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大江健三郎的人物评价
诺奖评语
1994年10月13日,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获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宣称,大江健三郎“以诗的力度构筑了一个幻想世界,浓缩了现实生活与寓言,刻画了当代人的困扰与怅惘”。
学者评价
大江健三郎的很多小说有强烈的自传色彩,或者取材于自己的生活,或者有家人朋友的影子,因而更令人瞩目;由于从小生活在日本农村,熟悉日本的方言俚语,而后来又深受法国语言文学的影响,因此大江健三郎小说的语言呈现出“和洋合璧”的奇妙色彩;同样由于深受法国作家萨特等人的影响,他的小说惯用象征的手法,从小说标题、故事情节到主人公姓名,常常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大江健三郎小说的结构迥异于传统小说所强调的前后照应、脉络清晰,情节场面的跳跃很大,因而也比较费解。
——陈云辉(韩国庆南大学教授,韩国庆尚大学日本文学博士)
大江健三郎不仅在小说创作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创作理论上也进行了不懈的追求,这集中体现在他对想象理论的不断探索上。大江健三郎对想象力问题的关注,首先是萨特的“存在——虚无——自由”、“形象——想象——自由”,其次是巴什拉的“想象力就是改变形象的能力”,最后是布莱克的“想象力就是人的生存本身”。也就是说,大江健三郎通过对法国存在主义大师萨特和认识论大师巴什拉的想象理论的反复确认,最后在英国浪漫主义先驱布莱克的想象理论中找到了自己的答案:“想象力就是改变形象的能力”,并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形象的分节化”的课题,从而为想象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积极的尝试。这无论对大江健三郎本人的创作,还是对普遍性的文学创作都有极大的启发意义:主动自觉地追随一种理论的指导,并在文学创作实践中加以发挥,应该是文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王琢(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教授)
② 有关大江健三郎的创作及作品分析
小时侯看古龙小说《风云第一刀》的序里,有这么一句:“很多人认为,当代小说最兴盛的地方,不在欧美,而在日本。”
他接着解释,“因为日本小说懂得吸收世界各地文化的精髓,而保留其民族本色。”
姑且将之理解为古龙为自己的“新式”武侠创作方式,找的一个范例。
古龙写《风云第一刀》时依稀是六七十年代。彼时,井上靖、五木宽之等人,正在战后的日本风生水起。1966年,川端康成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可以认为是日本文学的颠峰时刻。被川端寄予厚望的三岛由纪夫于1970年自尽在当时被认为是一个巨大的波折。又十年过后,安部公房等人名声鹊起。以至于国人熟悉的村上春树成为文学主流,以至于1994年大江健三郎再度拿下诺贝尔文学奖,数十年来,日本文学——不幸被古龙言中——进展得极为惊人。
2
都说中国是酱缸文化,实则日本的酱缸性怕要有过之而无不及。历代异邦入主中原,后来无不被汉文化同化。魏之拓拔宏,金之完颜亮,有清一朝,更是不必细说。而日本则自立国而始就没有间断过对外界文化的吸收。古典的日本文明,可以说根植于中国唐文化。所谓的武士道精神,也更像是对儒仁文化的扭曲变形。日本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世界第一部长篇小说《源氏物语》,可以看作是窥探日本小说文明的一个窗口:古典色彩的唯美主义,诗歌性的意象,女性化的婉约细致,神秘主义和悲剧性。这一特色贯穿了日本后世的大量文学作品。平安三十六歌仙以至于后世纪实物语,无不遵循着这样的姿态。这一切直到日本失去对中国汉文化的信仰为止。
日本对中国的态度一向如早期皇太极对明朝之态度一样:骨子里的敬仰和自卑情绪,根本未敢与之分庭抗礼。袁崇焕亡而清朝灭明之心起(之前皇太极只是屡次胜则求和,并无吞并明朝全土的野心),清朝衰而日本开始改革。日本像棵攀附于人体的蚂蝗,需要不断吸收新鲜血液以补足自己。1868年日本政体改革幕府倒台,开始对外开放大量输入西方思潮。然而,根据大江健三郎——生于1935年——的笔记所言:西方思潮式熏陶乃是在高等教育阶段方始进行,广大的日本学生在其初级教育阶段,接受的都是纯日本式教育。大江健三郎展示过自己的第一篇作文,大致内容便是他走在麦田边看见麦子起伏想到可以充作军饷为帝国军队壮行色于是满心欢喜之类。谁能想到五十多年后写这样一篇作文的日本乡村孩子会在瑞典接受亚洲史上第三个诺贝尔文学奖。他写这篇作文时,夏目漱石已为日本的小说展示了一种全新的,非《源氏》的可能性。
③ 大江健三郎的作品主要反映了哪些人的生活
大江健三郎是战后一代派文学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他的创作前期虽然也写了一些以战时生活为题材的作品,但他后来的作品主要反映了日本在经济高速度发展时期在战后生长起来的一代青年的生活。他同后原慎太郎比,可说是同一代作家,但二人却走了两条完全不同的艺术道路。从这一点上说,《个人的体验》可称为大江健三郎的代表作。小说表现了这一代青年的家庭乃至社会责任这一鲜明的主题。小说的结尾处,主人公阿乌说:“我只是不想再继续逃避生活的责任。”表明了主人公回归正常的家庭生活、负起生活责任的决心和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这是现实生活具有一种改造人的力量。尽管日本评论家平野谦说:“回归正常的家庭生活或社会生活,是一种妥协。”但《个人的体验》这部小说却获得了广大读者的认同和称赞。大江健三郎描述畸型儿父母的小说有几部。
④ 性的人的作者简介
大江健三郎,1935年1月31日出生于日本爱媛县喜多郡大濑村。排行第三。20岁开始发表作品并获奖,1957年发表小说《死者的奢华》,成为“芥川文学奖”候选作品,川端康成称赞这篇小说显露了作者“异常的才能”。大江健三郎正式登上文坛。其重要作品有:《饲育》获第39届“芥川文学奖”,《性的人》、《个人的体验》获新潮文学奖,《广岛札记》、《万延元年的足球队》、《燃烧的绿树》获意大利蒙特罗文学奖等。199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大江健三郎在日本小说界的地位,更大意义在于其社会、思想和道德意义上的发觉。如果要找一个参照物,他应当和加缪、萨特乃至索尔·贝娄类似。他并未在文学上具有惊世骇俗的创见和成就--相比福克纳、西蒙、博尔赫斯而言--然而在引入西方创作知识、剖析日本社会及思想现状,在对加缪式的存在主义写作和意识流对内心的剖析、对社会的符号化写作等等方面,有相当的成就。而其本身的人文关怀与道德执着,使之可以成为川端之后,日本小说界的一个里程碑。
⑤ 大江健三郎是哪国作家
日本作家。出生于四国爱媛县,1954年考入东京大学文科。大学时代参加过学潮,并读了大量加缪和萨特等现代派作家的作品,受存在主义思潮影响较大。发表了《奇妙的工作》、《饲育》和《人羊》等小说大江健三郎像,提出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个性受压抑和人的尊严受损害等问题。毕业后继续创作,长篇小说《我们的时代》、《青年的污名》等通过性来反映社会和人生的问题,长篇小说《万延元年足球队》、《洪水涌上我的灵魂》和《燃烧的绿树》等有关核问题的重大的社会问题,视角独特,情节荒诞。另外,还发表有长篇随笔《广岛札记》,散文集《严肃的走钢丝》,理论著作《小说的方法》等。因为他“善于在荒诞的故事叙述里蕴藏诗意的抒情,对人类危机进行深刻的思考”,199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⑥ 大江健三郎有哪些作品
大江健三郎(193s一),日本战后一代派代表名作家。生于爱媛县喜多郡大濑村。这是一仰僻的山村,四周是森林和山谷,几乎遮断了与外界的联系。后来,大江煌三郎不少的小说,均以这个山村为舞台。故乡的这种状况,对大江文学有根深的影响。他读小学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父亲也是这时死亡的。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时,他10岁。入中学那年,日本领布了以主权在
民,放弃战争为主要内容的新宪法。大江健三郎正是从这时起走上了战后的民主道路。但在读高中一年级时,美国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于此他的民主思想开始在现实中碰壁。高中毕业后,考入了东京大学文科此时结识日本共产党的干部,他在大学期间写剧本,参加学生进步的演剧活动,1956年4 月转入东大法国文学科,对萨特的存在主义和欧美的象征主义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在他当时发表的小说中,均有所反映。如1957年5 月在《东京大学新伺》上发表了《奇妙的工作》,同年8 月在《文学界》杂志上发表的《死者的奢侈》用泡尸体的水槽,象征对人的封锁和对人的前途所设的障碍。此后,大江健三郎发表了一系列以在被封锁的条件下追求自由为主题的小说。作家在这类小说中指出,所进行的反抗即使是无效的,但这种反抗意志也是可贵的。1958年6 月在《群像》杂志上发表了最初的长篇小说《剥芽出仔》,小说以战时的偏僻山村为舞台,揭示了少年感化院中的孩子们盼望战争早日结束的心态。1958年3 月发表的《饲养》是同类题材的作品,获芥川文学奖。此外,尚有一些小说描述了战后在被占领的形势下青年一代所受到的精神监禁,流露了对美国占领当局的强烈不满,如小说《人羊》等。1960年日本人民掀起反对日美安全条约的斗争后,大江健三郎小说的思想性更进一步加强,以日本社会党委员长浅侣稻次郎被暗杀事件为题材的小说《少年政治家之死》、《七点钟》,刺到了日本右翼势力的痛处,因此作家受到威胁。此外著有《强权下的坚强意志(1961)、《迟来的青年》(1962)、《喊声》(1962)《广岛日记》(1964)、《日常生活的冒险》(1964)等。大江健三郎.另一种类型的小说是关于性的描写,如1959年由中央公诊社出版的《我们的时代》等。1960年大江健三郎曾来我国访问,1961年去了苏联和欧洲,1965年去了美国旅行。80年代初《大江健三郎全集》,含论文,已达12卷。长篇小说《个人的体验》于1964年8 月由新潮社出版。
xiwang 对你有帮助
⑦ 我想在网上阅读大江健三郎的小说《性的人间》,怎么搜,
直接搜名字就行了呀,www..com
www.google.com
www.yisou.com
这几个搜索引擎试试
⑧ 大江健三郎的主要作品有哪些其写作风格是什么样的
《個人的體驗》算是代表作了,讓他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人羊》是我看的第一部他的短篇小說,很有代表性,比較短,適合第一次看他的文章的人鑒賞。 大江健三郎出生在1935年,少年時期經歷了日本戰敗。對他早期的文學有一定影響,很多文學帶有一定zheng色彩。 以下從網上摘下來的 “ 大江对传统文化十分执著和尊重,从本民族的土壤中充分汲取营养,很好地继承并大量使用了自《竹取物语》(859—877年间)延续下来的象征性技法和日本文学传统中的想象力。与此同时,这位战后成长起来的作家异常热情地借鉴外来文化,并在充分消化的基础上予以吸收,显现出一种“冲突�6�1并存�6�1融合”的文化模式,使得自己的创作活动不仅面向日本和东方,同时也面对世界和现代。在谈到授奖原因时,瑞典文学院认为,大江氏在其作品中“通过诗意的想象力,创造出一个把现实和神话紧密凝缩在一起的想象世界,描绘出了现代的芸芸众生相,给人们带来了冲击”。作者在把现实引入小说的同时,致力于非现实性的虚构(即日本文学传统中的玄虚),两者之间既截然分明,又随意重叠,而将这两者巧妙结合起来的,则是大江氏从日本文学传统中继承下来、又具有浓郁个人特色的象征性表现手法(即日本文学传统中的幽玄)。在这个独特、丰富的想象世界里,出生于森林之中的大江氏似乎对森林情有独钟,在诸多以森林为舞台的小说中,大量导入日本文学传统中的想象力和日本神话的象征性,意在把现实中的神话意义剥离出来,好像在有意印证英国诗人布莱克的论点——出自森林的是生命,回归森林的则是完成了的死亡。其实,这是作者在人为地拉开与现实之间的距离,用虚构这一形式来表现和渲染潜于表层之下的现实。” 其他的發不上來了。。老被屏蔽 說有敏感詞彙、、
满意请采纳
⑨ 谁知道大江健三郎的小说<<性的人>>哪能下载
以前我也找过
确实下不到,日文版的你到青空文库或许找到了
⑩ 大江健三郎什么时候成为作家详细资料
日本大江健三郎
作家。1935年1月31日,大江健三郎出生于日本四国岛的爱媛县喜多郡大濑村,在七兄弟中排行老三。1941年入大濑国民学校就读,1944年丧父。战争结束后,大江健三郎于1947年进入战后设立的新制中学——大濑中学接受民主主义教育,并以同年5月颁布的新宪法作为自己的道德规范。1950年入县立内子高中,翌年转入县立松山东高中,在校期间编辑学生文艺杂志《掌上》。1953年高中毕业后大江健三郎赴东京,入补习学校做报考大学的准备。1954年考入东京大学文科,热衷于阅读加缪、萨特、福克纳和安部公房等人的作品。
1955年入东京大学法文专业,在渡边一夫教授的影响下开始阅读萨特的法文原作,并创作剧本《死人无口》和《野兽们的声音》。大江健三郎积极从事文学活动,于1957年5月在《东京大学新闻》上发表《奇妙的工作》并获该报“五月祭奖”。著名文艺评论家平野谦在《文艺、时评》上谈到该短篇小说时,认为这是一篇“具有现代意识的艺术作品”。在这一年里,大江健三郎还相继发表了习作《死者的奢华》、《人羊》和《他人的脚》等短篇小说,其中《死者的奢华》被荐为芥川奖候选作品,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称赞该作品显现出作者“异常的才能”。自此,大江健三郎作为学生作家开始崭露头角。1958年又发表了《饲育》和《在看之前便跳》等短篇小说,其中《饲育》获得第39届芥川奖,使得这位学生作家得以与石原慎太郎、开高健和江藤淳等人齐名,同被视为文学新时期的象征和代表;而稍后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摘嫩菜打孩子》,则更是决定性地把他放在了新文学旗手的位置上。 1959年3月,大江健三郎完成学业,从东京大学法文专业毕业,其毕业论文为《论萨特小说里的形象》。同年,作者接连发表了长篇小说《我们的时代》和随笔《我们的性的世界》等作品,开始从性意识的角度来观察人生,试图表现都市青年封闭的内心世界。当时,这种尝试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作者也受到了种种攻击性批评。1960年2月,大江健三郎与著名电影导演伊丹万作的长女伊丹缘结婚,积极参加“安保批判之会”和“青年日本之会”的活动,明确表示反对日本与美国缔结安全保障条约,并因此而与石原慎太郎和江藤淳等人严重对立。在这一年里,大江健三郎还发表了长篇小说《青年的污名》,虚构性自传体长篇小说《迟到的青年》也于9月开始在《新潮》杂志连载。这一时期的作品大多具有较浓厚的民主主义色彩,反映出作者对社会和人生的思索。
1951年16岁 4月,转学至爱媛县立松山东高中。编集学生文艺杂志《掌上》。自是年起,开始了以后持续十二年之久的寄宿生生活。
是这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