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全集作者 > 写古镇的小说

写古镇的小说

发布时间:2022-11-15 06:17:59

Ⅰ 有没有故事背景是江南古镇的言情小说女主最好是绣娘

男主有点跛脚,女主是个宫廷绣娘
【书名】不能再得宠
【作者】林宛俞
【书籍简介】
天啊!原来她的相公,就是三年前被她压伤脚的人?!
如果知道他会因此而变成跛子
当初她一定不会很没有道义的丢下他不管!
没关系,如今她已经和他拜堂成亲
她一定会善尽妻子的本分,好好的补偿他!
为了讨亲亲可怜相公的欢心
她贴心的为他准备美女供他“享用”
一点也不介意三妻四妾和她争宠
还声明自己只要能天天刺绣就很满意
没想到他根本不领情,口口声声说要报复她
夜夜压榨她的“体力”,日日考验她的“耐力”
当她“不堪负荷”提出抗议,只要他举起受伤的脚
她就又乖乖的继续“忍受”下去…

Ⅱ 《《古镇》txt全集下载

《古镇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古镇不是镇,而是地处晋秦豫交界的一个小村子。因为这个特殊的地理位置,古镇可谓是“山高皇帝远”,很少有官家涉足,所以,古镇早先有个别号叫“三不管”,是个自由自在的地方。解放后,古镇行政划归为山西河东,它这才有了自己的“婆婆”,名正言顺地恢复了自己的称谓,到了现在,知道古镇的人多,你要是再问“三不管”,年轻人都会莫名其妙,好像在听天书。
深秋的夜晚,月光如水。
古镇村大名鼎鼎的刘富贵和自己的小儿子丑娃坐在院子里乘凉,他抬眼看看自己面前清秀帅气的儿子,突兀地对儿子说:“没有你娘,就不会有你小子到这个世上来!”说完了,他看了看莫名其妙的儿子,然后露出诡异的神色。
丑娃的娘叫麦红,年轻的时候是古镇村前后三十里难见的美人,念书的时候正好遇上六?年困难时期,家里少吃没穿的,她爹就叫她停了书,回家和娘一起入社劳动,后来,用她的话来说,鬼使神差地就嫁给了贫农富贵,日子过得很清苦,总想离婚,虽然回娘家的时候她……

Ⅲ 小说《青木川》是怎样一部书

《青木川》是叶广芩创作的长篇小说,出版于2007年。小说以古镇青木川为背景,讲述了“土匪”魏富堂的传奇一生。

《青木川》它承载着叶广芩的文人情怀和对历史的反思,通过对复杂人性地剖析,充分展示了陕南独特的地域文化。小说于2011年入围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前20名。

Ⅳ 《古镇》最新txt全集下载

古镇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古镇
作者:张小美
第一章
更新时间2010-1-5 8:58:20 字数:3743
古镇——序
这是一个古色古香的古镇。一段曲折的灵异事件的发生,成为了古镇的导火索。是命运,还是注定呢?这一切无人知晓。也许,古镇的灵异,一切源于的就是一个‘古’字。
本书大致是以多卷的连接为线索,带你走进那个不为人知的古镇。
一个中国在日本的留学生,因为玩笔仙,所出现了的事情。
“笔仙者,狼毫者居!”狼毫笔降于梦境,魑魅的思想缠于灵魂。日本的名术士,安倍阴阳师之家的唯一传人将如何的加入这场灵异之旅,而那些尘封的往事又如何的揭开密封,浮现于水面。这一切的一切都将是一个谜团……而‘十三古镇’‘魑魅古镇’‘古镇’‘黎城’又将是什么关系呢?这一切的一切还是要从那个中国在日本的留学生说起……
古镇第一卷——笔仙
第一章
“也许,这一次离开家乡,就再也不容易回来了。”一个携背挎包的男孩背着日落的残夕向甲板的深处走去。夕阳的残红映照着少年的背影,背影在甲板上被拉伸延长……落寞的背影里究竟透露着怎样的故事呢?这,也许,只有少年的心里才会明白。
“中国北部的一部分地区在上个星期发生了一场大地震,经过抢救,现在总算稳定了下来,伤亡很是严重,在此,代表所有的中国人民为此事表示沉重的哀悼。下面是这场灾难的受害地区,其中有:黎城,……”这是一则电视报道。
四年后,日本东京……
“十三,快点出来……
应该是你需要的吧

Ⅳ 有没有关于乌镇的小说或者文章、、、

没去乌镇前,对这个浙江桐乡古镇的了解,知道是著名文学巨匠矛盾的故乡。再者就一定是典型的江南水乡。但江南水乡具体是个啥样子。那场景还仅仅停留在“小桥流水人家”一个想象中的空间里。

随旅行团,下午两点半到达乌镇,云压得很低,天空像是涂抹了一层水墨,抬头看到乌镇两个深色的大字,感觉这墨色的天空外加深沉的字迹,于心目中古朴典雅的江南古镇色彩很搭调。

在景区的门口看了简短的景点介绍,知道乌镇以水系十字型环绕分为东西南北四栅,而自开发旅游景区以来。主要景点区为东栅和西栅区。

顺着东栅景区的路首先看到的是一座桥。对于江南水乡的桥不是很了解,刘导游说这叫廊桥,我想之所以称为廊桥,估计于桥上的廊棚有关吧。走到桥旁,刘导游笑着介绍说,想升官的走左边,想发财的走右边。于是,一帮人呼啦一下都跑到了右边去了。可见现代人对于金钱的渴望是强烈的。

眼前的这座桥就是一部电影里经常出现在镜头里的“逢源双桥”而按照当地人的习俗,是按照男左女右来行走的,所以走整桥是需要分走左右踏上两遍才算走完。遵循了这个风俗我也也“左右逢源”的踏了两遍,当站在桥上往下望的时候。犹如一幅画面展现在眼前。豁然开朗的一片水面微波荡漾。几只乌蓬小船悠悠闲闲的停泊在墨绿色的河水中。静静的水面配上小河南岸的垂柳依依以及小河北面的水阁逶迤,遥相呼应,美景天成,才知道这乌镇的美景——财神湾果然是一精美之处。

顺着东栅区观光深巷一直向前走,巷子两旁,一户户朴实无华的木板民居房屋,一个个不高大也不宽阔的宅院门洞。带给人一种久远的情怀以及对这个古老小镇的探寻和好奇。走在巷子中的青石板路上,我仔细的捕获着每一个能探寻到历史印记的角落。巷子两边的人家有几户打开着一扇窄窄的门,其中一户人家的门口处,坐着一位安详的老人,在她的脸上我没有看到笑容,亦没有忧伤,我感受到了她所表达出来的一种平静。每天都能看到模样不同匆匆而过的人群。不知道这每天络绎不绝、熙熙嚷嚷的游客群是否打扰了她生活的平静。而对于我这样一位带着新奇心情走过的一位陌生游人,已经把这位老人融入到这古镇人文情韵中去了。看着巷子仍住在民房中的乡民,让人有一种亲切自然的感觉。很显然当地政府在开发旅游产业的同时,也体现着一种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整体之美。

沿着小巷继续往前走,抬脚迈进乌镇木雕馆,据说这是乌镇徐氏家族的豪宅,我们同门姓氏不知能否续延上同族。进入到门厅里,看到展览的木雕作品,不管是人物、走兽还是平雕、透雕都很精美,虽然不是内行却能感觉的到那份精细和复杂的制作工艺。从而感叹和领略到国人博大精深的木雕文化。

随后又看了乌镇民俗馆和文学大师矛盾的故居,民俗馆以实物和蜡像、照片等很直观和浅显的了解到了古镇百余年前民间穿着习俗,让今天的人们窥视着历史的缩影。

在矛盾故居,我带着崇敬的心情站在矛盾巨大的雕塑旁,握着那写过无数篇描写乌镇文字的巨手留了影,也想沾染点文思厚品,以修身养文。带着很虔诚的心情参观了一代文豪所生活了十三年的家,默默的感受着沈家世代书香特有静雅之气。

走出了矛盾故居,来到小巷时,阴沉的天空下了几滴雨,而这几滴雨没能淋湿我的衣服却淋湿了我的心情,恍惚中这条古巷在细雨霏霏的青石板路上,一位身穿旗袍手执油纸伞的江南秀女款款而来。这样的想象,是否也能表达古镇的幽香风韵。

走出这条一华里左右的古街小巷,向左通过一座小桥走到了小河的南岸。沿着小河南岸的小路,便可以欣赏到那个很早就植根在心里的精美景色。“小桥流水人家。”

在河的南岸看到刚才那些民居都依河而建,甚至一部分的民居一部分都延伸到河面,下面用石桩和木桩牢固的打在河床中,而延伸出的这部分上面架上横梁,搭搁上木板,当地人称之为“水阁”据说这样三面环水的枕河“水阁”在江南水乡里只有乌镇才有的风貌。而水阁的门就是居户的后门,这样沿河而建的人家,才真是“人家尽枕河”乌镇民居因为有了水阁,才使乌镇的风貌更有韵味,也让这座古镇气质更优雅、委婉。

从西往东走的路上看到大概有五六座桥,在这样一个水系环绕的江南古镇我想桥一定是不和或缺的。 恰好两条小船吱呀着撸声在桥下轻漂而过。这江南美景乌镇的“小桥流水人家”就如一幅精美画卷永久的印刻在我的脑海中。

因团队还需要赶到上海市区住宿,时间很紧,乌镇很多的景点都没有去,就这样走马观花的走过这心仪很久的地方,站立在大门前在看一眼小镇的风貌,久久不愿离去。

Ⅵ 古镇题材小说怎么取名

阿朵小镇,锦溪镇,幻之镇,明月镇,碧溪古镇,暮色镇。
可以取阿朵小镇,锦溪镇,幻之镇,明月镇,碧溪古镇,暮色镇等等,取名一般都是贴切主题就行。
小说就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Ⅶ 求《千年古镇恩怨情仇:大瓷商》全本txt完结小说,谢谢~

《千年古镇恩怨情仇:大瓷商》网络网盘txt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https://pan..com/s/1YzrmoXDWeO7FdPbaELdYZg

?pwd=vtcq 提取码:vtcq
简介:恭亲王遇刺的那个晚上,天字号库房的太监头儿严四刚泡了脚,一个小太监殷勤地给他刮着老茧。

Ⅷ 南派三叔正在写关于良渚的小说,他都有哪些耳熟能详的小说作品

南派三叔目前在网络上多了,自己正在写一本关于良渚的小说,这本小说和《达芬奇密码》有很多的相似之处,这个消息的发布也引起了一种书迷们的热议,对这部小说表示充满了期待,网友们对南派三叔还是非常的熟悉,熟悉南派三叔的作品,《盗墓笔记》肯定是不用说很多人都非常的熟悉,他的作品也有很多,例如和盗墓笔记系列作品,《盗墓笔记——七星鲁王宫》,《盗墓笔记——秦岭神树》《盗墓笔记——云顶天空》等等,都是非常有名的一些,都深受影迷们的喜欢,还有他的沙海系列,《沙海——荒沙诡影》,《沙海——古镇密局》等等,也是深受网友们喜欢有一些小说的都被改编成了电视剧,被更多的观众所熟知。

Ⅸ 写河下古镇的原创文章:触摸河下古镇文脉

编者按:河下古镇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文化底蕴十分深厚。走进河下古镇,古朴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伸手可及,可以说,河下每一条街巷,每一座桥梁,都有着丰富的传说故事。

Ⅹ 古镇散文随笔-古镇随笔6篇

古镇给人一种安宁祥和的感觉,描写古镇的 散文 也是特别的悠远悠长的感觉。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古镇 散文 随笔 6篇,希望大家喜欢。

古镇散文随笔1

从常德经桃源往西北至慈利县城,沿澧水溯江而上30余公里,便到了湘西古镇——溪口。

溪口因九都溪、杜家溪交汇入澧水而得名。澧水至桃家嘴折转往北,绕坪坦、王家坪,再向东,呈“几”字形,是一个漂流胜地。

老人常说:溪口镇是“七星灌斗”的风水宝地,远方客商从四周七条大道云集溪口,致使溪口古镇富甲一方,东经南山坪、通岩泊渡、柳林及慈利县城;东北经甘堰、宜冲桥通高峰、熊家庄;往北经阳和,通三官寺、江垭、许家坊、永定(原大庸)、武陵源、桑植、永顺、龙山、保靖、更远可达湖北、重庆、四川、贵州;西经关门岩、西溪坪,到张家界市区;西南经金岩,通永定(原大庸)、古丈;南经洞溪通桃源、沅陵;东南经南山坪通高桥、朝阳、金坪、龙潭河。往昔,溪口曾凭一条澧水的舟楫之利,上通永顺、保靖、桑植、龙山,下抵津市、汉口,很久以来就是商贾羁縻之所,兵家常争之地。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就读于慈利三中时,初到溪口,映入眼帘的首先是红军桥和土家吊脚楼。红军桥横跨杜家溪,上部为桥面廊亭,桥面用宽大厚实木板铺成,平稳结实,两旁设栏杆、长凳,桥顶盖瓦,形成长廊式走道。栏外挑出一层风雨檐,既增强桥的整体美感,又保护桥面和托架。桥架就放在桥墩上面,而桥墩与桥台之间没有任何铆固 措施 ,只凭桥台和桥墩起着架空的承台作用。下部是桥墩,用大青石围砌,以料石填芯,呈六面形柱体,上下游均为锐角,以减少洪水的冲击。坐在亭桥上,一阵清风吹来,格外舒爽。赶集日,卖冰甜酒的、卖时鲜水果的摆满木桥的两旁,本来就不宽的通道更加拥挤,拥挤中透出集市的繁华。

溪口古镇碍于地形狭窄,吊脚楼簇拥而立,一般为三层建筑,第一层后临溪水,用作厨房、餐厅;第二层屋前连接街面,用作生意经营;第三层宽敞、透亮,用作卧室、客房,撑开临街木窗,整个街道一览无余。屋柱用大杉木凿眼,柱与柱之间用大小不一的杉木斜穿直套连在一起,尽管不用一个铁钉也十分坚固。房子四壁用杉木板开槽密镶,里里外外都涂上桐油又干净又亮堂。

溪口的街道是一条自东向西,狭窄拥挤的石板街,东低西高,曲曲折折,颇具湘西古镇的色彩。街道两旁的吊脚楼经营着理发店、饭店面馆、旅馆、杂货铺、油行、布庄、染坊、缝纫店、罐锅铺子;野猪、鹿、兔、竹鸡、锦鸡、竹鼠、蛇、岩鸡、核桃、花生、板栗、山梨、竹笋、杜仲、黄柏、乌桕、黄姜、木材、山竹等山货应有尽有;偶遇赶集日,俊媳妇、大姑娘把整个街道挤得满满的,溪口特有的吆喝声、笑声、呼儿唤女声充斥着整个山镇,要谈一件重要的事,非得找寻僻静处不可。平时,可漫步街道,品街旁的美食,看铜壶的制作,转过街口,从小巷深处飘来邓丽君的“小城 故事 ”等流行歌曲。慈利三中原校门旁,有一双胞胎姊妹经营的照相馆,因人长得漂亮,生意特别红火,很多年轻的后生有事没事都去挤一挤。当然最热闹的要数桃家嘴码头,一只只机帆船满载着赶集的人或山货,来来往往,穿梭不断。火车桥下的敞坪则围满进行土特产交易的商人,看货、选货、侃价、打捆包装……最有趣的是牲畜交易市场,贩子、经纪用其独特的手语演绎着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故事。

从老卫生院折转往南,拾级而上,再转过一段简易公路,便到了九都溪,两岸绿树成荫,河床上布满洁白的鹅卵石,像巧媳妇儿刚冲洗过,河水深浅不一,浅的一、两米,深的数丈,河水无论深浅都清澈见底,掬一捧喝下去,甘甜、凉爽极了。不由得想起沈从文笔下的《边城》。

地道的溪口人十分质朴、厚道、热情、豪爽。待客方面很有讲究,进门便是四道茶----糖茶、蛋茶、炒米茶、叶子茶,然后把你拉到上席,大块的土家腊肉、砂罐内的土鸡,大碗的土家米酒,把你灌得飘飘然,再把你请到火坑边,围着红红的火苗,与你数说古今中外的趣事,山南地北地神侃。夜深了,最暖和的床被让给你,一夜的美梦美得你似醉非醉,似醒未醒。

说到溪口,不得不提一个人,那是世居溪口、在红军桥上一直摆粥摊的老奶奶(不知姓名)。1935年2月,贺龙、萧克指挥红二方面军进行了棉花山阻击战时,红军医生救治几天昏睡不醒的老奶奶。后因战事失利,红军战略转移,途径此桥,老奶奶的母亲背着她站在桥上,给红军送饭送水。从此,风雨桥更名为红军桥,为了这段往事,老奶奶一直在红军桥上摆起粥摊,一摆就是几十年,风雨无阻。或许老奶奶的粥很稠,配菜特别可口,或许客人喜欢听老奶奶所讲的红军故事,生意格外的好。老奶奶常说:“吃水不忘挖井人,祖辈感谢老红军。”老红军的故事不知听了多少遍,我仍百听不厌,每到溪口,都去看看老奶奶,喝她的稠粥,品尝她做的配菜,温习老红军的故事。看着别人的粥摊远没自己好,老奶奶充满感激,对那些喝完粥,一摸口袋,才知忘带钱食客,总笑着说:“没事,没事!”更不用说对穷孩子的免费馈赠了。

溪口还有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民族英雄王育寅,当地人都称他“王春胡子”。日本鬼子入侵中国时,为救亡图存,他毁家创办澧西中学,为抗日战争培养人才,澧西中学现已成为远近闻名、人才辈出的慈利三中。

红军桥、吊脚楼、拥挤的石板街、繁忙的桃家嘴码头、清澈的九都溪水、摆粥摊的老奶奶……已在我的脑海中串成一幅画、一首歌,不时地浮现在我的眼前,回荡在我的耳边。

离开溪口已很多年了,我一直在打探她的消息,得知:红军桥被冲走了,吊脚楼渐渐消失了,摆粥摊的老奶奶也已仙去……我魂萦梦牵的溪口古镇只留在往昔如画的印象内,留在未来美好的憧憬中……

古镇散文随笔2

金秋时节,由老马识途倡导提议,旧时明月联络牵线,老忙热情邀请,定于本周日(10月23日)请各位博友到江都邵伯(古称“甘棠”)古镇秋游。邵伯有上千年的历史 文化 遗迹,稀世古木甘棠树,有300多年历史的镇水铁牛,还有明清的条石老街、大马头、古运河堤、斗野园…… 为了不错过跟老博友们的聚会,我特意提前请假休息,在家门口赴这场邵伯之约。

两天没上网,顾不上与博友联系,乘车匆匆赶到邵伯时,已经上午九点十分,心里惦记着博友,下了车三步并作两步往河堤上赶,隔河就看见一群人在斗野亭内拍照留影,知道是扬州的大部队到了,心里想着见面时的欢乐情景,心里想着,卞老师伉俪会来,元元和老马识途会来,天良秋之牛会来,还有玉荷清风会来,印石夫妇如果工作不忙的话,应该也会赶来,心中狂喜,加快了脚步,一路往斗野亭狂奔。

进了园,穿过走廊凉亭,果然看见一群人对着铁牛又拍又亲。我赶紧走上前去,拉着元元老师和马校长的手,大叫“我来迟了,来迟了。扬州的博友都到了,我才赶来,真是惭愧。”元元给我几块糖,马校长给我两袋五香茶干,老忙忙着散柚子,六立文带了一袋老菱,说是快要下市的邵伯老菱,吃完就没有了。我更是羞愧难言,因我两手空空而来,未能尽半点地主之谊。

我们一行人来到邵伯湖畔,观赏了一号船闸、二号船闸。三号船闸正在建设中。几年不来,邵伯湖畔大变样,筑起了高高的堤坝,建起了新桥和长长的水泥路和护栏。让人疑心置身于三峡大坝。

游过邵伯湖,我们在六立文李老师的带领下,沿着河堤向南走,便看见了高高的院墙和大马头三个字,颇有气势。说来更是惭愧,我虽身为江都人,也来过邵伯古镇,可却没走近老街,细细观摩它的模样。我们走在条石街上,脚步声惊醒了这座千年古镇,小镇居民见多不怪,看见我们都很热情。老街店铺林立,老邮电局,老影剧院,还有谢安的住处,都基本保存着原貌。有的木板门上依稀可见革命 标语 ,“共产党万岁”“举大庆旗,学王进喜”。还有热心的居民向我们引荐,“这院子后面还有老房子,你们进来看看。”我们沿街一路向南,参观了老文化站,文化站内长着甘棠树,经历了七百余年的风雨,被列为市级古木,如果不到秋后,当是枝繁叶茂。还有一颗石榴树,有了110年的树龄,枝头挂着累累硕果,有些石榴裂开了嘴向我们笑。

一路行走到梵行寺,寺庙在建中,占地面积不大,却依水而建,翘角飞檐已具规模。阿弥陀佛,住持真是功德无量。一行人在客堂听印如讲经,我跟在玉荷清风身后,看他搬弄相机,左拍拍右拍拍。大家起身告辞时,我和清风向住持宣传牡丹金带围,清风真是个花痴,一讲到花草就侃侃而谈,我们掉了队,让大部队等着我们去吃饭。

老忙真是热情不得了,处处想得周到。忙前忙后,忙左忙右,又是水果、又是点心,元元戏称:“人家说是三道茶,我们来邵伯,吃了八道茶。”午餐桌上,全是邵伯名吃,邵伯香肠,邵伯肥肠,邵伯老鹅、邵伯螃蟹,美味丰盛。老忙手拿文稿,念诗点名,惹得大家哈哈笑。用完午餐,回到大街上,我东张西望,见路边有卖爆炒栗子的,连忙称二斤栗子,让大伙儿尝尝,算是补偿一下内心的愧疚。

饭后,老忙茶馆又开张了,我们走进油田宿舍大院,在阅览室休息喝茶,老忙楼上楼下还是忙个不停,热情邀请我们到他居住的桃花源看看。博友们对着老忙家的小院又是一阵猛拍。最后,老忙和六立文把扬州的博友送上车,大家恋恋不舍地道别。

谢谢忙公的盛情招待,谢谢卞老师的邀约,也谢谢一群博友能移步邵伯,留下许多欢乐的镜头,颜颜有许多不到之处,请各位谅解。请诸位下次有空到宜陵古镇来游玩,颜颜在此恭候各位博友大驾光临。

古镇散文随笔3

决定去看看周村古镇,这个我省著名的商业古镇。起了个大早,初秋的清晨有丝丝凉意,青青的小草、绿绿的树叶上挂满了露珠,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芳香,令人神清气爽,带着一天的好心情,披着初升的阳光向着鲁中古镇——周村前行,去追寻鲁商文化的足迹。

临进周村远远便看见“天下第一村”的牌坊,巍然矗立。相传乾隆下江南时路过周村,正逢正月十五。大街一带各商号张灯结彩,请来了旱船、狮子、高跷等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民俗表演。乾隆帝见此龙心大悦,钦赐周村为“天下第一村”。

进入古镇大街,便看到右侧矗立着一个匾牌,上面写着“旱码头”三个大字。史载周村古大街形成于宋元时期,兴盛于明清。清朝中叶,周村成为著名的商业中心,与佛山、景德镇、朱仙镇并称中国四大“旱码头”(陆上商品贸易、物资流通集散地)。

沿着古街往前走,觉得自己仿佛进入了历史的隧道,回到了600多年前的商城。映入眼帘的是大街两旁的明清建筑,长街短巷、黛瓦粉墙、店铺林立、青石板、老字号、旧牌楼、马车、轿子、书局、酒肆、客栈、染坊、票号、银号、绸布庄······家家古香古色,处处悬灯结彩。一刻恍惚中仿佛听到自遥远的地方传来的商城繁华的喧嚣声,来自那个年代回响,一直萦绕,而且昔日商贾云集的影子也仍斑驳可见,时至今日今也还在延续着她的辉煌。

很难想象在淄博这个现代化城市中,还有一座保存如此完好的原址原貌、原汁原味的古镇,不由的我生出几分好奇。据说周村古镇,原有商业老街巷36条,还有许多小胡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初“拆旧建新”大潮汹涌,尽管一些民间有识之士极力为古街保护呼吁奔走,但仍难逃厄运,绝大部分荡然无存。也听说淄博市在城市改造中因资金短缺而保留下了古镇的这条街,还听说那年张艺谋巩俐他们在这里拍《活着》也是保留下来的一个原因。不由的我又生出几分感叹:万幸,万幸!因此,这条古街才得以成为活着的历史,鲁商文化才得以更好地传承广大,也才成为当下稀有的旅游资源。

徜徉在古街,品味着古街,房子是古老的,觉得房子里的人家看上去摸样也是古老的,并且做着同样古老的生意——原始工艺、手工作坊、印染、 雕刻 、古玩、奇石、字画、烧饼、蜜罐、煮锅······虽然同样是做生意,但却没有看到一个现代化的 广告 牌,没有叫卖声,没有口若悬河地宣传推销声,也不像当今商海中拼搏的人们那样匆忙紧张,此刻还真有一种不知是何年何夕的感觉。店主人们慵懒、休闲、从容地摆弄着小狗、摆弄着鸟笼、三三两两下着棋、打着牌·····我想莫非是他们完全沉浸在老祖宗为他们留下的这快风水宝地之中,享受着物质的非物的质文化遗产,不需要努力,便也会财源滚滚,所以才如此神定气闲。

的确是这样,周村古商城古朴而神奇,蕴藏着许多秘密,满街流淌着故事。据说居民魏女士的大姨早年送给她一只碗,她一直当饭碗用了五六年,专家一鉴定,却是一只“康熙斗彩花卉纹碗”,一件价值连城的宝贝。居民吕先生下乡搜集旧物,一个老大爷50块钱卖给他一把破椅子,却原来是一把价值一二十万的明代古椅。

逛了很多商铺,最热闹的是烧饼铺了,人们排着长队等待用传统手工技艺制作即将出炉的烧饼。周村烧饼可是历史悠久,至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据《资治通鉴》记载,汉桓帝延熹三年(公元160年)就有了周村烧饼。虽然各地的超市里也有卖包装精美的周村烧饼,但是都不如这里的好吃。这种烧饼只有在古街的烧饼铺里现买现吃刚出炉的才最有味道。我也加入到排队的行列中,终于也买到了新鲜出炉的烧饼,正如 传说 的那样:小小的圆饼薄如纱扇,形似满月,落地珠散玉碎,入口回味无穷。

丝绸店里也是个热闹的地方。周村是我国北方丝绸之路的源头之一。周村丝绸文化源远流长,历史上曾经“桑植满田园,户户皆养蚕,步步闻机声,家家织绸缎”,有“丝绸之乡”的美称。清末各地丝商纷纷到周村投资办厂。周村逐渐发展成为山东丝绸业的中心。如今丝绸店仍旧保留了古老的经营方式,进门仍是封闭的红漆木板柜台,各色花样的丝绸仍是卷成长条布卷排列在柜台上,柜台里边的人,手拿了木尺,剪刀,招呼着顾客。这里的气氛很舒雅,偶尔,还会听到一曲琵琶从店铺里飘出,或是一阵京胡拉的有板有眼,好不惬意。

周村的丝绸织染业也是相当的繁荣,《大染坊》正是当时印染业的一个真实再现,这里也是大染坊拍摄地。浑然天成的明清建筑群和布局合理的深宅大院吸引了众多影视剧组前来拍摄。张艺谋执导的《活着》让古商城走上荧屏,之后《闯关东》、《中国商人》、《旱码头》等影视剧组也都纷纷在这里取景。

古镇自古地杰人灵,这里造就了无数个有名的商人,他们留给后人的不但是经商的法宝和精神财富还有至今完好的深宅大院,杨家大院是这些大院的代表作。大院的主人就是鲁商的代表人物杨瑞清。杨瑞清自幼聪颖,16岁中举人,但是他厌倦仕途,思想活跃,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对封建皇权深恶痛绝,最后走上了经商之路。他积极与外国商人接触,给那个时代的周村带来了许多先进的经商理念。在他的运作下,周村有了现代化的丝织设备,有了电灯,甚至先于北京有了电影放映。

杨家大院是二进四合院,前后相连。院中植有花草树木,其中有上百年的参天老树,也有近几年新植的树木,花园中有各种奇花异草,摆放着一些大小不一的观赏石,两个四合院的后面还有一个院子,院子里有规模不小的马厩和停放在那里的马车以及司马人住的房子,处处彰显出当时主人的富有和阔气。室内陈设也十分考究,中西合璧,有精美的中式字画、古玩、 刺绣 、木雕,也有欧式的沙发、茶几、唱机等,处处彰显出主人不俗的文化品味还有前卫、时尚、新潮的一面,同时也体现出近代鲁商儒雅的生活情趣。

古镇造就了商人也造就了政治家,周村历史上的状元王应统便是其中的一个。王应统(1663~1715),祖籍山东长山县,清康熙二年(1663)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其曾祖父王重明曾任山西沁周同知;其父王廷扬在康熙二十三(1684)中武举,但不喜欢人朝为官,二生隐居于市。王应统在康熙二十六年(1687)参加乡试中武举。翌年,赴京试中进士,应殿试一举夺魁,被钦点为状元。那年他25岁。

状元府也是古镇的一个标志性建筑,比其他建筑更为壮观,整座建筑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建筑风格,前后两院,两个院落中间有一座砖木结构的二层楼,人称状元楼。青砖灰瓦,雕梁画栋,气势恢宏,并建有花园和演武场,整个府邸的建筑风格和规模彰显了官宦人家的风范,既有官府的威严氛围又有居家的闲适情调。大染坊、瑞蚨祥、三益堂······这些古镇上著名的商铺以及商铺主人的住宅大院也完好无损的保留了下来。

历史留给我们的决不只是房子和商铺,还有她那迷人的氛围,不只是建筑的氛围,更是一种历史的生态文化氛围。古商城充满了浓厚的北方民俗气息,早上敲响“天下第一锣”,寓意大小商家鸿运当头、生意兴隆;在景区北口入口处,来自民间的锣鼓队穿上传统的服装打锣、敲鼓、吹起欢快的唢呐调;民俗婚礼的花轿穿街而过;洋车、马车往返不停,当然还有古镇上那些具有古老气质的人们以及来自四面八方的具有现代气质的追寻者,有序地热闹着古镇。

昔日鲁商文化在这里崛起,今日鲁商文化在这里传承。走进古镇踏今访古,既是为传奇而来,更为文化古韵而来。

不知不觉中夜幕已经降临,夜色中的古镇,在月光和灯光的交相辉映下,散发着迷人的光彩,如梦如幻,留给我无尽的遐想······

古镇散文随笔4:古镇印象

作者:金梧桐

渡船过江,方石阶梯,黑瓦青砖赫然眼前。小溪流水,波澜不惊,犹如一张古画再现,神韵所在也许是小石桥,碧水泱泱,绿树掩映,悠然的小船在桥洞中穿过。民俗纯朴,掌船人穿着古典,鱼尾式的划桨在这些中年妇女手中,轻盈捷快,顺势小船顺水而下。远远向外望去,高耸的砖塔、成片成片的湖区,仿佛鹤立于独岛之上。

走进村庄,家家阁楼交错,互相辉映,房屋的后刹,台阶依次垒砌,弯腰便可伸手浊水。小楼不但建筑别致,在使用上更是简洁方便。走上阁楼,疏密有致的窗格外是清朗朗的天,风带着甜香。樟树的碧绿映衬,水中倒影交接。伸手就可以构到对面瓦上的青苔,江南多 雨水 ,绿油油的诉说着与水的故事。街上人来客往,不现一丝奔忙。悠远的远方飘来古老的笛声,笛声在晴朗的天空中忽高忽下,将古镇渲染得诗意迷茫,让人想到贾平凹小说中来自古城墙的埙声。我想吹这笛声的一定是位少女吧!若隐若现,云淡风轻般传递着关于爱情的解悟。猛然间惊醒,结果自然是空的,变成一段配乐的迷惘和思念。

深巷里飘来一股茶香,从一这方青石铺街道上迂回几次,忽然一座淡雅阁楼构筑在绕河旁……青石、琉璃、与茶有关的诗词歌赋,再加上空气中弥漫着或浓郁或淡雅的味道,引至三毛茶馆。树荫下摆放着数十张方形木桌,评茶杯一字摆开,茶香袅袅,喝茶人落落大方,一老者拂袖掠须。走上茶楼,三毛众多书信悬挂于门窗间隔空间之中,唤来主人才知,三毛生前来周庄。茶楼主人写一篇 文章 ,后来被三毛朋友得知,并督促主人寄给三毛,书信来往,后来三毛自缢身亡,无比的思念和悲伤,三年酝酿办起了“三毛茶楼”。

古镇九百多年历史,历经沧桑,传承了中华文化底蕴,来人赞叹不已,宁静、古朴、安详、清丽。伴着小桥,伴着流水,伴着小桥流水边的人家,古镇显得神秘而灵秀。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似乎是千年不变的境地,每闭上双眼眼前定掠过一幅幅图画,景美、人美、水美,古镇这风雨九百岁的水乡在我心中出落得更为深刻了。

阅读全文

与写古镇的小说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手机免费离线看小说阅读器 浏览:577
无上征服系统小说 浏览:886
吴世勋现实文bg完结小说 浏览:446
小说至尊霸王系统免费下载 浏览:137
欧亨利短篇小说集主要内容英文翻译 浏览:33
都市主角建立势力小说 浏览:594
好看的民国谍战小说永不解密 浏览:175
2019最火网络小说排行榜 浏览:982
屈指西风几时来小说全文免费阅读 浏览:630
免费下载小说穿越仙界之恋男人别嚣张 浏览:660
好看的最新经典玄幻小说 浏览:969
二战军事类小说排行榜 浏览:449
苹果5s怎么看txt小说 浏览:999
胤礽的言情小说 浏览:286
修真言情玄幻后宫小说推荐 浏览:357
尤二姐同人小说 浏览:390
女主被男友甩了出车祸重生的小说 浏览:548
上官瑞校园小说 浏览:369
女主娱乐圈小说网盘 浏览:88
bg总裁隐虐心小说 浏览: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