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最后一课》 文学常识
《最后一课》作者:都德(1840~1897)19世纪下半叶法国现实主义作家,其作品以深刻的爱国主义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而享有很高的声誉。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小东西》,短篇小说《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墙》。
B. 我从小就梦想写一本自己的小说,有时情节都构思出来了,就到写时不是提笔忘字,要吗用词不当,该过那方面
看小说 看得多了你就能慢慢写出来了 ,随时准备笔本 ,随时想到随时写。长篇大论对你也没用。慢慢积累。
C. 20世纪60年代记忆深刻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文艺工作者,以及这一时代的整体印象
“60年代出生作家群-”--------介绍 目前的青年作家队伍中,最早于80年代中期走上文坛、引人注意的是迟子建、陈染、苏童、庞天舒等人。随后,程青以《那竹篱围隔的小院》、余华以《十八岁出门远行》、刘西鸿以《你不可改变我》、吕新以《人家的闺女有花戴》、格非以《褐色鸟群》、孙惠芬以《变调》初露头角,加上北村的小说和韩东的诗歌创作,形成了目前青年创作队伍的最初阵容。这一阵容最初是试探性的,连同同时出道的同龄评论家李书磊、李洁非、王干、汪政、晓华等人的评论,也还没来得及找到自己年龄上的恰当定位。但是,他们已经初露锋芒。随后不久的“先锋”、“实验”小说———以语言的颠覆和重构为先导的叙事革命,开始以一个群体的形式引起文坛的广泛关注,成为上一世纪80年代末最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
西方艺术
现代主义最早是引用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指的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艺术,具有前卫特色、与传统文艺分道扬镳的各种艺术流派和思潮,又称现代派,20世纪60年代之后西方称后现代主义。主要的派别包括野兽派(代表人物马蒂斯)、立体派(毕加索)、表现主义(蒙克的《呐喊》)、抽象主义(蒙德里安和康定斯基)、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超级写实主义、波普艺术等,统称现代主义。 极少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西方现代艺术重要流派之一。它被用来称谓上世纪60年代美国艺术家的一项艺术活动,包括绘画和雕塑。。极少主义是第一个完全由美国艺术家发展出来,具有国际性意义的艺术活动,并且在绘画、文学、建筑、音乐等方面都产生了相当程度的影响,进而衍生出近代许多重要的艺术派别。 "女性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末在西方艺术领域中出现的一个全新的艺术流派。 后现代主义艺术 当代西方艺术流派之一。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70-80年代声势浩大地震撼了整个文化思想领域。代表人物有:凯奇(JOHN CAGE,1912-)、文杜里(ROBERT).
D. 帮忙了,谢谢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甚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两三回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直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那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E. 列举一位优秀文艺工作者及他的一部作品
1、莫言《红高粱》
2、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生,祖籍山东高密,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他自1980年代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2000年,莫言的《红高粱》入选《亚洲周刊》评选的“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2005年《檀香刑》全票入围茅盾文学奖初选。
2011年莫言荣获茅盾文学奖。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2月6日,莫言获颁授澳门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2013年10月30日,中国首家培养网络文学原创作者的公益性大学“网络文学大学”开学,莫言担任该校的名誉校长。
3、《红高粱》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莫言的作品。《红高粱》主要通过“我的奶奶”戴凤莲以及“我的爷爷”余占鳌两个人之间的故事,讲述发生在山东的生命赞歌。《红高粱》主线是“爷爷”余占敖率领的武装压击日军,辅线是“爷爷”余占鳌和“我奶奶”戴凤莲之间的爱情故事。故事发生的主要地点是高密东北乡。小说里的主要人物有的是自发的造反势力,有的是混乱和无纪律的地方首领。他们没有救国家和人民群众的主动意识。他们反抗的原因来源于为自身的生存而抗争。整部小说中没有着墨太多的正面形象,“我爷爷”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既是“土匪”又是“抗日英雄”的双重身份,土匪的野性和英雄的血气使人物更加丰满和真实,还原了真实的历史一幕。
在小说中,莫言竭尽全力的对几乎所有的战争场面都进行了精心的雕刻,无论战争场面的大小,甚至人与野狗在吞噬尸体时的较量也用了极多的笔触,展现了一幅幅尸横遍野、血肉横飞的血淋淋的画面。在这些血肉交汇之中,莫言描绘了一片红如鲜血的红高粱,整个世界都是血红的。莫言正是以这种狂欢式的语言、天马行空式的笔触,塑造了一个在伦理道德边缘的红高粱世界,一种土匪式英雄,他们做尽坏事但也报效国家,他们缱绻相爱、英勇搏杀,充满着又离经叛道又拥有无限生气的时代气息。
《红高粱》是一部表现高密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顽强生命力和充满血性与民族精神的经典之作。
F. 《决择》这部小说的作者是谁
山西作家张平~~纪实报告文学`~
被文坛誉称“在90年代中国文学中独树一帜”的作家张平,已是百姓读者耳熟能详的人物。
生活的恩赐
和许多作家一样,张平一步步进入文学殿堂,是从写自己起步的。他说:开始写别人不熟悉,也不敢,只好写自己,写自己的父母、姐妹、朋友和亲戚,写他们的悲苦,他们的喜悦。后来就写自己经历过的,自己感受深的,属于自己生命积淀、思索和体验的东西。
1981年,还在他上大学期间,他的那篇对“血统论”血泪控诉的处女作《祭妻》在《汾水》杂志上发表,立刻产生了极大反响,不仅被《小说月刊》、《新华文摘》、《小说月报》等多家刊物选载,还被评为山西文学该年度一等奖,他在文学界赢得了最初的荣誉。
1982年大学毕业后,张平被分配在临汾地区文联工作。试笔成功后,连续发表了《月到中秋》、《他是谁》、《静》、《山洼地》、《军民的女儿》、《争地》、《夏夜》、《糟糠之妻》、《婉儿》、《情分》、《姐姐》、《梦中情思》等一批中篇小说。其中1983年描写了农村妇女朴素又纯厚性格和情感的《糟糠之妻》引起广泛争鸣,并获山西省优秀小说奖;特别是1984年《姐姐》的发表带来极大声誉,标志着张平文学创作的进一步成熟,也奠定了他新时期文学创作的基础。小说先后被《新华文摘》、《小说月报》等六七家报刊选载,并被译成英文、俄文在国内外出版发行。这年他同时获三个奖,省内一个,省外一个,国家级一个。当时有评论枣张平开创了一个“家庭苦情反思小说系列”。他说,这些作品都有他身边亲人和朋友们的浓重的影子。
张平又和许多作家一样,丰于常人的生活际遇,使其足不出户,便可传神写照,惟妙惟肖,鞭辟入理,扼腕叫绝。这与他对生活的体验,理解密切相关的。他说:“我感谢生活”,“我沾了生活的光,有很多东西,只要叙述出来就行了,根本用不着加工”。
他出生于一个充满书香与温馨的家庭,对他来说,只是遭受不幸的开始。在他未懂世事时,供职于西安工业大学的父亲就被错划成右派,全家遣返祖籍山西晋南一个山区农村。一家人猛然间从都市迁居乡野,历尽人间沧桑。张平初中未读完便回乡务农,挑大粪、挖水井、掏猪圈、拉粪车。艰难的经历,磨练了他的意志,也赋予了他向命运挑战的斗志,秉承父亲的潜质,他本能地以写作来抒发自己对生活的感受与见解。他编的文艺节目《娶媳妇》、《好媳妇》以浓厚的生活气息受到县文化局的重视。这些文字使他找回了自我,找到了做人的自豪与自尊。他由种地、干民工,做代教,写材料,当了文艺宣传员。而后又以“可以教育好的子女”被推荐到师范学校读书。坎坷的命运使他对生活的理解得到升华,对知识的渴望更加迫切。为人民代言
张平只说,他得益于生活,他说生活让我懂得了许多。就像“高晓声的《陈奂生》一样”“我觉得那样的小人物就是我。”……“我知道这个世界上小人物是最应当受到重视的。我自己1982年大学毕业至今,从农村到城市,一步步走得也同样不容易,一家三口,住过不到8平米的地下室,一下大雨,屋里的积水就漫到床边……”“自己大半生的经历,人生轨迹、生命体验就是融入自己血液中的叙事文本和思维模式”。“对大的社会的关怀,根植于对小生命的关爱。为人民大众而写,也就是为自己而写。”
1978年,那个挽救了国家、挽救了整个民族的高考制度的恢复也挽救了他。“小荷刚露尖尖头”的他,如鱼得水,顺流而径直遨游进了知识的海洋。他考入山西师范学院中文系。在向往已久的大学殿堂,他全身心贪婪地寻觅,吮吸着知识养份,充实自己,丰富自己。大学生活,启迪了他理性思维,开始深层次地思考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他从自身经历发现了社会,发现了人生,发现了人生历程中值得歌吟和特别值得挖掘的东西。创作激情从家庭走出来,以平民小人物的人生视角和特有的负责的人生理解,走向社会,走向对现实的关注;作品从亲情、苦情发展到社会之情。他说:“如果我以前没有真正想过我的作品究竟是要写给谁看的,那么我现在则已经真正想过和想定了,我的作品就是写给那些最底层的千千万万,普普通通的老百姓看。”与他的名字连在一起的那五部力作正是体现了他的这一艺术追求与人生追求,也显示了他宏观驾驭的能力与敏锐潜质。列宁曾评价托尔斯泰说,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他的作品里总是能够反映出他的时代的某些本质的方面。从这个意义上讲,有关专家认为张平的作品“速写了历史”。他说“我写东西总是必须有一个真实的故事或一个真实的人物为依据、为原型……才能引起我创作的欲望”,在此基础上提炼升华。
90年代初发表的姊妹篇《法撼汾西》、《天网》,通过讲述一个县委书记处理四桩案子以及为蒙冤30年的老农民平反冤假错案的故事,揭露了农村社会的丑恶势力;反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一个重大问题;讴歌了共产党惩治邪恶、伸张正义、勤政为民、磊落无私的高尚精神。这部作品,被搬上电视、电影屏幕,并获了国家94年“五个一工程”奖。1995年《孤儿泪》以大同新荣区百姓养育孤儿为题材,记录了一篇篇平平常常、普普通通催人泪下、感天动地、充满纯情、柔情抚养孤儿的故事;而作品展示了普通农民、市民甘洒热血、相助为乐的情怀,搬上影幕后,获同年“五个一工程”奖。1997年出版《抉择》是继《天网》后又一部引起强烈震撼的长篇力作,作品揭示了随着企业体制改革,社会关系的变化。在主雇关系演变过程中,正义战胜邪恶,廉明战胜腐败,同样也被搬上影视屏幕,在几十家电视台播出,成为老百姓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
新作《十面埋伏》进一步揭示了社会关系的复杂。小说以一座监狱为故事的支点,描绘了一幅十面埋伏、法网恢恢的生动图景,揭露了司法腐败现象,展示了正义和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像前四部作品一样,他的《十面埋伏》受到文学、影视及社会各界关注,又一次在文坛引起震动。山西尔雅书店签字售书那天,排起了百余人的购书长队,书店经理说这是多年没有的现象。曾执导过《三国演义》的著名导演张绍林已捷足先登争取到了《十面埋伏》的改编权,并已筹谋将其改编拍摄为30集电视连续剧。
如果说“作家是时代的良心,作家是社会的良知,作家是人民群众的代言人和喉舌,”首先来自作家对人民的爱,对国家的爱,对现实问题关切而化作的激情。在张平作品研讨会上,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陈建功、《文学评论》副总编曾镇南评价:张平的成就在于“始终以一种清醒的现实主义立场,坚持对人民命运的关注,”“对国家、对民族的强烈关注”,“敢于深刻揭露社会生活中最前沿、最尖锐、最为百姓所忧虑的重大社会矛盾,以充沛的激情,犀利的理性为人民代言”。“特别是在抨击腐败和邪恶的同时又能使正面力量占主导地位”。他“不是一般的为民请命,而是站在一定的高度面对污浊,又指出前进的方向。”张平就是以这种激情推动创作,感染读者,掀动读者,燃烧读者。他说“写人民,写人民关注的,矢志不移”。心中有团不熄的火
如果说他的亲情、苦情家庭系列小说作品是生活恩赐的,那么后来被称“政治系列小说”的成功,实实在在是他尽其所能寻找、采访、调查、挖掘得来的。
写《法撼汾西》、《天网》时,他前后采访了许许多多人,采访录音带就有17盘之多。《抉择》的创作同样是艰难的,创作之前,他在省内外采访过数十家国有大中型企业和私营企业。一次,工人对他说,“这么多年来,很少有人采访我们了”。他“深感内疚”。特别是近期出版的《十面埋伏》,是他耗时最长的一部作品,采访时间长,构思时间长,写作时间长。为了体验那真正惊心动魄的感觉,自己曾跟着特警队,连夜长途奔袭数百公里,到邻省一个偏远乡镇解救人质。为了有更亲历的体会,更直接的感受,他几次跟着干警,去执行任务,回来后,就累病了住了近一个月医院。其实累点苦点倒在其次,他说再累还累得过时刻在执行任务的普通干警?再苦还苦得过为生计奔波的打工仔?苦得过“下岗工人?”。写现实题材作品,真正劳心劳力的其实是作品弦外之音。他常常是去一个地方采访,人还没到,就已接到许多电话,提醒的,劝说的,暗示的,要挟的,恐吓的,告状的,……想采访到真实的东西实在太难了。
事实上,他确曾被状告法庭,那是在完成《天网》后,被作品刺痛的人所施,大有置他于死地的气势。所幸的是他胜诉了!据报道这是中国作家被告第一例胜诉案。其实刁难、告状这也还在其次,最要命的是,面临腹背受敌的危险。“圈外有雷区,圈内有冷箭”。让他不寒而栗的常常是这些话:急功近利,艺术性太差。著名评论家郑伯农说,张平的创作道路,不仅仅是他个人的事,确实需要肯定。如果说,群众欢迎的,能打动群众的作品,是没有多大艺术性的,群众不大欢迎的,不能打动人心的作品,是很有艺术性的,那么,我们宁可选择前者。其实张平最初的创作,不仅都是亲历的事,且尤以刻划女性见长。如果顺路走下去,张平未必不能成为有更高知名度的作家,但他努力开辟一条新路,他坚持“文学为人民大众服务”,文学家应该是和时代同步的人,应该是具有时代精神的人,应该促进历史进程,分担人民忧乐。所以他花大量精力下基层体验生活,掌握了大量新的创作素材。在他心里构思了一个又一个完美无缺的作品,驱使着他不断地写作。写作是他的呼唤,是他的呐喊,是他的血液涌流,是他的宿命依赖。张平看重的是只要百姓爱读,他永远不改初衷,更不在乎他人的抬轿子、吹喇叭、抡大捧、扔石头。他说:“我是人民养育的,写人民关注的现实是本能与责任。只要我的作品能使人民得到一些安慰,我将永生永世为他们写作。对那些丑陋的东西,我将揭露得更无情、更彻底,即便自己身陷雷区,遭遇十面埋伏,那也九死而不悔。”
张平其人庄重儒雅,温润似春,内心却像日夜不熄的篝火,燃烧着对人民、对生活、对社会的灼热的情感。他和人民的深厚感情源渊,化作了喷涌的创作源泉。 他精猛奋进的创作黄金时期刚刚开始,人们不久又会看到他的更为百姓珍爱的作品。
G. 《平凡的世界》和《废都》都是名著,谁的文学价值更高
有人说现当代文学著作中,白鹿原、废都、活着、平凡的世界,这4部小说可以称得上现代四大名著。可能很多读者对于这次部小说是不陌生的,白鹿原作者陈忠实以恢弘的气势描写了一个时代的故事,当然他的这部小说也被称之为经典之作。
除了白鹿原之外,废都和平凡的世界这两部小说成就也非常的高,读者甚广。贾平凹因为废都这部小说毁誉参半,而陆遥则凭借着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赢得了无数读者的认可,当然在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中也让我们看到了众生百态。
路遥在写作平凡的世界之初,对于红楼梦的理解非常的深,当然他也翻遍了红楼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路遥是以红楼梦为标榜去写平凡的世界的。从读者以及受众这个角度去考量,前面的世界可以称得上现当代名著之一。
除了陕西这三位作家之外,余华的活着也让读者看到了一个作家的才气,我觉得这部小说讲述了福贵老人一生的故事,很多读者在这个故事中引发了自己对于人生的思考,活着究竟有什么意义?
富贵老人在回忆自己的过往并没有半点的丧气,相反在他的故事中让我们看到或者说让我们烦自我的价值以及活着本身存在的意义。这4部现当代小说可以称得上经典。
H. 求毕淑敏一部小说的名字
你永远不要说
I.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和作者
历届获奖作品
第一届 (1982年 六部长篇小说)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周克芹
《东方》 魏巍
《李自成》(第二卷) 姚雪垠
《将军吟》 莫应丰
《冬天里的春天》 李国文
《芙蓉镇》 古华
第二届 (1985年 三部长篇小说)
《黄河东流去》(上下集)李准
《沉重的翅膀》 张洁
《钟鼓楼》 刘心武
第三届 (1988年 五部长篇小说)
《平凡的世界》 路遥
《少年天子》 凌力
《都市风流》 孙力、余小惠
《第二个太阳》 刘白羽
《穆斯林的葬礼》 霍达
(荣誉奖二部)
《浴血罗霄》 肖克
《金瓯缺》 徐兴业
第四届 (1989-1994年 四部长篇小说)
《战争和人》 王火
《白鹿原》(修订本) 陈忠实
《白门柳》(一二部) 刘斯奋
《骚动之秋》 刘玉民
第五届 (2000年 四部长篇小说)
《抉择》 张平
《尘埃落定》 阿来(藏)
《长恨歌》 王安忆
《茶人三部曲》(1、2)王旭烽
第六届 (2005年 五部长篇小说)
《张居正》 熊召政
《无字》 张洁
《历史的天空》 徐贵祥
《英雄时代》 柳建伟
《东藏记》 宗璞
第七届 (2008年 四部长篇小说)
《秦腔》 贾平凹
《额尔古纳河右岸》 迟子建
《暗算》 麦家
《湖光山色》 周大新
本人推荐第三届获奖作品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是一本全景式描写中国当代城乡生活的长篇小说,作者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的形象,人生的自尊、自强与自信,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的社会冲突,纷繁的交织在一起,一幕幕激动人心的爱情故事催人泪下,绝对的荡气回肠。
这本书在我床头放了4年,读了有数十遍,总可以从书中的人物身上提取到生活的信心和奋斗的动力!
J. 文艺工作者要讲品位重艺德,你怎么看
今天,影视行业发展迅猛,越来越多的新生代演员投身其中,这在为行业注入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当“颜值”“流量”成为“吸睛”要素,文艺创作和文化行业中的正能量如何才能更好地弘扬?
总之,娱乐圈文艺工作者风气的整顿势在必行,只有还演艺圈一个相对干净的环境,才能真正为人民创作出更多优质作品,带动中国影视业经济往正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