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找本小说里面是把金庸的人物恶搞。基本写的是杨过为主线,然后写的很搞笑就是。名字就什么忘了。跪求名字
可以上岳麓上看看
② 金庸写的小说顺口溜:“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14部小说分别是什么
飞《飞狐外传》复
雪《雪山飞狐》制
连《连城诀》
天《天龙八部》
射《射雕英雄传》
白《白马啸西风》
鹿《鹿鼎记》
笑《笑傲江湖》
书《书剑恩仇录》
神《神雕侠侣》
侠《侠客行》
倚《倚天屠龙记》
碧《碧血剑》
鸳《鸳鸯刀》
其中《鸳鸯刀》和《白马啸西风》都是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金庸只是在写完十四部小说之后凑巧发现自己的作品可以组成这么一个读着顺口的对子,并不是在写之前就想好的。而且老先生也觉得很遗憾,这对子里没有包括《越女剑》
③ 金庸的小说要是现在写出来的还能火吗
首先给出回答:是的。无疑会有巨大的成功。
1)为什么当年写作会成功?
当年在报纸上一天一章连载,想想倒是很有意思。因为当年写武侠小说,被认为是玩意儿,不挣钱。古龙赚钱也不完全靠卖书。成功的原因,只能是作品真正的好——否则言论紧闭的大陆不可能广为流传。
当年成功的原因,一是作品好,二很重要的一点是报纸作为载体,容易流传。改革开放以后又赶上书本匮乏,大陆人人都很饥渴,好故事容易广泛传播。
2)现在会成功吗?
如今的年代,一本《诛仙》这样低水平的作品(请粉丝轻拍,相比金庸的作品来说,写到后面明显才力不济,而且此后再无佳作)也能造就一位富翁,何况大师的作品?
既然写书可以致富,那么完全可以安安静静在家里写,你可以想象那些故事都在他的肚子里,无论是为报纸写,还是为谁写,水平绝不会有太大的差距。不过题材方面可能会多样化。
3)为什么当年会成功,今天也能成功?
因为不仅有想象力,更有广博的学识。古龙精通西方文学,散文也写得不错。淡水大学英文系毕业。金庸家学渊源,各种史料掌故信手拈来。
当年明月写的也是历史,虽然并没有百分百严格考证的史实和足够专业的文笔,但故事讲得好,谁说一定要写盗墓文、网游文、穿越文?
我敢跟你保证,这些最流行的题材是写不出深度的。因为网游才几年的历史?盗墓总归是损阴德的事儿;穿越文为什么不去老老实实写科幻?
④ 找一些很久以前(至少在02年前)的一个系列的搞笑小说,有一帮金庸人物改编
ding
⑤ 和金庸同年写小说的作家有那些
在当代
作家中,金庸可谓大师级人物。打开他那15部
,如同打开了一幅长卷的《
》,迎面扑来的是浓郁的中国文化气息——琴棋书画、
杂、医卜星相、莳
菊……让人目不暇接。同时,透过这些显性的文化信息载体,我们还可以深入到他虚拟的江湖世界和侠的精神内核,去探寻中国传统文化的奥秘。
一、江湖文化的在野性、反叛性和诡异性
从社会学的意义上讲,江湖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它脱胎于主流社会而又与之有别。春秋战国之际,伴随着奴隶制礼崩乐坏的局面,士阶层地位失落,民间话语趋于活跃,形成了初始的江湖文化。因此,江湖首先具有在野性。所谓“在国曰市井之臣,在野曰
之臣”(孟子)。这种在野性贯穿于江湖文化始终。随着封建专制的兴起、确立、完善化,江湖与主流社会也有一个从分化走向对立,最后完全独立的过程。可以说,它是巍峨庙堂投下的一大片阴影,庙堂有多大,它就有多大,甚至因为投影的角度关系,它还远远大过了庙堂。其次,它具有反叛性。从与主流社会分化伊始,江湖文化就表现为一种阶级矛盾,官民对立现象。汉代流民聚而为盗,至明清会党教门兴盛,江湖不时上演着一幕幕揭竿而起的活剧。这种反叛性随封建专制极权的舒展收束时而缓和时而尖锐,但它不表现为对整个文化价值系统的背离,而是表现为“均贫富”、“
”、“只反
不反皇帝”式的对局部社会秩序的反叛和对整个文化价值体系的修补。再次,它具有诡异性。与主流社会的对立使江湖一直处于受压制,被妖魔化的地位,这种局面到了明清会党、教门兴起后而至其极。江湖有自己独立的话语系统——切口,非局中人不明其中三味;有自己的价值系统——帮规、江湖道义,与主流
既相区别又相渗透;再加上巫文化,谶纬神学从庙堂跌落民间,
,五行八作,更加增添了江湖的诡异色彩。 这就是我们所面对的客观的实实在在的江湖,然而它却不是
尤其不是金庸的
中的那个江湖世界。
二、从写实、传奇到象征
值得注意的是,严格地说
客观地去反映江湖社会的写实性作品其实并不多见,这同古典武侠作品有所不同。在古典武侠作品中,写实性的作品是相当多的。《史记》的《游侠列传》、《
》这类史家实录之作不说也罢。即便在话本、拟话本、演史小说、文人笔记,例如《水浒》、《说唐》之类虽涉传奇的作品中,对江湖的在野性、反叛性的描述还是相当写实的。甚至如唐人小说《
》、《红线》、《昆伦奴》这类极传奇之能事的作品,仍有着坚实的现实基础,从中可见有似于列国争雄、刺客横行的潘镇割据历史背景。而清末的侠义
《三侠五义》、《
》、《儿女英雄传》之类,或是民间话语的产物,或是主流话语的产物,或者二者相融合的产物,总之,也是在寻找一条现实江湖与主流社会对立下的妥协道路而已,现实感是相当强的。
新
兴起于海外殖民地,资本主义
的华人世界。为了招徕读者,淡化了江湖的现实主义阶级对立色彩,而强化了江湖的传奇诡异色彩,以刺激商业社会中人们不断变换的时尚和口味。从文本上看,这种传奇已不同于演史小说的历史传奇,它远承《
》、
,中接
《西游记》、《
》的路数,近承平江不肖生《江湖奇侠传》,还珠楼主《蜀山剑侠传》之类作品。从中,我们看到了江湖由乡村、闾巷、绿林变成了仙山、
,读到了仿佛不是江湖而是
,
。更有甚者,江湖已由地球扩大到
,武侠与科幻相辉映。江湖中人赖以自下而上的技艺——武功,也由写实主义的冷兵器、拳脚一变而为法宝、凌空点穴、御风而行的超级
。这种光怪陆离的江湖其实正是商业社会不自觉的曲折反映。不自觉决定了此类作品质量不高,只能充当一次性消费品。但现实江湖社会的诡秘性无疑给作家们提供了天马行空的想象空间,其怪异和传奇自然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
之,姑且听之”的可信度。因此,也可以这样说,此类作品,出于商业目的,有意识地对江湖社会的诡秘性作了放大化处理。其受众之广,也许更多的只具有文艺社会学上的研究意义。
但是,我们却不能用这样的眼光来看金庸。不错,
也写了不少荒诞的传奇,作为报人写小说,他首先得考虑读者量,传奇自然成了不可或缺的佐料。但作为文化人的他,并不满足于仅仅在传奇层面上做文章。对历史和传统文化浸淫之深,对商业社会的人性了解之透,再加上现代人精神的洞察烛照,他的武侠小说,盖有所寄焉,他笔下的光怪陆离的传奇是上升到了象征层面上的传奇。甚至我们已不能简单地以武侠小说而目之。
当然,从一开始,金庸还并没有自觉地从象征层面上来写传奇,而是继承了演史小说路数,借历史写传奇。比之绘画,是工笔而非写意;比之书法是楷书而非行书,更非草书。早期的《书剑恩伊录》明显可见《水浒》的影响,红花会十几位当家的名号模仿《水浒》。侠士们的天地是实在的,武功是凡人化的,故事的外延拓展不大,是就事论事的。本来,红花会与乾隆之矛盾大有文章可做。乾隆是作为汉人去当皇帝还是作为满人去当皇帝,对红花会来说是如此大是大非的问题其实正可见出红花会“反清复明”的正义性的孱弱和悲哀。如果说《书剑恩仇录》只是金庸掩不住的才气无意触及了这样具有文化象征意义的主题,那么到了第二部《碧血剑》则有意加强了作者的寄兴。
江山壮游 ,见到了明王朝、
、满清三家逐鹿问鼎,明王朝处处是在 “危邦行
,乱世坏长城”,然而没想到的却是
“嗟夫兴圣主,亦复苦生民”,相比之下,倒是满清统治集团显得那么高瞻远瞩,雄才大略。其历史的思考是相当深刻的。而第三部《雪山飞狐》则写了胡、苗、田、范四大侠士的后人对待权力、财宝、友情、仇恨不同的态度。豪士、侠士如何因为宝藏而物化堕落为“江湖中人”。第四部《射雕英雄传》取材于民族纷争的历史背景,在国事艰危的情况下,清净无为的
教徒,最卑贱的乞丐团伙(丐帮),无职无权的
人物,居然担负起了民族大义。这样的故事也许不符合历史真实但却存在着历史本质的真实。它既是对历代尸居高位者的辛辣嘲讽,又是对历代“匹夫之有重于社稷者”(张溥《五人墓碑记》)的热情歌颂。而《
》分明是一曲人性的颂歌。元好问半阕《雁丘》词贯穿全书成为游离于民族纷争之外的真正的主题。“问世间,情是何物?”一方面是宋代理学如古墓派,如
,一方面是
人性如
毒难除。情欲既产生了李莫愁、公孙止、裘千尺这等情魔,也演绎了
、
、郭襄这批情圣。到了《
》,
的象征意味开始增强。自此而后,越来越自觉和得心应手。《
》继续着“问世间,情是何物?”的追问,而《
》则像是《倚天屠龙记》的前传或缩写,刀中所藏的无敌于天下的大秘密原来是“仁者无敌”四个字而已。《连城诀》在讲述什么是价值连城的道理:是金银珠宝、浮名权力还是侠义友情。至于《天龙八部》,分明是对苦海
的揭示与消解;《
》则是不折不扣的政治寓言;《鹿鼎记》整篇充满了文化批判精神。这些作品,形式是浪漫主义的,内容是传奇的,但它的本质却是更深层次上的现实主义(象征)。
也许,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金庸对那个社会学意义上的江湖兴趣并不大,也无意为之作传。他更多的是对历史、文化、近现代社会的人性发展感兴趣。他要写的,其实正是纯文学所关注的问题,只不过借了一件传奇的袍子披着以贴近大众的阅读心理而已。在这点上,他有似于蒲松龄写《聊斋》,是寄兴多于实录,象征大于传奇。所以我们读到他的“满纸荒唐言”,却感到“自有其中味”。江湖帮派不再是会党教门而像主流社会中的政治派别,经济团体,文化单位,稀奇古怪、荒诞滑稽的江湖中人及其行为(诡异),其实也并非神仙妖怪,
,而正是近现代商业社会和半殖民地化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形形色色人性,尤其是畸形、病态形人格的反映。而一个侠士则完全可以看作是屈原、贾谊、陶潜、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徐渭、李贽、龚自珍等等文士来读;至于武功的夸张描绘与人是“人剑合一”,技如其人,也被赋予了人格化特点。武功一失,顿成废人,更像一句象征的谶语。一套降龙十八掌可见郭靖、萧峰质朴、刚猛性格;一套黯然销魂掌也只有一生凄苦的
才会使;任我行的吸星大法很容易让人想到他的“一统江湖”的口号;而
干脆就练“
”;《九阴真经》到了
手中只能练成暴戾凶残的
;阴鸷乖张的辟邪剑法自然是岳不群之流的看家本领。尤其是一套套内功的修炼,更像是儒家的道德内省,道家的葆命全真,
的佛理证觉。其层次深浅正可见出人格的高下。
所以可以这样说,金庸作品以它的寄
象征改变了社会学意义上的江湖,也改变了传奇层面的江湖,构筑了江湖文化新的含义,从而终于于改变了武侠小说不登
的状态。套用作家阿来的一句话:他的小说是一个游戏空间、情感空间、思想空间
⑥ 找一本假金庸写的很搞笑的武侠小说
李凉 《笑笑江湖》
第 1 卷
第一章跳崖求师 第二章祸从天降 第三章楼塌楼起
第四章预约杀人 第五章水晶蟾蜍 第六章夺宝奇谋
第七章奇人异事 第八章慕容千金 达摩窜月
第十章天香酥魂
第 2 卷
第一章冤家路窄 第二章惑女衷情 第三章敌踪初现
第四章半路认爹 第五章追命魔君 第六章玉女冷心
第七章四大天龙 第八章东方世家 第九章龙门求师
第十章新官上任
第 3 卷
第一章智敏双全 第二章难兄难弟 第三章猛龙过江
第四章大杀四方 第五章势如破竹 第六章再挑峨嵋
第七章龙王名帖 第八章 通天和尚 第九章 七绝魔功
第十章 功失武残
第 4 卷
第一章尖圆弄月 第二章要命郎中 第三章 莫拉真主
第四章 摄心贼窟 第五章 慕容红亭 第六章 狼情兽意
第七章佳人传情 第八章 内外皆乱 第九章 正邪之间
直捣龙门 无极禅悟
第 5 卷
第一章 镜花传奇 第二章 可玉奴娇 第三章 囚里逃生
第四章 第三春情 第五章怨妇情冷 第六章再探神窟
第七章真主秘密 第八章前世今缘 第九章风水轮转
第 6 卷
第一章以赌制赌 第三章弱肉强食 第四章美女弄情
第五章再探凶窟 第六章老奸巨滑 第七章绝命险崖
第八章死而复活 第九章疾人梦计
⑦ 金庸写小说写了多少年
15年15部
⑧ 金庸14部小说的写作年代
金庸武侠小说总共一十五部。
《书剑恩仇录》(写于1955年2月8日到1956年,在《新晚报》整整连载了一年。这是他第一次以“金庸”为笔名而写作的武侠小说。XP:当初创作《书》时,只是因为报纸原本连载的梁羽生的小说已经连载完了,新小说还没出来,主编才让金庸临时写一部顶上。初登时反映平平,一个月后才轰动香港,金庸从此名声大振)
《碧血剑》(写于1956年元旦,在《香港商报》连载。XP:这部小说是在《书》连载未完的情况下,应《香港商报》请求而作。)
《射雕英雄传》(写于1957年,在《香港商报》加载。XP:这部小说确立了金庸在武侠小说作家中至高无上的王者地位。)
《神雕侠侣》(写于1959年,连载于《明报》创刊号。)
《雪山飞狐》(写于1959年,连载于《新晚报》。)
《飞狐外传》(写于1960年,连载于《武侠与历史》。)
《倚天屠龙记》、《鸳鸯刀》、《白马啸西风》(均写于1961年,连载于《明报》。XP:这时是金庸办报最困难时期,有时甚至要同时刊登两部武侠小说。)
《连城诀》(写于1963年,连载于《东南亚周刊》。XP:六十年代是《明报》堀起的黄金时代,1963年,《明报》与《大公报》就中国第一枚原子弹试验成功展开了笔战,从而抬高了《明报》的身价。到笔战结束,《明报》的销量已经高居《大公报》之上。这时的《明报》已经是人才济济,现今有名的亦舒等名作家均在其中效力。)
《天龙八部》(于1963年开始在《明报》连载。)
《侠客行》(创作于1965年。XP:这个时期金庸将《明报》从日报改成月刊,就是连载在《明报月刊》上。)
《笑傲江湖》(创作于1967年,即文化大革命爆发那一年。)
《鹿鼎记》(创作、发表于1969年,结束于1972年。XP:是为金庸封笔之作。)
《越女剑》(写于1970年。此后开始整理之前写作的武侠小说。)
⑨ 金庸十五部小说
《飞狐外传》:胡斐和袁紫衣倾心相爱,可惜袁紫衣曾向师父发誓一生与青灯古佛为伴,所以两人并未在一起。程灵素一心爱胡斐,最后为救他牺牲自己的生命,很可贵很让人难忘的角色。整部书可以说是胡斐从武功阅历人格魅力上成为一代大侠的过程。
《雪山飞狐》:是讲飞狐外传之后的胡斐,成熟的胡斐。但整部书真正的主角是胡一刀,通过众人共同回忆讲述当年的恩恩怨怨来烘托一个已死之人的英雄形象。胡斐最后能否和苗若兰在一起,金庸留给了读者一个好大的疑问,自己去猜想吧~
连城诀:一个悲惨的故事。狄云的遭遇用韦小宝的话说就是闻者伤心,听者流泪啊。他青梅竹马的师妹戚芳因为误中他人圈套,不得已嫁给别人。不过还好的是狄云有一个幸福的结局,和共患难的水笙在一起了。
天龙八部:段誉,一个爱情痴呆,一心一意只为追求王语嫣,最后成功。萧峰,为国为民大英雄,可惜塞外牛羊空许约,所以只有教单于折箭,六军辟易,奋英雄怒。虚竹,老实的小和尚,既学到绝世武功,又娶到西夏公主,傻人有傻福。但全书的主角却无可争议的是萧峰,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射雕英雄传:如果从爱情的角度来说,那就是郭靖黄蓉的恋爱史。他们共同经历患难和欢乐,最终都事业有成,爱情婚姻都甜美幸福。可谓一部人物极其鲜明的书。但书中配角都很出彩,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老顽童...无不令人印象深刻。
白马啸西风:一部意境很深远的中篇小说。主角是一个流落到撒哈克族部落的汉人少女李文秀,她看着爱的人爱上别人,而喜欢自己的人自己偏偏不喜欢。也许她孤独一生吧,真是一部从头到尾都有着淡淡哀愁的书。
鹿鼎记:韦小宝,不会武功,却可以当天下第一大帮会的香主;没有才学,连字都不识,却能做大官;不是很帅,却能娶到七个如花似玉的老婆。很搞笑的一部武侠小说,也是很独特的一本武侠。
笑傲江湖:一个纯粹的江湖世界,我喜欢。令狐冲,放荡不羁,向往自由,却尊师中道,至情至性,我喜欢。先爱小师妹,只是单恋。后来与任盈盈才是倾心相爱,千秋万载,永为夫妻。独孤九剑,出神入化。总之,我喜欢笑傲江湖的那种江湖的感觉。
书剑恩仇录:金庸的处女武侠。围绕红花会的十五位头目人物在讲。陈家洛,事业最后功亏一篑,隐居塞外。他连累自己至爱的女人香香公主为一个没有成功的大业牺牲,也亏欠了另一个曾和他相爱的女人霍青桐。
神雕侠侣:一切的武侠情节,一切的武功招式,都在杨过小龙女的爱情面前黯然失色。爱情是这部书最突出的地方了。好好去看,好好去领略吧~
侠客行:长得很像,性格迥然的两个人,互换身份。他们的身世之谜,最终仍是没有解开,但读者应该都会这样猜想,他们就是亲兄弟。老实的石破天才是主角,去到侠客岛学到天下人艳羡的武功,又抱得阿绣这个美人归,是不是又应验了傻人有傻福呢?
倚天屠龙记:张无忌,武功第一,却不是当政治家的材料,只有离开明教,和赵敏归隐山林。这未尝不是一种幸福啊~另外三个和张无忌关系密切的女人:周芷若,张无忌感激敬畏;小昭,张无忌怜爱喜欢;殷离,张无忌是同情和亲情。
碧血剑:袁承志继承父亲袁崇焕的遗志,为国家民族大义一直努力着。赴华山拜得穆人清为师学得精妙武功,又尽得木桑道人真传,武功之强世所罕有。难得的是他一直和最初相识的温青青在一起,对更美貌且一直很喜欢自己的长平公主做坏不乱。只是他也和陈家洛,张无忌一样,优柔寡断,难成大业。
鸳鸯刀:挺短的篇幅。我只记得主角是袁冠南和萧中慧,似乎也没什么特别复杂又精彩的情节可介绍,只是为了传达一个仁者无敌的主题。
越女剑:巧把西施范蠡的爱情故事化入其中。阿青竟跟白猿学得精妙武功,让人想都想不到,很巧妙。最后阿青还是放过了西施范蠡,成全了他们的圆满结局。
⑩ 很多年前有个恶搞金庸小说人物的文章
江南《此间的少年》
就是写缥缈录的那个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