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全集作者 > 中国人写的涉及人吃人小说

中国人写的涉及人吃人小说

发布时间:2021-09-27 20:01:36

① 吴虞写的吃人与礼教文章中,写到,我读新青年里鲁迅的狂人日记,……,我们中国人,最妙是一面吃人,一面

这个有点难啊 大哥

② 有没有写中国人写的法国打工的小说

30万人民币大约是42000欧元 平均每月3500欧 法国工资中位数才1730 意思是法国一半的人的工资在1730欧每月 你随便打工就能拿3500欧 可能么?
一般能够拿这种工资的中国人都是高级工程师 属于行业精英(金融 计算机 航天等) 就算在法国也找不到很多这个水平的人才 才会开这个档位的工资给非欧盟国籍的外国人

③ 鲁迅作品中所说的“吃人”指何意

指的是一种黑暗的社会现象,形容这个社会的可怕、黑暗跟吃人差不多,让人恐惧。
因为鲁迅那个时期当时 是清朝末年 刚刚结束 而清朝统治是非常黑暗的 闭关锁国 愚化百姓 看似强大 其实非常的落后 .当年满人入关时 为了统治汉族人 对他们进行了 废除残酷的打压 和愚化政策. 比如说 剃辫子,文字狱,八股文 ,还有残杀中国人中的硬骨头 ,留下一些苟且偷安之辈 当然苟且偷安之辈的后代也好不到哪去 .使中国人 变得麻木不仁,软弱,自私,自卑.导致 中国人变得逆来顺受 ,没有名族荣誉感 这使得中国人变得有利于统治 但在后来 中国遭到西方列强侵略时 中国人 也无动于衷,不会为国家而战 . 在百姓与百姓之间 ,中国人 也很 自私 ,只看重自己的利益. 经过清朝统治这样的洗脑后 中国人自然变成了一群行尸走肉 ,所以 就是吃人社会 当时百姓思想相当弱后 今天的中国人 脑子里还残存着一点这样的思想。

④ 鲁迅写的麻木的中国人是哪篇小说里的,当时具体是什么情节

鲁迅写的麻木的中国人是《藤野先生》小说里的。
当时的具体情节: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藤野先生》是鲁迅的一篇回忆散文,记叙了作者从东京到仙台学医的几个生活片断。其中有东京“清国留学生”的生活情况,由东京到仙台的旅途回忆,有在仙台的食住情况,也有受到日本具有狭隘民族观念的学生的排斥,还有一次看电影受到的刺激,而重点却是记叙藤野先生的可贵品质。藤野先生本名藤野严九郎,是作者的老师。本文内容丰实,笔意纵横,形散神凝,错落有致,发人深省,一条鲜明的爱国主义思想线索贯穿了全文,使每个看来似乎是平淡无奇的生活片断闪耀着夺目的光华,从而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两个兄弟分别叫周作人,周建人,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的“一”字。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出生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列夫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新文化运动期间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这篇小说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础。五四运动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1921年12月,发表了中篇小说《阿Q正传》。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毛泽东主席曾这样评价鲁迅“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夫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鲁迅则是现代中国的圣人。”由此可见鲁迅的文化地位之高。
著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阿Q正传》《故事新编》,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坟》等。

⑤ 一个叫卢梭名字的中国人写的自己情史小说

叫卢梭的那个应该是法国人,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年6月28日—1778年7月2日),法国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启蒙运动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伊丝》《植物学通信》等。
你说的情史小说应该是新爱洛绮丝。

⑥ 狂人日记小说中吃人都有哪些具体事件

鲁迅《狂人日记》中出现了28次“吃人。

狂人曾说:

"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版可是不甚清楚。权"

"易牙蒸了他儿子,给桀纣吃,还是一直从前的事。谁晓得从盘古开辟天地以后,一直吃到易牙的儿子;从易牙的儿子,一直吃到徐锡林;从徐锡林,又一直吃到狼子村捉住的人。去年城里杀了犯人,还有一个生痨病的人,用馒头蘸血舐。"

自身 "吃人"

我以为,除了上述两个含义外,这里的"吃人"应该还有第三层含义,即"自身吃人",被封建礼教毒害下的中国人已经是痛苦不堪,却转而去吃更弱小者,充当了"吃人"的第三者!

我们学过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神情麻木"的中国人,在淡然地围观被当作俄国侦探处死的同胞,深受刺激,认为即使医好了人的身体,强健了体魄,依旧无法使得国家富强,因为中国人的思想本质还是"吃人者"

⑦ 使用他人姓名写小说犯法吗,内容没有涉及当事人的私生活,但很不健康。

不会啊,现在很多小说里的人物和现实生活里的人有重名啊,只要内容与当事人无太大关系就行。不过你干嘛不想一个新的名字呢?有别人的很怪,有可能给别人带来困扰啊,还是不健康的!

⑧ 鲁迅有哪些文章写到吃人现象了

《灯下漫笔》
<药>(这是吃人血)
《狂人日记》
作者:欲海漱石生

(汉奸名家周作人同志曾写过一篇与中国食人史有关的小文,但俺读书没有作笔记的习惯,所以现在很难找回来。俺的这篇是根据2005年1月俺发在‘天涯杂谈’的旧文改写而成的,材料是从平时读过的书中摘来的。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因此俺要将中外的食人史再打磨一遍)

常言道:虎毒不食子,但人类却有相当长的食人史。大约在俺们的春秋战国时代,游荡在中亚大草原上的塞西安人与萨尔马希安人等部落都有吃人肉的习惯。古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历史》里记载:塞西安人在杀死敌人后,先要喝点敌人的鲜血润滑喉咙,然后再割下敌人的首级当作分配战利品的资格凭证,分完战利品后,还要剥下敌人的头皮作为制作斗篷、箭袋等纪念品的材料。最后,敌人的头盖骨会被制成精美的酒碗,没有杀过敌人的人,是没资格在酋长所举行的年会上分享美酒的。有一些萨尔马希安人或马萨该达人的部落会对死人实行“腹葬”,除病死的人外,所有的死人都要被族人吃掉。许多将死的老人身旁,通常都会围坐着许多虎视鹰瞵的族人,他们名为探望,其实是筹划着替老人做安乐死,然后拿老人涮锅子。他们通常是先把死人与牛羊一起用来做牺牲祭神,然后再将人肉与牛羊肉一同煮熟,大开宴席。这些历史常会让俺读得魂不附体,当然,食人族不只是在草原,他们还遍布海洋,大洋洲的毛利人从前是既吃鱼又吃人的。俺少年时代读《海底两万里》之类的科幻小说时,最怕碰到毛利人,心想人类有毛利人,真是一大不幸。那时,俺还不知道,其实所有民族都有可能存在着吃人的历史。

俺这里说的是自然状态的人类,其实,脱离自然状态的人类还是会 “人将相食” 或“易子而食”。据说,古代罗马三巨头之一的克拉苏在卡尔莱战败后被安息人吃掉了,他的脑壳做了安息王的酒碗。清末的徐锡麟给安徽巡抚恩铭的亲兵吃掉了心脏。二战时被围困在南洋丛林中的日本人也自相捕食。前段时间网上盛传广东有酒楼在制作胎儿煲,近来又报道德国有变态佬专门以人当菜,可见人食人的惨剧仍在发生。其实,中国历史上关于人食人的记载布满史乘,从陶穴陶居时代到文X革,都有人食人的惨剧在上演。“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这是白居易《秦中吟》中的句子。中国的古典小说里也充满着吃人的情节:《水浒》里有的是人肉包子,武松和宋江都差点被人吃掉,朱贵与母夜叉都经营过人肉包子店,《三国》也写到围城中以人充饥的情节。《三国演义》有一回写到刘备逃难时曾对刘安的蓬门荜户望门投止。刘安苦于无食物可款待皇叔竟杀妻为馔。刘备问:“这是什么肉?”刘安答:“狼肉。”刘备听后便心安理得地饱餐一顿。这狗日的刘安为了尊敬狗日的假皇叔,竟拿堂客饷客,真是心狠如狼。由此可见,蔑视生命与女权的礼教教育就是毒辣如狼,鲁迅说礼教吃人,确是千真万确。除此之外,《西游》整部就是反吃人的斗争史嘛,因此,俺们不妨说中国的历史多半是食人与反食人的历史。

如果说是因饥荒,或是因仇恨而出现人吃人的现象,那大家还好理解,但假如说是因为逞能与拍马屁而出现吃人事件那真是有点让人纳闷。不过《吕氏春秋》里确是说齐国有两个“好勇者” 为了显示自己的胆色,竟在酒店里一边喝酒一边割自己的肉下酒。还是在春秋,还是在齐国,有个奸佞叫易牙,他把自己的乳子煲汤后献给齐恒公补身子。易牙:“日理万机的领导啊——请尝鲜。”恒公:“要的要的。”可见中国人拍马屁是敢舍血本的。但真正令人恐怖的吃人事件是在因天灾或战乱而引起的饥荒时代,在那种情况下,弱肉强食,妇女儿童与老弱病残者是最容易受伤害的。史载元末天下大乱时,驻淮右的官军在缺粮时竟捕人充粮,而且特别喜欢捕食妇女和儿童。食人恶魔认为他们的肉比成年男人的细嫩。据说美国佬当年在开发西部时也吃过自己的妇女儿童或印弟安人。但中国人吃起妇女来也不比美国佬逊色,乾隆时代的名儒纪晓岚在《滦阳消夏录•二》里曾表扬过一名宁愿被人当菜吃掉也不愿失节的节妇:“明季河北五省皆大饥,至屠人鬻肉,官费能禁。有客在德州景州间,入逆旅餐。见少妇裸体伏俎上,绷其手足,方汲水洗涤。恐怖战悚之状,不可忍视。客心悯恻,倍偿赎之。释其缚,助之著衣,手触其乳。少妇艴然曰:荷君再生,终为婢媪即可,为妾媵则必不可,吾惟不肯事二夫,故鬻诸此也。君何遽相轻薄耶?解衣掷地,仍裸伏俎上,瞑目受屠。屠恨之,生割其股肉一脔。哀号而已,终无悔意。”一个赤身裸体的妇女被人捆伏在砧板上,屠夫用水洗涤她的玉体准备为她开膛破肚,她则吓得浑身战粟。丢!这是一幅怎样的人间惨剧!!这就是号称礼义之邦的中国一旦没饭吃就会发生的惨状,可见仁义道德是多么地虚幻!!!有人说这是道学家编出来的故事,意在表扬贞妇节女。那好,我再说一个吃女人与儿童的故事。

安史之乱时,安庆绪曾派尹子奇攻打淮北重镇睢阳(商丘南)。守城的是岳飞式的忠臣加儒将张巡和许远。尹子奇攻围既久,城中粮尽,易子而食,析骸而爨,人心危恐,虑将有变。《旧唐书 列传 忠义下》记载:“巡士多饿死,存者皆瘦伤气乏。巡出爱妾曰:诸君经年乏食,而忠义不少衰,吾恨不割肌以啖众,宁惜一妾而坐视士饥?乃杀以大飧,坐者皆泣。巡疆令食之。远亦杀奴僮以哺卒,至罗雀掘鼠,煮铠弩以食。被围久,初杀马食,既尽,而及妇人老弱,凡食三万口。人知将死,而莫有畔者。城破,遗民止四百而已。”张巡和许远守城十月,弹尽粮绝之时,张巡活杀自己的爱妾让将士充饥,将士不忍心,张巡就强迫将士吃自己爱妾的肉汤。这是多么地贼仁残义!张巡为了守住李家王朝的城,竟杀妾飨士,许远也杀童仆飨士。两个暴君最后杀妇人老弱为粮。民为邦本,杀民保邦是去本保末,这样的城还守它干鸟?!张许要是仁义为怀,早就该献城保民,自缚就戮拉倒。他们以人民的血浆来为自己的“忠义英名”增光,在保民的名义下狂噬民肉,多么吊诡的历史!

其实以人充饥,歧视妇女,漠视性命是中国文传统化最阴暗的一面。还有一种同吃人一样凶残的现象,那就是社会分配结构的失衡。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孟子说的“厩有肥马,野有饿殍”的率兽食人的现象。顾炎武在《日知录》里说:“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辩?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典故的由来。儒家是以礼义教化天下为己任的,“有家有国者”只是天下之成员。因此,梁淑溟先生认为,顾没有今世之国家观,顾的意思就是亡皇室不可怕,若是亡了礼义廉耻四维,那就等于亡天下了。然而,从孟子、顾炎武至梁淑溟诸大家都没有弄明白,人的动物本性是礼义廉耻四维无法约束的,尤其是在人欲横流的消费社会,中国人将会轻易地摧垮脆弱的礼治之维,再次退化到自相吞食的自然状态,人将不再是具有尊重同类生命权生存权等道德信念的人。正因如此,人将相食才会在中国一再循环。从这个意义上讲,重复以礼义廉耻救世,难道不也是抱薪救火式的亡天下征兆吗?!

⑨ 有本讲雇佣兵的小说,男主角是中国人,外号叫“食尸鬼”(貌似),这本书叫什么名字

作者:刺血 类型:军事 进度:完结 字数:1192227字 主人公:刑天 在本书中,作者凭借回超强的想像力,为我们塑答造了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雇佣兵形象。尤其是他在行文中信手拈来,丰富到极致的军事知识,更是引无数军事发烧友为之尖叫,追捧不已。可以说,在新一代军事幻想小说中,《狼群》是当之无愧的NO.1级经典之作,必将引领军文写作新风尚!
编辑本段内容简介
在一次暑期的度假旅游中,大学生刑天意外遭到劫持。凭借天生的战斗能力和丰富的军事知识,刑天成功躲过被猎杀的命运,也因此被国际知名的雇佣军组织狼群相中,开始了他的雇佣兵生涯。战争无情,兄弟有义,在血腥、死亡、远离亲人的孤独感的包围下,深厚的兄弟情怀成了他最大的精神慰藉。然而,当接到的下一个任务、是狙杀昔日在同一战壕并肩作战的好友时,刑天第一次陷入了巨大的精神恐惧。在死亡的考验已能从容应付时,心灵的拷问又将如何去面对?……

⑩ 求刘心武《中国人什么都吃》的文章

(一) 西方文化是“性文化”,中国文化是“吃文化”----这说法有道理吗? 多少有那么一点道理吧! 且不去说西方,就说我们中国。 说我自己吧。我今年在《中国青年报》周六“生活特刊”上辟了一个专栏,就叫“品味生活”。“品”是三张嘴,而且要嚼出味道-----连“生活”也要吃,还有什么不能吃不敢吃的? 但“品味生活”并非什么新鲜词汇,没有什么人视为奇特。 (二) 我们把生活里接触的人大体上分为两类,一类是生人,一类是熟人。 生人,因为不熟,所以我们往往“不吃他那套”,他也对我们“软硬不吃”。 熟人,因为熟了,所以我们有信心消化他,他也乐于容纳我们。 “熟人好办事”,我们中国的传统菜肴中很少生鱼片那类的东西,我们总是把生的东西弄得烂熟和觉得好对付,一样菜如果“做生”了,那属于烹调中的败笔。 “一回生,二回熟嘛!”我们期待着互相视作熟人,彼此都熟,那就不仅“好说”而且相处“有味儿”,不至于“中看不中吃”。 “熟人”相见,分外“眼青”----在备受青睐之时,也就相互要“吃”了! (三) 遇见难对付的事,我们常慨叹:“真吃不消!” 棋牌赛中我们赢了对方的棋子或牌,很少说“我赢了你这个!”或“我取消了你这个!”一般总是说:“我吃了你!” 费力时,我们说“吃力”; 受惊时,我们说“吃惊”; 受损失时,我们说“吃亏”; 依赖原有功劳,我们说“吃老本”; 爱让人表扬,我们说“吃捧”; 挨了批评,有时我们说成“吃了批评”; 受重视时,我们称之为“吃香”,受冷落则叫做“不吃香”或“吃瘪”; 混得开,我们称之为“吃得开”,混的不好自然就是“吃不开”; 挨了骂还不敢还嘴,我们就说是“吃骂”; 形势不好,我们说“吃了败仗”; 被刀砍我们说“吃一刀”,被箭射我们说是“吃一箭”,被枪击我们说是“吃一枪”、“吃黑枣儿”或是“饮弹”; 足球场上运动员犯了规,裁判给了他警告或罚他下场,我们中国人说是“吃了一张黄牌”或“吃了红牌”; 工厂订货量不够,我们说是“吃不饱”; 对问题心中无数,我们说是“吃不准”; 卷入诉讼,我们说是“吃官司”; 当中间人拿佣金,我们说是“吃回扣”; 女子长得漂亮,那麻烦了,我们不说“秀色可赏”,而说“秀色可餐”; 想占有一样并非食物的东西,我们也说是“垂涎三尺”; 肯定一样并非食物的东西,比如文章、节目、绘画……..我们也说“很有嚼头”; 有技术,生存能力强,我们说是“一招鲜,吃遍天”; 汲取教训,我们说是“吃一堑,长一智”------细想这话最怪:“堑”怎么个吃法呢? (四) 会吃是中国人的美德,不会吃则被人看不起,甚至构成奚落骂人的话语,如: “吃饱了撑的!” “别含着骨头露着肉的!” “别贪多,嚼不烂!” “吃了枪药了吗?” “吃了豹子胆了还是怎么的?” “才吃了几碗干饭!” “让你吃不兜着走!” “别想一口吃成个大胖子!” “你这吃里扒外的家伙!” “什么腥的臭的你都叼!” “狗改不了吃屎!” (五) 中国的批评家都是吃家,1400年前的那位钟嵘写的《诗品》,就开创了3张嘴吃作家的先河。所谓批评其实就是“品味”,他们动不劝说什么作品“有味道”、“品味高”,要么就是“没有味道”或“味道”不够“醇厚”,“淡而无味”、“品位低”或简直“乏味”;他们总喜欢作品“有血有肉”,喜欢“成熟”,赞赏“独特的风格”,而且最好还是让他们“品”完了还能“余味无穷”,可供他们“回味”。在中国批评家的评论文章中几乎不可避免地要出现许多与吃有关的语汇,即使是一严重病的批评家,亦难免俗,难怪有的作家一想到批评家,眼前便现出一排厉厉的牙齿来! (六) 中国人常说:不要因噎废食,我这小文让你噎了几下吗?不要理我,请照吃不误!

阅读全文

与中国人写的涉及人吃人小说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野外艳遇小说阅读 浏览:826
小说古代封面无字 浏览:479
天才风身小说全集 浏览:990
买丝袜少妇小说全集 浏览:712
穿越到古代农家的带空间小说 浏览:642
都市奇缘翠微小说网 浏览:668
小说幺六小说网 浏览:616
最新法师小说排行榜 浏览:925
霸道总裁缠上小甜妻小说下载 浏览:831
主角会易容的都市小说 浏览:836
小说莲花的作者 浏览:311
重生古董收藏类小说 浏览:253
点滴写的小说 浏览:483
穿越小说男主字夜白女主秦悦 浏览:419
说说你最喜欢的小说男主角 浏览:890
绯色异闻录小说结局 浏览:490
穿越系统后宫怀孕小说 浏览:366
穿越古代种田发家致富的小说 浏览:435
沈素秋程大川小说免费 浏览:232
那部小说中女主中是杨淑妃 浏览: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