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女主叫凌苏儿男主是李世民,女主穿越到唐朝,与李世民相爱,这部小说叫什么名字啊
越千年之秦王伊爱
『贰』 求关于唐朝那几个奇女子的书,梅妃,高阳公主,等等都可以的
小说《倾城错》是写高阳公主的,网络文库里可以下,
她被好友从十楼推下,穿越了千年的时空,成为历史上那位含恨而死的高阳公主,原本正常行驶的历史马车,有了这样一位知晓未来的马夫,又将会何去何从?她能改变自己悲惨的命运么?吴王恪、辩机、房遗爱、文成公主、徐惠、武则天……这些著名的历史人物又会有怎么样的结局? 一切尽在《倾城错.初唐高阳》。
《盛世红妆》(是歌颂太平的)
一段不离不弃的爱情;二个皇朝的变更;三个聪明绝顶的;演绎出大唐盛世中,胭脂帝国里一幕又幕的皇权争夺;爱情,只是她们生命中的点缀;权力,是她们追求的终极目标;姓氏的悲哀,人性的悲剧;有的人,不追不求,却拥有所有;有的人,穷极一生,却两袖清风;究竟是造化弄人,还是人定胜天?想放弃的,偏偏风高浪急;想珍惜的,偏偏咫尺天涯;女人的泪水,泪水的女人;唐朝盛世的一群红妆........
《太平公主》
她是大唐帝国中最受宠爱的女人——太平公主。梦回唐朝,大明宫风云际会,江山美人,千古英雄尽折腰。
太平公主是我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她不仅仅因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武则天的女儿,而且几乎真的成了“武则天第二”。
其实,太平公主一生很不太平,她的血管里流动着的是她那极不安分的母亲的血液。从小,她骄横放纵,长大后变得凶狠毒辣,野心勃勃地觊觎着那高高在上的皇位,梦想像她母亲那样登上御座,君临天下。然而,正如一位哲人所言,历史往往会发生惊人的重复,但如果第一次是以喜剧面目出现,第二次则以悲剧结局告终。太平公主虽不乏心机和才干,也曾纵横捭阖得意于一时,但终未能承传母志,位列九五,只是在史书上留下许多五颜六色的斑痕而已。
『叁』 唐太宗的妃子徐惠住哪个宫殿我需要具体的位置,谢谢大家,重奖,我要写关于徐惠的穿越小说
这样的太多了,如果你愿意的话,我建议你从其他人的视角来写,总是达官贵人,皇宫妃子的,难出新意
『肆』 徐贤妃唐宫日常_by容默_txt全文阅读,百度网盘免费下载
链接:
『伍』 求文:女主穿越成李治的妃子,温馨文。女主不强势。好像是叫徐婕妤
历史上的徐惠在唐太宗的后宫里究竟是一种怎么样的身份存在?受宠?无视?从她被列入后妃传似乎可以把她纳入唐太宗宠妃一列,但是结合看她一生,却又觉得不是那么回事……
徐惠出身长城徐氏,是南朝梁慈源侯徐文整四世孙女,几次改朝换代到她这辈,徐家固然还是诗书传家,但早已经没落了。
据说徐惠五个月说话,四岁读《论语》等,八岁就自己懂得写文章了,文章被广为传播,才华横溢的她被征入唐太宗的后宫,被封五品才人。因“其所属文,挥翰立成,词华绮赡”,不久便升为了正三品的婕妤,她的父亲徐孝德也因此升了一级官,由从六品下的将作监丞被升为从六品上的礼部员外郎。继婕妤之后,徐惠又被晋为正二品九嫔中的第八级充容。换句话说,充容是九嫔中的倒数第二级,是下嫔。
打拼十多年,才得个下嫔,怎么着都不象是宠妃的模式。如果有人觉得我是在黑唐太宗的话,可以对比着看贞观八年的一件事。
贞观八年,唐太宗听闻郑仁基的女儿“容色绝姝”便要聘为充华(即充媛),郑氏的出身与资历比起徐惠并无任何特别之处。虽然事被魏征等人给搅黄了,但仅仅是因为容貌出众便要给郑氏九嫔之一的身份却是事实。这同人不同命啊,连她自己都感叹:“一朝歌舞荣,夙昔诗书贱”。
有人说名分这东西有什么要紧的,只要两个人感情好就行了,这话当然是正确的,但是,徐惠和唐太宗真的很亲密吗?
两人怎么亲密,史书没提,但是可以从其他的事情上得到验证。长孙皇后去世后,唐太宗亲自抚养晋阳公主,而对于李治,也同样是关怀倍至,始终把他放在身边,直到立为太子,仍然舍不得让他搬出自己的寝殿住到东宫去。即便是贞观十八年刘洎上疏,恳求让太子搬回东宫居住,唐太宗也不过是令其与岑文本马周等人“递日往东宫,与皇太子谈论”,却绝口不谈让李治搬离自己寝宫的事。一直到贞观二十年褚遂良再次上疏,唐太宗这才让李治每半个月回东宫一次。唐太宗真的宠徐惠,让这个已经成年的孩子住在身边有多不方便,大家都懂,不用明说。
历代后宫中有才华的妃嫔不少,就拿司马炎身边的左芬(也做棻)来说,写得一手好文章,却长得特别丑,但是好色的司马炎还都常常去她住处坐坐,聊聊天,在提拔后宫妃嫔的等级时,不忘提她,最终做到了正一品贵嫔。
看看同样才华出众的徐惠,难得召见。有一次,他让徐惠前来觐见天颜,徐惠来得稍晚了些,英明神武的唐太宗就发火了,徐惠小露一手“朝来临镜台,妆罢暂徘徊。千金始一笑,一召讵能来?”啥情况?不是唐太宗去她宫里吗?写的那一手好诗是啥意思?我想多半有抱怨吧?见天地和太宗见面的人,用得着来首诗解围?一颦一笑不就让太宗骨头都酥了吗?
再看让徐惠名垂青史的《谏太宗息兵罢役疏》,写得真是好。事情源于贞观末年,李世民多次兴兵攻打四方少数民族,在多处修建宫殿,劳民伤财,百姓怨声载道。
徐惠上疏,文采斐然,切中事理,唐太宗大为赞同,并且给了不少赏赐。似乎是听从了,但是事实上也是看上去很美。
唐太宗后宫只有长孙皇后和徐惠会大胆上谏。但是对比会发现,长孙皇后说,徐惠写;长孙皇后简单说,徐惠长着写,为什么要长着写?不和长孙皇后魏征等人一样直接进谏,反正常常见面,聊着聊着,不就好了吗?还得费脑费力地去赞千古贤君啊,什么什么的这不能做,那做了不好?
不说方式看出生疏,就拿重点说事。徐惠重点提到的修建玉华宫一事,实际上唐太宗早在贞观二十一年七月就开始兴建,贞观二十二年四月又下发了诏书反省自己应当更加节俭,而徐惠上疏的时间是唐太宗下诏反思后。什么意思?真要劝,早劝了,这会子来跟风,啥情况?里面透出的拘谨可想而知!早先不敢啊,说了也没用啊……这会说干嘛?引起注意罢了。
徐惠得了赞赏与赏赐,但随后唐太宗又丝毫不受影响地继续与皇太子李治及文武百官游玩起玉华宫来,甚至兴致还颇为高昂地亲自做了一篇《玉华宫铭》,并令大家应和。
两个月后唐太宗亲自下诏为爱妻长孙皇后建了一座被唐玄奘评价为“壮丽轮奂,今古莫俦”的大慈恩寺。这座宏伟富丽的大慈恩寺面积之大甚至占据了整个晋昌坊的半坊之地,总共修建了10多座院落,1897间房屋,云阁禅院,重楼复殿,十分奢华,说白了,上疏完全没被当回事。大家都乐呵下,如此而已。
谁都不是谁的宠爱,唐太宗对徐惠而言也是如此,唐太宗晚年的诗作中多有流露悲秋伤怀之情,徐惠也没有任何劝慰之作。
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驾崩,徐惠身为无子嫔妃按照惯例被送进崇圣宫出家为尼,自此“山宫一闭无开日,未死此身不令出”,事死如事生。不过这种再无出头之日的守陵生活对于正值盛年的才女徐惠来说打击太过沉重,于是又过了一年多的时间,徐惠在生了重病后拒绝服药,留下“得先狗马侍园寝”——在祭祀所用的狗马之前先去侍奉陛下的陵庙这样谦卑的遗愿后,病逝了。
徐惠没有选择在唐太宗死后立即绝食的方式,而是渐渐等到生了重病后这才不喝药。求生本能,可以理解,我们也没有权力要求她那么做,但是真的对唐太宗有感情的话,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怎么着也会有点诗文上的表示吧?非要等到临终前才写个诗,扬言自己不吃药是为了唐太宗,为了啥,大家都懂,就是给新帝李治看的。
不管怎样,人死为尊吧,唐高宗李治成全了徐惠的这点小心思,将她此举视为殉葬,并大加赞赏,不仅将其追赠为四妃之一的贤妃,还允许她陪葬昭陵石室。
不仅如此,徐惠的家人也就此飞黄腾达起来。徐惠的父亲徐孝德被李治擢为了正四品上的果州刺史,连升6级,卒于任上时,李治还“优敕令官造灵举,别加赙物,具给傅乘,资送还京”。而徐惠的弟弟徐齐聃也被任命为沛王李贤的侍读,徐惠的妹妹徐氏同样因为才名出众被李治召进宫,封为正三品的婕妤。
徐惠在唐太宗的后宫十多年,受封的最高封号也仅仅只是个下嫔,徐家除了徐孝德因为女儿文采斐然被升了一级官外,再没有因为徐惠的进宫得到任何好处。直到徐惠在唐太宗驾崩一年多后病逝在了崇圣宫,徐惠本人及徐家的待遇这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宠妃只是个好听的词汇而已,徐惠的一生仍然只是个悲剧,一个后宫的摆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