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全集作者 > 海明威短篇小说全集陈良廷

海明威短篇小说全集陈良廷

发布时间:2024-12-17 03:30:44

1. 中国海洋文学

“纵览中国古典文学,有山水文学,有田园文学,有边塞文学,有战争文学,有爱情文学,有月亮文学,有江河文学——但却缺少大海文学!大海,尚未大规模进入中国古典文学史中!
李白咏过黄河、长江,也到过浙江沿海一带,但未直接写过大海!
苏轼咏过长江,也被贬过海南岛,但却留下一个千古之谜:在渡越琼州海峡至儋州时,这位大艺术家为何没有留下咏海之作?
曹操的诗作中,曾点到过大海,但他的主要诗作并不在此。
为何大海未进入中国古典精英文学中?到了近现代,孙中山、冰心、刘再复等人虽然有所弥补,但为什么依然不能成为主流?这对于中华民族海洋意识的形成造成了何种影响?
而在西方古典、近现代精英文学中,从《荷马史诗》一直到《老人与海》,大海则是一个连绵不断的主题!这种对比,值得深长思之,值得深入研究 ,而非“大陆文明”、“海洋文明”两个简单抽象概念所能解释。”

我以为,作为一名文科出身的中国学子,虽不敢妄称文人,但窥己之心境,文思。也能对中国历来文人士大夫的潜在意识有所洞悉。
不才大学念的是新闻传播,却不务正业,偷师了半年文献史料。诚然,中华文学史上,罕有歌咏海洋的文字。除开故人所举之名篇。涉及海洋主题的大抵还有《山海经》、东方朔的《海内十洲记》、班彪的《览海赋》、西晋木华的《海赋》、潘岳的《沧海赋》、南齐张融的《海赋》,唐朝韩愈的《南海神庙碑》、宋代燕肃的《海潮论》、以及李汝珍的《镜花缘》等,都算是极为难得的作品。
这些文章单就是数量而言,较之于华夏典藏,无异于秋毫之末之于舆薪。就是如此有限的所谓“海洋文献”,论到内容对海洋也仅仅停留在博大,浩瀚或者幻想的层面。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中华文士对海洋缺少基本的人文关照呢?我想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中华民族是个感性且感恩的民族。对于养育自己的皇天后土它们顶礼膜拜。中国人也思考过自己的本源,但他们从来不认为两岸的猿声是在暗示自己的出处。他们把这个制造自己的光荣使命莫名其妙的交给了一个唤作女娲的人面蛇身者。而且还给她编造一个补天的传奇。中国人对水是有感情的。无论游牧者还是农耕人。所以他们咏天咏地咏山咏水,但对于海除了险恶,浩淼实在没有其他任何的情感维系。不咏海此其一。
其次,以农为本的思想根深蒂固,华夏文明源于江河,文明在自给自足的山川内陆得到无限弘扬,绝大多数文人士大夫都出身内地,对海洋一无所知。即便到过大海,我想除了一片茫然无知。试问还能有什么情愫可以流入自己的笔端?换个角度,即便是生长在海边的士子,为数不多尚且不论,他们除了博取功名,买田置地,衣锦还乡之外,想到来也不会寄情海边,眷恋那种出没风波里的险恶生活。
其三,西方不同于中国,西学是求理的科学,而中国自古以来恰恰轻理重文。弄清事物的分子结构不是古老国人的思维模式,没有人会相信人类其实诞生于海洋的浮游生物。中国人对海的印象向来都是宏观而笼统的。做为一个文字工作者我清楚地知道有两种状态最难下笔,一是一无所知,再就是知之太多。前者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后者,则是唯恐取舍弗当,有失偏颇。对于中国的文士恐怕在咏海这个问题上遭遇最多的还是前者。星海、云海、人海、宦海、学海、书海、脑海、欲海昭示着在他们的内心世界里,海除了大而无当可能也就是大而无边了吧。
西方人大规模的航海虽比中国稍晚,但他的目的在于寻找财富,探索世界。海本身是否附着于球面至少是他们的一个兴趣点。而中国人航海却是沿着大陆架蜗行摸索,炫耀财富。海本身不是他们的兴趣所在,他们关心的是海外异邦对自己惊为天人的荣耀。
国人罕有咏海文学,我想以上种种,当可作一面之观。

2. 陈良廷的翻译作品

陈良廷先后翻译的美国文学作品有:马克·吐温的《汤姆·莎耶出国记》(上海出版公司,1955年)、《傻子出国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拉斯·劳伦斯的《晨午夜》(上海文艺出版社,1962年),达希尔·哈梅特的《马耳他黑鹰》(云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马里奥·普佐的《教父》(云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玛·米切尔的《乱世佳人》(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年),约翰·奥哈拉的《升饥萨马拉约会》(外国文吵备返学出版社,1990年),海伦·范里斯克的《三姐妹与陌生人》(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年),赫尔滚咐曼·沃克的《战争与回忆》(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主编的小说集有:《爱伦·坡短篇小说集》、《考德威尔中短篇小说选》以及《海明威短篇小说集》。

3. 不知不觉已经快50岁了,面对衰老的恐惧谁与我有同感啊

面对衰老的恐惧,每个人都会有。

夕阳中,许多老人自发地聚集在公园中,议论关心的话题。上海,2017

如何变老:面对衰老的人生,你会害怕吗?

近来,许多媒体、新媒体在报道贾樟柯新片《时间去哪儿了》时,都截取了他的一句话作为标题:唯独衰老不可医治。尽管文章内容更多在谈电影,这一标题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的暗示很明确——衰老是人类最终极的疾病。

翻译家马振骋老师送给我们他翻译的《蒙田随笔》,米歇尔·德·蒙田(Michel de Montaigne)这位十六世纪的法国哲学家写过一篇很有趣味的“论寿命”:“人在自然环境中都会遭到种种不测,使原本的期望生命嘎然中断……寿终正寝,这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的、非一般的死亡,不及其他死亡自然;这是排在末位的终极死亡。离我们最远,因而也是我们最难期盼的。”这是四百多年前的生死观,但随着人类越来越远离自然,活到“年老力衰”至少在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拦穗姿,已经成为常态。

曾经是上海租界内最大公园的复兴公园,则是这个城市最著名的法式公园,如今也成时髦老人们热爱的去处。上海,2017

复兴公园内的“长寿合唱团”无疑是一张名片,许多已经因拆迁搬去市郊居住的老人每天还会不惜穿越整个城市来参加合唱,他们有专职的伴奏和指挥,还有人负责手抄歌谱。上海,2017

复兴公园的大草坪边则是萨克斯风学习者的“领地”。上海,2017

复兴公园的中央大道上,一端是练太极的老人们。上海,2017

复兴公园的大道另一端,老人们成双成对跳着交谊舞。上海,2017

事业

“退休”对于有些老人来说大概是一个生词。今年刚步入古稀(采访时间:2017年)的曹景行,是家喻户晓的主持人,最近刚参与了“两会”的报道。关于“老”,其实早在2005年时,曹景行就已经感受到了。那年夏天,他去清华大学拍摄新生军训,一个小女孩见到他便以“爷爷”和他打招呼。那是他第一次被人这么称呼。尽管如此,曹景行对工作的热情可丝毫不亚于年轻人般。2009年,在他62岁时,他向凤凰卫视请辞,决定“单干”:网络电台评论员、电视台特约记者、学校指导专家、一年跑15个国家拍摄电视节目……这位老年“自由职业者”的活可不少!这些还不够,每天清晨或深夜打开朋友圈,我总能看到昵称为“老曹”的朋友正在“刷屏”。动辄50余条甚至近百条的转发信息,是曹老最新的试验——“我觉得微信也可以变成频道,也就是由我一个人主持的频道。”每天他都会把自己认为值得看的内容集中转发,这样已经实践了近两年。据他估算,用于微信的时间每天都能有5、6小时了。当然,他是懂得使用零星时间的人。

曹景行,拍摄时70岁。主持人,上海外国语大学特聘教授。上海,2017

“我吃饭很快,我不需要太多的复杂的东西。我吃很简单,衣着都很简单没什么,生活没什么累赘的,其他时间都放在这个书房,这是我最大、最奢侈的东西了。”

耄耋之年的低音提琴家郑德仁在上海音乐厅为星期广播音乐会指挥低音提琴演奏,20世纪90年代初,和平饭店酒吧重新开始接待外宾时,他参与组建了一直老年爵士乐队。上海,2015

同样忙碌于前线的82岁(采访时间:2016年)的马振聘老师,他是我国重要的法语翻译家。他在退休之后还曾翻译过波伏瓦(Simone de Beauvoir)的书《人都是要死的》(Tous les hommes sont mortels),而他最为人所称道的是作为蒙田作品的译者。“蒙田曾说,人不活到最后一天,你就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结束的。”大概也是因为这样的精神支柱,马老每天伏案,笔耕不辍。

已经92岁高龄的指挥家曹鹏(采访时间:2017年)仍然活跃在工作前线。在女儿的支持下,他创办上海城市交响乐团(下称“城交”),指导非职业的音乐爱好者和孩童。“不工作时,我脑袋里也都是音乐。”两年前一次在杭州的演出,他第一次感到体力不支,但他竟然坐在轮椅上吊着针也要上台指挥。就在演出高潮之际,曹鹏突然激动得站了起来,一位当地摄影记者拍下了这感人的一幕。这种对事业的执着追求,恐怕很多年轻人都无法匹敌。有时,我也不禁会想,这些充满智慧的老人,面对工作迟迟不愿意停下,究竟是享受工作的乐趣,还是害怕停下的寂寞?也许两者皆有之?

用心

“质量不让步,作风不迁就”,这是曹鹏的人生准则。也就难怪,他所指挥的城交虽然非职业乐团,水准却并不亚于有的专业乐团。在采访过程中,老人们对事事的认真态度令人感动。拜访中国建筑学专家郑时龄院士之前,当时已经71岁(采访时间:2012年)的他已经发来关于自己的文章让我们提前了解,他自己则事先仔细读了采访提纲,还把提纲都打印了出来。“答应别人的一定要做到”,这条原则在他从未变过。而就在不久前,我还在浦东民生码头举办的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的展览上,见到郑时龄院士正在听两位策展人汇报工作。那绝非“走场”,也并非为了“自拍”发朋友圈。比起很多“高效”的年轻译者,经验丰富的马振聘教授每天却只翻译两三页,为了确保翻译的准确,急不来。“我做事情要有一个恒心,每天做、每天做。”治学的严谨和工作的用心态度正是这样一代代流传下来吧。

曹鹏,拍摄时92岁。指挥家。上海,2017

“和音乐在一起,和年轻人在一起,和家人在一起,此乃吾幸福之源……我天天在劳累,天天在收获,也天天在享受。”

时间

联系上著名配音演员曹雷是2017年3月份,而真正带着相机按响她家的门铃,已经是10月底,77岁(采访时间:2017年)的曹雷老师日程之忙碌,非常人可以想象。尽管从上海电影译制片厂退休,但是她还持续在为译制片配音——虽然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人们已经习惯了观看原版片加字幕,但二三线城市还是有人在看译制片。除此之外,曹老师也重新回到话剧舞台,她扮演的宋庆龄可谓形神皆备。随着朗诵的升温,曹雷也不断接到在舞台上朗诵的邀请,她还携手俄罗斯钢琴家安德烈·皮萨列夫(Andrey Pisarev)发展了一种朗诵与音乐合作的形式,从柴可夫斯基的《四季》组曲到《一夜肖邦》,曹雷在音乐会前通过朗诵的形式把中国的听众引导入俄罗斯的音乐世界。在最近的一次演出中,曹雷用自己在某档电视节目中赢得的奖金为上海市盲童学校的孩子们买票,她说,这些盲童实际上是最好的听众。

在曹雷老师家中,她拿出日历来,可以看到10月几乎都填满了,为了让她偶尔休息一下,她的先生李德铭必须提前两个月安排好两人的旅行计划,比如刚刚过去的七月,他们就在地中海的邮轮上度过了两星期。凡是走进曹雷家的人,都首先会被玄关一面磁板所吸引,上面贴满了世界各地名胜搜罗来的的冰箱贴,这都是他们旅行时的收获。忙碌的日程背后,是曹雷老师对时间的珍惜。在许多媒体报道中,她被称为“活了两辈子”的人,20世纪80年代初,曹雷刚刚从十年浩劫中缓过来,重新回到热爱的表演事业时,竟被查出了恶性肿瘤。接受手术和住院康复期间,曹雷努力地和病友们寻找点滴欢乐,但出院之后,她依然对生命有了紧迫感,当时单位打算照顾病退,而她却要求调到上海电影译制(片)厂当专职配音演员,在幕后继续她热爱的事业。

对于人们想象中赚够了钱早早退休的美好愿景,曹雷老师就问一句话:“退休以后干什么呢?”——“在40多岁得了癌症时,我以为这辈子就到头了,没想到后面还能有一辈子。”对于现在这些“感觉是捡来的”时间,她认为必须花在真正想做并且有价值的事情上,“就像是失而复得的东西会感觉特别宝贵,这些时间也是如此,但宝贵的时间难道就用来整天躺着、想办法吃好的吗?——吃多了还血糖高呢。所以活着要有意思,要干点什么,才会觉得一天没白过。”

曹雷,拍摄时77岁。著名配音演员。上海,2017

“我是从事声音艺术工作的,到这个年纪,只要自己做得动,(就尽量去做那些)自己想做而过去没有机会做的事情……我觉得,活着要有意思,要干点什么,才会觉得一天没白过。”

曹雷老师的日历。上海,2017

以上文字中“序”、“身体”和“时间”三部分为我撰写,中间部分均为李君撰写。对于这篇报道的形式,我们原本有着更高的目标——类似摄影师罗伯·霍恩斯特拉(Rob Hornstra)和作家兼电影制作人阿诺德·凡·布鲁根(Arnold Van Bruggen)在2009-2013年合作完成的《索契项目:高加索地区的战争和旅游地志图集》(The Sochi Project: An Atlas of War and Tourism in The Caucasus),不过遗憾的是,最终我们只能做到现在的样子,其实,每个人的故事都远远不止写出来的这么几句话,希望之后还有时间沉淀,把更多有意思、有启发的内容写出来。

4. 求一篇论文

海明威小说叙事视角探究来源

欧内斯特·海明威是20 世纪美国文学发展史上一位享
有崇高地位的文学巨匠,他以自己独特的创作实践成为对
后世影响力最为深远的作家之一。有关海明威的研究不胜
枚举,然而大多数都是从海明威作品的主题意蕴以及文体
风格进行探讨的。随着叙事学的出现、发展和成熟,有些研
究者开始从叙事学的角度对海明威小说进行分析。但这种
研究目前数量还相对较少,而从叙事视角对海明威小说进
行的研究更是屈指可数。本文旨在从海明威的多部作品中
对叙事视角的探究,来分析和揭示由此所产生的审美效果。
一海明威小说中各种叙事视角的运用
法国小说理论家热奈特在其《叙事话语》一书中,对叙
事视角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他认为,叙事视角即是从什么
角度叙述故事,以及叙述角度随哪个人物的视点而变化。对
小说叙事视角的研究大多着眼于对叙述人称的探讨,可归
纳为第一人称叙事视角和第三人称叙事视角两大类型。第
三人称叙事视角又分为第三人称无所不知式、有限可知式
和客观视角式。
1 第三人称叙事视角的运用
第三人称无所不知式叙事视角即知晓小说中几乎每个
人物的思想内心以及小说中每件事的发展动态,这些并不
是单一的人物可以完成的。运用无所不知的叙述视角,叙述
者知道的事比任何一个人物所知道的都多,既能看见人物
的外部言行,也能知晓人物的内心世界。在《老人与海》中,
海明威采用了这一叙事视角。作者站在故事之外并凌驾于
故事之上,给整个故事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视角来展示老
人和小说中其他人物的内心活动。在小说的开头,这个无所
不知的叙述者告诉读者的不止是老人圣地亚哥和小男孩的
对话,还有其他渔民对老人的看法。
运用第三人称有限可知式视角,即海明威在《士兵之
家》和《丧钟为谁而鸣》等小说中采用故事中的一个或几个
人物作为视角,叙述者比故事中的其他人物更具有观察力,
但他所知道的只是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并非全知全能。通
过第三人称有限可知式叙事视角叙述者可进入人物的内
心,读者随着故事中的一个人物去“旅行”,知晓该人物的思
想情感和目的动机等。
运用第三人称客观视角,即叙述者说出来的要少于人
物知道的,他只能看见人物的外部稿神孝言行,叙述人物所看到和
听到的,而无从知晓人物的内心世界,海明威的大部分小说
采用了这种叙述视角,这是构成其小说“冰山风格”的重要
因素。《杀人者》、《雨中的猫》和《白象似的群山》是最能体现
第三人称客观视角的作品。《雨中的猫》采用第三人称叙事
视角,虽然人物视角几近于“无所不知”,却不做判断和评
价。海明威有意隐去故事的阐述,把解读的工作留给读者。
小说《白象似的群山》采用戏剧对话和舞台提示般的语言,
通过显示人物动作行为和相互之间的对话来传达故事,缺
少感情色彩,没有分析评价,因而叙述的客观性得以增强,
真实可信度进一步提高。小说采用的这种叙述视角, 就像一
幅电影画面,人物传达的叙事信息令读者感到细致入微, 真
实可信。
《白象似的群山》运用的是纯粹的限制性的客观叙事视
角,恰像一架固定的摄影机,它拍到什么,读者就看到什么,
人物的思想感情只能通过叙述者的客观描述,靠读者自己
去推测想象。海明威瞎含采用第三人称客观叙事视角隐藏了人
物的内心世界,凸显人物所谈论的内容以及他们进行对话
的方式,发掘表象层更深的含义。
2 第一人称叙事视角的运用
运用第一人称叙事视角也是海明威小说叙事的一大特
征。运用第一人称有限叙事,叙述者一般是故事中的人物之
一,可以有自己的观点看法,能对事件或人物做出判断,有
是非批评的权力。这样的叙事视角在小说的信息分布方面
起着运筹帷幄的作用。阅读此类小说时,读者必须尽可能多
地去了解叙述者,才能更准确地判断事情是否真的如此。小
说《等了一天》采用第一人称有限叙事视角,从父亲的角度
讲述与生病的儿子之间发生的一件事。故事采用的叙事视
角非常有限,即叙述者父亲不知道儿子的想法,读者通过父
亲去判断整个事情的发展。故事因此而产生悬念和冲突,键稿直
到最后真相大白,原来父子两人在温度单位方面有理解上
的差异。读者由此获得的审美享受是采用其它叙事视角所
不能带来的。《永别了,武器》也是第一人称有限叙事视角的
典型例子。主人公亨利讲述的只是他所能看到的、听到的、
感受到的以及他的所思所想,他所不能获知的信息,读者同
样无法得知,读者有的只是更多的现场感和参与感,随着主
人公进入故事中,获得更多的阅读乐趣。
二海明威叙事视角的转移和多重叙事视角的运用
1 叙事视角的转移
在创作时,海明威能准确有效地转移叙事视角。每个叙
事视角的转换和安排,海明威都赋予其特定的意义和功能,
使得小说有更大的表现空间和更大的容量,并形成有机整
体而显得错综复杂。
其中《雨中的猫》、《白象似的群山》和《乞力马扎罗的
雪》都运用了视角转移,使得读者在阅读时产生了丰富的审
美享受。《雨中的猫》以第三人称为叙事视角,视角从妻子转
移到丈夫。故事以追忆的形式讲述,叙述者全知全能,知道
一切却不发表看法。《白象似的群山》也没有保持视角的一
王玉华
摘要海明威作为“精通现代叙事艺术”的文体大师,以其杰出的艺术成就和简洁洗练、内涵丰富的风格著称
于世。他的小说具有明显的视角探索倾向,大部分采用了第三人称客观叙事视角,这是构成其小说“冰山风格”的
重要因素。在运用第一人称有限叙事视角时,视角的限定性会带来更多的审美享受,而海明威的小说还有运用叙
事视角转移和多重叙事视角的特点,并因各种视角的灵活运用而产生出叙述客观化、空白性的审美效果。
关键词:海明威小说叙事视角视角转移多重视角审美效果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059
作家杂志Writer Magazine 2010 No.6 借鉴与比较
致。在一对男女关于堕胎争论的语境下隐含着男人对女人
的不满,使故事的复杂程度加大了。海明威使用两次视角转
移,增加了作品的深度,用叙事视角控制叙述者和人物之间
的距离,控制人物和读者之间的距离,由此获得所期待产生
的艺术效果。
2 多重叙事视角的运用
海明威并不满足于从单一的角度展现他的小说,他还
善于运用多重叙事视角,即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叙事视
角体现一个主题或者讲述一个故事,这样既可透视人物的
内心,又有比单一人物视角更大的宽广度。
最能体现海明威小说多重叙事视角特征的是《弗朗西
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小说本身的情节十分简单,线
索也很清晰。故事一开始便是庆功酒会,麦康伯以猎狮英雄
出场,这时基本上以隐藏于作品背后的作家为叙述者(视
角)进行叙述,包括对麦康伯妻子,猎手威尔逊的出场的叙
述。在庆功酒会的开头作者开始隐身,而通过借用威尔逊与
麦康伯对话完成了对前日麦康伯猎狮过程中转身逃跑的怯
懦行为的追述。接着第二天捕杀公牛的场面,情节发生巨大
变化,麦康伯变得冷静沉着,勇杀公牛;第三个场面是麦康
伯杀第三头野牛时,他的胜利却转成了一个悲剧———被其
妻射杀。这篇小说中,有三个主人公,三次打猎,三个猎手,
故事的情节结构中有三次主角的转换,三次同盟的联结和
解体,都是通过全方位多视角来剖析人物性格,展示人物的
情感历程,推进故事情节的运行。作品中三次猎兽中主角和
视角的转换,从不同角度的描写使人物性格呈多元化。
三海明威小说叙事视角呈现的审美效果
在海明威小说中,每种叙事视角最内在的本质特征都
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作为具有鲜明创作个性的小说家,
海明威通过他对叙事视角的独特选择和运用,使得他的小
说叙事视角呈现出特殊的审美效果,这种效果主要体现在
叙述的客观化与空白性两个方面。
1 叙述的客观化效果
创作主体将对外部世界和人类自身的观察与体悟都放
在自己创作的小说中,读者可通过创作主体对题材的选取、
结构篇章的组织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等方面进行直接感
知,也可通过对小说中潜在审美意向的探寻去间接地体会
和感悟。在小说中排除创作主体的个人因素,这种做法无论
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是无法实现的。卢伯克在评价福
楼拜等著名作家时曾说过:
“其实他们以更老练的方法表达他们的感情———把他
们的感情戏剧化,以生动的方式体现他们的感情,而不是直
截了当地把它叙说出来”。
因此,所谓小说的“不流露作者倾向”,它只是一种相对
意义上的“客观”,是通过对涉及创作主体个人因素的极度
限制和对事物内在本质最大程度的接近而获得的。海明威
的短篇小说正是如此。小说叙事视角的客观化极大地淡化
了叙事内容的情感色彩,从而使创作主体的创作倾向趋于
隐蔽化。
小说理论家华莱士·马丁认为,“揭示正在发生的一切
的不是信息,而是对于该信息的评论”。在海明威的视角模
式中,无论是采用哪一种叙事视角,其对叙事信息的外在主
观性评价都被尽力地排除在文本之外,或者被压缩到一个
最低的限度。例如在第三人称客观叙事视角中,叙述者像一
架毫无感情的机器,其任务就是忠实而精确地记录下它在
自己职责范围之内所能够观察到的一切,而丝毫不能够让
它做出个人主观式的介绍与评价。因此,读者才能够看到
《白象似的群山》、《杀人者》中那样原生态得到最大限度保
留的人物间对话。而小说文本提供给读者的叙事信息也仅
限于这些对话。若想获知更多的背景信息,探寻到潜藏在小
说文本背后的丰富内涵,读者便不能再像传统意义上的小
说读者那样,等着创作主体来指点迷津,而只能靠自身的努
力,穿透客观化的表象去进行深入挖掘。
2 叙述空白性的审美效果
如前所述,海明威小说叙述的客观化效果是由于他能
充分运用视角的内在固有本质而达到的,那么空白性审美
效果的形成则是他能创造性地发挥特定视角模式局限性的
一面。因此,海明威小说叙事视角所形成的客观化与空白性
这两种审美效果是紧密相连,牢不可分的。海明威作为一代
文学巨匠的独特之处,正在与他能够出其不意,使叙事视角
的弊端在他的笔下得到创造性的利用,从而形成小说叙事
上的空白性审美效果。
例如在小说《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中,小
说叙事上的空白性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当一向胆小懦弱的
麦康伯终于杀死野牛时,却来不及享受兴奋和成功的喜悦,
因为就在野牛马上要到达他的身边时,麦康伯太太举枪向
野牛射击,却意外地击中了她的丈夫。小说的叙事内容简
洁、明了,读者就像在观看真实的狩猎那样,紧密注视着人
物各自的一言一行。随着麦康伯的死,小说叙事也戛然而
止,然而留给读者的却是解不开的疑惑,即麦康伯太太究竟
是故意还是在无意中杀死了自己的丈夫?自从小说问世以
来,研究者们对这一问题历来众说纷纭。这种现象的形成,
主要来自于小说叙事视角所带来的叙事上的空白性效果。
客观叙事视角表现的是人物各自外在的活动,叙述者不表
明其个人鲜明的印记,有限叙事视角进行人物间彼此的相
互观照,而这种观照也始终没有超出人物自身的视野范围。
由此,小说叙事视角因其自身的局限,使得创作主体的创作
倾向在作品中被隐蔽起来,从而形成了叙事视角上的空白
地带。
海明威小说叙事视角所带来的叙述客观化和空白性这
两种独特的审美效果,使得他的小说具有了迥异于他人作
品的鲜明个性。这两种效果的获得来源于海明威小说叙事
视角所呈现出来的特质。在小说文本内部,其叙事视角共同
致力于对作品主题的深度挖掘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而
叙事视角带来的小说叙述客观化、空白性的审美效果,不仅
使小说叙事内容的原生态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留,同时也
为小说意义提供了一个多重阐释的广阔空间。
总之,对叙事视角的独特运用是海明威小说的魅力所
在,并因此赋予了他的作品旺盛的生命力和持久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吉拉尔·热奈特:《叙事语式》,《复印报刊资料文艺
理论》,1986 年第1 期。
[2] 欧内斯特·海明威,陈良廷等译:《海明威短篇小说
全集》,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年版。
[3] 郑美香:《欧内斯特·海明威小说的叙事视点探析》,
福建师范大学,2008 年版。
[4] 单之旭:《视角、时空与结构———70-80 年代小型史
诗叙事手法的分析》,《国外文学》,1999 第2 期。
[5] 华莱士·马丁,伍晓明译:《当代叙事学》,北京大学
出版社,2005 年版。

阅读全文

与海明威短篇小说全集陈良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动漫同人小说第一页 浏览:740
狂野美人全文免费阅读小说全集 浏览:390
作者三生石小说 浏览:854
宗政御慕安安的小说古代短篇 浏览:622
细雨小说全文免费阅读 浏览:920
盲先生小说全集 浏览:279
一部写浦东的小说 浏览:621
穿越在卫斯理世界小说全集 浏览:514
女主在酒吧跳舞的小说 浏览:456
东北黑道风云6有声小说 浏览:440
小说女主钱芊芊 浏览:143
玄幻小说里兵器的名字 浏览:52
小说苏宁有个儿子7岁总裁秦 浏览:717
女主是烂货小说 浏览:334
短篇小说世界 浏览:82
和校园绝品狂徒一样的小说 浏览:39
好看的僵尸系统小说完本 浏览:699
哪些是离线阅读的小说 浏览:87
穿越万界之万能系统app小说 浏览:97
好看的穿越抗日谍战小说 浏览: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