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全集作者 > 写唱戏捧角的小说梅兰芳

写唱戏捧角的小说梅兰芳

发布时间:2021-11-02 05:29:33

㈠ 求关于写梅兰芳的散文或小说

人生如戏,梅兰芳的百年孤独

深夜里,当我的浮躁与世俗都以沉睡的只剩下苍凉时,我打开电脑观在线看了电影《梅兰芳》。
谁毁了梅兰芳的孤独,谁就毁了梅兰芳。梅兰芳的艺术再生父母邱如白如是说。
寂寞是肤浅的孤独,孤独是深深的寂寞。孤独是灵魂与心灵的对话,是精神在抚摸灵魂。每一处疼痛都清清楚楚。
梅兰芳始终都是孤独的。从他选择至爱的艺术做为人生的目标时,他就选择了孤独。
当少年梅兰芳站在舞台上,如潮般的掌声渐渐退去时,他看到戏子的卑微和苍老。他必须踩在先人的肩上才能完成这个华丽的转身。但站的高了,看的远了,离人群却也越来越远,孤独开始如影随形。
一间温暖的小屋,一个深爱他的女人默默的坐在他的身后。梅兰芳慢慢的搅动着汤,泪水却静静的滑落。是的,他在想念那个叫做孟小冬的女人,刻骨的想念。这是个懂他的女人。她对他说,我此生将不再见你。她的消失,终结了他生命中一种叫**情的东西。爱比不爱更孤独,从此,再也没有人可以温暖他的孤独。
母爱,这是一个温暖的称谓。梅兰芳的成长过程中缺失这样温暖的称谓,他的孤独与生俱来。邱如白,这个顶天立地的男人给了梅兰芳母爱一般的安慰。他始终站在他的身后,给予他自信和力量。直到他渐行渐远,不能再给予。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梅兰芳是神。艺术成就了梅兰芳,同时也成全他的百年孤独。

戏曲无法还原一个真实的梅兰芳

不管戏剧如何逼真,拍戏的导演如何有才,都无法还原一个去伪存真的梅兰芳。初次见到梅兰芳,是在一本《收藏》册子里,那有一枚号称是当代最值钱的邮票,一枚近代的梅兰芳(具体是纪念还是特种,无法求证),从那开始追究梅兰芳的底细,后长辈们告知是一个演旦角的男性艺术家,因为抗议日本侵华而放弃自己舞台,蓄长蚺以防迫害。
心生敬意,梅兰芳在印像中和龟山上的向警予一样,是一位值得让人瞻仰的人物,不仅仅是在邮票中,而是在脑海里。
在民族蒙难时期,许多志士都步入到革命中来,英雄儿女们抛头颅洒热血铸就新中国,这是身为一个民族的人该为民族做,并且要做到的事情。而梅兰芳,应该说在当代,就已经是名人了,而且是有名的伶人。一个为大众熟知的伶人,在民族蒙难的时候,虽然他刚强不屈地抗拒着为日本人演戏,也许他作出了最大的努力,但始终没有值得人去夸张的地方,梅兰芳就是默默无闻的艺术瑰宝,是一代人凝结的国粹奇葩。一种无法用戏曲形式演绎再现的精神力量。
很佩服陈凯歌导演的勇气,也很佩服章子怡以及黎明对老一辈戏曲演绎者的向往。但梅兰芳确实、也无法再现,因为他已经长在某些人心底了,并且神圣不可侵犯。
带着很有期待的心情去观看《梅兰芳》以为可以看到非常真切的再现,其实则是一帮子外行耍猴,唯一真实的是“十三燕”,听说他没用用替身。
当梅兰芳(黎明)和孟小冬分手后,听说有座儿点《梅龙镇》,他竟然像个军人一样狂吼“我演不了梅龙镇了”,看到那幕,让人有些恐慌。

㈡ 文中看戏文章结尾才告诉读者这位女士这位女主角是梅兰芳先生这样写的好处是什

这样写的好处:
人都有猎奇心理,
可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非要一口气读完,
到最后揭开谜底,
紧压主题画龙点睛。

㈢ 求文章《梅党捧红梅兰芳》 张玲玲写的

梅兰芳的时代,也是“梅党”的时代。“梅党”都是些什么人?这是一群留学日本的精英,甚至是同盟会的成员,与早期革命者、也就是民国时期的掌权者很熟。他们的层次之高,影响之远,为一般人所不能及。
对于梅兰芳时代的戏子们来说,要想成名,或是摆脱班主的控制,必须有人捧。最初与梅兰芳以“兰蕙齐芳”齐名的梅的表兄王蕙芳,就“傍”上了因复辟清廷闻名的“辫帅”张勋,而梅兰芳与“梅党”的交往,早已突破了戏剧的界限。“梅党”的所为,已经远远超出了普通意义上的“捧角儿”,进而深化成了梅兰芳的策划人、制作人、经纪人、理财师、投资人、艺术顾问及导演。
“梅党”在那个老百姓还不知道何谓“明星”的年代,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造星运动”。他们把梅兰芳英姿飒爽打造成一个中国古典文化的窗口,以及聚集社会名流的引子。北京东城无量大人胡同的梅宅,曾一度向世界敞开。爬长城、逛颐和园、去梅兰芳家,是当时老外来中国最向往的三大传统项目。印度诗人泰戈尔、荷兰国王古斯塔夫、美国电影明星范朋克,都去过梅家。
“梅党”把梅兰芳推向了更广阔的世界。在信息闭塞的民国社会,有三样东西是老百姓有口皆碑的:同仁堂,孙中山,梅兰芳。
梅兰芳的成功,除了个人的天赋和奋斗精神以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在他周围,簇拥着一批“梅党”,这些人既不是演员,也不是他逢演必捧的“戏迷”(即现在的“粉丝”),而是为他个人创作服务的一个班子,这些人最早是从仰慕他的艺术开始,然后逐步来到梅兰芳身边,成为他创作上的“高参”、“指导”。这个班底的成员虽并不始终固定,但人数却不少,其中就有大家熟悉的齐如山、吴震修、黄秋岳、李释戡、赵叔雍、张彭春、徐兰沅、冯耿光、王少卿、王燮元等。这个群体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个人的古典文化功底深厚、艺术修养水平极高。出身世家的齐如山,祖、父两代为前清进士,17岁时入同文馆习外语,通晓德、法、文,并曾出国游历,了解欧美演剧活动和剧场组织,1912年,他看了梅兰芳的演出,认为梅天赋太厚,“艺实平平”,于是便写信给梅兰芳,指出其艺术上的不足。而梅兰芳则虚心接受他的意见,并按齐如山的指点进行修政。这使齐如山大为感动,从此便“死心塌地”成为“梅党”,倾毕生之力参与梅兰芳的创作,当起了专职编剧,梅兰芳的许多剧目如《天女散花》、《一缕麻》、《霸王别姬》、《西施》、《洛神》、《凤还巢》、《宇宙锋》、《花木兰》等都出自齐如山之手(有的是改编)。另一“梅党”徐兰沅,精通曲牌,又曾演过戏,他后来专司操琴,1921年加入梅剧团,与梅兰芳合作长达20多年,对梅派唱腔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梅党”王少卿,也长期为梅兰芳操琴,他创制新唱腔,优美动人,富于新意,如《贵妃醉酒》中的〔柳摇金〕曲牌,京胡用多种把位作各种变奏,十分动人。而吴震修、赵叔雍、李释戡、冯耿光等“梅党”成员,虽然并不是梨园界出身,但却是文化界(还兼政界、财界)高端人士,因此,他们能对梅兰芳的艺术施以高水平的扶助。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这群尖端水平的“梅党”,梅兰芳才能成为一代艺术大师。

反观当今舞台上活跃着的一些当红名角,在他们的周围,除了围绕着一批忠实“戏迷”之外,高水平的文化人士几乎没有,有的人凡排一出戏,就只听奉承话,发动一些没有耐心把戏看完的媒体记者进行炒作,听不进半句逆耳之言。有的则满足于身边聚一些“半瓶子醋”小文人,这样的班底来搞策划、写剧本、编唱腔,自然就出不了经得起反复咀嚼的好戏。现在大家都认为袁雪芬是大师级艺术家,她从事越剧改革成就巨大,而这也并不是袁雪芬一人之功,当年在她周围,可是先后汇聚了刘厚生(受周恩来派遣进雪声剧团)、韩义、南薇、吕仲、成容、陈鹏、刘如曾、幸熙、周宝财(琴师)、郑传鉴(技导)等大批高端艺术人才的,哪像现在有些越剧名角那样,身边只有“戏迷”和低水平编创人员簇拥着。看来,今天的艺术家要取得成功,身边有没有一个强势的“梅党”,实在是很重要的。

㈣ 关于易卜生写梅兰芳牡丹亭的那段!急!!!

楼主说的是格里格的《梅兰芳》吧
易卜生死的时候梅兰芳才十二岁。。。

就像一团裹在白色绸缎 里的絮云,梅兰芳轻轻柔柔地出现在舞台上。人们看不清他做了什么动作,仿佛他没有挪动脚步,人已经袅袅娜娜地飘荡过来,仿佛他的双手徐徐卷舒出一层朦胧的轻纱

在他的千姿百态的表演里闪烁着神奇的光彩,忽而是倾吐爱情的温柔,忽而是反唇相讥,忽而是冷漠无情;像是游移在寒夜中捉摸不住的星星磷火,像是碧绿似冰的晶莹美玉,像是纯洁无瑕的坚硬大理石,像是金星迸溅的爱情流水。月亮和梅兰芳就这样交相辉映着

㈤ 梅兰芳写过哪些书

梅兰芳没写过书,只有人写过梅兰芳的书

㈥ 梅兰芳是谁用一两句话写一写你对他的了解

一、真正的好戏是人打破规矩。(梅兰芳改戏) 二、只有心里最干净的人e米量a量联e量a电ad晓电晓受晓受晓晓晓多晓电晓米晓受晓联晓受晓零晓电晓受晓米晓多晓晓晓受晓晓晓晓米受晓电米电晓多才能把情欲表达的如此完美。(邱如白先生对梅兰芳先生的第一印象) 三、输不丢人,怕才丢人。(爷爷十三燕传给梅兰芳的话) 四、你的时代到了(邱如白先生对梅兰芳先生的鼓励) 五、只管一万,不管万一,才能不败(邱如白先生对怕败的梅兰芳先生的鼓励) 六、无论战争谁胜谁负,梅兰芳是不朽的。(日本军官戏迷对梅兰芳先生的评价) 七、德国占领了英国,英国还不唱莎士比亚了?(中日战争,梅兰芳先生暂时告别舞台,邱如白先生对梅兰芳先生劝告。) 八、谁毁了梅兰芳的孤单,谁就毁了梅兰芳。(邱如白先生对孟小冬的恳求) 九、他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他是座儿(观众)的。(电影主题:梅兰芳先生属于观众) 十:我的爷爷十三燕,让我给唱戏的争一点地位。(梅兰芳先生对中国戏剧的贡献) 梅兰芳(黎明饰):“在台下我是一个男人。” 日本军官挖苦梅兰芳是个娘娘腔,并将刀架在了梅兰芳的脖子上相威胁,但是梅兰芳给出了这样的回答。 十三燕(王学圻饰):“输不丢人,怕才丢人。” 十三燕与梅兰芳的较量即将结束,明知大势已去的十三燕不肯放弃,在拒绝梅兰芳“停战”的建议下,对梅兰芳说出了这样的话。 邱如白(孙红雷饰):“谁要是毁了他这份孤单,谁就毁了梅兰芳。” 邱如白劝说孟小冬离开梅兰芳,放梅兰芳去美国演出,他利用小报记者的消息找到了孟小冬的住处,要求她离开梅兰芳。 福芝芳(陈红饰):“自从我进了梅家,就没有见过他做哪件事情是自由自便的。” 梅兰芳的困惑就在于他的不自由,福芝芳对此看得最为清楚。 梅兰芳:“真正的好戏是人打破规矩。” 邱如白先生对梅兰芳先生的第一印象:“只有心里最干净的人才能把情欲表达得如此完美。” 邱如白对怕败的梅兰芳鼓励:“只管一万,不管万一,才能不败。” 日本军官戏迷对梅兰芳的评价:“无论战争谁胜谁负,梅兰芳是不朽的。” 中日战争,梅兰芳暂时告别舞台,邱如白对梅兰芳劝告:“德国占领了英国,英国还不唱莎士比亚了?” 梅兰芳:“我的爷爷十三燕,让我给唱戏的争一点地位。” “梅兰芳不是你的,不是我的,他是座儿的。” ——福芝芳在孟小冬家中对孟小冬喊道。 “你的时代来了。” ——在梅兰芳决定和他的爷爷十三燕打对台时,邱如白对梅兰芳说。 “你(梅兰芳)只是个凡人。” ——邱如白看完梅兰芳大伯写给梅兰芳的信后感慨。 “有人要看一个弄脏了的梅兰芳吗?” ——受惠晓少年,日军占领北平时邀请梅兰芳演戏,梅兰芳淡定地说。 影片结尾处,邱如白深情地对病中的梅兰芳说:“如果有来世,我就放过你”让人大跌眼镜,这部电影不就是在讲梅兰芳和他的男人女人们吗?

㈦ 给我一段描写梅兰芳外貌的.求具体.

有人用“文昌文曲天魁秀,不读诗书也可人”评价梅兰芳,梅兰芳面容秀丽,身材清朗,谈吐有礼,尤其是那双手,轻舞飞扬之间,隐约有着美女的纤纤兰花指的神韵.他于1919年赴日本演出,期间引起轰动,有评论称:“有此双手,其余女人的手尽可剁去”,可见梅兰芳的妖娆动人.

㈧ 《读者》杂志中写梅兰芳的文章

国粹之魂:梅兰芳

文——王旭晨

摘自:《读者》

孟小冬与 梅兰芳 的合影

进军好莱坞的“中国第一人” 1930年2月,36岁的梅兰芳正当年,坐在美国纽约百老汇第四十九街大戏院的后台休息室,他静静地等待着演出的开始。虽然之前为这次赴美演出做了长达六、七年的精心准备,可他的心里依然忐忑不安:中西方文化差异这么大,见过大世面的纽约市民能看懂中国古老的京剧吗? 就在此前不久,《纽约时报》还以瞧不起的口吻说:“你们要看东方的戏剧,就要不怕烦躁,看躁了,朋友,你就出去吸几口新鲜空气……”又说梅兰芳扮成女人,但是全身只有脸和两只手露在外面。梅兰芳还没登台出场,美国的第一大报就开始喝倒彩了。 时间到了,戏院中的灯光逐渐暗淡,一阵清亮悦耳的东方管弦乐声之后,台上的舞幕拉开了:绚丽的中国红缎湘绣幕布呈现在观众的眼前,在灯光的照耀下,愈发显得光彩夺目。 乐声忽一停,后帘内蓦地闪出个身着华丽彩服的东方美人。蓝色的丝织长裙显出她曼妙的腰身,光滑细腻的肌肤、纤细柔软的兰花指、标致漂亮的脸蛋……偌大的舞台,聚众人目光于一身。细微的乐声里,她在台上缓缓地转圈,迈着柔柔的碎步,扭着纤纤细腰,摆动着变化万千的手势……伴随着悠悠扬扬的唱腔,浑身洋溢着无与伦比的美丽和高贵。 美国观众震惊了,他们全然沉浸在剧情中,时悲时喜,或哭或笑……直到锣鼓声响,台上绣幕忽然垂下,大家才苏醒过来,疯狂地鼓起掌来,戏院顿时变成了棒球场。直至把梅兰芳逼出来谢场五次,人声才逐渐安定下来。戏演完了,人们久久地不愿离去,都想再多看一眼戏台上那个婀娜多姿的女人,所以没命地鼓掌。换了长袍马褂的梅兰芳只得又走到台前,这下人们惊呆了,诧异了,刚刚还是仪态万方、柔声细语的女子,转眼变成了俊朗儒雅、风度翩翩的男士。 梅兰芳在美国的首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纽约百老汇第四十九街大戏院的黑市票也一度卖到20多美金。在鲜花展销会上,有一种花被命名为“梅兰芳花”;一位女士在三个星期内连看了16场梅兰芳的演出,仍然意犹未尽。听闻梅兰芳那年正好36岁,她便特意买了36株梅树种在自家的花园里,并请梅兰芳破土,还把那块地命名为“梅兰芳花园”。在纽约,掀起了一股疯狂的“梅兰芳热”。 原计划在纽约出演两周的梅兰芳不得不把时间增至五周。梅兰芳所到之处,没有警车前导就不能举步。随后他又前往华盛顿、芝加哥、旧金山、洛杉矶等地,沿途所受欢迎盛况空前。 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知名京剧学者和剧作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翁思说:“当时美国盛行歌剧、话剧、杂剧,和歌剧不讲话、话剧不演唱、杂剧没情节相比,中国京剧集合了说、唱、演等艺术手法,进入美国后引起巨大轰动,梅兰芳的‘名人效应’绝不亚于眼下的成龙、李连杰等明星。从一定意义上完全可以说,梅兰芳是进军好莱坞的“中国第一人”。 三“心”成就梅兰芳 硝烟战火中,西楚霸王项羽被困垓下,四面楚歌,危在旦夕。在这绝境中,温柔多情的虞姬忠贞不渝,始终陪伴着他。一对英雄美人已到了最后生离死别的时刻。 西楚霸王不禁热泪盈眶,发出了哀鸣。他紧紧地拉住虞姬的手,悲壮地唱道:“十余年,说恩爱,相从至此,眼见的,孤与你,就要分离……”在他身边那个依依不舍的美人,却仍然凝视着他,叫着“大……王……呀!” 一声声泪俱下的“大王”,人们被梅兰芳扮演的虞姬深深地打动。很多人说,如果没有天赋,梅兰芳断然不能将这种女性美模仿得丝丝入扣。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他是生来唱戏的天才。其实不然,梅兰芳的先天条件并不出众。小时候,他是个“言不出众,貌不惊人”的普通孩子。初学戏时,因为他的“迟钝”,老师一气之下甩手而去。梅兰芳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这和他勤学苦练、虚心求教,集百家之长于一身是分不开的。 1904年8月17日,10岁的梅兰芳第一次登上北京的戏台,串演《长生殿鹊桥密誓》中的织女。初次登台的梅兰芳一点也不胆怯,兴奋地唱个不停。在戏台上的他肯定没有想到,这一唱,就是半个世纪的光阴。 首次登台之后,梅兰芳像很多学戏的孩子一样,开始了曲不离口拳不离手、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生活。那段日子,他的生活极为单调枯燥,天一亮就开始吊嗓子,然后练身段、学唱腔、念本子,一步步练下来,常常是汗如雨下、眼泪汪汪。寒冬腊月里他踩着跷在冰面上跑圆场,常常被摔得鼻青脸肿。拿大顶时,他得忍受着头晕、呕吐等不良反应,有时竟昏倒在排练场。年少的梅兰芳认真刻苦地学戏,从来不理会他人的闲言碎语:有人说他“脸死、身僵、唱腔笨”;有人说他“怎么就那么闷”。这些都丝毫没能把他打垮,他照常练功演戏,坚韧的决心支撑着他毫无畏惧地向前。“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梅兰芳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他不仅成了享誉中外的艺术大师,还独创了鼎鼎有名的梅派风格。 除了有决心,梅兰芳还非常地用心。每次演出,他除了自己登台表演外,还在空闲时间认真观摩别人的表演,尽力汲取前辈艺术家和他人的长处。在他看来,学习他人长处是提高自己艺术修养的最好途径。 此外,梅兰芳还虚心地接受同行给他提出的意见。在初演《汾河湾》时,有观众来信指出他演青衣柳迎表演得太呆板,要他学习京剧前辈时小福那种“露手青衣”的表演艺术,还按照剧情出了许多好主意。再演《汾河湾》时,梅兰芳果真按照这位观众的意见去做了。接着这位观众又写来了热情洋溢的第二封信、第三封信,最后他竟和这位热心观众成了知心朋友。正是有了决心、用心和虚心,梅兰芳才能取长补短、精益求精,在艺术上取得如此非凡的成就。 和三个女人的一世情缘 舞台上的梅兰芳或是仪态万方的贵妃,或是可爱的少女,而现实中的梅兰芳却是有内涵、有礼节、毫无扭捏女相的英俊男子。 17岁,梅兰芳还没有那么大的名气,他和同样出身京剧世家的王明华喜结连理。王明华处事干练,头脑聪明。她不仅是贤惠的好主妇,还是梅兰芳事业上的好帮手。王慧的《梅兰芳画传》中就提到:王明华对梳头也很有才能。梅兰芳初期演古装戏时,出门往戏馆去,随身总带着一个木盒子。那里面装的是王明华在家为他梳好的假发,因为那种梳法连专门梳头的师傅都梳不出来。梅兰芳上台前只需把假发往自己头上一套,一个精美的古代美人形象便立刻出现了。 后来,他们有了一儿一女,幸福的小家庭生活甜蜜。然而,上天总是要让善良的人经历一些磨难。两个孩子的相继离去让王明华悲痛欲绝,通情达理的她掩饰着悲伤,鼓励丈夫不要荒废了自己的事业。夫妻俩互相安慰,互相支持,度过了那段难挨的日子。 梅兰芳的第二任太太福芝芳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来到了梅家。要说这福芝芳,还算是梅兰芳的同门师妹。她是梅兰芳启蒙老师吴菱仙的女,长得漂亮又文静。 对于梅兰芳与福芝芳的婚事,识大体的王明华并没有反对,善良的她更没有对丈夫有丝毫埋怨。多年患难与共,她知道梅兰芳是有情有义之人,不会嫌弃她。她深知梅兰芳对梅家香火传递担当的责任,只懊悔自己当时冒险做了绝育手术。细心的梅兰芳洞察到了王明华的复杂心理,据说新婚之夜,梅兰芳怕王明华心里委屈,先去了她的房间,拉着她的手说话,最后才说去新太太那里。梅兰芳的体贴和温情让王明华十分感动。 梅兰芳的两个妻子相处得颇为融洽。王明华对福芝芳很友善,而福芝芳对王明华也十分尊重。后来王明华因肺病久治不愈,独自前往天津养病,最终病逝在天津,结束了她伤情的一生以及对梅兰芳无能为力的爱。 梅兰芳是幸福的,有两个女人这么爱他尊敬他。嫁入梅家之后,福芝芳离开了自己心爱的戏曲舞台,全心全意地当起了梅兰芳的“贤内助”。在梅兰芳的帮助下,聪明的她学会了读书写字。闲暇之时,她也常常陪梅兰芳看书、作画、修改整理剧本,也常到剧场后台做些化妆、服装整理方面的工作,甚至还当起了帮助演员化解矛盾的“说客”。 梅兰芳和福芝芳的感情很好,然而,在他们结婚的第五年,一段意想不到的插曲还是出现了。这段插曲的女主角,便是被誉为梨园“冬皇”的孟小冬。出身梨园世家的孟小冬自小生得聪慧秀丽,1928年,刚满18岁的她就离开上海独闯京城,并迅速成名。 在一次堂会戏上,孟小冬与梅兰芳合演《四郎探母》。她唱老生,梅兰芳扮铁镜公主。以后梅兰芳唱堂会,如有《四郎探母》,总会邀请孟小冬合演,两人渐生恋情,双双坠入爱河。然而如花美眷未能长久,不到一年,两人的关系即时疏时密,时好时坏。最终,梅孟之恋以无果而告终。 关于俩人分手的原因,也是众说纷纭。其中最可信的就是说他们的分手和震惊京城的一桩血案有关:富家子弟王维琛爱恋着孟小冬,不想,孟小冬根本没把这人放在心上。执拗的王维琛独自持枪来到梅家,强行要见梅兰芳,结果在一阵混乱中,梅兰芳的好友、北平名仕张汉举被枪杀,王维琛也被赶来的军警击毙。这件事被炒得沸沸扬扬,对梅兰芳和孟小冬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扰,两个人最终分手。 也许,大师的魅力就在于不但能创造京剧的经典,更能主宰自己戏剧的一生。失去恋人的痛苦并没有把梅兰芳压垮,他全心地投入到赴美演出的准备工作中,精心的准备终于换来丰硕的成果。 美国首演之后,梅兰芳又先后多次赴日本、苏联演出。他在国际舞台上的精湛表演,不仅让世界认识了京剧,也让世界记住了梅兰芳。电影艺术家欧阳予倩曾著文赞誉梅兰芳是“真正的演员,美的创造者”;苏联芭蕾舞大师乌兰诺娃推崇梅兰芳为“美的化身”。 梅兰芳,像一位散花使者,他把美永远地留在了人间!!

分享
评论

阅读全文

与写唱戏捧角的小说梅兰芳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说主人公黑暗魔法 浏览:720
盲嫂小说的作者 浏览:897
新兰之恋小说全文阅读 浏览:891
lol最后夺世界冠军的小说 浏览:989
人在都市小说在线阅读 浏览:531
陆司宸顾萌萌小说免费小说名 浏览:372
主角刘后主小说 浏览:158
超级旺夫系统小说 浏览:273
变身结婚小说完结 浏览:856
制造了系统小说 浏览:839
上课看小说3000字怎么写 浏览:521
已完结文笔好的轻小说 浏览:978
豆奶视频推荐的小说app 浏览:641
唐山大地震小说全集 浏览:313
特工小说免费全文阅读 浏览:852
小说主人公是叶雄杨心怡是哪部小说 浏览:767
七仙女正传有声小说阅 浏览:799
重生现实娱乐圈小说单女主 浏览:788
主人公渡劫的小说九转 浏览:257
韩娱小说女主sunny 浏览: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