟然忘了他?!
还误以为是他将她推下山崖的!
这、这一定是老天爷在跟他开玩笑。
看见她为他挡下一箭坠落山崖时,
他几乎要发狂崩溃。他疯了似的到处寻她,
因为他相信她不会就这样离开他。
可当他好不容易终于寻著她时,她却……
不认得他了!
http://www.xs8.cn/love/22086/index.html

富贵格格
作者:纪珞
[书籍简介]

唐君苡——一个孤苦无依的小孤女,千里迢迢北上寻亲,
不料,半途却被这个冷酷的男子抓回他的府中囚禁。
他不但任意的使唤她,还要她承担府里全部的大小粗活!
她应该是恨他的,可当冷漠的他身中剧毒时,她的心竟揪疼得厉害,
这才明白自己对他的爱已然泛滥成灾。
她愿意用尽一切方法救他,就算要她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
袁磊——是个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商业巨子。
他不但统摄着全国流通的商货,也掌控着全国的经济命脉,
向来说风是风,说雨是雨,从没有人敢当面说他的不是。
但这个前来投靠他,有着小鹿般单纯眼睛的小女人,
竟敢时时挑战他的耐性、违逆他的命令,
既然她那么喜欢玩「反抗」的游戏,那就让她好好的玩个够……
http://www.xs8.cn/love/17721/index.html

云倾玄武

作者:倌琯[书籍简介]

这个饥渴大色魔,怎么那么爱"吃"?
上回咱姑娘特意扮男装混进妓院,想偷窥妓女嗯嗯啊啊在干啥,
不料,他竟闯出来撕裂他的伪装,吃了她的胸前"小豆豆”!
讨厌啦!她沾了蜜吗,那么好吃?
这回她再扮伙夫,摸进贝勒的大船逍遥去,
但他却二度出现,趁刻薄总管毒打得她晕死时又想吃她小嘴,顺道威协她当他的贴身小厮,
敢情,小厮还得帮爷儿打水净身呢,而她不小心"挥"到他的"那个"居然撩拔他冲动的往她身子进攻,
天!他、他好伟大,她好害怕哦......
http://www.xs8.cn/love/5464/index.html

舞诱白虎

作者:叶双[书籍简介]

天底下的贝勒爷都像他这样吗?狠心的任她
冒雪夜跪将军府前,又趁渴打动以口补水轻薄她,
而她才骂了他一句--“邪恶的登徒子",他竟恼
羞成怒,拿她父兄三人的性命作筹码,逼她签卖身
契,供他奴役、发泄,可霸傲的他也太难伺候了吧,
她不驯,他愈要征服掠夺,她臣服,又嫌她像个没
生气的木娃娃,玩之无味,弃之可惜,难道她卖身
不交心也碍着他吗…
http://www.xs8.cn/love/10017/index.html

同心弄

作者:简璎[书籍简介]

想他征战边疆十二年,晋爵加封不在话下,
却沦落被皇帝主子卖了身,
和根本不知啥模样的花姑娘送作堆,
不过既是首富之女,该是气质一流的佳人,
可,这是什么情形?
那个在光天化日之下对男人毛手毛脚的,
竟就是他未过门的小妻子,
好呀!她素行不良,他也用不着跟她客气,
就罚她洞房花烛夜等不到郎,
独守空闺暗自啜泣,
谁知第二天她就擅自落跑回家,
还胆敢给他吃剩饭剩菜,
忍、忍、忍——
他宽大为怀原谅她,不计前嫌临幸她,
可从她内衫里,竟掉出别的男人的信物……
http://www.xs8.cn/love/8519/index.html

雷风大少

作者:唐茵[书籍简介]
大名鼎鼎威震北方的雷风堡大少爷竟是这副德性!
双脚重残,性情暴烈;人见人怕,鬼见鬼愁!
他居然还把她神医老爹的招牌瞧得扁扁扁,
哼!管他是雷风堡的正主儿,她和他卯上了!
非治好他的腿,大大露一手。
可怎么人人都说他俩是斗气冤家,早晚是一对儿,
连他也一副理所当然的暧昧样?
这下真不是一个惨字了得,
她想天南地北玩耍去,怎么可以喜欢他?……
啊!「情敌」上门抢人,要和她决斗定输赢!
那她该不该上场应战,捍卫爱人?……
http://www.xs8.cn/love/22668/index.html

掩月山庄

作者:可儿[书籍简介]
江北掩月山庄有个硬邦邦的庄主通人知晓
浑身上下砌满了最美丽、最冷硬的石头
连开口允婚,嘴里吐出的寒气都冻得死人
谁想得到这“冰山良人”乍见新嫁娘时
开口第一句话居然是:“她长得很美!”
曾几何时,冰人也开始对女人有感觉了?
对这个硬塞给他的新娘,他早早备好冷宫
此刻,他竟然犹豫了,不知该将她往哪放
原因是,他的小娘子怕冷、受不住寒
他想把温暖过给她、舍不得放开她……
面对她的聪慧可人,他几乎放了仇恨
面对她的善解人意,他不再愤世嫉俗
但是……她毕竟是“裴”家的大小姐啊
她曾经冠上那个可恨、贪婪的姓氏
对于她,他该防不该防、该爱不该爱?
唯有他的心能告诉他。而它,因她而融化
只要有心,爱的奇迹并不是没有可能……
http://www.xs8.cn/love/9611/index.html

催情舞姬

作者:林水漪[书籍简介]

为了报一家被灭门的血海深仇,
她混进杀手组织,更化身青楼名妓,
可怎地见到下手对象大司马大将军便……
失了心魂?
不,杀手是不被容许流露任何情绪的!
就在她苦无法子接近他时,
这不知死活的家伙竟翻墙送上门来,
真是天助她也!
先和他交个朋友套套交“情”再说,
岂料命运多舛的她遇上采花贼,
一时大意跌下断崖,
再醒来时,她已不知他是谁,
而他怎会服侍着她……
http://www.xs8.cn/love/14092/index.html

爱恋时光河

作者:丁千柔[书籍简介]
唐朝?麒玉公主?到底到演哪出戏码?
她只不过中了奖,到长江一游
怎会「游」成了唐朝的公主?!而这个驸马爷也真是小气,
人家明明说只有他的「琉玉」和她的「璃戒」,
能送她回二十世纪,他却整天「冰」着一号表情死都不肯借!
于是她决定,用最现代最粗野的动作
来证明……她不是他老婆!!

H. 中国古代小说的代表及作者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里程及其规律

第一部分,说明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第二部分,说明我国古代小说在发展过程中的规律。第一部分是从纵的方面论述,第二部分是从横的方面论述,全文纵横交织,互相补充,完整地阐述了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第一部分讲发展过程,作者是按几个阶段来写的。1.起源:神话传说。2.发展:魏晋南北朝志怪志人。上述两个阶段中,小说同历史归于一类。3.成熟:唐代传奇。脱离历史而成为独立的文学创作。4.继续发展:宋元话本小说、演义小说。5.顶峰:明清文人独立创作,写平凡的人和事。

作者阐述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抓住了两个关键。第一个是文学与历史的关系。萧统的文学定义说,“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就是指出文学作品必须有想像虚构,还要讲求文采。神话传说、志人志怪,都是靠实地访问,从民间搜集而记录下来的,所以同历史归于一类。唐代传奇,有想像虚构并讲求文采,因此就离开历史而发展成为文学创作了。第二个关键是文人加工民间传说与文人独立创作的关系。宋元话本小说、演义小说,都是文人采用民间传说而进行再创作的,写的都是非凡的人物,不寻常的英雄;明清小说,发展成为文人的独立创作,写平凡人的日常生活。抓住上述两个关键,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进程就容易理清了。

第二部分讲发展规律,作者列举了四条。这四条与第一部分的内容密切相关。例如第一条,“中国的小说是来自民间的,是人民群众思想、愿望以及生活实际的反映。中国小说的每次发展、进步都是由优秀的文人作家向民间学习,参与、加工民间创作而取得的”。这在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几个阶段都可以得到证明。又如第二条,“史传文学对中国古典小说的影响”。这从中国古代小说的几个发展阶段中,可以看得更加清楚。作者在课文中只谈了“对人的看法和描写”一点,在另外的文章中还谈了几点(参照“有关资料”)。

二、学习重点说明

1.融会贯通,理解课文

课文论述的内容极为丰富,从时间说,从远古到清末;从范围说,小说发展的规律,头绪纷繁。因此,必须下功夫贯通起来理解,才能正确把握课文的内容。

首先,把第一部分讲发展历程的内容按时间顺序串连起来理解。在这中间,可以把发展历程分为五个阶段、两个关键。理解了这些,就理解了第一部分内容。其次,把第二部分讲发展规律的内容与第一部分的内容结合起来理解。例如第二条规律,因为古代小说脱胎于史传文学,因此它不可避免地对史传文学的传统有所继承,这首先表现在对人的看法和描写上。反之,理解了第二部分内容,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第一部分。例如,理解古代小说脱胎于史传文学,那么也就不难理解小说发展过程中话本小说、演义小说的出现不是偶然的了。

2.举一反三,用实例说明规律

在课文中,作者已经举了不少实例来说明规律。因此,学生从课文中不难得到启发,模仿着用自己熟悉的例子去进一步说明课文阐述的规律。例如,作者已经用《三国演义》《水浒传》说明第三条规律,但失之于简单,不妨要求学生把说明具体化。甚至有些学生熟悉的但作者没有涉及的例子,也不妨要求学生去说明课文中提到的某些规律。这是学习课文的延伸,也有助于进一步深入地理解课文。

●解题指导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表。

本题旨在引导学生融会贯通,把握课文基本内容。

朝代
发展阶段
体裁特点
规律

魏晋南北朝以前
起源
神话传说
1.中国的古代小说是来自民间的,古代小说的每次发展都是由文人作家参与、加工民间创作而取得的。2.史传文学对中国古代小说很有影响。3.古代小说创作立足于现实。4.由于受封建文化的压迫摧残,古代小说的发展极为艰难。

魏晋南北朝
发展
志怪志人


成熟
唐传奇

宋元
继续发展
话本

明清
顶峰
①演义小说
②文人独立创作,关注平凡人生的现实主义小说

二、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并说明它们在阐明课文观点上的作用。

1.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

2.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善恶必书,是为实录。

3.明镜照物,妍媸毕露。

4.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时纪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

本题中所列引文,都是文言,需要学生切实弄懂,知道它们的含义;还要求学生了解它们在说明文章观点上的作用。

1.意思是,文学作品所描写的对象具有积极意义,其内容的表达、形式的安排,都经过作者深沉的构思、想像,其辞藻、音律、用典等艺术形式都比较讲究。事,指作品描写的对象。沉思,深沉的构思。义,指思想内容。翰藻,指作品的辞采。课文引用萧统的这两句话,是为了说明萧统对文学与历史等学术著作的区别已经有所认识,到唐代,我国的古代小说终于脱离历史而发展成为文学创作。

2.意思是,爱它而要知道它有缺点,恨它而要晓得它有长处。缺点、长处必须都写下来,这才是真实的记录。课文引用《史通》的这些话,是为了说明我国古代小说对史传文学传统的继承,首先表现在能够辩证地认识人和描写人。

3.意思是,明亮的镜子照物体,物体的美丽和丑陋全都清晰地显露出来。妍,美丽;媸,丑陋。课文引用这两句话,是为了说明《水浒传》写人艺术的高明。

4.意思是,虽然我的书名为志怪,也不专写鬼神,却时时写人间的变异,也略微蕴含着鉴戒。课文引用吴承恩的话,是为了说明《西游记》是立足于现实的。

三、作者以《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为例说明第三条规律,其中以《三国演义》《水浒传》为例的说明较简略,试把这两例中的一例的说明具体化。

以《水浒传》为例。作者写北宋宋江农民起义,是立足于现实的。作者施耐庵是元末明初人,元末爆发了农民大起义,群众性的反抗运动风起云涌。它们规模宏大,波及的范围广泛,其间又有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产生,因此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传说施耐庵同元末的农民起义运动有一定的联系,甚至亲自参加了起义的队伍。可见,《水浒传》描写的农民起义,正是立足于现实的基础上的。

四、试把读过的《林黛玉进贾府》《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失街亭》《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范进中举》等课文联系起来理解,想想它们体现了本文提到的哪些规律,并写成一二百字的短文。

它们体现了课文提出的四条规律。写一二百字的短文,可以重点谈其中的一条。

●教学建议

一、指导学生以旧知求新知,旧知、新知融会贯通,理解课文。高三学生,应该读过一些中国古代小说,也读过不少史传散文,例如中国古代四大著名长篇小说、话本小说,志人志怪小说、神话传说等,又如《左传》《战国策》《史记》中的一些散文等。要调动学生的这些积累去理解课文,这样就容易得多。

二、理解我国古代小说与史学的关系,是把握课文内容的关键。第一部分讲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过程,小说脱离史学而独立,这是关键性的进步;第二部分讲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规律,小说继承史传文学的优秀传统,这是关键性的规律。因此,指导学生把握课文,要抓住关键不放松。

三、这篇课文有一定难度,不要求学生全部读懂,能懂多少就算多少。这篇课文的教学只要达到这样的目标:使学生知道怎样融会贯通地去阅读有一定难度的文章。

四、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可以把“有关资料”中某些东西提供给学生,让学生结合资料去阅读课文。

●有关资料

一、关于“文学”的含义(胡经之)

对于文学是语言艺术这种认识,中外都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才逐渐明确。

在中国,“文学”的含义曾有几度变化。在先秦时代,“文学”是“文章”(“文”)和“博学”(“学”)的总称,“文学”包括了整个文化,先秦诸子的哲学、道德、政论文章,都被说成是“文学”。到了秦汉时代,“文学”还是总括“儒学”和“文章”,但二者渐趋独立,“文学之士”逐渐分离为二:一类归“文苑”,一类属“儒林”。像司马相如这类从事辞章诗赋创作的文人,和那些专门研究儒学经术的学者分开来了。发展到魏晋时代,“文学”和经学、玄学、史学都分立发展。到了齐梁时代,更进而把“文学”细分为“儒”和“学”,把“文章”细分为“文”与“笔”。史传、奏议这一类文章归入“笔”,屈原、宋玉、枚乘、司马相如等人辞章诗赋一类算作“文”(梁元帝萧绎的《金楼子·立言篇》对此有所阐明)。“文”“笔”的划分,表明了齐梁时代对于文学的了解逐渐深入。对于“文”和“笔”的解说,前人众说纷纭,清代学者常把有韵的称“文”,无韵的称“笔”。其实,“文”与“笔”的原则,不只在有韵无韵,也不只在言辞的美,还在于有无情采。齐梁时代就有人把“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的“文”和一般的文章区分开,“文”不仅要有特殊的言辞,而且要有特殊的情采,即所谓“流连哀思”,“情灵摇荡”。这种对“文”的看法,接近今天所说的艺术的文学或美的文学的意思了。“文”和“笔”的区分,把艺术的文学或美的文学同其他文学(其实是文章)从内容和形式上区别开来了。可惜,齐梁时人常常只把诗赋一类视作“文”,而小说一类却排除在外。在创作实践中,齐梁文学的情采,也只局限在贵族上流社会的狭小天地,偏向于追求“翰藻”的华美,形式主义弊祸严重。到了隋唐时代,为了反对形式主义,出现了古文运动,取消了“文”“笔”之分,甚至以“笔”为“文”,“文学”变成了“明道”之器,不区别艺术的文学和道德文章了。发展到宋代,“文学”干脆成为“载道”之具,道学代替了“文学”。幸而,自先秦以来,历代对于“诗”的看法一直较接近于艺术的文学或美的文学这种意思。自唐代开始,“诗”和“文”的区分更加明显,语言艺术的特点在唐诗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戏曲、小说和一些散文中也日益明显地表现出来。但长期以来,封建文人把戏曲、小说之类看作雕虫小技,不能列入“文学”殿堂,那些并无语言艺术特点的文章却被尊为“文学”正宗。只是到了现代,人们终于把这些具有语言艺术特点的诗歌、小说、剧本和散文称之为文学,而把那些并无语言艺术特点的文章列在文学之外。于是,文学是语言艺术的含义就确定下来了。

在国外,“文学”含义的变化,也经历了类似的途径。古希腊时代,史诗、悲剧早已很发达,但“文学”并不专指这类东西,而是总括一切文化。西方用拉丁文littera一语来表示一切书写的东西,小至一个字母,大到整个文化,包括具有语言艺术特点的东西,全包罗在内。中世纪神学统治一切,包罗万象,文学被淹没在神学之中。文艺复兴以后,特别是启蒙运动以来,科学的发展,学术的细分,使得政治学、经济学、伦理学、史学、美学等等都独立出来,成为专门科学。剩下那些不能归入科学之列的诗歌、剧本、小说等等,独立出来,称之为文学。

《美利坚网络全书》(1963年版)里说道,文学“词源上的意思是一切书面的或印刷的东西”。直到现在,“还流行着关于文学的两种对立的观念。一种观念认为,一切说得好的东西都是文学,认为文学风格标志文学和非文学的区别”;“另一种看法认为,文学的核心和基本的特点是在于它是想像的表述形式,一切文学都是虚构的”。日本《万有网络大事典》(1973年版),也把文学分为广、狭二义:“广义的文学是一切用文字书写的东西。”“就狭义来说……亦即与文艺同义。”这说明今人对于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的本质和特征,认识越来越精确,越来越深刻。

(节选自《文艺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二、中国古代小说的性质和范围(石昌渝)

讨论中国小说文体,首先碰到的是小说的性质和范围的问题。小说是叙事性散文(清代骈文小说《燕山外史》是极个别的例外),与叙事诗的区别是清楚的,比如陈鸿的《长恨歌传》是小说,白居易的《长恨歌》是诗,一个是散文,一个是韵文,虽然同是叙事,但文体的区别一目了然。比较不容易区别的是小说与史传。

小说与史传都是叙事散文,都同样有人物有情节有主题,都同样有作者概述和场景描写,它们的区别何在?司马迁的《史记》,抽出一个片断来,例如《鸿门宴》,那场景描写有行动有对话有细节,性格栩栩如生,可以说与小说没有分别。但是,尽管它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它却是史传而不是小说。根据就在它是据实而写。古代小说,特别是历史演义小说,其人物和情节也许是有一些历史依据的,但作者不过是借它们来抒发自己的胸臆,创作中不免要对原来的事实加以选择,加以强调,加以重组,加以虚构补充,总体上是作者主观想像的产物,本质是虚幻的,因此它是小说而不是史传。明代谢肇说:“凡为小说及杂剧戏文,须是虚实相半,方为游戏三昧之笔。亦要情景造极而止,不必问其有无也。”(《五杂俎》卷十五)清初丁耀亢则进一步指出小说的价值与史传的价值不同,“小说始于唐宋,广于元,其体不一。田夫野老能与经史并传者,大抵皆情之所留也”(《续金瓶梅集序》)。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是“史贵于文”,小说因其虚妄无稽而长期遭到轻贱,谢肇和丁耀亢理直气壮地宣称小说就是虚妄无稽,阐明小说的价值不系于“实”,而系于“情”,从而明辨了小说的文学品格。史传说真话,小说讲假话,真和假,这就是史传和小说的区别所在。

不过,一进入作品实际,问题又不那么简单了。白话小说与史传的区别很明显,问题在文言小说系统。纵向来看,唐代以前比较好办,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小说。古代史志和书目文献指称的那个时期的“小说”是别有所指的,并非文学意义的小说。东汉桓谭和班固在处理古代文献的时候,把那些实录性质的丛残小语统称为“小说”,一部分托古人近于子部而又浅薄者归在子部,一部分记古事近于史部而又悠谬者归在史部。这类作品一是实录,尽管实际上是真伪杂存,但作者是据见闻而录,不事虚夸和铺饰,因此,二是文字简略,篇幅短小,所谓尺寸短书。对这类作品,桓谭和班固是食之不甘,而弃之可惜,故列“小说家”类存之,可备治身理家参考,或可广见闻资考证。魏晋南北朝的志人小说和志怪小说的兴盛自有它的社会文化原因,但在文体上是承袭“小说家”,并且成为唐前“古小说”的主要部分。以实录和短小为特征的“古小说”充其量只是中国小说的史前形态。进入唐代,问题就比较复杂了。唐代传奇不避讳虚构,驰骋想像进行铺叙描写,实录的原则放弃了,短小的格局打破了,它标志小说文体的诞生。传奇小说的存在,使得“古小说”发生了分化。一支紧跟着史传走,这就是野史笔记。野史笔记重在摭拾史料,其中既有叙事文,也有说明文和论说文,内容正如明代胡应麟所归纳的有志怪、传奇、杂录、丛谈、辨订、箴规六类,以后四类为主体的即是野史笔记;另一支在史传和传奇小说之间摇摆,它标榜实录,篇幅也短小,但比较偏重故事性和趣味性,因而文学色彩比较浓厚,这就是笔记小说。虚与实孰多孰少,对它很难作计量性判断。历史学宽容一点,可以把它纳入自己的范畴,而小说扩大一点,也应该确认笔记小说为小说家族的一员。

再进一步面对一个作品集子,确认是不是小说就要具体分析了。野史笔记的一个集子中也含有传奇和志怪性质的作品,如唐代《酉阳杂俎》就有好的志怪作品,宋代《癸辛杂识》就有一些记录轶事异闻的作品,元末明初的《辍耕录》中有些篇什则成为后世小说的题材来源,甚至一些文人的文集中也会偶然杂有一些精彩的小说,如《东田文集》中的《中山狼传》,《九集》中的《负情侬传》《珠衫》《刘东山》等;相反,笔记小说集中也会夹杂一些杂录性质的文字,例如用传奇小说方法写成的笔记小说集《聊斋志异》也有一些非叙事性的篇章。出现这种情况,与古代人的“小说”观念有关。尽管明代中期以后通俗文学家们为小说正名,为小说的地位和发展大声疾呼,但是占统治地位的文化传统观念是根深蒂固的,清代乾隆年间编撰的《四库全书总目》对“小说”的看法与桓谭、班固的看法基本保持不变,就是一个明证。两种“小说”概念的并存,是造成小说与史传有一部分交叉的重要原因。

(节选自《中国古代文体丛书·小说》,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

三、中国古代小说理论(吴组缃)

我国古代小说理论里头有很多好的经验,有些我们就没有很好地继承下来。唐代有个刘知几,是个史学家,他把史传文学的经验总结出来,写了一部书叫《史通》。他很讲究“识”。先秦早就讲究“器识”,所谓“士先器识,而后文艺”。器识,就是心胸开阔,目光远大。司马迁为什么能写出一部《史记》来呢?他认为,必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了万卷书不行,还要行万里路。这样他的见识就多了,心胸就开阔了。中国小说理论的头一条,要想写好小说,首先要心胸开阔,眼界宽广,首先要在“器识”上下功夫。而不能心胸狭窄,眼光如豆,只见个人的眼前的那么一点东西,要能高瞻远瞩地看问题。

第二条,你要写好一篇小说,必须要有“孤愤”。李贽说《史记》为什么写得好?因为太史公有“孤愤”;《左传》为什么写得好?因为左丘明有“孤愤”。《水浒传》为什么写得好?施耐庵有“孤愤”。后来许多评论《聊斋志异》《红楼梦》的,也都说蒲松龄、曹雪芹有“孤愤”。“孤愤”是什么?拿现在的话说,就是有个人的真实感情,个人所独有的激情。就是你对这个题材、这个主题有极大的热情,你自己被这个题材、这个主题所感动,使你欲罢不能,非要把它写出来不可。不是为了有名气,更不是为了稿费。古代写小说是倒霉的事,哪来的名利!如果你对你要写的没有深刻的感受,没有极大的热情,没有被它深深地感动了,就没有必要来写它,而且也写不好。

第三条,中国小说很讲究“真实”。现在,我们的有些评论对于这个写真实还是起反感。一写真实就是自然主义了,就是暴露我们社会的黑暗面了,要作反动宣传了。其实,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打了一次嗝儿,你就不吃饭了?当然,你以写真实为借口,写坏小说,我们要批评;但不能因为这个缘故,就反对写真实。怎么能反对写真实呢?“真、美、善”三个东西我们都要。可这三个东西并不是平列的,真美善以真为基本。没有真,你那个美是假美,你那个善是伪善。假美、假善有什么价值?所以要大胆地写真实。至于你写得好不好,那是你的思想观点、思想感情问题。真是文学艺术的生命,也是小说的生命。没有真,就失去了它的生命。我们要使文艺成为人民的工具,很好地为人民服务,首先要尊重它的性能。真实是它的性能,把真实丢掉了,就不能很好地为人民服务,就变成不顶用的东西。过去我们常常把文艺这个性能抹煞了,忽略了。

要讲写真实,很要紧的一条,就是必须深入生活。没有生活你就胡编乱造,坐在屋子里想入非非,尽是想当然,那是不行的。《史通》上总结史传文学一条经验,拿现成的话说,就是“反映论”。马克思讲过一句话,原话我记不清了,意思是说,我们读一篇小说,一篇文学作品,要区分哪些是作者主观世界的东西,哪些是客观世界的东西。就是说,作品是反映,它是通过作家的主观来反映客观,反映客观的社会生活、时代气息、历史面貌。《史通》总结我国的史传文学,如“明镜照物,妍媸毕露”,就像明镜照物一样,漂亮的(妍)、难看的(媸)都照出来;像“虚空传响,清浊必闻”,就同空气传播声音一样,好听的(清)、难听的(浊)都传过来。这就是真实,真实地反映客观事物,反映客观的社会生活、时代面貌和历史面貌。这并不是客观主义,史传文学是要“寓褒贬”“别善恶”的,就是将善恶褒贬包含在里头,不是直接说出来的。这就是所谓“春秋笔法”。春秋笔法也叫“皮里阳秋”。是非、善恶不直接说,通过情节场面,通过人物的对话言论,让读者自己去分辨评判。中国诗歌理论中有句话叫作“不落言筌”。言筌就是解释说明。《史通》标举一个“晦”字,以与“显”相对。“显”是浅露,也就是直截说明;“晦”就是具体叙写,反对直说。中国文学有这个传统的信条,就是不允许解释说明,要通过情节场面,通过形象来表现褒贬。所以“明镜照物”并不是客观主义,而是含有褒贬,暗藏着褒与贬。这也是鲁迅极力信奉的。有些人不了解此意,作了相反的评价,应该考虑!

由此,《史通》还总结了一条,就是“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善恶必书,是为实录”。就是说,爱它而晓得它有缺点,憎它而晓得它有所长。正如我们所理解的: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对立的矛盾的统一体,不可能有纯粹的东西。好人身上有缺点,坏人身上有长处。这完全符合辩证法。但这不是说没有善恶、是非之分。所爱、所憎,分得清清楚楚;在此前提下,再看次要的方面。比如吴承恩写《西游记》,创造了个猪八戒,它是个小农生产者。他眼光如豆,心胸也不开阔,而且动摇得很厉害,一遇困难就要散伙,回高老庄去。遇到妖魔鬼怪,孙悟空去打,他却躲起来睡大觉;回来一看,孙悟空快打赢了,他怕功劳全是别人的了,赶快跑过去打几耙子。他还爱挑拨离间,几次在唐僧面前说孙悟空的坏话,把孙悟空赶走。总之,这个人的缺点是很多很严重的。但我们并不觉得这个人特别可恨,我们小孩看到他就笑,并没有把他当成敌人来看。为什么?因为作者还写了猪八戒的许多更为主要的长处。比如劳而又苦的事情都是猪八戒干的,长途挑经担,孙悟空是不干的;过那个稀柿洞,硬是猪八戒拿嘴巴拱出一条路来;妖魔鬼怪把他抓起来,他骂到底,从来不投降的。还有,他闹情绪是常事,可始终没有脱离取经队伍,取经队伍少不了这么一个人。这就是说,作者在创作猪八戒的时候,是“爱而知其丑”的,而且把他的丑大胆放手地写得很充分。《水浒传》写林冲,写武松,写鲁智深、李逵,都是采取这种态度。“憎而知其善”,也是如此。《三国演义》写曹操,作者是恨他的,把他当作反面人物来写。可曹操有雄才大略,最后胜利的还是他。他有很多优点,善于用人,善于识才。抓住一点好处就写出来,决不掩藏、抹煞。可这些好处,这些雄才大略,就使他成为一个大坏蛋,不是普通的坏蛋。司马迁写刘邦,写项羽,也持这样的看法。这就是要通过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体验,写出真实的人来,写出有血有肉的人来。《红楼梦》更是这样。林黛玉是作者同情的,可是写了她很多缺点;薛宝钗是作者不喜欢的,但也并不抹煞她种种的长处。正因为这样,《红楼梦》里写了许许多多的人物,一个个都是活生生的,使我们感动。“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善恶必书”,这一条经验我们就没有很好地继承下来。 我们为什么不能把人物写得真实起来呢?生活中有多少使人感动的新人新事,叫我们一写,往往就显得不真实了。

中国小说还讲究神似。只写得形貌真实还不行,还要神似。苏东坡就讲:“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是说绘画只讲究外形相似,这个见解同小孩子的见解一样,太浅薄了,太幼稚了,因此一定还要神似。鲁迅先生也讲,画头发,画得怎么细,也不可贵。要紧的是画神,画眼睛,把眼睛的神态画出来。我国古代的小说,都讲究形似和神似,更讲究神似。《水浒传》中的几个主要人物,宋江、李逵、鲁智深、武松、林冲等,都写得神似。《红楼梦》更讲究神似,而且写人与人的关系,也写得神似。比如说,黄莺儿,你仔细看看,她必然是薛宝钗的丫环;紫鹃,一看就是林黛玉的丫环;还有,侍书是探春的丫环,入画是惜春的丫环,一看就有这种特点。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写得入神了。托尔斯泰的小说《战争与和平》,写了五家贵族。每家的人一个个性格不同。可总起来每家各有一个共同的家风,一看就是这家的。我们现在的小说,能写到这样子的,还不多。

I. 写古代小说的作家有谁

四叶铃兰,唐七,蜀客,桐华,沧月,天下归元,十四阙,匪我思存,浅绿,赵乾乾很多啊~看完可以hi我~~~

J. 有哪些写的好看的古代言情小说的作者

我个人喜欢穆丹枫,安知晓,她们都有一些古代……

阅读全文

与写古代小说的作者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意恋征服系列小说全文阅读 浏览:578
女主叫苏糖男主姓萧的现代小说 浏览:237
男主角纨绔装傻充愣的小说 浏览:794
穿越小说主人公叫萧铭下载 浏览:466
权利暗战小说免费阅读 浏览:742
主角人工智能女仆小说 浏览:338
杨皓是哪个小说主角 浏览:966
出版青春校园小说推荐 浏览:59
女生版穿越小说排行榜 浏览:718
丑男逆袭的校园小说 浏览:847
花式宠妻总裁霸爱成婚小说 浏览:106
熟女丁香人妻小说全集 浏览:112
女主角大于20个的小说 浏览:435
女主角小名叶小九小说名字 浏览:189
主角百世轮回的小说 浏览:384
帝王心术同作者的其他小说 浏览:522
三人成狼小说写的是什么 浏览:297
上千章好看的小说在线阅读 浏览:204
爱伦坡诗歌和短篇小说的特点 浏览:361
小说人物华曦 浏览: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