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部分明清小说作者不明确的原因
首先是古代版权专利制度不完善,如我国的造纸术都是免费供应,印刷术传出去之后人家换了个材料(陶瓷换成了青铜)就说是自己发明的活字印刷。
其实经历多次文字狱,特别是乾隆朝的四库毁书事件,很多历史资料已经不全了,加之清朝大肆修改历史书,很多事实已经难以查明了。
《四库全书》存书3475部,79070卷;
存目销毁(仅仅存了个书名而被销毁的书):6766部,93556卷;
不曾存目即被销毁得几乎没有踪迹的书就更是不计其数
对《四库全书》,鲁迅先生说得深刻:“现在不说别的,但看雍正,乾隆两朝对于中国人著作的手段,就足够令人震惊。全毁,抽毁,删去之类也且不说,最阴险的是篡改了古书的内容。乾隆朝的篡修《四库全书》是许多人颂为一代盛事的,但他们不但搞乱了古书的格式,还篡改了古人的文章,不但藏之于内廷,还颁之于文风颇盛之处,使天下士子阅读,永不会觉得我们中国的作者里面,也曾经有过很多很有些骨气的人。
除了焚毁书籍,满清还系统的对明代档案进行了销毁。目前明代档案仅三千余件,主要是天启、崇祯朝兵部档案,也有少量洪武、永乐、宣德、成化、正德、嘉靖、隆庆、万历、泰昌朝的官方文书(其中很多已经被满清修改过)。其余估计不少于1000万份明代档案,已经全部被销毁了。除了销毁书籍和档案外,满清还系统的对残存书籍和档案,进行篡改。
很多中国古代的书籍甚至在中国找不到一本,只有少量译本在日本国等国保留。
2. 明清时的小说谁能给些评价
中国古代的叙事文学,到了明清时期步入了成熟期。就文学理念、文学体式和文学表现手段而言,明清小说以其完备和丰富将叙事文学推向了极致。从明清小说所表现的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丰硕的艺术创作成果和丰富的社会政治理想而言,明清小说无疑铸就了中国古典文学的最后的辉煌。
本讲以明清小说的题材开拓和艺术探索为视点,试图在传统文化的背景下,描画出明清小说的梗概面貌。
一、明清小说与传统文化
从思想内涵和题材表现上来说,明清小说最大限度地包容了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经过世俗化的图解后,传统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动人的故事而走进了千家万户。传统文化给明清小说提供了丰富的养料,而明清小说又将传统文化空前地发扬和丰富,在艺术形象和艺术细节的衍绎中予以创造性的阐说。
1、史传色彩--世俗文学的历史依傍
中国的史官文化异常发达,源出于“纪实”的传统小说,与史官文化有着血肉相连、密不可分的密切关系,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史传的烙印,史传性是中国传统小说最重要的民族特征。尽管明清小说带有浓厚的市民文化色彩,但无论从衍说故事之形式还是从讽寓教化之动机出发,都深深地受到了史传文化的决定性影响。
题材的史传性 观念的史传性 小说艺术的史传性
2、惩劝教化--儒家文化的影响
中国古典小说受儒家思想的影响长久深远,而将这种影响合理化、具体化者,则是小说理论中的“惩劝教化”说。几乎可以说,“惩劝教化”模式笼罩了整个封建时代的小说创作。
重视小说的教化作用 惩劝模式牢笼创作
3、神妖仙道--佛道思想的濡染
佛教自东汉末传入中国后,一直在文化形态上深刻地影响着文学创作。而道教是唯一在中国本土上产生发展成长的宗教,它与古代小说有着密不可分的血肉关系,尤其在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对古代小说影响深刻。佛道所创造的神仙境界,仙、道、妖、鬼等意象,奇谲变幻的仙道法术,因果业报的结构,以及由此孕育的小说母题,无疑为小说世界带来了奇观异彩。
3. 对于明清古典小说的评价
中国古代的叙事文学,到了明清时期步入了成熟期。就文学理念、文学体式和文学表现手段而言,明清小说以其完备和丰富将叙事文学推向了极致。从明清小说所表现的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丰硕的艺术创作成果和丰富的社会政治理想而言,明清小说无疑铸就了中国古典文学的最后的辉煌。
本讲以明清小说的题材开拓和艺术探索为视点,试图在传统文化的背景下,描画出明清小说的梗概面貌。
一、明清小说与传统文化
从思想内涵和题材表现上来说,明清小说最大限度地包容了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经过世俗化的图解后,传统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动人的故事而走进了千家万户。传统文化给明清小说提供了丰富的养料,而明清小说又将传统文化空前地发扬和丰富,在艺术形象和艺术细节的衍绎中予以创造性的阐说。
1、史传色彩--世俗文学的历史依傍
中国的史官文化异常发达,源出于“纪实”的传统小说,与史官文化有着血肉相连、密不可分的密切关系,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史传的烙印,史传性是中国传统小说最重要的民族特征。尽管明清小说带有浓厚的市民文化色彩,但无论从衍说故事之形式还是从讽寓教化之动机出发,都深深地受到了史传文化的决定性影响。
题材的史传性 观念的史传性 小说艺术的史传性
2、惩劝教化--儒家文化的影响
中国古典小说受儒家思想的影响长久深远,而将这种影响合理化、具体化者,则是小说理论中的“惩劝教化”说。几乎可以说,“惩劝教化”模式笼罩了整个封建时代的小说创作。
重视小说的教化作用 惩劝模式牢笼创作
3、神妖仙道--佛道思想的濡染
佛教自东汉末传入中国后,一直在文化形态上深刻地影响着文学创作。而道教是唯一在中国本土上产生发展成长的宗教,它与古代小说有着密不可分的血肉关系,尤其在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对古代小说影响深刻。佛道所创造的神仙境界,仙、道、妖、鬼等意象,奇谲变幻的仙道法术,因果业报的结构,以及由此孕育的小说母题,无疑为小说世界带来了奇观异彩。
小说描写空间的拓展 小说人物画廊的丰富 小说情节的奇谲变幻
二、明清小说的内容拓展
就题材而言,明清小说可谓是包罗万象,空前丰富。明清小说全方位地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关系和生活方式,表达了人们的喜怒哀乐和理想追求。叙事文学和通俗文学的特点,使文学对社会生活的表现,达到了从未有过的宽广和深入。城市经济和市民阶层的凸起,新的价值观念和新的社会理想又给文学注入了新的思想内涵。
1、题材内容的空前丰富
题材丰富,内容多样是明清小说的突出特点。除了在民间流传蕴育多年而经文人加工的历史演义、英雄传奇,以及用魔幻的方式反映生活的神魔小说外,小说作者的笔触更是切近了现实生活。直接描写社会世态人情的世情小说的出现,是小说题材开拓上的重大突破,标志着小说创作进入了成熟发展的新阶段。
世情小说 历史演义 英雄传奇 神魔小说 讽刺小说 侠义公案小说
2、世俗生活的全面展现
明清文学观念的演进,使世俗现实生活日渐成为小说关注的焦点,以现实生活为描摹对象,通过家庭、爱情、婚姻的纠葛变化、盛衰兴亡,来反映社会人际关系,展现时代风尚面貌,提供生动完整细腻的社会生活画卷,这是明清小说的突出贡献。
爱情婚姻,家庭盛衰 官场黑幕,社会丑态
科举礼教,人生百态 日常生活,世情风貌
3、社会理想的全新探索
中国古代小说素有理想探索的传统,在六朝志怪、唐代传奇和宋元话本中,往往通过幻想浪漫的手法,表现理想。明清小说作家在创作过程中,一方面力求真实地描摹世态,批判社会;一方面则探索社会出路,塑造理想人物,展现理想境界。两者相辅相成,表现出对社会现实人生的热忱关注。
社会政治理想 爱情婚姻理想 人伦关系理想
三、明清小说的艺术成就
到了明清小说,叙事艺术已趋向成熟和完美。先前那种故事式的作品已衍化为繁富的鸿篇巨制,其间有宏大精致的结构,引人入胜的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丰富多彩的语言,无微不至的描绘。文学的表现力达到了从未有过的完备,《红楼梦》的问世,更是标志着中国古典文学走到了它的巅峰。
1、完备精湛的叙事结构
作为叙事文学的典范作品,明清小说在叙述方式和情节结构上的成就不同凡响。无论是章回体的长篇小说,还是精巧绵密的短篇作品,都各有优长。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结构宏伟,能在尺幅之间,舒展历史风云,饱览英雄人物,追寻历史进程。世情小说则脉络清晰,精巧细密,逼真地反映现实生活,展示生活样貌。
从事件结构到人物命运结构 从平铺直叙到立体交错
从单线纵深到全方位铺展 从主线突出到一线两描写
2、性格丰满的形象塑造
从历史传奇中人物刻画的类型化、平面化,到英雄传奇的个性凸现,直至世情小说注重平常人的典型性格的塑造,明清小说在人物形象刻画上成就非凡。将情节事件发展与人物性格密切相连,细腻委曲地传递人物的情绪心声,在对比映衬中凸现性格,描绘出人物的心灵成长史……明清小说中风韵独具、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显示了叙事文学在人物塑造上的突飞猛进。
因人设事 曲尽人情 相依相存 发展变化
3、曲描细叙的艺术刻划
由叙事为主,转向以描写为主,明清小说在艺术描写上渐趋细腻逼真,无论形象塑造、环境描写、细节刻划,还是人物心理情感的揭示,都力图描摹生活,笔参造化。追求洞察深微、见微知著的概括作用和艺术感染力。
丝丝入扣的心理描写 逼真细致的环境描写 丰富具体的细节描绘
4. 明清小说有争议的问题
比如金瓶梅的作者。
比如红楼梦曹雪芹是否完卷。
比如水浒中宋江的原型是谁
5. 如何看待明代小说作者不在小说上署其真实姓名的文化现象
明代是正式可称为文字狱的时代,是从洪武十七年(1384年)到二十九年这十三年的时间,其间因各种与文字有关的事件而被杀者达十几万之多。上至大臣,下至平民,几乎涵盖了当时社会的各个阶层,各种职业,其牵连之广、死者之多、影响之深远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罕见的。例如:明代诗人高启,做了一首《题宫女图》,中间有“小犬隔花空吠影,夜深宫静有谁来”这样的句子,皇帝被讽刺帷薄不修,很受不了,又不愿意张扬其事,这就借着他代友人魏观作《上梁文》,处刑腰斩。 所以明代文人多借用小说来抨击时弊,用来讽刺统治者和社会黑暗,为了避免受到诛害,只能采用化名或不署名的方式。
6. 我国明清四大小说名称,作者,
就是四大名著。
《三国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作者是罗贯中。
《水浒传》(也版称《水浒》权)成书于元末明初,作者是施耐庵,相传罗贯中(是施耐庵的学生)曾经对此书进行过加工。
《西游记》成书于明朝,作者吴承恩。
《红楼梦》(又名《凤月宝鉴》、《金陵十二钗》、《情僧录》、《石头记》)成书于清朝,作者历来有争议,一般认为目前的《红楼梦》版本,前80回为曹雪芹原著,后40回为高鹗续写。
7. 明清小说我发现一个问题,明朝小说都有姓名(或笔名)清朝小说有的都不知道书是谁写的。清朝文字狱多可怕
先看是不是再问为什么,我是搜索相反的论点发现这个问题的,明朝西周生兰内陵笑笑生甚至施耐庵都不知何容许人,清朝很多作品是确知作者的,甚至狎邪小说都有署名,作品优秀作者却不详的我能想到的也就只有石头记,你认为曹公是假名,明朝那些作者也未尝不是后世杜撰。
8. 明清小说是巅峰水平,晚清的四大谴责小说是哪些
晚晴四大谴责小说是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金松岑、曾朴的《孽海花》以及刘鹗的《老残游记》。
所谓谴责小说,鲁迅先生曾经在他的《中国小说史略》中概括其特点”揭发伏藏,显其弊恶,而于时政,严加纠弹,或更扩充,并及风俗”。由此可见,谴责小说的主要内容是抨击政府和时弊,提出挽救社会的主张,上面提到的四本书也不例外。
刘鹗的《老残游记》比之前三部小说要稍短一些,整体只有二十回,但是在思想与内容上比之前三本小说要高上一筹,可以说是继红楼之后又一本十分优秀的“文化小说”。鲁迅曾这样评论《老残游记》:“摘发所谓清官之可恨,或尤甚于赃官,言人所未尝言,虽作者亦甚自喜”。小说不仅详细的描绘了当时世道的黑暗,还包含了许多作者的自己的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
9. 明清四大谴责小说的作者分别是
《官场现形记》,作者李伯元(1867-1907),全书共60回,由许多独立成篇的短篇故事连缀而成。书中描写一群大大小小的封建官僚,他们贪污昏庸,媚外卖国,展开一幅清末官僚的百丑图,暴露和讽刺晚清官场的腐败,突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与人民的矛盾、清王朝对帝国主义的屈辱投降。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作者吴趼人(1866-1910),全书108回。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形式,以主人公“九死一生”的遭遇和见闻为线索,记录了许多社会上的怪现状:官场到处是贪财受贿,营私舞弊;商场里官商勾结,尔虞我诈;洋场上嫖赌拐骗,醉生梦死等。在近二百多个小故事中形象地反映了中法战争后20年间中国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 《老残游记》,作者刘鹗(1857-1909),全书20回。小说通过描写一个江湖医生老残四处行医途中的所见、所闻、所为,暴露当时某些官吏的残暴昏庸并着重抨击了那些名为“清官”、“能吏”,实为昏官酷吏的虐民行为,反映了晚清黑暗腐朽的社会现实。但作者对清政府仍寄予希望,所以对资产阶级革命和义和团运动抱敌对态度。小说在艺术上具有一定特色,语言精炼准确,形象鲜明生动,在同类小说中艺术成就最高。 《孽海花》,作者曾朴(1872-1935),全书30回,附录5回。作品以状元金雯青和名妓傅彩云(赛金花)的故事为线索,穿插了大量官僚、文人的秽闻轶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同治初年到甲午战争失败近三十年间的社会政治、外交、文化、思想状况,对清末黑暗政治的揭露较为有力。同时,小说还以同情的态度赞扬了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活动。作品结构严谨,语言华美,但对秘闻艳事描写过多,表现出低级庸俗的趣味。
10. 我觉得明清小说在文学造诣上无法和唐诗宋词相比
虽然你的说法有一定道理,但我并不认同。
首先,诗词和小说属于不同的文学样式,二者不能进行比较。好比那句话:我吃过的盐比你走过的桥还多。二者没有直接关系,所以不能进行对比。
其次,你说通俗者不雅,但请别忘了,我们还有一句话叫做大俗大雅。《红楼梦》大家都知道吧,你说它不雅吗?
如同诗词不是起源于唐宋一般,小说也不是起源于明清,只不过他们刚好在那个时代达到鼎盛而已。不否认,我也很喜欢诗词,但我从未有过将它们和小说比的念头。如同上文所述,二者根本没有可比性。
我很难认同的是现代人写的诗词。脱离了那个时代的诗词已经失去了那种韵味。怎么看都有些不伦不类了。好吧,偏题了。
我不是要改变你的想法,只想告诉你一个我的观点:喜欢某件事物是没有错的,但我们不能因此否认其他事物的价值。四大名著里毕竟也没有《李太白集》啊。它们是不同时期形成的不同的文化。
中华历史五千年呐,我不认为有那一段时期就能代表了你所谓的中华文化(个人觉得这个词很别扭,一般是中华文明)。
也许我的说法你不能接受,这与我也无所谓了。总之,不想多说了,就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