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杜甫 赠卫八处士中 几句话 求解释
解1、参与商:星座名,参星在西而商星在东,当一个上升,另一个下沉,故不相见。
2、间:掺合。
3、故意:故交的情意。
译文世间上的挚友真难得相见,好比此起彼落的参星商辰。今晚是什么日子如此幸运,竟然能与你挑灯共叙衷情?青春壮年实在是没有几时,不觉得你我各巳鬓发苍苍。打听故友大半早成了鬼藉,听到你惊呼胸中热流回荡。真没想到阔别二十年之后,能有机会再次来登门拜访。当年握别时你还没有成亲,今日见到你儿女已经成行。他们和顺地敬重父亲挚友,热情地问我来自哪个地方?三两句问答话还没有说完,你便叫他们张罗家常酒筵。雨夜割来的春韭嫩嫩长长,刚烧好黄梁掺米饭喷喷香。你说难得有这个机会见面,一举杯就接连地喝了十觞。十几杯酒我也难得一醉呵,谢谢你对故友的情深意长。明朝你我又要被山岳阻隔人情世事竟然都如此渺茫!http://www.gushiwen.org/GuShiWen_df73324531.aspx,并不是我的解释,而是出自以上网址。
㈡ 赠卫八处士表答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赠卫八处士诗写偶遇少年知交的情景,抒写了人生聚散不定,故友相见格外亲。然而暂聚忽别,却又觉得世事渺茫,无限感慨。
《赠卫八处士》
作者:杜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注解】:
⑴处士是隐居不仕的人,八是处士的排行。
⑵参(shēn)商,二星名。典故出自《左传·昭公元年》:“昔 高辛氏有二子,伯曰 阏伯,季曰 实沉。居於旷林,不相能也。日寻干戈,以相征讨。后帝不臧,迁阏伯於商丘,主辰, 商人是因,故辰为商星。迁实沉 於大夏,主参,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 。”商星居于东方卯位(上午五点到七点),参星居于西方酉位(下午五点到七点),一出一没,永不相见,故以为比。动如,是说动不动就像。
⑶苍,灰白色。
⑷彼此打听故旧亲友,竟已死亡一半。
⑸见到故友的惊呼,使人内心感到热乎乎的。
⑹行(háng)。成行,儿女众多。
⑺“父执”词出《礼记·曲礼》:“见父之执。”意即父亲的执友。执是接的借字,接友,即常相接近之友。
⑻未及已,还未等说完。
⑼“儿女”一作“驱几”。罗,罗列酒菜。
⑽间,读去声,搀和的意思。黄粱,即黄米。新炊是刚煮的新鲜饭。
⑾主,主人,即卫八。称就是说。曹植诗:“主称千金寿。”
⑿累,接连。
⒀故意长,老朋友的情谊深长。
⒁山岳,指西岳华山。这句是说明天便要分手。
⒂世事,包括社会和个人。两茫茫,是说明天分手后,命运如何,便彼此都不相知了。极言会面之难,正见令夕相会之乐。这时大乱还未定,故杜甫有此感觉。根据末两句,这首诗乃是饮酒的当晚写成的。
【韵译】:
世间上的挚友真难得相见,好比此起彼落的参星商辰。
今晚是什么日子如此幸运,竟然能与你挑灯共叙衷情?
青春壮年实在是没有几时,不觉得你我各巳鬓发苍苍。
打听故友大半早成了鬼藉,听到你惊呼胸中热流回荡。
真没想到阔别二十年之后,能有机会再次来登门拜访。
当年握别时你还没有成亲,今日见到你儿女已经成行。
他们和顺地敬重父亲挚友,热情地问我来自哪个地方?
三两句问答话还没有说完,你便叫他们张罗家常酒筵。
雨夜割来的春韭嫩嫩长长,刚烧好黄梁掺米饭喷喷香。
你说难得有这个机会见面,一举杯就接连地喝了十觞。
十几杯酒我也难得一醉呵,谢谢你对故友的情深意长。
明朝你我又要被山岳阻隔,人情世事竟然都如此渺茫!
㈢ 杜甫《赠卫八处士》的全文
[1]赠卫八处士(1)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⑵。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⑶。 访旧半为鬼⑷,惊呼热中肠⑸。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⑹。 怡然敬父执⑺,问我来何方。 问答未及已⑻,儿女罗酒浆⑼。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⑽。 主称会面难⑾,一举累十觞⑿。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⒀。 明日隔山岳⒁,世事两茫茫⒂。[2]
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词语注解
⑴处士是隐居不仕的人,八是处士的排行。 ⑵参(shēn)商,二星名。典故出自《左传·昭公元年》:“昔 高辛氏有二子,伯曰 阏伯,季曰 实沉。居於旷林,不相能也。日寻干戈,以相征讨。后帝不臧,迁阏伯於商丘,主辰, 商人是因,故辰为商星。迁实沉 於大夏,主参,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 。”商星居于东方卯位(上午五点到七点),参星居于西方酉位(下午五点到七点),一出一没,永不相见,故以为比。动如,是说动不动就像 ⑶苍,灰白色。 ⑷彼此打听故旧亲友,竟已死亡一半。 ⑸见到故友的惊呼,使人内心感到热乎乎的。 ⑹行(háng)。成行,儿女众多。 ⑺“父执”词出《礼记·曲礼》:“见父之执。”意即父亲的执友。执是接的借字,接友,即常相接近之友。 ⑻未及已,还未等说完。 ⑼“儿女”一作“驱几”。罗,罗列酒菜。 ⑽间,读去声,搀和的意思。黄粱,即黄米。新炊是刚煮的新鲜饭。 ⑾主,主人,即卫八。称就是说。曹植诗:“主称千金寿。” ⑿累,接连。 ⒀故意长,老朋友的情谊深长。 ⒁山岳,指西岳华山。这句是说明天便要分手。 ⒂世事,包括社会和个人。两茫茫,是说明天分手后,命运如何,便彼此都不相知了。极言会面之难,正见令夕相会之乐。这时大乱还未定,故杜甫有此感觉。根据末两句,这首诗乃是饮酒的当晚写成的。[3]
诗作韵译
世间上的挚友真难得相见,好比此起彼落的参星商辰。 今晚是什么日子如此幸运,竟然能与你挑灯共叙衷情? 青春壮年实在是没有几时,不觉得你我各巳鬓发苍苍。 打听故友大半早成了鬼藉,听到你惊呼胸中热流回荡。 真没想到阔别二十年之后,能有机会再次来登门拜访。 当年握别时你还没有成亲,今日见到你儿女已经成行。 他们和顺地敬重父亲挚友,热情地问我来自哪个地方? 三两句问答话还没有说完,你便叫他们张罗家常酒筵。 雨夜割来的春韭嫩嫩长长,刚烧好黄梁掺米饭喷喷香。 你说难得有这个机会见面,一举杯就接连地喝了十觞。 十几杯酒我也难得一醉呵,谢谢你对故友的情深意长。 明朝你我又要被山岳阻隔,人情世事竟然都如此渺茫!
㈣ 赠卫八处士这首诗表现的是故友情深,为何如此深沉感人
赠卫八处士诗写偶遇少年知交的情景,抒写了人生聚散不定,故友相见格外亲。然而暂聚忽别,却又觉得世事渺茫,无限感慨。
《赠卫八处士》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华州司功参军之后。诗写偶遇少年知交的情景,抒写了人生聚散不定,故友相见格外亲。然而暂聚忽别,却又觉得世事渺茫,无限感慨。诗的开头四句,写久别重逢,从离别说到聚首,亦悲亦喜,悲喜交集;第五至八句,从生离说到死别,透露了干戈乱离、人命危浅的现实;从“焉知”到“意长”十四句,写与卫八处士的重逢聚首以及主人及其家人的热情款待,表达诗人对生活美和人情美的珍视;最后两句写重会又别之伤悲,低徊婉转,耐人寻味。全诗平易真切,层次井然。
赏析:
这首诗写久别的老友重逢话旧,家常情境,家常话语,娓娓写来,表现了乱离时代一般人所共有的“沧海桑田”和“别易会难”之感,同时又写得非常生动自然,所以向来为人们所爱读。
开头四句说:人生动辄如参、商二星,此出彼没,不得相见;今夕又是何夕,咱们一同在这灯烛光下叙谈。这几句从离别说到聚首,亦悲亦喜,悲喜交集,把强烈的人生感慨带入了诗篇。诗人与卫八重逢时,安史之乱已延续了三年多,虽然两京已经收复,但叛军仍很猖獗,局势动荡不安。诗人的慨叹,正暗隐着对这个乱离时代的感受。
久别重逢,彼此容颜的变化,自然最容易引起注意。别离时两人都还年轻,而此时俱已鬓发斑白了。“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两句,由“能几时”引出,对于世事、人生的迅速变化,表现出一片惋惜、惊悸的心情。接着互相询问亲朋故旧的下落,竟有一半已不在人间了,彼此都不禁失声惊呼,心里火辣辣地难受。按说,杜甫这一年才四十八岁,亲故已经死亡半数很不正常。如果说开头的“人生不相见”已经隐隐透露了一点时代气氛,那么这种亲故半数死亡,则更强烈地暗示着一场大的干戈乱离。“焉知”二句承接上文“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诗人故意用反问句式,含有意想不到彼此竟能活到今天的心情。其中既不无幸存的欣慰,又带着深深的痛伤。
前十句主要是抒情。接下去,则转为叙事,而无处不关人世感慨。随着二十年岁月的过去,此番重来,眼前出现了儿女成行的景象。这里面当然有倏忽之间迟暮已至的喟叹。“怡然”以下四句,写出卫八的儿女彬彬有礼、亲切可爱的情态。诗人款款写来,毫端始终流露出一种真挚感人的情意。这里“问我来何方”一句后,本可以写些路途颠簸的情景,然而诗人只用“问答乃未已”一笔轻轻带过,可见其裁剪净炼之妙。接着又写处士的热情款待:菜是冒着夜雨剪来的春韭,饭是新煮的掺有黄米的香喷喷的二米饭。这自然是随其所有而具办的家常饭菜,体现出老朋友间不拘形迹的淳朴友情。“主称”以下四句,叙主客畅饮的情形。故人重逢话旧,不是细斟慢酌,而是一连就进了十大杯酒,这是主人内心不平静的表现。主人尚且如此,杜甫心情的激动,当然更不待言。“感子故意长”,概括地点出了今昔感受,总束上文。这样,对“今夕”的眷恋,自然要引起对明日离别的慨叹。末二句回应开头的“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暗示着明日之别,悲于昔日之别:昔日之别,今幸复会;明日之别,后会何年?低回深婉,耐人玩味。
诗人是在动乱的年代、动荡的旅途中,寻访故人的;是在长别二十年,经历了沧桑巨变的情况下与老朋友见面的,这就使短暂的一夕相会,特别不寻常。于是,那眼前灯光所照,就成了乱离环境中幸存的美好的一角;那一夜时光,就成了烽火乱世中带着和平宁静气氛的仅有的一瞬;而荡漾于其中的人情之美,相对于纷纷扰扰的杀伐争夺,更显出光彩。“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被战乱推得遥远的、恍如隔世的和平生活,似乎一下子又来到眼前。可以想象,那烛光融融、散发着黄粱与春韭香味、与故人相伴话旧的一夜,对于饱经离乱的诗人,是多么值得眷恋和珍重啊。诗人对这一夕情事的描写,正是流露出对生活美和人情美的珍视,它使读者感到结束这种战乱,是多么符合人们的感情与愿望。
这首诗平易真切,层次井然。诗人只是随其所感,顺手写来,便有一种浓厚的气氛。它与杜甫以沉郁顿挫为显著特征的大多数古体诗有别,而更近于浑朴的汉魏古诗和陶渊明的创作;但它的感情内涵毕竟比汉魏古诗丰富复杂,有杜诗所独具的感情波澜,如层漪迭浪,展开于作品内部,是一种内在的沉郁顿挫。诗写朋友相会,却由“人生不相见”的慨叹发端,因而转入“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时,便格外见出内心的激动。但下面并不因为相会便抒写喜悦之情,而是接以“少壮能几时”至“惊呼热中肠”四句,感情又趋向沉郁。诗的中间部分,酒宴的款待,冲淡了世事茫茫的凄惋,带给诗人幸福的微醺,但劝酒的语辞却是“主称会面难”,又带来离乱的感慨。诗以“人生不相见”开篇,以“世事两茫茫”结尾,前后一片苍茫,把一夕的温馨之感,置于苍凉的感情基调上。这些,正是诗的内在沉郁的表现。如果把这首诗和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对照,就可以发现,二者同样表现故人淳朴而深厚的友情,但由于不同的时代气氛,诗人的感受和文字风格都很不相同,孟浩然心情平静而愉悦,连文字风格都是淡淡的。而杜甫则是悲喜交集,内心蕴积着深深的感情波澜,因之,反映在文字上尽管自然浑朴,而仍极顿挫之致。
㈤ 杜甫的代表作《赠卫八处士》
A. 错误
��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华州司功参军之后。诗写偶遇少年知交的情景,抒写了人生聚散不定,故友相见,格外亲切。然而暂聚忽别,却又觉得世事渺茫,无限感慨。
��诗的开头四句,写久别重逢,从离别说到聚首,亦悲亦喜,悲喜交集。第五至八句,从生离说到死别。透露了干戈乱离、人命危浅的现实。从“焉知”到“意长”十四句,写与卫八处士的重逢聚首以及主人及其家人的热情款待。表达诗人对生活美和人情美的珍视。最后两句写重会又别之伤悲,低徊婉转,耐人寻味
㈥ 赠卫八处士是否全文对仗
是全文对仗,也是杜甫的代表作。
赠卫八处士⑴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⑵。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⑶。
访旧半为鬼⑷,惊呼热中肠⑸。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⑹。
怡然敬父执⑺,问我来何方。
问答未及已,儿女罗酒浆⑼。
夜雨剪春韭⑽,新炊间黄粱⑾。
主称会面难⑿,一举累十觞⒀。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⒁。
明日隔山岳⒂,世事两茫茫⒃。[1-2]
注释译文编辑
词语注释
⑴卫八处士,名字和生平事迹已不可考。处士,指隐居不仕的人;八,是处士的排行。
⑵动如,是说动不动就像。参(shēn)商,二星名。典故出自《左传·昭公元年》:“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阏伯,季曰实沉。居於旷林,不相能也。日寻干戈,以相征讨。后帝不臧,迁阏伯於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为商星。迁实沉於大夏,主参,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商星居于东方卯位(上午五点到七点),参星居于西方酉位(下午五点到七点),一出一没,永不相见,故以为比。
⑶苍,灰白色。
⑷“访旧”句,意谓彼此打听故旧亲友,竟已死亡一半。访旧,一作“访问”。
⑸“惊呼”句:有两种理解,一为:见到故友的惊呼,使人内心感到热乎乎的;二为:意外的死亡,使人惊呼怪叫以至心中感到火辣辣的难受。惊呼,一作“呜呼”。
⑹成行(háng),儿女众多。
⑺“父执”:词出《礼记·曲礼》:“见父之执。”意即父亲的执友。执是接的借字,接友,即常相接近之友。
⑻乃未已,还未等说完。
⑼“儿女”一作“驱儿”。罗,罗列酒菜。
⑽“夜雨”句:与郭林宗冒雨剪韭招待好友范逵的故事有关。林宗自种畦圃,友人范逵夜至,自冒雨剪韭,作汤饼以供之。《琼林》:冒雨剪韭,郭林宗款友情殷;踏雪寻梅,孟浩然自娱兴雅。
⑾“间”:读去声,搀和的意思。黄粱,即黄米。新炊是刚煮的新鲜饭。
⑿主,主人,即卫八。称就是说。曹植诗:“主称千金寿。”
⒀累,接连。
⒁故意长,老朋友的情谊深长。
⒂山岳,指西岳华山。这句是说明天便要分手。
⒃世事,包括社会和个人。两茫茫,是说明天分手后,命运如何,便彼此都不相知了。极言会面之难,正见令夕相会之乐。这时大乱还未定,故杜甫有此感觉。根据末两句,这首诗乃是饮酒的当晚写成的。[2] [3]
这是其原文及注释。
㈦ 赠卫八处士到底是谁写的,杜甫还是李白
你老师记错了,不是李白的。
《赠卫八处士》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华州司功参军之后。诗写偶遇少年知交的情景,抒写了人生聚散不定,故友相见格外亲。然而暂聚忽别,却又觉得世事渺茫,无限感慨。诗的开头四句,写久别重逢,从离别说到聚首,亦悲亦喜,悲喜交集;第五至八句,从生离说到死别,透露了干戈乱离、人命危浅的现实;从“焉知”到“意长”十四句,写与卫八处士的重逢聚首以及主人及其家人的热情款待,表达诗人对生活美和人情美的珍视;最后两句写重会又别之伤悲,低徊婉转,耐人寻味。全诗平易真切,层次井然。
[1]赠卫八处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未及已,儿女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韵译】
世间上的挚友真难得相见,好比此起彼落的参星商辰。
今晚是什么日子如此幸运,竟然能与你挑灯共叙衷情?
青春壮年实在是没有几时,不觉得你我各巳鬓发苍苍。
打听故友大半早成了鬼藉,听到你惊呼胸中热流回荡。
真没想到阔别二十年之后,能有机会再次来登门拜访。
当年握别时你还没有成亲,今日见到你儿女已经成行。
他们和顺地敬重父亲挚友,热情地问我来自哪个地方?
三两句问答话还没有说完,你便叫他们张罗家常酒筵。
雨夜割来的春韭嫩嫩长长,刚烧好黄梁掺米饭喷喷香。
你说难得有这个机会见面,一举杯就接连地喝了十觞。
十几杯酒我也难得一醉呵,谢谢你对故友的情深意长。
明朝你我又要被山岳阻隔,人情世事竟然都如此渺茫!
㈧ 赠卫八处士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此诗写久别的老友重逢话旧,家常情境,家常话语,娓娓写来,表现了乱离时代一般人所共有的“沧海桑田”和“别易会难”之感。
《赠卫八处士》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华州司功参军之后。诗写偶遇少年知交的情景,抒写了人生聚散不定,故友相见格外亲。然而暂聚忽别,却又觉得世事渺茫,无限感慨。开头四句,写久别重逢,从离别说到聚首,亦悲亦喜,悲喜交集;
第五至八句,从生离说到死别,透露了干戈乱离、人命危浅的现实;从“焉知”到“意长”十四句,写与卫八处士的重逢聚首以及主人及其家人的热情款待,表达诗人对生活美和人情美的珍视;最后两句写重会又别之伤悲,低徊婉转,耐人寻味。全诗平易真切,层次井然。
(8)据赠卫八处士写小小说扩展阅读:
此诗大概是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春天,杜甫任华州司功参军时所作。乾元元年(758年)冬天,杜甫因上疏救房琯,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冬天杜甫曾告假回东都洛阳探望旧居陆浑庄。乾元二年三月,九节度之师溃于邺城,杜甫自洛阳经潼关回华州,卫八的家就在杜甫回转时经过的奉先县。在奉先县,杜甫访问了居住在乡间的少年时代的友人卫八处士。一夕相会,又匆匆告别,产生了乱离时代一般人所共有的人生离多聚少和世事沧桑的感叹,于是写下这首诗赠给卫八处士。
㈨ 赠卫八处士的作品鉴赏
此诗写久别的老友重逢话旧,家常情境,家常话语,娓娓写来,表现了乱离时代一般人所共有的“沧海桑田”和“别易会难”之感,同时又写得非常生动自然,所以向来为人们所爱读。
开头四句说:人生动辄如参、商二星,此出彼没,不得相见;今夕又是何夕,咱们一同在这灯烛光下叙谈。这几句从离别说到聚首,亦悲亦喜,悲喜交集,把强烈的人生感慨带入了诗篇。诗人与卫八重逢时,安史之乱已延续了三年多,虽然两京已经收复,但叛军仍很猖獗,局势动荡不安。诗人的慨叹,正暗隐着对这个乱离时代的感受。
久别重逢,彼此容颜的变化,自然最容易引起注意。别离时两人都还年轻,而此时俱已鬓发斑白了。“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两句,由“能几时”引出,对于世事、人生的迅速变化,表现出一片惋惜、惊悸的心情。接着互相询问亲朋故旧的下落,竟有一半已不在人间了,彼此都不禁失声惊呼,心里火辣辣地难受。按说,杜甫这一年才四十八岁,亲故已经死亡半数很不正常。如果说开头的“人生不相见”已经隐隐透露了一点时代气氛,那么这种亲故半数死亡,则更强烈地暗示着一场大的干戈乱离。“焉知”二句承接上文“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诗人故意用反问句式,含有意想不到彼此竟能活到今天的心情。其中既不无幸存的欣慰,又带着深深的痛伤。
前十句主要是抒情。接下去,则转为叙事,而无处不关人世感慨。随着二十年岁月的过去,此番重来,眼前出现了儿女成行的景象。这里面当然有倏忽之间迟暮已至的喟叹。“怡然”以下四句,写出卫八的儿女彬彬有礼、亲切可爱的情态。诗人款款写来,毫端始终流露出一种真挚感人的情意。这里“问我来何方”一句后,本可以写些路途颠簸的情景,然而诗人只用“问答乃未已”一笔轻轻带过,可见其裁剪净炼之妙。接着又写处士的热情款待:菜是冒着夜雨剪来的春韭,饭是新煮的掺有黄米的香喷喷的二米饭。这自然是随其所有而具办的家常饭菜,体现出老朋友间不拘形迹的淳朴友情。“主称”以下四句,叙主客畅饮的情形。故人重逢话旧,不是细斟慢酌,而是一连就进了十大杯酒,这是主人内心不平静的表现。主人尚且如此,杜甫心情的激动,当然更不待言。“感子故意长”,概括地点出了今昔感受,总束上文。这样,对“今夕”的眷恋,自然要引起对明日离别的慨叹。末二句回应开头的“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暗示着明日之别,悲于昔日之别:昔日之别,今幸复会;明日之别,后会何年?低回深婉,耐人玩味。
诗人是在动乱的年代、动荡的旅途中,寻访故人的;是在长别二十年,经历了沧桑巨变的情况下与老朋友见面的,这就使短暂的一夕相会,特别不寻常。于是,那眼前灯光所照,就成了乱离环境中幸存的美好的一角;那一夜时光,就成了烽火乱世中带着和平宁静气氛的仅有的一瞬;而荡漾于其中的人情之美,相对于纷纷扰扰的杀伐争夺,更显出光彩。“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被战乱推得遥远的、恍如隔世的和平生活,似乎一下子又来到眼前。可以想象,那烛光融融、散发着黄粱与春韭香味、与故人相伴话旧的一夜,对于饱经离乱的诗人,是多么值得眷恋和珍重啊。诗人对这一夕情事的描写,正是流露出对生活美和人情美的珍视,它使读者感到结束这种战乱,是多么符合人们的感情与愿望。
这首诗平易真切,层次井然。诗人只是随其所感,顺手写来,便有一种浓厚的气氛。它与杜甫以沉郁顿挫为显著特征的大多数古体诗有别,而更近于浑朴的汉魏古诗和陶渊明的创作;但它的感情内涵毕竟比汉魏古诗丰富复杂,有杜诗所独具的感情波澜,如层漪迭浪,展开于作品内部,是一种内在的沉郁顿挫。诗写朋友相会,却由“人生不相见”的慨叹发端,因而转入“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时,便格外见出内心的激动。但下面并不因为相会便抒写喜悦之情,而是接以“少壮能几时”至“惊呼热中肠”四句,感情又趋向沉郁。诗的中间部分,酒宴的款待,冲淡了世事茫茫的凄惋,带给诗人幸福的微醺,但劝酒的语辞却是“主称会面难”,又带来离乱的感慨。诗以“人生不相见”开篇,以“世事两茫茫”结尾,前后一片苍茫,把一夕的温馨之感,置于苍凉的感情基调上。这些,正是诗的内在沉郁的表现。如果把这首诗和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对照,就可以发现,二者同样表现故人淳朴而深厚的友情,但由于不同的时代气氛,诗人的感受和文字风格都很不相同,孟浩然心情平静而愉悦,连文字风格都是淡淡的。而杜甫则是悲喜交集,内心蕴积着深深的感情波澜,因之,反映在文字上尽管自然浑朴,而仍极顿挫之致。 《唐诗品汇》:刘云:《阳关》之后,此语为畅(末二句下)。
《唐诗快》:此首无甚奇妙处,既逸而复收之,不过一真。
《唐诗归》:钟云:写情寂寂(首四句下)。谭云:“父执”二字凄然,读之使人自老(“怡然”句下)。钟云:只叙真境,如道家常,欲歌,欲哭(“问我”句下)。钟云:幽事著色(“夜雨”二句下)。
《汇编唐诗十集》:唐云:凡诗,情真者不厌浅。钟、谭虽喜深,不能删此作。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曰:情真,浅不堕肤;淡雅,的然陶派。甸曰:主宾情义,蔼然于久别之馀。陆时雍曰:此诗情胜乎词。
《杜臆》:信手写去,意尽而止,空灵宛畅,曲尽其妙。
《唐诗评选》:每当近情处,即抗引作浑然语,不使泛滥,熟吟“青青河日草”,当知此作之雅。杜赠送五言,能有节者,唯此一律。
《增订唐诗摘钞》:只是“真”,便不可及,真则熟而常新。人也未尝无此真景,但为笔墨所隔,写不出耳。
《义门读书记》:句句转。……“夜雨剪春韭”,虽然仓卒薄设,犹必冒雨剪韭,所以见其恭也。“新炊间黄梁”,宋子京书作“闻黄粱”,非常生动。
《杜诗详注》:《漫斋诗话》云:“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若他人说到此下须更有数句,此便接云:“问答未及已,驱儿罗酒浆”,直有杯土障黄流气象周甸曰:前曰“人生”,后曰“世事”;前曰“如参商”,后曰“隔山岳”,总见*生聚散不常,别易会难耳。
《初白庵诗评》:感今怀旧,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若涉一毫客气,便成*撅。
《读杜心解》:古趣盎然,少陵别调。一路皆属叙事,情真、景真,莫乙其处只起四句是总提,结两句是去路。
《杜诗镜铨》:蒋云:处士家风宛然(“夜雨”二句下)。张上若云:*诗无句不关人情之至,情景逼真,兼极顿挫之妙。
《石洲诗话》:……且如五古内《赠卫八处士》之类,何尝非《选》调?亦*可但以杜法概乙之也。此如右军临钟太傅《丙舍》、《力命》诸帖,未尝不借以*右军之妙处耳。
《一瓢诗话》:晁以道藏宋子京手抄杜诗……“新炊间黄粱”为“闻黄梁”。*道跋云:“前辈见书自多,不似晚生少年,但以印本为正也。”余谓此是好事愚,伪作宋抄本欺世……“间”字有“老少异粮”之训,何等委曲!换却“秃”字“闻”字,呆板无味,损尽精采。
《十八家诗钞》:张云:此等诗纯任自然,纯是清气往来,然其造句及通体*换处,固极精妙也。
㈩ 杜甫的赠卫八处士的主旨、写作背景
《赠卫八处士》
作者:杜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注解】:
1、参与商:星座名,参星在西而商星在东,当一个上升,另一个下沉,故不相见。
2、间:掺合。
3、故意:故交的情意。
【韵译】:
世间上的挚友真难得相见,
好比此起彼落的参星商辰。
今晚是什么日子如此幸运,
竟然能与你挑灯共叙衷情?
青春壮年实在是没有几时,
不觉得你我各巳鬓发苍苍。
打听故友大半早成了鬼藉,
听到你惊呼胸中热流回荡。
真没想到阔别二十年之后,
能有机会再次来登门拜访。
当年握别时你还没有成亲,
今日见到你儿女已经成行。
他们和顺地敬重父亲挚友,
热情地问我来自哪个地方?
三两句问答话还没有说完,
你便叫他们张罗家常酒筵。
雨夜割来的春韭嫩嫩长长,
刚烧好黄粱掺米饭喷喷香。
你说难得有这个机会见面,
一举杯就接连地喝了十觞。
十几杯酒我也难得一醉呵,
谢谢你对故友的情深意长。
明朝你我又要被山岳阻隔,
人情世事竟然都如此渺茫!
【评析】:
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华州司功参军之后。诗写偶遇少年知交的情景,抒写了人生聚散不定,故友相见,格外亲切。然而暂聚忽别,却又觉得世事渺茫,无限感慨。
诗的开头四句,写久别重逢,从离别说到聚首,亦悲亦喜,悲喜交集。第五至八句,从生离说到死别。透露了干戈乱离、人命危浅的现实。从“焉知”到“意长”十四句,写与卫八处士的重逢聚首以及主人及其家人的热情款待。表达诗人对生活美和人情美的珍视。最后两句写重会又别之伤悲,低徊婉转,耐人寻味。
全诗平易真切,层次井然。
【赏析】
这首诗是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杜甫自洛阳返回华州途中所作。卫八处士,名字和生平事迹已不可考。处士,指隐居不仕的人。
开头四句说,人生动辄如参、商二星,此出彼没,不得相见;今夕又是何夕,咱们一同在这灯烛光下叙谈。这几句从离别说到聚首,亦悲亦喜,悲喜交集,把强烈的人生感慨带入了诗篇。诗人与卫八重逢时,安史之乱已延续了三年多,虽然两京已经收复,但叛军仍很猖獗,局势动荡不安。诗人的慨叹,正暗隐着对这个乱离时代的感受。
久别重逢,彼此容颜的变化,自然最容易引起注意。别离时两人都还年轻,而今俱已鬓发斑白了。“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两句,由“能几时”引出,对于世事、人生的迅速变化,表现出一片惋惜、惊悸的心情。接着互相询问亲朋故旧的下落,竟有一半已不在人间了,彼此都不禁失声惊呼,心里火辣辣地难受。按说,杜甫这一年才四十八岁,何以亲故已经死亡半数呢?如果说开头的“人生不相见”已经隐隐透露了一点时代气氛,那么这种亲故半数死亡,则更强烈地暗示着一场大的干戈乱离。“焉知”二句承接上文“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诗人故意用反问句式,含有意想不到彼此竟能活到今天的心情。其中既不无幸存的欣慰,又带着深深的痛伤。
前十句主要是抒情。接下去,则转为叙事,而无处不关人世感慨。随着二十年岁月的过去,此番重来,眼前出现了儿女成行的景象。这里面当然有倏忽之间迟暮已至的喟叹。“怡然”以下四句,写出卫八的儿女彬彬有礼、亲切可爱的情态。诗人款款写来,毫端始终流露出一种真挚感人的情意。这里“问我来何方”一句后,本可以写些路途颠簸的情景,然而诗人只用“问答乃未已”一笔轻轻带过,可见其裁剪净炼之妙。接着又写处士的热情款待:菜是冒着夜雨剪来的春韭,饭是新煮的掺有黄米的香喷喷的二米饭。这自然是随其所有而具办的家常饭菜,体现出老朋友间不拘形迹的淳朴友情。“主称”以下四句,叙主客畅饮的情形。故人重逢话旧,不是细斟慢酌,而是一连就进了十大杯酒,这是主人内心不平静的表现。主人尚且如此,杜甫心情的激动,当然更不待言。“感子故意长”,概括地点出了今昔感受,总束上文。这样,对“今夕”的眷恋,自然要引起对明日离别的慨叹。末二句回应开头的“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暗示着明日之别,悲于昔日之别:昔日之别,今幸复会;明日之别,后会何年?低回深婉,耐人玩味。
诗人是在动乱的年代、动荡的旅途中,寻访故人的;是在长别二十年,经历了沧桑巨变的情况下与老朋友见面的,这就使短暂的一夕相会,特别不寻常。于是,那眼前灯光所照,就成了乱离环境中幸存的美好的一角;那一夜时光,就成了烽火乱世中带着和平宁静气氛的仅有的一瞬;而荡漾于其中的人情之美,相对于纷纷扰扰的杀伐争夺,更显出光彩。“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被战乱推得遥远的、恍如隔世的和平生活,似乎一下子又来到眼前。可以想象,那烛光融融、散发着黄粱与春韭香味、与故人相伴话旧的一夜,对于饱经离乱的诗人,是多么值得眷恋和珍重啊。诗人对这一夕情事的描写,正是流露出对生活美和人情美的珍视,它使读者感到结束这种战乱,是多么符合人们的感情与愿望。
这首诗平易真切,层次井然。诗人只是随其所感,顺手写来,便有一种浓厚的气氛。它与杜甫以沉郁顿挫为显著特征的大多数古体诗有别,而更近于浑朴的汉魏古诗和陶渊明的创作;但它的感情内涵毕竟比汉魏古诗丰富复杂,有杜诗所独具的感情波澜,如层漪迭浪,展开于作品内部。清代张上若说它“情景逼真,兼极顿挫之妙”(杨伦《杜诗镜铨》引),正是深一层地看到了内在的沉郁顿挫。诗写朋友相会,却由“人生不相见”的慨叹发端,因而转入“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时,便格外见出内心的激动。但下面并不因为相会便抒写喜悦之情,而是接以“少壮能几时”至“惊呼热中肠”四句,感情又趋向沉郁。诗的中间部分,酒宴的款待,冲淡了世事茫茫的凄惋,带给诗人幸福的微醺,但劝酒的语辞却是“主称会面难”,又带来离乱的感慨。诗以“人生不相见”开篇,以“世事两茫茫”结尾,前后一片苍茫,把一夕的温馨之感,置于苍凉的感情基调上。这些,正是诗的内在沉郁的表现。如果把这首诗和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对照,就可以发现,二者同样表现故人淳朴而深厚的友情,但由于不同的时代气氛,诗人的感受和文字风格都很不相同,孟浩然心情平静而愉悦,连文字风格都是淡淡的。而杜甫则是悲喜交集,内心蕴积着深深的感情波澜,因之,反映在文字上尽管自然浑朴,而仍极顿挫之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