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人性的枷锁》具有明显的自传色彩,书中的故事是他的亲生经历吗
《人性的枷锁》是著名作家毛姆的半自传体小说,这本书是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经过改编而成的,所以书中的主人公所经历的事情和他的心路历程,基本就是作者毛姆的亲身经历。书中的故事也就是作者自己的故事。
『贰』 《追风筝的人》讲述的是作者童年发生的真实故事么
《追风筝的人》不是作者童年发生的故事。
《追风筝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Khaled Hosseini)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该书偏重个人的情节,从阿米尔与他父亲仆人儿子哈桑的亲密友谊开始,这段感情成为贯穿全书的脉络。
《追风筝的人》通过对风筝的表述,隐喻了主人公在历经各种挫折、磨难后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和内心的坦诚,抚平了心灵的创伤,最终得以顿悟,人性得以成熟的过程。风筝这一象征体在促成结构完整的同时,进一步深化了作品的主题,创造出内容上的艺术美感。
《追风筝的人》网络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链接:https://pan..com/s/1lxg4m437MLJu8jE2ZwflIw
『叁』 《最后一课》是不是根据作者的亲身经历写的
不是,,
《最后一课》是都德在普法战争后国土被侵犯后,灵魂的释放,,
其实当时的德国人侵略者根本没有他描写的这么夸张。。。这也算是文学作品的特点吧。。允许胡乱杜撰。。
而《于勒》这篇就更是杜撰的啦,,因为莫泊桑写了那么多短篇小说,不可能偏偏都是真实经历吧,,只可能是作者在现实中抽取了一些东西作为材料而已。。
我大字很慢,,,你还是看到点给分哈。。
『肆』 《林海雪原》讲的是什么样的故事
该小说主要讲述了1946年冬天,国民党在东北地区成立了“中央先谴军”。这对当地百姓的工作、生活都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我军和当地人民经过激烈交锋,歼灭全部匪徒,取得了剿匪的全面胜利的故事。
《林海雪原》一直被视作“革命通俗小说”的典型代表,并被誉为“新的政治思想和传统的表现形式互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它更是整个“十七年文学”发展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小说作品。
(4)作者的亲身经历小说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曲波以前从未从事过文学创作,但当年为革命献身的战斗英雄们时刻活在他的心中。当他在医院治疗养伤的时候,曾无数次地讲过战友们的故事,也曾无数次地讲过林海雪原的战斗。这些故事,尤其是杨子荣的英雄事迹,使听者无不动容,无不惊叹,而且从中获得了某种力量。讲来讲去,他便产生了强烈的创作欲望。
作者简介
曲波(1923—2002),现代作家。山东黄县人。1938 年参加八路军,历任文化教员、指导员等职。1943 年人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44 年起任八路军大队政委、团政委、政治处主任等职。
1950 年因伤转业。历任机车车辆制造厂党委书记兼第一副厂长、设计院副院长、铁道工业部总局副局长等职。1956 年起,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林海雪原》《山呼海啸》《桥隆飙》等。
『伍』 想知道一些小说作者的名字或书的名字 她(他)写的小说是真实的事情或者是亲身经历的长篇故事
如果你是80后或者90后的话,我想你会喜欢 独木舟 的书。她的所有所有文章写的都是她真是的故事,她写了一本长篇小说《深海里的星星》讲的是她在长沙高中所经历的爱情。她的故事结局都不是很圆满,很少有欢喜的结局。但看着又不会过于虐心。我想你看了之后一定会喜欢的。O(∩_∩)O~
『陆』 有哪些小说是由作者的亲身经历而改编的
《挪威的森林》,渡边和村上有一个相同点,那就是孤独。至于场景,像这种现实类的幻想作品,肯定会有很多是亲生经历过的,并且这些经历化作印在骨子里思想和感受,才能写出这样深刻共鸣的作品。
『柒』 请列举一些作者根据亲身经历写成的当代著名小说
曲波的<<林海雪原>>
『捌』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作者的亲身经历吗
是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根据自己的真实经历,创作出的小说,小说嘛,为了达到文学效果肯定有虚构的地方。
有真实的部分,也有虚构的部分。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自传性的小说,小说中的许多故事都来自于作者的亲身经历,因此读来更加真实可信,亲切感人。但作者又不拘泥于生活事实,对人物和情节作了大量典型化处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一样,对自传体小说的革新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的最大成就,就是成功地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个在布尔什维克党的培养下,在革命烽火和艰苦环境中锻炼出来的共产主义新人的典型形象。保尔又是以作者自己为原型塑造出来的带有自传性质的典型形象,作家是以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真情实感为基础来描写保尔的。
建议去看下这个网络知识http://ke..com/view/19536.htm
『玖』 简爱里的是作者自己的亲身经历吗
是的。
本书的内容和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的亲身经历大致相同。所以《简·爱》是作者的自传,或者更准确的说这应该是一部自传成分很浓的小说。这本书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1816年出生于英国北部一个乡村牧师的家庭,母亲很早就因病去世,丢下她们五姊妹。
三年后,八岁的夏洛蒂·勃朗特和两个姐姐就给先后送进了一所“慈善学校”。1825年一场流行性伤寒使全校85名学生病倒了45名。夏洛蒂·勃朗特的两个姐姐也因病回家治疗,不久后也因病相继死去。
而病魔的种子也在夏洛蒂·勃朗特以及妹妹艾米莉扎下了根,回家后的姐妹两继续读书学习。几年后,夏洛蒂·勃朗特为了生存当起了家庭教师。可她去的两家人的孩子都因为娇生惯养而蛮横无理,而一点不把夏洛蒂·勃朗特放在眼里。
生气的夏洛蒂几乎失去了信心,这时她来到了一户人家,这户人家对她很好,而她也爱上了这户人家的主人威·梅·萨克雷先生。最终夏洛蒂·勃朗特与威·梅·萨克雷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9)作者的亲身经历小说扩展阅读
《简·爱》创作背景
作者创作《简·爱》时的英国已是世界上的头号工业大国,但英国妇女的地位并没有改变,依然处于从属、依附的地位,女子的生存目标就是要嫁入豪门,即便不能生在富贵人家,也要努力通过婚姻获得财富和地位,女性职业的惟一选择是当个好妻子、好母亲。
以作家为职业的女性会被认为是违背了正当女性气质,会受到男性的激烈攻击,从夏洛蒂姐妹的作品当初都假托男性化的笔名一事,可以想见当时的女性作家面临着怎样的困境。而《简·爱》就是在这一被动的背景下写成的。
『拾』 你看过哪些小说是作者亲身经历
很多小说是自传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