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全集作者 > 小说是写长征的北上

小说是写长征的北上

发布时间:2020-12-26 16:52:35

❶ 寻一篇描写长征的小说,名字忘记了。

异界经典

作者: 花雨伞

简介:

曾经...在很久很久以前... 他再一次站在了那片远古的战内场,寻找自己的痕容迹...抬头仰望着天上无尽的星空,他轻轻的叹了口气... “我只想,寻回我曾经存在的痕迹...” 轮回,即将再次开始,命运的齿轮,被在一次转 ...

❷ 《长征》王树增每章内容概括

第一章突出重围————1934年10月,闽浙赣苏区:围剿已经进行了四年,在王明错误指挥下,这个时候敌人也步步紧逼。广昌、万年亭、驿前、石城都失守了,这个时候敌人已经逼近了红色心脏——瑞金。

第二章绚丽之梦————1930年8月,江西瑞金:1930年8月, 中国工农红军 开辟以瑞金为中心的根据地。

第三章十送红军————1934年10月,江西瑞金:因为红军反围剿失利, 红军主力8.6万人被迫长征。但是地方部队1.6万人,留在苏区!这个时候苏区百姓依依不舍,都来送别红军。

第四章 路在何方————1934年11月 粤北与湘南:在长征前夕,粤系军阀 陈济棠命令军队放开防线,红军 突破粤军封锁线,长征开始!

第五章山河都苍茫了————1934年12月 湘西与豫西

第六章橘子也红了————1934年11月 湘南

第七章血漫 湘江————1934年11月湘江: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 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与敌军苦战五昼夜,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 突破了敌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第八章恭贺 新年————1935年1月 乌江:1935年1月1日,红军突 破乌江江界河,乌江战役打响。经过廻龙场、茶山关、江界河等战斗。至1月3日,红军主力部队以较小伤亡, 取得突破乌江的伟大胜利,粉碎了 国 民 党妄图凭借乌江天险堵截红军于南岸 并予以彻底消灭的黄粱美梦,使红军 从此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第九章夜郎之月————1935年1月 遵义:遵义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 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左”倾 错误而召开的。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自此,我党由稚嫩走向成熟。

第十章残阳 如血————1935年2月遵义:遵义战役,是红军在敌情非常严峻的情况下,5日之内连下桐梓、娄山关和遵义,共击溃和歼灭国民党军2个师、8个团,俘敌3000人,取得中央 红军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

第十一章巴山 蜀水————1935年4月 川北、湘西与陕南

第十二章金沙 水畔————1935年5月金沙江: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红军到达金沙江后,先后找到七条船并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红军主力就靠这7只小船从容地过了江。两天以后,敌人的追兵才赶到南岸。红军主力早已渡过金沙江。

第十三章喜极 之泪————1935年6月 四川达维:红军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克服 重重困难,翻越终年积雪、空气 稀薄的大雪山--海拔4000多米的夹金山。红四方面军正分路西进,先头部队攻占懋功(今小金),一部前出达维。12日,红一军先头部队和红四军一部在达维会师。

第十四章黑暗 时刻————1935年8月 松潘草地:红军穿越草地,是中外军事史上的 一大奇迹。渡过松潘草地所遇到的困难难以想象,饥饿、寒冷,以及布满鲜花的泥沼,它超越了人体所能承受的极限。

第十五章北斗 高悬————1935年九月 陕南与甘南:红一方面军率领8000人脱离张国涛秘密北上。同月红二十五军到达陕甘苏区的永坪镇,次日同红军第26、第27军会师,红二十五军结束长征。
第十六章天高 云淡————1935年10月 陕北和川西:1935年10月,红一军翻越六盘山之后到达吴起镇,10月19日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此次会师,标志着红一军长征结束。

第十七章 北上 北上————1936年1月 湘西 与川北

第十八章 江山 多娇————1936年10月 甘肃 会宁:1936年10月10日,红一、红四 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10月22日,红一、红二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至此,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二、图书简介

1、《长征》是第一部用纪实方式最全面反映长征的文学作品

2、作者:王树增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状态:选载

3、分类:纪实文学 点击数:748127 字数:111044 出版时间:2006-09-01

长征是黑暗天际间迸裂出的一道照彻大地的光亮。

回首长征,我们始知什么是信仰的力量,什么是不屈的意志,什么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支军队的英雄主义。

无疑,人类历史上所有的不败皆源于此。具备了这样的精神,中国革命才得以取得胜利。

具备了这样的精神,中华民族才得以历经苦难而生生不息。具备了这样的精神,中国就有希望争取到光明灿烂的未来。长征永存人类史册。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长征

❸ 有没有红军长征题材的小说

《放眼看长征》(红旗出版社年8 月出版,作者叶心瑜)是一本纪实类的书,详细介绍了长征的原因、经过,以细腻的笔调记录了长征途中很多感人故事。该书有一章专门写外国人怎样看长征的,很有意思。隔着七十年的时空,现代人对长征的理解,难免不带着现代眼光,看看外国人眼中的长征,也许对我们更好理解长征精神有特别意义。该书在一些网络书店已告罄。《长征日记》的名字普通,却有两个不同的版本,作者以及出版社都不同。其一是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作者苑蓬。这是一本记录重走长征路过程的书,作者、长征勇士苑蓬发扬长征精神,打着背包用双脚丈量二万五千里长征路,这一壮举被记录在他撰写的《长征日记》里。其二是中国长安出版社出版,作者陈虎,这部《长征日记》的历史资料来源广泛,有亲历者亲自写的回忆录,有当年每天国共双方的文件、电报、报纸,真实地再现七十年前发生在长征路上每一天的故事。

这些纪实类书籍是这股红色潮流的主旋律,其中在读者中享有口碑的《长征回忆录》(作者成仿吾)出版于二十年前,之后再版多次,今年为了纪念长征七十周年,人民出版社重新编辑隆重推出,可见受欢迎的程度。总之,长征史,口述长征,行走长征……种类很丰富。除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全史》这类大型文献以外,还有《长征沿线旅游指南》这样的新颖读物。

在书店,看到很多学生在选购一套名为《十五岁的长征》系列长篇小说(明天出版社出版,作者张品成),这是第一套描写小红军长征的小说。作品的主人公皆为小红军,由三部相对独立的长篇小说组成:《出征在即》、《腊月之城》和《指间的太阳》,讲述对人性的尊重,对诚信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特别对中小学生有教育意义。该书一反长征题材的浓重和实录,故事一波三折,惊险而富于童趣,很为学生喜爱。

❹ 王树增《长征》分章节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泥泞的草地”):由于断粮,许多战士饿死在过草地途中,尽管如此,红军将士北上抗日的决心矢志不渝,面临困境,彭德怀欲杀死自己的战马以救急。

第二部分(“草地水塘旁边”):眼见两个抬担架的战士因饥饿而生命垂危,为攻占娄山关而失去了一条腿的周团长毅然将所剩不多的炒面让给战士,继而爬向水塘赴死。

第三部分(“泥泞的草地”):刘少奇和彭德怀寻找掉队的周团长,含着极大的悲痛向殉难的指战员致哀,彭德怀忍痛杀死心爱的战马来挽救极度饥饿的战士们的生命。

第四部分(“草地之夜”):饥饿难耐的红军指战员高唱《马赛曲》,举行篝火晚会,用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来战胜困难。随着先遣队送来粮食解围,红军指战员沉浸在胜利的喜中。

(4)小说是写长征的北上扩展阅读: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撤离长江南北各苏区,转战两年,到达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行动。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❺ 《长征》的主要内容

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伟大奇迹。 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的今天,我们回顾长征艰难而辉煌的历程,自然会有更多的感慨,对长征胜利的意义自然会认识更加深刻。
[关键词]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历程

72年前那个万物萧索的深秋——1934年10月10日晚,由于中央“左”倾错误领导人军事指挥上的错误,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率领红军主力及后方机关8.6万余人,被迫放弃中央根据地,分别从瑞金、于都、长汀、宁化出发,实行战略转移,开始了闻名世界的长征。
一、长征初期的逃跑主义使红军严重受挫
长征是在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前提下作出的一项重大举措。1933年9月,蒋介石集中50万兵力,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五次“围剿”。中共临时中央无视毛泽东、朱德在四次反“围剿”中采用的并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提出“御敌于国门之外”的错误方针,并提出“保卫与扩大苏区”、“不让敌人蹂躏一寸苏区”等口号,结果使红军一步步陷入被动局面, 到1934年9月,中央苏区已濒临绝境,由此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被迫离开中央苏区。
10月25日,朱德和周恩来指挥红军通过国民党军在信丰、安远间设置的第一道封锁线。由于国民党南路军总司令陈济棠遵守1934年7月与朱德达成的秘密协议,加之林彪红一军团和彭德怀第三军团配合掩护,中央红军于11月8日顺利通过了设在湖南桂东、汝城至广东城口一线的第二道封锁线。11月10—25日,彭德怀指挥红三军团在郴州良田与宜章之间发起进攻,掩护中央红军通过第三道封锁线。
蒋介石发现红军西进意图,急调中央军及湘桂军40万兵力沿湘江两岸构筑第四道封锁线,企图把红军消灭在湘江以东。11月27日,红一、红三军团先头部队顺利渡过湘江,与湘军刘建绪部队展开激战。12月1日凌晨3时30分,朱德以中央局、军委、总政名义下达命令,指出“消灭敌人进攻部队,开辟西进的道路,保证我野战军全部突过封锁线应是今日作战的基本口号”。当天红军除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和红三军团第十八团以外,全部渡过湘江。至此,红军由长征开始时的8.6万多人锐减至3万多人。
中央红军之所以在湘江受挫,是由于中央“左”倾错误领导人在长初期又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并且把战略转移变成了一种大搬家式的仓促行动。湘江失利后,朱德、周恩来、王稼祥发布后方机关缩编命令,充实作战部队,检查所带物资,不必要的一律抛弃毁灭,改变了长征以来“大搬家”的错误做法。12月4—6日,经过精简缩编的中央红军翻越老山界,面临着向何处去的抉择。
二、遵义会议恢复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按照原定战略计划,中央红军下一步方向是去湘鄂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但敌人已觉察到红军意图,在前方集结20万军队设置了4道防线。12月12日,中央政治局在湖南通道举行会议,毛泽东主张放弃北上改向贵州方向前进,得到了包括周恩来在内的大多数人的支持。12月15日,红军占领黎平。周恩来主持政治局会议,采纳毛泽东的意见,通过决定西渡乌江到川黔边建立新的根据地。1935年1月1日,政治局在瓮安猴场举行会议,强调“首先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地区,然后向川南发展,是目前最中心的任务”。随后,红军经贵州腹地直向黔北挺进,把几十万敌人甩在湘西,争取了主动。
1935年1月7日,红军进占黔北重镇遵义,于15—17日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博古首先作关于第五次反“围剿”总结报告,极力为自己错误的军事领导作了辩护。周恩来作军事问题的副报告,承认失败原因是军事领导上战略战术的错误,并认真作自我批评,同时也批评了博古和李德。张闻天作反对“左”倾军事路线的报告之后,毛泽东作长篇发言,指出“左”倾错误表现为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御中的保守主义、转移中的逃跑主义;同时正确说明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和今后军事上应该采取的方针。会议作出决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常委;由“朱、周为军事指挥者,而周是党内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遵义会议后,政治局决定毛泽东为周恩来军事上的帮助者,张闻天代替博古负责党中央总的责任。随后,又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中央三人军事指挥小组,负责指挥全军军事行动。遵义会议是中共历史上具有最伟大意义的一次会议,它在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使中国革命走上了正确发展的道路。
三、毛泽东英明决策,带领红军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
根据毛泽东和中革军委部署,红军于1月19日撤出遵义城,准备在川黔边界渡江北上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在川西北建立根据地。1月28日,红军在土城与川军发生激战,伤亡惨重。毛泽东果断召集会议,决定撤出战斗,命令部队轻装从土城渡过赤水河西进。
赤水是长江上游的支流,蜿蜒400多公里,水流湍急,滩多浪大。红军于1月28日搭起浮桥,29日渡过赤水后砍断缆绳,烧毁浮桥,暂时摆脱围追之敌。
赤水河西是川南古蔺、叙永地区,川军潘文华部在长江南岸设防,毛泽东避实就虚,把红军带到云南威信县扎西镇进行整编,然后经叙永、古蔺,在太平渡、二郎滩二渡赤水,回师黔北,击溃和歼灭国民党军两个师又8个团,再占遵义。蒋介石部署军队,向遵义一带包围。毛泽东指挥部队向西开拔,3月16日下午至17日中午,从茅台镇三渡赤水,派1个团张扬声势北进古蔺,佯装主力作出北渡长江架势。蒋介石急忙向川南集结兵力,红军却于3月21日晚至4日晨四渡赤水。
为进一步迷惑敌人,毛泽东命令红九军团大张旗鼓独立作战,而红军主力红一、三、五军团却在3月31日晚突破乌江天险,前锋直逼贵阳。正在贵阳督战的蒋介石慌了手脚,急电滇军孙渡纵队救驾。毛泽东指挥部队绕过贵阳向云南进军。蒋介石发现上当,再令部队向云南集结救援昆明,毛泽东达到吸引敌人目的后,又指挥红军分三路抢占龙街、洪门和皎平渡口,仍派红九军团作出佯攻昆明架势。5月上旬,红军靠7条小船,经过6天6夜抢渡,过了金沙江。从此,红军摆脱了蒋介石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的决定胜利。四渡赤水,兵逼贵阳,佯攻昆明,巧渡金沙江,是毛泽东在军事指挥上的“得意之笔”,就是这种忽东忽西、迂回曲折的战术,把敌人搞得不知虚实,晕头转向,而红军却终于跳出包围圈,扭转了被动挨打的局面。
四、通过彝民区,强渡泸定桥,翻越夹金山,和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
渡过金沙江,红军抓紧时间休整。5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会理城郊铁场村举行扩大会议,确定了今后的行动任务,是北上与红四方面军会师。会议一个重要内容是统一领导核心的认识,起因是林彪给中革军委的一封信,指责毛泽东带部队四渡赤水是走“弓背路”,提出要走“弓弦路”,否则会把部队拖垮。并要求彭德怀任前敌指挥,毛、周、朱随军主持大计。毛泽东不客气地批评林彪:“你是个娃娃,你懂得什么?!”彭德怀也批评林彪说:“遵义会议才改变领导,这时又提出改变前敌指挥是不妥当的;特别提出我,则更不适当。”周恩来、朱德则在发言中对毛泽东在遵义会议以来的战略方针给予高度评价,从而统一了认识,维护了团结,巩固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地位。
红军要北上同四方面军会师,必须穿过彝民区,渡过大渡河。当时彝族被汉族蔑称为“倮倮国”,由于民族积怨,彝族不允许汉族军队通过。毛泽东派红军川籍领导人刘伯承深入彝民区,与沽基部落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为红军经过彝民区打开了通道,一批彝族青年参加了红军。
5月24日,红军先头部队红一团在杨得志指挥下奇袭安顺场,歼守敌两个连。第二天,红军十七勇士凭借两只小船强渡大渡河,占领了对岸渡口。蒋介石扬言要红军做第二个石达开,调集10万余兵力向这一地区集结。毛泽东、周恩来、朱德5月26日到达安顺场,在听取刘伯承、聂荣臻汇报后,果断决定,由刘伯承、聂荣臻率红一军团一师和干部团从大渡河东岸,林彪率二师和红五军团从大渡河西岸,同时夹河逆流北上,要求两天半时间,行军170公里,赶到泸定桥。担任先头部队的二师四团边走边打,昼夜兼程,日行军120余公里,于29日晨占领泸定县城。泸定桥是一座横跨在大渡河上、由13根铁索和木板铺成的浮桥,红军到达时,木板已被破坏,只有13根铁索连接两岸。红军22名突击队员踩着铁索,冒着弹雨,向东岸冲锋。后面战士边铺木板,边向敌人火力射击掩护突击队员。当勇士们快到东岸时,敌人把尚未撤去的木板点燃,突击队员们无所畏惧,闯过火海与守敌厮杀,终于夺取东岸阵地。当晚11时,东岸部队赶到,打败了敌人增援泸定桥的两个旅。至6月2日,红军主力全部渡过大渡河。
红军下一步行动方向是跨越海拔4900多米的夹金山。这里常年积雪,气候恶劣,民间传说只有神仙才能登越,所以又名“神仙山”。6月12日,红一军团二师四团作为先头部队与风雪搏斗4、5个小时,待翻过山去,意外地与前来接应的红四方面军的部队相遇。消息传来,群情振奋,爬雪山似乎成为一种乐趣。6月14日,毛泽东喝下一碗热气腾腾的辣椒汤,身穿夹衣夹裤,手持木棍随部队一起爬过了夹金山。
当天晚上,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到达懋功县达维镇,受到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的夹道欢迎。18日,他们进入懋功县城,见到前来迎接的红四方面军第三师政委李先念。
五、红军是北上还是南下,成为中央和张国焘争论的焦点
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头等大事是决定两军行动大计。6月26—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两河口举行。周恩来在报告中提出,迅速北上,创建川陕甘革命根据地,促进全国抗日高潮的到来。毛泽东、朱德、刘少奇等表示同意周恩来的意见,而张国焘却主张打成都,而后在川康边建立根据地。经过3天讨论,会议通过北进战略方针,政治局做出决定指出:“我们的战略方针是集中主力向北进攻,在运动战中大量消灭敌人,首先取得甘肃南部,以创造川陕甘苏区根据地。”并为实现这一战略方针制定了《松潘战役计划》。此时,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和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名义发布《为反对日本吞并华北和蒋介石卖国宣言》,申明了中共中央的北上抗日方针。
为实现《松潘战役计划》,中央红军又翻过梦笔山、长坂山两座雪山,于7月10日到达黑水县芦花。在这里,中央与张国焘的矛盾日益尖锐明朗。7月18日,已经担任中革军委副主席的张国焘又在政治局会议上取代周恩来谋得总政委一职。正是由于张国焘错误干扰,延误了战机,《松潘战役计划》变成一纸废文。
8月3日,红军总部又制定《夏洮战役计划〉,要求红军主力折而向西,攻占阿坝,再向北进入甘南。8月4—6日,中央政治局应张国焘要求,在毛儿盖附近沙窝举行会议。张国焘提议提拔四方面军9名干部为政治局委员,毛泽东直言批评:“你这是开的督军团会议!”会议最后以大局为重作了让步,增补陈昌浩、周纯全为政治局委员,陈昌浩兼总政治部主任。同时增补其他四方面军干部为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毛泽东指出,本来政治局不能决定中央委员,现在只是在特殊情况下这样做。
沙窝会议后,红军一、四方面军混编为左右两路军,左路军由朱德、张国焘负责,经阿坝通过草地到巴西:右路军由中央、前敌总指挥部率领,经班佑过草地到巴西。8月20日,中央政治局在毛儿盖再次开会,毛泽东主张红军应东向陕甘边界发展,以洮河流域为基础建立根据地。这次会议改变了夏洮战役计划的具体部署,把右路军作为北进的主力。
这时,蒋介石已调集30万大军,布置了3道封锁线,阻止红军北上。毛泽东却乘敌不备,选择川西草原作为北上的通道。8月17日,毛泽东命令杨得志红四团为先头团,依靠一个60多岁的藏族通司做向导,找出一条通过草原的路线。川西草原人迹罕至,气候恶劣,烈日、狂风、暴雨交替出现,地面更是处处危险,一旦陷入沼泽,几分钟就会淹没其中。右路军经过7天6夜艰难跋涉,终于穿过草原到达巴西。8月29—30日,先头部队攻打包座取得胜利,为红军北上甘南准备了条件。
9月1日,毛泽东、陈昌浩、徐向前联名致电朱德、张国焘,要左路军迅速东进,与右路军靠拢,抓住有利时机,北出甘南。9月3日,张国焘回电称因葛曲河水上涨,已命令红五军从墨洼返回阿坝,并以红军总司令部名义要党中央和右路军南下。这样几经周折,北上南下成为争论焦点。至9月9日,陈昌浩再一次接张国焘电报后改变态度,决定带部队南下,徐向前不愿看到四方面军分开,同意了陈昌浩的意见。叶剑英立即向毛泽东报告了这一情况。毛泽东连夜找徐向前、陈昌浩探听虚实,然后召集张闻天、博古在周恩来处开紧急会议,决定立即北上,脱离险区。并再一次以中央名义致电张国焘:只有北上才是出路,左路军应迅即北上。同时发布毛泽东写的《中共中央为执行北上方针告同志书》,指出南下是草地、雪山、老林,人口缺少,粮食缺乏,红军无法通过敌人布置在那里的堡垒线。因此,应迅速北上,创建川陕甘新苏区。陈昌浩派副参谋长李特带一队骑兵追上毛泽东。毛泽东请李特转告张国焘、陈昌浩:北上是正确的,如果一时想不通,可随时电商。
9月12日,中共中央在甘肃迭部县俄界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与四方面军的争论及今后的战略方针。有人提出要开除张国焘的党籍,毛泽东不同意,表示要尽一切可能争取四方面军北上。会议通过《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并决定:一、三军团和中央纵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彭德怀为司令员,毛泽东为政治委员,林彪任副司令员,王稼祥任政治部主任。并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林彪、王稼祥组成的五人团,领导红军工作,负责处理一切重大行动。
六、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直接领导下率先结束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陕甘支队向甘南进军,须经天险腊子口。腊子口地势险峻,敌人遍设碉堡工事,防守极为严密。毛泽东说:“腊子口这一仗非常重要,而且非要打胜。不然,我们往南不好回,北又出不去。政治上、军事上会处在进退失据的境地。”“这一仗是关系到我们革命命运的重要战斗,要不惜一切代价打下来。”林彪、聂荣臻冒雨视察地形,命令红四团采取翻山迂回和正面突击两种战术向敌人发起进攻,至9月17日歼灭守敌两个营,夺取腊子口,并乘胜追击,在草滩歼灭敌人,缴获了几十万斤粮食和2000斤食盐。过腊子口,红军翻越岷山山脉向北延伸的最后一座雪山大剌山,毛泽东心情格外兴奋,吟成《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9月20日,毛泽东带红军进入甘肃南部宕昌县小镇哈达铺,部队在这里改编为三个纵队,共8000多人。聂荣臻在这里发现一张载有山西军阀阎锡山的部队进攻陕北红军刘志丹部消息的报纸,立即派通讯员送给毛泽东。毛泽东看后高兴地说:“好了,好了!我们快要到陕北革命根据地了。”22日,毛泽东召集团以上干部在关帝庙开会,分析了当前形势,宣布陕北“就是我们的目的地,就是我们抗日的前沿阵地”!
9月26日,陕甘支队突破敌人在渭河设置的封锁线,占领甘肃省通渭县榜罗镇。毛泽东在这里一面休整部队,一面召开政治局会议,决定把党中央和红军的落脚点放在陕北,以陕北根据地作为领导中国革命的大本营。10月初,陕甘支队突破敌人在西兰公路和会宁、静宁间公路及平凉、固原间公路的封锁线,翻越六盘山。接着,第一支队在青石嘴歼灭东北军何柱国部两个骑兵连。红军用缴获的100多匹战马组建了自己第一支骑兵部队。10月19日,陕甘支队到达保安县吴起镇,进入陕北根据地境内。
这时,西北“四马”(马鸿逵、马鸿宾、马步芳、马步青)之一的马鸿逵和国民党毛炳文第三十七军以及东北军白凤翔第六师的骑兵紧追在后,毛泽东决定把这条尾巴斩断在根据地门外。10月21日清晨战斗打响,仅两个小时,敌1个骑兵团被歼灭,两个骑兵团被击溃。此战由彭德怀指挥,毛泽东作六言诗赠彭德怀:“山高路远沟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彭德怀将末句改为“唯我英雄红军”回赠毛泽东。
此时,陕甘支队与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二十六军和徐海东领导的先期到达陕北的红二十五军会合。红一方面军万里长征胜利结束。11月5日,毛泽东在象鼻子湾对全军发表讲话,指出:我们走过了367天,走过了闽、赣、粤、湘、黔、桂、滇、川、康、甘、陕共11个省,最多的走了二万五千里。二万五千里长征由此得名。
七、红二方面军奉命北上,1936年7月1日与红四方面军会合
红二方面军由红二、红六军团组建而成。这支部队在中央红军长征初期的任务是牵制湖南、湖北敌人,配合中央红军行动。用红二、六军团总指挥贺龙的话说就是:把这批敌军(指湖南、湖北敌人)背起来,好让一方面军肩头轻一些。牵制任务完成后,红二、六军团面对敌人重兵“围剿”,决定放弃湘鄂川黔根据地,在湘黔滇地带与敌人兜圈子。1936年3月30日,红二、六军团接张国焘、朱德电报,决定北渡金沙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为此,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率领部队从滇黔边盘县、亦资孔地区出发,佯攻昆明,甩掉追兵,4月25—28日在石鼓渡过金沙江,进入康藏高原。
5月1日,红二、六军团越过海拔5300多米的哈巴雪山,到达藏族居住的中甸县城。贺龙命令部队严格遵守民族、宗教政策,亲笔致函归化寺八大老僧,阐明红军政策和纪律。松本活佛派管事喇嘛向贺龙献哈达,并迎接贺龙进寺,破例为他举行宗教盛典跳神仪式。活佛命令商人、富户开仓向红军出售粮食,帮助红军仅两天时间筹集到10万斤粮食。靠喇嘛向导和一位会讲藏语的汉人翻译带路,二军团翻越三座雪山,六军团翻越两座雪山,7月1日在四川省西部甘孜县,与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师会师。
原来,张国焘命令红四方面军重过草地南下后,于1935年10月5日在卓木碉成立“党中央”、“中央政府”和“中央军委”,自封主席,并以“中央”名义宣布“毛泽东、周恩来、博古、洛甫应撤销工作,开除中央委员及党籍,并下令通缉。杨尚昆、叶剑英应免职查办”。12月15日又致电中央:“你们应以党北方局、陕甘政府和北路军”称谓,“不得再冒用中央名义”。1936年1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决定,指出张国焘这种行为无异于自绝于党,自绝于中国革命。并公布政治局在俄界会议上作出的《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不久,残酷的事实证明南下是错误的,到1936年2—3月,红四方面军由南下时的45个团约8万人,减少到28个团4万人。在朱德、刘伯承、徐向前等人的斗争和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要求下,张国焘于6月6日宣布取消伪中央,并于此前同意北上与红一方面军会师。
红二、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后,根据中革军委命令,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贺龙、萧克任总指挥、副总指挥,任弼时、关向应任政治委员、副政治委员。7月27日,中共中央正式批准成立西北局,张国焘、任弼时为正副书记,朱德等为委员,统一领导红二、四方面军。
八、朱德、任弼时等坚决与张国焘右倾分裂主义进行斗争,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实现了胜利会师
红二、四方面军会师后,分成左、中、右三路纵队过草地北上,8月初相继在四川若尔盖县包座一带集结。在8月5日西北局会议上,通过了《岷(州)洮(州)西(固)战役计划》,拟乘敌主力尚未集中之际,先机进入甘南,取得岷州、洮州(今临潭)、西固(今宕昌)等地,以利继续北进。这一战役计划实现后,朱德建议部队迅速跨过西兰公路,与中央派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西征军会师。张国焘却节外生枝,向中央提出两个行动方案:一是往西到新疆接通苏联,获得武器装备再回来;一是出东南向川陕豫鄂发展。中央很快回电否定了张国焘提出的两个方案。张国焘坚持自己的意见,甚至以辞职相要挟。朱德坚持原则,张国焘被迫让步,西北局因此于9月18日晚通过《通(渭)庄(浪)静(宁)会(宁)战役纲领》,以“争取与一方面军会合为目的”,并作出各部队立即北进的部署。
9月21日,张国焘在漳县三岔前敌指挥部致电朱德,要求部队停止北上,掉头西进永靖、循化,准备渡过黄河,抢占永登、红城子地区作为立足点。朱德一夜未眠,冲破张国焘事先设置的障碍,分别向张国焘、党中央和红二方面军发出3份电报, 然后与西北局组织部长傅钟策马60公里,赶赴漳县参加西北局会议。
西北局会议通过了张国焘的西进方案。朱德一面表示“要强使我赞同(西进方案)是不可能的”,同时为顾全大局,表示“暂照第二方案执行,大家做好工作,减少损失。我建议向中央报告,如中央不同意,就坚决执行第一方案”。9月27日,中央复电要求红四方面军执行静会战役计划。张国焘这时因西进先头部队受挫返回,不得不同意在洮州举行会议,提出从南边绕道打到新疆的意见。朱德等人否定了张国焘的意见,当晚8时,以朱德、张国焘、徐向前名义联名致电中央:“决仍照原计划东进”,“先头约6号到界石铺,决不再改变”。9月30日,红四方面军分成5路纵队,北进静宁、会宁地区。10月9日,红四方面军与前来迎接的红一方面军红一师在会宁城胜利会师。
正在北进途中的红二方面军指战员闻知红一、四方面军已经会师的消息,心情分外激动,他们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行军的速度。10月22日,红一、二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将台堡(今属宁夏)会师。
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后,由朱德、周恩来、彭德怀共同指挥,于11月21—23日在陇东环县以北的山城堡地区歼灭尾追而来的胡宗南部一个旅另两个团。这场战斗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与国民党军队的最后一次战役,她同时也宣告了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11月23日,三个方面军团以上干部在山城堡举行庆祝胜利大会,朱德发表讲话指出:三大主力红军西北大会师,到山城堡战斗结束了长征。我们要在陕甘苏区站稳脚跟,迎接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九、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的纪念意义
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伟大奇迹,红军长征转战十四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毛泽东于1935年11月刚到陕北不久,就在象鼻子湾全军干部会议上对红军长征的意义的作了深刻的阐述。他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以我们的胜利和敌人的失败而告结束。长征,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它将载入史册。我们中央红军从江西出发时,是八万人,现在只剩下一万人了,留下的是革命的精华。” 正是这批衣衫褴褛的精英,改写了中国的历史。
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的今天,我们回顾长征这一艰难而辉煌的历程,自然会有更多的感慨,对长征胜利的意义自然会认识更加深刻。但由于篇幅关系,我们不想对此作过多的论述,谨在此摘录引用胡锦涛总书记今年7月25日《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结束本文: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革命的壮丽史诗。包括长征在内的中国革命史,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长期英勇奋斗的真实记录,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推进理论创新的生动教材,是中国共产党人光荣革命传统和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我们应该十分珍惜和充分运用这个精神宝库。在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的新形势下,在深刻变化的国际环境中,我们要更加注重用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革命史来教育干部和人民。
只有铭记中国革命史才能正确创造未来。
只有铭记历史,特别是铭记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中国革命史,才能深刻了解过去,全面把握现在、正确创造未来。

❻ 有没有重生到红军成立时的小说

1、《重生之红星传奇》作者:豫西山人。

内容简介

一寸山河一寸血,历史都是血写成! 国防大学研究生刘一民,在奥运安保值班时,与恐怖分子同归于尽,重生于红军长征的湘江战役新圩阻击战战场。

从此,刘一民追随伟大的工农红军,以自己所学,弥补历史缺憾,走出了一条不一样的长征路,率雄狮健儿北上抗日战场,与日寇厮杀,与投降派斗智斗勇。

演绎出了雄浑无俦、波澜壮阔的中国人民抗日历史新话剧! 英雄儿女,爱恨情仇。铁马金戈,先烈大业与日月同辉;柔笛和声,凄美爱情并天地同寿! 不一样的历史,不一样的英雄,一切尽在红星传奇!

2、《红色脊梁》作者巨火。

内容简介

始于黄埔,东征北伐,南昌秋收起义,上井岗!长征抗日解放战争,缔造热血军魂!

3、《红色帝国1924》作者:水木文人。

内容简介

退役的共和国特种兵,回到了民国这个混乱的年代。老蒋说:“娘希匹,李卫国这个这么优秀的学生怎么就不能为党国效力呢?”日本天皇:“这个李卫国的军队,是皇军实现大东亚共荣圈最大的阻力之一!”

4、《红星闪耀中华》作 者:二两酒量。

内容简介

一个小人物穿越到红军苏区时代,和红军一起成长。嘿嘿,我脑海里是没有技术,没军事才华,没关系,但我能升级,打仗得功勋换武器。

5、《抗战之红色军神》作者:心上雪。

内容简介

他,天之骄子,将门之后,但却意外地连车带人穿越到了1934年末的闽西。乱世之中,他燃起熊熊烈焰,组织军队,纵情杀戮,在烈火硝烟中放声长啸。

他受到上天眷顾,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斗,一次次死里逃生的历练,他总是在危局之中力挽狂澜,深入敌后纵横驰骋。虽满身鲜血,但仰天大笑:我乃...




❼ 关于长征的小说片段

1935年4月初的一个晚来上,女红军们源刚拖着疲倦的身体赶到贵州盘县附近的五里排,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一群敌机嗡嗡地叫着突然从山后飞过来,其中一架快速俯冲下来,一阵激烈的机枪子弹迎头扫射,三枚炸弹投向休息营地。战士们迅速趴在路坎下、田沟里、坡地上,高高低低的地势把一些人遮蔽起来,但要命的是一些红军伤员躺在担架上根本动不了。

贺子珍本来是隐蔽在路边一道土坎下的,但她不顾个人安危爬出去疏散担架,这时,一枚炸弹投了下来,在她身边顿时腾起一股烟尘……

敌机飞走了,枪声、爆炸声停止了,硝烟和尘土渐渐消散开去。贺子珍的身体里嵌满了弹片,鲜血把军衣浸染得殷红。

一场紧张的抢救开始了。警卫员骑马去总卫生部请来李芝医生,为贺子珍救治。李芝先为贺子珍打了一支止血针,然后做了全身检查,发现在她的头部、上身、四肢共有17块大小不一、深浅不同的弹片,在没有实施任何麻醉的情况下,手术开始了。贺子珍疼得浑身大汗淋漓,眼里噙满泪花,却坚持一声不吭。身体浅层的弹片终于被一块块取出,而深入体内的弹片却难以取出,成为战争留给她的一份永久纪念。

❽ 毛泽东关于长征的其他作品。

一、《七律·长征》

《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1、全文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⒃过后尽开颜。

2、译文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二、《清平乐·六盘山》

《清平乐·六盘山》是现代思想家、革命家、诗人毛泽东于1935年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上阕从眺望远景起笔,写了登上六盘山所见到的北国清秋的景色,回顾了长征的胜利,表达了红军北上抗日的坚强意志。

下阕则写近处,如火的红旗在高山之巅,迎着西风舒卷,烘托了红军将士胜利的英姿。上下两阕相对独立,却又紧密相连、一脉相承;在表现手法上,全词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达到了情景交融、刚柔相济的妙境。

1、全文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2、译文

长空高阔白云清朗, 南飞的大雁已望到了天边。不登临长城关口绝不是英雄, 算下来已征战了二万。

六盘山上雄峰再拔, 烈烈西风漫卷着红旗。今天我长绳之武装紧握手中, 哪一天才会将那蒋家狂龙捆缚?

三、《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

《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写于1935年10月21日,吴起镇西山督战,战斗结束,赋此诗赠予彭德怀,彭德怀接诗后,将最后一句改为“唯我英勇红军”并退还给毛泽东。这首诗最早发表在1947年8月1日《战友报》。

1、全文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2、译文

吴起镇山险路长沟深,中央红军骑马奔驰杀敌。有谁敢阻击红军白马,只有我彭德怀大将军。

四、《念奴娇·昆仑》

《念奴娇·昆仑》毛泽东作于1935年冬天。中央红军走完了长征最后一段行程,即将到达陕北,毛泽东登上岷山峰顶,远望青海一带苍茫的昆仑山脉有感而作。这首诗毛泽东成功地表达了他的思想,好使“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1、全文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2、译文

破空而出了,莽莽昆仑山,你已看遍人世间的春秋风云。你雪山般的身躯飞舞起千百万冰棱,满天被你搅得寒入骨髓。夏天你的冰雪在溶化,江河纵横流淌,有些人或许葬于鱼腹。你的千年功过是非,究竟何人曾予以评说?

今天我要来谈一谈昆仑:不要你如此高峻,也不要你这么多的雪花。怎样才能背靠青天抽出宝剑,把你斩为三片呢?一片送给欧洲,一片赠予美洲,一片留给日本。在这和平世界里,整个地球将像这样感受到热烈与凉爽。

五、《十六字令三首》

《十六字令三首》是毛泽东创作的三首词。这三首小令都描写了长征路上的山,气势博大雄浑,豪放洒脱,气韵天成,尽显山之体势、风骨,也折射出作者宏大的胸襟和抱负。

1、全文

【其一】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其二】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其三】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2、译文

【其一】

山,高耸入云端。给快跑的马儿再加几鞭,翻越山巅未下鞍。惊诧高又险,回头瞥一眼,离天只有三尺三!

【其二】

山,起伏如波涛,浩瀚似江海,倒海翻江卷巨澜。山势奔腾迅猛如奔马,好似万马厮杀正酣战。

【其三】

山,傲立苍穹如长剑,刺破青天剑锋没伤残。天像快要塌下来,全靠着山的支撑,天才得以铺展于宇宙间。


❾ 重生到长征时期当红军的完结小说

1、《重生之铁血八路刘华》作者:574981

内容简介

一名二十一世纪的现役军官,再一次意外中,重生到了一名在东征战场上受了重伤的红军连长身上。从此,他履行了这个叫做张华连长的职责,从红四师十团特务连,到115师686团特务连,一直脱离主力部队建立自己的根据地....

带着部队从弱小到强大,自己也从一名连长在经过抗大的学习以后,成为了分区司令员,就连远在延安的主席,也因为他辉煌的战绩而亲自接见.........

2、《抗日之铁血军魂》作者:长风

内容简介

徐文,共和国最强特种部队,天狼突击队第3任队长,因在非洲营救受困侨民而牺牲,意外魂穿成为一名八路军战士。红旗不倒,冲锋不止,血不流干,抗战到底...

3、《重生之红星传奇》作者:豫西山人

内容简介

一寸山河一寸血,历史都是血写成!国防大学研究生刘一民,在奥运安保值班时,与恐怖分子同归于尽,重生于红军长征的湘江战役新圩阻击战战场。

4、《抗战之红色军神》作者:我是我的国王

内容简介

他,天之骄子,将门之后;他,连车带人穿越到了1934年末的闽西,重新点燃红色火焰;他,受到上天眷顾,金手指开得爽歪歪……于是,老蒋郁闷了,小岛国灾难降临了,列强终日惶惶不安……

5、《红星闪耀中华》作者:二两酒量

内容简介

一个小人物穿越到红军苏区时代,和红军一起成长。嘿嘿,我脑海里是没有技术,没军事才华,没关系,但我能升级,打仗得功勋换武器。

❿ 有一部文学作品是描写南下和北上时的历史的,里边有很多的名人啦。。

你说的是《南渡北归》抄吧。
《南渡北归》三部曲全景描绘了抗日战争时期流亡西南的知识分子与民族精英多样的命运和学术追求,系首部全景再现中国最后一批大师群体命运剧烈变迁的史诗巨著。
所谓“南渡北归”,即作品中的大批知识分子冒着抗战的炮火由中原迁往西南之地,尔后再回归中原的故事。
整部作品的时间跨度近一个世纪,所涉人物囊括了二十世纪人文科学领域的大部分大师级人物,如蔡元培、王国维、梁启超、梅贻琦、陈寅恪、钱锺书等。作品对这些知识分子群体命运作了细致的探查与披露,对各种因缘际会和埋藏于历史深处的人事纠葛、爱恨情仇进行了有理有据的释解,读来令人心胸豁然开朗的同时,又不胜唏嘘,扼腕浩叹。

阅读全文

与小说是写长征的北上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说天龙地虎全文阅读 浏览:655
待到重逢时的小说名字 浏览:951
很好看很搞笑的小说 浏览:516
现代校园高中短篇小说 浏览:475
在线有声小说推荐 浏览:340
女主裸奔的小说 浏览:867
风雨同路小说在线阅读 浏览:107
玄幻罗天是什么小说 浏览:252
有没有写近代朝鲜的网络小说 浏览:330
现实类小说言情 浏览:677
主角叫林笙男男穿越小说 浏览:159
有什么现代言情重生异能完结小说 浏览:194
无女主玄幻魔法小说排行榜 浏览:434
儒道至圣小说全集 浏览:528
好看的甜宠高干小说 浏览:987
搞笑奇葩小说推荐 浏览:685
小说主人公在qq空间学技能 浏览:623
主角是妲己的小说 浏览:864
乱儿媳怀孕小说全集 浏览:913
女主人公唐可儿的小说 浏览: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