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虎蹲炮的作品
虎蹲炮—明代火器的缩影
作者:大好河山
一.明代前期的火器及其发展
提到明代军事,不能不提火器;提到火器,不能不提虎蹲炮。为什么呢?听我从头细说。
崛起于公元十四世纪的明代,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是使用刀、枪、剑、戟等冷兵器的时代(当代大多数影视作品及小说戏剧,涉及明代的战争场面时,都是这样描述)。然而,事实的真相却是,明代是火器获得较大发展的时期,例如明太祖开国时期,军队就装备了大量火器,在扫平群雄、北伐蒙元的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洪武十三年规定,“凡军一百户”,要有铳手十名,刀牌手二十名,弓箭手三十名、枪手四十名。[1]其中,装备火器的铳手占了编制的百分之十。
到了明成祖执政时期,更组建了世界最早的,专门装备火器的新兵种——神机营。这比欧洲在16世纪初西班牙创建的火枪兵,要早一个世纪左右。[2]神机营刚组建,就与游牧在蒙古草原的鞑靼、瓦剌骑兵进行生死博斗,凭着火力优势,再次立下赫赫战功。
明代统治者重视火器,不断在军队中推广各种火器。在明成化年间,使用火器的军人,在军队编制中的比例,从明初的百分之十发展到三分之一左右。[3]而到了明代嘉靖年间,明军中有的步兵营,使用火器的军人竟占了编制的百分之五十。这类步兵营就驻扎在蓟北长城一带,领导者是中国历史上的名将戚继光。[4]
戚继光,生于1528年,山东人氏,出身将门,考中武举,开始了戎马生涯。当时,沿海地区不断受到倭寇的搔扰,戚继光先后支持山东、浙江、福建等地区的海防,取得了平定东南沿海倭患的胜利,建成了一支战无不胜的“戚家军”。后来,戚继光又移师长城,总理蓟州、昌平、辽东、保定等镇,防御经常南下抢掠的蒙古贵族。维护疆土安宁。
明代前期,明军装备的火器主要是国产货,有手铳、碗口炮等,明代中后期,有很多先进的火器从外国传入,并大规模装备明军。例如戚继光的军队中装备的火器主要有无敌大将军、佛朗机、鸟铳等。其中,佛朗机这种火器产于欧洲,明人仿制出多种型号,无敌大将军就是其中之一;而鸟铳,则被很多人认为是传自日本。那么,明军装备了这么多源自外国的火器,是否意味着国产火器逐渐被淘汰呢?当然不是,下面介绍一下明军的国产火器——虎蹲炮。
二.多种型号的虎蹲炮
虎蹲炮是为了弥补一些外国火器的缺点而创造的炮,可算为国产火器争了光。最初,戚继光在东南沿海与倭寇作战时,发现鸟铳与佛朗机在使用时并不如意,“鸟铳虽准而力小,难御大队,难守险阻,难张威武”,“佛朗机更重,更难于杠行”,[5]由此计划要创造一种比鸟铳力大,能防御大队敌人的火器,这就是著名的“虎蹲炮”。这种炮“比鸟铳,一可当百”;[6]比佛朗机更轻,更便于携带,野战时机动性强,防御则可控扼险隘。
这个时期的明政府开始对明初流传下来的旧炮进行改造,以适应作战需要。《大明会典.火器篇》记载明人陆续将一批手统及碗口铳改装成新式的“中样佛朗机”就是一个好例子。[7]
戚继光也主张“器械旧有可有者,更新之;不堪者,改造之;原未有者,创造之。”[8]其中,特别要注意的是“不堪者,改造之”这句话,被戚继光认定为“不堪用”而需要“改造”的旧炮有碗口炮、毒虎大炮、而即将要“改造”出的新炮就是“虎蹲炮”了。《练兵实纪》称:
“‘碗口炮’腹小口大,项短药少,子重,发出无力,不堪用。如用之必须腹长三尺以上,而铅子合口送至腹底发出,乃急且中也。五十人之中,可备一位,以防要路大势冲突之寇,今取名虎蹲炮即是。”清楚地指出了“不堪用”的碗口炮被改制成了虎蹲炮。[9]
此外,《练兵实纪》又称:“又如旧日‘毒虎大炮’,粗恶不堪打放,须置于军马营垒数十步外。今加以新法,名为‘虎蹲’,即于行内可发。”[10]所谓的“加以新法”,就是给炮加上“爪钉”,“前后箍”等物,使火炮更加堪用。
除此之外,一些由明初流传下来的‘三将军’、‘樱子炮’很可能与‘毒虎大炮’一样,被加以改造了。[11]这样说是不是意味着所有的虎蹲炮都是由旧炮改造的?当然不是,直接用熟铁新造的也不少。因为改造及新建,使各种虎蹲炮来源不一,所以这些炮的重量、大小并不一致,戚继光的兵书就记载了两种虎蹲炮:
一种是“长二尺,腹内粗二寸余”[12],《武备志》称这种炮重三十六斤;[13]
另一种则是“三尺以上”的,但重量不详[14]。
而有幸保存的一门虎蹲炮实物,重达“四十九斤六两”。[15]上述三种虎蹲炮的各种不同的数据,也证明虎蹲炮确实远非一种型号。
就以身长二尺、重量达到三十六斤的虎蹲炮为例,此炮由熟铁制成,每次用火药七八两,可发射五钱重的铅弹一百枚,为了防止“子小而口大”,“散出无力”的蹩端,再用重三十两的大铅子或大石“慢慢筑入”炮口(如用大铅子,小弹丸可酌情减少),[16]这样就射程也大大增加了。
三. 虎蹲炮算不算大炮
以今天的观点来看,戚继光时期的虎蹲炮可能只算轻型火炮。但是明代的人却不这样认为的。那时很多人认为虎蹲炮是大炮。戚继光在论及火器时说:“快枪复有大炮,似可当虏聚冲。但大炮须防跃退,须去营二三十步。”[17]这里的“大炮”,实际是指“三将军”、“缨子炮”、“毒虎炮”等炮,《练兵实纪》也称:“国初分在边方,有所谓‘三将军’、‘缨子炮’者;近时有所谓‘毒虎炮’者,固亦利器,但体轻易跃,每放在二三十步外。”“炮大不可多得,数炮不能退虏,而群炮在后,不得齐放,适败我事。”[18]
值得注意的是,戚继光在不同的场合中称“三将军”、“缨子炮”、“毒虎炮”等炮为“大炮”、“炮大不可多得”,那么,在一些旧炮的基础上改制而成的虎蹲炮,当然也算大炮了。
明末著名的火器理论家焦勖,将德国传教士汤若望口授的欧洲先进火器技术,编成《火攻挈要》一书,书中说到中国本土火器铸造时,称“其大器不过神威、发熕,灭虏、虎蹲,小器不过三眼快枪。”[19]将虎蹲与神威以及发熕相提并论,誉为“大器”。[20]
明朝的邻国朝鲜,其人民在平壤之战中,看见援朝抗倭的明军,配备了各种威力惊人的火器,不久便在自己的军队中大力推广火器。朝鲜官方史籍《宣宗实录》称“为当炮手,又须兼习各样大炮。”还特别提到了戚继光的《纪效新书》,称:“此效篇内,亦似以佛朗、虎蹲、神飞等炮试放,以效其高下,岂专习鸟铳而已哉,火器翻释,各给各哨,使之预讲试放之法,来春为止,以前各样大炮轮回试才。”可见,朝鲜人也把虎蹲炮与佛朗、神飞等炮并列为“大炮”的。[21]
归根结底,古人对什么样的火器才算是大炮没有一个权威的标准。《明史》论及火器时也只是含糊其词地说:“大者发用车,次及小者用架、用桩、用托。大利于守,小利于战。随宜而用,为行军要器。”[22]
四.虎蹲炮的作用。
⑴ 野战
南方平倭作战,明军每五百官兵中“驮扛”着三门虎蹲炮。“倭寇之来,每二三五百结为一簇,再不顾四面,只冲一路。任有若干兵列若干长,必不能御,但冲处径能溃围,临时得此一炮,大妙!”[23]
北方对抗蒙古贵族,虎蹲炮亦不容忽视。戚继光非常倚重虎蹲炮,他北上时组建了新的骑兵营,每一骑兵营有官兵2700人,一般装备虎蹲炮六十门,每门虎蹲炮需要三名炮手。专家认为“以骡马驮载虎蹲炮的骑兵营,是中国骑兵史上最早的骑炮兵,它比瑞典国王阿道夫.古斯塔夫在1630年编制的骑炮兵,要早50——70年。[24]戚继光的战术是这样的:当蒙古骑兵逼近时,先由明军下马发射鸟铳、快枪、火箭等火器,再放虎蹲炮;双方近战时,明军则要手持钯、刀、棍等兵器摆出“鸳鸯阵”迎敌。当蒙古骑兵撤退时,明军骑兵上马追击,追上之后,铳手们迅速“下马举炮”,轰击一番,而其他的骑兵“就于马上射箭,刀砍枪戳,全胜乃止。”[25]装备了虎蹲炮的骑兵,还可以配合步兵及战车营作战。
⑵攻坚
明军用火器攻坚的历史悠久,早在明太祖朱元璋未称帝时,派军队包围军阀张士诚的老巢平江(今苏州),“城四面筑长围困之。又架木塔,与城中浮屠对,筑台三层,下瞰城中,名日敌楼。每层施弓弩大铳于上。又设襄阳炮以击之,城中震恐。”[26]围城的火器有“大小将军筒”等,“四面铳炮之声昼夜不绝”[27]朱元璋军队使用着各类强大的火器,压制着张士诚,其中应该包括碗口炮。一直到明末,明军仍然存在用碗口炮这种老式火器攻坚的例子,如在明军抗倭援朝时,就用“大碗口”攻坚。[28]
由碗口炮等炮改造而成的虎蹲炮,性能更加优越,用来攻坚,也就顺理成章了。亲眼目睹明军攻克平壤的朝鲜大臣李元翼与李德馨,在与朝鲜国王李昖谈话时,谈到了参加攻城的虎蹲炮。《宣祖实录》记载:
“上(指朝鲜国王李昖)曰: ‘虎蹲炮何如? 其制放铁丸耶? 如将军石耶?’ 德馨曰: ‘如虎之蹲踞,而放铁丸矣。’
上曰: ‘城中放炮,随处起火云,然耶?’元翼曰: ‘以石丸为之,或以铁为之,火药之上,以泥土充之,插火则石出而飞散,火随以炽烈。’”
从李元翼的回答中可以看出,虎蹲炮可以发射“石丸”或“铁”,发射前在“火药之上,以泥土充之”,这与戚继光在《练兵实纪》中记载的虎蹲炮发射方式一致。[29]
李元翼提到明军各类火炮攻城时又说:“倭铳之声,虽四面俱发,而声声各闻,天兵之炮,如山崩地裂,山原震荡,不可言状。”上日:“城石亦可触破耶?”李元翼日:“触之无不裂破,犯之无不焦烂”。[30]
那么,明军在其后的攻坚作战中,为什么不能再现平壤之战的辉煌呢?那是日军吸取了教训,很多时候故意将据点筑在地势有利的山石之上,限制了明军火器的发挥。例如万历二十五年的蔚山之战,明军进攻时发射火炮,“炮声震天,火箭数百技齐发,风迅火烈,乱烧贼幕,一日连拔三窟”,并且用大炮击退的来援的日本水军。[31]可惜在攻打岛山时却遭受挫折,最后被迫撤退。目睹明军围攻岛山的李元翼,向朝鲜国王汇报时称:“倭贼内城坚守,虽欲用器械而无之矣。”上日:“内城未可以大炮撞破云?”元翼日:“城在山上,地势高峻,大炮高放则越过于城者,其高二十余丈,虽屡放万无得中之理矣。霹雳炮、虎蹲炮亦无数放之,皆不中矣。”[32]
这个战例再次有力地证明,明军经常动用虎蹲炮来攻坚。
⑶防御
日本封建主丰臣秀吉发动侵朝战争时,被明朝委任为经略使援朝的宋应昌在一篇疏文中论及海防时,明确指出:“大将军、神炮、虎蹲炮、灭虏炮、百子铳等器,则临急所用也。”他还说:“乃若虎蹲、灭虏、大将军等炮,非遇急则不敢轻用,何也?以其力气重大,虽能碎彼船,恐于我船亦不免有伤。”[33]
宋应昌在此之前,做过山东巡抚,在加强海防方面,颇有经验,他选用虎蹲,是有道理的。
无独有偶,在万历二十五年奉命经理援朝军务的杨镐,也非常看重虎蹲炮,他在与朝鲜国王李昖讨论京畿地区的江防时,下令明兵试放了虎蹲炮,接着双方进行了一番谈话:
“......天兵(指明兵)试放虎蹲于江边,吹角一声,各放一炮,声震天地。经理(指杨镐)日:‘此何如?’上(指朝鲜国王李昖)日:‘至于今日,得见天威之雄壮,彼贼不足平,深幸。’经理日:‘多设这样炮子在此边,此贼何敢得渡乎?’”[34]
由此看出,虎蹲炮亦可用于江防。
明军抗倭援朝获得胜利,虎蹲炮在捍卫国防方面继续发挥作用。万历四十六年,初步统一女真的努尔哈赤(即清太祖努尔哈赤)率师征明,攻城掠地。明辽东将领毛文龙在海上以皮岛等地为据点牵制后金南下,继万历帝之后即位的天启帝亲自下令增援大量军事物资给皮岛,其中就包括虎蹲炮六十门。[35]
五.为什么说虎蹲炮是明代国产火器的缩影
明代最有名的火器有鸟铳、红夷大炮等,但它们归根结底都是明代中后期才引进的舶来品、外国货。真正见证明朝由盛到衰的只能是历史悠久的国产火器,而国产火器的佼佼者是虎蹲炮,它的地位是历史形成的,也是国产火器的缩影。
虎蹲炮与三将军、樱子炮、碗口等炮一脉相承,可以说是在这些旧炮的基础上改制而成的,而这些旧炮早在明初就活跃在战场上,伴随着朱元璋打下江山,功勋卓著。明朝建立之后,这些旧炮又在历次攘外安内的战争中,为帝国的巩固与发展保驾护航。到了明代中期的嘉靖年间,倭患越演越烈,为了适应新的形势,一代名将戚继光将一些“不堪用”的旧炮“改造”,并建成了虎蹲炮。[36]
然而搔扰沿海的倭寇毕竟是散兵游勇,不能算正规军,虎蹲炮真正经受大规模战争考验是在万历年间的援朝战争,当时明军所面对的对手,是身经百战的日本军队主力。
虎蹲炮在战争中表现最出色的一战,是万历二十二年的平壤之战,发起进攻的各路明军,用佛朗机、灭虏、虎蹲等火炮,在火箭的配合之下,轰击平壤,“诸炮一时齐发,则声如天动,俄而火光烛天,诸倭持红白旗出来者尽僵仆。”[37]火势随着西风在城内漫延,很多日军在炮火的焚烧之下成了灰烬,不得不狼狈逃窜。
虎蹲炮不单止在平倭战争表现出色,在明朝与蒙古诸部的对峙中,一样发挥作用,戚继光在蓟镇时,积极训练车步骑营,修建边墙敌台,配备了包括虎蹲炮在内的大量火器,威镇敌胆,使蒙古贵族不敢轻举妄动。
明末辽东战局,也可以看到虎蹲炮的身影,早在努儿哈赤还在为统一女真讨部而东征西讨时,就引起了明朝的顾虑,有明臣提议主动出击,用“虎蹲、大将军”等炮来对付努儿哈赤,以防患于未然。[38]
努尔哈赤后来先下手为强,进攻明朝,使辽东尸横遍野。在近三十年的战争中,明军不可避免地使用了虎蹲炮,据统计,自万历四十六年至天启元年的三年时间里,仅发往广宁的火器中,就有虎蹲炮六百门。[39]笔者手头上有一本台湾华文书局影印的《清太祖实录(满汉文版)》,其中在尚间崖之战及奉集堡之战的插图中,清代画家均画出参战的明军配备了虎蹲炮。[40]
明军在辽东屡战屡败,最终采取了防御战略,构筑宁锦防线,主要依靠从西洋引进的、笨重的锐利火器——红夷大炮来守城,而灵活机动的虎蹲炮则相形见绌。随着内外交困的明朝的灭亡,虎蹲炮也难以重现昔日的辉煌,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1]《明太祖实录》洪武十三年丁未条
[2]《中国火器史》,第103页
[3]《明宪宗实录》成代二年正月癸亥条
[4]《练兵实纪.杂集卷六.车步营解》
[5]《武备志》卷一百二十三《虎蹲炮》
[6]《武备志》卷一百二十三《虎蹲炮》
[7]戚继光也将一些旧炮改制成佛朗机,例如“大将军发贡等器”就被改制成佛朗机样式,并改名为“无敌大将军炮”。详见《练兵实纪.杂集卷五.军器制解》
[8]戚继光《蓟镇分守》,《明经世文编》卷一百三十九
[9]《练兵实纪 .杂集.卷二 .储练通论(下)》
[10]《练兵实纪.杂集卷四.登坛口授》
[11]《练兵实纪.杂集卷五.军器制解》、《练兵实纪 .杂集.卷二 .储练通论(下)》
[12]《练兵实纪.杂集卷五.军器制解》
[13]《武备志》卷一百二十三《虎蹲炮》
[14]《练兵实纪 .杂集.卷二 .储练通论(下)》
[15]该炮刻有‘崇祯四年十月日铸成匠赵土英虎蹲炮第二十位重四十九斤六两’的字样,《中国火器史》第160页
[16]《武备志》卷一百二十三《虎蹲炮》
[17]《戚少保集》卷五《上军政事宜》
[18]《练兵实纪.杂集卷五.军器制解》
[19]焦勖《火攻挈要》卷上《火器总论》
[20]《武备志》卷一百二十二中的一种“铜发熕”重五百斤;而灭虏炮长二尺,口径二寸三分,重九十五斤(详见《登坛必究》卷二十九《火器》),王兆春在《中国火器史》中将其列入“大型火炮”中的(详见《中国火器史》162页)
[21]《(朝鲜)宣宗实录》卷八十三,页九
[22]《明史.兵志.火器编》
[23]《武备志》卷一百二十三《虎蹲炮》
[24]《中国火器史》,第183页
[25]《练兵实纪 .练营阵.第五.第一操马兵》
[26]吴宽《平吴录》
[27]俞本《明兴野记》
[28]《(朝鲜)宣祖实录》卷九十六,页二
[29]《练兵实纪.杂集卷五.军器制解》
[30]《(朝鲜)宣祖实录》卷三十五,页四十
[31]《中兴志》下册,页五十一
[32]《(朝鲜)宣祖实录》卷一零一,页二五
[33]《经略复国要编》之《(万历二十年)十一月十五日议提水战陆战疏》
[34]《(朝鲜)宣祖实录》卷九十二,页十二
[35]《明熹宗实录》卷八十一,天启七年二月
[36]戚继光《蓟镇分守》,《明经世文编》卷一百三十九
[37]《(朝鲜)宣祖实录》卷四十九,页十八
[38]《明神宗实录》卷五百六十九
[39]《明熹宗实录》卷二十,天启二年三月
[40]台湾华文书局影印《大清满洲太祖实录》第233、299页
Ⅱ 明明有了火器,清朝为什么还在用冷兵器
清朝用冷兵器的关键在于两朝的主力兵种,明朝是步兵,清朝是骑兵,火枪,如果是步兵用,效果不错,如果是骑兵用,等于没有,拿破仑时代一条军规就是,骑兵不能丢弃火枪,因为骑兵觉得火枪即没用,又碍事,所以经常丢弃,骑兵枪射程非常悲剧,还只能发射一次,骑兵打的就是速度,不可能像步兵那样重新装弹,打不中还只能打一次,所以世界各国骑兵都不愿意装备火枪。
欧洲有一种兵种叫龙骑兵,就是骑兵佩戴火枪,但是是骑兵到指定位置下马开枪....马匹只起到快速运兵作用。著名小说唐吉坷德的作者塞万提斯就是龙骑兵出身。
所以清朝不重视火枪,更重视当时技术条件下射程更远的弓箭和大炮。清朝的主要问题是全面腐败和全面的技术落后,不光是火器问题。他们的八旗子弟后期连义和团和太平天国这样的起义军都打不过,更何况别国?
宋,明时期我国火器算是先进的,宋算是最早用火器的国家了。但主要问题还是工业化革命时没有跟上,产生了很大的技术和思想差距,现代战争拼的就是工业化程度的高低,二战时期全是坦克,战舰飞机的互换战损,谁先熬不住了谁就崩,哪怕强如隆美尔,在北非也难为无米之炊,憋屈的输给了物资充足的英国。而哪怕强如二战第一名将苏联元帅朱可夫,打仗大多数情况也都是不停地要物资物资更多地物资,然后往敌人阵地上发动【乌拉】的拼死冲锋。
清不是输在不重视火器,而是彻底的落后
Ⅲ 雪中悍刀行中的吴家九剑破万骑,那十八宗师能打败四十万北莽大军吗
此战是离阳王朝和北莽的气运之战,更加是孤注一掷的国战,这十八位宗师也都是抱着必死的决心,面对北莽的四十万大军。
这场战斗是北莽四十万大军准备攻克拒北城,是北莽的攻城之战,但这四十万大军中有很多是后勤杂役,而且主要攻城的是披甲步兵,不像吴家九剑当初面对的是铁甲骑兵,在战斗力上应该差一些。尽管如此,这十八位大宗师在杀得北莽四十万大军心惊胆战撤退,在杀敌过程中也有八位大宗师相继阵亡。
所以,十八位大宗师杀退北莽四十万大军,主要是给予北莽方面的震慑力太大,军心动摇之后撤退了,要是继续战斗下去,恐怕包括徐凤年等在内的陆地神仙也将会战死在这里。
Ⅳ 魔皇至尊小说txt全集免费下载
魔皇至尊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朗姆诺队伍的中队和后队立刻摆出防护阵形将运输车紧紧的围住,马车中的魔法师走到车外释放魔法防护障。
这时埋伏在两边的三百名精锐骑兵如猛虎般杀出向运输队的后队的骑兵,他们运输队后面的骑兵一看见旁边数百精锐骑兵向他们杀来了解下马,高举他们的长枪,在短暂的时间内组成一个长枪阵来阻止骑兵对他们的冲击。
因为他们知道骑兵的冲击力有多么的可怕,虽然他们也是骑兵,但是和他们的敌人比起来少了强大的冲击力,再加上他们没有准备而被敌人攻击,所以他们才放弃自己的战马,组成一个长枪阵形。
坚硬的盾牌与密集的长枪碰撞。骑士们和枪兵展开贴身的攻击,最前面一批的枪兵倒下后,骑士们很快撕裂朗姆诺马贼集团的防线,而他们中队的步兵在拥挤的山道中更本无法救援后队,真是可惜,如果在朗姆诺的马贼集团在后队的一些骑兵没有放弃他们的战马,那么结果将完全改变。
在打乱后队阵形后,风云魔骑的剩余的骑兵队从山坡上杀出,本是骑兵克星的枪兵在第一轮……
应该是全本了
Ⅳ 得骑兵者得天下,一头马食量等于4个家庭,骑兵有多“败家”
总结
谚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应用于古代骑兵身上是毫无异议的,骑兵的强大源于国家财力的支撑,反之它的衰败也有金钱不足之由。似乎两国之战其本质是在燃烧钱。"钱财"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在战场上的耗费展现了它的价值,却将人民带进了深渊里,与此同时亦阐明钱于沙场、生存的独特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骑兵》
2、《中国古代骑术和骑兵考源》
3、《游牧骑兵的噩梦:中国古代的弩》
Ⅵ 满·狗·用了多少骑兵 征服了明朝
满清 在明代在的时候 出了一次 从 蒙古 过来 应该是 没有打过山海关 至于 打李自成的兵力 首先未必都是骑兵 我记得 清代的骑兵和蒙古骑兵作战本质有根本的区别 后金的时候 有八旗 每旗应该是 25牛录 每牛录 满编是300人 但是 各个时期都不一样的 而且在统一前 一直都没有全满编过 正黄旗一直 都很大的 (上网查了一下 如努尔哈赤在位时期的八旗牛录数量大致是这样分布的:正黄旗四十五个牛录,镶蓝旗三十三个牛录,镶红旗二十六个牛录,正红旗二十五个牛录,正白旗二十五个牛录,镶黄旗二十一个牛录,正蓝旗二十个牛录,镶白旗一个牛录。 网络) 这样算是6W人 后来 皇太极 又收编 蒙古八旗 后来 又有 汉人八旗 不过 具体 应该不足10万人 至于骑兵就更少了
其实 后金 起来 主要是 明代内斗 严重 而且 当时明代的士兵制度明显有问题 文官成了 主指挥 打仗 有战斗力的 只有一些亲兵 连十分之一 都不到 而李自成输给清 据记载是 双方打得不分上下的时候 吴三桂 临阵投降了 导致一片石大战失败 但此时 南明仍有很大机会 尤其是多尔衮的剃发令 一出 反攻容易多了 至少守住半壁江山 只可惜 但是 大敌当前 南明居然出现三个政权 他们之间 居然又互相开战 最终被一个个剿灭 所以 我觉得 清代 统一 和 元 乃至 其他少数民族政权都不同 他们赢得 实在侥幸 具体兵力 应该不足20W 有战斗力 的 应该 在8W 左右 个人认为 骑兵 不足1W 而且 后金 骑兵貌似是 下马 打仗的 其实 这些数字 我记得有本小说叫《窃明》考证了很多 (以上为个人见解 或有失误)
Ⅶ 跪求穿越到中世纪有铁骑、弓兵、盾兵、投石器、城堡的战争小说!
《来自东方的骑士》
小说简介: 一次并不出奇的穿越,一个青年穿越到了西大陆的中世纪。开始了一段波澜壮阔的传奇。一本不属于真实世界的历史,仅仅是一部穿越战争题材小说,但到了最后,已经真实得就像是一本中世纪骑士的战争回忆录。
Ⅷ 马槊到底是不是中国原创
马槊,是槊的主要形态。中国古代冷兵器,是重型的骑兵武器,是长矛的重型精品版。其他槊,还有步槊和冒称槊的杂槊等分类。基本上,说槊,即是所指马槊。马槊分槊锋与槊杆两部分,槊锋刃长达50-60CM,远远长于普通的枪、矛类武器。
根据《中国军事网络全书·古代兵器分册》主编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泰斗杨泓老先生著述,槊起源于汉朝,兴起与骑兵为主的战争朝代,即:魏晋——隋唐。这一时期骑兵是争霸天下的决定性力量,重装骑兵对决促进了装甲与武器的发展,这个环境造就了中国甲骑具装骑兵的武器与装甲的发展高峰。
有关于槊这种武器的详细记载,是南北朝时期的南梁简文帝萧纲编纂的《马槊谱》。在这本规格极高的书中,记载:“马槊为用,虽非远法,近代相传,稍已成艺”。显然,对于南北朝时期的中原人来说,槊是一种新出现的武器,而不是“自古以来”。虽然在这之前,更早的《说文》和《释名》两本东汉时期的书中,也有关于槊的记载。不过由于这两本书,前者已失传,现流传的版本为宋代版本,后者则是明清时期整理而成。因此仅凭这两本书,难以证明槊就是在东汉时期出现。不过两书中,对于马槊的定义则可以为我们提供极好的参考,其中“槊,矛也。亦做矟,”“矛长丈八尺曰矟。马上所持,言其矟矟便杀也。”则可以说是槊的一种极好的定义。
Ⅸ 求关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100道题,问题,答案简洁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重点问题
1、一个引路人:朱赫来
2、两个恋人:冬妮娅、丽达(妻子达雅)
3、三种品质: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面对困难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乐观向上)
4、五次死里逃生:1)为救朱赫来被捕,严刑拷打,被误放而逃生;2)当骑兵时,炮弹击中头部受重伤,右眼失明,危及性命;3)繁重紧张的肃反工作击倒了本身就有伤病的保尔,昏迷不醒。4)修路时,保尔不幸染上了伤寒兼肺炎,后死里逃生。5)双目失明后因为甲状腺手术,死神先后3次降临。后决定走文学创作道路。
5、五大磨难:苦难的童年、战场上的搏杀,感情上的波折,工地的磨练,伤痛的折磨。
横向的情节,要会纵向的展开
被开除—食堂工作—救人入狱—误放逃生(一逃)—走向战场—作战勇猛(大腿受伤、伤寒未好就返回)—空余读书弹琴—炮弹铁片灼伤右眼失明(二逃)—与冬妮娅分手—肃反晕倒(三逃)—铁路总厂结识丽达,却误会分手—保供应修铁路—战胜困难,遇冬妮娅形同陌路—伤寒肺炎误传死讯(四逃)—病愈纪念战友,说名言—返回岗位入党—身体越来越坏,解除工作—即将瘫痪—结识达雅—失去工作能力、写作不顺,想到自杀并战胜—与达雅结婚—病情恶化,双目失明全身瘫痪,坚持创作—切除甲状腺,死神三次降临(五逃)—创作《暴》,稿子却被邮局遗失—最终完成并发表《暴》,文学创作为新武器
第一章(上)
1. 保尔为什么会被退学?他是怎么和神甫结仇的?
答:复活节补考的时候,保尔为了报复神甫,将颜回撒到了神甫复活节要用的面团里,被神甫查了出来。保尔因此被退学。保尔曾经就《圣经》上关于地球存在问题当众问过神甫
,神甫不仅没有回答,反而还将保尔打了一顿,保尔从此对神甫是又恨又怕。神甫自此对保尔也是诸多虐待和欺辱:故意将保尔赶出教室、在教室角落里罚站、不过问保尔功课
2.神甫非但不回答保尔的问题,反而动手打保尔看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答:看出他是一个爱斤斤计较,顽固,不容受别人质疑的人。
3.保尔离开学校,第一份活及活的职责是什么?
答:在车站食堂当童工。职责:一大清早把水烧开,保证一天不断水。有时还要擦刀叉,倒脏水。
4.保尔因什么事被堂倌普罗霍尔殴打?
答:因为保尔有一天因劳累过度在工作中睡着了,引发水龙头溢水事故。
5.阿尔焦姆为弟弟报仇揍普罗霍尔之后,受到什么处罚?
答:他被关在宪兵队六天。
第二章(上)
1.为什么水兵朱赫来会留在舍佩托夫卡小镇?
答:理由如下:第一,他是本地人;第二,他会钳工,又能当电工,在这儿很容易找到工作;第三,他没有在我们队伍里待过,人们都没有见过他,他今天晚上才能赶到这儿。而且他很精明,机智能干。
2. 游击队最后决定如何处理本城的枪支问题?保尔最后拿到枪了吗?
答:他们最后决定把枪分给老百姓。保尔刚开始没有分到枪,但他从一个分到两把枪的小孩那里抢了一把。
3. 结合全书谈谈朱赫来对保尔有怎么样得影响?
答:朱赫来给保尔讲了许多革命的道理,传授了许多革命知识,这些对保尔的思想成长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正如保尔自己所说,朱赫来是他“最亲爱的人”,是“启蒙老师”,“是以自己的英勇无畏和坚强性格博得他深深敬重的人”。
第三章(上)
一、内容梗概(这是保尔的第一段恋情:他与冬妮娅)
保尔在湖边钓鱼时,结识了林务官的女儿冬妮娅。她没有像别的富家子女一样嘲弄和侮辱保尔,保尔和富家子弟舒拉打了一架,冬妮娅的了反而觉得很有趣,两人很快认识了。
冬妮娅还邀请保尔去她家,保尔认识到了冬妮娅的母亲,并且觉得自己的形象也要改一下。
车站的工人们罢了工,阿尔焦姆等三位工人在被迫开车时,为了自己和其他起义军的安全杀了一个德国人,之后跳车逃到乡下。但他们的家人打听不到他们的消息了。
冬妮娅在湖边读书,看见了游泳的保尔。他们在一起聊天,成了朋友。保尔为了养活自己和妈妈,再买一套新衣服,又找了一份锯木的工作。打扮一新的保尔让冬妮娅很惊喜。
二、人物形象
冬妮娅:善良,热情,大方。
阿尔焦姆:具有工人阶级的高贵品质,和敌人进行了不懈的斗争,是朱赫来最好的助手。
保尔:善良、勇敢、坚强自觉、无私、有理想、有抱负、有目标,渴望爱情却不够勇敢。
三、语句赏析:
冬妮娅的眼睛眯成一条缝,接着又含笑地张开了,说:“我真的碍着您的事吗”
赏析:运用动作细节描写,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冬妮亚的友好与和解的意图.
四、重点问题
1.保尔如今在哪里工作?答:他在发电厂当锅炉工。
2.什么革命爆发,推翻沙皇统治?答:二月革命。
3.布尔什维克是指什么?答:俄国共产党党员。
4.保尔在河边钓鱼遇到的女孩是谁?答:冬妮娅。
5.他的初恋情人是谁?答:冬妮娅。
6.为什么开始时保尔对冬妮娅不太友好?
答:冬妮娅确实有妨碍保尔钓鱼的嫌疑,而且保尔对于有钱人都有戒心。
7.工人们为什么要举行罢工?答:他们还是对社会不平等表示抗议,朱赫来的鼓动起作用了。
8.保尔与冬妮娅的关系是怎样发展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答:先是聊天,然后冬妮娅请保尔到家里玩,最后,慢慢就熟了,而且两个人的性格也很合得来,这样安排就比较自然。
第四章(上)
二、人物形象:
谢廖沙:勇敢,正直,善良(从他和父亲把一半工友藏在暗楼和地窖,用身体掩护一名老犹太人可看出)
三、重点问题:
1、在本章中,小城里遍布了什么传闻?答:烧杀掳掠犹太人
2、冬妮娅给谁写信?信的内容是什么?
答:给她的同学塔尼亚写信;内容是:冬妮娅认为自己与保尔年纪虽小,但感情较真【初恋】
3、为迎接戈卢勃上校,本镇名流举行晚会,可突然停电,谁被捉去发电?答:保尔
4、谢廖沙及其父亲在“烧杀掳掠犹太人”期间,把一半工友藏在了哪里?答:暗楼和地窖
5、惨无人道的掠劫共持续了多久?答:三天三夜
6、德国人撤走了,小镇的人们还没来得及高兴,彼得留拉匪徒又像旋风一样刮来。其中哪两帮人为了争夺小镇,发生了激烈的混战?
答:以戈卢博为首的匪徒和以帕夫柳克为首的匪徒。
7、谢廖沙为什么头上会挨了一刀,缠上了绷带?
答:因为彼得留拉士兵追着打一个老犹太人,谢廖沙用自己的身体掩护老人,被士兵用刀砍到了。
第五章(上)
章节概括:
(本章情节中主要表现出保尔无畏精神。当他看到朱赫来被捕时,奋不顾身地扑向敌人,解救了朱赫来,为革命立下了功劳。)
问题1:营救朱赫来后,保尔为什么突然被捕?
答:丽莎看见了保尔袭击卫兵的过程,告诉了维克托,维克托将保尔告发了,于是保尔就被士兵抓去。(保尔与维克托的“旧仇”: 保尔曾听到维克托中伤自己是“头号流氓”,而且维克托的朋友苏哈里科曾仗着自己有钱有势当着冬妮娅欺负正在钓鱼的保尔,何况保尔本来就看不惯与自己不同阶级的公子哥儿。维克托:波兰世袭贵族,中学生,告密者)
问题二:保尔是怎么营救朱赫来的?
答:保尔趁黄胡子押送兵不注意时,舍身扑去夺他的枪。黄胡子兵和他扭打在一起。然后枪走火,引起了朱赫莱的注意,于是他冲上去和保尔一起制服了那黄胡子兵。(保尔:勇敢果断,无畏,不惜冒着生命危险抗争,敢于反抗。朱赫来:遇事沉着,果断,敢于反抗)
问题三:保尔受了谁的影响走上革命的道路?(谁是保尔革命道路的引路人?)
答:朱赫来(朱赫来为了躲避搜捕,藏到了保尔家。在保尔家里,朱赫来给保尔讲述了很多革命道理。保尔懂得了生命的真理,也知道了朱赫来是共产党。)
问题四:保尔的手枪被搜走了吗?他放在了哪里?
答:没有,他放在了老鸹(gua)窝里。(机智)
问题五:朱赫来为什么要寄宿在保尔家,保尔怎么发现他被抓了的?
答:为了躲避搜查;朱赫来深夜才从外面回来,可是第二天早上保尔发现他的床是空的,所以发现他被抓了。
第六章(上):
(这一章中,保尔充分表现了坚强的性格,初步展现了一个顽强的革命战士应有品质。)
问题一:保尔为什么会被放出来?
答:“大头目”彼得留拉要亲自来镇上检阅部队,捷涅克上校怕大头目看到监狱里关了那么多没用的犯人,胡乱问了问保尔就放他走了。(背景:因为残酷而激烈的阶级斗争在全乌克兰逐渐地展开了,彼得留拉部队和红军游击队开始了战斗。保尔:机智,意志坚强(被拷打,却什么也没招))
问题二:保尔离开监狱后,被谁收留?后来怎样?
答:冬妮娅;保尔在冬妮娅家得到了休息,但又不愿意连累冬妮娅,就执意离开(约定不忘记对方),后来冬妮娅找到了阿尔焦姆,阿尔焦姆将保尔送到喀察丁参加了红军。(保尔:在面对冬妮娅热烈的爱情时,他能控制自己的情感。初步展现了一个顽强的革命战士应有品质。)
问题三:保尔在监狱里遇见了谁?
答:多林尼克与赫里斯季娜;赫里斯季娜甚至想献身给保尔,可是保尔拒绝了(初步体现革命战士的坚定)而多林尼克与朱赫来是一伙的,是自己人,与保尔都逃了出去(保尔巧妙回答上校的审问,被释放了:机智,冷静沉着。)
问题四:在监狱里保尔是怎么面对的?
答:面对哥萨克匪军的严刑拷打,他没有屈服,多次拷打都没有招供,什么也没承认,最后在上校的审问里,依靠自己的智慧巧妙对答,逃了出来。(保尔:坚强,机智,坚定,不屈,遇事冷静沉着)
第七章(上)
情节概括:不久,红军攻占了谢别托夫卡镇,苏维埃政权建立起来了,乌克兰共青团的地方委员会也建立起来了。保尔已经参加红军,成了科多夫斯基骑兵师的战士。他和几千个同他一样的战士在一起,穿着破得遮不住身的衣服,怀着烈火般的斗争激情,走遍了乌克兰。在战斗中,他大腿受过伤,得过伤寒病,在灾难和痛苦中他迅速成长起来。一年以后,他已经是一名出色的骑兵侦察员了。这期间,他看了《牛虻》这本书,为牛虻的坚强和死而深受感动。
1.丽达人物形象?
达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是保尔深爱的对象;漂亮、机智,打扮简单而干练,心地善良而坚定。她酷爱工作,善于出谋划策,能够积极应对突发事件,不让私人的感情影响工作大局。她爱憎分明,热爱自己所信仰的共产主义,与保尔志同道合,配合默契。
、
2.丽达与谢廖沙去湖边后遇到了谁?
她遇到了骑兵团的政委丘扎宁,这是个自私而阴险的人,他经常纠缠着丽达。一次,在他酒醉闯入丽达帐篷强行非礼时,被保尔发现狠揍了一顿。丽达很感激保尔,继而也对保尔产生了爱慕之意。第二天团长在队列前追问打人的事,却被全体战士搪塞了过去。丘扎宁被调走,丽达当了团政委
3.谢廖沙的枪是如何不见的?
谢廖沙的枪被当地的富农抢走了。后来,丽达在树林练枪法时给了谢廖沙一把枪。
4.前线没有粮食的时候,谢廖沙干了什么?
前线吃紧,后方商人屯积粮食,谢廖沙随同肃反委员会主席(季莫申科)奉命带领肃反委员到旅店老板(佐恩 )家搜查,在女佣(赫里斯季娜)的帮助下搜出了存在一个秘密地窖里的粮食
5.丽达来看望谢廖沙,她“头一次那样热烈,那样亲切地握着她的手”,而这是谢廖沙从来不敢的握手,丽达是因为什么事情来看望谢廖沙的?
谢廖沙征集干草被富农匪帮打伤,丽达来看望他。
第八章 (上)
保尔加入了布琼尼的骑兵部队。他和几千名战士一起英勇战斗着。在日托米尔,骑兵们从监狱中解救了七千多名革命者。萨穆伊尔讲述了舍佩托夫卡发生的悲惨事件:很多红军战士被叛徒出卖,最后几乎全死了。
布琼尼的骑兵不停向前进攻,向波军发起猛烈的冲锋,给敌人一个又一个沉重的打击,摧毁了波军的整个后方。
一天,旅长派保尔到车站的铁甲列车上去送公文时,他还遇上了阿尔焦姆。后来听说师长被杀,保尔又投入战斗,但自己也受伤了
1.第八章中出现了两次死里逃生,分别是什么?
保尔染上了伤寒病(第一次死里逃生);保尔投入战斗,一颗炸弹在保尔身边爆炸,头部受重伤。
2.从第八章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保尔?
答:我们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刚毅坚强,英勇善战,为革命奋斗到底,不怕牺牲的保尔。
在战线上,那本书对保尔影响很大?
答《牛虻》保尔这是已经看完了《牛虻》,对他的死生受感动,还读给战友他们听。
(保尔:热爱读书)
第九章 (上)
1.保尔出院后去了哪里?
答:保尔出院后去了布朗斯其家。
2、保尔离开岗位后去了哪里?
答:他到铁路工厂去担任共青团书记。
3、保尔被开除后去干什么?
答:后来又回到党的队伍,并在大会上发言,还与伊万重归于好。
4、保尔与冬妮亚分手反映了什么?
答:反映保尔的自强不息,奋发向上,为理想、为国家而奉献的思想性格。
第一章(下)
1、保尔的恋情表现了什么?
答:热情歌颂了苏联青年一代英雄们为革命理想献出火红的青春。
2、这天夜里发生了什么?
答:朱赫来领导三百名同志平息了暴乱。
3、同一天夜里,在舍佩托夫卡逮捕了谁?
答:戴不了瓦西里神普、他的两个女儿以及他们的全部同伙。
第二章(下)
1.“这些人是无价之宝,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是________到修铁路的工地视察视察时说的
答:朱赫来
2.工人们发誓什么?
答:工人发誓一定要按时建成这条铁路
3.在修车时保尔遇到谁了?她变得怎么样了?
答:遇到冬妮娅了,她变得爱慕虚荣,个人主义,与保尔无私奉献,坚定的革命信念格格不入。
4.从保尔在寒冬连靴子都烂了,仍忘我的工作可看出什么?
答:勇敢、坚强,拥有顽强的毅力,他有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
第三章(下)
章节内容:保尔回到家乡养伤。去看望阿尔焦姆,去为曾经牺牲的红军献花。然后去另一个城市找自己的好友。只找到了潘克拉托夫。潘克拉托夫还给保尔讲四个月来发生的各种事情。
第二天,保尔经朋友帮忙到团省委恢复了团籍,并在大会上发言,镇上的人们都很庆幸保尔活着。之后保尔又回到电厂上班。
晚上,保尔还打死了一个重量级逃犯。
1.保尔因为什么事 和茨韦塔耶夫争吵起来?最后他们怎样?
答:他还和茨韦塔耶夫因为菲金弄坏电钻的事争吵起来。但最后两人达成了一致。
2.经过第四次死里逃生后, 保尔在家养好伤,去看望______,又去监狱前的广场悼念牺牲的红军
答:看望阿尔焦姆
3. 在保尔看来,生命的意义是怎样的?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答: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斗争 。
第四章(下)
1.保尔为什么宣布自己以后不抽烟不喝酒?
答:他要在小组会上传播文明,诚然是为他自己着想,证明自己是男子汉,但也因为茨维塔耶夫丢他的讥笑和挖苦。
2.索罗缅卡为什么又组织青年突击队?保尔参加了他们的行动吗?保尔后来遇到了什么不幸?
答:又组织青年突击队是为了去打捞河里的木材,因为是秋末冬初,河面上很多木伐顺流而下被泛滥的河水冲散了。保尔参加了他们的行动,但是之后他体内的寒热病复发了,发起了高烧,住进了医院,出院又返回了工厂,由于风湿痛,委员会让他离职,并发给了他抚恤金。
3.“啊,乡亲们哪,太可怕了,那边出事了!”在村里发生了什么事?这件事是因为什么引起的?是谁成功解决了这个事件?
答:是农民们争吵最后打起来了,这件事完全是因为地界引起的,保尔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并解决了这场争端。
4.保尔因为什么在检阅时与指挥官发生争执?他为什么控制住了自己?这与前文哪一事件形成了鲜明对比?
答:指挥官不顾保尔身体问题要求他下马。为了给大队树立遵守纪律的榜样。他私自从侦查旅调到骑兵旅。
5.丽达来找保尔,所为何事?之后保尔在事业上取得了一个重大进步,是什么?
答:通知将保尔调回总部。成为正式布尔什维克党员
第五章(下)
1. 保尔被调离别列兹多夫后他的工作作风有没有变?他的战友杜巴瓦发生了什么事?保尔怎么做的?是谁在大会上鼓励了其他党员,帮助了保尔?
答:没有,保尔在工作中坚决和各种歪风邪气作斗争,但是战友杜巴瓦的成为反对派,他十分痛心,在会上坚决地给予批评,但台下的人一直起哄,把保尔拖下台。但也有一些人醒悟了。潘克拉托夫也发表了演讲,鼓励了其他党员,坚定了大家的决心,不过杜巴瓦还是走了。
2.杜巴瓦上台演讲,是为了承认自己的错误吗?他发表讲话后,会场里有什么反应?
答:不是。群情激奋“大厅里犹如爆炸了一颗手榴弹。暴风雨般的怒吼声向杜巴瓦直扑过去。愤怒的叫喊如同皮鞭抽打在杜巴瓦脸上”“又是一片嘲讽的大笑声向他袭来”。
3.后来发生了什么大事?这件事的影响是什么?
答:列宁去世了,他的逝世促使几十万工人加入了布尔什维克党。很多同钢铁和机油打交道的产业工人在大会上讲话,要加入共产党。阿尔焦姆也是其中一个,他讲了自己的经历,全票通过入了党。
4.“这个惊人而又不幸的噩耗……钻进铁路工厂那扇半开的大铁门。"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比喻。将列宁逝世的消息比作寒风,体现这个消息对于全国人民的重大打击,表现了作者对于列宁逝世的悲痛之情。
第六章(下)
Question 1:文中保尔将自己比作“牛虻”,借此向丽达说明心意,有什么好处?
答:保尔将自己比作“牛虻”,委婉而具有感染力,既把意思说清楚了有不至于过于尴尬。
Question 2:为什么保尔要坚持把杜巴瓦开除团籍,并且剥夺他再次入团的权利?
答:因为团组织以给这个腐化分子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了,可是杜巴瓦屡教不改,变本加厉,生活放荡不羁。
Question 3:为什么保尔要去克里木长期疗养?
答:因为巴尔捷利克硬拉保尔去检查身体,结果保尔中枢神经系统受到严重损伤,医务委员会认为保尔必须立即停止工作,去克里木长期疗养,并进一步认真治疗。
Question 4:法庭上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是关于什么?结果怎样?
答:争论关于党员的道德和准则问题。结果是在绝大多数党员的支持下,州党委做出了开除坏分子法伊洛的党籍的的决定,同伙格里鲍夫也受到了严重警告!
T 5:保尔打伤了了法伊洛,为什么没判强制劳动?
答:因为巴尔捷利克把保尔的神经状态向法庭做了陈述,引起了所有与会者的同情。
第七章(下)
Question 1:保尔厌烦疗养院每天四五次的询问,耶路撒冷奇克医生的态度是怎么样的?
答:耶路撒冷奇克医生依旧是满面笑容,用开玩笑的话语以解他的厌烦。
Question 2:为什么保尔会提前出院?
答:因为托洛茨基、季诺维耶夫和加米涅夫纠集新反对派,进行各种党分裂活动。
Question3:保尔提前出院后为什么又回到了医院?
答:保尔和另外两个同事乘州党委的汽车,在由离城很远的一个区返回的路上,汽车滑到路边的壕沟里翻车了。
第八章(下)
人物形象:表现了一个革命战士钢铁般的意志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体验看法: 困难总会让我们变的懦弱,但是真正的勇士会战胜心中的恐惧,成为生活的强者。
T1:为什么保尔想自杀?
答:保尔全身瘫痪、双目失明,组织上给他发了残疾证和抚恤金,而且由于俄文不好,文学创作也不顺利,他不愿意成为革命队伍中的累赘,他万念俱灰,所以才产生了自杀的念头。
T2:保尔如何战胜自己,消除自杀念头的?
答:通过自己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精神,战胜了自杀的念头。
T3.保尔有自杀的念头,你认为这样写是否有损于英雄人物的光辉形象?
答:不会。英雄人物也是人,也有正常的心理活动,包括自杀念头。关键要看他自杀的动机和最后的抉择。主人公保尔在厄运和疾病面前,想到的是党和人民的利益,最后的决择不是结束生命,而是顽强的活下去。这一心理描写既真实可信,有无故意美化、拔高人物的痕迹。
T4.在十七章中“即使生活到了无法忍受的地步,也要善于生活,要竭尽全力,使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这句话你有何感悟?联系保尔的经历谈谈你的体会。
答:保尔与病魔勇敢搏斗,终于成就了自己光辉而有意义的人生。谁能一生都一帆风顺?面对挫折,我们要勇于面对人生,不能只想着个人的生活,应该把自己人生与人民与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第九章(下)
保尔人物形象:顽强、执著、永不放弃的精神,坚定不移的信念,忘我的工作热情;顽强的生命力,钢铁般的坚强意志。 体验看法:启示 1: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不要退缩上帝总会在关上一扇门,给我们打开一扇窗,成功是要靠自己去争取的。 2 :要勇敢面对磨难,用钢铁般的意志迎接挑战。
T1:保尔最初的写作状况是怎样的?
答:在一个用硬纸做的格子板上写作。“在硬纸板中间刻出一些空行,使我的铅笔能一行一行的写下去”,“从那天起,他就把全部心神贯注在这本书的创作上面。缓缓地,一行又一行的,写成了许多页”。母亲忧伤地关心着儿子的工作,有时以为他儿子发疯了。
T2: 保尔写作成功的原因除了他的坚强以外,还有那些因素?
答:首先是母亲的关爱,她明白儿子的忧愁;其次战友的鼓励是保尔的精神动力;再次是加莉亚深切的同情保尔,从精神上给保尔支持。
T3.保尔花了六个月的心血才完成了《暴风雨所诞生的》的创作,却被邮局丢失了,书稿丢失后,保尔有什么打算?
答:保尔又开始了新的写作生涯,并最终完成了《暴风雨所诞生的》一书的写作并出版,保尔开始了新的生活。
T4:怎样理解第十八章中“病魔的枷锁已经被炸碎,他又信心百倍地拿起新的武器,神采焕发地投身于革命队伍,他又开始了新的战斗。”这句话?
答:保尔摆脱了因疾病缠身、丧失了战斗武器而陷入的绝望、动摇的困境;找到了以文学创作作为战斗武器,继续为实现人生理想而奋斗的途径。
T5“在百感交集、思潮翻滚的时刻,郊外海滨公园的那一幕可怕的情景又闪现在他的眼前”“海滨公园那一幕”指的是什么事情?
答:在海边疗养时,十分沮丧的保尔,因为身体越来越差,面临瘫痪危机,而且俄文不好,写文章不够通顺,完全丧失了工作能力的情况下产生了自杀的念头,但他以坚强的毅力克服了悲剧命运的打击,战胜自己,准备走文学的道路坚持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