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金庸的15部小说
金庸的15部小说
金庸的15部小说,武侠小说泰斗金庸(原名查良镛)于2018年10月30日下午在香港养和医院逝世,享年94岁。金庸一生共创作了十五部长、中、短篇小说,金庸的15部小说。
《书剑恩仇录》 1955年
《碧血剑》 1956年
《射雕英雄传》 1957年—1959年
《雪山飞狐》 1959年
《神雕侠侣》 1959年—1961年
《飞狐外传》 1960年—1961年
《白马啸西风》 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倚天屠龙记》 1961年
《鸳鸯刀》 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连城诀》 1963年,又名《素心剑》
《天龙八部》 1963年—1966年
《侠客行》 1965年
《笑傲江湖》 1967年
《鹿鼎记》 1969年—1972年
《越女剑》 1970年,附在《侠客行》之后的短篇小说
“凡有华人处,皆能读金庸”,如此描述并不夸张。“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将金庸代表作的名字概括的这句话,也早就脍炙人口,被人铭记。在今天,能有如此高知名度和荣誉的文化人物,已经非常罕见。金庸先生的成就并不只在文学上,当代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这些称号都证明了他在当代崇高的文化地位。
金庸小说的读者群体之广、对现实生活影响之大,恐怕很难再被后人超越。因为,金庸的一生,也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波澜壮阔的一个世纪,他的离去,会让人产生“大师远去,再无大师”的感慨,也会让人对过去中国武侠小说以及通俗文学的发展,有一个盖棺论定式的评价。
金庸先生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他连接了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的不同时期,他的作品超越了时代,已经成为华人圈内外的`文学经典。在外国并不了解中国现代文化状况的时候,金庸的作品是一张很好的名片,直至今日,金庸的作品在海外仍有很大的影响力。能超越国家、民族的界限,恰恰说明金庸的独到之处,也是其作品的永恒与经典之处。
陈平原先生在研究武侠小说的专著《千古文人侠客梦》中提到,金庸的武侠小说是超越雅俗的。而且,武侠的精髓在于“侠是灵魂,武是躯壳”,金庸的作品之所以打动人心,产生持久的精神震撼,正在于他通过武侠书写人性、展现历史,这和那些人类历史上的文学经典一样,守护着那些恒久不变的价值观,这也是其成为经典的精神所系。
金庸先生去世,对武侠小说和通俗文学界而言,是一个时代结束的标志。但是,对更多关注中国文学、文化的民众而言,金庸先生的作品会成为永恒的经典,其价值和影响力在未来会得到更大的彰显。
武侠小说泰斗金庸(原名查良镛)于2018年10月30日下午在香港养和医院逝世,享年94岁。金庸笔下创作多部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包括《射雕英雄传》、《射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等。
金庸一生共创作了十五部长、中、短篇小说,历年来其笔下的著作屡次改编为电视剧、电影等,对华人影视文化可谓贡献重大,也奠定其成为华人知名作家的基础,素有“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侠”的称赞。
查良镛以金庸为笔名的作品以小说为主,兼有政论、散文等。自1955年的《书剑恩仇录》开始至1972年的《鹿鼎记》正式封笔,共创作了十五部。
最早期金庸热是从港澳开始,接着延烧到台湾,其后是在中国大陆造成影响,可说金庸热潮燃烧至整个华语圈。近年来金庸作品也被翻译成日文等其他文字。
金庸被称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后来又与古龙、梁羽生合称为“中国武侠小说三剑客”。金庸也是已故知名诗人徐志摩之表弟。
除了文学界,金庸也涉足传媒界多年,1947年大学毕业后先受聘于上海《大公报》,任国际新闻编辑。1948年《大公报》香港版复刊,急需翻译人员,查良镛被报馆调派来港,其后调任《新晚报》副刊编辑。金庸1959年创办《明报》,直至1993年退出报业管理层。他也多年为神逗团明报撰写社评,“左手写社评,右手写小说”为美谈。
值得一提指改的是,在金庸先生的作品中能够体现其歌颂反侵略的正义战争,侧面批判非正义性的战争,痛斥以强欺弱的民族霸 权主义,昭示民族平等的重要性。如果你读过金庸先生的作品,一定能够了解到他对少数民族的游橘英雄极为偏爱,塑造的各种人物形象体现博大的胸襟,展现其肝胆之侠义风范,而跌宕起伏的剧情又能够凸显出金庸先生关于民族平等的思想。
在作品中,金庸先生从外在装饰与内在渗透,将我国的传统文化完善的表现出来。他不仅写传统武林世界,还写侠士之义气,这些属于民族传统特质,字里行间流露出传统文化色彩。他描写英雄除暴安良,出于公义之心;描写有所不为,出于羞恶之心;描写挺身赴难,出于是非之心,浓厚的传统道德观体现得淋漓尽致。
另外,金庸的作品中体现着浓厚的现代精神,他将侠义精神从单纯的哥们义气提升到“为国民侠之大”的高度,突破旧武侠小说观念和局限性。今天是金庸先生三周年忌辰,从他十部作品中精挑细选出10句格言,体会文字背后浓重的祖国文化之精髓。
Ⅱ 有几种版本的书剑恩仇录
《书剑恩仇录》有9种版本:
1、香港电影《书剑恩仇录》由峨嵋影片公司于1960年出品。该片改编自香港武侠小说作家金庸所著《书剑恩仇录》,由李晨风执导,张瑛、陈锦棠、梁素琴、石坚、马金铃、杨业宏等领衔主演。该片是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最早的电影版本。
2、1976年TVB电视剧《书剑恩仇录》:王天林监制,郑少秋、汪明荃、余安安、李司棋、黄淑仪、夏雨、朱江、伍卫国、高妙思、关海山、石坚、狄波拉主演。
3、1981年香港邵氏电影《书剑恩仇录》:楚原导演,狄龙、白彪、罗烈、文雪儿、陈琪琪、邓伟豪、顾冠忠、黄敏仪、谷峰、孙建、郑则仕、秦煌、王戎主演。
4、1987年内地电影《书剑恩仇录》(分为上集《江南书剑情》、下集《戈壁恩仇录》两部):
许鞍华导演,张多福、达式常、刘佳、阿依努尔、侯长荣、郭碧川、邓婕主演。
5、1987年香港TVB电视剧《书剑恩仇录》:李添胜监制,彭文坚、任达华、黎美娴、吴启华、罗慧娟、梁佩玲、石修、陈敏儿、商天娥、岳华、吴孟达、张卫健主演。
6、1991年台湾华视电视剧《书剑恩仇录》:何家劲、刘雪华、傅娟、沈孟生、欢欢、金玉岚、龙隆主演。
7、1994年内地电视剧《书剑恩仇录》:黄海冰、王菁华、杨雅娜、王志飞、曹颖主演
8、2002年合拍电视剧《书剑恩仇录》:赵文卓、关咏荷、颜颖思、陈昭荣、谢君豪、孙莉、张铁林、郑佩佩、梁家仁主演。
9、2009年3月20日播出,《书剑恩仇录》是根据金庸同名小说改编,由谭友业、温伟基、何振华执导,乔振宇、郑少秋、刘德凯、周丽淇、颖儿等联袂主演的古装武侠电视剧。
Ⅲ 香港本土作家的书是用粤语写成的吗
香港主流本土作家在文字上都使用白话文体。国内朋友比较熟悉的金庸,倪匡、亦舒、张爱玲、张小娴、蔡澜、李敏、陶杰、也斯等全用白话文写文章。
当然也有部份人为突显香港本土特色,行文上大量使用粤语语法、用词、中英夹杂、网络用语等。
Ⅳ 金庸写的小说都是用方言文写还是白话文写的呢
怎么说呢,比较文邹邹的白话文。打个比方,金庸小说里很少出现谁“说”什么,都是用“道”。金庸写小说那会估计还没有多少白话文小说呢,他能写成这样已经难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