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神针墨中白阅读答案
【《神针》墨中白阅读习题】:
16.下列对这篇小说的赏析,不准确的两项是()
A.全篇以自然、生动的叙述,交代了许三楼和五公子治病救人的经历,故事算不上复杂,但情节扣人心弦。
B.小说开头关于泗州人喜食鱼、善捕鱼的环境描写,具有交代事情发生的背景、渲染气氛的重要作用。
C.五公子不仅医术精湛,而且医德高尚,五公子深受父亲的影响,面对金银珠宝时,也只取七十文钱。
D.文章通过白一品亲自登门以及坚持排队的细节描写,刻画了清正廉明、自尊心强、关心百姓的形象。
E.小说结尾处银针显露出神奇的功效,实则与前文“人生病,是身体中了邪气”相照应,使人觉得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17.“五公子”这一形象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18.“许三楼”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19.小说以“神针”为题非常妙,请从标题含意、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小说主题的角度加以探究。
【参考答案】:
16.B D(A项“环境描写”以及“渲染气氛”错误,开头的叙述有为下文治病救人埋下伏笔的作用。C.“自尊心强”系无中生有。)
17.
①推动 情节发展。以五公子医治红脸大汉母亲的腰疼串起小说后半部分,让我们了解孙飞虎把救济米全部送还给府衙,使故事情节的发展更趋自然。
②映衬主要人物。通过 对五公子的描写映衬许三楼,许三楼有医术精湛、淡泊名利、关心民众疾苦的性格,使其形象更加鲜明、更加生动,从而使其在读者的脑中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③ 深化作品主题。作为许三楼幼子的五公子不但继承了父亲的精湛医术,而且传承了父亲的高尚人品,既增添了小说的思想深度,又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8.
①医术 精湛:许三楼问清病因,找准穴位,用细银针扎进去,一般七天准好。医治钱家当铺少爷和白一品均淋漓尽致地体现。
②淡泊名利:医治好钱家当铺少爷,钱家送来 白银百两,许三楼不为利益所诱惑,只收十文钱;七天后,知府腿好了。当白一品从怀中掏出七十文钱,许三楼也不拒绝,许三楼没有因为白一品知府的身份,去巴 结和讨好,而是伸手接下。
③关心民众疾苦。当知府找许三楼劝说孙飞虎归还救济粮,许三楼并没有推辞,设法让孙飞虎把救济米归还府衙。
19.
①标题含意:表层含义,许三楼、五公子的精湛医术能救死扶伤;深层含义,能解孙飞虎等人的心结,关心民众疾苦,救民于水火之中。
②人物形象:小说中所有人物之间的关系都是以神针为纽带连结合起来的(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都是借助神针来表现的),神针使许三楼、五公子等人物形象鲜活,跃然纸上。
③情节结构:整个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都是围绕神针进行的。以神针为线索,使故事情节发展一波三折。
④小说主题:借“神针”来赞美许三楼、五公子妙手回春的医术,也表达对他们关心民众疾苦的高尚品德的褒扬。
B. 在哪个软件上能免费看到《公子有疾我有药》
不用软件,网络搜索下,很多网站都可以直接免费看的。
C.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阅读题,急!急!急!~~~~~~~~~~~
周晔、鲁迅的侄女,鲁迅的三弟周建人的女儿。
参考资料:http://www.stu.com.cn/browse/54/shang/x4/yw/x4yw28-30.htm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世。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等等。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1938年出版《鲁迅全集》〔二十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鲁迅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十六卷〕。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据《辞海》1989年版改写〕
参考资料:http://..com/question/25614086.html?si=2
回答者: BY流星暗夜月刃 - 江湖新秀 四级 5-9 19:12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作者:周晔
回答者: 米莉莉 - 试用期 一级 5-10 18:31
周晔与鲁迅先生
鲁迅,出生在一个逐渐没落的士大夫家庭,祖父因科场案下狱,父亲又久病不愈。作为长子,鲁迅为了给父亲治病,常常出入当铺和药店,饱受人们的冷眼。在乡下外婆家里,他有机会接触农村社会,和农民的孩子亲密相处,从中感受到农民生活的困苦和他们勤劳、纯朴的性格。这些经历使他对劳动人民有着深切的同情。这一点在周晔写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救助车夫”这件事可以体现出来。
鲁迅于1936年10月19日在上海逝世。广大群众闻讯后,冒着被反动军警逮捕的危险,争先瞻仰遗容,数万群众自动为他送葬。周晔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描述了当时的情景。22日,覆盖着上海民众敬献的“民族魂”旗帜的遗体,安放在万国公墓。
鲁迅先生的一生写了大量的著作,无情地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罪恶和旧中国的黑暗。反动派非常害怕鲁迅的文章,不许他发表,而且要逮捕他,但他始终与敌人做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从《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谈碰壁”中,我们感受到他救国救民,不顾个人安危、不怕碰壁的顽强斗争精神,我们也仿佛看到了他“横眉冷对千夫指”的英雄形象。
鲁迅兄弟三人,二弟周作人,三弟周建人。周晔是周建人的女儿,所以她称鲁迅为伯父。周建人在晚年,由女儿周晔执笔,自己口述,出版了《鲁迅故家的败落》一书。
回答者:hlz840519 - 试用期 一级 5-4 17:37
周晔 女,1964年5月生,哈尔滨人。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领导科学。获中共中央党校法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邮电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合著及主编书籍有十余本。近年来,先后发表有关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方面论文40余篇,其中13篇论文获省部级优秀论文一等奖;在校内承担重大课题十一项。周晔、鲁迅的侄女,鲁迅的三弟周建人的女儿。
参考资料:http://www.stu.com.cn/browse/54/shang/x4/yw/x4yw28-30.htm
周晔与鲁迅先生
鲁迅,出生在一个逐渐没落的士大夫家庭,祖父因科场案下狱,父亲又久病不愈。作为长子,鲁迅为了给父亲治病,常常出入当铺和药店,饱受人们的冷眼。在乡下外婆家里,他有机会接触农村社会,和农民的孩子亲密相处,从中感受到农民生活的困苦和他们勤劳、纯朴的性格。这些经历使他对劳动人民有着深切的同情。这一点在周晔写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救助车夫”这件事可以体现出来。
鲁迅于1936年10月19日在上海逝世。广大群众闻讯后,冒着被反动军警逮捕的危险,争先瞻仰遗容,数万群众自动为他送葬。周晔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描述了当时的情景。22日,覆盖着上海民众敬献的“民族魂”旗帜的遗体,安放在万国公墓。
鲁迅先生的一生写了大量的著作,无情地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罪恶和旧中国的黑暗。反动派非常害怕鲁迅的文章,不许他发表,而且要逮捕他,但他始终与敌人做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从《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谈碰壁”中,我们感受到他救国救民,不顾个人安危、不怕碰壁的顽强斗争精神,我们也仿佛看到了他“横眉冷对千夫指”的英雄形象。
鲁迅兄弟三人,二弟周作人,三弟周建人。周晔是周建人的女儿,所以她称鲁迅为伯父。周建人在晚年,由女儿周晔执笔,自己口述,出版了《鲁迅故家的败落》一书。
回答者:hlz840519 - 试用期 一级 5-4 17:37
周晔 女,1964年5月生,哈尔滨人。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领导科学。获中共中央党校法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邮电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合著及主编书籍有十余本。近年来,先后发表有关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方面论文40余篇,其中13篇论文获省部级优秀论文一等奖;在校内承担重大课题十一项。
回答者:风月雅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5-7 09:18
周晔、鲁迅的侄女,鲁迅的三弟周建人的女儿。
参考资料:http://www.stu.com.cn/browse/54/shang/x4/yw/x4yw28-30.htm
对吗
回答者:tingxiaohan - 魔法学徒 一级 5-7 09:25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
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
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
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
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
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
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
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
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
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
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
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
史上的不朽杰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
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
教务主任。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1929年,儿子周海婴
出世。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
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
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
《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
《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
外集拾遗》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
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
《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
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
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
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
《小说旧闻钞》等等。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
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
重建的鲁迅墓题字。1938年出版《鲁迅全集》〔二十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鲁迅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
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
迅全集》〔十六卷〕。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
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
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回答者:307454640 - 试用期 一级 5-8 20:22
鲁迅简介
--------------------------------------------------------------------------------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世。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等等。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1938年出版《鲁迅全集》〔二十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鲁迅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十六卷〕。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据《辞海》1989年版改写〕
回答者:WENGLEIJIE - 魔法师 四级 5-8 20:40
周晔、鲁迅的侄女,鲁迅的三弟周建人的女儿。
参考资料:http://www.stu.com.cn/browse/54/shang/x4/yw/x4yw28-30.htm
周晔与鲁迅先生
鲁迅,出生在一个逐渐没落的士大夫家庭,祖父因科场案下狱,父亲又久病不愈。作为长子,鲁迅为了给父亲治病,常常出入当铺和药店,饱受人们的冷眼。在乡下外婆家里,他有机会接触农村社会,和农民的孩子亲密相处,从中感受到农民生活的困苦和他们勤劳、纯朴的性格。这些经历使他对劳动人民有着深切的同情。这一点在周晔写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救助车夫”这件事可以体现出来。
鲁迅于1936年10月19日在上海逝世。广大群众闻讯后,冒着被反动军警逮捕的危险,争先瞻仰遗容,数万群众自动为他送葬。周晔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描述了当时的情景。22日,覆盖着上海民众敬献的“民族魂”旗帜的遗体,安放在万国公墓。
鲁迅先生的一生写了大量的著作,无情地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罪恶和旧中国的黑暗。反动派非常害怕鲁迅的文章,不许他发表,而且要逮捕他,但他始终与敌人做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从《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谈碰壁”中,我们感受到他救国救民,不顾个人安危、不怕碰壁的顽强斗争精神,我们也仿佛看到了他“横眉冷对千夫指”的英雄形象。
鲁迅兄弟三人,二弟周作人,三弟周建人。周晔是周建人的女儿,所以她称鲁迅为伯父。周建人在晚年,由女儿周晔执笔,自己口述,出版了《鲁迅故家的败落》一书。
回答者:hlz840519 - 试用期 一级 5-4 17:37
周晔 女,1964年5月生,哈尔滨人。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领导科学。获中共中央党校法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邮电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合著及主编书籍有十余本。近年来,先后发表有关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方面论文40余篇,其中13篇论文获省部级优秀论文一等奖;在校内承担重大课题十一项。
回答者:风月雅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5-7 09:18
周晔、鲁迅的侄女,鲁迅的三弟周建人的女儿。
参考资料:http://www.stu.com.cn/browse/54/shang/x4/yw/x4yw28-30.htm
对吗
回答者:tingxiaohan - 魔法学徒 一级 5-7 09:25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
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
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
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
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
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
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
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
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
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
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
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
史上的不朽杰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
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
教务主任。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1929年,儿子周海婴
出世。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
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
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
《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
《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
外集拾遗》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
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
《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
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
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
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
《小说旧闻钞》等等。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
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
重建的鲁迅墓题字。1938年出版《鲁迅全集》〔二十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鲁迅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
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
迅全集》〔十六卷〕。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
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
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鲁迅简介
--------------------------------------------------------------------------------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世。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等等。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1938年出版《鲁迅全集》〔二十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鲁迅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十六卷〕。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据《辞海》1989年版改写
回答者: 406003931 - 试用期 一级 5-13 18:03
周晔 女,1964年5月生,哈尔滨人。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领导科学。获中共中央党校法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邮电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合著及主编书籍有十余本。
回答者: 水果111111 - 初入江湖 二级 5-14 19:13
作者简介:周晔 女,1964年5月生,哈尔滨人。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领导科学。获中共中央党校法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邮电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合著及主编书籍有十余本。近年来,先后发表有关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方面论文40余篇,其中13篇论文获省部级优秀论文一等奖;在校内承担重大课题十一项。
文章主题:这篇文章是周晔写的回忆伯父的纪念性文章,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D. 我快亏成麻瓜了_by江公子阿宝_txt全文免费阅读
链接:
E. 蒙恬列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蒙恬,他的祖先是齐国人。蒙恬的祖父蒙骜,从齐国来到秦国侍奉秦昭王,官做到上卿。秦庄襄王元年,蒙骜担任秦国的将领,攻打韩国,占领了成皋、荥阳,设置了三川郡。庄襄王二年,蒙骜攻打赵国,夺取了三十七座城池。秦始皇三年,蒙骜攻打韩国,夺取了十三座城池。始皇五年,蒙骜攻打魏国,夺取了二十座城池,设置了东郡。始皇七年,蒙骜去世。蒙骜的儿子叫蒙武,蒙武的儿子叫蒙恬。蒙恬曾做过狱讼记录工作,并负责掌管有关文件和狱讼档案。前224年(秦始皇二十三年),蒙武担任秦国的列将,和王翦一同攻打楚国,大败楚军,杀死了项燕。始皇二十四年,蒙武又攻打楚国,俘虏了楚王。蒙恬的弟弟叫蒙毅。
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蒙恬由于出身将门做了秦国的将军,率兵攻打齐国,大败齐军。授给他内史的官职。秦国兼并天下后,就派蒙恬带领三十万人的庞大军队,向北驱逐戎狄,收复黄河以南的土地。修筑长城,利用地理形势,设置要塞,西起临洮,东到辽东,逶迤绵延一万余里。于是渡过黄河,占据阳山,曲曲折折向北延伸。烈日寒霜,风风雨雨,在外十余年,驻守上郡。这时,蒙恬的声威震摄匈奴。秦始皇特别尊重推崇蒙氏,信任并赏识他们的才能。因而亲近蒙毅,官至上卿。外出就陪着始皇同坐一辆车子,回到朝廷就侍奉在国君跟前。蒙恬在外担当着军事重任而蒙毅经常在朝廷出谋划策,被誉为忠信大臣。因此,即使是其他的将相们也没有敢和他们争宠的。 (蒙恬出身,家庭背景)
赵高,是赵国王族中被疏远的亲属。赵高兄弟几人,都是生下来就被阉割而成为宦者的,他的母亲也以犯法而被处以刑罚,所以世世代代地位卑贱。秦王听说赵高办事能力很强,精通刑狱法令,就提拔他担任了中车府令。赵高就私下侍奉公子胡亥,教导胡亥决断讼案。赵高犯下了重罪,秦王让蒙毅依照法令惩处他。蒙毅不敢枉曲法令,依法应当判处死刑,剥夺他的官籍。始皇因为赵高办事勤勉尽力,赦免了他。恢复了他原来的官职。始皇打算巡游天下,路经九原郡,直达甘泉宫。就派蒙恬为他开路,从九原到甘泉,打通山脉,填塞深谷,全长一千八百里。然而,这条通道没能完成。 (蒙恬与赵高结仇)(“隐宫”应为“隐官”一词之误。《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傅律:“公士、公卒及士五(伍)、司寇、隐官子,皆为士五(伍)。”据此,隐官产子,其身份当是无爵的士五。也就是说,尽管赵高的母亲是刑余隐官,身份低贱,但是,赵高兄弟的法律身份是士五,与普通的庶民相同。赵高的身份仕途,主要受“其母为刑戮”的影响。)
前210年(始皇三十七年)冬天,御驾外出巡游会稽,依傍着大海,向北直奔琅邪。半途得了重病,派蒙毅转回祷告山川神灵。没等蒙毅返回,始皇走到沙丘就逝世了。始皇逝世的消息被封锁了,文武百官都不知道。这时丞相李斯、公子胡亥、中车府令赵高,经常侍奉在秦始皇左右。赵高平常就得到胡亥的宠幸,打算立胡亥继承王位,又怨恨蒙毅依法惩处他而没有袒护他,于是就产生了杀害之心。就和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中策划,拥立胡亥为太子。太子拥立之后,派遣使者,捏造罪名,拟定公子扶苏和蒙恬死罪。扶苏自杀后,蒙恬产生怀疑,又请求申诉。使者就把蒙恬交给主管官吏处理,另外派人接替他的职务。胡亥用李斯的家臣担任护军。使者回来报告时,胡亥已经听到扶苏的死讯,当下就打算释放蒙恬。赵高唯恐蒙氏再次显贵当权执政,怨恨他们。 (始皇扶苏公子之死)
蒙毅祈祷山川神灵后返回来,赵高趁机表示替胡亥尽忠献策,想要铲除蒙氏兄弟,就对胡亥说:“我听说先帝很久以前就选贤用能,册立您为太子,而蒙毅劝阻说:‘不可以。’如果他知道您贤明有才能而长久拖延不让册立,那么,就是既不忠实而又蛊惑先帝了。以我愚昧的浅见,不如杀死他。”胡亥听从了赵高的话,就在代郡把蒙毅囚禁起来。在此以前,已经把蒙恬囚禁在阳周。等到秦始皇的灵车回到咸阳,安葬以后,太子就登极即位做了二世皇帝,赵高最得宠信,日日夜夜毁谤蒙氏,搜罗他们罪过,检举弹劾他们。
子婴进言规劝说:“我听说过去赵王迁杀死他的贤明臣子李牧而起用颜聚,燕王喜暗地里采用荆轲的计谋而背弃秦国的盟约,齐王建杀死他前代的忠臣而改用后胜的计策。这三位国君,都是各自因为改变旧规丧失了他们的国家而大祸殃及他们自身。如今蒙氏兄弟是秦国的大臣和谋士,而国君打算一下子就抛弃他们,我私下认为是不可以的,我听说草率考虑问题的人不可以治理国家,独断专行、自以为是的人不可以用来保全国君。诛杀忠良臣子而起用没有品行节操的人,那是对内使大臣们不能相互信任而对外使战士们涣散斗志啊,我私下认为是不可以的。” (赵高除去蒙氏兄弟)
胡亥听不进子婴的规劝。却派遣御史曲宫乘坐驿车前往代郡,命令蒙毅说:“先主要册立太子而你却加以阻挠,如今丞相认为你不忠诚,罪过牵连到你们家族,我不忍心,就赐予你自杀吧,也算是很幸运了。你反复地考虑吧!”蒙毅回答说:“要是认为我不能博得先主的心意,那么,我年轻时作官为宦,就能顺意得宠,直到先主仙逝,可以说是能顺应先主的心意了吧。要是认为我不了解太子的才能,那么唯有太子能陪侍先主,周游天下,和其他的公子比起来,相差太远了,我还有什么怀疑的。先主举用太子,是多年的深思积虑,我还有什么话敢进谏、还有什么计策敢谋划呢!不是我借口来逃避死罪,只怕牵连羞辱了先主的名誉,希望大夫为此认真考虑,让我死于应有的罪名。况且顺理成全,是道义所崇尚的;严刑杀戮,是道义所不容的。从前秦穆公杀死车氏三良为他殉葬,判处百里奚以不应得的罪名,因此,他死后给予评定为‘缪’的称号。昭襄王杀死武安君白起,楚平王杀死伍奢。吴王夫差杀了伍子胥。这四位国君,都犯了重大的过失,而遭到普天下人对他们的非议,认为他们的国君不贤明。因此,在各诸侯国中名声狼藉。所以说:‘用道义治理国家的人,不杀害没罪的臣民,而刑罚不施于无辜的人身上。’希望大夫认真地考虑!”使者知道胡亥的意图,听不进蒙毅的申诉,就把他杀了。 (蒙毅之死)
二世皇帝又派遣使者前往阳周,命令蒙恬说:“您的罪过太多了,而您的弟弟蒙毅犯有重罪,依法要牵连到您。”蒙恬说:“从我的祖先到后代子孙,为秦国累积大功,建立威信,已经三代了。如今我带兵三十多万,即使是我被囚禁,但是,我的势力足够叛乱。然而,我知道必死无疑却坚守节义,是不敢辱没祖宗的教诲,不敢忘掉先主的恩宠。从前周成王刚刚即位,还不能完全脱离襁褓,周公旦背负着成王接受群臣的朝见,终于平定了天下。到周成王病情严重得很危险的时候,周公旦剪下自己的指甲沉入黄河,祈祷说:‘国君年幼无知,这都是我当权执政,若有罪过祸患,应该由我承受惩罚。’就把这些祷祠书写下来,收藏在档案馆里,这可以说是非常诚信了。到了成王能亲自治理国家时,有奸臣造谣说:‘周公旦想要作乱已经很久了,大王若不戒备,一定要发生大的变故。’成王听了,就大发雷霆,周公旦逃奔到楚国。成王到档案馆审阅档案,发现周公旦的祷告书,就流着眼泪说:‘谁说周公旦想要作乱呢!’杀了造谣生事的那个大臣,请周公旦回归。所以《周书》上说:‘一定要参差交互地多方询问,反复审察。’如今我蒙氏宗族,世世代代没有二心,而事情最终落到这样的结局,这一定是谋乱之臣叛逆作乱、欺君罔上的缘故。周成王犯有过失而能改过振作,终于使周朝兴旺昌盛;夏桀杀死关龙逢,商纣杀死王子比干而不后悔,最终落个身死国亡。所以我说犯有过失可以改正振作,听人规劝可以察觉警醒,参互交错地审察,是圣明国君治国的原则。大凡我说的这些话,不是用以逃避罪责,而是要用忠心规劝而死,希望陛下替黎民百姓深思熟虑地找到应遵循的正确道路。 ”使者说:“我接受诏令对将军施以刑法,不敢把将军的话转报皇上听。”蒙恬沉重地叹息说:“我对上天犯了什么罪,竟然没有过错就处死呢?”很久,才慢慢地说:“我的罪过本来该当死罪啊。起自临洮接连到辽东,筑长城、挖壕沟一万余里,这中间能没有截断大地脉络的地方吗?这就是我的罪过了。”于是吞下毒药自杀了。 (蒙恬之死)
以上来自网络
F. 熬药的阅读答案
熬药
吴克诚
所谓的药大都是些亡去很久的草。长得正好的草是不配叫药的,即使硬放进药屉里,不久它也会烂掉,因为它末经晒、烘、焙或炒——九九八十一劫,少了一劫,也不能成药。
所以药都身世沧桑。身世沧桑的药只能以文火 慢熬。我喜欢这个“熬”,“煎药”的煎太轻薄,与药的身世不协调。
急火出菜,文火出药——饱经沧桑之心,除了以文火轻拢慢捻,是断不能把它再打开了——且看文火在药锅下缭绕——缭绕成花的瓣,那么锅中药就是瓣中蕊了,熬着,熬着,蕊心舒开,尘封已久的沧桑便一丝一缕地倾吐出来。
越王勾践很善于用文火熬药。越国 病入膏肓,他却不慌不急,他用了二十多年的光阴,来熬一服复国之药。伍子胥 在这方面可就逊色了,他输在一个“急”字上,一急,药糊了。急火攻心,自己当然也在劫难逃。
沧桑是苦涩的,所以药都苦。
苦药祛病。
魏征 是个善献苦药的人。唐太宗善喝苦药。虽然有时他也会紧皱眉头,但他最终还是咽了下去。纣王咽不下去,渐渐就百病缠身了。病是潜伏着的阴谋,肉眼一时半会儿很难看到,它一旦现出山水,就势如破竹了。
小孩子理解不了药的苦心,所以小孩子总拒绝好心好意的药。我甚至都拒绝走进父亲的药房——我至今仍记得那个春夜,月色正好,我溜进父亲的药房,倚着门,看他熬药。摇曳的烛影里,父亲被药拥着,也如一味药了。药香如蝶,满室翩跹。父亲说:“过来啊,过来叫药熏熏。”我可不愿让它熏,我一扭头,转身就跑,一地花影 都被我踩碎了。
今夜,父亲故去整已十年。当初那些被我踩碎的花影仍在。春夜也在。月也正好。可是再也不会有人唤我熏药……
当初面对那些苦药,我真不应拔腿就跑……
从生到老,谁能离得了那些药?从生到老,谁能说清究竟咽下多少药?
(选自2003年第6期《散文》,有改动)
18、从文中看,“药”有哪些特征?(2分)
19、文中为何说“父亲”“也如一味药了”?请作简要解释。(4分)
20、第八段中写了一件“我”不愿熏药的小事,请结合上下文,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6分)
参考答案
18、沧桑,苦涩,馨香
19、①父亲也有如草药一样的沧桑经历;②父亲积累了为人处世的药方;③父亲养成了用药治人的能力。
20、①用“我”经历的小事来例证小孩子不解药、拒绝药、现身说法,增强了说服力、感染力;②承上意在说明不解药、拒绝药的人异于小孩子;③为突出下文“我”因不愿熏药而后悔、内疚,以及对父亲的良苦用心的理解和怀念作铺垫
G. 鲁迅《呐喊》中:小说中《药》的标题含义是什么
1 简单的说;帮助革命成功的方法,或者改善民族品质、思想的方法。 2 复杂的说;
精警简洁 寓意深刻
——从《药》的标题说开去
“药”,小说里指的是人血馒头,是老实愚昧的贫民华老栓为其儿子华小栓治病的药,是他用他们一家节衣缩食积攒下来的辛苦钱从刑场上与刽子手康大叔那换来的。小说从华老栓半夜起身,为儿子买“药”入笔,具体形象地描述了华老栓去刑场买“药”、华小栓服“药”、众茶客议论“药”、直到华大妈去上坟。简洁的概括就是四个部分:取“药”、吃“药”、谈“药”、结局。整篇小说自始至终都围绕着“药”来写,“药”贯穿全文,是本篇小说的行文线索。
小说以“药”为标题,不仅制造了悬念,吸引读者去阅读、去思考:这是什么药,治什么病的药,围绕这药会有怎样的故事发生,同时也符合了文章标题要言简意赅、寓意深刻的原则。鲁迅自己也曾说过:“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人们中,意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所以我力避行文的唠叨,只要觉得将意思传给别人了,就宁可什么陪衬拖带也没有。”(《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药》这篇小说篇幅虽短,但是“容量”极大,题目虽只有一个字,可含义非同一般。在我印象中,现代文学作品中也以一字作为短篇小说题目的佳作,好象也只有叶绍钧的《夜》而已。看来想以一字作为文章标题并不是件简单的事,这足可见鲁迅的文学功底的深厚。
忧国忧民 发人深省
——从《药》的主题说开去
鲁迅从事小说创作,是有非常明确的目的性的。《药》写在“五四”运动发生前夕,同时鲁迅对辛亥革命时期的许多资产阶级革命家非常熟悉,这就使鲁迅在从自己丰富的生活积累中选择辛亥革命时期的社会生活关系作为描写题材时,确定了“在与旧的社会制度斗争中革命者和群众的关系”这样一个主题。鲁迅自己曾对别人讲述过《药》的写作意图:“《药》描写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或者说,因群众的愚昧而来的革命者的悲哀;更直捷说,革命者为愚昧的群众奋斗而牺牲了,愚昧的群众并不知道这牺牲为的是谁,却还要因了愚昧的见解。以为这牺牲可以享用。”(孙伏园:《鲁迅先生二三事·药》)这就是这篇小说的主题和所要表达的重点。
而文中关于华、夏两个姓氏的设置也有其内在的含义。华、夏为中华民族的代称,鲁迅特地选择这两个姓氏赋予故事的主人公,隐喻了小说的主旨在对中华民族的命运进行探索。以“药”为题,也暗示人们去思考救国救民的良方。
如果说这篇小说的主题只是鲁迅对当时社会阴暗面的揭露的话,那么小说的主旨则体现了鲁迅对国家、对民族前途命运的思考和担忧。这才是真正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才是鲁迅这篇小说的精华。
双线交叉 明暗搭配
——从《药》的结构说开去
在结构设置上,鲁迅为了从革命者和群众两个方面来描写,采用了“双线结构”。作者同时描写两条线索:革命者夏瑜英勇奋斗,但是由于孤军作战,加上被族人出卖,终于在寂寞中牺牲;华老栓愚昧落后、麻木不仁,用人血馒蘸馒头作为药给儿子治病,但这药并不见效,儿子也终于死去。这两件事原本风马牛不相及,但是却因为一个人血馒头联系到了一起,因为那血是革命者夏瑜的血,所以这两个线索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
而在两条线索之中,华老栓的悲剧又是作为明线来写的,夏瑜的命运则是暗线,以华老栓一家为正面描写的对象,使夏瑜的形象不经描写却也能深深的印在读者脑海中。原本一篇小说是要通过矛盾冲突来推动情节发展的,但是《药》中却没有矛盾冲突的直接接触和正面发生,取而代之的是一明一暗两条线索的结构形式,这也使得小说中带着不明朗的含蓄隐秘色彩。
耐人寻味 意义重大
——从《药》的象征说开去
鲁迅善用象征手法,他常把自己对人生、对时代的思考,凝结成为一种耐人咀嚼的象征意象。《药》这个题目的选用就显现了这个特点。“药”本是治病的方剂,鲁迅用作小说的题目,我认为有三层含义:革命者以血去医治社会的苦难;国民却以他的血去医治自己儿子的疾病;作为革命文学家的鲁迅则是用这个可悲的故事去医治人们愚昧麻木的精神和思想。但是以上这三层含义的“药”都无法彻底救治人民的痛苦,应该寻找一种更有效的“药”,那就是:彻底打碎封建统治者加给人民的精神枷锁!
在小说的结尾,鲁迅在夏瑜的坟头安排了一个红白相间的小小花环。于是花环便也成为了革命力量的象征、未来希望的象征、理想的象征。它给人以鼓舞、以激动、以信心。它既表达了鲁迅对革命烈士的怀念与赞颂,也表达了他对革命前途的一种乐观:这是革命力量必将最终胜利、为革命牺牲的志士的遗愿必将实现的象征。
嗯,就这些,希望能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