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沉沦》一书的作者是
郁达夫(1896.12.7~1945.9.17) 原名郁文,字达夫,幼名阿凤,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沉沦》、小说《迟桂花》等。
郁达夫是现代著名作家。精通五门外语,分别为日语、英语、德语、法语、马来西亚语。
郁达夫简介
1896年12月7日出生于浙江富阳满洲弄(今达夫弄)的一个普通家庭。三岁丧父,家庭窘迫。兄弟三人,大哥干农活,二哥打工。七岁入私塾。九岁便能赋诗。
1908年就读于富阳县立高等小学堂。
1910年考入杭州府中学堂(与徐志摩同学),后又到嘉兴府中学堂和美国教会学堂等校学习。因参与学 潮被校方开除,次年春改读蕙兰中学。
1913年,9月随长兄郁曼陀去日本留学。1914年7月考入日本东京第一高等学校医科部。毕业后被分发至名古屋第八高等学校三部。
1916年改读法学部政治学科。
1917年7月毕业,进入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学习。[2]
1921年6月,郁达夫和郭沫若、成仿吾等人组织成立创造社,担任《创造季刊》、《创造月刊》、《洪水》半月刊编辑,同年10月,出版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沉沦》。由此奠定了郁达夫在新文学 运动中的重要地位。
2. 、《沉沦》一书的作者是:
、《沉沦》一书的作者是:郁达夫
3. 沉沦的作者是
你好,沉沦的作者是郁达夫
《沉沦》定稿于1921年5月9日,是郁达夫的代表作。1921年7月,与郭沫若等创办创造社,开始文学生涯,同年10月出版短篇小说集《沉沦》(上海泰东书局出版)。
4. 小说《沉沦》是谁的作品
郁达夫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 郁达夫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1911 年起开始创作旧 体诗,并向报刊投稿. 《沉沦》问世,在当时产生很大影响. 沉沦》问世,在当时产生很大影响. 自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后归国.没有条理详细地交代故事背景,而是站在时代,社会的最高点,以一 条微小的线索,告诉了读者,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故事悲剧的发生. 条微小的线索,告诉了读者,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故事悲剧的发生.正 如布莱克所说:一颗沙里看一个世界,一朵野花里一个天堂. 如布莱克所说:一颗沙里看一个世界,一朵野花里一个天堂. 故事发生在日本.远离故国独在异乡求学的主人公, 故事发生在日本.远离故国独在异乡求学的主人公,正是如诗如 梦的年龄,本应快快乐乐,无忧无虑的他,却因为身在异乡的孤独和 梦的年龄,本应快快乐乐,无忧无虑的他, 身世飘零的沧桑,而终日苦闷,情感过度压抑;心理畸形变态; 身世飘零的沧桑,而终日苦闷,情感过度压抑;心理畸形变态;春花 秋月总关愁,雨打风吹恨不休.他很爱他的祖国, 秋月总关愁,雨打风吹恨不休.他很爱他的祖国,但也因为祖国的落 后疲弱而感到无比沉痛和羞愧. 我是支那人,我为什么是支那人;他神 后疲弱而感到无比沉痛和羞愧. 我是支那人,我为什么是支那人; 经质地以为全世界的人都在嘲笑他的身世, 心中充满了对祖国的爱和 经质地以为全世界的人都在嘲笑他的身世, 恨的矛盾.这种矛盾,在那个年代,很具有一种代表性.在那样的年 恨的矛盾.这种矛盾,在那个年代,很具有一种代表性. 代,那样的环境,是一种强烈的呼唤.作者把这种苦恼和矛盾作为贯 那样的环境,是一种强烈的呼唤. 穿全文的线绳, 连接整个故事的框架; 在安排上好像会使整个情节变 穿全文的线绳, 连接整个故事的框架; 得灰调,但却合情合理,真挚感人; 得灰调,但却合情合理,真挚感人;使读者不由自主地产生心灵上的 共鸣,情不自禁地产生与小说里的人物同喜同同悲的感觉. 共鸣,情不自禁地产生与小说里的人物同喜同同悲的感觉. 小说里的氛围是凝重的, 小说里的氛围是凝重的, 揭露社会上伪装的道德和心灵深处的赤裸 剖析是小说的血脉, 也是小说——或者说作者那种为社会所不容的灰 剖析是小说的血脉, 也是小说——或者说作者那种为社会所不容的灰 —— 调的呐喊. 调的呐喊. 主人公正当青春年华, 主人公正当青春年华, 生理冲动和长期的孤寂从另一个方 向更加有力地推动着他对友情和爱情的渴望. 而他封闭的武装, 他的 向更加有力地推动着他对友情和爱情的渴望. 而他封闭的武装, 自卑, 让他不敢向任何人表示热烈的情感, 因此而隔开了他和社会的 自卑, 让他不敢向任何人表示热烈的情感, 距离.这种畸形的,但是却完全合乎逻辑的青春综合症, 距离.这种畸形的,但是却完全合乎逻辑的青春综合症,郁达夫用他 那细致传神的心理描写,表现得淋漓尽致.主人公对异性的渴望, 那细致传神的心理描写,表现得淋漓尽致.主人公对异性的渴望,对 的心理描写 性的幻想,说"四十岁的女人比少女更具诱惑力",是一种揭露一种 性的幻想, 四十岁的女人比少女更具诱惑力" 代言,正是孤闭的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的真实写照.而且,从反一面, 代言,正是孤闭的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的真实写照.而且,从反一面, 也更加深刻地反映了主人公的苦闷, 自卑, 还有那被压在人世沧桑和 也更加深刻地反映了主人公的苦闷, 自卑, 社会伦理底下的热情.他有才华,也不缺理想,从他爱看海涅, 社会伦理底下的热情.他有才华,也不缺理想,从他爱看海涅,华滋 华斯等人的作品就可以看出来. 但命运和黑暗的社会不容许他尽情释 华斯等人的作品就可以看出来. 放热情.他不了解社会,也不被社会所理解.他只有自我压抑.作者 放热情.他不了解社会,也不被社会所理解.他只有自我压抑. 写这些心理描写时,也以满怀的悲愤去写,因为这种境遇, 写这些心理描写时,也以满怀的悲愤去写,因为这种境遇,只有悲愤 的笔,才能给人一种残缺的艺术美.给读者一个阴暗的, 的笔,才能给人一种残缺的艺术美.给读者一个阴暗的,但是却充满 阴暗的 诗情画意的梦境. 诗情画意的梦境. 这样的心理描写是《沉沦》的艺术亮点.在结构上, 这样的心理描写是《沉沦》的艺术亮点.在结构上,它起了诠释 主题思想的作用; 主题思想的作用; 让读者在如泣如诉的描写语言中, 让读者在如泣如诉的描写语言中, 自然而然地体会 到小说主人公"沉沦"的原因.在故事情节上,从这里开始, 到小说主人公"沉沦"的原因.在故事情节上,从这里开始,把小说 的整个故事推向了高潮, 也推向了终结. 在那样的时代和社会环境中, 的整个故事推向了高潮, 也推向了终结. 在那样的时代和社会环境中, "沉沦",是悲剧性的,但何尝不是一次人格和道德上的升华? 沉沦" 是悲剧性的,但何尝不是一次人格和道德上的升华? "沉沦" 是指主人公的一次嫖娼经历; , 在主人公的意识里, 所谓的 沉沦" 是指主人公的一次嫖娼经历; 在主人公的意识里, 嫖娼行为是腌脏的,无耻的.他对这次"意外"嫖娼懊悔不已,并且 嫖娼行为是腌脏的,无耻的.他对这次"意外"嫖娼懊悔不已, 最终因不堪沉重的心理负担,而产生了死亡的念头.事实上 最终因不堪沉重的心理负担,而产生了死亡的念头.事实上,作者把 这样的经历定义为"沉沦",是对黑暗社会的一种控诉,是对丑陋的 这样的经历定义为"沉沦" 是对黑暗社会的一种控诉, 道德观念的一种鄙视.也许,沉沦,或者更进一步的死亡, 道德观念的一种鄙视.也许,沉沦,或者更进一步的死亡,是洗涤人 的灵魂的一种最好方式! 的灵魂的一种最好方式! 《沉沦》没有激荡动魄的情节故事,它像一条装满了爱恨情仇的魔 沉沦》没有激荡动魄的情节故事, 袋,在主人公的心灵上,把故事缓缓倒出,娓娓道来;给人一种深入 在主人公的心灵上,把故事缓缓倒出,娓娓道来; 灵魂的,找到曾经失落的自我的感觉.《沉沦》,是一面镜子! 灵魂的,找到曾经失落的自我的感觉.《沉沦》,是一面镜子! .《沉沦》,是一面镜子
5. 《沉沦》谁的作品
《沉沦》定稿于1921年5月9日,是郁达夫的代表作。1921年7月,与郭沫若等创办创造社,内开始文学生涯容,同年10月出版短篇小说集《沉沦》。(上海泰东书局出版)
《沉沦》是郁达夫早期的短篇小说,亦是他最有名的作品,当初出版时震撼了当时的文坛。他讲述了一个日本留学生的性苦闷以及对国家懦弱的悲哀。该小说以郁达夫自身为蓝本。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集。
6. 沉沦 是谁写的。大概内容。。。
《沉沦》
--------------------------------------------------------------------------------
作为二十世纪中国浪漫抒情小说的先驱,郁达夫开创了现代白话小说的一个新的流派,受其影响的作家可以开出一份很长的名单。因此,郁达夫在“五四运动”乃至以后一个不短的时期内成为中国现代文坛的翘楚,也就毫不奇怪了。实际上他的上说确实一度与鲁迅的相颉颃。研读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郁达夫的创作特别是他的小说是决不能视而不见的,他至今仍“屹然地存在”。
内容简介
从《沉沦》开始,直到《迟桂花》,郁达夫的小说经常写到女人、烟酒和眼泪,经常“幽幽的说”,风格是凄清的,愁苦的,感伤的。他以独创的“自叙传”形式表现自我,肯定自我,惊人的坦率,也惊人的真诚。
作者简介
郁达夫(1896-1945)是浙江富阳人。故乡的山明水秀和家道的中落,孕育了他的多愁善感。他早年在长兄带领下东渡赴日,入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系,但他后来并没有成为经济学家。郁达夫一直钟情于文学,他与世隔绝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等在东京发起成立“创造社”,以与当时执中国新文学牛耳的“文学研究会”一争高下。回国以后,他创办《创造季刊》,出版中短篇小说集《沉沦》,公开爱情日记《日记九种》,与鲁迅携手合作,列名“左联”发起人又被开除出“左联”,举家移居杭州,发表《毁家诗纪》自爆“家丑”,远赴新加坡主持《星洲日报》副刊笔政,在印尼忍辱负重担任日军翻译,直至最后惨死在日军屠刀之下,郁达夫在现代文坛上的几乎每一个举动,都曾引起震惊和争议。
内容节选
沉沦
他近来觉得孤冷可怜。
他的早熟的性情,竟把他挤到与世人绝不相容的境地去,世人与他的中间介在那一道屏障,愈筑愈高了。天气一天一天的清凉起来,他的学校开学之后,已经快半个月了。那一天正是九月的二十二日。晴天一碧,万里无云,终古常新的皎白,依旧在她的轨道上,一程一程的在那里行走。从南方吹来的微风,同醒酒的琼浆一般,带着一种香气,一阵阵地拂上面来。在黄苍未熟的稻田中间,在弯曲同白线似的乡间的官道上面,他一个人手里捧了一本六寸长的Wordsworth的诗集,尽在那里缓缓地独步。在这大平原内,四面并无人影;不知从何处飞来的一声两声的犬吠声……
目 录
导言
沉沦
怀乡病者
采石矶
青烟
春风沉醉的晚上
薄奠
过去
迷羊
十三夜
东梓关
迟桂花
7. 郁达夫的《沉沦》的简介
郁达夫的小说具有明显的散文化特色,他注重写人、写情、写一己之体验,不追求复杂的故事情节。
其谋篇布局自然简洁,故事进行当中穿插一些景物描写或抒情议论,然而读来却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特别是人物的鲜明性格和强烈感情,自始至终贯穿全篇,把作品呵成一个整体。
二、以景写情,融情于景
《沉沦》以注重自然景物的描绘来渲染气氛,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以景写情,融情于景的抒情艺术。小说中通篇都是娓娓道来的抒情语调,很少使用实录的人物对话等等。
这篇小说主要提供了自我形象的精神悲剧,再现了五四时期知识分子分裂的灵魂和苦闷的心灵,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反映了五四时代人性解放的艰难历程。
8. 沉沦这部小说主要写的什么好看吗作者谁
《沉沦》定稿于1921年5月9日,是郁达夫的代表作。1921年7月,与郭沫若等创办创造社,开始文学生涯,同年10月出版短篇小说集《沉沦》。(上海泰东书局出版) 《沉沦》是郁达夫早期的短篇小说,亦是他最有名的作品,当初出版时震撼了当时的文坛。他讲述了一个日本留学生的性苦闷以及对国家懦弱的悲哀。该小说以郁达夫自身为蓝本。 短篇小说《沉沦》,描写的是一个患忧郁症的留学生,故事发生在被称为“东亚病夫”的上个世纪清朝末年,那个时候东渡求学的爱国青年很多,然而本篇的主人公虽然东渡,却不是去寻访救国的道路的,封闭孤独的生活加上长期压抑的青春的冲击,使他不免忧郁竟至于性格扭曲的发展,最后就到了自己也不相信的猥琐沉沦,以至于才21岁的他就要走向自裁,在自裁前,他还有一段血泪交加的的哽咽:“这干燥的生活.......祖国啊,祖国啊,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强起来吧,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
编辑本段内容简介
《沉沦》中的主人公“他”是一个日本留学生,因为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反抗封建专制,曾被学校开除,因而为社会所不容。他以青年人所特有的热情渴望着和追求着真挚的友谊和纯洁爱情,但受到“弱国子民”的身份的拖累,这种热情受到侮辱和嘲弄,在异国他乡倍感孤独和空虚,成为了“忧郁症”的患者。他不甘沉沦,但又不可自拔地沉沦下去,在彷徨失措中,来到酒馆妓院,毁掉了自己纯洁的情操。事情过后又自悔自伤,感到前途迷惘,绝望中投海自杀。他在异国的遭遇,与祖国民族的命运密切相联,因而主人公在自杀前,悲愤地疾呼:“祖国呀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强起来吧!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小说强烈的表达了一代青年要求自由解放、渴望祖国富强的心声。在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屈辱地位的中国青年中引起同病相怜的强烈共鸣。 大多数作品选和文学史对这部小说都做以上的解读,即从意识形态的角度强调小说中主人公爱国的社会意义。事实上,我在读过小说之后,觉得小说中“我”几次写到“祖国”,都和传统意义上的爱国并无太大关系,只是“我”自怨自艾时的一种借口。 小说中“我”的感伤, 大多是由于所谓的“忧郁症”导致的敏感、多疑、偏狭造成的,很难都推到是日本军国主义者对“支那人”的歧视上:因为“我”不仅是感到“日本人”对自己的冷淡而发出复仇的呼喊,即使是自己的同胞甚至自己嫡亲的兄长,也会反目成仇,因此与其说是由于祖国弱小,身在海外受到歧视社会原因使“我”产生痛苦,不如说是由于“我”本人的性格弱点使自己产生痛苦,是一种病态的痛苦,作者只是以自然主义的手法将这种痛苦表现出来而已,将小说的主题勉强拉到“爱国主义”上,我以为并不符合小说的真正实质。而从叙述者的语气中,也可以看到作者对这一点是有着清醒的认识的,因此在描写到主人公的某些内心情绪时,会有一些近似调侃的句子出现。 如描写到他与兄长之间发生了龃龉,并写信与兄长]“绝交”,描写他心中“恨他的兄长竟如同蛇蝎一样”,然后写道:他“把他兄长判决是一个恶人,他自家是一个善人。他又把自家的好处列举出来,把他所受的苦处,夸大的细数起来。他证明得自家是一个世界上最苦的人的时候,他的眼泪就同瀑布似的流下来。” 在这一番描述中,作者虽然没有出面分析主人公的极度“自我中心”的错误,但语气显然是不赞同的。
编辑本段社会评价
总之,我以为, 与其说《沉沦》是一部社会悲剧,不如说它是一部性格悲剧, 以“我”的性格,不论在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中,恐怕都不会感到快活。小说的成功之处在于,它毫不掩饰地揭示了一个恋慕少女的少年内心的情绪躁动。而之所以有文学史上那看似严肃的解读,我以为主要是因为“性”的问题是建国后评论者力图回避的话题,但小说的作者却又是一位现代文学史上无法回避的进步作家,《沉沦》也是一部无法回避的代表作,因此只好借着小说中几次出现的“祖国”字样,将小说的主题拉到“爱国主义”上面,对其中显而易见的“性的躁动”避而不谈了。以我之见,这部小说是一部“私人化”极强的作品,如果说它反映了什么时代进步思想的话,那也只是由于作者对“性欲躁动”和内心隐秘的大胆揭示,所展现出来的,对“个性”自由、解放的强烈追求。
9. 小说《沉沦》是谁的作品
郁达夫
《沉沦》(短篇小说集)1921年,泰东
《茑萝集》(小说、散文合集)1923年,泰东
《小说论》(理论)1926年,光华
《文艺论集》(理论)1929年,光华
《戏剧论》(理论)1926年,商务
《寒灰集》(《达夫全集》第1卷)1927年,创造社
《文学概说》(理论)1927年,商务
《日记九种》1927年,北新
《鸡肋集》(《达夫全集》第2卷)1927年,创造社
《过去集》(《达夫全集》第3卷)1927年,开明
《孤独者的愁哀》(戏剧集)1927年,创造社
《迷羊》(中篇小说)1928年,北新
《奇零集》(《达夫全集》第4卷)1928年,开明
《达夫代表作》(小说、散文合集)1928年,上海春野书店;1930年,现代
《敝帚集》(达夫全集》第5卷)1928年,现代
《在寒风里》(小说、散文合集)1929年,厦门世界文艺书社
《薇蕨集》(《达夫全集》第6卷)1930年,北新
《她是一个弱女子》(中篇小说)1932年,湖风
《仟余集》(小说、散文合集)1933年,天马
《达夫自选集》(小说、散文合集)1933,天马
《断残集》(《达夫全集》第7卷)1933年,北新
《浙东景物纪略》(散文集)1933年,浙江铁路局
《屐痕处处》(散文集)1934年,现代
《达夫日记集》1935年,北新
《达夫短篇小说集》(上下册)1935年,北新
《达夫游记》(散文集)1939年,创造社
《达夫散文集》1936年,北新
《闲书》(散文集)1936,良友
《我的忏悔》(散文集)1936,良友
《藤十郎的恋》(剧本)1937,上海文化书局
《郁达夫文集》(小说、散文合集)1948,春明
《达夫诗词集》1948,广州宇宙风社
《郁达夫游记》(散文集)1948,上杂
《郁达夫选集》(小说、散文合集)1951,开明;1954,人文
《郁达夫南游记》(散文集)1956,香港世界书局
《郁达夫选集》(小说、散文、政论合集) 1959,人文
《郁达夫诗词钞》 1962,香港上海书局
《达夫文艺论文集》(1—3卷)1978,香港港青出版社
《郁达夫诗词抄》1981,浙江人民
《郁达夫文集》(1一12册)1982一1984,花城
《达夫书简》1982,天津人民
《郁达夫游记集》(散文集)1982,浙江人民
《郁达夫抗战诗文抄》 1982,福建人民
《郁达夫致王映霞书简》 l982,天津人民
《郁达夫小说集(上下册)1983,浙江文艺
《郁达夫日记集》1984,陕西人民
《郁达夫散文选集》1985,上海文艺
《郁达夫散文集》 1985,浙江文艺
《郁达夫文选集》 1985,浙江文艺
《郁达夫日记集》 1986,浙江文艺
《沉沦》(短篇小说集)1986,百花
《郁达夫书信集》 1987,浙江文艺
《沉沦.迷羊》(短篇小说集)1988,人文
著名作品:中篇小说《出奔》《她是一个弱女子》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银灰色的死》
10. 小说《沉沦》 作者
小说《沉沦》的作者是郁达夫。
《沉沦》定稿于1921年5月9日,是郁达夫版的代表作。1921年7月,与郭沫权若等创办创造社,开始文学生涯,同年10月出版短篇小说集《沉沦》。(上海泰东书局出版)郁达夫在《自序》中说:“《沉沦》是描写着一个病的青年的心理,也可以说是青年忧郁Hypochondria 的解剖,里边也带叙着现代人的苦闷,———便是性的要求与灵肉的冲突。”这一段话既阐明了小说的主题,也概括了作品的主要内容。通篇着力描写与渲染的就是忧郁、苦闷、性……
郁达夫(1896年12月7日—1945年9月17日),原名郁文,字达夫,幼名阿凤,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沉沦》、小说《迟桂花》等。1945年8月29日,在苏门答腊失踪(后来默认45年为其卒年),终年四十九岁。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追认郁达夫为革命烈士。1983年6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授予革命烈士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