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写关于杀手的小说用受限视角好还是上帝视角
我个人比较喜欢第三人称,理由有以下几点: 1. 使用第三人称比较面面俱到一些,可以突出整篇小说的理论,框架,及内容的真实与趣味感; 2. 这是一篇有点复杂的小说,如果用第一人称,很容易出现文中的“我”不在的时候,因而不能确切地表达相关人物所需要的行为和心理,而第三人称很好的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 3. 使用第三人称逻辑性强,看的时候容易将人置身于其中,让人觉得,每个人物都是鲜活的; 4. 这篇小说涉及的比较广,使用第三人称方便场景转换,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2. 全知视角与有限视角的小说有哪些
全知式视角即叙述者处于全知全能的地位,作品中的人物、故事、场景等无不处于其主宰之下,调度之中。这种叙述形式在小说创作的长期使用中,不断得到丰富,不断走向完善,曾经产生过不少伟大的伟世之作。
有限视角则是当事人本身叙述,有不知道全局之处.
3. 什么叫受限视角以及全知视角
1.全知视角:
是在小说创作常用的叙述形式。一般以第三人称为主。叙述者并无固定视角,像一个全知全能的上帝,洞察一切,简言之即叙述者所知大于作品中人物所知。
2.受限视角:
受限视角分为内视角和外视角。内视角是指叙述者所知道的同人物知道的一样多,叙述者只借助某个人物的感觉和意识,从他的视觉、听觉及感受的角度去传达一切。
外视角是指叙述者对其所叙述的一切不仅不全知,反而比所有人物知道的还要少,他像是一个对内情毫无所知的人,仅仅在人物的后面向读者叙述人物的行为和语言,他无法解释和说明人物任何隐蔽的和不隐蔽的一切。
(3)写小说的限知视角扩展阅读
有关全知视角,韦勒克、沃伦在《文学原理》中所说:“他可以用第三人称写作,作一个‘全知全能’的作家。这无疑是传统的和‘自然的’叙述模式。
作者出现在他的作品的旁边,就像一个演讲者伴随着幻灯片或纪录片进行讲解一样。”这种“讲解”可以超越一切,任何地方发生的任何事,甚至是同时发生的几件事,他全都知晓。在这种情况下,读者只是被动地接受故事和讲述。
4. 写小说是以主角的视角去写,还是以旁观者的视角
那就要看你是想写什么小说了。
总体来说,两种写法各有各的优势。
比如以主角的视专角去写,比如第属一人称描写或者紧扣某个人物所见所闻的第三人称,这样写能够更加突出阅读过程中的代入感,让读者能更细致深入地体会主角的感受以及见闻,从而衍生出 “换我我当如何” 的遐想。如果你格外想让主角成为这个故事主要乃至唯一的推进线索,突出剧情线路的简明和精要,那么这种写法无疑更适合一些。它的缺点在于叙事面窄,没法以主角视角展现出来的事物可能就无法出现,如果要让读者了解大局的话也要多费一番工夫。
旁观者视角,有时也可以被称为【上帝视角】,可以以更加广的面来展现故事情节,以及故事发生的环境。这样写的优势在于它能让几条不限于主角的线路同时进行,主角动的时候,各路人马在同时做出的行动也被读者尽收眼底。这样写的明显优势在于故事背景和内容,以及 “这个时刻究竟在发生着什么” 这样的问题马上就能得到答案;缺点则是可能会让故事缺乏悬念,或者无法突出整体背景下的主要剧情。对于写作功力不足的作者,这样的写法容易导致混乱。
说到底,还是在于你这个作者要给读者展现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5. 小说的视角问题。我拿第一人称写小说,但是写到一些地方感觉局限性挺大的;拿第三人称写的话又不知道怎么
第一人称写小说?现在的小说不是基本都是第三人称的吗以上帝视角来写第一人称肯定有问题啊第一人称难度很高的
6. 写作小说时,视角如何自由转换
把主角当成自己的孩子,以旁观者的视角来写,可能会比较客观一点
7. 小说的叙述角度: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
全知式视角即叙述者处于全知全能的地位,作品中的人物、故事、场景等无内不处于其主宰之下,容调度之中。这种叙述形式在小说创作的长期使用中,不断得到丰富,不断走向完善,曾经产生过不少伟大的伟世之作。
有限视角则是当事人本身叙述,有不知道全局之处.
8. 在写小说中,何为上帝视角
也称万能视角,网络新词,是指明明第一人称的文,却在第一人称中大内量出现第三人称心理活动描容写,用第三人称的写作方式来描写"我"之外的人物心理活动,好像万能的上帝一般无所不知。一部小说或者说一部影视作品,是从什么角度来讲故事的?这是文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视角问题。第一、第二、第三人称都能用来讲故事。不过,第二人称叙述和人们的阅读习惯相悖,所以极少被使用。叙事类作品基本上都是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叙述。
9. 小说的写作视角都有哪些
小说几种常见的写作视角。
一、云端视角
这是一种发展得比较成熟、普遍运用的叙述模式。
其基本特点就在于“全知”,叙述人就像上帝一样知道故事的全部,仿佛他是站在云端一样看天下百姓的活动,洞悉所有人物的一切隐秘,包括其复杂微妙的心理变化。所以我叫它“云端视角”。就叙述人与作品中人物的关系来看,叙述人可在其中,也可活跃在人物之外,知道他们身上发生的一切而又不想得到他们认同。叙述人高高在上,控制着人物的各种表现。
这种视角切入的优点是自由灵活,叙述人不受时间、空间等的限制,纵横捭阖,运用自如,人物和事件可以自由表现,并能让读者对人物和事件能有一个全面而具体的了解,最大限度地展示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等等。具体它又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1.主观型
特点是叙述者用第一人称身份或以编著、介绍人身份,直接登场亮相,对故事加以叙述、交代、报道,而且常常通过发表感想与议论来干预叙述的进程。
2.客观型
特点是叙述人不直接介入作品,不到处发议论,而是以第三人称来讲故事。叙述人隐身于叙述过程之内,使读者不能直接发现他的存在。
当然以上两种类型也并不是绝然对立的,有些作品在叙述过程中,也常常交替或混合使用两种叙事方式。
这种叙事的不足之处在于,因为上帝的存在,他知道的太多,反而让读者对其真实性产生怀疑,另外作品的悬念也少了许多。因而这种叙述方式会使参与作品体验感受的较少,不能使读者有再创造的乐趣和联想的能力,限制了读者“再创作”的欲望。
二、人物视角
是由故事中的一个人物来讲述故事,一般也采用第一、三人称。
第一人称的叙述,人物可以是主要人物,也可以是次要人物。第三人称的叙述,人物并不在作品中直接露面,而是始终粘附于某一个人物身上,以被粘附的这个人的视角来讲述,有点傀儡的味道。
这种叙述的特点是讲述者只能讲述他所感知所认识所理解的一切,会受到其主客观条件(如气质、性格、生活经验、时空范围等)的限制,因而也叫有限叙事。
人物叙述还有种类型是“变换式”,即叙述人没有固定,而是根据需要不断变换人物。如:莫言作品中会经常采用这种变换的方式来使故事发展下去。
另外,由人物叙述的延伸,还有一种特殊类型是“意识流”方式。它试图最大限度地记录人物的全部内心活动及其过程,把读者带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洞悉了人物全部的心灵奥秘,因此作品的情节也多是人物的意识活动。
主要特点:无论是以何人身份来叙述,感觉是在讲故事,显得真实。但受客观条件的影响,叙述人视角被限制,有些空白还要读者去填补。这对于喜欢参与作品思考的读者而言比较适合,也正好弥补了“云端视角”的不足。但缺陷在于作品中的叙述人无法叙述自己,受叙述人左右,作者又不好出面干涉,要想知道作品中他人的想法,还真得让读者自己去猜。另外的不足就是它没有象云端视角那样对全局的全能。
三、纯客观叙事
这种叙述视角的特点是客观地叙述所见所闻,将人物的表现、生活场景和事件直接展现给读者。但作者不参与作品中人物的意识与心理分析,不能作主观评价,只能是客观地展现情景或现场,而不能深入内部,探测奥秘。由于叙述没有作者的主观性,因而它又不是第一人称的叙事。
这种视角有些象是摄像机,把故事情景直接视频给读者,优点是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现实生活的本来面貌,显得有些象是记实。这种叙述方式真实性强,缺少主体引导,没有导游之类的帮忙解释,因而作品的一切进展都需要读者自己去思考。
正是没有叙述人的感情投入,尤其缺乏对人的内心世界的感受,过于纯客观,因而作品显得冷漠,难于调动读者的情感。
以上几种常见视角各有长短,实际写作中不要厚此薄彼,尤其是要写好长篇小说,往往仅有一个视角是不够的,只不过根据内容需要,在注意保持叙事角度一致的前提下,取长补短,通过各种视角的转换,灵活自由地变动叙事角度,则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另外在几种人称的叙述表现上看,第一人称的叙述,一般都能写得感情细腻,真切感强,容易让读者接受。人物可以是主要人物,也可以是次要人物。而第三人称的叙述,叙述人掌控作品中人物的一切,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完整讲述故事等方面显得比较有优势。
而第二人称叙述写作的情况虽较少见,但也是一种子选手视角。由于其有“对话“的味道,在对对象的抒情上表现得很强烈,较多地偏重于对往事的反思,许多外人不知道的事,都可以通过“你”的对话方式表现出来,具有一定的感染力,运用得当也是值得尝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