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聊斋志异关于狼的故事。
一个屠夫卖完了肉回家,天色已经晚了。在这时,突然出现了一匹狼。狼不断的窥视着屠户带着的肉,嘴里的口水似乎都快要流出来了,就这样尾随着屠户跑了好几里路。
屠户感到很害怕,于是就拿着屠刀来比划着给狼看,狼稍稍退了几步,可是等到屠户转过身来继续朝前走的时候,狼又跟了上来。
屠户没办法了,于是他想,狼想要的是肉,不如把肉挂在树上(这样狼够不着),等明天早上(狼走了)再来取肉。
于是屠户就把肉挂在钩子上,踮起脚(把带肉的钩子)挂在树上,然后把空担子拿给狼看了看。就这样狼就停下来不再跟着屠户了。屠户就(安全地)回家了。
第二天拂晓,屠户前去(昨天挂肉的地方)取肉,远远的就看见树上挂着一个巨大的东西,就好像一个吊死在树上的人,感到非常害怕。
(屠户因为害怕)小心地(在树的四周)徘徊着向树靠近,等走到近前一看,原来(树上悬挂着的)是一条死狼。
(屠夫)抬起头来仔细观察发现,狼的嘴里含着肉,挂肉的钩子已经刺穿了狼的上颚,那个情形就好像鱼儿咬住了鱼饵。
当时市场上狼皮非常昂贵,(这张狼皮)能值十几两金子,屠户的生活略微宽裕了。就像爬上树去捉鱼一样,狼本来想吃肉,结果遭遇了祸患,真是可笑啊!
(1)古代野史小说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蒲松龄出生于书香世家,他早年也曾想借助科举入仕,可惜屡试不第,只能以教书为生。他自幼便对民间的鬼神故事兴致浓厚。
据说,蒲松龄曾为了搜集素材,在家门口开了一家茶馆,来喝茶的人可以用一个故事代替茶钱。借助这个方法,蒲松龄搜集了大量离奇的故事。
经过整理、加工过后,他都将其收录到了《聊斋志异》中。据清人笔记《三借庐笔谈》记载:蒲松龄每晨起就在大道边铺席于地,并摆设烟茶,坐待过往行人,以搜集奇闻异事。
每听到一事,回家后就加以粉饰润色。康熙元年(1662),蒲松龄22岁时开始撰写狐鬼故事。康熙十八年春,40岁的蒲松龄初次将手稿集结成书,名为《聊斋志异》,南高珩作序。
此后屡有增补。直至康熙二三十九年前后和康熙四十六年,该书还有少量补作。《聊斋志异》的写作历时四十余年,倾注了蒲松龄大半生精力。
作者介绍:
蒲松龄(1640年6月5日-1715年2月25日),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
蒲松龄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
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
舌耕笔耘近42年,直至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方撤帐归家。他毕生精力完成《聊斋志异》8 卷、491篇,约40余万字。
内容丰富多彩,故事多采自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将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美好理想。
被誉为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郭沫若曾这样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大量诗文、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医药方面的著述存世,总近200万言。
㈡ 我当道士那些年里面的内容有真的吗
小说就是小说,大多都是虚构的。或借鉴一些古代的野史杂谈,或者一些民间传说,或夸张虚拟的手法描述,或者是借鉴一些人的灵异事件,所以小说就是真真假假,只能当小说看。比如西游记,毕竟不是写实的。
㈢ 求一些真实的中国历史小说,要符合史实,正史野史皆可(请注明),要古代的,不要近现代的。
大仲马曾说过:“历史是什么,历史不过是用来挂小说的一颗钉子。”所以,我都是在小说里寻找历史。以下是披着小说外衣的正史、野史大集合。我按朝代给你写吧:
【秦】
寻秦记-黄易
秦风-淹死的鱼
【西汉】
何处金无可藏娇-那那(阿娇)
穿越之金屋藏娇-莫漠(阿娇)
汉宫秋月-宛若如人(阿娇)
金屋恨-柳寄悠(阿娇)
回到大汉·我是女御医(阿娇皇后)-凌嘉(阿娇)
大漠谣-桐华(霍去病)
云中歌-桐华(刘弗陵、刘询)
询君意-李歆(刘弗陵、刘询)
【东汉】
秀丽江山-李歆(刘秀、阴丽华、郭圣通)
【三国两晋南北朝】
美人殇-梦三生
笑倾三国-梦三生
不负如来不负卿-小春(这本书可以当专业书看,讲鸠摩罗什的,强烈推荐这本!)
凤囚凰-天衣有风(历史知识较少,但文笔好,主要讲南朝宋的)
兰陵缭乱-Vivibear(兰陵王高长恭,这本书虽然野史居多,但值得推荐)
凤舞兰陵-满座衣冠胜雪(兰陵王高长恭)
【唐】
长孙皇后-忧然
【辽宋夏金元】
柔福帝姬-米兰Lady(看过袁腾飞的《两宋风云》吗?不要错过这本书)
【清】
独步天下-李歆(历经努尔哈赤、皇太极、福临)
那海兰珠-拉费比尤(皇太极)
桐树花深-雯舟舟(作者没有按常规思路写,建议看董鄂妃父母的故事)
清穿的太泛滥了,数字军团就不介绍了,都看伤了~
楼上的那些回答也有说道好书,比如讲赫梯的《第一皇妃》,这是属于世界上古史范围的,中国的义务教育不会讲得这么详细,看这本书很有意义!
如果你要看正史、看人物传记,剑桥各朝史是学术界公认的,我接着按朝代给你写吧:
【秦汉】
秦始皇
秦相李斯-钱宁
汉武帝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两晋南北朝的另类历史:华丽血时代-梅毅
吕著三国史话-吕思勉
悠悠南北朝:宋齐北魏的纷争史-陈羡
【唐】
大明宫词
高阳公主-赵玫
上官婉儿-赵玫
帝国的正午:隋唐五代的另类历史-梅毅
【辽宋夏金元】
刀锋上的文明 - 宋辽金西夏的另类历史
【明清】
大明朝的另类史-梅毅
大明王朝1566
1619年的辽东战役-黄仁宇
奈何江山唱晚-梅毅
景山的晚风·大明帝国的衰亡
皇太极
顺治皇帝-杨立平
百家讲坛·历史上的和珅-纪连海
百家讲坛·清十二帝疑案-阎崇年
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
1901年:一个帝国的背影
何苦生在帝王家:大清公主命运实录-李景屏
满意吗?满意就采纳吧 O(∩_∩)O~
㈣ 中国古代性小说
1、《飞燕外传》
《飞燕外传》其实不能称作书,它只有廖廖数千字,以性行为中心,叙说赵飞燕、赵合德姊妹与汉成帝之间的恩怨纠葛。篇幅虽然不长,却奠定了后世色情小说的基本模式,比如上文提到的男主人公因服用过多的春药而暴亡,又如将气功用于房中术、通过观看裸浴等手段刺激男性使之兴奋、有性虐待倾向的性器具等等,都为后世反复仿效。可能作于明末的《昭阳趣史》,实际上就是《飞燕外传》的增订改写本。
2、《痴婆子传》
《痴婆子传》可能是明代的作品,至迟不晚于清初。本书的作者有非常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文笔简洁而极有法度,叙述娓娓而时有奇趣,引用前人的典故无不恰到好处,而且意味隽永。自然,它的优点就是它的缺点,没有受过严格的古典文学训练的人,特别是对于当代的青年,其中的妙处颇难领会。可是说实在的,就我狭隘的视野所及,这是最富于文学性的一部色情小说。
3、《肉蒲团》
最为着名的色情小说当然是《肉蒲团》。说来也许令人难以置信,在西方汉学界,人们评价最高的中国古典小说不是《红楼》、《三国》、《水浒》,也不是《金瓶梅》,而是《肉蒲团》和《好逑传》。
因此,也因为其他原因,恰似中国人往往认为西方男性有较强的性能力一样,西方人认为东方人(中国人、印度人、阿拉伯人)特别擅长做爱。这能不能也算是为国争光了呢?
《肉蒲团》有十回本和廿回本,两者基本没有差别。有人说它出自清初着名通俗文学家李渔的手笔,我不太相信;但从它的语言风格与李渔的小说《十二楼》比较接近来判断,说它经过李渔的改编或润色,倒有可能。
小说叙述元末的一位名叫"未央生"(此名源自《诗经·小雅·庭燎》)的书生,立志 "作天下第一才子,娶天下第一美女",于是抛下自己病美貌绝伦的妻子,云游四方,猎艳寻欢。他经这一次近于荒诞的手术之后,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却发现妻子耐不住青春独处的寂寞,受人引诱而沦落风尘。未央生从此大彻大悟,斩断了人不人、狗不狗的"本钱",削发为僧,终成正果。
4、《金瓶梅》
《金瓶梅》于明代万历庚戌(一六一○年)始有刻本,作者不知何人;相传谓是王世贞,则因沈德符《野获编》云出嘉靖间大名士手,故世人拟为王世贞;或谓乃王之门人所作(谢颐序)。此书描写世情,极为深刻,尤多赤裸裸的性欲描写。
《飞燕外传》与《迷楼记》等皆为文言作品,《金瓶梅》乃用白话作,故描写性欲之处,更加露骨耸听。全书一百回,描写性交者居十之六七,--既多且极变化,实可称为集性交描写之大成。
此外还有《灯草和尚》、《浪史》、《绣榻野史》、《杏花天》、《欢喜缘》、《桃花艳史》、《欢喜冤家》《换夫妻》、《十二笑》、《艳婚野史》《桃花影》、《春灯迷史》、《巫山艳史》、《株林野史》、《绣屏缘》、《浓情快史》、《闹花丛》等
㈤ 什么是野史小说
野史:指旧时私家编撰的史书
般认为是指古代私家编撰的史书,与官修的史书不同的另一种史书,与“正史”相对而言。古代有“稗官野史”的说法,稗官者,采录民俗民情的小官也。 《汉书·艺文志》引如淳所说,“细米为稗,街谈巷说,甚细碎之言也。王者欲知里巷风俗,故立稗官,使称说之”。唐 陆龟蒙 《奉酬袭美苦雨见寄》诗:“自爱垂名野史中,宁论抱困荒城侧。” 元 萨都剌 《上赵凉国公》诗:“如此声名满天下,人间野史亦堪传。” 这种闾巷风情、街谈巷说、遗闻佚事的纪录,也叫“稗史”,如鲁迅所多次称道的《明季稗史汇编》之类。鲁迅所说的“杂记”,大概即“稗史”之类。稗是野生的草,稗史其实就是野史。 所谓“野”,有两层含义:第一,从与在朝人士相对立而言,是在野人士(或士大夫的下层人士)所作,未经官方审定,更不是“钦定”的,甚至为官方所禁,不是藏于庙堂官厅,而是流传于“野”,当然,其中某些书也流传到官厅,在流传中经过官方删改;第二,从雅与俗、文与野相对立而言,是未经人工过分雕饰的,是原始的史料,虽然显得粗鄙,但具有原始性、真实性。
野史中所写的人物和事件大多是实有其人、实有其事的。刘鹗《老残游记》云:“野史者,补正史之缺也。名可托诸子虚,事虚证诸实在。” 相比较而言,正史的史料更可靠,更权威也更可信,但由于封建的正统观念及其他种种原因,也删去了一些本该记入正史的事情。这些事情,便成了野史。
那么野史小说 就是根据这些而编的小说
㈥ 古代诗人大多会武功吗据说李白会耍剑,真的吗有什么正史记载了这方面的东西(诗句,野史,小说就不
考古发现李白原来武功高强,剑术过人,当年武林第二 曾凭剑术手刃二人 这个历版史有记载权
他曾与人搏杀过,魏颢《李翰林集序》说李白“眸子炯然,哆如饿虎……少任侠,手刃数人”(《李翰林集序》),崔宗之在《赠李十二白》诗中也以“袖有匕首剑”、“双眸光照人”这样的句子描述其风度。很久以后,他和朋友叙旧,还兴致勃勃地回忆当年杀出五陵恶少重围的往事(见《叙旧赠江阳宰陆调》)。李白自己曾说“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赠从兄襄阳少府皓》)。后来他移居任城(今山东济宁),自称是“学剑来山东”(《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年近不惑仍学剑不辍,而且学得非常认真,曾想拜击剑大家裴旻为师——据裴敬《翰林学士李公墓碑》记载,李白曾写信给裴旻,表示“愿出将军门下”学习剑技。
另李白诗歌的意象丰富多彩,个性突出,久为研究者所关注,如:天马、飞龙、凤凰、大鹏、明月以及猿与酒等。“剑”也是李白诗歌重要意象之一,但专门的研究却不多见。李白一生留诗一千余首,其中九十四首运用了“剑”这一意象
【与韩荆州书】有记载: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
㈦ 打服辽国西夏的腹黑衙内,给宋朝留了哪副后悔药
北宋野史小说里,一个十分招恨的身份,正是“衙内”。
衙内,即宋代的高官子弟,放在古代野史小说里,“衙内”们通常都是贪婪凶残的恶人角色。典型《水浒传》里高俅家的“高衙内”,就为把林冲家的美貌娘子弄到手,竟然就不择一切手段,把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一家害的家破人亡,闹出“逼上梁山”的悲剧。看得多少读者怒火中烧,一听“衙内”二字,都恨不得上去踩一脚。
不过,想要边陲安定,单靠这些“腹黑”智谋还不够。曹玮更叫他们胆寒的,还有战无不胜的军功。典型一仗,就是1016年的三都谷大战。
二、十万胡尘一战空
三都谷爆发时的1016年,正是北宋的国防,表面平静下暗流汹涌的时候。
当时大宋最直接的威胁,是崛起于河隍的青唐羌政权。这个政权以八岁孩童唃厮啰为傀儡首领,大权则由论逋(相当于宰相)李立遵把持。坐拥青海甘肃四川等地的他们,当时拥有发达的农牧业与强大的兵器生产,野心更是爆棚。尤其是李立遵,一看手里头有几十万人,更生出恢复昔日吐蕃帝国的想法,扩张的第一个目标,直指曹玮镇守的秦州。
一旦这个吞并秦州的新“吐蕃帝国”崛起,等待大宋边陲的,将是持续不断的惨烈边患。万幸的是,有曹玮!
1016年,经过多年精心准备的李立遵,悍然发动了对秦州的强烈攻势。他集中了三万大军,全是身经百战的吐蕃党项等部老兵。而曹玮镇守的秦凤路呢?满打满算不过六千人。但得知消息的曹玮,却先火速带兵来到三都谷(甘肃甘谷县),然后就摆开餐具吃饭,直到李立遵大军已经迫近,他才抹抹嘴轻松迎战。开打就率上百亲兵绕到李立遵背后,突然一个前后夹击,就把三万敌军扎了个透心凉。号称要到秦州烧杀抢掠的李立遵,顿时被打的大乱。
㈧ 中国古代的野史小说都有哪些
正史来
以帝王传记为纲领的中国史书源。始见于南朝梁阮孝绪
《正史削繁》。《隋书·经籍志》将《史记》、《汉书》等
以帝王传记为纲的纪传体史书列为正史,居史部书之首位。《明史·艺文志》又以纪传、编年二体,并称正史。清乾隆年间的《四库全书》,确定《史记》至《明史》的24部正统的纪传体史书为正史(见二十四史),并确定凡不经皇帝批准的不得列入。1921年,北洋军阀政府又增《新元史》,合称二十五史。
野史
私人撰写的史书。相对于官方所修史书而言,体例不一。最早以野史名书者,为中国唐昭宗时沙仲穆所著《太和野史》10卷。其后作者甚多,以宋、明两代为最。其内容多为奇闻异事、闾巷风俗、统治者的秘事。
㈨ 中国文学的起源
中国文学的产生可以一直上溯到文学产生以前的远古时期。原始的神话传说和歌谣,在人们口头代代流传,经过漫长的时间,才用文字记下一鳞半爪。由于时间久远难以相传导致变异,后世见诸文字记载的原始文学很难说是其原貌。这些远古歌谣和神话,我们称之为传说时期的文学。
远古时期的歌谣和神话传说,在古籍中时有记载。据说是神农时代出现的《蜡辞》云:“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本,归其泽!”,这大约是一首农事祭歌。至于传说为尧舜时期的《击壤歌》、《康衢谣》、《卿云歌》、《尧戒》、《赓歌》、《南风歌》等,从其思想内容和语词来看,显然都是后人的伪托。倒是有些简单质朴的韵语,可能是原始歌谣的遗留。如《吴越春秋》卷九所载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宍古肉字)”反映的是原始人制造弹弓和狩猎的过程,语言古朴,但已经具有韵律,显然是一首十分古老的歌谣。《吕氏春秋·音初篇》所载禹时涂山氏之女所歌的“候人兮猗”,虽只有一句,却是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比较可信的夏代诗歌的遗文。属于远古时期的神话传说,反映了生产力水平很低的情况下,先民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后来的文字记录大多是片断零散的,有些已经被后人改造,中国神话的原始形态没有很好地保存下来。
文字产生以后,中国文学才脱离了传说时期。文字的出现,是社会文明的标志之一。汉字的起源,历来有若干推断,至今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随着甲骨卜辞及殷商青铜器的不断出土,探讨上古文学有了可信的资料,为文学发展成为书面文学提供了条件,标志着中国书面文学的萌芽。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出现了一些较长的钟鼎铭文,这表明具有文学因素的文本出现了。从此,文学的各种形式在语言文字的不断成熟过程中分途发展。
诗歌是最古老的文学形式之一。中国最初的诗歌是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这在我国古籍中有明确的记载。《吕氏春秋·古乐》云:“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万物之极。”“葛天氏”应是传说时期的一个部落酋长。这八阕可能是现在所知的最古的一套乐曲,有歌有舞,歌辞已经无可稽考,舞容极其简单。《尚书·益稷》记载帝舜时的乐曲《大韶》云:“夔曰: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祖考来格,虞宾在位,群后德让。下管鼗鼓,合止柷敔,笙镛以间,鸟兽跄跄。《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庶尹允谐。”《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吴公子季札对其内容和意义的评论,认为此曲“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观止矣!如天之无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观止矣。”据《论语·八佾》记载,孔子也曾称赞说:“《韶》,尽美矣,又尽善也。”孔颖达疏去:“乐之为乐,有歌有舞,歌以咏其辞,而声以播之,舞则动其容,而以曲随之。”这段话具体论述了《大韶》诗、乐、舞三者一体的盛大场面。《礼记·乐记》云:“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诗、乐、舞三者紧密结合,是中国诗歌发生时期的一个重要特征。
诗歌和音乐、舞蹈相互结合的形式,在文字已经成熟并广泛用于文献记录以后,还存在了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如《诗经》中的作品都是乐歌,而其中的颂诗,是祭祀时用的歌舞曲。约在春秋以后,诗歌从乐舞中逐步分化独立出来,专向文学意义和节奏韵律方向发展。
㈩ 中国古代的野史小说都有哪些
《太平广记来》是古代文言纪实源小说的第一部总集。宋代人撰写的一部大书。全书500卷,目录10卷,取材于汉代至宋初的纪实故事及道经﹑释藏等为主的杂著,属于类书。宋代李昉﹑扈蒙﹑李穆、徐铉、赵邻几、王克贞、宋白、吕文仲等12人奉宋太宗之命编纂。开始于太平兴国二年(977年),次年(978年)完成。因成书于宋太平兴国年间,和《太平御览》同时编纂,所以叫做《太平广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