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说《金粉世家》的作者是以下哪位
张恨水
张恨水原名张心远,安徽潜山岭头乡黄岭村人,他的作品情节曲折复杂,结构布局严谨完整,将中国传统的章回体小说与西洋小说的新技法融为一体,以《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姻缘》、《八十一梦》四部长篇小说为代表作。
『贰』 《金粉世家》的作者
姓 名:张心远
笔 名:张恨水
性 别: 男
生 卒 年:1895-1967
民 族: 汉族
籍 贯:安徽潜山
原名张心远,安徽潜山岭头乡黄岭村人。生于江西广信小官吏家庭,肄业于蒙藏边疆垦殖学堂。后历任《皖江报》总编辑,《世界日报》编辑,北平《世界日报》编辑,上海《立报》主笔,南京人报社社长,北平《新民报》主审兼经理,1949年后任中央文史馆馆员。1917年开始发表作品。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因其父曾在江西上饶广信税务当职员而在上饶出生。并在上饶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童年就读于旧式书馆,并沉溺于《西游记》、《东周列国志》一类古典小说中,尤其喜爱《红楼梦》的写作手法,醉心于风花雪月式的诗词典章及才子佳人式的小说情节。
青年时期的张恨水成为一名报人,并开始创作。他自1914年开始使用“恨水”这一笔名,其名取自李煜“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之句。到1919年为止,这时期创作的作品,如《青衫泪》、《南国相思谱》等,以描写痴爱缠绵为内容,消遣意味浓重,均可列入鸳鸯蝴蝶派小说中。
1924年4月张恨水开始在《世界晚报·夜光》副刊上连载章回小说《春明外史》,这部长达九十万言的作品在此后的五十七个月里,风靡北方城市,使张恨水一举成名。1926年,张恨水又发表了另一部更重要的作品《金粉世家》,从而进一步扩大了他的影响。但真正把张氏声望推到最高峰的是将言情、谴责、及武侠成分集于一体的长篇《啼笑因缘》,这部小说至今已有二三十个版本,在发表的当时就因各大电影公司争先要将之拍摄为电影而几成新闻,由它改编成的戏剧和曲艺也不在少数,而因《啼笑因缘》而作的续书之多更是民国小说中之最。至此,张恨水的名声如日中天,即使不看小说的人也知道这个作家,就如同不看京戏的人也知道梅兰芳一样。
1934年,张恨水到陕西和甘肃一行,目睹陕甘人非人类的艰苦生活,而大受震动,其后写作风格发生重大变化,士大夫作风渐渐减少,开始描写民间疾苦(如小说《燕归来》)。抗战爆发后,他将很大精力放在写作抗战小说中,其中最受后人重视的是长篇小说《八十一梦》和《魍魉世界》(原名《牛马走》)。抗战胜利后,他的一些作品致力于揭露国统区的黑暗统治,创作了《五子登科》等小说,但均未产生重大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尽管政府对张恨水的生活有所安排,每月可以得到一定的生活费用,但他毕竟是在病中,无法写作,没有直接的经济来源。而家里人口又多,开支还是很大的。他便卖掉了原先的大院子,换了砖塔胡同43号的一处小四合院(也就是如今的95号)。这个院子不大,但还算规整。三间北房,中间是客厅兼饭厅,西屋是卧室,东屋是张恨水的书房兼卧室。院里还有南房三间、东西厢房各两间,是家里其他人住的地方。张恨水的身体在慢慢恢复,他又恢复了写作,陆续发表了十几部中、长篇小说。
1966年,“文革”爆发,胡同里有很多人家被抄家,红卫兵也曾闯进过这个院子。张恨水从书柜里拿出文史馆的聘书,很认真地告诉红卫兵,是周总理让他到文史馆去的,红卫兵居然信了他的话,退了出去。然而他的书实在太多,难免有属于“四旧”的东西,为了免得招灾惹祸,本想挑些破书烧了,也算作个样子。但是挑来拣去,哪一本也舍不得。孩子想藏在床底下,张恨水说怕潮;塞进米缸里,他又怕脏。搞得筋疲力尽,也没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最后,终于决定,还是放回书柜里,在玻璃柜门上糊上白纸,就算是藏好了。所幸后来并没有人来抄家。
1967年2月15日,农历正月初七,早晨,张恨水正准备下床时,突然仰身倒下,告别了这个他曾无数次描绘过的冷暖人间,走完了自己的人生。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恨水无疑是最多产的作家之一,在他五十几年的写作生涯中,共完成作品不下三千万言,中长篇小说达一百一十部以上,堪称著作等身。而建国后所修现代文学史对他的评价,也因他后期参与抗战文学的创作而远在其他民国旧派小说家之上。
“张恨水现象”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长期作为一个悖论而存在着,一方面是学术界对他及其作品文本的理性思考,一方面则是笼罩在他身前事后的诸多谜团,对此缺乏较为系统的介绍——一种还原历史本来面目的史料考证。对于前者,我们的专家学者为此付出了大量的努力;对于后者,则涉及到史料的搜集、整理与甄别,而此项工作对于张恨水研究来说却显得尤为重要,是一项艰难的基础性工作。
『叁』 《金粉世家》的作者是谁
张恨水,原名心远,笔名恨水,取自南唐李煜的《乌夜啼》“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之意!
『肆』 金粉世家原著结局如何
燕西决定和秀珠远赴德国,并向白秀珠求婚。白秀珠看到金燕西落魄的样子,起身而去。原来秀珠接近燕西只是为了复仇,自己一人将要远嫁德国。
一场大火烧去了金家过去的辉煌,清秋带着孩子就此从金家消失,带着满腹的辛酸去了南方,投入到新生活的洪流中。燕西失去了清秋后终于醒悟出来,他四处寻找清秋但为时已晚,在心灰意冷之下远走他乡,他们永远的告别了这块伤感的土地。
金家的兄弟姐妹也都各奔东西,一代豪门就此解体了。
(4)金粉世家小说的作者扩展阅读:
《金粉世家》特色
《金粉世家》具有强烈的悲剧意识及其气氛,这里最集中最内在地同样表现为存在悲剧的主题,其实是厌倦了人世的虚无和绝望感。
比如,在第八十三回金太太还说:“人生无论什么都是空的,真无味呀 。” 其实,这是作者借人物之口表达自己的人生虚无观念,最能体现张恨水人生存在悲剧观者是他在《金粉世家》的《作者原序》里的话。
他写道“至三十岁以来,则饱受社会人士之教训,但愿一杖一盂,作一旅方和尚而已。顾有时儿女情重,辄又忘之。今吾儿死,吾深感人生不过如是。此以吾思想而作小说 ,所以然,《金粉世家》之如此开篇,如此收场者矣 。” 而《金粉世家》的开篇和结尾都充满人生这种绝望和虚无感。
『伍』 《金粉世家》是哪一位作家的作品
张恨水 张恨水(1895年5月18日-1967年2月15日),原名张心远,安徽安庆潜山县人。他是中国章回小说家,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被尊称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章回小说大家”。[1] 1911年,张恨水开始发表作品;1924年,张恨水凭借九十万言的章回小说《春明外史》一举成名;此后,长篇小说《金粉世家》、《啼笑因缘》的问世让张恨水的声望达到顶峰。张恨水作品上承章回小说,下启通俗小说,雅俗共赏,对旧章回小说进行了革新,促进了新文学与通俗文学的交融。1967年,张恨水在北京逝世,走完了自己的人生。
『陆』 《金粉世家》很多人爱看,《金粉世家》出自哪位作家的手笔
《金粉世家》是张恨水写的一部小说,讲的是20世纪二十年代,北洋军阀内阁总理之子金燕西和清贫女子冷清秋之间的爱情故事。
按理说,金燕西通过对爱情执着的追求终于娶到了冷清秋作妻子,这应该算是美事一桩,可谓“天随人愿”。但为什么在他们结婚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闹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呢?关于这个问题人们普遍的评论是,燕西生活在上层阶级的大家庭里,身上不免会染上“纨绔子弟”的习气,在所有的人都“花天酒地地闹”的环境下,他的人性也必然会产生扭曲,致使他和从贫寒人家走出的质地纯朴的清秋最终水火不相容而分道扬镳。与此评论的同时,大家更会认为带来这场悲剧的主要有错的人是金燕西。
『柒』 《金粉世家》是由哪位作家的同名小说改编的
张恨水
《金粉世家》是根据通俗文学大师张恨水的同名小说改编的。
『捌』 金粉世家的作者是谁
金粉世家 作者:张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