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电大本科古代小说戏曲专题王实普杂剧西厢记中的莺莹形象具有哪些性格特点
《西厢记》和《西厢记诸宫调》相比,在思想上更趋深刻。它正面提出了“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的主张,具有更鲜明的反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主题。
首先,《西厢记》歌颂了以爱情为基础的结合,否定封建社会传统的联姻方式。作为相国小姐的莺莺和书剑飘零的书生相爱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以门第、财产和权势为条件的择偶标准的违忤。莺莺和张生始终追求真挚的感情。他们最初是彼此对才貌的倾心,经过联吟、寺警、听琴、赖婚、逼试等一系列事件,他们的感情内容也随之更加丰富,这里占主导的正是一种真挚的心灵上的相契合的感情。
其次,莺莺和张生实际上已把爱情置于功名利禄之上。张生为莺莺而“滞留蒲东”,不去赶考;为了爱情,他几次险些丢了性命,直至被迫进京应试,得中之后,他也还是“梦魂儿不离了蒲东路”。莺莺在长亭送别时叮嘱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她并不看重功名,认为“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即使张生高中的消息传来,她也不以为喜而反添症候。《西厢记》虽然也是以功成名就和有情人终成眷属作为团圆结局,但全剧贯穿了重爱情、轻功名的思想,显示出王实甫思想的进步性。
《西厢记》最突出的成就是从根本上改变了《莺莺传》的主题思想和莺莺的悲剧结局,把男女主人公塑造成在爱情上坚贞不渝,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并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得到美满结果的一对青年。这一改动,使剧本反封建倾向更鲜明,突出了“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主题思想。在艺术上,剧本通过错综复杂的戏剧冲突,来完成莺莺、张珙、红娘等艺术形象的塑造,使人物的性格特征生动鲜明,加强了作品的戏剧性。
㈡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各种找 各种急~~
㈢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简答题王实甫杂剧《西厢记》中的莺莺形象具有哪些性格特点
《西厢记》的曲词华艳优美,富于诗的意境,可以说每支曲子都是一首美妙的抒情诗。曹雪芹在《红楼梦》中,通过林黛玉的口,称赞它“曲词警人,余香满口”。
《西厢记》是我国古典戏剧的现实主义杰作,对后来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戏剧创作影响很大,《牡丹亭》、《红楼梦》都从它那里不同程度地吸取了反封建的民主精神。
《西厢记》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古典戏剧名著,它叙述了书生张君瑞和相国小姐崔莺莺邂逅相遇、一见钟情,经红娘的帮助,为争取婚姻自主,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禁锢而私下结合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对封建婚姻制度的不满和反抗,以及对美好爱情理想的憧憬和追求。几百年来,它曾深深地激励过无数青年男女的心。即使在今天,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艺术形象,仍然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封建礼教罪恶本质的认识。
说起《西厢记》,人们一般会想到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殊不知,在王实甫之前,金代的董解元也有一部《西厢记》,这两部“西厢”一般被人们称为“王西厢”和“董西厢”。要说到王西厢的成就,就不能不提到董西厢。
崔张故事,源远流长,最早见于唐代著名诗人元稹所写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又名《会真记》)。《莺莺传》写的是元稹自己婚前的恋爱生活,结果是张生遗弃了莺莺,是个悲剧的结局。这篇小说不过数千字,却情节曲折,叙述婉转,文辞华艳,是唐代传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它写出了封建时代少女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也反映了爱情理想被社会无情摧残的人生悲剧,宣传了男尊女卑的封建糟粕。此后,故事广泛流传,产生了不少歌咏其事的诗词。到了宋代,一些文人直接以《莺莺传》为题材进行再创作,能看到的有秦观、毛滂的《调笑转踏》和赵令畦的《商调蝶恋花》鼓子词。这些诗词,对莺莺的命运给予了同情,对张生始乱终弃的薄情行为进行了批评,但故事情节并没有新的发展。
当《莺莺传》故事流传了400年左右的时候,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问世了,这就是所谓的“董西厢”。董解元,金代诸宫调作家,名不详,“解元”是金元时代对读书人的敬称。他性格狂放不羁,蔑视礼教,具备比较深厚的文化修养,并对当时的汉族民间文学形式如诸宫调非常熟悉,喜欢写诗作曲。其长篇巨制《西厢记诸官调》,是今存诸宫调中惟一的完整作品。 “董西厢”是在《莺莺传》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以第三人称叙事的说唱文学。无论是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远远超过前人。它对《莺莺传》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作了根本性的改造,矛盾冲突的性质衍变成了争取恋爱自由婚姻的青年男女同封建家长之间的斗争;张生成了多情才子,莺莺富有反抗性;故事以莺莺偕张生私奔作结,使旧故事开了新生面。董西厢随着情节的增加,人物的感情更为复杂、细腻,性格也更为丰满。在文字的运用上,作者既善于写景,也善于写情,并善于以口语入曲,使作品更为生动和富于生活气息,艺术性较前有较大提高,为王西厢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董西厢”在艺术上尚显粗糙,对爱情的描写也尚欠纯至,还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到了元代,随着都市经济的繁荣,戏剧更加发达起来,这时,大戏剧家王实甫在“董西厢”的基础上把崔张故事改为了杂剧,这就是我们今天普遍看到的《西厢记》。
“王西厢”直接继承了“董西厢”,并在此基础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男主人公形象的塑造上,王实甫不仅写出了张生的痴情与风度,更写出了张生的才华,以及张生的软弱,使他成为封建社会中多情软弱的才子的代表。剧中聪明、伶俐、热心、正直的丫鬟红娘,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且在后来的剧作中一再出现,取得了远较莺莺为重要的地位。同时,《西厢记》在中国戏剧史上首度成功刻画了爱情心理,是戏剧史上一部直接描写爱情心理的作品。其对矛盾冲突的设计也足以示范后人。全剧以莺莺、张生、红娘与老夫人的矛盾为基本矛盾,表现崔张与家长的冲突;以莺莺、张生、红娘间的矛盾为次要矛盾,由性格冲突推进剧情,刻画人物。这样一种对冲突的组织,对古代戏曲中是很值得称道的。
“王西厢”与“董西厢”的故事情节大略相同,但题材更集中,反封建的思想倾向更鲜明,又改写了曲文,增加了宾白,剔除了一些不合理的情节,艺术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作为我国古典戏剧中的一部典范性作品,其规模之宏伟、结构之严密、情节之曲折、点缀之富有情趣、刻画人物之生动细腻等,不仅前无古人,而且超过了元代的其他剧作家,正因为如此,元代贾仲明在《凌波仙》称:“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
㈣ 结合作品简要分析《长生殿》《桃花扇》是如何运用以物为线的传统叙事手法的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08-05
㈤ 中央电大形成性考核 中国古代文学(1)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形成性考核参考答案
形成性考核1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共2题,每题4分)
1、叠咏体:“叠咏体”亦称重章复唱,指篇章结构上章节回环复沓、反复咏唱的民歌体。该体式在《诗经》中非常显著。一首诗往往由若干章构成,而章与章之间字句基本相同,只对应地变换少数字词,反复咏唱。据统计,这种重章复唱的形式在《诗经》的305篇中,占了一半以上,并多集中在《国风》、《小雅》部分。
2、二南独立说:“二南独立”说也称“四诗”说,是关于《诗经》分类的一种说法。北宋苏辙于其《诗集传》中首倡“二南独立说”,认为《诗经》应分《风》、《雅》、《颂》、《南》四类,即把《周南》、《召南》从《国风》中独立出来,单列一类。
教材认为“二南独立说”难以成立。
二、 简答题(共2题,每题10分)
1、《毛诗序》是如何解释风雅颂的?谈谈你对这种解释的看法。
答:《毛诗序》解释“风”说: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把《风》作为教化、讽谏的政治工具,并以此出发,断章取义,强作结实,以为《风》诗句句关涉美刺政治。这对《国风》的解释与诗义相去最远。
《毛诗序》解释“雅”说:雅者,言王政之所由兴废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认为《雅》是专门陈述政治的利弊得失,并以政事的大小区分大小雅,这与《雅》诗的内容也不尽吻合。
2、《诗经》为中国诗歌的创作和批评确立了什么样的艺术原则?
《诗经》所确立的中国诗歌创作和批评的艺术原则:(1)风雅,要求诗歌创作具有高尚的意义和严肃的情感内容;(2)比兴,要求诗歌在艺术表现上要托物以讽。
三、论述题(共2题,每题20分)
1、何谓讽喻精神?讽喻精神对后世文学有什么影响?
讽谏精神,又称讽喻精神,是从《诗经》以来形成的一种诗歌品格。这是由一批有良好文化教养的优秀分子,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参与意识,造就的精神品格。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忧国忧民的情怀,二是守礼修德的自觉意识。比如《诗经·大雅·十月之交》中对于王室的忧心忡忡;比如《诗经·大雅·荡》中的对殷纣王因失德而亡国的告诫等,都表现出这种精神。
《诗经》开创了讽谏精神的传统,后来在楚辞中,得到了更进一步的生发,此后的杜甫,白居易等人就是继承的这中精神。
2、以《鹿鸣》、《宾之初筵》、《伐木》等诗为例,分析《诗经》燕飨诗的主要内容及其思想艺术价值。
(1) 燕飨诗的主要内容
燕飨诗的主要内容是直接反映嘉礼中的飨礼,燕礼,乡饮酒礼等礼仪活动.
①反映飨礼活动.飨礼是周天子在太庙举行的一种象征性的宴会.如《小雅?鹿鸣》描写了周王大宴群臣嘉宾的盛况;《小雅?彤弓》是写周王宴飨,赏赐有功的诸侯;《小雅?桑扈》是写周王宴飨诸侯时对他们的赞美及劝戒;《小雅?鱼藻》,《大雅?泂酌》是写周王宴飨诸侯时,诸侯对周王的赞美.
②反映燕礼活动.燕飨诗反映燕礼活动的最多,如《小雅?南有嘉鱼》是写封建领主设宴款待嘉宾,"兼叙宾主绸缪之情";《小雅?宾之初筵》描写了领主贵族宴饮的全过程,并讽刺他们饮酒无度失礼丧德;《小雅?湛露》是写同姓王侯贵族夜燕祝颂;《小雅?鱼丽》是写领主贵族宴饮席上美酒佳肴的丰盛;《鲁颂?有駜》是写鲁国君臣宴饮公室,庆祝丰收,颂德祝福.
③反映乡饮酒礼活动.乡饮酒礼多指诸侯乡大夫的宴饮之礼.如《小雅?常棣》写宴请同族兄弟,并反复申述兄弟应该相互扶持团结友爱;《小雅?伐木》写宴请亲友故旧,歌颂友谊;《大雅?行苇》是写贵族宴请族人,兼行射礼.
(2)燕飨诗思想艺术价值
①燕飨诗的政治价值:联络情谊,巩固统治
周代统治者将燕飨诗作为和睦九族,沟通上下,巩固统治秩序的政治手段.燕飨之礼只是手段,巩固政权才是根本目的.燕飨诗的写作目的也并非纯是表现欢聚宴饮的活动场面,而是用诗歌的形式告诫人们要遵循燕飨礼仪,重在突出燕飨能够联络情谊,巩固统治的政治功利作用.如《小雅?鹿鸣》中"人之好我,示我周行",是写群臣嘉宾赞美惠爱周王,并向周王进谏有益的治国之道;"我有嘉宾,德音孔昭"则是写周王夸赞君臣嘉宾道德高尚,美名远扬.君臣之间相敬以礼,相爱以德,相互赞扬称颂自然会有益于消除隔阂,融洽关系,有益于治理国家.
②燕飨诗的历史价值:记载古代燕飨礼的程序仪式
燕飨诗不仅具有重要的政治价值,还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它们记载了许多燕飨之礼的程序和仪式,是研究周代礼制的重要史料.如《小雅?瓠叶》用三章分别写到"酌言献之","酌言酢之","酌言酬之".古人合称之为"一献之礼",又称之为"三爵之礼".这是燕飨中必经的程序.《小雅?宾之初筵》中"三爵不识,矧敢多又
"便是指此,不过这里又特指以三为度的臣侍君小宴之礼.《小雅?鹿鸣》中"承筐是将"则是写酬币之礼,即飨礼中以筐承币帛作为礼品酬宾劝酒之札.
③燕飨诗的审美价值:和谐欢快的风格;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燕飨诗是世界文学史上唯一一组单纯反映古代燕飨活动的诗歌,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首先,它们真实地展现了燕飨活动的场面,表现出燕飨活动中和谐融洽,欢快热烈的气氛,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如《小雅?鹿鸣》反映了宾主之间的和谐融洽,而《小雅?常棣》则描写了众多兄弟欢聚一堂的喜悦和睦.其次,燕飨诗还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燕飨席上的贵族形象,如《宾之初筵》就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一群腐朽虚伪,丑态百出的贵族醉鬼的形象.题
四、讨论题(共1题,30分)
(2)《诗经》爱情婚姻诗的艺术成就
爱情婚姻诗是《诗经》艺术价值最高的部分之一,其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①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爱情婚姻诗真实地传达了男女之间深挚的感情,再现了周代社会婚姻爱情生活的情况。
②特点鲜明的形象塑造。爱情婚姻诗还通过直接的情感倾诉,塑造了许多鲜活生动的少男少女形象,少女的天真烂漫、窈窕妩媚、庄重矜持,少男的孔武有力、倜傥潇洒甚至嬉皮笑脸,都栩栩如生。
③深含意蕴的景物描写。《诗经》爱情婚姻诗的景物描写也颇具特色,其中多有兴寄,如《蒹葭》用凄清的秋景衬托求而不得的惆怅感伤,《桃夭》用绚烂的桃花暗示婚礼的热烈气氛和新嫁娘如花的美丽。这些具有象征意味的情景交融的抒情诗,含有婉转不尽的情蕴,对后世影响极大。
④生动活泼的语言。爱情婚姻诗多是民歌,其语言风格也非常生动活泼,如《郑风;溱洧》写男女间的调笑,《搴裳》写女子对男子的戏谑,都充满了生动活泼的民歌风味。
㈥ 电大的,《古代小说戏曲专题》是第一次考吗没有历届的题目有复习材料的发下吧。
第一讲 概说
一、中国古代小说源流:1、神话传说:《山海经》。2、历史传记:人物传记。3、寓言故事
二、六朝志怪、志人小说是古代小说的雏形:志怪小说:《搜神记》,志人小说:《世说新语》
三、符合现代文学含义的小说自唐传奇开始。
四、宋话本确立古代白话小说体制是古代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
五、明清小说是我国古代小说的成熟与繁荣阶段。
第二讲 文言小说
一、文言小说的发轫——六朝的志怪和志人小说。其特征是驳杂而琐碎,志怪小说的代表作是干宝的《搜神记》;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二、文言小说的成熟——唐传奇 唐传奇的故事类型有:一是叙述人与非人之恋,以《离魂记》、《任氏传》和《柳毅传》为代表。二是写士妓之恋,以《李娃传》、《霍小玉传》为代表。三是才子佳人之恋,以《莺莺传》为代表。四是梦幻故事,以《枕中记》、《三梦记》为代表。五是逸史故事,以《长恨歌传》为代表。六是侠义故事,以《虬髯客传》、《聂隐娘》为代表。七是怪异故事,如《博异志》。
唐传奇发展三个阶段:初盛唐是唐传奇的形成期,如无名氏《补江总白猿传》
中唐是唐传奇的成熟期:涌现了大量作家作品,如《李娃传》《莺莺传》等。
晚唐是唐传奇的演变期:出现了专集,如薛用弱《集异记》;出现了笔记杂录体的志怪和轶事小说集,如段成式《酉阳杂俎》、李肇《唐国史补》。
三、宋元时期的文言小说
此期两种倾向:一是继续保持六朝志怪篇幅较短的特点,忠实于材料的来源,比较平实简率,如徐铉的《稽神录》。二是沿着唐传奇的路子继续前进,有着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如《青琐高议》等。
四、明清的文言小说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明代:瞿佑《剪灯新话》,李昌祺《剪灯余话》。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一)、《聊斋志异》
1、蒲松龄生平及创作
2、《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
内容可以分为三方面:一是集中揭露和批判黑暗腐败的政治,鞭挞贪官污吏和土豪劣绅,同情被压迫人民的痛苦遭遇,或进而歌颂被压迫者得反抗斗争的故事,如《促织》、《席方平》。二是揭露科举制度的弊端及其对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毒害,抨击八股取士制度的腐朽与虚伪,如《司文郎》、《王子安》。三是描写青年男女的爱情婚姻生活,如《婴宁》、《阿宝》。
3、《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
一是主要篇章大多脱胎于我国古代的史传文学,以传记体叙小说事。二是情节曲折而富于变化。三是语言典雅工丽、清新活泼。
分析作品:《席方平》、《促织》
《聊斋志异》之后,较知名的文言短篇小说有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袁枚的《新齐谐》,沈起凤的《谐铎》等。(提示:清前期的文言小说创作出现比较繁荣的局面,被认为是继唐传奇之后文言小说创作的又一高潮,其代表作《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文言小说的集大成之作。清中叶的文言小说多是仿效《聊斋志异》的“传奇体”,有学者称之为“聊斋体”小说,《谐铎》是其中的代表作。《阅微草堂笔记》和《新齐谐》则属于“笔记体”,主要继承魏晋志怪小说的传统,以别于《聊斋志异》的创作特色。)
思考题:1、试分析《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
2、简析《促织》的思想艺术特色
第三讲 话本小说
一、概述
话本小说是伴随着“说话”技艺出现的一种文学样式,是我国古代的白话短篇小说。“说话”即叙说故事。宋时,说话四家为:银字儿(讲烟粉、灵怪、传奇、说公案,皆是杆棒发迹变泰之事)、说铁骑儿(士马金鼓之事)、说经说参请(演说佛书或宾主参禅悟道等事)、讲史书(讲述前代书史文传、兴废争战)。银字儿与铁骑儿合成小说。小说家说话的文本叫“话本”。到明代,小说话本不仅由说话艺人继续讲说,而且成为案头阅读的作品,产生了文人模拟话本写作的小说作品,即“拟话本”。
话本小说的体式特征:基本结构有题目(显示故事内容的标志)、篇首(点明主题、概括内容、渲染情绪)、入话(形式多样的承题起讲)、正话(讲述的正文)、篇尾(灵活多样的附加部分)。
现存最早的宋元小说话本是《京本通俗小说》,最早的小说话本总集是明嘉靖时洪楩编的《清平山堂话本》。所写的内容分为四个方面:婚姻爱情类、讼狱类、神怪类和人物轶事类。代表作有《碾玉观音》、《错斩崔宁》等。此外,还有以《五代史平话》为代表的讲史话本和《大唐取经诗话》等讲经话本。
明代话本小说的集大成作品是冯梦龙的“三言”和凌蒙初的“二拍”。“三言”每种收短篇小说40篇,共120篇。这些作品有的是宋元明以来的旧本(话本和拟话本),但一般都作了不同程度的修改;也有的是根据文言笔记、传奇小说、戏曲、历史故事或社会传闻再创作而成。故“三言”包容了旧本的汇辑和新著的创作,是我国白话短篇小说在说唱艺术的基础上,经过文人的整理加工到文人进行独立创作的开始。“二拍”的作品与“三言”不同,是作者“取古今来杂碎事可新听睹、佐谈诙者,演而创之”,共78篇。
二、三言、二拍的思想内容
一是揭露明代社会的黑暗现实,如《沈小霞相会出师表》;二是宗法伦理家族中的矛盾斗争,如《迟取券毛烈赖原钱》;三是爱情婚姻主题的新发展,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四是展现明季商业活动的图景,如《施润泽滩阕遇友》。
三、艺术特色:讲市民文学与文人仿作成功地结合在一起。它保留了宋元民间话本的固有特色,如保留入话、头回,并经常穿插诗词骈语的形式特点。“三言”还继承了前因后果,脉络分明,有头有尾,以及次要人物都要交代一清二楚,结尾都是理想的或大团圆结局的特点。语言通俗浅易。人物形象较为成功,故事情节清晰,主题及意义较为深刻。
四、“二拍”对“三言”的突破:一是二拍多写富商巨贾,甚至出现大规模海外贸易,如《转运汉巧遇洞庭红,波斯胡指破鼋龙壳》。二是对爱情婚恋的描写更加大胆,如《通闺闼坚心灯火,闹囹圄捷报旗铃》。
五、清其他拟话本小说
明代较著名的有《今古奇观》、《石点头》、《西湖二集》等。其中明末抱瓮老人所编的《今古奇观》是流传最广的白话短篇小说选集。清初的拟话本有李渔的《无声戏》、《连城壁》、《十二楼》,东鲁古狂生编的《醉醒石》等有一定的影响。
六、作品赏析
《沈小霞相会出师表》、《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思考题:1、试分析造成杜十娘悲剧的原因
2、略述明代拟话本的思想内容
第四讲 历史演义小说
一、章回小说概述
章回小说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体裁。它的特点是分回标目、首尾完整、故事连接、段落整齐。
章回小说是在宋元长篇讲史平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宋元讲史今存《五代史平话》、《大宋宣和遗事》及《全相平话五种》。讲史讲说五代兴亡和战争故事,由于事件复杂、容量大,说话人不可能把要说的故事一次讲完,必须分为若干段落,每讲一次即等于后来的一回,每次讲说前要公布题目向听众揭示主要内容,这是章回小说分回标目的渊源。
二、明清历史演义小说
1、历史演义小说概况
历史演义小说直接由宋元讲史话本发展而来,是以特定历史时期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为线索,以在历史上起过独特作用的著名人物为对象,用小说笔法展开叙写、创作成书的。
历史演义小说编写的三种情况:一是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力求保持历史原貌;二是依照把历史事件小说化,历史人物传奇化的原则进行创作;三是严格依傍史书记载,博考文献,文必有据,缺乏小说创作必要的想象虚构。
三、《三国志通俗演义》
1、成书、作者、版本
世代累积型小说:史书与讲史结合。陈寿的《三国志》及裴松之的注等记录了三国时期的史实。三国故事在隋唐已经盛传。宋代讲史有“说三分”的专门科目和专业艺人,许多杂戏都有演述三国故事的剧目,并已表现出“拥刘贬曹”的思想倾向。元刊《全相三国志平话》的内容和结构,已初具《三国演义》的规模,元杂剧中的三国戏有数十种之多。元末明初,罗贯中加工创作了《三国志通俗演义》。
版本:现存最早刊本是明嘉靖本。
清康熙时毛宗岗父子对嘉靖本作了加工修改,此后毛宗岗修改本成为通行本。
作者:罗贯中(1330?—1400?)“据正史,采小说,证文辞,通好尚,非俗非虚,易观易入,非史氏苍古之文,去瞽传诙谐之气,陈叙百年,该括万事(《百川书志》卷六)。”
2、思想内容
记事起于汉灵帝建宁二年(169年),终于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主要描写了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三国演义深刻揭露了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真实,尤其是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斗争,具体地表现了这种斗争的紧张性、尖锐性和复杂性。三国演义用很大篇幅描绘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理想,政治上以蜀汉为代表的“圣君贤相”和人与人关系上以刘关张为代表的“义”。
3、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一是出场定型。二是反复皴染,围绕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多角度、多层次地加以强化、深化,使其性格在单一中呈现丰富性、复杂性。三是多用传奇故事和生动的细节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四是善于用对比、烘托等手法塑造人物。(曹操、关羽、诸葛亮、刘备)
4、艺术特色:
成功的人物形象塑造,多样的艺术手法,不同的叙述方法,精彩的战争描写,半文半白的语言。
四、其他历史演义小说
1、《东周列国志》:冯梦龙、蔡元放主编。以时间为经,以国别为纬,演义了春秋战国500多年间的历史。全书结构巧妙、脉络分明,叙事有条不紊。
2、《西汉通俗演义》:甄伟
思考题:1、以“三顾茅庐”为例分析《三国演义》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提示:突出的特点是通过描写其他人物和山林景物反复铺垫,渲染气氛,制造悬念,成功地表现诸葛亮超群脱俗的品格和才能。)
2、简述《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
第五讲 《水浒传》与元明清英雄传奇小说
一、英雄传奇小说概述
英雄传奇小说与历史演义的主要区别在于:历史演义多从史书上撷取素材,其主要人物和事件基本上依据史实,按历史顺序展开情节,构成作品。英雄传奇则以塑造传奇式的英雄人物为重点,并以此组成情节、构想故事。英雄传奇小说由《水浒传》发端。影响较大的有《杨家府演义》、《隋唐演义》、《说唐演义全传》、《说岳》等。
二、《水浒传》
1、成书、作者、版本
成书过程:《水浒》是以北宋末年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为题材的英雄传奇小说。它是在长期民间流传的基础山最后由作家加工完成的作品。关于宋江起义,在《宋史•徽宗本纪》、《侯蒙列传》、《张叔夜列传》中均有记载。在宋人笔记中也有著录,到南宋时,已成为艺人演述的重要内容。宋末元初的《大宋宣和遗事》中涉及水浒故事的部分,是现代讲说水浒故事的最早话本,展示了《水浒》的原始面貌。元代以“水浒故事”为题材的杂剧大量出现,并可能出现了艺人专门讲说的宋江故事的作品。
版本:有繁本、简本两个系统。简本实为繁本的缩写节本、情节人物没有什么增减。繁本系统有百回本、一百二十回本和七十回本三种。
2、思想内容
《水浒传》深刻揭露了起义的社会原因。如实的写出了农民起义的发展规律,写出了起义的纲领和理想,还初步写出了农民革命必然失败的历史原因。
如何理解“替天行道”:一是当朝徽宗皇帝昏庸无能、宠信奸人,祸国殃民,已失去奉天治民的资格,因此,才需要梁山义军取代当朝执行“替天行道”的使命。二是完成“替天行道”的使命,必须推翻违背“天意”的黑暗王朝,建立体现“天意”的新王朝。三是梁山好汉“替天行道”的出发点是为民而不是为君,除暴安民、劫富济贫就是“替天行道”的主要内容。
3、艺术成就
一是在描写人物方面,善于把人物置于具体的现实环境中,紧密联系人物的身份和经历,通过一系列故事情节刻划其独特的思想性格。善于运用夸张、渲染、对比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二是在语言上,以说话人直接讲述的语言把整个作品组织起来,无论叙事、写人或人物对话,往往寥寥数笔即神情毕肖。语言明快、洗练、形象而富于表现力。三是在结构上,以主要英雄人物壁上梁山的道路为主线叙述起义发生、发展的过程,围绕“招安”问题描写了起义从发生、发展到失败的过程。全书是有机的统一体,但人物和情节的安排主要是单线发展,每组情节有相对的独立性。
三、其它英雄传奇小说
明清之际出现了两部较好的《水浒》续书。一是《水浒后传》(陈忱著),一是《后水浒传》(青莲宝主人著)。两书在发扬《水浒》英雄造反精神的同时,对接受招安等问题经过了深刻反思,作了不同的处理:其一、否定接受招安的错误路线;其二、否定对权奸的妥协态度;其三、既反对权臣专权,对昏君也有所批判;其四、与上述三个问题相关,两部续书的结局作了与《水浒》不同的处理,分别体现故事虽完,起义事业并没有完。
2、以历史演义之名,叙英雄传奇之事的《隋唐演义》(褚人获著);《杨家府演义》和演说民族英雄悲剧的《说岳全传》。
思考题:
1、简述《水浒》的成书过程及版本系统
2、英雄传奇小说与历史演义小说有何区别?
第六讲 《西游记》与明清神魔幻想小说
神魔幻想小说的艺术特征
其一,幻化的艺术形象,即小说中的人物不是现实中的人,而是神、佛、魔、怪等,但其本质仍然是人,是幻化得人、变形的人或者是神怪化了的人。其二,幻化的艺术天地,人物活动场景不是天庭、地府、龙宫就是仙洞、魔窟、荒山野岭,即使出现现实人间,也往往蒙上幻化色彩。其三,神怪幻想小说常用幻想、变形、夸张等艺术方法和荒诞离奇的情节进行创作,荒诞离奇的情节,隐含深刻的意味,是优秀神魔小说的基本特征。
二、《西游记》
1、成书、作者、版本
成书过程:西游故事缘起于唐代高僧玄奘取经的故事,玄奘回国后与门人辩机等将其取经过程中的见闻著录成《大唐西域记》。从玄奘取经到演化为神魔小说,首先是宗教神话化阶段。玄奘弟子慧立等撰写的《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述玄奘取经的事迹,其中穿插了一些弘扬佛法,神话玄奘的神话传说。其次是广泛流传阶段。现存南宋刊印的“说经”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是西游故事见诸文字的最早雏形,猴行者取代唐僧成为取经故事的中心人物。南宋至明朝前期取经故事通过多种艺术形式(宋元南戏、金院本、元杂剧等)继续发展。取经故事在元代开始定型,至迟在元末明初出现的《西游记平话》,其内容、情节已和《西游记》接近。玄奘取经的故事经过900年的流传演变,在丰厚的民间文学的基础上,吴承恩最后写成《西游记》。
版本:今知最早刊本为明万历二十年(1592)金陵世德堂《新科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二十卷一百回。
2、思想内容
幻笔与戏笔相兼,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世态
3、艺术特色:一是巧妙曲折的艺术结构,《西游记》的结构可以称为线形结构,也就是短篇连缀的结构。全书三大部分组成有机的整体,数十个短篇故事像珍珠链上的珍珠,用取经这条线将之串联起来。这种结构的优点在于贯串在这条取经主线上的一些独立成篇的故事,写得巧妙曲折,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并《西游记》奇幻诙谐的总体美学风格相一致。二是风趣诙谐的语言风格。三是在塑造人物时将神性、人性、动物性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人物形象:孙悟空、猪八戒、唐僧、沙僧
三、《西游记》的续书与《封神演义》等神魔小说
1、《西游记》的续书:《西游补》又名《新西游记》(董说著)和《后西游记》较有新意。
2、《封神演义》(许仲琳著),其书是“假商周之争,自写幻想”,最大特色是善于夸张,富于幻想。
3、《绿野仙踪》(李百川著)
思考题:
1、试分析孙悟空形象
2、简述神魔幻想小说的艺术特征
第七讲 《金瓶梅》与明清世情小说
一、世情小说
世情小说即以写世态人情为主的小说。世态,指的是整个社会状况和各种社会矛盾冲突;人情,包含人的思想、情感、心理、理想等。其作品有《金瓶梅》、《醒世姻缘传》、《红楼梦》、《歧路灯》等。其特征:一是题材上远离现实的历史、传奇、神怪题材转向当代的社会人生,往往以家庭为切入点,广泛联系社会,即使假托历史,也着眼于现实人生,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感;二是针对当时理学的禁锢,着重表现男女世界里的情与欲;三是从不同角度揭露、批判社会黑暗是当时世情小说的主要风貌。
二、《金瓶梅》
1、版本:《金瓶梅》最初以抄本的流行。今见最早的刊本是万历丁巳(1617)年署刊的《新刻金瓶梅词话》,人称“词话本”或“万历本”。崇祯年间有《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问世,人称“崇祯本”。清康熙年间张竹坡以崇祯本为底本,将其详细评点,以《张竹坡批评金瓶梅第一奇书》之名行世,人称“第一奇书本”或“张评本”。
2、思想内容
书名乃潘金莲、李瓶儿和庞春梅三人名字的综合。全书假借《水浒》中西门庆与潘金莲偷情一事为线索加以敷衍而成。书中另一线索为西门庆妻妾家室活动。《金瓶梅》通过暴露西门庆一生及其一家的罪恶活动,痛快淋漓地揭露了明代封建统治阶级荒淫无耻的生活,深刻具体地描绘了当时从朝廷到地方大小官僚勾结恶霸豪绅,欺压盘剥人民的血腥图景,具有很大的认识价值和一定的反封建意义。小说还为人们展示了一个与传统的温柔敦厚大异其趣的、吵吵嚷嚷的女性世界。
3、意义
《金瓶梅》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有关世态人情的长篇小说。它对长篇小说的发展特别是在文体方面有重大贡献:其一,叙事题材,从描述英雄豪杰、神仙妖魔转向现实社会的市井人物,不仅开了事情小说的先河,而且也为古代小说转向近代小说开辟了道路。其二,叙事视角,从仰视转向平视而发现人的复杂性。其三,叙事重心,从组织安排故事为主转向以描写人物为主。其四,叙事结构,从线性发展转向网状交织。
三、《红楼梦》
1、作者、版本
版本:两个系统:一是脂本系统的抄本,八十回,因附有脂砚斋等人的评语,鼓称“脂评本”。二是一百二十回本,又有“程甲本”和“程乙本”两个版本。
2、思想内容
《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爱情、婚姻悲剧为中心,写出了当时具有代表性的一个贵族大家庭的兴衰变化,揭露了封建社会末期种种黑暗和罪恶及其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从而展示出封建社会必然走向崩溃的历史命运。同时,小说还通过叛逆者得斗争和奴隶为维护人身自由和婚姻自主的反抗,以及一大批女性所代表的青春、爱情和生命值美及这种美的被毁灭,写出了一出彻底的人生悲剧,从而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和人生经过深入探究之后而得到的启示。
悲剧意识:一是人生悲剧,主要指主人公贾宝玉“无材可以补苍天”以及探春生逢末世无力“补天”的人生悲剧。二是婚姻和爱情悲剧,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及与薛宝钗的婚姻悲剧。三是女子的悲剧。四是家庭和社会的悲剧。
理想色彩:《红楼梦》表达了作者对新的生活方式和美好感情的理想和追求。尤其是建立在“知己”之上的宝黛爱情,不仅表现了人类崇高美丽的一面,也是作者理想、追求的核心内容。具体表现在:第一,书中所写的宝黛爱情是理想化得才貌之爱。第二,宝黛的爱情是建立在长期了解基础上的知己之爱。第三,所写宝黛爱情纯洁专一持久。
3、艺术成就
《红楼梦》的写实艺术:第一,在人物塑造方面:一是注重人物形象的真实性;二是注意展开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及其变化;三是注重以多种手法突出人物的鲜明个性(环境衬托、诗词、心理)。第二,在结构上,以宝黛的爱情故事为主线,以贾府的衰败为副线,两条线索互为表里,贯穿全书,其间又穿插一些小的情节线索,相互交织,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结构完整严谨。第三,在语言方面,准确、精炼、生动、流畅、色彩鲜明,富于表现力。另外,人物的语言,个性鲜明而又恰如其分。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顶峰: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第一,就题材而言,《红楼梦》借幻说法,“将人情世态寓于粉迹脂痕”,把世情小说推向最高峰。与《金瓶梅》相比,它在描写所谓“家常琐事”、“儿女闲情”中,不仅深刻揭露封建末世的腐朽和黑暗,而且发掘出蕴涵在生活中的诗意,表现了崇高的美学理想。第二,在塑造典型人物形象上,《红楼梦》写出了人物性格的独特性、复杂性、以及人物个性与现实生活的统一性,对中国古典小说的形象塑造进行了一次历史性的总结。第三,对中国古典小说的美学风貌也作了一次历史性的总结。《红楼梦》熔雅俗两种文学于一炉,既有《西厢记》、《牡丹亭》之意境、韵味,又有《水浒》、《金瓶梅》的场面、性格和人情世态的传神刻绘。正如鲁迅先生所言:“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4、《红楼梦》的续书:有两种,一是从一百二十回续起,一是接在第九十七回后,前一种居多。其内容多将原书爱情悲剧改为大团圆结局。续书中,以《后红楼梦》和《续红楼梦》稍有可观处。
四、其他世情小说较有价值的一是以“因果报应之谈,写社会家庭之事”的《醒世姻缘传》(西周生辑著);一是李绿园的《歧路灯》。
思考题:
1、《金瓶梅》在小说发展史上有何成就与贡献
2、怎样理解《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3、简述世情小说的创作特征
第八讲 《儒林外史》与明清讽刺小说
一、作者
1、吴敬梓的生平与创作
2、《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对科举制度的批判;一是对理想人生的热切追求。作品对科举制度的批判主要通过对儒生形象(如周进、范进等利禄熏心、热衷功名的腐儒)、官绅形象、(如王惠、汤奉等贪婪成性的贪官滑吏)、名士形象(如杜慎卿之类言清行浊的人)的生动描绘,全面批判了科举制度的弊端和功名利禄观念。塑造了三类理想人物:带有叛逆精神的杜少卿、沈琼枝;迟衡山等所谓的“真儒”、“贤人”形象;王太、盖宽等自食其力、置身功名富贵之外的市井奇人。
3、《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
结构艺术:其结构独树一帜,全书没有贯穿始终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而是分别以一个或几个人物为中心,自成段落的故事前后衔接而成,情节相互转移,人物各有起落。“虽云长篇,亦同短制”,兼具长篇和短篇的特长,创造出一种独特的结构形式,很适合表现书中特定内容的需要。
叙事艺术的新特点:一是改变了传统小说说书人的述评模式,采取了第三人称的隐身人的客观观察的叙述方式。二是在摆脱了传统小说的传奇性、淡化故事情节,用寻常细事、通过精细的白描来再现生活,塑造人物。
讽刺艺术的新成就:通过精确的白描,写出“常见”、“公然”、“不以为奇”的人事矛盾、不和谐进行婉曲而锋利的讽刺。
二、其他讽刺小说(谴责小说)
1、张南庄的《何典》(10回)
2、李汝珍的《镜花缘》(100回)
第九讲 明清才子佳人小说
一、概述
才子佳人小说以描写才貌双全的青年男女曲折跌宕的婚恋故事为题材,其主人公必是才子佳人,他们往往以诗相慕、私订终身,而后或由小人拨乱,或由政事牵连,遭受种种磨难,最终或由才子金榜题名,或遇圣君贤臣而得成为眷属。
才子佳人小说在明末清初盛行的原因:一是小说发展自身规律;二是社会因素。经明清鼎革之变的社会大动荡,到清初时局甫定,统治者采取高压与笼络政策,迫使一部分知识分子避开敏感的题材,而进入无风险的“才子佳人”故事的创作。三是才子佳人小说中那种书中有“黄金屋,颜如玉”的思想,既迎合清初统治者的需要,也迎合了中下层文人的心理,拥有较大的读者群。四是明初中叶以后,追求个性解放、抒发真性情的浪漫思潮,余波至于清初,这种思潮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才子佳人小说的兴盛。
二、代表作:《好逑传》、《平山冷燕》、《玉娇梨》
三、叙事模式及其文化意蕴
人物形象:理想的才子形象是才、色、情、侠并具,理想的佳人形象是貌、才、情、识兼美。叙事:有三个核心场面。即:因诗相慕(接触方式及相爱原因);排除障碍(追求独立自主婚姻的斗争过程);夫妻团圆(理想结局)。
四、思想艺术特征及影响
思想上的进步性:一是才子佳人小说把作者个人的思想感情作主观的理想化的表现,或者说,作品中才子佳人的形象,往往是作者的一种自我体认,寄托有作者对生活的某种观照和追求。二是才子佳人小说不同程度地肯定了青年男女之间“真情至性”的合理性,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礼法有一定的冲击。三是把才、情、貌作为最重要的择偶标准,对封建门第观念给予有力冲击。
艺术特征:一是三段式的公式化结构。二是才貌双全的概念化形象。三是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四是“花娇月媚”的美学风貌。
影响:才子佳人小说在中国小说的发展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一是其作为一个独特类型,自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认识价值,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影响着广大读者的审美情趣;二是它对才、情、美的礼赞,对曹雪芹的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思考题:
才子佳人小说的“才子”和“佳人”形象有何特点
如何评价才子佳人小说的叙事模式
㈦ 中国古代文学 (b)(1)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 先秦文学 参考答案
先秦即秦代以前,指公元前221年秦朝统—天下以前的历史,包括中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早期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先秦文学要讨论中国文学的起源、口头文学、早期书面文学和成熟的书面文学。文学的起源和口头文学须上溯到史前史,即没有成文历史以前的人类历史阶段。先秦文学的主体部分是成熟的周代书面文学,尤其是春秋战国时代的文学。这一时代由天下统一的分封到诸侯异政的分裂,再到中央集权的统一,文学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体现了华夏范围内由分裂而寻求统一的基本时代特征。
㈧ 古代戏曲小说专题考试试卷和答案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形成性考核册作业4 一、名词解释1、三言:“三言”是明代冯梦龙编辑刊印的三部白话短篇小说总集。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集中收录的作品既有宋元时期的话本小说,也有明代的话本小说和拟话本小说。是明代成就最高的白话短篇小说集之一,其中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更可以说是整个明代白话短篇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二拍:明代凌蒙初编辑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等二部短篇小说集,合称“二拍”,每集收拟话本小说四十篇。作品多方面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对拟话本的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2.脂评本是《红楼梦》的一个重要的版本系统,这个版本系统共八十回,除正文外,大多附有各种形式的批注,批注者的署名以脂砚斋和畸笏叟为多,因此简称为“脂评本”或“脂本”。对批注者脂砚斋的身份,学术界有不同的认识。但其中的评论对我们理解和研究《红楼梦》的创作过程,以及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二、简答题1.明代白话短篇小说反映了哪些关于爱情婚姻的新思想、新观念?这主要有两类。一类从正面表现市民阶层在爱情婚姻问题上的新观念、新追求,如《卖油郎独占花魁》。另一类是描写情与礼的矛盾,或以悲剧结局来揭露和控诉封建礼教对妇女的迫害,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2、《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所反映的时代特色:即“情”与“理”的矛盾这是杜十娘悲剧的真正社会根源。李甲贵族公子的身份使他必须遵守封建礼教,但他对杜十娘确实有一定的真实感情。因此,从一开始,李甲就面临着封建礼教和与杜十娘的爱情之间的矛盾冲突。而最终在“情”与“理”的冲突中,选择了后者而背弃了杜十娘的爱情。而杜十娘与孙富的冲突,表面上看是金钱扼杀了爱情,实际上孙富却是借助以李布政为代表的封建礼教取得了胜利。而杜十娘对李甲“发乎情,止乎礼”的控诉,正因此而显得深沉凝重,悲愤有力。3、应该怎样评价《红楼梦》后四十回?贡献在于根据前八十回的线索,完成了宝黛爱情悲剧的结局,使《红楼梦》成为一部完整的小说,而且基本保持了前八十回的悲剧气氛,矛盾冲突的发展和人物处理,也大致符合曹雪芹原意。缺点在于宝黛性格有与前八十回不符的地方;而贾府家道复初的结局也与曹雪芹构思的“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不合,艺术上也较为逊色。(具体见教材第263—266页)4.试分析《聊斋志异》花妖狐魅形象的意义。作者极力把花妖狐魅人格化,把冥府、龙宫、仙界等幻想世界社会化,通过人鬼之恋、人狐之恋、鬼狐之恋、鬼鬼之恋,与花木虫鱼等精灵的恋爱,深刻地反映现实中的冲突,同时,充分利用花妖狐魅和幻想世界所提供的超现实特点,突出地表现作者理想中的人物和生活境界,讴歌了纯净的精神追求和美好的爱情,给好人以美好的结果,给恶人、坏人以应得的惩罚。(以小说中的故事为例)5.晚清谴责小说有哪些特点?试结合作品进行分析。(1)数量相当可观。(2)小说的主流,反映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些重要特点,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没落,揭露世风的堕落和社会的黑暗,成为晚清小说的主要内容。(举例略)三、论述题(共2题,每题20分)1.鲁迅先生评价《儒林外史》时曾说:“戚而能谐”,试谈谈你对此的理解。讽刺的作法有多种,比如钱钟书的《围城》就是相对地坦率刻薄的。而《儒林外史》的讽刺风格,却不是剑拔驽张的“犀利”,而是娓娓道来的深沉,以含蓄、委婉的笔调来叙述故事,描写人物。也就是人们说的“亦婉亦讽”。而具体说来,如下一些手法在小说中是很明显的:第一,据实摩写,情伪毕现。就像第十七回,一群斗方名士辩论做官与做名士孰优孰劣,作者写来,无一贬词,却把当时文士们内心的空虚和生活的无聊揭露得十分深刻。第二,运用对照法,把人物前后相悖的语言行为相对照,在不经意中显现其真面目。如范进打算考举人时,胡屠户先是训斥范进为“现世宝”,“穷鬼”,“烂忠厚没用的人”,“赖蛤蟆想天鹅屁吃”,后来范进中了举,则又称之为“贤婿老爷”,是“天上的星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第三,点破法。顺其所始,攻其所弊。如十二回,张铁臂虚设人头会,作者一方面写张在屋顶上“行步如飞”,另一方面又“忽听房上瓦一片声的响”,这就一下子揭穿了这个假侠客的真面目。第四,合理的夸张。如周进的撞号板,范进中举发疯,胡屠户打了范进而手隐隐作痛,弯不拢来,严监生临死因点了两根灯草而不肯断气等,都通过合理的夸张,收到了强烈的讽刺效果。2、谈谈你对宝黛爱情悲剧的社会意义的认识。首先,宝黛悲剧的原因分析。第一,贾宝玉和林黛玉都具有叛逆思想。宝玉鄙薄功名,“乖僻邪谬”;黛玉不随流俗,卓尔不群,个性独特。这是当时的社会观念所不能容忍的。第二,宝黛之间的爱情。宝黛之间产生爱情是荣府所不能够接受的,它要求有一个能治内,能理外,能束缚宝玉的媳妇。第三,贾府的衰败。它要求用婚姻的维系,来支撑贵族生活的必需,来巩固并壮大势力,以满足复兴贾府的愿望。所以,宝黛悲剧是必然的。其次,悲剧的社会意义。《红楼梦》所写的宝黛爱情完全突破了传统小说戏曲中的郎才女貌、一见钟情的格式,其结局也不是千篇一律的夫贵妻荣的大团圆,而是一个具有深刻思想意义的社会悲剧。它着重表现男女主人公从生活道路到整个伦理道德观念上与封建正统派的尖锐对立,揭露了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宝黛爱情是封建末世一对地主阶级叛逆者的爱情,它在衰败没落的贵族家庭各种矛盾中产生,又在这些矛盾的发展和激化中被毁灭,预示了这个贵族大家庭不可挽回的衰亡命运,同时也预示了这个贵族之家所寄生的封建社会不可避免的走向崩溃、衰亡的命运。
㈨ 电大本科古代小说戏曲专题试题开卷所谓南戏四大声腔指的是什么
南戏四大声腔是指中国明代形成的四种汉族戏曲声腔。分别为海盐腔(浙江)、余姚腔(浙江)、昆山腔(江苏)、弋阳腔(江西)的合称南戏四大声腔。汉族戏曲声腔的发展源远流长,海盐腔贯南戏四大声腔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