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全集作者 > 送祸上门小说作者竹水流

送祸上门小说作者竹水流

发布时间:2021-11-17 14:53:06

㈠ 门对千竿竹短无下联

门对千棵竹,家藏万卷书!
门对千棵竹短,家藏万卷书长!
门对千棵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典故
解缙(1369-1415)字大绅,江西吉水人。少有神童之称。解缙小时候家里很穷,父母以磨豆腐为生,不过解缙家还真住在高档住宅区,他家对面就是曹尚书府。曹尚书家住的是高级别墅,园林景观设计得不错,院内种有大片绿竹林,一年春节,解缙借尚书家的景写了副对联贴在自家的破门上:
门对千竿竹

家藏万卷书

对子很快就引得路人围观赞叹不已,曹尚书听下人禀报说有人拿他院里的竹子说事,心想这小子也太狂了!我当朝尚书都不敢说家藏万卷书,你一个做豆腐的敢如此张狂!家藏万颗豆还差不多!

曹尚书喜欢较劲,使的还是损人不利己的怪招,他马上吩咐下 人:“去,组织一个班的人,把竹子全给我削短了,短到外面看不到为止!” 一帮家人大呼小叫,拿着镰刀斧头忙活了半天把竹子全砍了头, 削下的竹子头顺手乱七八糟全扔到墙外面去了。

解缙这时候正在门口玩,一看竹子头扔了一地,自己蹦着高也看不到尚书府里一片竹叶,一想知道是自己的对联惹事了。不过初生牛犊不怕虎,解缙心说你曹尚书心胸也太狭窄了吧!你不是爱砍竹子玩吗?好,待会让你连根刨!

解缙转身进屋告诉父母说对门的曹尚书怕咱家明天做豆腐没柴烧,把自家院中种的竹子削下来了,你们快点去拾回来吧,要是不够,待会儿尚书还会把竹子连根刨了送出来。

解缙的父母一听气不打一处来,这孩子脑子是不是有毛病?人家那么好的竹子会给你当柴烧?万没想到出门一看,尚书家院门外真的扔了一地,全是竹子头,鲜嫩嫩绿油油的!两个人喜出望外地推车去拣竹子了,解缙这时候取了笔墨出来在对联上加了两个字,对联成了:

门对千竿竹短

家藏万卷书长

写完了看了看,解缙把笔一放,忙着去帮父母捡柴禾。

一会儿曹尚书打发下人来看解缙家的对联刮下来没有,家人气喘吁吁跑着回来说不但没有,还长长了!曹尚书一听坐不住了,亲自跑到门口偷偷地看,看完气得坐在地上直喘粗气。曹尚书退休后闲得无聊,最喜欢说东家长道西家短,可别人拿他的竹子“说长道短”,老曹不干!他又把管家叫过来:“去,组织一个排的人,不,一个连的人,把竹子全给我刨了扔出去!看他对联还长不长!”

一会儿尚书府又开始稀里哗啦往外扔竹根了,这下连走道的都 觉得奇怪了,尚书家这是要干什么,年不过了?

解缙的父母早就雄赳赳气昂昂地坐在门口拉开架势等着抢竹根了,看看扔得差不多了,喜滋滋地推着车过去捡。这时解缙又把笔墨拿出来了,在对联上又加了两个字,这回成了:

门对千竿竹短无
家藏万卷书长有

家人来报告对联又长长了时,曹尚书正站在刨得乱七八糟的竹园里发呆,琢磨着该种点萝卜还是白菜。一听对联又长了,心里好个气啊,好好的一片竹林让你这副缺德对联闹成这样,它倒越长越长了,这事要传出去我这老脸可往哪儿搁?

㈡ 红绳手链上面有一个竹蜻蜓是什么意思

蜻蜓是我们常见的一种昆虫,在野外水塘也经常可以看到蜻蜓点水的美景,其实蜻蜓作为一种益虫大家都是非常喜欢的,可以有效的减少蚊子、苍蝇等害虫的数量。

那么大家了解过蜻蜓代表的风水吗,蜻蜓自古被认为吉祥的寓意,蜻蜓代表的风水上升为我们带来气运上升,让我们了解一下蜻蜓代表的风水有什么好处吧。

风水学里蜻蜓寓意什么

1、蜻蜓的寓意

风水中蜻蜓又叫“飞龙”,在民间蜻蜓代表着吉祥的寓意,因为昆虫是益虫所以风水中认为蜻蜓飞来家里是带来益处的,也就是带来福气的,另外蜻蜓是益虫不仅可以吃蚊子这些害虫还可以驱赶害虫,风水上认为蜻蜓除了驱虫之外还可以做到驱除灾祸,预示着家里面的不好的事情都会被渐渐驱散,好运即将要来临,厄运要走。

2、送福蜻蜓

在农村,蜻蜓飞进家门应该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村子里的老人们也会告诫自己的子孙不要去驱赶它,因为蜻蜓是送福上门的。蜻蜓在风水学中有飞龙这个别称,在英语当中也是这样的称呼。蜻蜓本身是一种益虫,对人就没有什么害处,另外它的寓意也十分吉祥,象征福来到。

3、蜻蜓点水穴

葬法的一种。寓意蜻蜓点水,两头兼顾,希望后人事事如意,一帆风顺。但这种葬法一定要注意棺材的上面一定要用黄土覆盖,而不能用水泥等其他材料,要不然就成了败穴。墓地所选的位置要是在宽阔点的地方。其次还要有水源,水源最好是来自地上水,比如说以前这块地是池塘或沟渠,后来填平了,但还是有地下水冒出。或者是在墓地前,人工筑水坑,时刻保持坑内有水源。这就满足了“蜻蜓点水”的条件。

蜻蜓代表的风水

1、事业运上升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种说法,蜻蜓到门,事业飞天。意思就是蜻蜓若是哪天进了哪个人的家门,则这个人的事业就会蹭蹭的上升。这种说法还可以延伸到我们小时候常玩儿的竹蜻蜓。轻轻一搓就能飞的很高,这在事业上是一个非常好的象征和预示了,所以更不能驱赶它。

2、健康运蜻蜓

蜻蜓的拜访还有一种说法是为家里人消除病痛的,预示着家里有病痛的人,病痛即将要痊愈,没有病痛的人身体会更加的康健。因为蜻蜓本就有小飞龙的美称,它不仅可以驱散那些家里藏着的害虫,还能够驱散人身体里面的“害虫”,使人免遭病虫的折磨,有一个更健康的身体。

3、家庭和谐

蜻蜓飞进家门还预示着家庭和睦。曾有老人是这么告诉我的,说是这蜻蜓可聪明了,它只往那些家庭和睦的人家里飞,那些常吵架闹脾气的家,蜻蜓才不会去。蜻蜓确实还预示着夫妻间和睦美满,它能够为和睦的家庭带去更多美满的祝福和更长久的爱情,使家庭长久和睦。

㈢ 为什么酒的名字叫竹叶青

竹叶青酒的来历

相传在竹叶青酒的故乡山西省汾阳县杏花村,很久以前就以盛产好酒名扬天下,当地几乎是家家酿酒,为了招揽生意,凡酿酒之人也几乎是家家都有固定的客户,对这些固定的客户提供上门服务。

一醉楼,是杏花村有名的酒家,生产各种档次的酒,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至今仍大名鼎鼎的杏花村汾酒,那时还没有竹叶青酒。有一年夏天的一天,一大早,一醉楼接到王大户的话,要求天黑之前送去一坛好酒,于是吃罢早饭,一醉楼的两个伙计便抬着一坛汾酒上路了,此时烈日当空,万里无云,连一丝云彩也没有,真是赤日炎炎,热不可当,人们纷纷躲到荫凉之处避暑乘凉,路上很少有行人。两个伙计也是无可奈何,在师傅(其实就是东家)的催促下,只好抬酒出门。

汾河支流文峪河上游有一条小溪,深不过膝,味若甘泉,水流极缓,清澈见底,溪边竹林成荫,行人若入其间,顿觉凉爽无比,绿竹映入清水,宛若桃园胜境,买酒的王大户家就住小溪对面,所以从一醉楼到王大户家送酒须涉溪而过。二人抬酒至溪边时,连热带累早已是大汗淋漓,气喘吁吁,大伙计忙对小伙计说:师弟,咱在这儿歇歇脚吧。巴不得赶快休息的小伙计立刻响应,说我听师哥的。于是二人找一稳妥之处放下酒坛,大伙计刚想下小溪喝几口溪水,小伙计嘴馋,叫了声师哥,咱整日里守着大小好几百坛子酒,师傅还没让咱喝过一次痛快酒,今天咱不如好好喝它一次。大伙计一笑说,谁不想喝个痛快,可哪来的酒呢?小伙计一指地上的酒坛,说这不是酒?别说是咱俩,就是来十个人只怕也喝不完。大伙计听罢连忙摇头,说这是给人家送的酒,咱怎么能喝这个!还是喝几口溪水,歇上一会儿,就赶快送酒去吧。说毕便径自下溪喝水去了。这小伙计却没动,他琢磨来琢磨去,到底还是忍耐不住那坛酒的吸引力,加上又热又渴,于是便动手轻轻地打开坛口的泥封,顺手从身旁摘下几片大竹叶当酒舀,无所顾忌地一口一口地喝了起来。当大伙计带着满足的神情从溪边返回时,看到师弟正在畅饮坛中美酒,不由大吃一惊,连说师弟,这可怎么办,这可怎么办?小伙计胸有成竹地一指长长的溪流,说师哥你也来喝几口吧,一会儿咱就用它续满坛子不就成了吗。大伙计一看反正事已至此,喝就喝一点儿吧,于是也摘下几片竹叶和小伙计一人一口喝起酒来。

因二人虽在酒楼干活,但因师傅管理甚严,故极少饮酒,所以不一会儿二人便不胜酒力,扔掉手中竹叶,在竹林中倒头呼呼大睡。二人直睡到日头西斜,因大伙计饮的少些,被一阵小风吹醒,想起刚才之事,酒是喝了,可后果……大伙计不由激出一身冷汗,忙叫醒师弟,商量如何搪塞此事。商量过后,二人便抬上酒坛,到小溪边用手掬水,续满了酒坛,但慌忙之中,他们二人谁也没有发现被风吹进坛中的几片竹叶。二人又用溪水将坛口泥封糊弄一番,看着没有什么破绽时,在溪水中将手脸洗沐一回,方才又抬着酒坛,到王大户家完成任务去了。买酒的王大户家并不知道这坛酒还有许多隐情,当然也没起什么疑心,付完酒钱便送二人出门返回,二人回去后给师傅交上酒钱,当晚无话。

第二天正当二位伙计认为已经瞒天过海,平安无事之时,谁知头天要酒的王大户亲自登门,说是要找一醉楼的东家,说说酒的事情,小哥俩顿时吓得面色大变,浑身哆嗦,以为偷喝酒的事情业已败露,难免要挨师傅一顿臭骂甚至板子,当时二人谁都不敢吭气。谁知王大户一见一醉楼的东家便连连拱手称谢,说昨日所送之酒乃当世难得之好酒,平生从未有此好饮。今日拜访,一者是为感谢掌柜所赐仙酿,二来向老掌柜的再求数坛昨日之酒,不知可否。一醉楼的东家听完王大户之言,一时不知所云,但又不好当面追问,只好客套一番,应承下来。送走王大户后,便自思自语道:王大户是本店老主顾了,昨日之酒也并无甚奇特之处哇?奇怪,奇怪。看到师傅如此不解,还是大伙计老实,也是因为没闯什么祸,心中去了害怕,便上前将昨日偷喝酒之事对师傅一五一十一一坦白出来,这时小伙计也规规矩矩地站在师傅面前,等着师傅发落。谁知师傅听完不怒反喜,哈哈大笑之后立即吩咐今天关门谢客,要两个伙计依昨日之景如法炮制一番,并特嘱二人昨日如何休息今日便如何休息,昨日怎样饮酒今日便怎样饮酒,昨日兑多少水今日便兑多少水,昨日如何封坛口今日便如何封坛口……然后师徒三人闭门落锁,直奔小溪而去……

从此,山西杏花村竹叶青酒便初见雏形,后经几代人不断品味、改进,就形成了今天的曾经荣膺中国八大名酒之列的山西杏花村竹叶青酒,为古老的中国酒文化又增添了一朵奇葩。

㈣ 哪个牌子竹叶青酒最正宗,价格

山西杏花村汾酒厂出的以汾酒做基酒的,真正叫做竹叶青酒的只有这么一个牌子。价格在45元、75元、135元是市面常见的品种,高端的难遇,很少见。给你推荐烧酒网的清香厅,里面有售七八十年代的老竹叶青酒,年份好。不过价格不等,看你能接受什么价位的了,里面还能遇到出口韩国和台湾的竹叶青。

竹叶青酒以陈年优质汾酒为基酒,以低聚果糖、淡竹叶、陈皮、木香、檀香、砂仁、山柰等十余种名贵中药材为功效成份精制而成。酒液金黄碧翠、芳香醇厚、柔和爽口。经动物功能试验和人体试食试验证明:该酒具有促进肠道双歧杆菌增殖肠道菌群的保健功能。适量久饮可改善肠道功能,提高人体免疫力!
竹叶青酒和名盛千年的汾酒,同产于汾阳杏花村汾酒厂,在第二、第三届全国评酒会上,均被评为全国十八大名酒之一。该酒色泽金黄透明而微带青碧,有汾酒和药材浸液形成的独特香气,芳香醇厚,人口甜绵微苦,温和,无刺激感,余味无穷。
竹叶青酒远在古代就享有盛誉。当时是以黄酒加竹叶合酿而成的配制酒。梁简文帝肖纲有“兰羞荐俎,竹酒澄芳”的诗句,北周文学家庾信在《春日离合二首》诗中有:“三春竹叶酒,一曲昆鸡弦”的佳句。《水浒》中写道:“西门庆说……那酒是个内臣送我的竹叶青”。可见,竹叶青,很早以前就成了宫廷御酒。
现代的竹叶青酒用的是经过改进的配方,据说这一配方是明末清初的爱国者、著名医学家傅山先生设计并流传至今的。傅山先生关心民间疾苦,精通医道,他寓良药于美酒,使竹叶青酒成为今天名冠全球的佳酿。
竹叶青酒以汾酒为底酒,保留了竹叶的特色,再添加砂仁、紫檀、当归、陈皮、公丁香、零香、广木香等十余种名贵中药材以及冰糖、雪花白糖、蛋清等配伍,精制陈酿而成,使该酒具有性平暖胃、舒肝益脾、活血补血、顺气除烦、消食生津之多种功效。
解放以后,杏花村汾酒厂的广大职工进一步发挥了聪明才智,从精选药材,浸泡兑制,到勾兑陈酿等工序都建立了完整的竹叶青酒生产工艺,使竹叶青酒具有酒体完整、谐调匀称、虽胡多种药材香气,但其中的任一种香气成份均不吐露的特色,在全国配制酒类中独树一帜,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年平均出口量近千吨,远销五大洲,在海外一些国家被誉为“仙酒”。一九七五年,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到杏花村汾酒厂推广优选法,对浸泡工艺等进行了反复试验和优选,改进了操作规程,使竹叶青酒的优质率由百分之三十二提高到百分之五十二。随着生产的发展和扩建任务的完成,汾酒和竹叶青酒的同步发展,年产万吨名酒的规划,将指日可待。

[编辑本段]竹叶青酒的来历
相传在竹叶青酒的故乡山西汾阳杏花村,很久以前就以盛产好酒名扬天下,当地几乎是家家酿酒,为了招揽生意,凡酿酒之人也几乎是家家都有固定的客户,对这些固定的客户提供上门服务。
一醉楼,是杏花村有名的酒家,生产各种档次的酒,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至今仍大名鼎鼎的杏花村汾酒,那时还没有竹叶青酒。有一年夏天的一天,一大早,一醉楼接到王大户的话,要求天黑之前送去一坛好酒,于是吃罢早饭,一醉楼的两个伙计便抬着一坛汾酒上路了,此时烈日当空,万里无云,连一丝云彩也没有,真是赤日炎炎,热不可当,人们纷纷躲到荫凉之处避暑乘凉,路上很少有行人。两个伙计也是无可奈何,在师傅(其实就是东家)的催促下,只好抬酒出门。
汾河支流文峪河上游有一条小溪,深不过膝,味若甘泉,水流极缓,清澈见底,溪边竹林成荫,行人若入其间,顿觉凉爽无比,绿竹映入清水,宛若桃园胜境,买酒的王大户家就住小溪对面,所以从一醉楼到王大户家送酒须涉溪而过。二人抬酒至溪边时,连热带累早已是大汗淋漓,气喘吁吁,大伙计忙对小伙计说:师弟,咱在这儿歇歇脚吧。巴不得赶快休息的小伙计立刻响应,说我听师哥的。于是二人找一稳妥之处放下酒坛,大伙计刚想下小溪喝几口溪水,小伙计嘴馋,叫了声师哥,咱整日里守着大小好几百坛子酒,师傅还没让咱喝过一次痛快酒,今天咱不如好好喝它一次。大伙计一笑说,谁不想喝个痛快,可哪来的酒呢?小伙计一指地上的酒坛,说这不是酒?别说是咱俩,就是来十个人只怕也喝不完。大伙计听罢连忙摇头,说这是给人家送的酒,咱怎么能喝这个!还是喝几口溪水,歇上一会儿,就赶快送酒去吧。说毕便径自下溪喝水去了。这小伙计却没动,他琢磨来琢磨去,到底还是忍耐不住那坛酒的吸引力,加上又热又渴,于是便动手轻轻地打开坛口的泥封,顺手从身旁摘下几片大竹叶当酒舀,无所顾忌地一口一口地喝了起来。当大伙计带着满足的神情从溪边返回时,看到师弟正在畅饮坛中美酒,不由大吃一惊,连说师弟,这可怎么办,这可怎么办?小伙计胸有成竹地一指长长的溪流,说师哥你也来喝几口吧,一会儿咱就用它续满坛子不就成了吗。大伙计一看反正事已至此,喝就喝一点儿吧,于是也摘下几片竹叶和小伙计一人一口喝起酒来。
因二人虽在酒楼干活,但因师傅管理甚严,故极少饮酒,所以不一会儿二人便不胜酒力,扔掉手中竹叶,在竹林中倒头呼呼大睡。二人直睡到日头西斜,因大伙计饮的少些,被一阵小风吹醒,想起刚才之事,酒是喝了,可后果……大伙计不由激出一身冷汗,忙叫醒师弟,商量如何搪塞此事。商量过后,二人便抬上酒坛,到小溪边用手掬水,续满了酒坛,但慌忙之中,他们二人谁也没有发现被风吹进坛中的几片竹叶。二人又用溪水将坛口泥封糊弄一番,看着没有什么破绽时,在溪水中将手脸洗沐一回,方才又抬着酒坛,到王大户家完成任务去了。买酒的王大户家并不知道这坛酒还有许多隐情,当然也没起什么疑心,付完酒钱便送二人出门返回,二人回去后给师傅交上酒钱,当晚无话。
第二天正当二位伙计认为已经瞒天过海,平安无事之时,谁知头天要酒的王大户亲自登门,说是要找一醉楼的东家,说说酒的事情,小哥俩顿时吓得面色大变,浑身哆嗦,以为偷喝酒的事情业已败露,难免要挨师傅一顿臭骂甚至板子,当时二人谁都不敢吭气。谁知王大户一见一醉楼的东家便连连拱手称谢,说昨日所送之酒乃当世难得之好酒,平生从未有此好饮。今日拜访,一者是为感谢掌柜所赐仙酿,二来向老掌柜的再求数坛昨日之酒,不知可否。一醉楼的东家听完王大户之言,一时不知所云,但又不好当面追问,只好客套一番,应承下来。送走王大户后,便自思自语道:王大户是本店老主顾了,昨日之酒也并无甚奇特之处哇?奇怪,奇怪。看到师傅如此不解,还是大伙计老实,也是因为没闯什么祸,心中去了害怕,便上前将昨日偷喝酒之事对师傅一五一十一一坦白出来,这时小伙计也规规矩矩地站在师傅面前,等着师傅发落。谁知师傅听完不怒反喜,哈哈大笑之后立即吩咐今天关门谢客,要两个伙计依昨日之景如法炮制一番,并特嘱二人昨日如何休息今日便如何休息,昨日怎样饮酒今日便怎样饮酒,昨日兑多少水今日便兑多少水,昨日如何封坛口今日便如何封坛口……然后师徒三人闭门落锁,直奔小溪而去……
从此,山西杏花村竹叶青酒便初见雏形,后经几代人不断品味、改进,就形成了今天的曾经荣膺中国八大名酒之列的山西杏花村竹叶青酒,为古老的中国酒文化又增添了一朵奇葩。
竹叶青酒的部分中药材及其功效介绍
竹叶青酒作为中国的一大名酒,其历史可追溯到南北朝。它以优质汾酒为基酒,配以十余种名贵药材采用独特生产工艺加工而成。其清醇甜美的口感和显著的养生保健功效从唐、宋时期就被人们所肯定,是我国古老的传统保健名酒。而今,通过国家卫生监督检验所运用先进的检测手段,经过严格的动物和人体试食实验得出的科学数据,进一步证明,竹叶青酒具有促进肠道双歧杆菌增殖,改善肠道菌群,润肠通便,增强人体免疫力等保健功能。
● 配制竹叶青酒的部分中药材及其功效介绍:
★ 【栀子】 性能:苦,寒。清热利湿,凉血散瘀。
主治:急性黄胆性肝炎,肝热目赤,鼻衄,尿血,吐血,热毒疮毒
★ 【砂仁】 性能:辛、温。理气,化湿。
主治:胸膈胀满,食积气滞,呕吐腹泻及脾寒泄泻。
★ 【公丁香】 性能:辛、温。暖胃降逆,止痛。
主治:脾胃虚寒,呃逆,哎哕,吐泻,脘腹疼痛,阳痿,疝痛。
★ 【竹叶】 性能:甘,淡,寒。清热除烦,利小便。
主治:热病心烦口渴,咽喉炎,口腔炎,牙龈肿痛,尿少黄色。
★ 【白菊花】 性能:甘、苦,微寒。疏风清热,平肝明目。
主治:外感风热,眩晕头痛,暑热头晕,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目昏明, 疔疮痛肿,斑疹,高血压症。
★ 【广木香】 性能:苦、辛,温。行气止痛,温中和胃。
主治:胸腹胀痛,哎吐,腹泻,痢疾,里急后重。

希望答案对您有所帮助!

㈤ 竹叶青酒的酒品怎么样

竹叶青酒,颜色橙黄透明,是中国四大名酒。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生产的.

㈥ 亲 竹叶可以烤酒吗

亲,你说的是竹叶青酒吗?

竹叶青酒以陈年优质汾酒为基酒,以低聚果糖、淡竹叶、陈皮、木香、檀香、砂仁、山柰等十余种名贵中药材为功效成份精制而成。酒液金黄碧翠、芳香醇厚、柔和爽口。经动物功能试验和人体试食试验证明:该酒具有促进肠道双歧杆菌增殖肠道菌群的保健功能。适量久饮可改善肠道功能,提高人体免疫力!

竹叶青酒和名盛千年的汾酒,同产于汾阳杏花村汾酒厂,在第二、第三届全国评酒会上,均被评为全国十八大名酒之一。该酒色泽金黄透明而微带青碧,有汾酒和药材浸液形成的独特香气,芳香醇厚,人口甜绵微苦,温和,无刺激感,余味无穷。

竹叶青酒远在古代就享有盛誉。当时是以黄酒加竹叶合酿而成的配制酒。梁简文帝肖纲有“兰羞荐俎,竹酒澄芳”的诗句,北周文学家庾信在《春日离合二首》诗中有:“三春竹叶酒,一曲昆鸡弦”的佳句。《水浒》中写道:“西门庆说……那酒是个内臣送我的竹叶青”。可见,竹叶青,很早以前就成了宫廷御酒。

现代的竹叶青酒用的是经过改进的配方,据说这一配方是明末清初的爱国者、著名医学家傅山先生设计并流传至今的。傅山先生关心民间疾苦,精通医道,他寓良药于美酒,使竹叶青酒成为今天名冠全球的佳酿。

竹叶青酒以汾酒为底酒,保留了竹叶的特色,再添加砂仁、紫檀、当归、陈皮、公丁香、零香、广木香等十余种名贵中药材以及冰糖、雪花白糖、蛋清等配伍,精制陈酿而成,使该酒具有性平暖胃、舒肝益脾、活血补血、顺气除烦、消食生津之多种功效。

解放以后,杏花村汾酒厂的广大职工进一步发挥了聪明才智,从精选药材,浸泡兑制,到勾兑陈酿等工序都建立了完整的竹叶青酒生产工艺,使竹叶青酒具有酒体完整、谐调匀称、虽胡多种药材香气,但其中的任一种香气成份均不吐露的特色,在全国配制酒类中独树一帜,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年平均出口量近千吨,远销五大洲,在海外一些国家被誉为“仙酒”。一九七五年,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到杏花村汾酒厂推广优选法,对浸泡工艺等进行了反复试验和优选,改进了操作规程,使竹叶青酒的优质率由百分之三十二提高到百分之五十二。随着生产的发展和扩建任务的完成,汾酒和竹叶青酒的同步发展,年产万吨名酒的规划,将指日可待。 [编辑本段]竹叶青酒的来历相传在竹叶青酒的故乡山西汾阳杏花村,很久以前就以盛产好酒名扬天下,当地几乎是家家酿酒,为了招揽生意,凡酿酒之人也几乎是家家都有固定的客户,对这些固定的客户提供上门服务。

一醉楼,是杏花村有名的酒家,生产各种档次的酒,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至今仍大名鼎鼎的杏花村汾酒,那时还没有竹叶青酒。有一年夏天的一天,一大早,一醉楼接到王大户的话,要求天黑之前送去一坛好酒,于是吃罢早饭,一醉楼的两个伙计便抬着一坛汾酒上路了,此时烈日当空,万里无云,连一丝云彩也没有,真是赤日炎炎,热不可当,人们纷纷躲到荫凉之处避暑乘凉,路上很少有行人。两个伙计也是无可奈何,在师傅(其实就是东家)的催促下,只好抬酒出门。

汾河支流文峪河上游有一条小溪,深不过膝,味若甘泉,水流极缓,清澈见底,溪边竹林成荫,行人若入其间,顿觉凉爽无比,绿竹映入清水,宛若桃园胜境,买酒的王大户家就住小溪对面,所以从一醉楼到王大户家送酒须涉溪而过。二人抬酒至溪边时,连热带累早已是大汗淋漓,气喘吁吁,大伙计忙对小伙计说:师弟,咱在这儿歇歇脚吧。巴不得赶快休息的小伙计立刻响应,说我听师哥的。于是二人找一稳妥之处放下酒坛,大伙计刚想下小溪喝几口溪水,小伙计嘴馋,叫了声师哥,咱整日里守着大小好几百坛子酒,师傅还没让咱喝过一次痛快酒,今天咱不如好好喝它一次。大伙计一笑说,谁不想喝个痛快,可哪来的酒呢?小伙计一指地上的酒坛,说这不是酒?别说是咱俩,就是来十个人只怕也喝不完。大伙计听罢连忙摇头,说这是给人家送的酒,咱怎么能喝这个!还是喝几口溪水,歇上一会儿,就赶快送酒去吧。说毕便径自下溪喝水去了。这小伙计却没动,他琢磨来琢磨去,到底还是忍耐不住那坛酒的吸引力,加上又热又渴,于是便动手轻轻地打开坛口的泥封,顺手从身旁摘下几片大竹叶当酒舀,无所顾忌地一口一口地喝了起来。当大伙计带着满足的神情从溪边返回时,看到师弟正在畅饮坛中美酒,不由大吃一惊,连说师弟,这可怎么办,这可怎么办?小伙计胸有成竹地一指长长的溪流,说师哥你也来喝几口吧,一会儿咱就用它续满坛子不就成了吗。大伙计一看反正事已至此,喝就喝一点儿吧,于是也摘下几片竹叶和小伙计一人一口喝起酒来。

因二人虽在酒楼干活,但因师傅管理甚严,故极少饮酒,所以不一会儿二人便不胜酒力,扔掉手中竹叶,在竹林中倒头呼呼大睡。二人直睡到日头西斜,因大伙计饮的少些,被一阵小风吹醒,想起刚才之事,酒是喝了,可后果……大伙计不由激出一身冷汗,忙叫醒师弟,商量如何搪塞此事。商量过后,二人便抬上酒坛,到小溪边用手掬水,续满了酒坛,但慌忙之中,他们二人谁也没有发现被风吹进坛中的几片竹叶。二人又用溪水将坛口泥封糊弄一番,看着没有什么破绽时,在溪水中将手脸洗沐一回,方才又抬着酒坛,到王大户家完成任务去了。买酒的王大户家并不知道这坛酒还有许多隐情,当然也没起什么疑心,付完酒钱便送二人出门返回,二人回去后给师傅交上酒钱,当晚无话。

第二天正当二位伙计认为已经瞒天过海,平安无事之时,谁知头天要酒的王大户亲自登门,说是要找一醉楼的东家,说说酒的事情,小哥俩顿时吓得面色大变,浑身哆嗦,以为偷喝酒的事情业已败露,难免要挨师傅一顿臭骂甚至板子,当时二人谁都不敢吭气。谁知王大户一见一醉楼的东家便连连拱手称谢,说昨日所送之酒乃当世难得之好酒,平生从未有此好饮。今日拜访,一者是为感谢掌柜所赐仙酿,二来向老掌柜的再求数坛昨日之酒,不知可否。一醉楼的东家听完王大户之言,一时不知所云,但又不好当面追问,只好客套一番,应承下来。送走王大户后,便自思自语道:王大户是本店老主顾了,昨日之酒也并无甚奇特之处哇?奇怪,奇怪。看到师傅如此不解,还是大伙计老实,也是因为没闯什么祸,心中去了害怕,便上前将昨日偷喝酒之事对师傅一五一十一一坦白出来,这时小伙计也规规矩矩地站在师傅面前,等着师傅发落。谁知师傅听完不怒反喜,哈哈大笑之后立即吩咐今天关门谢客,要两个伙计依昨日之景如法炮制一番,并特嘱二人昨日如何休息今日便如何休息,昨日怎样饮酒今日便怎样饮酒,昨日兑多少水今日便兑多少水,昨日如何封坛口今日便如何封坛口……然后师徒三人闭门落锁,直奔小溪而去……

从此,山西杏花村竹叶青酒便初见雏形,后经几代人不断品味、改进,就形成了今天的曾经荣膺中国八大名酒之列的山西杏花村竹叶青酒,为古老的中国酒文化又增添了一朵奇葩。

竹叶青酒的部分中药材及其功效介绍

竹叶青酒作为中国的一大名酒,其历史可追溯到南北朝。它以优质汾酒为基酒,配以十余种名贵药材采用独特生产工艺加工而成。其清醇甜美的口感和显著的养生保健功效从唐、宋时期就被人们所肯定,是我国古老的传统保健名酒。而今,通过国家卫生监督检验所运用先进的检测手段,经过严格的动物和人体试食实验得出的科学数据,进一步证明,竹叶青酒具有促进肠道双歧杆菌增殖,改善肠道菌群,润肠通便,增强人体免疫力等保健功能。

● 配制竹叶青酒的部分中药材及其功效介绍:

★ 【栀子】 性能:苦,寒。清热利湿,凉血散瘀。

主治:急性黄胆性肝炎,肝热目赤,鼻衄,尿血,吐血,热毒疮毒

★ 【砂仁】 性能:辛、温。理气,化湿。

主治:胸膈胀满,食积气滞,呕吐腹泻及脾寒泄泻。

★ 【公丁香】 性能:辛、温。暖胃降逆,止痛。

主治:脾胃虚寒,呃逆,哎哕,吐泻,脘腹疼痛,阳痿,疝痛。

★ 【竹叶】 性能:甘,淡,寒。清热除烦,利小便。

主治:热病心烦口渴,咽喉炎,口腔炎,牙龈肿痛,尿少黄色。

★ 【白菊花】 性能:甘、苦,微寒。疏风清热,平肝明目。

主治:外感风热,眩晕头痛,暑热头晕,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目昏明, 疔疮痛肿,斑疹,高血压症。

★ 【广木香】 性能:苦、辛,温。行气止痛,温中和胃。

主治:胸腹胀痛,哎吐,腹泻,痢疾,里急后重。

如果对你有帮助,麻烦采纳我的答案, 谢谢

㈦ 为什么竹叶青酒被称为露酒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对露酒的定义,露酒是以蒸馏酒、发酵酒或食用酒精为酒基,以食用动植物、食品添加剂作为呈香、呈味、呈色物质,按一定生产工艺加工而成,改变了其原酒基风格的饮料酒。它也具有营养丰富、品种繁多、风格各异的特点,露酒的范围很广,包括花果型露酒、动植物芳香型、滋补营养酒等酒种。露酒改变了原有的酒基风格,其营养补益功能和寓“佐”于“补”的效果,非常符合现代消费者的健康需求,赢得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竹叶青酒以陈年优质汾酒为基酒,以低聚果糖、淡竹叶、陈皮、木香、檀香、砂仁、山柰等十余种名贵中药材为功效成份精制而成。酒液金黄碧翠、芳香醇厚、柔和爽口。经动物功能试验和人体试食试验证明:该酒具有促进肠道双歧杆菌增殖肠道菌群的保健功能。适量久饮可改善肠道功能,提高人体免疫力

㈧ 门对千竿竹短的下句是什么

门对千棵竹,家藏万卷书!
门对千棵竹短,家藏万卷书长!
门对千棵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这是在明朝时候发生的事。
在南京水西门大街,有一座豆腐坊。掌柜的姓解,叫沛然,山东人,五十多岁。只有一个老伴儿,没儿没女。

有一天,这老两口子全病了。也没人推磨了,也不能做买卖了。老解就跟老婆说:

“你看看,有个闺女就有半子之劳,我都五十多了,还没儿没女,以后可怎么办呢?你不会赌气养一个吗!”

这事儿哪有赌气的。

赶到老解五十五岁,竟然得了个又白又胖的儿子。老两口子这份儿高兴就不用说了。对这孩子爱如掌上明珠。时间过得快,一晃儿就到了六岁。孩子倒是透着机灵,看见人家念书他就看,看见人家写信他也瞧。可有一桩,这孩子不会说话。老解可烦了,心想:命中没儿别强求,有了儿子是哑巴。

这天,老解请人帮着算豆腐帐,这孩子照例过来看个没完,老解急了,给这孩子一个嘴巴,啪!

“瞧什么呀?”

孩子一着急,张了嘴了:

“我瞧人家写字儿。”

老解一听;怪哉,怪哉,孩子说话了。

“嗯,好!你喜欢念书,我给你买书,送你上学去!”

一高兴,帐也不算了,挑起两个豆腐桶就走。怎么?送这孩子上学带卖豆腐。路上买了三本书,是《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直奔书房去了。书房的老师姓罗。到罗老师的门口,老解就叫门,可又怕耽误做买卖,他一边吆喝,一边叫门:

“豆腐老师,豆腐老师……”

老师一听:怎么,我成了豆腐老师了。开开门一看,是老解。

“老解,我短你的豆腐钱哪?”

“不短,我送孩子上学来了。”

老师一看这小孩五官清秀,看样子还挺聪明,就很爱惜。

“好吧,进来吧!”

老解把豆腐桶挑到院里头放下,跟着也进了书房。老师说:

“这孩子叫什么名字?”

“叫哑巴。”

“人有叫哑巴的?”

“他不会说话可不就叫哑巴。”

“这不是起哄吗!哑巴能念书吗?你快领走。”本来嘛,那时候又没有聋哑学校。

“他现在会说话了。”“好!我问问。你叫什么名字?”

“我爸爸没念过书,没给起名字。”

老师一听,这孩子不但不哑,说话还挺合情合理,就高兴了:“我给你起个名字,叫解缙,大号叫鸿魁。”

老解在旁边急了:“先生,别让这孩子泄了劲哪!”

“什么呀,你走你的吧!到月头儿,你给送两吊束修钱来。”“先生,咱是个穷人,交不起那么多的学钱。”“那么,我就白教吧。”老师还是真喜欢这孩子,愿意白教。“那也不能叫您白教,这孩子在您这儿念一天书,我给您送两块豆腐来。”

老师一听,我这教学都换豆腐吃了:“你呀,别在这儿捣乱了,我什么也不要,三节两寿,你来看看我,就全有了。”老解高高兴兴地走了。

老师叫小孩:“解缙,你过来,我给你上书。”

头一本念《百家姓》。老师说;“上三趟,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魏,蒋沈韩杨,朱秦尤许,何吕施张。念去吧!”

解缙说:“您给上三趟,我不念。”“那上两趟吧!”“两趟我也不念。”“上一趟啊?!””“一趟我也不念。”“那你甭上学了,回家去吧!”“老师,让我在您这儿上学,为什么又让我走哇?”“是呀!一趟才八个字,你都不肯学,难道说你还上半趟?”“不!老师,您给上得太少了,多了我才念呢。”

老师一听;我教了这些年的书,还没遇到这样儿一开头就嫌少的呢。“少,好办。我给你上四趟。”“四趟我也不念。”“那就上半篇,八趟了!”“半篇我也不念。”“依你呢?”老师有点纳闷儿。“您给我上一本,我才念。”“一本儿?回头你还得背哪?” 那时候念书就是念,背,打,念完了背,也不讲,背不上来就打。

老师怕小孩儿不知道,还直给提醒。小孩儿说:“背不上来,老师打我,我不埋怨。”“好,给你上一本儿!过来: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司徒司空,百家姓终。念去吧。”

那位说,怎么这么快呀?不快、我在这背一本儿《百家姓》,大家全睡着了。

这孩子拿着书本儿,回到自己书桌那儿,把书本儿往桌上一放,他不念——那时候小孩念书,上身得晃,这叫“忙其身,忘其累”。怎么呢?那时候念书不知道怎么讲,一个劲死背。念的时候。上身儿要不动,俩眼睛死盯着书,念着念着就听不见了。怎么?睡着了。——这孩子,拿个手指头,蘸点水在桌子上写。先写赵、后写钱,就这么一个字一个字往下写。

旁边的小学生一看,嗯?这家伙怎么不念呢?就偷偷叫他:“解缙,快念,背不下来,一会儿老师可打你。”

解缙也不理他。这个小学生就叫那个小学生,“哎!师哥,你瞧,他也不念。”“哎!师弟,你瞧,他不念。”

这个叫那个瞧,那个叫这个看。不一会儿,书房里六十多学生,全不念了,都瞧他一个人儿了。老师正在那儿看《诗经》,看着看着,一听书房里鸦雀无声,抬头一看:怎么?全不念了!好,不管你们念不念,到时候背书,背不下来,就打。过了一会儿,小学生们还在瞧解缙,老师把戒尺往桌上一拍:“背书!”

小孩儿吓了一跳,背什么,一句还没念会哪。老师不管,这儿叫:“王文元,过来背书。”

这孩子已经念《三字经》了。就上了三行。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他呀,净顾了看解缙了,就记住头两句,往下全忘了。他想了个主意:书不合上,就放在老师面前,露着他念的那个地方,背不下来,好偷着回头看。哪知道,他一转身,老师就把书给合上了。他还不知道哪,就背:“人之初,性本善,翻过去,看不见。”“往下背。”“翻过去,看不见,不能背,没有念。”

他这儿找辙来了。

老师这个气呀:“去!跪那儿念去!”“苟不教,性乃迁……”早干吗来着?

简断捷说,六十来个小孩子,全都没背下来。老师想:今天解缙一来,大伙儿都没背下书来,他要再背不下来,罪魁祸首,我就重重打他:“解缙,快来背书!”

小孩拿着书本,冲圣人牌儿作了个揖,冲老师一作揖,把书本往桌上一放,转过身去:“赵钱孙李……百家姓终。”他背下来了。

老师说:“你这孩子要是不说实话,我打你,你在别处念过书吧?”“老师,我刚会说话,实在没念过。”

天下爹娘爱好的,老师一看这孩子那么聪明,特别高兴:“你们大伙儿净看他了,全没背下来,他可背下来了。都回家吃饭去吧,下午好好念,背不上来,我可要挨个儿打。”

到下午上学以后,解缙把《千字文》拿过来了,到老师跟前:“老师,您给我上这本地。”“啊,一天念两本呀!我没法教,念得多忘得快,贪多嚼不烂。你还背你上午学的吧。”

打这儿起,老师教这孩子念书,总比别的孩子细致,上的书比别人多。这孩子不知道怎么讲就来问。念到一年,这孩子就念《诗经》了。到第二年,这孩子就开笔做文章,能做诗,对对子了。

他这做诗净惹祸。有一天下雨,他下学回家,正走到曹丞相的府门口,他想上门洞去避避雨,一上台阶,滑了个大跟头。府门洞里两边懒凳上坐着曹丞相府的家丁、用人,一看,大伙儿全笑了。小孩儿一想:我摔倒了,你们怎么还笑?上台阶冲大伙儿一作揖:“众位叔叔大爷,你们都在这儿凉快哪。”“可不是嘛。”“那你们笑什么呢?”

大伙儿一听,这话没法儿回答,怎么说呢?你摔倒了,我们笑了,不像话。就说:“你摔倒了,没哭,我们笑了。”其实这也不像话。“各位叔叔大爷,你们闷得慌吗?”“闷得慌怎么样呢?”“我给你们做一首诗,好不好?”“这么大孩子能做诗,好,你说说!”

小孩儿张嘴就来:

“春雨贵如油,

下得满街流,

跌倒解学士,

笑煞一群牛。”

“这孩子骂咱们大伙儿哪!”“这是谁家的孩子?”“咱们后花园对过豆腐坊老解家的。”“走,找他们家大人去!”

揪着这孩子到了豆腐坊。“老解,你们这孩子骂人。”

老解出来一瞧,丞相府的,不敢惹——宰相门前七品官。就问这孩子:“你为什么骂人呢?”

“爹,我没骂。”“你没骂?把你刚才做的那首诗,念出来让你爸爸听听!”

“刚才我做的是:

春雨贵如油,

下得满街流,

跌倒解学士,

笑坏众朋友。”

“嘿!你这孩子,真能编瞎话,你不是说笑煞一群牛吗?”“爹,我说‘笑坏众朋友’,我是拿他们当朋友。他们自己愿意当牛,咱们管不着。”“我们怎么那么倒霉呀!老解,这孩子你要是不管,明儿可要惹大祸。’”

又有一天,老解卖完豆腐回家,半道上正碰见解缙,爷俩一块儿走。走过一家粮食店门口的时候,看见有两个和尚,都被枷带锁,有俩公差押着,找粮食店买茶喝。解结一瞧:这俩和尚怎么会犯罪的呢?出家人应当“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啊!嗯,不是好人!小孩儿一生气就过来了,向和尚一抱拳:“二位大师父,你们脖子上带的这个叫什么呀?”

和尚说:“不知道。”“我知道,这叫你。”“知道你还问!”“我给你们做首诗好吗?”“这么点小孩儿会做诗,好,你说吧。”

小孩用手一指,说:

“出家又带枷,

落发还犯法,

两块无情木,

夹着大西瓜。”

“这是谁家的孩子?怎么这么讨厌!”

老解赶紧过来:“大师父别生气,这孩子不会说话,脑袋怎么会像西瓜呢。西瓜什么颜色,脑袋又是什么颜色?”

俩公差怕他们吵:“行了,行了,你也走吧。”

老解到家,就说这孩子:“我再听你做诗,我可打你呀。”

可是这孩子习惯了,张嘴就来。老解让这孩子扫地:“你把这地扫扫。”小孩说:“慢扫庭前地。”“你把鸡罩上,鸡都跑了。”小孩说:“轻罩笼内鸡。”“怎么回事,你又来劲儿,又做上了!”“分明是说话,又道我吟诗。”好!一句诗也没少说呀。

这孩子念书念到了九岁,到了腊月二十六这一天。老师说:“放学了,明年初六开学。”

解缙说:“老师,我明年初二来吧。”老师说:“都来,你别来了。”“老师,您怎么不让我来了?”“废话,明年来了,是我教给你呀,是你教我呀!”“您教我。”“我教你什么呀!凡是我念的书,你都念了。我就问你这么一句吧,你如有发达之日,把为师我放在什么地方?”

这孩子多会说话:“老师,弟子倘然发迹,绝不忘我师教养之恩。”“好!明年你愿意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没事咱们爷俩化吟个诗答个对儿的。给你两吊钱,回家过年去吧。”白念三年书,还拿两吊钱。

这孩子夹着书包儿、拿着书桌儿就回家去了(这书桌子就是三块板儿,用合页一钉,比小板凳大不了多少。那时候上学,自己就带这么个小桌儿)。到家一瞧,正在炸豆腐呢。因为到年下了,做素菜的多,就添上炸豆腐卖。小孩进门叫了一声:“爹,我帮您烧火吧。”

老解一瞧:“你怎么把书桌子拿回来啦?”“放年假了。”“明年还得去,拿书桌子干吗?”“明年老师不让我去了。”“为什么?”“老师说:明年去了,是他教给我呀,还是我教他呀。”“别胡扯了,只要你能写两块豆腐帐就得了。等着,咱把豆腐炸得了,我领你上街,给你妈买两朵花,给你买点炮放,再买点儿鱼,买点儿肉,好好的过个年。再买两副对子贴上,像个过年的样儿。”“贴对子,不用买了。”“不买怎么着?”“您买纸来,孩儿我写得了。”“怎么着?你都会写对子了!哎呀!咱们家里头,连我这辈子已经是八辈子没有认识字的了。轮到小子你这儿,会写对子了,小儿呀,小儿呀!你简直是开水浇坟——你欺(沏)了祖了。”

他还净是俏皮话儿。“好!我买纸去。你写得好好的,贴到大门上让人看看,是老子我的光荣,也是小子你的脸面。”

不一会儿就买回来了。“小儿,你写吧,我去买菜去。”

这孩子一想:我要写,得写一副像样儿的对子。不能又写什么“汉瓦当文延年益寿,周铜盘铭富贵吉祥”,什么“洪范九畴先言富,大学十章半理财”的,这多俗气。对,出去找个题去。

出了大门一看,对过儿是曹丞相府的后花园,丞相好养竹子,一片青竹茂盛,长得挺高,由墙外往里看,真好看。小孩儿一瞧这个题挺好哇,回到屋里提笔就写:上联是“门对千棵竹”,下联是“家藏万卷书”,横批是“大块文章”。字写得苍老有劲。写完了就打糨子,到外边就贴上了。回到屋里,坐那儿又写屋门对儿、财神对儿、灶王对儿、福字儿、横批、斗方、出门见喜、抬头见喜、春条儿……这孩子可就折腾上了。

他哪知道,贴上大门对子,惹了祸了。

他刚贴上对子,正赶上曹丞相下朝回家。坐着个八抬轿,他的管家曹安在前边当引马,轰散闲人。丞相让曹安把轿帘儿打开,要看看过年街上的热闹景象,特意绕到后街来看看两边儿的匾额,买卖铺的对子。一看这副对子是“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哦,油盐店,俗气。再看另一副对子,是:“苏季子当金钗六国封相,张公芝还宝带五世其昌”,横批是“裕国便民”。哦,当铺,俗气!再看:“进门来乌衣秀士,出户去白面书生”,这是剃头棚,俗气。再看:“驮山宝换国宝宝归宝地,以乌金卖黄金金满金门”。这是煤铺哇,老套子。

丞相为什么注意这个呢?因为他是南书房的御老师(南书房就是皇上念书的地方)。这朝的皇上就是跟他念的书,很有学问,所以,他要瞧匾看对子,瞧人家写得好坏。

瞧着瞧着,就到豆腐坊这儿了。因为豆腐坊这副对子是五言的门心对儿,字儿大,所以丞相老远就看见豆腐坊贴了对子了。他可还没瞧见什么词儿就乐了,心里说:怎么豆腐坊又贴上对子了,听说豆腐坊八辈子没有一个认识字的,还年年要贴对子。那年贴那副对子多叫人乐呀!上联是“生意兴隆通四海”,人家写对子的知道他不认识字,下联就给他写了个“财源茂盛打三枪”,他呢,也不知道,就给贴上了,而且是上联贴到下边儿了,下联贴到上边儿了,横批倒着就贴上了。今年又这么早就贴上了,不知又成什么笑话了。

轿子到豆腐坊门口不远,丞相捋着胡须就预备乐,可是字也看明白了。上联是“门对千棵竹”,哟!改词儿了。捋着胡须一看下联“家藏万卷书”,“啊!”一着急,胡子揪下四根儿来,豆腐坊出了能人了!“门对千棵竹”是拿我竹子为题,这下联儿可不像话,“家藏万卷书”。小小的豆腐坊敢说家藏万卷书!我是市书房御老师,当今万岁跟我念书,这么大的丞相府也没敢写家藏万卷书哇!岂有此理!再一看横批,更火儿了,“大块文章”?胡说!豆腐坊应当写“大块豆腐”。

丞相越想越生气,就叫管家:

“曹安,去问问豆腐坊,这副对子是何人所写,把他抓来见我!”

“是!”

曹安刚一转身儿要走。丞相心里一想:不对,我要是把人抓来,把他对子给撕下来,人家说我以大压小,以官欺民。也罢,回家再说。他就改了话了:“曹安,回家再说。”

丞相回家,坐在自己书房一想:有了,这对子他怎么写的,怎么贴的,我让他自己怎么撕下来。上联不是“门对千棵竹”吗,我让你“门对墙头儿”。“曹安,来呀!到花园子,找着花把式王三,挑水的赵四,门房的老刘,加上你,你们四个人,把后花园的竹子削下半截去,光留下半截,竹子帽儿给我隔墙头扔出去,要让外边一棵竹子都看不见,快去!”“是!”

曹安到后花园找到了王三、赵四、老刘,四个人就削竹子。曹安这个不愿意呀,大年下的歇会儿多好,没事儿给竹子剃头玩儿。都削完了,唏哩哗啦就往墙外扔,都扔完了,就去回复丞相:“跟爷回,竹子帽儿都扔出去了。”“外边一点儿都看不见啦?”“看不见了。”“去,到豆腐坊看看去,看门上那副对子撕了没有?”

丞相是想这个:你“门对千棵竹”才好“家藏万卷书”哇,你这门对墙头儿,还要“家藏万卷书”,就对不上了,他一定会把这副对子撕了。

曹安出了相府,直奔豆腐坊。快到豆腐坊,老远一看,对子还在那儿贴着哪。临近一瞧:嗯?相爷说是五言对,怎么这副对子是六言的啦?

这是怎么回子事情呢?

小孩子不是还在屋里写着吗,写着写着一想:我那副大门对多好,现在外头一定有很多人看,外头瞧瞧去。到门口一看,一个人儿都没有,再抬头往对面一看:哟!竹子都哪儿去了?正在这儿纳闷儿,就听唏哩哗啦,唏哩哗啦,从墙里头往外扔竹子帽儿哪。这么好的竹子怎么给削下半截来?多可惜!这是怎么回事?小孩一转眼珠儿,明白了,心说:哦!为我这副对子呀。常言道:宰相肚内能撑船,可是这个宰相的肚子呀,甭说撑船,连扎个猛子也不行。一琢磨,一准是为我这下联生气了。本来嘛,我这么个豆腐坊,敢写家藏万卷书,那他那丞相府多难看哪。他把我这对子撕了呢,怕落个仗势欺人,所以把竹子削下半截儿,让我这对子不落实地,要我把对子撕了。好,你度量小,不怨我,气气你。对子呀,不但不撕,再添俩字。丞相,我要不让你这竹子连根刨,那才怪呢。这孩子回到屋里,裁了两块纸,写了个“短”字,写了个“长’”字,刷上糨子,到外边就贴上了。

贴完一看,地上扔着好些竹子,到里头叫他爸爸:“爹爹,丞相知道咱们年下做的豆腐多,怕咱们柴火不够用的,把竹子帽儿都削下来,给咱们当柴火烧,赶紧往里捡吧。”别胡说了,丞相那么好的竹子,他舍得给人吗?”“不信您跟我看看去。”

老解到外边一瞧:“真给咱们啦!”爷俩住院儿里就抱,堆了小半堆子。老解说:“丞相对咱们可太好了。”小孩心说;您也不知道我这祸惹得多大哪。捡完了把门关上,曹安可就来了。曹安一瞧:呦,没撕!好嘞。抹头往回就跑,跑回相府书房:“跟爷回,小人奉命到豆腐坊看对子……”“对子没了吧?”“有,不但有,好像又长出一块来。”“胡说,对子有往外长的吗?”“可不是,六言了。”“什么词儿?”“上联是‘门对千棵竹短’,下联是‘家藏万卷书长’。”

“上联多了个‘短’字,下联多了个‘长’字。好哇!我这竹子短了,他那书倒长了,实在可气!曹安,到后花园,找上王三他们,还是你们四个人,把竹子连根刨了,隔墙给我扔出去。”“是!”

曹安到花园里,四个人就刨竹子。一边刨一边埋怨。大年下的,刚给竹子剃完头,又给竹子修脚来了。把竹子刨完了,都扔到墙外去了。

曹安跑到书房:“跟爷回,竹子可连根儿刨了。”“一点儿没剩吗?”“一棵都没剩。”“那好,你到豆腐坊瞧瞧去吧,那副对子许没了。”“是。”

曹安出了丞相府,来到了豆腐坊门口一瞧:哟,怎么又多出俩字来,丞相,看你这回怎么办?竹子您是连根刨了,对子没撕下去,再要跟他怄气,就该拆房了。

这又是怎么回事儿呢?

小孩子不是跟老解把竹子帽捡进去了吗,就又回屋写福字什么的去了。这孩子正写着,就听街上,唏哩哗啦,唏哩哗啦,小孩子就明白了。就叫老解:“爹爹,丞相怕咱们柴火还不够烧的,竹子连根刨了又扔出来了。”

“不能吧!”“不信您瞧瞧去。”

爷儿俩出来一看,可不是嘛。小孩儿连他妈也叫出来,仨人就住院子里抱竹子,小院儿都堆满了。老解说:“相爷心眼真好,从来没这么大方过。”小孩儿心说:这回祸惹大了,现在要把对子撕下去,也就什么事没有了,不撕,就是一场是非。又一想,这么大人跟我斗,偏不撕。小孩斗上气儿了。回到屋里,又裁了两块纸,写了一个“无”字,一个“有”字,写完了就贴到大门对儿底下了。刚贴完,曹安正好来了,一瞧:嘿!有意思。抹过头来往回就跑,来到书房:“跟爷回,豆腐坊那副对子呀……”“撕啦!”“还贴着哪。”“没撕?”“不但没撕,又长出一块来。是‘门对千棵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好哇!我这竹子短了,没了,他这书还长有,实在可气!这可不能怪我仗势欺人。曹安!赶紧到豆腐坊,先撕对子,然后把写对子的人拿锁链子锁来见我!”“是!”

宰相门前七品官,主人多大,奴才多大,曹安也火儿了:大年底下的,因为一副对子我跑了八趟豆腐坊。倒要问问这副对子是谁写的,我一定得出出气。到豆腐坊门口,叭叭一叫门,老解出来开门,一瞧:“我当谁呢,原来是相府管家大人,管家到此,一定有事。”
“当然有事。”“我猜着了,年下了,相爷要做点素菜,打算照顾照顾我。您说吧,来多少块豆腐,多少块豆腐干儿,多少豆腐丝儿,您来多少炸豆腐?”

“你全卖给我啦!我问你,这门口儿这副对子是谁写的?”“我儿子写的。”“好!”“管家大人太夸奖了。”

“谁夸了。你知道他写这副对子惹多大的祸吗?我家丞相因为这副对子,连去青竹两次,要他撕对子,他不但不撕,反而三番两次地添字,要笑我家相爷。我家相爷恼了,让我来撕对子,锁写对子的人!明白了吗?叫他去!”

老解一听吓得直哆嗦:“管家大人,您受点儿累,回去跟相爷说就提他没在家。”“不行,没在家他上哪儿去了?”“在屋里写对子哪。”“废话,别麻烦,赶快叫出来。”“是。”

老解进了大门,把大门咣当关上了,一插,又把门闩也上上了。跑到屋里一瞧,这孩子还写呢。老解这个急呀,又急又气,过来就给这孩子一嘴巴:“你还写哪!我说的相爷哪能这么好心眼呢!挺好的竹子给咱烧火!闹了半天,是你写对子写的,丞相恼了,让管 家上这儿锁人来了!你赶紧跳墙跑吧!”“爹爹不用害怕,他发来多少人马?”“净人,没马!就来一个管家,咱们也受不了哇!”“您甭管了,我把他打发回去。”“怎么着,你一打发,他就回去!我看你怎么打发!”

小孩儿往外就走。外头曹安因为老解插上了门,气更大了,一个劲儿砸门:“快开!快开!”小孩儿不慌不忙:“门外何人喧闹?”曹安一听:怎么这么酸哪?“快开门,是我。”

小孩儿把门开开,见了曹安,深打一躬:“我当何人,原来是相府管家大人驾到,学生未曾远迎,还请恕罪。”

“我家丞相因为你这副对子,连去青竹两次,你不但不撕,反倒一再添字,要笑我家相爷,我家相爷恼了,派我用锁链子锁你来了。来,上锁!”

“啊!不得无理!下去!”

曹安叫小孩这么一喊,给唬住了:“啊——怎么回事?”

“管家大人,我来问你,我学生可是杀人的凶犯?”“不是呀。”“可是响马强盗?”“也不是。”“还是的!”“别说我学生不是杀人凶犯,即便是杀人凶犯,响马强盗,还有本地父母官,碍不着你家相爷。你家相爷要看我这副对子词句佳,字体妙,想跟我讨教,可以拿拜匣,下请帖,我学生以文会友,可以进府一谈,怎么,锁我?你这大胆的奴才,可恶的东西,在我这豆腐坊门前,大声喧哗,无理取闹,真是可恶之至!你怎么来的?”

“我走着来的。”“走来的,滚回去,混帐东西!”

曹安叫他写得晕了,赌气回头就跑。心想:好哇,我让豆腐渣写了我一顿。一进书房:“跟爷回,混帐东西!”“驾谁?”“这是豆腐渣骂我。”“谁是豆腐渣?”“豆腐坊少掌柜的不就是豆腐渣吗?”“该!人家豆腐坊少掌柜的,你愿意叫他少掌柜的就叫一声,不愿叫他少掌柜,叫他声学生,无缘无故叫人家豆腐渣,那还不骂?”“嗨!真倒霉!您听我说。我不是一见面就管他叫豆腐渣。我到豆腐坊一叫门,老解先出来跟我耍一套贫嘴,问我买多少豆腐干儿,豆腐丝儿。我照您的话说了,他回头就关上门了,我又一叫门,就听里面有人问:‘门外何人喧闹?’我说:‘你开门吧,是我。’开门一瞧,出来个孩子,他说:“我当何人,原来是相府管家大人驾到,学生未曾远迎,还请恕罪。’”“这是骂你呀?”“您听着,骂我的话在后头呢!”“别罗嗦,快讲!”

曹安把小孩的问话和要丞相拿拜匣请的话都照说了一遍。丞相一听:这孩子够厉害!不善,好!“曹安,拿我的拜匣,搁一张请帖,请他去!”

曹安一听鼻子都气歪了:“跟爷回,您要吃豆腐,咱到油盐店去也赊得出来……”

“谁赊豆腐?”“不赊,干吗拿请帖请豆腐渣呀?”“你知道什么,他是一个白丁儿,我是当朝一品,拿请帖去请,他要是收下,就叫以儿小犯上,轻者是‘发’罪,重一重就活不了,懂吗?”

曹安叫小孩这么一喊,给唬住了:“啊——怎么回事?”

“管家大人,我来问你,我学生可是杀人的凶犯?”“不是呀。”“可是响马强盗?”“也不是。”“还是的!”“别说我学生不是杀人凶犯,即便是杀人凶犯,响马强盗,还有本地父母官,碍不着你家相爷。你家相爷要看我这副对子词句佳,字体妙,想跟我讨教,可以拿拜匣,下请帖,我学生以文会友,可以进府一谈,怎么,锁我?你这大胆的奴才,可恶的东西,在我这豆腐坊门前,大声喧哗,无理取闹,真是可恶之至!你怎么来的?”

“我走着来的。”“走来的,滚回去,混帐东西!”

曹安叫他写得晕了,赌气回头就跑。心想:好哇,我让豆腐渣写了我一顿。一进书房:“跟爷回,混帐东西!”“驾谁?”“这是豆腐渣骂我。”“谁是豆腐渣?”“豆腐坊少掌柜的不就是豆腐渣吗?”“该!人家豆腐坊少掌柜的,你愿意叫他少掌柜的就叫一声,不愿叫他少掌柜,叫他声学生,无缘无故叫人家豆腐渣,那还不骂?”“嗨!真倒霉!您听我说。我不是一见面就管他叫豆腐渣。我到豆腐坊一叫门,老解先出来跟我耍一套贫嘴,问我买多少豆腐干儿,豆腐丝儿。我照您的话说了,他回头就关上门了,我又一叫门,就听里面有人问:‘门外何人喧闹?’我说:‘你开门吧,是我。’开门一瞧,出来个孩子,他说:“我当何人,原来是相府管家大人驾到,学生未曾远迎,还请恕罪。’”“这是骂你呀?”?

在线听相声
http://club.tingxs.com/Musiclist.asp?hostId=116

㈨ 竹叶青酒的品牌来历

传说很早以前,山西酒行每年要举行一次酒会。逢酒会这天,大小酒坊的老板都把自己作坊里当年酿造的新酒抬一坛到会上,由酒会会长主持,让众人品尝,排列出名次来。
当时有家酒坊,虽说是祖传几代的老作坊,可年年酿出的酒总不见有多少起色,每逢酒会评比,总是名落孙山。
这一年,又要开酒会了,老板只好吩咐两个小伙计备好一坛新酒抬去应景。老板自己先走一步,让伙计们随后就来。这两个送酒的伙计早就摸透了老板的心思,知道自家酒不好,不愿早送到会上露丑现眼,所以,直磨蹭到日起三竿,才抬上酒坛子出门上路。
这天天气特别热,头顶上的太阳象一团火,两个伙计抬着一坛酒,走着,走着,那汗水就从头发梢淌到脚趾尖了。伙计俩走得又热又渴,赶到正晌,恰巧来到一片竹林子边,一商量,决定先把担子放在竹林里凉快凉快,找个人家喝口水再说。两人放好酒坛子,前坡转,后坡找,唉!这前不靠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别说找个人家,就是找条小河沟喝口水也难呀!
伙计俩回到竹林里,四只眼睛都落在酒坛子上,找不到水,就喝口酒吧!可是一掀开坛盖,又犯愁了:满满一坛子酒,没勺没瓢,捧不起,放不下,咋喝法呀?
“嘿!有了!”小伙计眼睛一亮,顺手从一株成竹上扯了两片大竹叶,说:“咱俩捻个竹叶杯吧!”说着,把竹叶捻成了两个小酒杯,就你一杯、我一盅地喝起来了。
做酒人喝酒,那可真象喝水。这伙计俩不知不觉就喝去了小半坛。喝完酒,汗消了,嗓子眼也不冒烟了,可望望坛里的酒,这伙计俩傻眼了:只剩下半坛儿酒,怎么去交差呢?还是年长的伙计有心机:“我说兄弟,咱哥俩还是抬着赶路吧,反正咱家酒不好,等走到有水的地方,渗上点水,你不言,我不语,混过去就是了。”
小伙计一听也是理,便和年长的伙计抬起坛子就走。走不多远,只见一丛翠绿翠绿的大青竹,竹丛旁边有几块大石头,石头缝里渗出一滴一滴的清水,滴滴落在石根底下一个巴掌大小的水湾湾里。这伙计俩象遇到救命泉一样,赶紧把酒坛子放下,又摘了两片竹叶捻成杯,蹲在小水湾边,你一下,我一下,往坛子里加水。说也奇怪,别看这小水湾湾只有巴掌大,可是不管他俩怎么舀,湾里的水总不见少,不一会,就把坛子灌满了,他们又趁便喝了几口,觉得这泉水又凉又甜。两个人看看时候不早了,急忙抬起酒坛子上路。
再说在酒会上,酒会会长和各家酒坊老板传杯换盏,品尝一家一家的新酒。眼看快要品尝完了,只见这伙计俩满头大汗地抬着坛子走进会场,老板亲自揭开坛盖,舀了一碗酒,恭恭敬敬地捧到酒会会长面前。酒会会长端起碗,看着老板笑了笑说:“好戏压轴,好酒封顶,今天酒会最后得尝尝贵老板的这碗酒了,想必是独占鳌头喽!”说完哈哈一阵大笑,满座的酒老板也随着嘻笑了一番。
老板明知大家在打趣他,也只得红着脸说:“惭愧,惭愧,水酒村醪,还望诸位赏光指教。”酒会会长又哈哈一笑:“哎,哪里,哪里,我先领教了。”边说边把酒碗凑到嘴边,轻轻喝了一口。
“晤?”酒会会长吧嗒吧塔嘴,看了看酒老板,又瞅了瞅碗里的酒,半晌才对众家酒坊老板说;“来来来,大家都尝尝!”这碗酒在众老板手中传来传去,只见这个尝了一口伸伸舌头,那个尝了一口瞪瞪眼睛,谁也没敢吱声。伙计俩看了,怕露馅,吓得直往后面退。老板看着这个场面,不知出了什么事,心里发毛,身子哆嗦起来,赶紧朝坛里一瞧,这才发觉酒色绿晶晶,青澄澄,还有一股说不出的浓味儿直冲鼻子眼哩!他战战兢兢地舀了半碗,自己尝了一口。不由得呆住了:呵!这是我家的酒吗?
老板还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只见酒会会长站起身,朝会场里巡视了一眼,问道:“诸位,这碗酒如何呀?”
“好酒,好酒!”会场象开锅水一样沸腾起来。
酒会会长笑吟吟地离席来到老板面前,说:“恭禧,恭禧啦!老兄一鸣惊人,酿出这般琼浆玉液,该当众传传匠艺罗!”
老板如在梦中,只得说:“不敢,不敢,初试小技,偶得新酿,且容来岁会上见教吧!”
“好!祝老兄明年更上一层楼!”酒会会长一高兴,转身吩咐道:“来呀,开宴畅饮,同贺今岁佳品!”说着,把老板让到上座。一时间,席上山珍海味,大家举杯碰盏,把这坛酒喝了个底朝天。不用细说,这年酒会上,这伙计俩送去的酒,名列第一!
在回酒坊的路上,伙计俩一高兴,便把酒坛里加泉水的事,一五一十地全对老板说了。老板听完,拿出二十吊铜钱,对他们说:“这件事你们再也别对人乱说啦。来,天热送酒,一路辛苦,这几吊钱你们拿去买茶喝吧!”伙计俩因祸得福,自然喜出望外。
第二天,老板又叫他们引路,亲自去看过他们歇脚的那片竹林子,又亲口尝了尝那湾泉水,知道酿出这样的好酒,与这又清又甜的泉水是分不开的。于是,他就买下了那块地皮,将酒坊迁去,在那小水湾上打了一眼井,又从酿造技艺上努力改进,终于酿出了别有色味、名驰中外的好酒,取名叫“竹叶青”酒。 相传在竹叶青酒的故乡山西汾阳杏花村,很久以前就以盛产好酒名扬天下,当地几乎是家家酿酒,为了招揽生意,凡酿酒之人也几乎是家家都有固定的客户,对这些固定的客户提供上门服务。一醉楼,是杏花村有名的酒家,生产各种档次的酒,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至今仍大名鼎鼎的杏花村汾酒,那时还没有竹叶青酒。有一年夏天的一天,一大早,一醉楼接到王大户的话,要求天黑之前送去一坛好酒,于是吃罢早饭,一醉楼的两个伙计便抬着一坛汾酒上路了,此时烈日当空,万里无云,连一丝云彩也没有,真是赤日炎炎,热不可当,人们纷纷躲到荫凉之处避暑乘凉,路上很少有行人。两个伙计也是无可奈何,在师傅(其实就是东家)的催促下,只好抬酒出门。
汾河支流文峪河上游有一条小溪,深不过膝,味若甘泉,水流极缓,清澈见底,溪边竹林成荫,行人若入其间,顿觉凉爽无比,绿竹映入清水,宛若桃园胜境,买酒的王大户家就住小溪对面,所以从一醉楼到王大户家送酒须涉溪而过。二人抬酒至溪边时,连热带累早已是大汗淋漓,气喘吁吁,大伙计忙对小伙计说:师弟,咱在这儿歇歇脚吧。巴不得赶快休息的小伙计立刻响应,说我听师哥的。于是二人找一稳妥之处放下酒坛,大伙计刚想下小溪喝几口溪水,小伙计嘴馋,叫了声师哥,咱整日里守着大小好几百坛子酒,师傅还没让咱喝过一次痛快酒,今天咱不如好好喝它一次。大伙计一笑说,谁不想喝个痛快,可哪来的酒呢?小伙计一指地上的酒坛,说这不是酒?别说是咱俩,就是来十个人只怕也喝不完。大伙计听罢连忙摇头,说这是给人家送的酒,咱怎么能喝这个!还是喝几口溪水,歇上一会儿,就赶快送酒去吧。说毕便径自下溪喝水去了。这小伙计却没动,他琢磨来琢磨去,到底还是忍耐不住那坛酒的吸引力,加上又热又渴,于是便动手轻轻地打开坛口的泥封,顺手从身旁摘下几片大竹叶当酒舀,无所顾忌地一口一口地喝了起来。当大伙计带着满足的神情从溪边返回时,看到师弟正在畅饮坛中美酒,不由大吃一惊,连说师弟,这可怎么办,这可怎么办?小伙计胸有成竹地一指长长的溪流,说师哥你也来喝几口吧,一会儿咱就用它续满坛子不就成了吗。大伙计一看反正事已至此,喝就喝一点儿吧,于是也摘下几片竹叶和小伙计一人一口喝起酒来。
因二人虽在酒楼干活,但因师傅管理甚严,故极少饮酒,所以不一会儿二人便不胜酒力,扔掉手中竹叶,在竹林中倒头呼呼大睡。二人直睡到日头西斜,因大伙计饮的少些,被一阵小风吹醒,想起刚才之事,酒是喝了,可后果……大伙计不由激出一身冷汗,忙叫醒师弟,商量如何搪塞此事。商量过后,二人便抬上酒坛,到小溪边用手掬水,续满了酒坛,但慌忙之中,他们二人谁也没有发现被风吹进坛中的几片竹叶。二人又用溪水将坛口泥封糊弄一番,看着没有什么破绽时,在溪水中将手脸洗沐一回,方才又抬着酒坛,到王大户家完成任务去了。买酒的王大户家并不知道这坛酒还有许多隐情,当然也没起什么疑心,付完酒钱便送二人出门返回,二人回去后给师傅交上酒钱,当晚无话。
第二天正当二位伙计认为已经瞒天过海,平安无事之时,谁知头天要酒的王大户亲自登门,说是要找一醉楼的东家,说说酒的事情,小哥俩顿时吓得面色大变,浑身哆嗦,以为偷喝酒的事情业已败露,难免要挨师傅一顿臭骂甚至板子,当时二人谁都不敢吭气。谁知王大户一见一醉楼的东家便连连拱手称谢,说昨日所送之酒乃当世难得之好酒,平生从未有此好饮。今日拜访,一者是为感谢掌柜所赐仙酿,二来向老掌柜的再求数坛昨日之酒,不知可否。一醉楼的东家听完王大户之言,一时不知所云,但又不好当面追问,只好客套一番,应承下来。送走王大户后,便自思自语道:王大户是本店老主顾了,昨日之酒也并无甚奇特之处哇?奇怪,奇怪。看到师傅如此不解,还是大伙计老实,也是因为没闯什么祸,心中去了害怕,便上前将昨日偷喝酒之事对师傅一五一十一一坦白出来,这时小伙计也规规矩矩地站在师傅面前,等着师傅发落。谁知师傅听完不怒反喜,哈哈大笑之后立即吩咐今天关门谢客,要两个伙计依昨日之景如法炮制一番,并特嘱二人昨日如何休息今日便如何休息,昨日怎样饮酒今日便怎样饮酒,昨日兑多少水今日便兑多少水,昨日如何封坛口今日便如何封坛口……然后师徒三人闭门落锁,直奔小溪而去……
从此,山西杏花村竹叶青酒便初见雏形,后经几代人不断品味、改进,就形成了今天的曾经荣膺中国八大名酒之列的山西杏花村竹叶青酒,为古老的中国酒文化又增添了一朵奇葩。

㈩ 竹叶青酒是哪里生产的都是什么价位谢谢

竹叶青酒的来历 相传在竹叶青酒的故乡山西省汾阳县杏花村 ,很久以前就以盛产好酒名扬天下,当地几乎是家家酿酒,为了招揽生意,凡酿酒之人也几乎是家家都有固定的客户,对这些固定的客户提供上门服务。 一醉楼,是杏花村有名的酒家,生产各种档次的酒,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至今仍大名鼎鼎的杏花村汾酒,那时还没有竹叶青酒。有一年夏天的一天,一大早,一醉楼接到王大户的话,要求天黑之前送去一坛好酒,于是吃罢早饭,一醉楼的两个伙计便抬着一坛汾酒上路了,此时烈日当空,万里无云,连一丝云彩也没有,真是赤日炎炎,热不可当,人们纷纷躲到荫凉之处避暑乘凉,路上很少有行人。两个伙计也是无可奈何,在师傅(其实就是东家)的催促下,只好抬酒出门。 汾河支流文峪河上游有一条小溪,深不过膝,味若甘泉,水流极缓,清澈见底,溪边竹林成荫,行人若入其间,顿觉凉爽无比,绿竹映入清水,宛若桃园胜境,买酒的王大户家就住小溪对面,所以从一醉楼到王大户家送酒须涉溪而过。二人抬酒至溪边时,连热带累早已是大汗淋漓,气喘吁吁,大伙计忙对小伙计说:师弟,咱在这儿歇歇脚吧。巴不得赶快休息的小伙计立刻响应,说我听师哥的。于是二人找一稳妥之处放下酒坛,大伙计刚想下小溪喝几口溪水,小伙计嘴馋,叫了声师哥,咱整日里守着大小好几百坛子酒,师傅还没让咱喝过一次痛快酒,今天咱不如好好喝它一次。大伙计一笑说,谁不想喝个痛快,可哪来的酒呢?小伙计一指地上的酒坛,说这不是酒?别说是咱俩,就是来十个人只怕也喝不完。大伙计听罢连忙摇头,说这是给人家送的酒,咱怎么能喝这个!还是喝几口溪水,歇上一会儿,就赶快送酒去吧。说毕便径自下溪喝水去了。这小伙计却没动,他琢磨来琢磨去,到底还是忍耐不住那坛酒的吸引力,加上又热又渴,于是便动手轻轻地打开坛口的泥封,顺手从身旁摘下几片大竹叶当酒舀,无所顾忌地一口一口地喝了起来。当大伙计带着满足的神情从溪边返回时,看到师弟正在畅饮坛中美酒,不由大吃一惊,连说师弟,这可怎么办,这可怎么办?小伙计胸有成竹地一指长长的溪流,说师哥你也来喝几口吧,一会儿咱就用它续满坛子不就成了吗。大伙计一看反正事已至此,喝就喝一点儿吧,于是也摘下几片竹叶和小伙计一人一口喝起酒来。 因二人虽在酒楼干活,但因师傅管理甚严,故极少饮酒,所以不一会儿二人便不胜酒力,扔掉手中竹叶,在竹林中倒头呼呼大睡。二人直睡到日头西斜,因大伙计饮的少些,被一阵小风吹醒,想起刚才之事,酒是喝了,可后果......大伙计不由激出一身冷汗,忙叫醒师弟,商量如何搪塞此事。商量过后,二人便抬上酒坛,到小溪边用手掬水,续满了酒坛,但慌忙之中,他们二人谁也没有发现被风吹进坛中的几片竹叶。二人又用溪水将坛口泥封糊弄一番,看着没有什么破绽时,在溪水中将手脸洗沐一回,方才又抬着酒坛,到王大户家完成任务去了。买酒的王大户家并不知道这坛酒还有许多隐情,当然也没起什么疑心,付完酒钱便送二人出门返回,二人回去后给师傅交上酒钱,当晚无话。 第二天正当二位伙计认为已经瞒天过海,平安无事之时,谁知头天要酒的王大户亲自登门,说是要找一醉楼的东家,说说酒的事情,小哥俩顿时吓得面色大变,浑身哆嗦,以为偷喝酒的事情业已败露,难免要挨师傅一顿臭骂甚至板子,当时二人谁都不敢吭气。谁知王大户一见一醉楼的东家便连连拱手称谢,说昨日所送之酒乃当世难得之好酒,平生从未有此好饮。今日拜访,一者是为感谢掌柜所赐仙酿,二来向老掌柜的再求数坛昨日之酒,不知可否。一醉楼的东家听完王大户之言,一时不知所云,但又不好当面追问,只好客套一番,应承下来。送走王大户后,便自思自语道:王大户是本店老主顾了,昨日之酒也并无甚奇特之处哇?奇怪,奇怪。看到师傅如此不解,还是大伙计老实,也是因为没闯什么祸,心中去了害怕,便上前将昨日偷喝酒之事对师傅一五一十一一坦白出来,这时小伙计也规规矩矩地站在师傅面前,等着师傅发落。谁知师傅听完不怒反喜,哈哈大笑之后立即吩咐今天关门谢客,要两个伙计依昨日之景如法炮制一番,并特嘱二人昨日如何休息今日便如何休息,昨日怎样饮酒今日便怎样饮酒,昨日兑多少水今日便兑多少水,昨日如何封坛口今日便如何封坛口......然后师徒三人闭门落锁,直奔小溪而去......

阅读全文

与送祸上门小说作者竹水流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精品人生小说在线阅读 浏览:297
小说高潮怎样写 浏览:362
女主假淡定很色的小说 浏览:212
金俊秀同人小说 浏览:923
诸天万界垂钓系统小说 浏览:294
小说大唐猛虎全文免费阅读 浏览:138
高智商推理有声小说 浏览:433
仙侠都市后宫小说完本小说排行榜 浏览:713
男大仙侠小说排行榜 浏览:670
情色有声小说哪个好 浏览:14
燃文小说阅读网分站 浏览:694
关于狼的小说排行榜 浏览:827
双重生活小说 浏览:396
神魔玄幻后宫小说 浏览:813
飞卢小说网作家待遇 浏览:467
宇智波鼬主角小说 浏览:89
都市小说排名2016 浏览:251
完结幽默小说排行榜完本小说 浏览:59
朱竹清是女主的小说 浏览:446
心壶小说阅读题答案 浏览: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