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全集作者 > 小说大量写不是主人公的形象

小说大量写不是主人公的形象

发布时间:2023-05-19 07:04:35

1. 写小说的时候都要考虑哪些

【为什么看小说和写小说】

看小说和写小说是为了精神上的满足,就是现实世界中得不到的事物,在小说世界里得到。现实世界里,很多女孩打着爱情的旗乎蚂号,实际上是为了男孩的钱,所以小说世界里,真正的爱情,就很吸引人。现实世界里,很多朋友打着友情的旗号,实质是巴结利用,所以小说世界里,朋友之间的真情和朋友之间的知心,就很吸引人。


【描写】

(1)人物描写

语言和动作、心理和状态、样貌和身份。

心理描写:1.自己说:主角告诉别人自己的心理(设置一个能和主角谈心的人),还有主角内心的自言自语。2.别人说:其他人物说出主角的心理(侧面描写)。3.作者说:作者描述主角的心理。4.不用说:读者自己去体会主角的心理。

样貌:相貌、表情、性别、年龄、体型、穿着、携带。

(2)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时间、地点、景物、气候。

社会环境:社会背景、风土人情。

(3)小说的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

人物:人物的样貌和身份。

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情节:人物在环境中的语言和动作、心理和状态。

(4)细腻生动的描写

细腻生动使人物更具真实感,而且能增加小说字数。

增加细腻生动:

1.人物和环境的描写都用上:语言、动作、心帆肢理、状态、姿势和空间位置、样貌、身份、时间、地点、景物、气候等。

2.修饰词用上:名词前多加形容词(例如大小、形状、颜色、材质、归属)来修饰名词,动词前多加副词(例如程度、频态顷世度、方式)来修饰动词。

3.多感观描写:视觉、听觉、嗅觉、冷热体觉。

细腻的缺点:写的太细腻,就显得啰嗦,而且会有读者认为不重要和想要跳过去的描述。


【抒情和融入】

人活一辈子,就为一“情”字。小说是用深爱和深情去写的,小说的内容形式就是抒情,而写作技巧只是辅助。

要写自己深爱和深情的事物,否则发挥不了情感。海明威说:“只要别人不打扰你,随你一个人去写,你任何时候都能写,或者你狠狠心就能做到。但最好的写作注定来自你爱的时候。”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人所说的话(例如我爱她)是直接抒情,而人所做的事(例如为爱付出,从而体现自己的情感)是间接抒情。用委婉、指代的方式说话,以及托物言志(用物的象征意义来表现人的情感),也属于间接抒情。

演员要求入戏,就是完全把自己当成戏中角色,而忘记现实世界的自己。作家和读者也要有入戏,完全融入在小说世界里,找到身临其境的、真实般的体验感。


【角色】

(1)按照重要性,角色分为主角和配角。

剧情分为主线剧情(主角的生活,也有配角在内)和支线剧情(配角的生活)。支线剧情用于辅助主线剧情。

(2)按照好坏,角色分为正面角色和反面角色。

角色塑造:

1.合理的角色:人要有定性,不能前后判若两人。不要把女孩塑造成男孩的性格,小孩不该说复杂的大人话。角色在特定处境下,应该有特定的情感反应。

2.清楚的角色:角色的情感、性格是清楚明确的,不要给人模糊的形象。

3.让读者认可的角色:表现一个角色可爱,不是光靠作者写“他是一个可爱的人”,而是靠角色的言语和行为来体现他真的可爱,这样才会被读者认可。

人物只有在特定的情节中,才会展现出真正的魅力。所以要描写人物,就需要安排能展现他的情节。例如诸葛亮草船借箭,这样的情节,把诸葛亮的智慧凸显出来。


【人称】

第三人称小说:作者作为局外人,描写各个角色,“他怎么怎么样”。

第一人称小说:作者把自己想成主角,主角自述,“我怎么怎么样”。

第一人称小说的缺点:

(1)不适合拍成电影,剧本都是第三人称的。第一人称小说只能以主角的视角,写主角自己看到和听到的事情,限制比较大。

(2)主角自言自语的说“我怎么怎么样”,听着有点怪。


【叙述顺序】

(1)顺叙:从前往后叙述,这是最基本的形式。

(2)倒叙:

第一种:作者把故事的时间点切换到过去。

第二种:人物回忆过去。

(3)插叙:

第一种:插入支线剧情(配角的故事),用于辅助主线剧情。

第二种:插入角色的梦境或幻想。角色做梦时,实际生活并没有向前发展,所以不是顺叙。

(4)并叙:分叙同时发生的事,这种用法较少。


【剧情发展的推动力】

(1)主动:深爱和深情,满足需求和欲望。

深爱和深情,满足需求和欲望,就会自发主动的做事。只要有事可做,就有事可写,这样剧情就会向前发展。

(2)被动:解决问题和矛盾。

问题来了,不得不解决,这就有事可写了。

故事发展是起伏的:平静的生活过久了,问题就会出现。解决问题,重获平静的生活,过段时间新的问题又来了。小说中,阳光过后,必有风雨,风雨过后,必有阳光。

事物的发展是曲折前进的:虽然道路是曲折的,但是总方向是前进的。如果没有曲折,而是直线过程,故事很快就结局了。曲折能让路变长、变远,也就是能增加文章的内容。

矛盾冲突:

1.哲学上讲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矛盾也是推动剧情发展的动力,因为有矛盾,就要矛盾斗争和化解矛盾,从而要做很多事,这就有东西可写。

2.常见的矛盾冲突:情感冲突(例如爱情竞争)、利益冲突(利益斗争)、观念冲突(两人想法不一致)、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欲望与阻碍的冲突、内心两种不同想法的冲突。

3.维持矛盾(设置阻力来拖延矛盾):有些读者看小说,替主角着急,希望矛盾赶快化解,可是有些矛盾化解了,小说也就结局了,所以要维持矛盾,使矛盾不要轻易化解。因此对于作者而言,既要构思怎样化解矛盾,又要构思怎样维持矛盾。

爱情双方,一方主动,另一方就要被动。如果双方都主动,爱情一下子就成功了,故事也一下子就结局了。不仅是被动(女主角),还要有情敌(男二号)和诱惑(女二号),从而使爱情成功变得困难重重。

4.平衡矛盾双方:在竞争中,如果矛盾一方完全胜于另一方,就没有竞争可言了。所以矛盾双方要各有所长,用各自的优势去竞争。例如男主角追求女主角,而女二号追求男主角。女二号虽然在爱情竞争上占劣势,但是女二号更积极的接触男主角,并善于讨好男主角,而且女二号实力强,在男主角危难时,能帮助到男主角,这样女二号才有和女主角竞争的余地。

矛盾双方竞争,不一定是一对一,可以有自己的多人阵营。例如女二号讨好男主角的妹妹,让男主角的妹妹帮助撮合爱情。

矛盾双方,一方增强,就意味着另一方减弱,所以矛盾双方都会关注竞争对手的强弱变化。

5.不平衡的矛盾竞争:女主角爱男二号,男主角很被动,完全依赖男二号的放弃:女主角爱男二号,而男主角一直不知道。后来知道时,便心情沮丧和绝望。女二号则趁机追求男主角,这时是男主角对女主角爱情最动摇的时候。再后来,要发生一件事,让男主角看到希望。例如女主角得知男二号爱的是其她女孩,男主角知道此事后,便看到了希望,于是冷漠女二号,而去追求女主角


【铺垫和伏笔】

任何事件的产生,都需要原因和前提条件,设下原因或前提条件,就是为后面事件的产生做铺垫。

写小说要先产生好点子,然后再想这个好点子在剧情中发生,需要做哪些铺垫(所需的原因和前提条件),然后去写铺垫。

巧合变因果,就要用铺垫或伏笔:

小说中,巧合写的太多,读者感觉很假,如果用因果的形式(原因产生结果),就会显得自然而然。铺垫就是先制造原因,从而引发后面的结果,这样结果就不用以巧合的形式出现了,从而把巧合变成了结果。

铺垫示例:男主角路上碰见坏人,而一个武林高手正巧经过此处,帮助了男主角,这样写,读者感觉怎么这么巧。应该改为铺垫的形式:男主角去看武林大会,武林高手也要去参加武林大会,这就是铺垫(设置前因),那么武林高手在路上碰到男主角,就是自然而然的事(前因产生的后果),而不是巧合。

伏笔示例:女主角小时候遇到树下画画的男主角,于是男主角教女主角画画,从此女主角爱上了画画。两人分开数年后,男主角和女主角在绘画班相遇,看似巧合,又是曾经注定的。

铺垫和伏笔用法相似,但稍有区别:铺垫比较明显(因果关系明显),而且铺垫与事件的间距较小(原因很快就会产生结果)。而伏笔比较隐蔽(因果关系不容易看出来,要仔细分析才能得知),而且伏笔(原因)与事件(结果)的间距较大。

《美丽人生》中,前面经历有些事情,遇到有些人,都是为后面的剧情做准备,这就是伏笔。看前面剧情的时候,觉得只是单独一件事,等到看后面的剧情,才知道前面的伏笔如果不写,后面的剧情就无法发生。


【合理巧合】

能用铺垫把巧合变为结果,是最好的,如果实在不好设置为因果关系,至少设置为合理巧合。

合理巧合虽然还是巧合,但是巧合程度低,读者感觉这种巧合的发生,有一定的道理。

例如男主角在绘画班认识了一个朋友,到这个朋友家做客,发现他的姐姐正是女主角。这就太巧合了,用合理巧合:之前,女主角和男主角在一起闲聊时,女主角说她有个弟弟,喜欢画画,男主角说自己也爱画画。那么男主角在绘画班认识女主角的弟弟,就合理了,女主角的弟弟叫男主角到家玩,也就合理了。

可见,要设置合理巧合,就要在巧合发生前,先说一些事实(女主角说弟弟喜欢画画),这些事实就降低了后面的巧合(男主角认识女主角的弟弟,并被弟弟带到女主角家)。其实这些事实也是巧合,但读者看不出来这是巧合。


【故事开始】

(1)吸引读者看下去:

小说要有吸引人的故事简介和精彩的故事开头,否则读者看了故事简介或故事开头,觉得没意思,就不会继续往下看了,那么后面写的再好都没用。

故事开始,为了吸引住读者:第一,亮点可以提前到开篇。第二,设置悬疑来吸引读者的好奇心。第三,让读者有所期待,这是吸引读者看下去的重要手段。例如人们看电视剧,到了睡觉时间,还是继续看下去,因为想看到期待的事情实现。一个期待完成了,就要创造下一个期待,始终吸引住读者。

(2)故事起点:

故事起点不一定是事件开端,也可以是事件中期,然后回忆从事件开端到事件中期的过程,之后再从事件中期写到事件结束。

(3)初始介绍:

新人物登场、来到新环境,都需要说明一下。如果读者不清楚情况,就会看得一头雾水。由熟悉新人物或新环境的角色,以聊天对话的方式说明。角色对话不要刻意显得是给读者说明情况,那样角色对话就显得不自然了。


【支线剧情】

1.支线剧情都是辅助主线剧情的。

例如:除妖师(主角)上山除妖,但不知道妖在哪里。设个支线剧情做铺垫:两个村民上山砍柴,一人被妖抓,一人逃下山。然后再回到主线剧情:除妖师遇到逃下山的村民,那个村民告诉除妖师妖怪在哪。这样配角给主角提供信息,帮助了主角。

对主线剧情没有作用的支线剧情,就没有意义。支线剧情不是必要的,而且支线剧情不能写的太多,否则喧宾夺主。

2.前奏:配角的经历交代故事背景,既支线剧情作为故事前奏。

例如:配角进入客栈,被妖怪吃了,随后除妖师(主角)进入客栈。这样配角就先交代了故事背景(客栈的情况)。

3.引出:主线剧情可以引出支线剧情,支线剧情也可以引出主线剧情:从一个人物(配角)引出另一个人物(主角),从一个故事(支线剧情)引出另一个故事(主线剧情)。

例如:几个配角去看表演,路上谈论主角表演水平高,配角们到了剧院,主角就登场了。随后故事描述主角,不再提之前的配角了。

4.侧面描写:作者不直接描述主角,而是让配角说主角怎样。

例如:配角们聚在一起,谈论对主角的看法,或主角的行为对他们生活的影响。


【多故事交织】

1.主线剧情与支线剧情穿插。主线剧情讲主角的生活,支线剧情讲配角的生活。

2.主角穿插到各个配角的生活中,使主线剧情和支线剧情融合。

3.同时存在多个故事,且这多个故事地位平等。开始交替变换,最后合二为一:开始看似讲述两批人的两个无关故事,后来两批人相识,并融合到一起,成为一个故事。

4.两代人的故事:这两代人不一定是长辈与子代,也可以是学哥与学弟。

5.故事里的故事(戏中戏):故事中的男主角就是小说作家,这样故事(主线剧情)里又有男主角写的故事(支线剧情)。


【悬疑和反转】

(1)设置悬疑,吸引读者的好奇心:

1.从悬疑到真相:先设置悬疑,吸引读者的好奇心,逐渐揭开谜团。

2.从真相到悬疑:先说真相,然后回忆悬疑到真相的解谜过程。

3.半真相:先把真相说一半,留有悬疑,要想知道真相的另一半,就要继续阅读。或者先把最终结果说一半,而另外一半的最终结果,剧情的当前阶段还无法确定下来,要等剧情发展到最后,才能确定下来。就是故事的起点设为事件发展的中期,既悬疑到真相解谜过程的中期,然后再回忆事件的起始到事件的中期,再从事件的中期写到事件的结束。

(2)剧情反转,给读者惊奇:

编剧时,要让读者意想不到,作者就要先要迷惑和误导读者,让读者偏离真相,然后再说出真相,让剧情大反转。读者这才知道,之前被作者迷惑,并刻意引导到错误的认知。作者也可以设置一个配角,说一些话,刻意迷惑主角,同时也就迷惑了读者。

意料之外,但要在情理之中,不要荒诞。


【关联】

角色聊天时,当前抒情:通过当前的事物,引发情感和抒情。关联抒情:通过当前的事物,关联到另一个事物,再由这个事物引发情感和抒情。

事生事:如果一个事情完了就完了,后面可能就没啥写了。所以写一个事情时,又借助此事,引发出其它事情,那就有新的事情接着写,而且这样会使文章关联紧密。

和前面关联:前面写过的事物,后面又可以拿来用,或与之建立关联,这样使前后关系显得紧密。

小说各部分虽然要紧密关联,但是过度的关联和巧合的关联,读者感觉假。例如:去公司面试的路上,救了个人,正巧是公司老板的妻子,所以面试就通过了,这样显得很假。

考虑全面,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处变化应造成多处反应。一个人生活情感和生活处境的变化,会影响到他的恋人和亲朋好友,所以写男主角生活情感和生活处境的变化,就要写其他人对此事的反应,这也体现别人对主角的关心。例如:女主角和女二号都很关心男主角,男主角出事了,只写女主角的反应,而忘写女二号的反应,给读者感觉女二号对男主角漠不关心。男主角出事了,把每个人对此的反应都写了,就叫“牵一发而动全身”。

2. 怎样写好多人小说,从何入手

通过主角与各色人物之间发生的事情来突出各色人物的性格。
注意每一章节不应该单纯地描写主角,在主线之间应该再多穿插一些生活琐事,这样有利于强化人物形象。
注意小说不是作文,一定要有写作背景才可以,可以再写小说前附上一段声明,关于写作的目的以及其他。

3.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与矛盾冲突

最近在思考怎么写古风类小说,拿了本《三国演义》思考观摩。以下是对人物形象、矛盾冲突、故事结构的一些感悟。

写小说的话,至少得明白几个基本点, 人物形象,矛盾冲突,故事结构 。简而言之就是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在某一故事背景下发生的大大小小冲突。

这种人物间发生的矛盾冲突,是观众聚精会神观看的兴趣所在。人物形象越生动特色,不同人物之间的冲突与碰撞就越有意思,并且引人遐想。再加上反应条件----事件的安排,这样矛盾冲突便不只是瞬时的摩擦碰撞,而是有了一个长期并且完整的过程。

不同的人物形象在大大小小事件冲突中所处的位置以及下一步的行为,接着如何去处理自己的处境,实现相应欲望。 这样就不断地推动着情节的发展,也构成了故事的主祥蠢要看点。

人物形象是小说的灵魂,而事件中人物的矛盾冲突(情节)是使这个灵魂更加鲜活的关键,而矛盾冲突又蕴含在故事的“起承转合”结构中。就这样一层层地丰满着人物形象。

一本小说看完,过了一段时间,也许最先浮现的是小说主人公的鲜活形象,然后是记忆深刻的某些情节以及故事发展的大概脉络。人物形象、情节和故事背景在脑海中相互融合发展,便形成了大脑对这本小说的主要印象。

“起承转合”既是故事发展顺序和故事的结构,也是创作故事常用的写作手法,矛盾冲突(情节)就蕴含其中。“起”是故事如何开头,“承”是接下去如何发展,“转”是故事的转折、发展高潮,“合”是结合前三部分,如何来结局。

在“起”、“承”、“转”、“合”中,每个人物形象都有各自的成长目的与性格,各自的欲望目标。处于不同阵营的双方,逐渐因相同目标资源发生冲突,这就导致矛盾冲突的必要发展,也是故事的转折,发展的高潮(“转”)。

另外, 每一个起承转合的部分都可以细分下一层的起承转合 。比如,在小说有开篇部分,发展部分,高潮部分,结尾部分。而根据主要人物在相应部分的发展程度,又可以分为下一层的起承转合。就这样一层连着一层,联合着大大小小的事件,贯穿着整部小说的发展。

以《三国》故事结构为例:一层层的起承转合,大大小小事件冲突,丰满着人物形象,也推动着小说发展。

一、【 起 】曹操军团的崛起与强盛——1-40回

第1回到第9回——董卓军团的覆灭

起 ——故事开篇,曹操、袁绍、刘备、孙坚、吕布等重要人物登场。

(宦官当权——黄巾起义——刘关张从军——汉灵帝死——少帝继位——外戚何进与十常侍争权——西凉刺史董卓趁机进兵京师,驱逐袁绍——灭丁原收吕布——曹操谋刺董卓——十八路诸侯联合讨伐董卓——关羽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董卓火烧洛阳——孙坚背约——盟军瓦解——磬河之战——孙坚战死——王允巧用连环计——董卓之死——王允之死)

第10回到第19回——吕布军团的覆灭

承 ——故事的发展。灭吕布,曹操军事力量进一步壮大。

(曹操攻打徐州——陶谦三让徐州——吕曹交战——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二虎竞食【操命备杀吕布】——驱虎吞狼【刘备讨伐袁术】——吕布院门射戟——刘吕相斗——刘备投曹操——宛城之战——曹刘联合攻打吕布——徐州失守——白门楼缢死吕布)

第20回到第33回——袁术、袁绍军团的覆灭

转 ——故事高潮。曹操与袁绍的斗争。

(许田打围——曹操欺君之举——汉献帝不敢受辱——献帝谋除曹操——董承受命——刘备参与预谋——为防谋害谨哗陪——刘备后园种菜——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刘备大惊——借击袁术——离开许都——袁术兵败身死——刘备攻占徐州——曹操攻打刘备——刘备求救——陈琳檄文——袁绍攻打曹操——董承吉平身死——曹操发兵攻打刘备——再次求助——刘备投袁绍——关公土山约三事——曹操厚待关羽——曹袁开战——关公斩颜良文丑——刘备写密信——关云长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斩蔡阳关张释疑——会古城主臣聚义——孙策继位掌权——袁绍七十万进攻许昌——官渡之战——许攸进曹营——夜袭乌巢——袁绍八百单骑逃回冀州——仓亭再败袁绍——刘备投荆州刘表——驻守新野——袁绍之死——曹操攻占冀州——用郭嘉遗计平定辽东——统一北方)

第34回到第40回——刘芦茄表军团的覆灭

合 ——故事的发展,刘表病死后,刘备势力逐渐崛起。

(刘备投奔刘表——受厚待助刘琦——刘表病——蔡氏因忌谋害——马跃檀溪——水镜先生荐卧龙——走马荐卧龙——徐庶进曹营——三顾茅庐——火烧博望坡——刘表身死——火烧新野)

二、【 承 】 刘备军团的崛起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第 41 回 -74 回

第41回到第53回——刘备势力的崛起

起、承 ——故事的下一步发展,刘备势力,在曹操势力压迫下,继续发展着。

(樊城之战——刘玄德携民过江——当阳之围——赵云长坂坡单骑救主——张飞当阳退敌——刘备欲联吴抗曹——诸葛亮柴桑劝战——舌战群儒——鲁肃力排众议——孔明智激周瑜——三江口曹操折兵——群英会蒋干中计——曹操误杀蔡瑁张允——孔明草船借箭——黄盖献苦肉计——阚(kan,第四声)泽密献诈降书——庞统巧授连环计——曹操横槊赋诗——七星坛诸葛祭风——火烧赤壁——诸葛亮智算华容道——关云长义释曹孟德——周瑜攻曹仁受伤——刘备占据荆州)

第54回到第72回——形成三足鼎立局面

转、合 ——针对曹操压迫,三分天下策略

(气周瑜——鲁肃讨荆州不得——周瑜出美人计——损了夫人又折兵——二气周瑜——“假途灭虢”谋荆州——孔明将计就计——大败周瑜——三气周瑜——周瑜病逝——庞统弃吴投刘——刘备进兵西川——庞统身死——诸葛亮起兵增援——嘱托关羽东联孙权、北拒曹操——张飞打开入川门户——刘备占领益州——刘备自立汉中王。)

三、【 转 】 三国的征伐与斗争,第 75 回 -104 回

第75回到第85回——三国势力的斗争与衰弱

起、承 ——衰弱的开始,三国主要人物逐渐陨落

(孙权索荆州——关羽拒绝——曹操联合孙权攻打关羽——华佗刮骨疗毒——关羽水淹七军——攻取樊城——吕蒙白衣渡江——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关羽之死——华佗之死——曹操之死——曹丕称帝——刘备称帝——刘备征吴——张飞被害——黄忠中箭身亡——刘备攻猇(xiao,第一声)亭——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白帝托孤——曹丕联合南蛮、东吴孙权进攻蜀汉——孔明安居平五路)

第86回到第104回——诸葛亮南征北战,孔明病逝

转、合 ——孔明欲力挽狂澜,鞠躬尽瘁而死

(吴蜀通好——七擒七获孟获——曹丕死曹睿立——诸葛亮用离间计——司马懿削职回乡——出祁山——智取三郡——曹睿启用司马懿——夺新城斩孟达——街亭失守——诸葛亮摆空城计——挥泪斩马谡——上表自贬——二、三出祁山——智取陈仓——四出祁山未有进展——孙权称帝——诸葛亮六出祁山——木牛流马——火烧上方谷——雷炸火烧曹军——司马懿受辱——授兵书于姜维——五丈原禳(rang,第二声)星——死诸葛吓走生仲达)

四、【 合 】 司马军团崛起,三家归晋——第 105 回到 120 回

(起承转合:政权归司马氏——司马昭被困铁笼山——姜邓斗智——姜维避祸——二士争功——三国归晋)

4. 【深度谈写作】小说写作技巧之人物设定篇

小说写作技巧之配角篇 在小说中,是故事的主角“创造”出其他人物。因此,配角的设计,必须围绕主角的目标来进行。

每一个角色,都有她存在的理由,并且每一个配角都应该承担不同的作用。如果发现有两个角色的作用是相同的,那么就应该合并。

一般来说,围绕主角展开的人物,大致可以分为这样几个大类:家人、伙伴、导师、对手、敌人。

家人起到的作用,是形成主角的性格。

一个人物的性格,一定是由她的家庭环境产生的。所以,根据主角的性格设定,我们就可以为她设置一些家人,来强化读者对主角性格形成的印象。

然后是伙伴。

他们一般会帮助推动主角,向目标前进。同时,有许多女孩比较私人的话语,是只可能在朋友间交流的。所以在一般的设置中,伙伴所承担的责任是推动和鼓励(类似于红娘)。

接着是导师。

这一类人物的生活原型是形形色色的老师。他们引导人物向某个方向进展,鼓励人物前进,纠正他们的错误。老师的某种特质。所以形成了两类的导师:

一类是丑角类,放大读者心里对老师的不良印象;

另一类则是朋友型,来满足学生对理想老师的幻想。

对手

是指和主角存在竞争关系的人。一般只着力强化一个人。一般这种类型的人,会以一种近似反面的力量(打击),来促使主角去追求目标。所以这一类型的人,一般都拥有远强过主角的能力和气场。给主角提供一个除了大目标以外,可以一直追赶的眼前的目标。

反面角色。

他们为主角的目标达成设置最强大的阻力。他们和主角间的冲突就构成了小说最强的戏剧冲突。当主角的目标是“爱情”的时候,他们必须竭尽所能,阻止两人在一起;当主角的目标是“获得某种成功”时,他们就要阻碍主角,不让她继续向前。

反面角色可以塑造成很单纯的恶人形象,就是要让读者恨到一定要读完全书看她的下场。屡试不爽的例子就是各种古装剧里的皇后。

还有一类是日本漫画非常擅长塑造的,拥有复杂内心冲突的反角。一般这类角色以男性居多,甚至在青春校园人物尽量简化的情况下,会化身为男主角。

在每一种类型中,都可以设置不只一个的配角。那么,这些配角怎么设置才算合理呢?

首先,最基本的一点,是对待同一件事(尤其是小说的核心事件),不同的配角应该拥有不同的态度和立场。

比如说,我想为主角设置两个家人,父亲和母亲。那么,当父母面对我的重要决定时(比如参加比赛),给出的反映应该是不同的。这样,小说就拥有更宽泛的展开空间。而相反,那么,就必须去掉一个。只塑造父亲(或者母亲),其他人物一笔带过即可。

对于伙伴,一般可以在主角的恋爱问题上体现不同的立场。一般,风格轻松的作品可以让主角拥有2-3个伙伴;相反,对于比较压抑的作品则不宜让主角拥有过多伙伴,一般1个就可以,甚至如果作者能力够强,可以不为主角设置朋友。

导师、对手都以设置一个为宜,不宜过多。

反面角色是可以较多地被设置的。但是单纯的,“皇后”类型的反派,有一个就够了。如果还有其他人,则可以作为“手下”,被打包出售。比较复杂化的反派可以有一个或多个。一旦要塑造多个,则必须为每个人都安排一段悲惨的往事(哥哥发飙杀了全家之类==b),为他成为反派编织不得已的苦衷。

其次,配角的性格应该是鲜明而有标志性的。

因为过于复杂的人物会喧宾夺主,抢主角的戏,这是不被允许的。要突出鲜明个性,可以为角色设置一些细节。这些细节一般需要在人物刚出场时就被提出,以加强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而对于喜剧人物,则可以有一些特别执迷不悟的点,比如不考试考到第一名就口吐白沫等,增强喜剧效果。

小说写作技巧之人物设定篇

小说写作技巧之人物篇 第一篇:人物

一切小说的基础是什么?

是人物,所有小说的核心都在于如何塑造有吸引力的人物,尤其是主人公,这是小说成败的关键。

事实上,我们可以给小说下个定义,短篇小说:用散文的形式描写一个人物力图解决一个问题。长篇小说:用散文的形式描写数个人物力图解决数个问题,当然这其中的人物要有主有次,问题要有大有小。

在科幻小说和惊险小说中,人物多种多样,可以是真正的人,也可以是机器人、仿生人、动物植物或来自外层空间的恐怖不知名的异形。不过大多的人物恐怕只能是人,偶尔有克隆人或是仿生人,也会有些幽灵和鬼魂。但是不管什么作为主人公,他们的言行举止必须像一个真正的人。

读者阅读小说,主要是为了消遣,他们不想听说教。如果小说写的是一部机器、一棵树、一只鸟,如果这些主角没有人类的特性,那读者很快就会感到厌倦,反过来说,如果我们在写作的时候有意识地让小说中的人物都面临一个问题,比如说生存问题或是存在障碍的爱情,并让主人公奋力去解决这个问题,读者就会被吸引。

小说像任何一切娱乐形式一样,要能吸引并保持观众的注意力,而且,小说又具有其他娱乐性是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小说可运用文字直接激发读者的想象力,作者仅凭纸和笔,就可以带领读者去异乡奇境进行旅行。

但小说也有其弱点。作家不可能面对读者直接进行解释或解决读者的一切疑惑,作家必须要把他想说的一切统统写下来,并希望读者能听到、看到、闻到、感觉到甚至尝到作者在小说中所描述的一切东西。

因此,作为作者,你的工作是要使读者生活在你的小说中。要使你的读者忘记他他们是坐在电脑前或是躺在床上看文字,而是使他们相信他们正生活在你想象中的世界,生活在你用笔创造出的世界中,他正在急诊室中抢救病人,他正绝望地站在海边等待黎明,他正在爬一座冰雪纷飞的山,山的那边是他的陷入险境的爱人。

总而言之,是要读者生活在你的故事中。做到这一点最简单的一个办法是,提供一个他所向往成为的人物。

让读者想象,她自己就是一个主角,挣扎于情欲和对自由的向往中,被另一个紧紧束缚着。或是因为备受伤害看不见希望,正慢慢滑向死亡的黑暗的却渴望被救赎。

作者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有两件事必须记住。

首先,小说基本上写主人公解决面临的问题的文学样式,主人公的选择必须十分小心。人物应该有独特的吸引力,并给一个难题让他去解决,从而使读者关心该人物以后的命运。小说中的主人公也称之为观点人物,故事是从他的视角讲述的,换句话说,就是主人公必须有能力承担这个故事。

选择一个主人公,他有极大的能耐,却又有明显的弱点,然后然他去解决一个难题。

比如,作者可以设想一个主角,他睿智、冷静、意志力极强,从以往的战争期间看是个卓越的军事家,但他有时会陷入迷惑,坚硬的外壳下面是容易受到伤害的心,因为追求自由而参加国家的独立战争,然后又因为自由被束缚而被迫选择离开祖国。如果让列文领导一支军队,管理国家,他会轻而易举地完成,但是他所面临的问题不是考验他的优点,而是揭露他的短处,所以他遇到了另一个主角,一个无论容貌、力量都比他强、掠夺成性的人,他夺走了这个主角的自由,不仅如此,他所经历的一切超越他忍耐的极限,这也是使他高傲的自尊受到极大的伤害。

另外,在描写人物时,不要流露出主人公自己必胜的信念,如果主人公都确信难题能解决掉,那读者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故事必须要有悬念,这个悬念应该维持到故事结束。换句话说,主人公对自己的命运是无法把握的,如同走在悬崖边上,摇摇摆摆跌跌撞撞,狂风和暴雨随时都可能把其摧毁。

在具有高度写作技巧的小说中,主人公除非作出极大的牺牲,否则就不可能战胜他所面临的难题,也就是说,主人公必定有失才能有得,而读者急切想要知道主人公将会失去什么。

那种镇定自若、无所不能的人物是小说中最要不得的,他们乏味、刻板、不可信、毫无意义。

优秀的作家如同优秀的建筑设计师,每一篇小说应具有其独特的创造性,这包括有特点的人物和适合故事的背景以及其中文中流露出的观点。

观察一下你每天周围接触的人物,你能见到多少一成不变的模式呢?进一步了解他们每个人,你就会发现,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与其他人不同的个性、习惯、爱好、欢乐和恐惧,每个人都面临自己各自不同的问题。他们有哪些强处和弱点,应着重描写他们那些与众不同的特点,在设想一下,哪一些问题最能暴露其弱点,然后再动笔开始写。

关于描写人物的第二个要点是,整个故事的叙述都应从主人公的观点和感觉出发,即使小说使用第三人称的叙述手法,写在纸上的一切都应是主人公的亲身经历,这是对作者的一种限制。

主人公必须出现在每一个场景中,作者不能写主人公所不知道的事情。但唯有如此,作者讲的故事才有真实感,并直接向读者叙述。主人公困惑,读者也会感到困惑:主人公痛苦,读者也会感到痛苦,主人公胜利了,读者也会感到胜利的喜悦。换句话说,读者生活在小说中,而不只是在读电脑屏幕上的字或印在纸上的铅字。

也可以用第一人称来写小说,在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故事中,“我”是主人公,给读者以更大的带入感,有利于在他们的脑中建立一个虚拟的世界,但是由于“我”的视角有限,叙述的时候有时会有极大不便,不过在设置悬念上比第三人称要方便一些。当然,如果作者必须告诉读者一些主人公所不知道的事情时,最好用第三人称。

还有些人用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混合来写,这种方法要取得较好的效果相对要难,很容易产生视角混乱,使读者迷惑,但能克服单纯以第三或以第一人称描写的缺点。

有一个办法可以检查主人公是否能感知现实世界,查看你所写的小说的每一页,看看主人公的五种感官是否都起了作用。如果在一页中只有主人公的视觉和听觉用上了,就重写这一页,最终达到的效果是,不仅要使故事的主人公不仅能看到和听到,还要让他嗅到、尝到和接触到,这种方法是故事的叙述效果生动活泼。

那么,怎样才能找到具有独特个性的主人公呢?又怎样让它解决什么问题呢?

综上所述,作者所写的主人公,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你自己和其他你所熟悉的人物相结合的产物。许多作家往往劝导初学者应写自己所熟悉的人和事,这确实是成功作者的经验之谈。没有一个作者会写自己从未亲身经历的东西,这实在是不可能的做到的。

事实真是如此吗?看看我们周围的小说,恐怕没有那个是写文者的自己的经历,举架空历史小说,发生在不存在的朝代的不可能的事情。那么,作者的亲身经历又是哪里来的呢?

小说中的人物是作者所熟悉的,他们已经在作者的脑子里活了很久。在开始动手写前和写时,作者在自己的脑子中调集平时所存在脑海中的记忆,一点点设计出故事中人物中的形象,长得什么样子,脾气如何,有什么样的朋友和敌人,如何对外界作出反应,有什么和别人不同的地方,长处和弱点是什么,家庭情况等等。

从某种意义上说,写好一部小说,有很大程度上与你平时所读书的多少、范围和理解程度成正比,也取决于所收集的相关资料的量。

所有这一切,都可以算是一种“亲身经历”。但光有亲身经历还不够,作者还需要有能力激发想象力的触发,想想看如果是个热爱自由和被自己的战友背叛的人,在星际中游荡,有一天突然被另外一个强者囚禁,一层层剥去伪装,最后连思想的自由都要被夺去的时候,你会怎么办。

以上所述,就是写好一篇小说的关键

在一篇小说中需要描写了多个人物,每个人物都面临自己的问题

请注意,主角要面临多个问题,这是小说主人公与其他人物之间的主要区别,而一个主角比另外一个更重要一些,他所面对的问题也更多。

一位著名的写作教师曾告诉上课的作者,他们可以把主人公所面临的问题设想成一个简单的方程式:一种感情对另一种感情。例如,那是自由对恐惧,骄傲对征服,忠诚对友谊。

但开始为小说构思人物时,即使是次要角色,都可用这个简单的公式去套人物的主要性格。

如果你的人物不能套入这个显而易见的模式,那么,你就根本没有把人物构思好。小说的基本冲突,也就是小说情节得以发展的动力,是主人公内心的感情冲突。小说的一切冲突,都是从这一基本冲突发展出来的。

在主人公面临的这个内在的、心灵的问题上,作者需要给他加了一个外部的、体力和智力上的问题。

它们与主人公所面对的主要问题交织在一起,每当解决了一个问题,又出现了另一个问题,这就形成了互相连接在一起的问题链,也被称为是相互联结的期望链。因为,作者放在读者面前的每个问题、每个疑问都隐含着对这个问题或疑问的解决或回答,使读者期望继续读下去。所以,作者要在小说中不断地提出问题,提出疑问。

小说都应该有这样的紧急关头,作为作者,就应把小说的主人公和你的读者,放到这种紧急的关头去考验,让读者和主人公一样痛苦不堪,进退维谷,难以摆脱。在这个时候,你已经小心地向读者证明并使他们信服,不管主人公有什么缺点和问题,他都是一个值得称赞的人。

在喜剧结尾的小说中,主人公往往作出道德的选择,他宁愿放弃自己所珍惜的一切。尽管他失去了所珍惜的一切,他却经受了烈火的考验,因此他得到回报,幸福最终回到他身边。

在以悲剧结尾的小说中,主人公选择非道德的解决方法,在看上去幸福的后面则是悲惨的命运。

在一些小说中,主人公作出了正确的选择,解决了自己面对的难题,但却失去生命,这是“悲剧”的经典定义。

在小说中人物描写应注意的最后一点是,主人公必须要有变化,不管小说中的主人公发生了什么,不管小说怎么写,主人公必须要有一个根本的变化。

每篇小说的关键是写主人公的变化,要找出主人公在感情、道德、肉体和内心等方面的关键的变化,作者要写的就应该是这种变化。

小说写作技巧之人物设定篇

小说写作技巧之人物设定篇 对于故事的主角而言,她(他)的设定有两个必要条件:移情作用和欲望

首先是移情作用。这指的是,主角必须让读者产生认同感,即感觉到,这个人物和“我”有相像,或者是和我身边的人很像。这样,才可以让读者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主角的身上,和主角一起来经历故事的发展。换句话说,就是主角必须要“真实”。

人物移情作用的刻画有一些很常用的技巧。主要是两种:

第一是着力刻画人物的某种缺点。

第二是强调人物的某种习惯或者嗜好。

再次是强烈的欲望。这是主角必不可缺的一个剧情特点。因为主角的“欲望”,直接决定了故事的主线走向。比如在励志类的剧情中,主角的“欲望”就是达到目标,实现梦想;在言情类剧情中,主角的“欲望”是和所爱的人在一起。主角还可能有潜在的欲望,也就是实际的真实欲望。比如,主人公的表面欲望,是彻底扳倒男主角,而真实的欲望则是两人相爱。

由此而来,从主角的欲望是单纯的还是分表面欲望及真实欲望,就可以将故事的编剧线索分为两个大类:

第一类,是主角拥有单纯的欲望,男主角推进女主角,共同实现这个愿望。

第二类,是主角拥有潜在欲望。在这种设定中,男主角一般会处在阻碍女主角实现表面欲望的地位。

具体设定一共有三部分:总体设定,性格设定和目标设定

先讲总体设定

对于主角的总体设定,应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是背景设定;第二是现实生活设定。

首先是背景设定。背景设定包括了主角的出身是怎样的?她拥有什么样的家庭背景?她在小说故事发生以前,经历过什么事?这些内容主要是故事以外的,当然也可以用于回忆或者背景交代。设定故事外的内容,主要是为了更加明确主角的性格。

一般,主角的背景设定可以分为三个大类:

一类是心灵创伤型。

另一类是温情关怀型。

最后一类则是寻求存在感。

在三个背景设定和常规的人物模式下,也可以交叉组合从而产生出不同感觉的人物。

现实生活设定,三种状态下的表现:职业生活、个人生活、私生活。

职业生活:指的是和故事的主线情节直接交叉的部分。

个人生活:包括和朋友间的关系,和家人间的关系。

私生活:在小说中最多地体现为内心的独白。这一部分是最体现人物深层个性的部分。

上述三个部分:职业生活、个人生活、私生活,共同构成了读者直接在小说中看到的人物形象。这三者缺一不可,因为部分描述的缺失,会大大降低人物的可信度,使剧本显得粗糙。

利用上述方式,可以构建出一个多层次,具备故事展开可能性的人物。

背景设定是为了让读者更加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然而作为戏剧冲突的原则,人物应该拥有和内心相反的表面性格。

比如,如果我们决定了人物本质上来说,是一个寂寞沉静的人,那么她的表现就应该是比较阳光开朗的。这样,当她禁不住一个人痛哭的时候,才会具有张力。

以冲突的方式来构建人物,在主角的塑造中可以不被采用。尤其是在校园文中。因为作者的驾驭能力有限,如果主角处理成具有矛盾性格的人,很可能会写得不伦不类。

然而在偏情感的故事中,人物自身性格的冲突就是不能缺少的。

在男主角的个性塑造中则恰恰相反,人物设定往往会更加强调男主角性格本身的冲突,因为双重个性更容易体现神秘感。所以有着悲惨过去的男主角,一般都会长着一张开朗活泼的脸,好像他周围的一切都是幸福的;而如果一个男主角表现地很冷漠不近人情,那他的内心就应该是细腻而敏感的。

在性格的设定过程中,有一些常用的技巧。

一个技巧是突出角色的明显缺点;这对于塑造比较活泼的角色,可以起到增强亲和力的作用。

另外,也可以对一些细节进行明确的设定,比如口头禅、特殊爱好、习惯动作等。但是一般对于青春校园小说,细节的设定不宜过多。过多的细节设定反而会使人物的性格轮廓模糊。细节的设定需要和小说整体的情绪相一致。一般在青春校园的小说中,可以设定一些增加轻松可爱氛围的细节,比如,喜欢吃可爱的甜品、有特殊的收藏癖等等。

故事的主人公必须有强烈的“欲望”,而实现这个“欲望”,就是故事的最主要的线索。因此,主角“欲望”的设计,直接决定了故事的走向和其他主角、反派、配角的设定。

一般而言,主角的“欲望”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达成某个具体事件的欲望。

主角“欲望”,可以引导出的,一般是以事件贯穿的故事,事件的线索非常容易理清。

但是以事件为导引开展起来的故事,立刻会面临一个很棘手的问题——事件的线索中,并不存在情感;也就是说,主角的情感线索会和事件线索脱离,造成故事混乱。原因在于,一般以事件、悬念为导引的故事,原型并不是少女文学,而是推理小说这类更加面向男性的文学类型。在这类小说中,情感只是调味剂,而故事的逻辑结构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主角的“欲望”必须和另一个主角相关。

另一种则是情感上的欲望。比如,我要改变自己、我要寻找心灵依靠、我要不再孤独。

主角拥有强烈情感欲望,则可以清晰地导出一跟情感线索。对于这样的类型,故事的段落结构并不是很清晰,所有的故事桥段都是为人物情感脉络而服务的。这一类型的人物“欲望”,比较常见的是在都市和言情类的小说中。

这类的线索比较容易导致故事结构松散。一般的处理方法,是在开头的部分,着力营造主角的心理、她的内心需求,人物背景和关系。处理的重点是将读者代入这样一种心境之中。而在承段,逐步引入一个较强的事件线索,加强节奏。

在一个故事中,两类的欲望是可以并存的。比如最常见的,在励志类的小说中,主角希望成为某种成功的人,而她的内心欲望则是改变,寻找更有存在感的自我。但是两者必须有主次,这样才不致于使文章混乱。​​​

文章参考http://www.momoo.vip/ 墨墨资源网网文写作技巧第一平台

5. 写长篇小说,主题不明显,主人公也不止一个可以吗

我个人认为还是集中一个好 因为很多人看小说只不过是消遣而已 尤其是长篇小说 更要集中一个来写 否则读者会看的不耐烦 更要值得一提的是 由于现在的社会勾心斗角太多 人们看小说都希望一种真挚的感觉 能体会到社会中体会不到的那种几百年前的兄弟意气 所以 作者应该多写些和主角有关 的好兄弟 但不能使配角变成了主角 主角要在写之前就确定好 不能屡走屡看 我个人的建议就这么多 希望你能采纳

6. 玄幻小说第一章需要描写主人公的性格,相貌特点吗

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情、 体型、姿态等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 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文章主要写了主人公祥林嫂的眼睛。祥~

7. 如何分析和赏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近年来,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小说类文本阅读受到重视。广东、宁夏、海南、江苏和浙江卷都在文学作品阅读中考查了小说阅读的,而赏析人物形象又成了小说阅读的必考题目,因此,熟练掌握一些赏析人物形象的答题技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赏析人物形象的答题技巧
1、从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入手,赏析人物形象。
(1)人物描写的方法:①正面描写,一般包括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事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
(2)各种描写手法的作用:①外貌、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②语言描写:A、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省去,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B、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③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④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的某一特征。
2、从分析人物活动的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与思想性格形成的原因。
环境是人物活动和故事发生发展的场所。特定的人物总是在特定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所以对小说环境描写的分析,也是理解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方面。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等,有时起渲染气氛的作用。社会环境主要是渲染时代特征。另外环境对人物性格的体现也起着强化作用,作者为了表现人物丰富复杂的性格,往往为人物设置各种不同的环境,用以“刺激”人物,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出性格。例如2008年高考浙江卷所选小说《乌米》,第五自然段的景物描写就为我们提供了主人公乌米的生活环境,突出了她孤独无助的处境,暗示了人物的命运。
3、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历史。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同此引起的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因此,欣赏人物形象,可以从情节入手,据情论人。
根据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特征,必须注意以下四点:
第一,全面、恰当、实事求是。人物的性格特征是从情节中引出的结论,反过来可以解释情节。只有全面而恰当的结论才能正确解释全部情节。
第二,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多重性,多角度进行分析。
第三,分清主次,把握其主要性格特征。
第四,把握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4、从人物间的关系入手,分析人物性格。
许多小说作品所提供的人物往往不止一个,这就要求我们准确分析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确定主次,从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中,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例如2008年高考江苏卷所选小说《侯银匠》,虽然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可是小说的主要文字却是写侯菊。如果考生不能准确地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就很难全面总结出侯菊的形象特点。
5、从分析小说的主题入手,揣摩作者的评价。
主题是小说的灵魂。小说的主题往往是通过作品中人物的活动体现出来的,因此通过分析小说的主题,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可以正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例如2008年高考广东卷《河的第三条岸》,文章语言含蓄,内容抽象,考生需认真分析小说的主题,敏锐地认识到作者对“父亲”的选择是肯定的,才能够正确分析出“父亲”的性格特征,从而准确地分析“母亲”的人物形象。
二、高考中人物赏析题设题类型
命题者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具体说来大致包括三种题型:
①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②根据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三、高考中人物形象赏析题答题思路
1、总体概括人物主要性格特征。
2、具体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4、得出全面完整的结论。
例如2008年高考广东卷第17题答案:(总体概括)母亲是一个善良勤劳想过幸福生活但又守旧的家庭妇女。(具体分析,举例说明)她对父亲的理想不理解,不支持,知道父亲的行动后,她只有一句“如果你出去,就呆在外面,永远别回来。”对于父亲的浍,她觉得羞辱。但她虽不理解父亲,在物质方面却又是支持他的,她把食物放在“我”很容易偷到的地方。

8. (4)小说的题目是法官多恩,,文中却用大量篇幅写约翰,对此,有人认为小说的主人

3.示例一:小说对法官多恩虽然着墨不多,但他仍是小说的主人公。理由是(1)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起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作用。从本文标题上看,法官多恩统摄全篇,是小说描写的主要人物。(2分)(2)从情节上看,约翰只是个线索人物,他的遭遇推动着故事情节向前发展,最终达到高潮。(2分)(3)从主题上看,小说意在表现热情善良、慷慨大方、解人危困的人性之美,而这一主题正是通过法官多恩的言行表现出来的。
示例二:约翰应是小说的主人公。理由是:(1)从内容上看,小说用了大量篇幅写约翰。作者综合运用动作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对约翰进行精雕细画,约翰形象鲜明、高大、感人至深。(2分)从主题上看,约翰吃苦耐劳、诚实守信,能够激励人,鼓舞人。作者正是借他来弘扬这种正能量。(2分)(3)从情节上看,约翰的一举一动始终推动着故事的发展,最后达到高潮。如果没有约翰就没有故事,法官多恩的形象也就失去了意义。

9. 小说中对主人公始终没有正面描写的,而是通过某一个物品来体现他的高尚情操的

侧面描写。如《陌上桑》中描写罗敷的美貌。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通常情况下,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刻画多采用正面描写的手法,即直接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去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但有时恰当地借助一些侧面描写,常常可以起到正面描写无法替代或者很难达到的艺术效果。
那么,侧面描写到底有什么样的艺术魅力呢?
首先,侧面描写更能激发人的想象力。
侧面描写往往比正面描写更机智,它能以较经济的笔墨表现所描写的对象,却能收到以少胜多的功效。《陌上桑》为表现采桑女罗敷的美貌,作者先运用了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对罗敷进行正面描写:“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这里着力描写罗敷采桑用具的精致、发型的美观、耳环的珍贵、衣着的艳丽,极言她容貌的美丽。如果仅采用这样的正面描写,仍有些概念化,缺少形象感和艺术表现力,不能给人以丰富的联想。接下来作者运用了传神的侧面描写,使得罗敷的美貌得以充分的表现:“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这样的侧面描写,不仅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更主要的是它生动而巧妙地烘托了罗敷的美貌,给人以无尽的想象天地,无论认为罗敷怎样的美,也是不过分的。在这里,侧面描写因激活了人们的想象力,从而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其次,侧面描写是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
侧面描写多结合正面描写进行,好的侧面描写,往往能起到烘云托月锦上添花的作用。《口技》的第一个场景描写的是夜阑人静,一家人惊醒后的喧闹情景,作者在描摹口技者表演的种种声音后,用一概述 “一时齐发”形容人声嘈杂。同时,在叙述的基础上,又下一“众妙毕备”的评语,要言不烦地反映了表演的种种难以尽言的妙处。继而极写听众的观感,人人竟是如此出神:“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听众的激动神情毕现纸上。这一传神的侧面描写,虽是状写全场听众,而意却在于反衬与赞美口技者技艺之“善”。第三个场景描写的是深夜失火、救火的情景,作者在此叠用五个“百千”句、四个“百”字组成的两句对偶,以及“凡所应有,无所不有”的夸张手法,极力描写声响的复杂,进一步盛赞口技者技艺之“善”。然后笔锋一转,写听众异常激动的反应:“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听众的神色、动作、情感、心理无不形容尽致,这种惊心动魄的情景,使读者亦感到口技表演真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迷人地步,不能不为之拍案叫绝。
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刘鹗在《老残游记·绝唱》、叶君健在《看戏》中,都运用正面描摹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在正面刻画渲染表演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描写了听众、观众的强烈反应,从而把王小玉、梅兰芳等艺术家高超精湛的表演技艺,刻画得淋漓尽致令人神往,让读者产生了身临其境的美感。
再次,侧面描写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
尽管侧面描写常常结合正面描写塑造人物形象,但也有些时候,表现人物性格不适宜用正面描写。《第二次考试》中的陈伊玲,才华出众,品质高尚,做好事非常自觉,不向外人表白,就是在第二次考试失常事出有因的情况下,她也不向人作任何解释,这就决定了表现她的性格宜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在叙述陈伊玲复试状况时,作者运用正面描写,表现她“声音发涩、毫无光泽”、“掩饰不住脸上的困倦”、“眼睛显得黯然无神”等状况,而对于她平时怎样乐于助人,复试前如何因救灾而影响了嗓子,则巧妙地借她弟弟之口介绍出来。这样,陈伊玲的光辉形象,就得到了较完美的表现。此外,比较一下可以发现,侧面描写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可以节省正面描写需费的大量笔墨,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这也是侧面描写的长处。
侧面描写的作用还不止这么多。除了上述作品,它还有许多成功的典范,鲁迅先生的小说里便时有所见,如《药》中描写革命者夏瑜的形象,用的主要就是侧面描写。《孔乙己》、《祝福》也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这些地方都值得我们用心地揣摩、学习和借鉴。在今后的写作实践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对侧面描写加以运用。
当然,无论是正面描写还是侧面描写,都是一种文学手段,其目的都是为凸现所要描写的对象服务的。因此,在文学描写中,采用哪一种手段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在于能不能更好地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

10. 写的小说里没有明确的目的,感觉主角在乱七八糟地做一些漫无边际的事,该怎么办

小说:以刻画抄人物袭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小说整体和部分最好还是满足一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我是理科生,所以有逻辑强迫症,而且对小说条理要求比较高。
如果你不想多突出主角写主角,那么这本书可能很乱,很难让读者缕清楚。
换句话说,不想突出主角,是否是人人都是主角,那你可不可以就每个人的一生,每个人不同的目光写一段故事呢?
还有,写小说大纲还是尤为重要的,大纲保证的是,你想不到剧情,还可以继续写下去,因为你有之前写好的路线,而且你明白自己写小说的目的。
想写一个故事时,有没有想到那个主人公实际上寄托了些你的什么东西,你又希望他怎样?
但总归来说,若是真是随便写写,什么样也无所谓了……
对了,更多专业回答,请移步知乎。
最后,本人业余,个人拙见,仅供参考。

阅读全文

与小说大量写不是主人公的形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博君一肖现实向小说完结 浏览:355
温晓慕裕沉全文小说 浏览:977
很多年前的仙侠言情小说 浏览:493
鬼眼族长小说阅读 浏览:284
明朝好女婿有声小说 浏览:855
小说免费9我不会武功 浏览:880
顾月小说人物 浏览:165
雪儿是那个小说里的人物 浏览:391
清朝破案小说排行榜 浏览:699
superpanda好看的小说 浏览:406
写一本短篇小说能赚多少钱 浏览:824
穿越终结系统的小说 浏览:961
二牛主人公的小说 浏览:840
军官小说全文免费阅读答案 浏览:704
顾总裁的系列小说五少 浏览:322
无米之炊小说好看吗 浏览:703
重生带游戏技能小说 浏览:434
千千小说网迅雷下载 浏览:996
陈信宏同人小说 浏览:408
逆后宫文一女多男现代小说 浏览: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