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水浒传第70回原文
《水浒传》 第七十回 没羽箭飞石打英雄 宋公明弃粮擒壮士
话说宋江打了东平府,收军回到安山镇,正待要回山寨,只见白胜前来报说:
“卢俊义去打东昌府,连输了两阵。城中有个猛将,姓张,名清,原是彰德府人,
虎骑出身;善会飞石打人,百发百中,人呼为没羽箭。手下两员副将:一个唤做花
项虎龚旺,浑身上刺着虎斑,脖项上吞着虎头,马上会使飞枪;一个唤做中箭虎丁
得孙,面颊连项都有疤痕,马上会使飞叉。卢员外提兵临境,一连十日,不出厮杀。
前日张清出城交锋,郝思文出马迎敌。战无数合,张清便走。郝思文赶去,被他额
角上打中一石子,跌下马来;却得燕青一弩箭,射中张清战马;因此救得郝思文性
命,输了一阵。次日,混世魔王樊瑞引项充、李衮,舞牌去迎,不期被丁得孙从肋
窝里飞出标叉,正中项充,因此又输了一阵。二人现在船中养病,军师特令小弟来
请哥哥,早去救应。”宋江见说了,叹曰:“卢俊义直如此无缘!特地教吴学究、
公孙胜帮他,只想要他见阵成功,山寨中也好眉目,谁想又逢敌手!既然如此,我
等众兄弟引兵都去救应。”当时传令,便起三军。诸将上马,跟随宋江,直到东昌
境界。卢俊义等接着,具说前事,权且下寨。
正商议间,小军来报没羽箭张清搦战。宋江领众便起,向平川旷野,摆开阵势;
大小头领,一齐上马,随到门旗下。宋江在马上看对阵时,阵排一字,旗分五色。
三通鼓罢,没羽箭张清出马。怎生打扮,有一篇《水调歌》赞张清的英勇:
头巾掩映茜红缨,狼腰猿臂体
㈡ 《水浒传》中有哪些人物,他们的绰号分别是什么
《水浒传》是我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小说以宋江起义为题材,成功地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如乐于救人于危难之中的宋江、敢于同邪恶势力作斗争的武松、嫉恶如仇的鲁智深、爱憎分明的李逵、足智多谋的吴用……揭露了封建社会“官逼民反”、“乱自上作”的社会矛盾,充分肯定了农民起义的进步性。
一百零八位绿林好汉被逼上梁山,每一个人都有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见义勇为的优良品质,都是有一身的好本领和一身的正气。
㈢ 《水浒传》中有哪些故事题目
《智取生辰纲》、《武松打虎》、《倒拔垂杨柳》、《醉打蒋门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等。
1、《智取生辰纲》
写的是杨志押送生辰纲去往东京,在途中(黄泥冈)被晁盖吴用等用计夺取的经过。故事集中反映了蔡京、梁中书为代表的封建统治者与广大农民的矛盾,热情歌颂了起义农民的大智大勇与组织才能。
2、《武松打虎》
主要讲述梁山好汉武松回家探望兄长,途经景阳冈,至酒家沽饮十八碗,醉后欲行赶路。酒家告以冈上有虎伤人,劝其勿行。武松不信,在冈上果遇一条吊睛白额大虫。武松奋起平生之力以双拳将虎打死,为当地老百姓除去一大害。后被世人传为佳话。
3、《倒拔垂杨柳》
倒拔垂杨柳是古典名著《水浒传》的一个故事。《花和尚倒拔垂杨柳》选自于《水浒传》第六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鲁智深为了收服一众泼皮,用左手向下搂住树干,右手把住树的上半截,腰往上一挺,竟将杨柳树连根拔起。
4、《醉打蒋门神》
《醉打蒋门神》这个故事出自于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第二十九回《施恩重霸孟州道武松醉打蒋门神》。
醉打蒋门神的主要内容:是说武松发配至孟州牢营,管营施忠之子施恩,慕其名,二人结拜。施恩之酒店被恶霸蒋门神霸占,武松闻之大怒,带酒赶至快活林,痛打蒋门神,夺回酒店。
5、《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为四大名著《水浒传》中的十个章回。讲的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刺配后,几经周折后被分到看守草料场的工作。因大雪压塌住处,无奈来到一个破旧的山神庙暂住一宿。
正因此才凑巧听见门外陆谦、富安和差拨的谈话,得知自己已被陷害,而且差点被害死。恼怒中,林冲终于爆发,提枪戳死三人,并将陆谦剖腹剜心。可以说,正是这次事件,才使得林冲对官场的仅存的美好愿景化为泡影,不得已只得投靠梁山。
㈣ 三国演义作者是谁
三国演义作者是罗贯中,他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山西并州太原府人,其它主要作品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水浒全传》。
《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三国演义》的作品主题
1、《三国演义》以人物为载体形象地衍绎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即仁、义、礼、智、信、勇等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中的核心因素。
小说中的刘备就是“仁”的代表,关羽是“义”的代表,张飞是“勇”的代表,诸葛亮是“智”的代表,赵云是“忠”的代表等等。刘备是小说里的中心人物,也是中国文化精神中“仁”的体现者。
2、《三国演义》通过魏、蜀、吴三国的故事,揭示了“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历史发展规律。
罗贯中写《三国演义》是为了总结历史的兴衰规律。或日:“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是一种历史循环论或是宿命论的思想。然而,至少从《三国演义》中所说的“周末七国分争”至清代,这一规律还是符合历史事实的。
3、作品自始至终贯穿着“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体现了人民群众拥护明君、向往和平和憎恶暴君、反对动乱的愿望。
小说一直把蜀汉作为中心来描写,尤其是通过刘备这位仁君的形象和诸葛亮这位贤相的形象,突出了作品“拥刘反曹”的主题,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愿望。
作为蜀汉对立面的一个典型形象,就是曹操:小说中的曹操既是奸雄的典型,也是暴君的象征,作品正是通过对这一人物的针砭,体现了人民群众憎恶暴君、反动动乱的愿望。
4、作品通过“桃园结义”的故事,极力宣扬了刘关张的义气,从而表现出明显的“信义”思想。
小说一开篇就是“桃园三结义”,“义”这一思想也就自始至终贯穿于整部作品之中,尤其是通过关羽这一形象,典型地宣扬了“义”的思想。
5、作品通过三国之间政治、军事、外交等各种事件,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历史上各种斗争的经验和智慧。
《三国演义》中描写了一大批智慧型的人物,比如蜀国的诸葛亮、庞统、徐庶、姜维,魏国的曹操、司马懿……这些智慧型的人物,通过这些智慧型的人物所演义的三国故事,不管是变化多端的战争,还是复杂多变的外交,抑或治国治民的政治,无不闪耀着中国人民智慧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