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全集作者 > 李不白局小说全集

李不白局小说全集

发布时间:2022-11-07 03:28:23

㈠ 百合的《大观楼长联》(孙髯翁)

        在做完关于贵州的第二期分享后妈妈带着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一起读了《史记·西南夷列传》。所谓的“西南夷”指的就是西汉时期生活在“云贵川”这一带的少数民族,所以在分享过四川和贵州的诗词后,这一期让我们通过孙髯翁被誉为“海内外第一联”的《大观楼长联》来了解美丽的云南。

孙髯翁《大观楼长联》赏析

附: “诗书优游”诗词频道主播百合新年度频道介绍

“诗书优游”平台、频道和主播介绍及百合的往期分享合辑

对联《大观楼长联》

        经过三期的分享,我们的贵州之旅就先告一段落了。按原来的计划,我是从江苏沿长江逆流而上分享到四川,再转而向东由贵州到湖南、江西这样一路过去的,但因为在做完关于贵州的第二期分享后妈妈带着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一起读了《史记·西南夷列传》,而所谓的“西南夷”指的就是西汉时期生活在“云贵川”这一带的少数民族,所以我们就调整了计划,决定借这个机会完整地了解一下“西南夷”和他们生活的家园,然后再折返向东,所以这一期我要带大家来了解美丽的云南了。

        说起云南,你会先想到什么呢?是孔雀舞、西双版纳、热带雨林?还是丽江古城、纳西古乐、玉龙雪山?或者是大理古城、苍山洱海、崇圣寺三塔?当然,也有可能是令人眼花缭乱的众多少数民族、神秘的人间天堂香格里拉、腾冲的滇缅抗战博物馆和热海、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更有可能是一年四季鲜花盛开的春城昆明和红嘴鸥翔集其上的茫茫滇池,或者想起来就要垂涎三尺的菌汤火锅、过桥米线、汽锅鸡、菠萝饭、鲜花饼……虽然同属于云贵高原,但估计很多人和我一样会觉得云南是更适宜人类居住、更多姿多彩、也更令人向往的地方,所以在每年的假期热门旅游地的排行榜上,云南都名列前茅。

        云南的地理环境确实要比贵州优越一些,它东部与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为邻,北部与四川省相连,西北部紧依西藏自治区,西部与缅甸接壤,南部和老挝、越南毗邻。云南省地势呈现西北高、东南低,自北向南呈阶梯状逐级下降,西北部是青藏高原南延部分,海拔一般在3000~4000米左右,有属于横断山脉的高黎贡山、怒山、云岭等巨大山系,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等大河相间排列,三江并流,高山峡谷相间,地势非常险峻,5000米以上的高山顶部常年积雪,形成奇异雄伟的山岳冰川地貌;中部山地海拔不到3000米,主要有哀牢山、无量山等,地势向南和西南缓缓下降,河谷逐渐宽广;东部为滇东、滇中高原,是云贵高原的组成部分,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表现为起伏和缓的低山和浑圆丘陵,发育着各种类型的岩溶(喀斯特)地貌;南部、西南部边境地势渐趋和缓,山势较矮、宽谷盆地较多,海拔在800~1000米左右,个别地区下降至500米以下,主要是热带、亚热带地区。这样的地势地貌以及处于低纬度地区的地理位置使得云南的气候独具特色,在一个省区内兼有寒带、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气候,滇西北属寒带型气候,长冬无夏,春秋较短;滇东、滇中属温带型气候,四季如春,遇雨成冬;滇南、滇西南属低热河谷区,有一部分在北回归线以南,进入热带范围,长夏无冬,一雨成秋。而且立体气候特点显著,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干湿季节分明、气温随地势高低垂直变化异常明显,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另外,云南的高山大河之间是有很多适合耕作的平地的,而且云南全省无霜期长,日照充足,不象贵州那么多雨,所以虽然都是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又都属山地高原地形,但云南独特的地理条件使得这里物产丰富,是著名的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古代,这里的生存条件显然要比贵州好一些。不知道是不是因此云南有迄今为止发现的亚洲最早人类之一云南元谋猿人。

        云南在历史上留下的记载也比贵州要多一些。

        在夏、商、周时期,云南和贵州一样都和中原地区没有什么交集,所以在文献中都是被笼统地称为“百濮之国”。到了汉朝,对这里的记载也还是和贵州一带连在一起。大家还记得“夜郎自大”的故事吗?那个故事里的“滇王”所统治的滇国就是现在的昆明滇池一带,而第一代滇王也正是我在贵州的第一期分享里讲到的楚国大将庄蹻。《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公元前三世纪“将军庄蹻将兵循江上,略巴、黔中以西。庄蹻者,故楚庄王苗裔也。蹻至滇池,方三百里,旁平地,肥饶数千里,以兵威定属楚。欲归报,会秦击夺楚巴、黔中郡,道塞不通,因还,以其众王滇,变服,从其俗,以长之。”庄蹻率众入滇,在滇池地区与当地部落联盟建立了“滇国”,自称“滇王”。“庄蹻开滇”给滇池一带带来了楚国和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和技术,对促进当时以滇部落为主的滇池地区的政治、经济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战国至东汉初,滇人就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滇文化”,虽然中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在云南派官“置吏”并修筑“五尺道”,标志着中央王朝对云南正式统治的开始,但很快秦朝就灭亡了,而初建的汉朝也无力顾及西南,所以滇国和夜郎国一样很快就又复国了。云南的简称“滇”也正是因“滇国”而来。

        那么云南又为什么叫云南呢?这就要追溯到汉武帝时期云南的历史了。西汉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汉武帝派王然于、柏始昌等使者前往西南地区寻找张骞所报告的从四川通往大夏国、身毒国的商道。当使臣来到洱海地区时被昆明族阻挡,因此这条通道未能探明。为征服这一地区,汉武帝下令在长安开凿形似洱海的昆明池,打造楼船,操练水军。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下令发巴蜀兵10万,终于使洱海地区的昆明族归顺,并在这里设置郡县,云南县即为其一,这是“云南”作为地名之始。之所以取县名为“云南”,有三种说法:一是说建县时,县治驻地即现在的云南祥云县云南驿村北面出现了五彩云霞,所以县城因在彩云之南而称“云南”;二是说县城在常凝云气高数丈的云山之南而称云南;三是说汉武帝夜梦彩云,遣使追梦,在今祥云县境追到彩云,因置云南县。

        到了东汉时期,中央王朝对云南的统治进一步深入,中国在云南西部地区的疆域也大体奠定。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西南地区属于由当地奴隶主贵族据地自雄,后来诸葛亮率大军平定南中,并任用“方土大姓”为地方官吏,实行促进民族团结的政策。东晋以后,“方土大姓”彝族豪族爨氏势力逐渐强盛,成为滇中地区的统治者达400年之久。在中原政治动乱、民族纷争的形势下,爨氏对昆川一隅的统治保持了“力役齐平,教化清静”的较为安定的社会局面,使滇池地区的社会经济有了新的发展。到梁末隋初爨瓒、爨震时代,滇池地区已是“户口殷众,金宝富饶”、“多骏马、犀象、明珠”,成为经济上较为繁荣和富庶的地区。

        唐朝初年,洱海地区兴起六个小国。开元二十六年,蒙舍诏部落首领、哀牢夷人皮罗阁在唐王朝的支持下兼并其他五诏,建立南诏国。唐王朝也因此在今云南大理州弥渡县“建铁柱于滇池以勒功”。此铁柱至今尚存,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来南诏王阁罗凤遗使到长安朝拜,皇帝问曰:君在何方?使遥指南曰:南边云下,于是“云南”便成了中央朝廷心目中西南边疆地域的代称。

        937年,大理段氏夺取南诏政权,建立大理国,统一了云南。至北宋建立,据《续资治通鉴·宋纪》记载:“王全斌既平蜀,欲乘势取云南,以图献。帝鉴唐天宝之祸,起于南诏,以玉斧画大渡河以西曰:‘此外非吾有也!’”所以大理国政权在云南的统治基本与中原的宋朝相始终,而且双方一直和平相处,大理王向宋朝称臣纳贡,其首领先后被宋朝封为云南八国郡王、大理王等,并成为南宋王朝抵御蒙古的西部战线的助手。我在看《国家宝藏》云南一期的时候看到有一位叫段和誉的大理国王,他在位长达39年,很有所作为,特别重视加强与宋朝的联系,深得宋徽宗的礼遇。妈妈告诉我他就是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段誉的原型,而他的孙子段智兴则是《射雕英雄传》里南帝一灯大师的原型。

        1253年,忽必烈率蒙古大军抵金沙江,当地多位酋长归附,并献计用革囊渡江,蒙古军遂用皮筏渡过金沙江灭掉了大理国,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元跨革囊”。1260年,忽必烈设“大理国总管”把云南完全纳入了元朝的统一治理范围,自此,“云南”一名便正式作为行省一级的机构出现。

        由于云南直到元朝才在实质上开始被纳入中原王朝的统一管理,所以要找一首比较家喻户晓的写云南的诗是很困难的,毕竟诗词名篇大多诞生在唐宋两朝,但云南却有一副对联在韵律诗文榜上大名鼎鼎,这就是清朝乾隆年间的布衣名士孙髯翁为云南昆明滇池畔的名胜大观楼撰写的长联,这也正是我这一期要给大家分享的主题诗。

        对联想来大家都听说过,在旅游的时候也都见过,甚至可能在过春节的时候还亲手写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瑰宝之一,对联起源于桃符,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或楹联,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意思又互相关联的对偶语句,是一字一音的汉语独特的艺术形式。在很多喜庆或风雅的场合,特别是在名胜古迹的建筑上,我们都能看到对联的身影,一副绝妙的对联能很大程度上为一处风景增色添彩,甚至成就一处景观,这类对联往往成为名胜景观甚至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多数情况下我们看到的对联都象两句诗,或五言、或七言,也有上下联个十几个字甚至二十几个字的,可是象《大观楼长联》这样上下联加起来180个字的巨幅对联恐怕就不那么常见了。而那么长又能写得气势雄浑、文采斐然,令人啧啧称奇的,历来各家公认无有出这幅《大观楼长联》其右者。

        大观楼位于云南昆明市西郊滇池之滨,是一座三重檐琉璃戗角木结构建筑,在今昆明大观楼公园内。这一处园林初辟于明代,古称近华浦,而楼则是于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由巡抚王继文兴建。园内除了大观楼还有涌月亭、澄碧堂等建筑,“周围添筑外堤,夹种桃柳,点缀湖山风景”。园林建好以后“从此高人韵士,选胜登临者无虚日,遂成省城第一名胜”,达官显贵临湖宴饮,骚人墨客登楼歌赋。清乾隆二十五年进士、临安知府王文治在《秋日泛舟近华浦》诗中写道:“忆偕诗太守,高宴集朋辈。丝竹贯珠玑,篇章出瑰怪。”乾隆年间,布衣寒士孙髯翁一扫俗唱,挥毫写就惊世骇俗的180字长联,被誉为“海内外第一联”,“海内长联第一佳者”,大观楼也因此跻身“中国名楼”,甚至有一种说法认为大观楼因长联而成为与黄鹤楼、岳阳楼、鹳雀楼齐名的中国四大名楼,这让我颇为滕王阁鸣不平。这副《大观楼长联》最初由名士陆树堂用行书书写刊刻,至清咸丰七年和大观楼一起毁于兵燹。现存大观楼系清同治五年所建,长联则是光绪十四年由云南剑川人赵藩重书。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副精妙绝佳的对联吧。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上联起笔即气势非凡:“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滇池是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有高原明珠之称,也是自古以来最引人入胜的云南胜景。“五百里”之数虽然存在古今度量衡差异和文学的夸张手法,但显然先声夺人地一上来就最直观地刻画了滇池的浩瀚无边。“奔来”二字给五百里滇池诸如扑面而来的动感,那直冲眼底的气势充塞天地。“披襟”指敞开衣襟,“岸”这里做动词用,是推开的意思,“帻”是古时的一种头巾。作者登临楼上凭栏远望,只觉得眼前那茫茫空阔无边的滇池碧波奔涌而来,不由得意兴勃发,于登高揽胜的喜悦和豪情中敞开衣襟、松开头巾,要于轻松自在中尽情欣赏这无边的美景。

        上联的这一开篇,从寥廓的空间落墨写眼前景,除暗点了大观楼的地理位置,还透露出作者登临大观楼、饱览汪洋浩瀚的滇池的喜悦,接下来作者紧扣“奔来眼底”对滇池周围的山峦情态作了动态的刻画:

        “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神骏”,马之杰出者,这里借指昆明东面的金马山。“骧”则刻画骏马腾跃、昂首奔驰之态;“翥”描绘鸟奋翅高飞;“灵仪”比喻凤凰一类的鸟,这里借指滇池西面的碧鸡山;“蜿蜒”借指昆明北面的蛇山,用“蜿蜒”刻画蛇之突出特点;“缟素”都是白色的生绢,引申为白色,这里借指昆明南面的白鹤山,用“缟素”凸显白鹤山的突出特点。四个短句都用了比拟的修辞方式,特别是选用了骧、翥、走、翔四个声调各异的动词,读起来不仅音调铿锵,抑扬顿挫,具有语言的音乐美,而且把山峦描写得灵动、有生气,并恰当地呼应了上文的“奔来眼底”——看吧:东方的金马山似神马奔驰,西边的碧鸡山像凤凰飞舞,北面的蛇山如灵蛇蜿蜒,南端的白鹤山如白鹤翱翔,真可以说笔走龙蛇,把静态之景写得活灵活现。有了这样灵动的绝佳风景,自然就引出下文的:

        “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世外高人和风流雅士们!何不选此良辰美景登上高楼?这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作者今番独自凭眺,感觉气象万千,自然希望有更多的高人韵士也来饱览这壮阔秀美的山川,公享这登临览胜的乐趣。诗人雅趣,不但发出邀请,更指点佳处和雅趣所在:

        “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蟹屿螺洲”指的是滇池中如蟹似螺的小岛或小沙洲;“鬟”是环形发髻;“鬓”是脸旁靠近耳朵的头发,“风鬟雾鬓”本是形容女子头发的美如烟似雾,此处是比喻摇曳多姿的岸边垂柳;“苹”是浮萍,“苇”是芦苇,“天”和“地”形容数量之多;“翠羽”是翠绿色的鸟雀,“丹霞”是红色的云霞。看那远处螃蟹似的小岛、螺蛳般的沙洲多么趁景;那岸边的绿树垂柳象少女精心梳理的风鬟雾鬓般摇曳多姿;还有那漫天的浮萍、遍地的芦苇,以及点缀其间的翠绿的飞鸟和灿烂的红霞。

        这是一组由本句自对而又隔句互对的形式组成的复句。这种对仗的复句不仅能够取得视觉上的对称匀齐和听觉上音调谐美的艺术效果,而且在写景状物方面也能曲尽刻画描摹之功,有非常强的艺术感染力。描景至此,水到渠成地引出上联的结句:

        “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九夏”指夏季的90天;“芙蓉”就是荷花。如此胜景,怎可辜负?更何况还有滇池四周连绵飘香的金色稻谷,明媚阳光下的万顷沙滩,夏日婀娜的荷花,春天依依的杨柳。

        这上联的最后几句作者又把思路推开一层,用不同季节而又富有地区特征的香稻、晴沙、芙蓉、杨柳来进一步渲染大观楼前滇池的迷人美景。

        整个上联突出一个“赏”字,层层推进细致描绘了一幅极富滇池特色的风物风景画。画面层次分明,色彩绚丽,景物浓淡相宜,动静相生,艺术地再现了滇池风物,字里行间充溢着诗人对大好风光的由衷热爱。没有游览过昆明大观楼的人读了这副上联,会感到这里的风光着实地令人神往,端的是满眼风光长画卷!

        在观赏美景时自不免触景生情,追古抚今,于是开启下联的怀古抒情。

        下联起笔仍是大气雄浑:“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 “凌虚”意思是升于空中,“把酒凌虚”就是对着天空举起酒杯。数千年的往事,涌上我的心头,举起酒杯,仰对长空感叹,那些历史长河中诸多的英雄豪杰们,都随滚滚逝水悄然流去了,而今还有谁在呢?这一起句从旷远的时间着笔,怀古叹今,意境苍茫辽远。“注到”一词也使用拟物手法,不说千年的历史引发作者的记忆,却说是千年历史不经意间悄悄涌上心头,引得诗人发出无限感叹!一个“叹”字,既自然过渡到对历史的追怀,又定下了下联的情感基调。接下来用健笔勾勒云南风云变幻的历史:

        “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这四个短句连用了四个典故串起了云南数千年的历史,这四个典故正是我上面讲到的汉、唐、宋、元时期决定着云南命运的重大历史事件。作者用一个“想”字把读者的思绪带到了波橘云诡的历史长河中,让大家尽情追忆那些历史风云人物所留下的痕迹,接下来自然会发出跟做着同样的感叹:

        “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这些伟业丰功,真是费尽了移山的心力啊!然而,即使是这样伟烈的丰功,现在又怎么样了呢?

        “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化用王勃《滕王阁诗》中“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同指朝代更替之快有如傍晚的雨、早晨的云一样短暂,连珠帘都来不及好好卷起,那雕梁画栋就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了。“碣”,是圆顶的石碑,“断碣残碑”指的是历代帝王所立的记载他们丰功伟绩的碑碣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断裂残破了,倾颓在夕阳暮霭之中。

        所谓登临怀古,总难免抚今追昔。任何繁华伟业都经不起数千年的历史冲刷,因而这对历史的追怀自不免映照苍凉的现实。昔日的伟烈丰功,现在已化为苍烟落照下的断碣残碑,那费尽了的移山心力究竟赢得了什么呢?

         “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杵”就是撞钟的木杵,“几杵疏钟”固然是实指远处西山隐隐约约传来的几声稀稀落落的钟声,又何尝不是诗人在历史的感慨中感受到的寂寥和苍远呢。那费尽了的移山心力的伟烈丰功在千年后能赢得的除了这稀疏的钟声,还有夜色中滇池里那明灭寥落的渔火,两行南飞的秋雁和如同枕上梦幻般的满天寒霜。这结句中的数量词用得极有意境“几杵”稀疏的钟声,多么寂寥;“半江”明灭的渔火,在无边的夜色中又是多么微弱;“两行”南飞的秋雁,多么的渺小孤独;“一枕”的漫天寒霜,既是浮生若梦,又是多么的寒冷凄凉。而这一切,无不呼应着整个下联所突出表现的一个“叹”字。

        这副长联虽篇幅甚巨,然一气贯注,浑然天成。写景则意境壮美,场面开阔:有远景,有近景;有动态,有静态;有实写,有虚写。抒情则格调苍凉,辞深意切:有凭吊,有缅怀;有慨叹,有惋惜;有怅惘,有寂寥。有开有合,大起大落,情景交融,诗情无限。至于语言的锤炼、气魄的宏伟、对仗的工整、用典的贴切,也都是古今联语中所罕见的。

        千百年来凭借文字留名者,都有着非同常人的阅历与心境,这幅长联的作者孙髯翁的生平经历相当独特。他生于清康熙二十四年乙丑岁(1685),祖籍陕西三原,因其父在云南任武官随父寓居昆明。据说孙髯翁一生下来就有胡须,所以取名叫“髯”,字髯翁。自幼聪颖好学,尤以诗文超群,其出游之时,总是随身带着书。孙髯翁早年由于对科场搜身极为愤慨,认为这种“以盗贼待士”的举措有辱斯文,遂愤然离去,发誓永不赴秋闱之试,终生为一平民。他虽然没任一官半职,却关心国计民生,曾经溯流而上,考察金沙江,提出“引金济滇”的设想,又考察盘龙江,写成《盘龙江水利图说》,寻求根除昆明水患的良方。他虽是个诗赋名家,却不局限在艺术天地,还时时关心百姓的疾苦,为他们呼吁减租免税。他生活清苦,晚年不得不靠卖卜生活,有时还得断炊,但他坚毅乐观,傲然不屈,喜种梅花,自号“万树梅花一布衣”。他广交诗人墨客,常聚会于名胜古迹吟诗作赋,晚年贫困落魄,寄居昆明圆通寺后的咒蛟台卜卦为生,自号“咒蛟老人”。孙髯翁虽终身不过是一介布衣寒士,但他却一直保持着传统士大夫的“忧国忧民,佐治天下”的情怀,活出了虽然清贫但足够精彩的人生。他的这副《大观楼长联》不仅在驾驭语言方面独树一帜,在对仗押韵方面严谨规范,更以其内容和思想情感的丰富而成为长联届的一座高峰。

        这幅长联问世以来,许多名人对其赞不绝口。60年代陈毅副总理读大观楼长联后赋《题大观楼诗一首》诗赞道:“滇池眼中五百里,联想人类五千年。腐朽制度终崩溃,新兴阶级势如磐。诗人穷死非不幸,迄今长联是预言。”郭沫若也曾赞道:“长联犹在壁,巨信笔如椽。”香港作家梁羽生评此联:“情景交融,古今会合,浑然一体。气魄之大,无与伦比。”毛泽东对大观楼题联尤其推崇,据杨尚昆回忆,“国内有些著名的对联他一口气能背下来,比如昆明大观楼那副一百八十个字的长对联,他就能背下来”。对于楹联大家梁章钜对此长联的评价:“虽一纵一横,其气足以举之,究未免冗长之讥也。”毛泽东在旁边批曰:“此评不确”,并推许此联“从古来看,别创一格。”

        如今的滇池和昆明是全国各地游客向往的旅游目的地,尤其是在冬春时节,滇池上红嘴鸥上下翻飞与人和谐相处的画面令多少人怦然心动。如果你也去滇池游览,你会慕长联之名探访大观楼公园,登上大观楼凭窗远眺,找寻当年五百里滇池的开阔气势和四围香稻的田园风光,怀想慨叹一番滇池畔的千年往事,然后好好读一读这副气势非凡、字字珠玑的长联吗?

1.你去过云南吗?你对云南的印象是什么?

2.你知道云南有哪些少数民族吗?这些少数民族都有哪些有意思的风俗习惯?

3.你听说过哪些跟云南有关的历史故事?或者武侠小说里跟云南有关的人物或情节?

4.你自己贴过或写过春联吗?还记得你家的春联是什么内容吗?能选一副你最喜欢的春联给大家分享一下吗?

5.你出去旅游的时候看过楹联吗?能选一副你最喜欢的楹联给大家分享一下吗?

6.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昆明或者滇池或者大观楼吗或者孙髯翁吗?

《史记·西南夷列传》

《美丽中国·云南》

李不白《透过地理看历史》

李贵平《历史光影里的茶马古道》

新闻报道:翠羽丹霞尽染“滇池之肾”

段斌《大观楼长联轶事》

杜乙简《昆明大观楼长联的艺术特色》

当然,还有各种网络……

阅读全文

与李不白局小说全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主角杜悦屈润泽小说 浏览:650
搞笑有声小说周建龙 浏览:568
简易相爱小说作者 浏览:538
女扮男装文女强现代小说 浏览:834
17k小说网发小说怎么样 浏览:103
主角是特种兵当卧底的小说 浏览:631
女扮男装小说免费完结小说 浏览:447
火锅炖萝卜小说作者 浏览:514
主人公叫紫灵龙的小说 浏览:626
主角是叶天龙的小说 浏览:430
新手村村长小说下载txt下载 浏览:572
极品天医免费全本小说萧鸣 浏览:106
主人公是林绾绾萧凌夜的小说 浏览:672
逆后宫小说古代结局1 浏览:919
系统现代小说女主 浏览:252
虐心小说言情吧 浏览:219
梵天之怒小说txt 浏览:260
世家青梅竹马古言小说推荐 浏览:719
免费玄幻小说txt免费下载 浏览:273
大团结三四小说网 浏览: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