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作者李星华,祁念曾,肖复兴,柯岩,戴维科宁斯,曹植,王昌龄的著名作品。
李星华《回忆父亲李大钊》《十六年前的回忆》。
祁念曾
河南洛阳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共党员。曾任《红旗》杂志社记者
,陕西某高校中文系副教授,《惠州晚报》总编辑,现任深圳商报社新闻研究室主任、高级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在学生时代,曾以《大学生进行曲》、《校园的路》等诗歌作品传诵一时。近年来,出版诗集《人生之恋》、《春天的歌》、《站立的河流》,散文集《红烛之歌》、《艺术家的脚步》,长篇报告文学《千秋业》,论文集《新时期文学》、《新闻探索与实践》等。作品曾多次获奖 ,并入选《中国新诗选》、《朗诵诗选》、《新时期诗歌选萃》《名家欣赏》和全国统编的语文课本。
肖复兴简介
北京人,198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
现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
主要经历
已出版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报告文学集、散文随笔集和理论集80余部。曾有长篇小说“青春三部曲”《早恋》、《一个女中学生的日记》、《青春回旋曲》,报告文学《和当代中学生对话》、《和当代中学生通信》。近著有《音乐笔记》、《音乐的隔膜》、《聆听与吟唱》、《浪漫的丧失》、《纸的生命》、《遥远的含蓄》等。曾经获得过全国以及北京上海优秀文学奖多种。《音乐笔记》获首届冰心散文奖。《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向往奥运》、《荔枝》、《银色的心愿》、《寻找贝多芬》等篇入选大中小学课本。
柯岩
原名冯恺。广东南海人。中共党员。大学毕业。1949年后历任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创作员,中国作家协会专业作家,《诗刊》副主编,全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书记处书记、主席团成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委员会委员,多所高等院校教授,中共十二大代表,全国第八、九届人大代表。曾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1949年开始发表作品。196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专著《小兵的故事》、《柯岩儿童诗选》,抒情诗《周总理,你在哪里》、《雷锋》、《中国式的回答》,报告文学《奇异的书简》、《船长》、《癌症 死亡》,戏剧剧本《相亲记》、《记着啊,请记着……》,中短篇小说《高压氧舱》、《道是无情》,长篇小说及电视连续剧剧本《寻找回来的世界》、《他乡明月》,电视系列剧本《仅次于上帝的人》、《柯岩文集》(6卷)等40余部。部分作品选入课本及辅导教材并译成英、法、德、日、俄、西班牙、朝鲜等国外文版本。
30余家高等院校联合曾出版《柯岩研究专集》,中国文联出版公司曾出现《柯岩研究文集》,多种作品多次获全国性大奖。
戴维·科宁斯
20世纪初的美国作家,曾经采访过哈伍德教授,因表现出色,被派去采访著名的美国第一夫人——埃莉诺·罗斯福。并得到了“走向生活”的启示,写了一篇名字为《走向生活》的文章。
曹植(192-233)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三国魏杰出诗人。曹操第三子,
封陈思王。因富才学,早年曾被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后失宠。建安十六年(
211)年封平原侯,建安十九年(214年)改为临淄侯。魏文帝黄初二年(221年)改封
鄄城王。曹丕称帝后,他受曹丕的猜忌和迫害,屡遭贬爵和改换封地。曹丕死后,曹
丕的儿子曹睿即位,曹植曾几次上书,希望能够得到任用,但都未能如愿,最后忧郁
而死,年四十一岁。
文学史上的建安时期,是指建安至魏初的一段时间。这时期的文学,以诗歌的成就最
为显著。有不少作品能从汉乐府民歌中吸取养料,反映出社会的动乱和人民流离失所
的痛苦,体现了要求国家统一的愿望,辞情慷慨,语言刚健。后人以“建安风骨”称
誉这些作品俊逸刚健的风格。但有些篇章表现了消极出世的思想。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家有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等。曹植的生活和创作,以曹丕即帝位为界,分为
前后两期。前期有少数作品出社会动乱和自己的抱负,诗的基调开朗、豪迈。如《白
马篇》、《送应氏》等。后期作品则反映其所受压迫的苦闷的心情,部分诗篇参杂较
浓厚的消极思想。其诗善用比兴手法,语言精炼而词采华茂,比较全面地代表了建安
诗歌的成就,对五言诗的发展颇有影响。也善辞赋、散文。他的《洛神赋》抒情优美
,富于神话色彩,影响甚大,是建安时期抒情小赋的代表作品。散文也有名篇,如《
求自试表》等。
王昌龄(六九八-约七五七),字少伯,长安人。开元十五年(七二七)进士,官汜水尉、校书郎,后贬龙标尉,世称王龙标。安史之乱后,回到故乡,为刺史闾丘晓所杀。他与诗人王之涣、高适、岑参、王维、李白等都有交往。
王昌龄以擅长七绝而名重一时,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他善于把错综复杂的事件或深挚婉曲的感情,加以提炼和集中,使绝句体制短小的特点变成优点:言少意多,更耐吟咏和思索。他的边塞诗充满了积极昂扬的精神,乡思和送别之诗,节奏明快,而抒情风格更以诚挚深厚见长。现存诗一百八十余首,明人辑有《王昌龄集》。
⑵ 埃尔温·柯尼格少校
埃尔温·柯尼格少校(Erwin Konig) 德国345 由于本电影由威廉姆,克雷格小说《兵临城下》改编,所以都是历史上的真人。
⑶ 戴维 科宁斯
1920年8月18日,美国宪法第19号修正案正式生效,赋予了妇女选举权,美国第一夫人的作用因此变得日益重要。随着大众传媒业,尤其是电视的发展,第一夫人更是像明星一样受人瞩目。从此之后,无论是否得到人们的喜爱,第一夫人们都构成了美国政治体系和选举机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公众人物,第一夫人们的一举一动都引人注目。她们与普通人最大的区别也许正
如她们中的一位曾经说的那样:在鱼缸中生活4年或者8年。
的确,她们是一群具有特殊社会地位的女人,她们嫁给了美国最有权势的男人。伴随着权力与荣誉,她们不仅是白宫的女主人,也是万众瞩目的政治人物;她们不仅是社会活动家也是时尚的领导者。
本文选取了从二战前后到现在的几位美国第一夫人进行描述,因为她们不仅有着鲜明的个性和魅力,同时,她们与自己的总统丈夫一起,经历并书写着美国的历史。
埃莉诺·罗斯福对丈夫的不忠容忍了29年
埃莉诺·罗斯福———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的妻子,是位一共当了4个“任期”的第一夫人。正是埃莉诺赋予了“第一夫人”这个词汇真正光彩照人的含义,使得第一夫人成了美国政治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此外,埃莉诺还保持了一个记录:对丈夫的不忠容忍了29年!
埃莉诺长得并不漂亮,高高的颧骨、敦厚的鼻翼、突出的牙床加上180厘米的身高,使她在历来以美貌著称的美国第一夫人中显得有些特殊。毋庸置疑,她的一部分吸引力在于她是美国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侄女。但埃莉诺最特殊的地方是她的个性魅力,她以女性少有的独立、冷静、宽容、豁达的心态辅佐了政绩显耀的罗斯福总统。
幼年时的埃莉诺内向、少语、腼腆而又十分忧郁,不愿与人沟通。15岁时,埃莉诺被祖母送到了位于英国伦敦附近的“阿伦斯伍德”女子高中就读。不久后,在祖母家的一次家庭聚会上,她见到了她的未来丈夫,也是她的远房表哥罗斯福。1905年3月17日,在叔叔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的见证下,灰姑娘实现了她的梦想,嫁给了她英俊潇洒、博学多才的王子,同时也走上了美国第32任总统夫人之路。当年,埃莉诺20岁,罗斯福23岁。
在两人结婚13年后,埃莉诺发现了她的丈夫、当时的海军副部长与他的女秘书露西·默瑟的暧昧关系,两人的夫妻关系实际上就此结束了。埃莉诺提出离婚,但罗斯福不同意,因为在那时,离婚就等于“政治上的自杀”。
他们的一个儿子埃利奥特1973年披露,尽管默瑟的事没有造成罗斯福与埃莉诺离婚,但从根本上改变了他们的夫妻关系:“他们从此再也不是丈夫和妻子之间的关系了,但达成了今后互相尊重的协议,这是一种非常亲密的组合,但再也不是身体意义上的,而是精神上的了。”
打消了离婚念头的埃莉诺选择了隐忍退让,直至丈夫拉着情人的手去世,埃莉诺也没有在外人面前流露出怨言。
杰奎琳·肯尼迪光彩照人的悲情一生
杰奎琳的风格是如此鲜明、充满智慧、富有创造性。从她入住白宫成为肯尼迪夫人,到嫁给希腊船王亚力士多德·欧纳西斯,杰奎琳在每一个年代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成为美国人眼中永远的第一夫人。
带着些许的哀怨神秘与古典高雅,杰奎琳出现在了美国人民面前,富裕的家庭塑造了她高贵的内涵,风姿绰约、时尚前卫的她不久便成了全美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妇女效仿的对象。
自从杰奎琳·肯尼迪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这个女子不平凡的一生,富裕的家庭塑造了她高贵的内涵。父亲的指引,使她打少女时代起就知道如何做能够吸引住男性,尤其是成功男性的目光。虽然童年时父母的离异使她一度自闭,被同学谑称为“难以接近的怪人”,但是继父带来的巨额财产又使她比以前更加奢侈、更加叛逆。
她喜欢挑战性的事物,因此她最爱骑马,同时她也喜欢约会,尤其是同时与不同类型的男生约会,因为她把这看成是挑战与锻炼自己社交能力的一种机会。终于,她结识了整整大她12岁的肯尼迪,并成为了美国第35任总统夫人。
由于经常陪伴丈夫出席各种社交场合,风姿绰约、时尚前卫的杰奎琳不久便成了全美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妇女效仿的对象。
然而,镜头前迷人的总统夫人并不能拴住总统的心,刚刚结婚两个月,她的总统丈夫就与女秘书有了关系,而在她怀孕时,丈夫正在一个已离异的女人身边。丈夫所做的一切,对于一个妻子来说是多么的残忍,然而多年来,她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所有的男人在情场上都是英雄,我爱我的丈夫。”她自己心里很清楚,她是深爱着她的丈夫的。直到1963年11月22日清早,肯尼迪在达拉斯被刺杀。没人知道她当时的心情,就像没有人能了解日后她会下嫁希腊船王一样,她选择了沉默。
1968年10月20日,杰奎琳和欧纳西斯在天蝎岛的一个小教堂内举行了婚礼,那年欧纳西斯68岁,而杰奎琳只有39岁。这场婚姻摧毁了杰奎琳的名誉,甚至有小道报纸尖锐地写道:“杰奎琳嫁给了空头支票。”
1994年5月19日,杰奎琳在自己的家中离开了人世。那一年,她64岁。
尽管杰奎琳在白宫的时光只有短短的1000余天,但是在美国人的心中,她早已经是无可替代的白宫女主人,那个引导时尚潮流、冷静而又有些神秘的第一夫人。
南希·里根一切为了爱
南希·里根很难和谐、灵活地应付诸种状况,但是,她知道如何在适当的场合保持沉默,在批评与非议中,她依旧以第一夫人的仪态较为完整地站在了民众面前。而他与里根的美满婚姻也成为一段广为人知的“白宫经典”。美国前总统罗纳德·里根于2004年6月5日去世,最悲伤的莫过于与他相濡以沫的夫人南希。自称“全球最佳丈夫”的美国前总统里根,确实名不虚传,人们从他写给南希的情书中不难体会到他对她的至情至爱。
1963年他写给妻子的信说:“当你熟睡时,你蜷曲的拳头就放在颏下,很多个黎明破晓的清晨,我就躺在你身边,看你。我怕弄醒你,但又不禁轻轻地抚摸你。”
里根是惟一一位离过婚、当过演员的美国总统,而他的妻子———南希也是众多第一夫人中最为本性的一位。她古板、保守而又十分真实。
幼年时,南希父母恶劣的婚姻关系使得南希与父亲的关系逐渐疏远,最后在她继父的领养下,与生父脱离了父女关系,童年的遭遇使得她一直以来渴望一个和谐美满的家。
南希的母亲是一名演员。南希从小就在母亲的熏陶下对艺术产生了兴趣,并成为米高梅公司的一名电影演员。做演员期间,南希结识了伊里莎白·泰勒、克拉克·盖博等许多业界的精英,但结识名人的增加并未使她的知名度有所提升。为此,南希一度非常苦恼。但自从认识了里根,她的困惑不见了,与里根的结合使她完全放弃了自幼钟情的演艺事业。她曾经说:“自从与里根结合后,我的生命才刚刚开始。”
南希是一个很理性的女人,虽然她并不是特别聪明。因为在多数的社交场合和协助丈夫的政务处理上,她并不能和谐、灵活地应付诸种情况,以至于众多美国民众与新闻媒体对这位第40任美国第一夫人未表示出太多的好感。但是,南希却知道如何在适当的场合保持沉默,虽然她极为在意公众对她的看法。但是在批评与非议中,她依旧以“第一夫人”的仪态站在了民众面前。
南希同样是一个追求时尚、崇尚美感的女人。但由于个性的差异,她并未如杰奎琳一样为美国妇女普遍接受。女人们批评她的奢华与品位,男人则不满她“协助”总统过多参政。但南希作为第一夫人是称职的,正是因为有了她,里根婚后52年的生活极为规律与安逸。
希拉里·克林顿为政治而生
希拉里·克林顿在美国一直是一个很有争议性的人物。纽约一位政治观察家丹·格林伯格曾评价道:“对于希拉里,人们或爱或恨,但绝没有中间路线。”
在希拉里的狂热追随者眼中她是一位勇敢的妻子、一位性感的女人、一位充满智慧的女强人。而在她的政敌眼中,希拉里则是一个虚伪狡诈、老于世故和政治伎俩的女人。但是无论是她的政敌还是狂热追随者都不得不折服于她的公众影响力。而且根据种种迹象表明,她也许是最有可能成为美国第一位女总统的候选人。
希拉里·克林顿是美国的第42任总统比尔·克林顿的夫人。当年“莱温斯基事件”使全世界的人们对这位饱尝“背叛”滋味的女人充满同情,但是,对政治满怀激情的这位前第一夫人,在政治上的成就又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甚至,很多人在想,如果希拉里不是女性,那她很有可能取代克林顿,成为美国总统。可以说,希拉里,就是为政治而生的一个人。
希拉里的父母十分注重对希拉里独立、组织协调等方面能力的培养。15岁时,希拉里对政治产生了十分浓厚的兴趣。在成为耶鲁大学的高材生后,她结识了当时的同学、日后的丈夫克林顿。由于共同的政治爱好,两人牵手走到了一起。
克林顿竞选总统之时,希拉里凭借着敏锐的思想、高度的政治敏感为克林顿做了大量的竞选准备工作。为了配合丈夫的总统竞选,希拉里接受朋友们的建议,一改往日干练女强人的形象,换上长裙,剪掉刘海,使自己看起来具有足够的亲和力。然而,这种外表上的改变并不能真正掩饰住希拉里内心那种自立、自强而具有的那种坚韧而又强劲的势头。
当1998年爆出的“莱温斯基事件”使克林顿颜面扫地、面临弹劾的时候,希拉里果敢而又坚决地走了出来,站在了丈夫的身边。也许他们更适合做的是“合作性的伙伴”,而不是生活中的夫妻。也正是从那以后,这位极具政治天赋与远大理想的女性开始了她向着权力巅峰的挑战与进攻。
劳拉·布什支持率高过丈夫
劳拉·韦尔奇·布什用耐心与真爱感化了布什这位曾流连于灯红酒绿的花花公子;并用贤惠与温柔使丈夫戒掉了嗜酒的恶习。劳拉不喜欢过多干预政治,更不喜欢成为大众瞩目的焦点,但是坚强自信的她却又时刻令自己在众人面前光芒四射。
劳拉1946年11月4日出生在得克萨斯州石油小镇米德兰德,那里是布什家族的传统“势力范围”。劳拉的爸爸是一个相当成功的建筑商和地产商,劳拉是家里的独生女。
31岁那年,她经朋友介绍认识了布什。他们俩从认识到1977年结婚只花了3个月时间,当时的布什还是一个花花公子,梦想就是当个石油工人,成天就知道开着跑车,喝得天昏地暗。
究竟是什么让劳拉看上了当时还是花花公子的布什呢?劳拉痛快地回答说:“他的幽默感和充沛的精力。还有跟他
呆在一起时无限的快乐。我们俩的个性确实很不一样,但我觉得我和他恰恰是属于互补型的那一类。”
正如劳拉所说的一样,她与布什是互补的一对,她用她的耐心与真爱感化了这位曾流连于灯红酒绿的花花公子;她以她的贤惠与温柔使丈夫戒掉了嗜酒的恶习。布什在接受采访时曾说:“我要感谢我的妻子,是她让我明白了人生的真爱,并且能够时刻提醒我该做和不该做的事情。她使我的生命充满意义,使我的人生变得平和。”
劳拉·布什是一位低调的女性。无论是丈夫当得克萨斯州州长时,还是在竞选总统的过程中,她都不愿过多地参加公众活动,而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家庭生活。结婚的时候,她曾亲口对布什说,不愿在公开场合代表他作政治性的发言,但是另一方面,她更是一个尊重家庭、以丈夫为中心的妻子,当布什决心竞选总统时,她在背后鼎力协助,屡次亮相,凭借自己的魅力征服了许多选民,使丈夫在总统选举中一举获胜。但是,在整个过程当中,劳拉不想成为全国聚焦的人物,她只知道,要当总统的是她的丈夫而不是她。(张霄羽)
回答者:cargem - 经理 四级 3-15 20:24
摘要: 美国第32任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的妻子——安娜·埃莉诺·罗斯福是一位不同寻常的第一夫人,她不是以传统的白宫女主人的形象,而是作为杰出的社会活动家、政治家、外交家和作家被载入历史史册的。埃莉诺·罗斯福之所以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其关键因素之一是她与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的婚姻关系。
关键字: 安娜·埃莉诺·罗斯福,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婚姻
安娜·埃莉诺·罗斯福是美国第32任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的妻子,她作了12年的第一夫人,创了美国历史之最。埃莉诺·罗斯福是一位不平凡的第一夫人,她的政治和社会活动、独立意识、公开讲话及作家生涯都是其他第一夫人无法相比的(甚至在美国20世纪的妇女中都找不到与她相比的人)。在此期间,埃莉诺从本质上改变了白宫女主人的传统形象,成为各种社会活动的积极倡导者、政治活动的热情参与者、丈夫事业的有力支持者和政治合作伙伴,这种现象是前所未有的,并为后来的第一夫人们所效仿。埃莉诺热爱政治,并在这一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而她的这一成就与她的婚姻状况是密不可分的,本文拟从五部分来论述这一关系。自从1905年与富兰克林结为夫妻后,埃莉诺就与政治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富兰克林逐渐向政治权力巅峰努力期间,她对政治也产生了兴趣,并开始参与政治活动。对此,她说:“我总是从我应该做些什么这个角度来考虑一切事情,而很少根据我的个人愿望。因此,我对政治产生了兴趣。妻子的义务就是要与她丈夫的兴趣爱好保持一致,不管丈夫喜欢的是政治、书籍或某一种菜肴。” [1](p.92)因此,作为一名政治家的妻子,埃莉诺全力支持丈夫的一切活动。1910年,她支持丈夫竞选成功,当选为纽约州达奇斯县的参议员,丈夫的胜利促使埃莉诺与政治的关系日益加深。通过参加更多的政治活动,埃莉诺逐渐学会了正确评价各种各样的人和复杂的社会关系,渐渐懂得政治是如何真正起作用的。同时,这些活动丰富了埃莉诺的头脑,使她感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促使她更加积极地参与政治活动。1912年,埃莉诺第一次参加了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使她对政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年,富兰克林由于帮助威尔逊竞选成功而被任命为海军助理部长,政治前途一片光明。此时,埃莉诺认为自己更应该助丈夫一臂之力,当好他政治上的助手。
一、1905年—1918年:初涉政坛时期
在表面看来,他们的婚姻是很完美的,一个主外——从事政治;一个主内——协助丈夫,夫唱妇随,可谓珠联璧合。尽管这样,他们的婚姻还是出了问题。1918年,埃莉诺发现丈夫爱上了一个名叫露茜·佩吉·梅瑟的女人,当时她极为震惊,感到心灰意冷。婚姻出现危机主要由于他们的性格不同。富兰克林自信、有魅力和社交能力;而埃莉诺则真诚、正直,讲原则、讲理想。这些品格当初使他们相亲相爱,结合在一起,而如今,这些品格已经蜕变成他们冲突的根源。但他们都不会为对方改变自己,所以经过十几年的共同生活之后,他们的婚姻出现了裂痕。露茜事件极大地打击了埃莉诺做妻子的自尊心,她突然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茫然,她说:“此时此刻,我的整个世界翻了个底朝天,我平生第一次真正地面对自己,面对我周围的一切,面对我的世界。”[2](p.19)这个事件使得罗斯福夫妇的亲密夫妻关系从此结束,而被政治上和事业上的合作关系所取代。对此,他们的儿子吉米·罗斯福评价道:“为了社会地位、孩子和未来,他们同意继续他们的婚姻,但是作为事业合作伙伴,而不是丈夫和妻子。”[3](pp.11~12)他们的婚姻继续着,但对埃莉诺来说,这是一条崭新的路,这意味着她得到了某种解脱,再也不用一味地迎合富兰克林的需要了,她可以将宝贵的精力投入到自己所感兴趣的事业之中,而不是局限于丈夫的政治活动范围之内。
这是埃莉诺初涉政坛的时期。在婚姻危机之前,虽然她已开始参与政治,但她从来没有从中获得满足,而且那时她无法突破一个年轻妻子的传统角色,无法摆脱习惯势力和丈夫对她的约束。但自从发现了丈夫的婚外情后,她就可以同他建立一种新的不同于以往的伙伴关系,可以自由地追求新的成功之路。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个逐渐放弃过去并获得自信的过程,一个逐渐与丈夫建立起平等的政治伙伴关系,同时拥有自己政治事业的过程。
二、1919年—1932年:奋勇登攀时期
虽然埃莉诺与富兰克林在性格上差别很大,但他们却是一对配合默契的政治伙伴。婚姻危机过后,他们依然在为政治事业奔波。1920年,埃莉诺参加了富兰克林竞选副总统的活动。在竞选中,她在许多问题上显示出了自己独特的敏锐性和缜密的分析能力,她在此期间表现出来的政治才干使舆论界和政界开始对她刮目相看。天有不测风云,富兰克林在1921年患上了脊髓炎,并一度陷入了绝望。对埃莉诺来说,这无疑也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她知道,惟一能让丈夫振作起来的办法就是让他继续留在政坛,因为他是决不会甘心在有生之年过默默无闻的生活的。而且她认为,政治需要的是一个人的头脑、智慧、口才、应变之术、治国之道,身体则在其次。由于丈夫的疾病,埃莉诺的生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她与他的关系更密切了,先是作为他的护理人,后来又作为他政治上的代言人,代替他到各地参加各种会议和活动。作为民主党的一员,埃莉诺参加了民主党州委员会妇女部的工作,于1922年春天发表了她的第一个政治性演讲。1924年,埃莉诺作为民主党妇女部的负责人参加了艾尔弗雷德·史密斯竞选纽约州州长的活动。她在竞选中表现出来的组织和管理才能给职业政治家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史密斯想借助她的力量为1928年总统竞选助选。这一系列活动的结果,使埃莉诺在丈夫接受民主党纽约州州长提名时,比她丈夫在民主党内更有影响力。对这一段经历,埃莉诺后来回忆说:“我丈夫的疾病迫使我最终要自力更生,这个病使我对于他的、我的和孩子们的生活态度发生了变化。” [4](p.108)埃莉诺把1921年到1922年间的那个冬季描绘为对她生命的最严重的考验,她经受住了考验,并逐渐成为政坛上的一颗新星。
1928年,富兰克林在埃莉诺的帮助下当选为纽约州州长。从富兰克林瘫痪到当选为纽约州州长的7年里,埃莉诺的政治贡献和出色的组织才能使她成了纽约有重大影响力的政治家之一,她的务实精神在民主党内及妇女政治组织中引起了人们的注意。《纽约时报》对她的影响大肆宣扬,称她是“具有政治头脑和号召力的女人”[5](p.557)。作为州长夫人,一方面,埃莉诺拥有自己的事业;另一方面,她在政治上支持和帮助丈夫。在富兰克林任纽约州州长的四年中,埃莉诺和富兰克林学会了在政治上互相帮助,而接近于一种两个政治家间的专业合作。
1930年,埃莉诺在记者面前公开评论了自己的婚姻,她认为一个妻子要起三种主要作用,即伴侣、母亲和管家人,其中第一种作用最为重要。她说:“今天,我们知道,一切都取决于妻子与丈夫之间的私人伴侣关系是否融洽。”[1](p.142)她强调相互尊敬是一桩美满婚姻的基本要素,同时一个妇女应该发展她自己的兴趣爱好。根据这一点,自露茜事件之后,埃莉诺与富兰克林之间的政治伙伴关系已成为美国人印象最深的事件之一。到1932年时,埃莉诺已经在她与丈夫的关系方面经历了好几场危机,每一场危机都威胁到她的尊严,但她经受住了这些考验,变得更加坚强、更加自信,促使她在政治上取得更大的成功。
这是埃莉诺奋勇登攀的时期。由于富兰克林的婚外情,埃莉诺与他的关系一度紧张。但1921年富兰克林的疾病却拉近了两人的距离。为了保住丈夫的政治生命,埃莉诺开始公开参加各种政治活动,成了他政治上的代言人。这一系列活动使埃莉诺的政治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并得到了政界人士的一致承认和赞赏。在为共同事业进行的奋斗中,他们的夫妻间关系变得日益融洽和谐起来。在四年的州长夫人生涯中,埃莉诺成为富兰克林的“耳目”,向他汇报各地的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使埃莉诺在政治上日渐成熟起来,为她12年的第一夫人生涯做了充分的准备。
三、1933年—1945年:人生巅峰时期
1932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当选为美国第32任总统,埃莉诺由此成为美国第一夫人。总统夫人的权利给她展示了一个新的更为广阔的用武之地,她要利用第一夫人的特殊地位从事她所信奉的事业,迎接时代的挑战。她说:“人们感到在毫无目的地前进,我们都置身于洪流之中,谁也不知道将在何处上岸。在我看来,重要的是我们对于可能发生的事情所持的态度。我们必须以乐观的精神心甘情愿地承担和大家分担可能出现的不测,勇敢地去迎接未来。” [1](p.156)1933年—1945年是美国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埃莉诺顺应时代的要求,一改传统第一夫人的形象,积极地参与各种政治和社会活动,代替总统履行了许多重要的政治职能,在战胜经济危机和德国法西斯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把埃莉诺这个时期的政治活动分两个阶段,即“新政”时期(1933—1941年)和美国参加二战时期(1941—1945年)。
(一)“新政”时期。1929年—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使美国经济严重衰退,失业人数剧增,社会动荡不安。为了克服危机,富兰克林上任伊始就宣布实行“新政”。埃莉诺也在寻找自己的工作方式和目标,希望作为第一夫人为美国人民战胜危机贡献力量。从州长官邸搬进白宫,埃莉诺逐渐表现出更多的独立性。她说:“在结婚初期,我的生活模式大部分是我婆婆的模式。后来是由孩子们和富兰克林制成的模式。当最后一个孩子进入寄宿学校以后,我开始想做一些我想做的事,用我自己的思想和能力去实现我的目标。” [6](p.261)她的目标是什么?首要的目标当然是支持丈夫当好总统。此外,她也有个人的侧重面,即妇女平等权利、黑人民权、青年问题,在这些方面她走在丈夫的前面,也走在全国的前面。
埃莉诺是她那个时代美国妇女的象征。作为第一夫人,她一直在为美国妇女获得平等的权利而奋斗。在成为第一夫人的第二天,她就先于丈夫召开了自己的记者招待会,而且只允许女记者参加。由此,她也成了第一个利用媒体的总统夫人。埃莉诺要通过这种方式向她那个时代的美国证明,妇女不仅仅只关心家庭问题,她们对一切问题都有自己的观点。在“新政”期间,对于许多社会问题的解决,如青年人失业问题、帮助千百万贫困家庭、缓和种族矛盾等,她的意见和提供的信息都起了重大的作用。在这期间,埃莉诺和富兰克林的政治伙伴关系不断加强,他们讨论共同关心的政治问题,探讨国家局势,交换对于立法和行政问题的意见,谈论政治和道德价值等,这既是他们共同的事业,同时也成了他们夫妻恩爱的源泉。由于埃莉诺出外旅行比丈夫方便,因此她经常代替他出行,向他提供有关世界各地情况的私人报告。埃莉诺仅在1933年就外出旅行4万英里,第二年是6.8万公里,人们称她是“飞行的第一夫人”[4](p.113)。埃莉诺为30年代的“新政”做出了重要贡献,如果说富兰克林是“新政”的“头脑”的话,那么埃莉诺则是“新政”的“心脏”,他们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对此,迈拉·G·古廷写道:“埃莉诺·罗斯福对总统决策的影响比她前面的任何一位第一夫人都要大。她属于她丈夫的政府,并经常作为他的良心在发挥作用,特别是涉及‘新政’的时候。”[4](p.118)
到1940年时,埃莉诺已当了八年的第一夫人。在这八年中,她每天早上从6点钟起床一直工作到深夜,为社会事业尽职尽责地操劳,成为丈夫最重要的助手和合作伙伴。她知道她的工作受到了成千上万人的尊重,而最关键的是受到了富兰克林的尊重。
在1940年的总统竞选中,埃莉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深地卷入政治中。由于国际局势的影响,富兰克林史无前例地参加了第三届总统竞选。迫于当时的国际形势,富兰克林很容易获得了提名,但是许多代表反对他挑选的竞选伙伴亨利·华莱士。由于种种原因,富兰克林未能亲自去会场向代表们做说服工作,埃莉诺就被请去代表他讲话,总统候选人的妻子在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讲话这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埃莉诺督促代表们将所有的个人利益融化于国家利益之中,她在会上说:“你们不能把这次提名看做平常时期的平常提名。今天,美国人民必须意识到我们正在面临着一个极其严峻的局势。”[7](p.8)“未来的四年对总统来说将是困难的,因此他需要一个他所信赖的,能协助他工作的人。这个人就是华莱士。” [2](p.190)她的讲话扭转了大会的局势,最后华莱士获得了提名。埃莉诺在富兰克林的第三次竞选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甚至有人认为,如果没有埃莉诺的帮助,富兰克林能否打破美国175年的历史传统还得另当别论。
(二)二战时期。在二战期间,作为一个母亲和第一夫人,埃莉诺一方面把四个儿子全部送到海外作战,另一方面鼎立协助总统,带领全国各阶层人民投入反法西斯战争。在战争期间,埃莉诺继续坚持“新政”,认为美国不能因为战争而放弃“新政”,因为“新政”也是一场战争,一场针对经济萧条的战争。她依旧在为妇女的利益四处奔波,提倡妇女走出家门,走进工厂,支援战争,号召妇女参政,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为此,埃莉诺督促建立特别的社会服务机构,来减轻在职母亲们的负担,同时,要求公司坚决执行战争劳工委员会及“同工同酬”的新政策。在捍卫并支持妇女进入工厂劳动的运动中埃莉诺远远地走在时代的前面。
⑷ 戴维·科宁斯
20世纪初的美国作家,曾经采访过哈伍德教授,因表现出色,被派去采访著名的美国第一夫人——埃莉诺·罗斯福。并得到了“走向生活”的启示,写了一篇名字为《走向生活》的文章。
⑸ 作者李星华,祁念曾,肖复兴,柯岩,戴维科宁斯,曹植,王昌龄的资料。
李星华是李大钊的女儿,她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妹妹
祁念曾
河南洛阳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共党员。曾任《红旗》杂志社记者
,陕西某高校中文系副教授,《惠州晚报》总编辑,现任深圳商报社新闻研究室主任、高级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在学生时代,曾以《大学生进行曲》、《校园的路》等诗歌作品传诵一时。近年来,出版诗集《人生之恋》、《春天的歌》、《站立的河流》,散文集《红烛之歌》、《艺术家的脚步》,长篇报告文学《千秋业》,论文集《新时期文学》、《新闻探索与实践》等。作品曾多次获奖 ,并入选《中国新诗选》、《朗诵诗选》、《新时期诗歌选萃》《名家欣赏》和全国统编的语文课本。
肖复兴简介
北京人,198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
现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
主要经历
已出版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报告文学集、散文随笔集和理论集80余部。曾有长篇小说“青春三部曲”《早恋》、《一个女中学生的日记》、《青春回旋曲》,报告文学《和当代中学生对话》、《和当代中学生通信》。近著有《音乐笔记》、《音乐的隔膜》、《聆听与吟唱》、《浪漫的丧失》、《纸的生命》、《遥远的含蓄》等。曾经获得过全国以及北京上海优秀文学奖多种。《音乐笔记》获首届冰心散文奖。《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向往奥运》、《荔枝》、《银色的心愿》、《寻找贝多芬》等篇入选大中小学课本。
柯岩
原名冯恺。广东南海人。中共党员。大学毕业。1949年后历任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创作员,中国作家协会专业作家,《诗刊》副主编,全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书记处书记、主席团成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委员会委员,多所高等院校教授,中共十二大代表,全国第八、九届人大代表。曾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1949年开始发表作品。196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专著《小兵的故事》、《柯岩儿童诗选》,抒情诗《周总理,你在哪里》、《雷锋》、《中国式的回答》,报告文学《奇异的书简》、《船长》、《癌症 死亡》,戏剧剧本《相亲记》、《记着啊,请记着……》,中短篇小说《高压氧舱》、《道是无情》,长篇小说及电视连续剧剧本《寻找回来的世界》、《他乡明月》,电视系列剧本《仅次于上帝的人》、《柯岩文集》(6卷)等40余部。部分作品选入课本及辅导教材并译成英、法、德、日、俄、西班牙、朝鲜等国外文版本。
30余家高等院校联合曾出版《柯岩研究专集》,中国文联出版公司曾出现《柯岩研究文集》,多种作品多次获全国性大奖。
戴维·科宁斯
20世纪初的美国作家,曾经采访过哈伍德教授,因表现出色,被派去采访著名的美国第一夫人——埃莉诺·罗斯福。并得到了“走向生活”的启示,写了一篇名字为《走向生活》的文章。
曹植(192-233)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三国魏杰出诗人。曹操第三子,
封陈思王。因富才学,早年曾被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后失宠。建安十六年(
211)年封平原侯,建安十九年(214年)改为临淄侯。魏文帝黄初二年(221年)改封
鄄城王。曹丕称帝后,他受曹丕的猜忌和迫害,屡遭贬爵和改换封地。曹丕死后,曹
丕的儿子曹睿即位,曹植曾几次上书,希望能够得到任用,但都未能如愿,最后忧郁
而死,年四十一岁。
文学史上的建安时期,是指建安至魏初的一段时间。这时期的文学,以诗歌的成就最
为显著。有不少作品能从汉乐府民歌中吸取养料,反映出社会的动乱和人民流离失所
的痛苦,体现了要求国家统一的愿望,辞情慷慨,语言刚健。后人以“建安风骨”称
誉这些作品俊逸刚健的风格。但有些篇章表现了消极出世的思想。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家有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等。曹植的生活和创作,以曹丕即帝位为界,分为
前后两期。前期有少数作品出社会动乱和自己的抱负,诗的基调开朗、豪迈。如《白
马篇》、《送应氏》等。后期作品则反映其所受压迫的苦闷的心情,部分诗篇参杂较
浓厚的消极思想。其诗善用比兴手法,语言精炼而词采华茂,比较全面地代表了建安
诗歌的成就,对五言诗的发展颇有影响。也善辞赋、散文。他的《洛神赋》抒情优美
,富于神话色彩,影响甚大,是建安时期抒情小赋的代表作品。散文也有名篇,如《
求自试表》等。
王昌龄(六九八-约七五七),字少伯,长安人。开元十五年(七二七)进士,官汜水尉、校书郎,后贬龙标尉,世称王龙标。安史之乱后,回到故乡,为刺史闾丘晓所杀。他与诗人王之涣、高适、岑参、王维、李白等都有交往。
王昌龄以擅长七绝而名重一时,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他善于把错综复杂的事件或深挚婉曲的感情,加以提炼和集中,使绝句体制短小的特点变成优点:言少意多,更耐吟咏和思索。他的边塞诗充满了积极昂扬的精神,乡思和送别之诗,节奏明快,而抒情风格更以诚挚深厚见长。现存诗一百八十余首,明人辑有《王昌龄集》。
⑹ 戴维·科宁斯的资料
20世纪初的美国作家,曾经采访过哈伍德教授,因表现出色,被派去采访著名的美国第一夫人——埃莉诺·罗斯福。并得到了“走向生活”的启示,写了一篇名字为《走向生活》的文章。
2、美国第32任总统富兰克林·D·罗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 )(1933—1945),一直被视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是20世纪美国最孚众望和受爱戴的总统,也是美国历史上惟一连任4届总统的人,从1933年3月起,直到1945年4月去世时为止,任职长达12年。曾赢得美国民众长达7周的高支持率,创下历史记录。
3、埃莉诺·罗斯福 埃莉诺·罗斯福(1884—1962)联合国外交家,人道主义者,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夫人,当时世界上最受人敬佩的妇女之一。她是西奥多·罗斯福的侄女,曾在英格兰求学。1905年与其远房堂兄富兰克林结婚。1945年罗斯福总统去世后,杜鲁门总统任命她为美国驻联合国代表,曾任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主席。她对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的起草和通过起了重要作用。
《走向生活》是由美国作家戴维科宁斯所作的。说的是20世纪初的美国作家,曾经采访过哈伍德教授,因表现出色,被派去采访著名的美国第一夫人——埃莉诺·罗斯福,他提出了一个自认为别具一格的问题,可得到的却是意料之外的答案,所以他得到了“走向生活”的启示,写了一篇名字为《走向生活》的文章。
作者倡导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走向生活,广交朋友。 ”和一个陌生人会晤并开始一种关系,这是生活中最令人感兴趣的。”这是罗斯福夫人说的一句话,这句话含义深刻,应当细细咀嚼。它是说生活中充满了偶然,人生是由一连串的经历组成的,特别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是一种由不认识到认识的逐步发展的,这也是一个人投入新的生活,扩大社会生活的开端。所以,要放开生活的怀抱,拥抱生活,珍视老朋友,结交新朋友,只有这样,生活才会有意义,你才会过得快乐,过得幸福。
20世纪初的美国作家,曾经采访过哈伍德教授,因表现出色,被派去采访著名的美国第一夫人——埃莉诺·罗斯福。并得到了“走向生活”的启示,写了一篇名字为《走向生活》的文章。
2、美国第32任总统富兰克林·D·罗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 )(1933—1945),一直被视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是20世纪美国最孚众望和受爱戴的总统,也是美国历史上惟一连任4届总统的人,从1933年3月起,直到1945年4月去世时为止,任职长达12年。曾赢得美国民众长达7周的高支持率,创下历史记录。
20世纪初的美国作家,曾经采访过哈伍德教授,因表现出色,被派去采访著名的美国第一夫人——埃莉诺·罗斯福。并得到了“走向生活”的启示,写了一篇名字为《走向生活》的文章。
2、美国第32任总统富兰克林·D·罗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 )(1933—1945),一直被视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是20世纪美国最孚众望和受爱戴的总统,也是美国历史上惟一连任4届总统的人,从1933年3月起,直到1945年4月去世时为止,任职长达12年。曾赢得美国民众长达7周的高支持率,创下历史记录。
3、埃莉诺·罗斯福 埃莉诺·罗斯福(1884—1962)联合国外交家,人道主义者,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夫人,当时世界上最受人敬佩的妇女之一。她是西奥多·罗斯福的侄女,曾在英格兰求学。1905年与其远房堂兄富兰克林结婚。1945年罗斯福总统去世后,杜鲁门总统任命她为美国驻联合国代表,曾任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主席。她对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的起草和通过起了重要作用。
20世纪初的美国作家,曾经采访过哈伍德教授,因表现出色,被派去采访著名的美国第一夫人——埃莉诺·罗斯福。并得到了“走向生活”的启示,写了一篇名字为《走向生活》的文章。
2、美国第32任总统富兰克林·D·罗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 )(1933—1945),一直被视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是20世纪美国最孚众望和受爱戴的总统,也是美国历史上惟一连任4届总统的人,从1933年3月起,直到1945年4月去世时为止,任职长达12年。曾赢得美国民众长达7周的高支持率,创下历史记录。
回答者:huhuanzhen - 助理 二级 3-21 22:05
美国第32任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的夫人:安娜.埃莉诺·罗斯福。以下是这位“罗斯福夫人”的相关资料:
埃莉诺·罗斯福(1884—1962)联合国外交家,人道主义者,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夫人,当时世界上最受人敬佩的妇女之一。她是西奥多·罗斯福的侄女,曾在英格兰求学。1905年与其远房堂兄富兰克林结婚。1945年罗斯福总统去世后,杜鲁门总统任命她为美国驻联合国代表,曾任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主席。她对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的起草和通过起了重要作用。
1905年,富兰克林·罗斯福与安娜结婚。结婚当时的美国第26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还在任职期间,总统亲自参加了他们的婚礼。(因为安娜是西奥多·罗斯福的侄女)他们婚后共有五子一女。
戴维·科宁斯:20世纪初的美国作家,曾经采访过哈伍德教授,因表现出色,被派去采访著名的美国第一夫人——埃莉诺·罗斯福。并得到了“走向生活”的启示,写了一篇名字为《走向生活》的文章。
埃莉诺·罗斯福(Roosevelt, Eleanor)
美国第32任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的妻子——安娜·埃莉诺·罗斯福是一位不同寻常的第一夫人,她不是以传统的白宫女主人的形象,而是作为杰出的社会活动家、政治家、外交家和作家被载入历史史册的。埃莉诺·罗斯福之所以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其关键因素之一是她与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的婚姻关系。
她作了12年的第一夫人,创了美国历史之最。埃莉诺·罗斯福是一位不平凡的第一夫人,她的政治和社会活动、独立意识、公开讲话及作家生涯都是其他第一夫人无法相比的(甚至在美国20世纪的妇女中都找不到与她相比的人)。在此期间,埃莉诺从本质上改变了白宫女主人的传统形象,成为各种社会活动的积极倡导者、政治活动的热情参与者、丈夫事业的有力支持者和政治合作伙伴,这种现象是前所未有的,并为后来的第一夫人们所效仿。
20世纪初的美国作家,曾经采访过哈伍德教授,因表现出色,被派去采访著名的美国第一夫人——埃莉诺·罗斯福。并得到了“走向生活”的启示,写了一篇名字为《走向生活》的文章。
2、美国第32任总统富兰克林·D·罗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 )(1933—1945),一直被视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是20世纪美国最孚众望和受爱戴的总统,也是美国历史上惟一连任4届总统的人,从1933年3月起,直到1945年4月去世时为止,任职长达12年。曾赢得美国民众长达7周的高支持率,创下历史记录。
3、埃莉诺·罗斯福 埃莉诺·罗斯福(1884—1962)联合国外交家,人道主义者,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夫人,当时世界上最受人敬佩的妇女之一。她是西奥多·罗斯福的侄女,曾在英格兰求学。1905年与其远房堂兄富兰克林结婚。1945年罗斯福总统去世后,杜鲁门总统任命她为美国驻联合国代表,曾任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主席。她对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的起草和通过起了重要作用。
埃莉诺·罗斯福(1884—1962)联合国外交家,人道主义者,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夫人,当时世界上最受人敬佩的妇女之一。她是西奥多·罗斯福的侄女,曾在英格兰求学。1905年与其远房堂兄富兰克林结婚。1945年罗斯福总统去世后,杜鲁门总统任命她为美国驻联合国代表,曾任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主席。她对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的起草和通过起了重要作用。
1905年,富兰克林·罗斯福与安娜结婚。结婚当时的美国第26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还在任职期间,总统亲自参加了他们的婚礼。(因为安娜是西奥多·罗斯福的侄女)他们婚后共有五子一女。
戴维·科宁斯:20世纪初的美国作家,曾经采访过哈伍德教授,因表现出色,被派去采访著名的美国第一夫人——埃莉诺·罗斯福。并得到了“走向生活”的启示,写了一篇名字为《走向生活》的文章。
埃莉诺·罗斯福(Roosevelt, Eleanor)
美国第32任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的妻子——安娜·埃莉诺·罗斯福是一位不同寻常的第一夫人,她不是以传统的白宫女主人的形象,而是作为杰出的社会活动家、政治家、外交家和作家被载入历史史册的。埃莉诺·罗斯福之所以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其关键因素之一是她与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的婚姻关系。
她作了12年的第一夫人,创了美国历史之最。埃莉诺·罗斯福是一位不平凡的第一夫人,她的政治和社会活动、独立意识、公开讲话及作家生涯都是其他第一夫人无法相比的(甚至在美国20世纪的妇女中都找不到与她相比的人)。在此期间,埃莉诺从本质上改变了白宫女主人的传统形象,成为各种社会活动的积极倡导者、政治活动的热情参与者、丈夫事业的有力支持者和政治合作伙伴,这种现象是前所未有的,并为后来的第一夫人们所效仿。
自从1905年与富兰克林结为夫妻后,埃莉诺就与政治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富兰克林逐渐向政治权力巅峰努力期间,她对政治也产生了兴趣,并开始参与政治活动。对此,她说:“我总是从我应该做些什么这个角度来考虑一切事情,而很少根据我的个人愿望。因此,我对政治产生了兴趣。妻子的义务就是要与她丈夫的兴趣爱好保持一致,不管丈夫喜欢的是政治、书籍或某一种菜肴。” 因此,作为一名政治家的妻子,埃莉诺全力支持丈夫的一切活动。1910年,她支持丈夫竞选成功,当选为纽约州达奇斯县的参议员,丈夫的胜利促使埃莉诺与政治的关系日益加深。通过参加更多的政治活动,埃莉诺逐渐学会了正确评价各种各样的人和复杂的社会关系,渐渐懂得政治是如何真正起作用的。同时,这些活动丰富了埃莉诺的头脑,使她感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促使她更加积极地参与政治活动。1912年,埃莉诺第一次参加了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使她对政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年,富兰克林由于帮助威尔逊竞选成功而被任命为海军助理部长,政治前途一片光明。此时,埃莉诺认为自己更应该助丈夫一臂之力,当好他政治上的助手。
一、1905年—1918年:初涉政坛时期
在表面看来,他们的婚姻是很完美的,一个主外——从事政治;一个主内——协助丈夫,夫唱妇随,可谓珠联璧合。尽管这样,他们的婚姻还是出了问题。1918年,埃莉诺发现丈夫爱上了一个名叫露茜·佩吉·梅瑟的女人,当时她极为震惊,感到心灰意冷。婚姻出现危机主要由于他们的性格不同。富兰克林自信、有魅力和社交能力;而埃莉诺则真诚、正直,讲原则、讲理想。这些品格当初使他们相亲相爱,结合在一起,而如今,这些品格已经蜕变成他们冲突的根源。但他们都不会为对方改变自己,所以经过十几年的共同生活之后,他们的婚姻出现了裂痕。露茜事件极大地打击了埃莉诺做妻子的自尊心,她突然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茫然,她说:“此时此刻,我的整个世界翻了个底朝天,我平生第一次真正地面对自己,面对我周围的一切,面对我的世界。”这个事件使得罗斯福夫妇的亲密夫妻关系从此结束,而被政治上和事业上的合作关系所取代。对此,他们的儿子吉米·罗斯福评价道:“为了社会地位、孩子和未来,他们同意继续他们的婚姻,但是作为事业合作伙伴,而不是丈夫和妻子。”[他们的婚姻继续着,但对埃莉诺来说,这是一条崭新的路,这意味着她得到了某种解脱,再也不用一味地迎合富兰克林的需要了,她可以将宝贵的精力投入自己所感兴趣的事业之中,而不是局限于丈夫的政治活动范围之内。
这是埃莉诺初涉政坛的时期。在婚姻危机之前,虽然她已开始参与政治,但她从来没有从中获得满足,而且那时她无法突破一个年轻妻子的传统角色,无法摆脱习惯势力和丈夫对她的约束。自从发现丈夫的婚外情后,她就可以同他建立一种新的不同于以往的伙伴关系,自由地追求新的成功之路。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个逐渐放弃过去并获得自信的过程,一个逐渐与丈夫建立起平等的政治伙伴关系,同时拥有自己政治事业的过程。
二、1919年—1932年:奋勇登攀时期
虽然埃莉诺与富兰克林在性格上差别很大,但他们却是一对配合默契的政治伙伴。婚姻危机过后,他们依然在为政治事业奔波。1920年,埃莉诺参加了富兰克林竞选副总统的活动。在竞选中,她在许多问题上显示出了自己独特的敏锐性和缜密的分析能力,她在此期间表现出来的政治才干使舆论界和政界开始对她刮目相看。天有不测风云,富兰克林在1921年患上了脊髓炎,并一度陷入了绝望。对埃莉诺来说,这无疑也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她知道,惟一能让丈夫振作起来的办法就是让他继续留在政坛,因为他是决不会甘心在有生之年过默默无闻的生活的。而且她认为,政治需要的是一个人的头脑、智慧、口才、应变之术、治国之道,身体则在其次。由于丈夫的疾病,埃莉诺的生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她与他的关系更密切了,先是作为他的护理人,后来又作为他政治上的代言人,代替他到各地参加各种会议和活动。作为民主党的一员,埃莉诺参加了民主党州委员会妇女部的工作,于1922年春天发表了她的第一个政治性演讲。1924年,埃莉诺作为民主党妇女部的负责人参加了艾尔弗雷德·史密斯竞选纽约州州长的活动。她在竞选中表现出来的组织和管理才能给职业政治家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史密斯想借助她的力量为1928年总统竞选助选。这一系列活动的结果,使埃莉诺在丈夫接受民主党纽约州州长提名时,比她丈夫在民主党内更有影响力。对这一段经历,埃莉诺后来回忆说:“我丈夫的疾病迫使我最终要自力更生,这个病使我对于他的、我的和孩子们的生活态度发生了变化。” 埃莉诺把1921年到1922年间的那个冬季描绘为对她生命的最严重的考验,她经受住了考验,并逐渐成为政坛上的一颗新星。1928年,富兰克林在埃莉诺的帮助下当选为纽约州州长。从富兰克林瘫痪到当选为纽约州州长的7年里,埃莉诺的政治贡献和出色的组织才能使她成了纽约有重大影响力的政治家之一,她的务实精神在民主党内及妇女政治组织中引起了人们的注意。《纽约时报》对她的影响大肆宣扬,称她是“具有政治头脑和号召力的女人”。
作为州长夫人,一方面,埃莉诺拥有自己的事业;另一方面,她在政治上支持和帮助丈夫。在富兰克林任纽约州州长的四年中,埃莉诺和富兰克林学会了在政治上互相帮助,而接近于一种两个政治家间的专业合作。1930年,埃莉诺在记者面前公开评论了自己的婚姻,她认为一个妻子要起三种主要作用,即伴侣、母亲和管家人,其中第一种作用最为重要。她说:“今天,我们知道,一切都取决于妻子与丈夫之间的私人伴侣关系是否融洽。”她强调相互尊敬是一桩美满婚姻的基本要素,同时一个妇女应该发展她自己的兴趣爱好。根据这一点,自露茜事件之后,埃莉诺与富兰克林之间的政治伙伴关系已成为美国人印象最深的事件之一。到1932年时,埃莉诺已经在她与丈夫的关系方面经历了好几场危机,每一场危机都威胁到她的尊严,但她经受住了这些考验,变得更加坚强、更加自信,促使她在政治上取得更大的成功。这是埃莉诺奋勇登攀的时期。由于富兰克林的婚外情,埃莉诺与他的关系一度紧张。但1921年富兰克林的疾病却拉近了两人的距离。为了保住丈夫的政治生命,埃莉诺开始公开参加各种政治活动,成了他政治上的代言人。这一系列活动使埃莉诺的政治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并得到了政界人士的一致承认和赞赏。在为共同事业进行的奋斗中,他们的夫妻间关系变得日益融洽和谐起来。在四年的州长夫人生涯中,埃莉诺成为富兰克林的“耳目”,向他汇报各地的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使埃莉诺在政治上日渐成熟起来,为她12年的第一夫人生涯做了充分的准备。
三、1933年—1945年:人生巅峰时期
1932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当选为美国第32任总统,埃莉诺由此成为美国第一夫人。总统夫人的权利给她展示了一个新的更为广阔的用武之地,她要利用第一夫人的特殊地位从事她所信奉的事业,迎接时代的挑战。她说:“人们感到在毫无目的地前进,我们都置身于洪流之中,谁也不知道将在何处上岸。在我看来,重要的是我们对于可能发生的事情所持的态度。我们必须以乐观的精神心甘情愿地承担和大家分担可能出现的不测,勇敢地去迎接未来。”1933年—1945年是美国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埃莉诺顺应时代的要求,一改传统第一夫人的形象,积极地参与各种政治和社会活动,代替总统履行了许多重要的政治职能,在战胜经济危机和德国法西斯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把埃莉诺这个时期的政治活动分两个阶段,即“新政”时期(1933—1941年)和美国参加二战时期(1941—1945年)。
(一)“新政”时期。1929年—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使美国经济严重衰退,失业人数剧增,社会动荡不安。为了克服危机,富兰克林上任伊始就宣布实行“新政”。埃莉诺也在寻找自己的工作方式和目标,希望作为第一夫人为美国人民战胜危机贡献力量。从州长官邸搬进白宫,埃莉诺逐渐表现出更多的独立性。她说:“在结婚初期,我的生活模式大部分是我婆婆的模式。后来是由孩子们和富兰克林制成的模式。当最后一个孩子进入寄宿学校以后,我开始想做一些我想做的事,用我自己的思想和能力去实现我的目标。” 她的目标是什么?首要的目标当然是支持丈夫当好总统。此外,她也有个人的侧重面,即妇女平等权利、黑人民权、青年问题,在这些方面她走在丈夫的前面,也走在全国的前面。埃莉诺是她那个时代美国妇女的象征。作为第一夫人,她一直在为美国妇女获得平等的权利而奋斗。在成为第一夫人的第二天,她就先于丈夫召开了自己的记者招待会,而且只允许女记者参加。由此,她也成了第一个利用媒体的总统夫人。埃莉诺要通过这种方式向她那个时代的美国证明,妇女不仅仅只关心家庭问题,她们对一切问题都有自己的观点。在“新政”期间,对于许多社会问题的解决,如青年人失业问题、帮助千百万贫困家庭、缓和种族矛盾等,她的意见和提供的信息都起了重大的作用。
在这期间,埃莉诺和富兰克林的政治伙伴关系不断加强,他们讨论共同关心的政治问题,探讨国家局势,交换对于立法和行政问题的意见,谈论政治和道德价值等,这既是他们共同的事业,同时也成了他们夫妻恩爱的源泉。由于埃莉诺出外旅行比丈夫方便,因此她经常代替他出行,向他提供有关世界各地情况的私人报告。埃莉诺仅在1933年就外出旅行4万英里,第二年是6.8万公里,人们称她是“飞行的第一夫人”。埃莉诺为30年代的“新政”做出了重要贡献,如果说富兰克林是“新政”的“头脑”的话,那么埃莉诺则是“新政”的“心脏”,他们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对此,迈拉·G·古廷写道:“埃莉诺·罗斯福对总统决策的影响比她前面的任何一位第一夫人都要大。她属于她丈夫的政府,并经常作为他的良心在发挥作用,特别是涉及‘新政’的时候。”到1940年时,埃莉诺已当了八年的第一夫人。在这八年中,她每天早上从6点钟起床一直工作到深夜,为社会事业尽职尽责地操劳,成为丈夫最重要的助手和合作伙伴。她知道她的工作受到了成千上万人的尊重,而最关键的是受到了富兰克林的尊重。
在1940年的总统竞选中,埃莉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深地卷入政治中。由于国际局势的影响,富兰克林史无前例地参加了第三届总统竞选。迫于当时的国际形势,富兰克林很容易获得了提名,但是许多代表反对他挑选的竞选伙伴亨利·华莱士。由于种种原因,富兰克林未能亲自去会场向代表们做说服工作,埃莉诺就被请去代表他讲话,总统候选人的妻子在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讲话这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埃莉诺督促代表们将所有的个人利益融化于国家利益之中,她在会上说:“你们不能把这次提名看做平常时期的平常提名。今天,美国人民必须意识到我们正在面临着一个极其严峻的局势。”“未来的四年对总统来说将是困难的,因此他需要一个他所信赖的,能协助他工作的人。这个人就是华莱士。” 她的讲话扭转了大会的局势,最后华莱士获得了提名。埃莉诺在富兰克林的第三次竞选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甚至有人认为,如果没有埃莉诺的帮助,富兰克林能否打破美国175年的历史传统还得另当别论。
(二)二战时期。在二战期间,作为一个母亲和第一夫人,埃莉诺一方面把四个儿子全部送到海外作战,另一方面鼎立协助总统,带领全国各阶层人民投入反法西斯战争。在战争期间,埃莉诺继续坚持“新政”,认为美国不能因为战争而放弃“新政”,因为“新政”也是一场战争,一场针对经济萧条的战争。她依旧在为妇女的利益四处奔波,提倡妇女走出家门,走进工厂,支援战争,号召妇女参政,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为此,埃莉诺督促建立特别的社会服务机构,来减轻在职母亲们的负担,同时,要求公司坚决执行战争劳工委员会及“同工同酬”的新政策。
在捍卫并支持妇女进入工厂劳动的运动中埃莉诺远远地走在时代的前面。在战争期间,埃莉诺担任了公民权益保护办公室副主任这一官方职务,这是有史以来美国第一夫人第一次担任官方职务。埃莉诺认为公民权益保护不仅意味着要管理防护掩体和医院,还要照料私人房屋、幼儿园和休假设施以及强化社会道德。但她的这种观点遭到保守人士的批评,迫于各方的压力她提出了辞职。对此,她说:“我认识到,像我这样的人在政府中工作是很不明智的。”在这之后,埃莉诺参加了推动美国向欧洲难民儿童开放门户的运动,同时又致力于接收逃往美国的难民,尤其是犹太难民。1941年,由于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的西海岸掀起了反美籍日侨的浪潮。为了遏制这种浪潮,埃莉诺劝告人们不要对无辜的市民进行无端的怀疑,而应该保护公民自由。埃莉诺还一直致力于消除军队中的种族歧视。
在战争期间,为民主与和平而战的美国黑人士兵,在军队中却因为种族原因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埃莉诺认为民权尤其是美国黑人的权力是美国民主的试金石,如果没有美国黑人的民主,那美国就不存在真正的民主,所以她不断地对美国陆海军的官员们施加压力,促使在军队中废除种族歧视。在战争期间,陆海军的种族政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战争结束时,只需迈出重要的一步,就可以确保黑人士兵的真正平等。这重要的一步终于在1948年实现了,杜鲁门总统颁布了9981号行政命令,结束了军队中的种族隔离。对此,埃莉诺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战争期间,埃莉诺在外交领域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富兰克林虽然身为三军统帅,但由于身体的残疾,不能经常外出,所以,埃莉诺常常代替他行使这一职能,曾多次出访。例如,1942年,她访问了英国,看望在那里作战的美国盟军。这次访问非常成功,记者查莫斯·罗伯兹撰文说:“与其他曾经访问英国的美国人相比,罗斯福夫人给英国人民带来了更多真正的理解精神。”1943年,埃莉诺看望了在南太平洋作战的美国士兵,并且访问了美国的盟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她的个性在这次旅行中得到了最为感人的反映。作为一位老练的政治家,她的魅力征服了记者、士兵、议员、主妇、农民和工厂的工人们,她对美好世界的描绘唤起了人们的憧憬。
⑺ 《大卫诗篇(第二部)》孟来小说txt全集免费下载
《大卫诗篇(第二部)》孟来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雪没完没了的下,捷列伊克塔河上的冰层在整个三月份毫无动静。建了一半的水电站就这么一连几个月孤零零地冻结在河上,罗斯托夫的技工与工程师迟迟不到。事实上,区委书记马科宁探听到的说法是,总工程师在讨论会上跟莫斯科来的代表吵起来了。
“连乌拉尔河的支流都算不上,外加四个月的冰冻期!让您想象的水库去见鬼吧,随便找条别的河!”
北高加索有无数河流,但是水库必须建在这里。马科宁习惯性摸着刮得很干净的下巴,忧伤地看了一眼左臂空荡荡的袖管。
斯捷潘.马科宁在国内战争里失去了一条胳膊,因此提前退伍,没能升到和他资历相称的圈子里去。不过即便如此也让他在地方上与众不同,年年的十月革命节,他都在受邀去莫斯科观礼的名单上,甚至被请到布琼尼的私人别墅参加高层聚会。这张短短的名单近些年来发生了可怕的变动,有些曾经和斯大林以“你”相称的人永远消失了,可是马科宁的名字雷打不动,安如泰山。
马科宁的低落情绪只持续了几分钟,他深信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