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全集作者 > 沈从文为高青子写的小说

沈从文为高青子写的小说

发布时间:2021-10-07 17:13:17

A. 沈从文写多年情书终于追到张兆和,为啥转头又爱上高青子

对于沈从文来说,张兆和是他心目中的女神。

当沈从文第一次看到张兆和时,便为她的美丽和气质所倾倒。数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地给张兆和写了许多缱绻缠绵的情书。

哪怕好朋友胡适劝他放弃,说:“这个女子不能了解你,更不能了解你的爱,你错用情了。”

但沈从文不甘心,依旧写出优美痴情的文字,源源不断寄给张兆和。

(沈从文和张兆和)

沈从文听从了林徽因的建议,向张兆和坦白了他和高青子的感情。

本来,沈从文以为张兆和能够理解他在情感上的挣扎。没想到张兆和却抱起孩子回了娘家。

沈从文不愿意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家庭,就这样土崩瓦解。所以他中断了和高青子的往来,转而不断写信央求张兆和回家。

1937年,抗战爆发后,沈从文到西南联大担任中文教授。

没想到高青子也在那里担任图书馆馆员。

异地他乡,再加上张兆和久久不原谅,让沈从文再次燃起了对高青子的爱情。

但是,最终理智还是占了上风,沈从文和高青子长达8年的感情,最终不了了之。

在这之后,沈从文的作品遭到左翼文化界猛烈攻击和批判,他被骂作是“奴才主义者”和“地主阶级的弄臣”。

这让沈从文一度患上了抑郁症。而张兆和始终与他分开居住,孩子们对他也很不理解。这种种遭遇,都使得沈从文绝望不已,曾经还发生过自杀的事情,幸好后来被人救了回来。

但自此后,沈从文再也没有进行文学创作,而是转向文物研究了。

建国后,沈从文的作品再次受到攻击和批判。他因此也成了“反动文人”,甚至有影响力的大学者还踩上一脚,说他是“桃色作家”。

好在,沈从文年迈时,张兆和回到了他身边。

1988年,沈从文在病逝前,抓住张兆和的手说了一声:“对不起。”

B. 为什么沈从文结婚后没过多久就出轨了高青子

沈从文结婚后没多久就出轨,也许是沈从文在这段感情当中一厢情愿的注入了太多的感情,最后没有换来同等的理解和懂得,所以在他婚后不久遇到高青子的时候才会忍不住动了感情。高青子是沈从文的粉丝,她熟读沈从文所有的小说。也会按照沈从文小说中的形象来打扮自己,所以当沈从文看到高青子的第一眼,就有了一种非常熟悉的感觉,他觉得高青子是他生活中找到的梦寐以求理想型的女孩儿。

虽然他们在生活当中出现了一些小插曲,但是沈从文他明白自己心里想要的是什么,也坚定了自己的所爱,所以他们还是走到了最后。

C. 沈从文为追张兆和写多年情书,为何又爱上高青子

这是得到了就不珍惜的典型案例。沈从文没有显贵的家世,也没有令人惊叹的高学历,他只是一个穷小子,只有一腔真情和澄澈的才华,而张兆和不仅长得好看,是学校“黑牡丹”,还是安徽有名的富商之女,张兆和不仅是沈从文的女神,她也是很多人的女神。但沈从文一无所有只能给她写数年不断的情书,试图以心意打动女神,但张兆和依旧不为所动。时间一久,张兆和的态度也松动了,于是沈从文鼓起勇气去向张兆和的父亲张吉友上门求亲。

更何况,沈从文和高青子这是恋爱吗?不,这是出轨,是介入夫妻感情的第三者。毫不客气地说,沈从文就是个渣男,他对妻子坦白的时候都一副“张兆和会理解他”的理直气壮的样子,凭什么呢?就凭人家被他多年的深情感动了,所以他做出什么事张兆和都要谅解他吗?说句实话,张兆和是名媛,家里千娇万宠长大的宝贝,嫁给沈从文了之后日子过得苦巴巴还发现丈夫出轨小姑娘,真是倒了八辈子霉。

D. 沈从文好不容易追到张兆和,怎么转头爱上高青子

当沈从文第一次看到张兆和时,便为她的美丽和气质所倾倒。数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地给张兆和写了许多缱绻缠绵的情书。

哪怕好朋友胡适劝他放弃,说:“这个女子不能了解你,更不能了解你的爱,你错用情了。”

但沈从文不甘心,依旧写出优美痴情的文字,源源不断寄给张兆和。


沈从文听从了林徽因的建议,向张兆和坦白了他和高青子的感情。

本来,沈从文以为张兆和能够理解他在情感上的挣扎。没想到张兆和却抱起孩子回了娘家。

沈从文不愿意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家庭,就这样土崩瓦解。所以他中断了和高青子的往来,转而不断写信央求张兆和回家。

1937年,抗战爆发后,沈从文到西南联大担任中文教授。

没想到高青子也在那里担任图书馆馆员。

异地他乡,再加上张兆和久久不原谅,让沈从文再次燃起了对高青子的爱情。

但是,最终理智还是占了上风,沈从文和高青子长达8年的感情,最终不了了之。

在这之后,沈从文的作品遭到左翼文化界猛烈攻击和批判,他被骂作是“奴才主义者”和“地主阶级的弄臣”。

这让沈从文一度患上了抑郁症。而张兆和始终与他分开居住,孩子们对他也很不理解。这种种遭遇,都使得沈从文绝望不已,曾经还发生过自杀的事情,幸好后来被人救了回来。

但自此后,沈从文再也没有进行文学创作,而是转向文物研究了。

E. 沈从文生平及作品简介

沈从文(1902年12月28日—1988年5月10日),男,原名沈岳焕,乳名茂林,字崇文,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湖南凤凰县人,中国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
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交界地区。1924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撰写出版了《长河》《边城》等小说。1931年-1933年在青岛大学任教,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与文物的研究,著有《中国古代服饰研究》。1988年5月10日病逝于北京,享年86岁。
中文名
沈从文
外文名
Shen Congwen
别名
沈岳焕
国籍
中国
民族
苗族[1]
人物关系
沈宏富
爷爷
汪曾祺
学生
黄永玉
表侄
黄永厚
表侄
精品荐读
沈从文:我们相爱一生,一生太短
作者:灵林玖玖
快速
导航
婚姻家庭人物轶事个人作品作品风格人物评价后人纪念
人物生平
一代大师一世淡泊,回顾沈从文的曲折人生
9个视频 | 3万次播放
精选
片单
1902年12月28日,沈从文出生于湖南凤凰县。
1917年参加湘西靖国联军第二军游击第一支队,驻防辰州(沅陵)。1918年自家乡小学毕业后,随当地土著部队流徙于湘、川、黔边境与沅水流域一带,后正式参军。
共2张
少年时期的沈从文
1922年,沈从文脱下军装,来到北京,他渴望上大学,可是仅受过小学教育,又没有半点经济来源,就在北京大学旁听。
1923年去北京。报考燕京大学国文班,未被录取。在北京大学旁听。
1924年,他的作品陆续在《晨报》《语丝》《晨报副刊》《现代评论》上发表。[2]
1928年从北京到上海。与胡也频、丁玲筹办《红黑》杂志和出版社。
1929年去吴淞中国公学任教,爱上女学生张兆和。
1930年后赴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前身)执教,到抗战前,出版了20多个作品集,有《石子船》《虎雏》《月下小景》《八骏图》等。
1931年陪同丁玲营救胡也频未果,护送丁玲母子回湖南。1931年至1933年在国立山东大学任文学院讲师;1933年9月9日,与张兆和结婚。同月23日,与杨振声合编《大公报·文艺副刊》。
1934年完成的《边城》,是这类“牧歌”式小说的代表,也是沈从文小说创作的一个高峰。
沈从文小说边城
1938年春,到昆明继续与杨振声编选中小学国文教科书。11月,任西南联大中文系教授。
1948年开始受到左翼文化界的猛烈批判。同年,工作重心开始转移到文物研究。1949年后,长期从事文物研究工作。建国后,沈从文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50年因承受不了政治压力而自杀,获救。
1960年发表《龙凤艺术》等文。1969年去湖北咸宁五七干校劳动。1978年调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1981年出版了历时15年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专著。
沈从文解放后从事中国纺织服饰考古研究工作,1983年突患脑血栓,住院治疗。1984年大病一场。抢救脱险后,说话、行动更加不便。1988年5月10日下午,心脏病复发,抢救无效去世,享年86岁。
婚姻家庭
1930年7月张兆和沈从文在胡适的办公室第一次见面,刚见面时,胡校长大夸沈从文是天才,是中国小说家中最有希望的。张兆和却不以为然,沈从文对张兆和的爱恋来得默然,却是一发不可收拾,写给她的情书一封接一封,延绵不绝地表达着心中的倾慕。在1931年6月的一封信中,他以做张兆和的奴隶为己任。他说,多数人愿意仆伏在君王的脚下做奴隶,但他只愿做张兆和的奴隶。最终打动了张兆和,于1933年9月9日在北京中央公园成婚。[3]
新婚不久,因母亲病危,沈从文回故乡凤凰探望。他在船舱里给远在北平的张兆和写信说:“我离开北平时还计划每天用半个日子写信,用半个日子写文章,谁知到了这小船上却只想为你写信,别的事全不能做”。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历次政治运动打击着沈从文,使他陷入了迷狂状态,他不断念叨着“回湘西去,我要回湘西去”,张兆和无言地面对此情此景,眼泪禁不住滚滚而下。后来,在妻子悉心的照料和药物治疗下,沈从文渐渐恢复了健康,他和妻子坚强地度过了艰辛清贫的岁月。[4]
人物轶事
孩童趣事
1915年,沈从文由私塾进了凤凰县立第二初级小学读书,半年后转入文昌阁小学。因沈从文天性活泼好动且贪玩,常常逃学去街上看木偶戏,书包就藏放在土地庙里,有一次,他照样把书包放在土地庙,看了一整天的戏,戏看完了,别的孩子早已放学回家,他再回到土地庙里取书包,才发现书包不见了。第二天,他硬着头皮照样上学,刚走到校园里一株楠木树下,就遇见了他的级任老师毛老师。毛老师罚沈从文跪在那株楠木树下,大声责问沈从文昨天到哪里去了。沈从文回答:“看戏去了。”毛老师见沈从文贪玩逃学还如此理直气壮,便狠狠地批评说:“勤有功,戏无益,树喜欢向上长,你却喜欢在树底下,高人不做,做矮人,太不争气了!”经毛老师耐心地说服教导一番后,沈从文知耻而后勇,一改以往的顽劣脾气,勤奋学习,成绩提高非常快。[5]
初次授课
沈从文第一次登台授课那天,因为紧张,呆呆地站了10分钟。好不容易开了口,急促的10分钟全讲完了。他再次窘迫,无奈,在黑板上写道:“我第一次上课,见你们人多,怕了。”下课后,学生议论纷纷,传到北大校长胡适耳里,胡适笑着说:“上课讲不出话来,学生不轰他,这就是成功。”[6]
婚外情愫
沈从文和高韵秀(笔名高青子)的相逢和相识,极具有戏剧性。当时高青子是熊希龄的家庭教师,沈从文有事去熊希龄在香山的别墅,主人不在,迎客的是高青子,双方交谈,都留下了极好的印象。[7]一个月后,他们又一次相见时,沈从文发现,高青子的装束有意模仿自己的说《第四》里的女主人公,两人开始更多地交往。此后,抗战期间,两人同在昆明,交往的机会更多。沈从文备受争议的作品《看虹录》,可能就与这段情愫有关。但最终,两人的关系没有一直维持下去。高青子就像一颗流星在沈从文生命的天空划过。[8]
题字
1982年5月,沈从文携夫人张女士一起去张家界,前一天看了山下的金鞭溪,第二天要上山去,他因腿脚不方便,夫人和陪同的人去了,他留在宾馆里,张家界管理处的同志拿来纸和笔要请他题字,他答应了。管理处的人员想陪着他,被他拒绝了。管理处的同志想到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间里,不放心,怕有什么不方便。沈从文说,“至于身体,我才检查的,没什么大毛病,你们放心吧”。玩了大半天,夫人和陪同的人回到宾馆时,看到沈从文写了“张家界”“金鞭岩”“展卷”等好多幅。这时,他已是一身疲倦,见了夫人便说,今天是真正写累了。看到一沓题字,管理处的同志都有些不好意思了。对于要出书请他题写书名的,他常常要写好几幅寄给人家,让人家去选。沈从文写字,从来不讲究笔和墨。1981年,他在给作家彭荆风信中说到,用的笔通只值一毛三分中小学习字笔,纸也只用一毛五分的糊窗高丽纸,墨是沉淀后加水的墨汁,所以无光彩,应叫死墨,用书行家看来就知道是外行。他也常常不满意自己写字。[9]
个人作品
小说集
《老实人》
《蜜柑》
《雨后及其他》
《神巫之爱》
《龙朱》
《旅店及其他》
《石子船》
《虎雏》
《阿黑小史》
《月下小景》
《八骏图》
《如蕤集》
《从文小说习作选》
《雪晴》
《新与旧》
《主妇集》
《春灯集》
《黑凤集》
《阿丽思中国游记》
《边城》
《长河》
《街》 《萧萧》 《三三》
散文集
《记胡也频》
《从文自传》
《记丁玲》
《湘行散记》
《湘西》
《废邮存底》
《烛虚》
《云南看云集》
《沈从文散文选》
《不知为什么忽然爱上你》
学术著作
《从文赏玉》《唐宋铜镜》《龙凤艺术》《战国漆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
相关传记
沈从文《从文自传》
湖南美术出版社
书法
沈先生一直爱好书法,而且在圈子里颇有声名,但从来视书法于自己是件好玩的事情,从没想到卖字,以此谋利。只是有一回例外,抗战胜利以后,帮助一位诗歌作者柯原。
共2张
沈从文书法
作品风格
创作风格
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突出,单纯而又厚实,朴讷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沈从文以乡村为题材的小说是典型的乡村文化小说,它不仅在整体上与都市“现代文明”相对照,而且始终注目于湘西世界朝现代转型过程中,不同的文化碰撞所规定的乡下人的生存方式、人生足迹及历史命运。整个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一如他那实在而又顽强的生命,给人教益和启示。
共5张
沈从文及其作品
沈从文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乡村世界的主要表现者和反思者,他认为“美在生命”,虽身处于虚伪、自私和冷漠的都市,却醉心于人性之美,他说:“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小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对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庙供奉的是“人性”(《习作选集代序》)。[10]
创作题材
沈从文创作的小说主要有两类,一种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一种是以都市生活为题材,前者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后者通过都市生活的腐化堕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丧失。[11]其笔下的乡村世界是在与都市社会对立互参的总体格局中获得表现的,而都市题材下的上流社会“人性的扭曲”他是在“人与自然契合”的人生理想的烛照下获得显现,正是他这种独特的价值尺度和内涵的哲学思辨,构起了沈从文笔下的都市人生与乡村世界的桥梁,也正由于这种对以金钱为核心的“现代文学”的批判,以及对理想浪漫主义的追求,使得沈从文写出了《边城》这样的理想生命之歌。
人物评价
沈从文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文学作品《边城》、《湘西》《从文自传》等,在国内外有重大的影响。他的作品被译成日本、美国、英国、前苏联等四十多个国家的文字出版,并被美国、日本、韩国、英国等十多个国家或地区选进大学课本,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候选人。沈从文不仅是作家,还是历史学家、考古学家。[12]
共4张
沈从文先生在北京(1983年)
先生一生中,有着五百万字的著作文章,《边城》《长河》《从文自传》是他的代表作。他晚年专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书,填补了中国物质文化史上的一页空白。[13]
后人纪念
故居
沈从文故居于1991年被列为湖南省人民政府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拨款进行了整修。故居现陈列有沈老的遗墨、遗稿、遗物和遗像,成为凤凰最吸引人的人文景观之一,来瞻仰者络绎不绝。[14]
墓地
家乡人民非常崇敬他,县委、县政府与其家属商议,决定将沈从文骨灰安葬在“听涛”山下,沈家主动自理安葬费。
共2张
沈从文墓地
沈从文墓碑,采天然五彩石,状如云茹,高2.8米,宽1.9米,厚0.9米,重约6吨。碑石正面,集其手迹,其文曰:“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背面,为沈从文姨妹张充和撰联并书,联曰:“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由中央美术学院著名雕塑家刘焕章教授镌。
先生一生,淡名如水,勤奋、俭朴、谦逊、宽厚、自强不息。先生爱祖国、恋故乡,时刻关心国之安、乡之勃兴、民之痛痒、人之温爱,堪称后辈学习之楷模,特立墓地,以示永远怀念。[15]——凤凰县人民政府一九九二年清明立
纪念馆
沈从文纪念馆位于湖南省湘西州吉首大学内,与黄永玉艺术博物馆相临,在2012年12月28日正式开馆。开馆仪式上,北岳文艺出版社、沈从文祖籍地江西、工作地山东等相关单位分别为纪念馆捐赠了沈从文图书全集、文物及书画作品。随后在纪念馆内举行了一场关于沈从文先生的学术研讨会。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省作协,国内各相关高校,研究单位相关负责人出席开馆仪式。

F. 写了多年情书才追到张兆和,沈从文为何转身就爱上高青子

当沈从文第一次看到张兆和时,便为她的美丽和气质所倾倒。数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地给张兆和写了许多缱绻缠绵的情书。

哪怕好朋友胡适劝他放弃,说:“这个女子不能了解你,更不能了解你的爱,你错用情了。”

但沈从文不甘心,依旧写出优美痴情的文字,源源不断寄给张兆和。

(沈从文和张兆和)

沈从文听从了林徽因的建议,向张兆和坦白了他和高青子的感情。

本来,沈从文以为张兆和能够理解他在情感上的挣扎。没想到张兆和却抱起孩子回了娘家。

沈从文不愿意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家庭,就这样土崩瓦解。所以他中断了和高青子的往来,转而不断写信央求张兆和回家。

1937年,抗战爆发后,沈从文到西南联大担任中文教授。

没想到高青子也在那里担任图书馆馆员。

异地他乡,再加上张兆和久久不原谅,让沈从文再次燃起了对高青子的爱情。

但是,最终理智还是占了上风,沈从文和高青子长达8年的感情,最终不了了之。

在这之后,沈从文的作品遭到左翼文化界猛烈攻击和批判,他被骂作是“奴才主义者”和“地主阶级的弄臣”。

G. 貌美温柔的张兆和,忠实粉丝高青子,沈从文最爱的人是谁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爱情总是在不经意间到来,让人猝不及防地陷进去,想要从中脱身时,却发现早已情根深种。

景色迷人的凤凰古城,犹如世外桃源,是沈从文创作灵感的来源,也塑造了他温柔多情的性格。

看起来古板木讷的沈先生,却是心思细腻、柔情似水。不善言辞他,将千言万语化作笔下之花,俘获了妻子张兆和的芳心。

沈从文当年对张兆和一见倾心,可他笨嘴拙舌,家中一贫如洗,如何能追到家庭条件优渥、出类拔萃的张兆和呢?

自知身处劣势的沈从文,选择用真心打动张兆和。他花费三年的时间,写了一封又一封情意绵绵的情书,最后终于换来圆满的结局。

本以为他会珍惜来之不易的感情,可婚后张兆和怀孕,他却在这期间爱上了另一个女子。

沈从文曾说:“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这样动人的情话,是说给妻子还是情人?究竟谁才是他唯一爱过的人?


原本只是图新鲜的沈从文,在妻子回娘家后,追悔莫及。他立刻中断与高青子的关系,并且想尽各种办法挽回妻子。

他故技重施,给张兆和写了很多封情书,表达自己的歉意和内疚之情。沈从文在信中写道:“我原以为我是个受得了寂寞的人,现在方明白我们自从在一起后,我就变成一个不能同你离开的人了。”

沈从文真的很会写情话,不知内情的人,看了这样的言辞,恐怕会两眼湿润。可受了如此大委屈的张兆和,怎么会那么快原谅他。

张兆和在娘家住了很久,沈从文也独居了很长一段日子,还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1949年沈从文在家中自杀,幸好被赶来的张兆和救下,保住了性命。从那以后,张兆和便整日陪在他身边,照顾他、关心他,直到去世。

毫无疑问,沈从文唯一爱过的人,是结发妻子。

在那个小小的城镇里,沈从文穿过寂寞的长街,走过蜿蜒泥泞的山路,遇见自己一生所爱。只是后来的他,在这条路上迷失了方向,把心爱的人弄丢了。

H. 写完情书又写忏悔信,沈从文的婚姻经历了什么

“在青山绿水之间,我想牵着你的手,走过这座桥,桥上是绿叶红花,桥下是流水人家,桥的那头是青丝,桥的这头是白发。”

沈从文一生写过不少的情话,他的情话唯美却不做作,最能让人陷入唯美爱情的幻想之中。其妻张兆和正是被他的情话所打动,答应与他共度一生。

高青子介入沈从文与张兆华的感情整整八年,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黯然退场。

对于高青子的去向,人们有很多种说法;有的说她嫁人了,也有的说她归隐了。但沈从文与张兆和的婚姻却是扎起也回不到过去了。

I. 沈从文和高青子有孩子吗

沈从文和高青子没有孩子。沈从文与张兆和的婚姻,曾是民国动人的爱情传奇。但是事实上沈从文曾经婚内出轨过女诗人高青子,而且这段婚外情持续了长达八年。

高青子介入沈从文与张兆和的婚姻时,沈从文和张兆和刚结婚不到两年。两人初识是在沈从文好友熊希龄家,当时的高青子是熊家的家庭教师。沈从文出现那天,负责接待他的便是美貌且有才华的文学爱好者高青子,高青子对他钦慕有加,高青子曾对沈从文含蓄的表达过爱意,沈从文也对这才女有爱慕之心。

情感经历

沈从文外遇的对象是女作家高韵秀,笔名高青子。当时她是熊希龄的家庭教师,沈从文有事去熊希龄在香山的别墅,主人不在,迎客的是高青子,双方交谈,都留下了极好的印象。“这段故事的线索是在林徽因和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的夫人费慰梅之间的英文书信中发掘出来的,这件事很隐秘,沈从文只对林徽因一个人倾诉。

后来我发现高青子是西南联大的图书馆职员,档案我也找到了。”蔡登山说。而这段往事的发掘,也解答了为什么沈从文的《看虹录》如此晦涩难懂。这部小说叙述一个作家身份的男子,在深夜去探访情人的故事。

J. 沈从文写情书多年才追到张兆和,为何转头又爱上了高青子

因为沈从文和张兆和的婚后生活矛盾很多,恰巧这时年轻又温柔的高青子出现在了沈从文身边,沈从文就喜欢上了高青子。张兆和一直是高高在上的姿态,而高青子却是以小女人姿态欣赏和崇拜着沈从文,所以婚后生活得并不是很幸福的沈从文就精神出轨了。

张兆和和沈从文之间的爱情,在我们外人看来,是才子配佳人,一段佳话。然而在沈从文死后,张兆和却承认自己,也许这辈子始终不懂沈从文这个人。

阅读全文

与沈从文为高青子写的小说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2017年中考小说阅读题及答案 浏览:866
日本后宫小说全集 浏览:201
都市小说男主头发长得 浏览:985
古代修真女重生到现代的小说 浏览:598
都市类杀手小说完结 浏览:122
红昭愿小说作者 浏览:249
宽怀人生小说阅读 浏览:616
小说您年纪有点大讳全文 浏览:862
带元素的玄幻小说 浏览:325
有趣的古装小说推荐 浏览:272
国色天香小说在线阅读 浏览:505
灵婴有声小说 浏览:224
女生小说推荐王爷的女儿 浏览:518
主角重生于末日之前的小说 浏览:163
女主会剑术日本的小说 浏览:515
男主角很强的校园小说 浏览:702
美丽的烟花小说全集 浏览:792
咬一口星星免费观看小说 浏览:858
死神小白穿火影的小说完结小说网 浏览:943
有声小说刘老六牛大宝 浏览: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