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有没有人知道美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家威廉·福克纳的一个名叫:tomorrow的作品或者名叫tommow的一个章
减肥也好久没见你每一天
Ⅱ 福克纳的文学作品有哪些
代表作品:《喧哗与骚动》《我弥留之际》《押沙龙,押沙龙!》
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 1897年版9月25日-1962年7月6日),美国文学史上权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意识流文学在美国的代表人物,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获奖原因为“因为他对当代美国小说做出了强有力的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
他一生共写了19部长篇小说与120多篇短篇小说,其中15部长篇与绝大多数短篇的故事都发生在约克纳帕塔法县,称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其主要脉络是这个县杰弗生镇及其郊区的属于不同社会阶层的若干个家族的几代人的故事,时间从1800年起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系中共600多个有名有姓的人物在各个长篇、短篇小说中穿插交替出现。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喧哗与骚动》
Ⅲ 福克纳的一本书名字
回眸莞尔朋友,你好。你在提问中所说到的《 marble faun》是美国意识流小说代表作家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 l897-1962)出版于1924年的第一部诗集《大理石牧神》(也有译作《大理石雕像》或者《云石林神》的)
以下则是威廉.福克纳的相关资料:
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 l897-1962),出身名门望族,全名威廉·卡斯伯特·福克纳。支配这个家族想象力的是福克纳的曾祖父威廉·克拉科·福克纳老上校。他既是种植园主,又是军人、作家、政治家。他还是经营铁路的企业家,他修的铁路是当地惟一的铁路。牛津小镇留下老上校鲜明的痕迹。老上校死后,坟头矗立着一座8英尺高的意大利大理石雕像。讲老上校的传奇故事成为人人参与的一项仪式。他的曾祖父威廉·克拉克·福克纳在密西西比州北部是个很有名的历史人物,在当年南部邦联军内任上校,修建过一条铁路,州内一个镇也是以他的名字福克纳来命名。他还著有几本小说和其他一些作品,这种文学传统一直在家中传承了下来。福克纳作品中的“约翰·萨托里斯上校”就是在他曾祖父的基础上创作而来。
但是威廉·福克纳的父亲却被普遍认为是一个不肖子孙,他的工作换了一又一个,却永远找不到自己安身立命之地。但福克纳为他的母亲自豪,她意志坚定,自尊心强。屡屡失败的父亲与坚强自尊的母亲势不两立,在童年,母亲经常强迫他在“软弱”和“坚强”中做出选择,让他从小就体验到深深的分裂和痛苦。威廉·福克纳比同龄人长得矮小,整个童年都在希望自己能长得高大些。曾祖的荣耀与父亲的落寞构成的巨大反差,家庭的分裂加上身体上的劣势,促使他对想象力从喜欢发展到依赖。福克纳逐渐远离集体活动,甚至逃学。威廉·福克纳把自己看作是曾祖父的孩子,从儿童时代就模仿老上校生活。他弃绝不用父亲的名字卡斯伯特,而把家族巨人的名字威廉看成是自己真正的名字。9岁的时候他就开始说,“我要像曾祖爷爷那样当个作家”——这句话他一再重复,变成一句口头禅。
福克纳笔下的剧情浸染著人物的复杂心理变化,细腻的感情描写穿插其中。他作品最大的外在特点是绵延婉转、结构极为繁复的长句子和反复斟酌推敲后选取的精巧词汇。他一生多产,令很多美国作家羡艳不已,不过也有很多人对其持批评态度。他和风格简洁明了、干脆利落的海明威更是两个极端。一般认为他是1930年代唯一一位真正意义上的美国现代主义作家,与欧洲文学试验者乔伊斯、伍尔芙、普鲁斯特等人遥相呼应,大量运用意识流、多角度叙述和陈述中时间推移等富有创新性的文学手法。 福克纳深受家庭传统和南方风土人情的影响。他的作品中有南方人特有的幽默感,深入刻画黑人与白人的地位、相处、矛盾等敏感问题,生动描绘出惟妙惟肖的南方人形象。写作生涯早期,一位编辑错将他的名字拼为“Faulkner”,福克纳本人也决定将错就错使用下去。
福克纳也是一位出色的推理小说作家,出版过一系列的犯罪小说《马弃兵》(Knight’s Gambit),主角为律师加文·施蒂芬斯(Gavin Stevens,也出现在福克纳其他一些小说内),对约克纳帕塔法郡的人情世故了如指掌。福克纳的很多小说都设在这个虚构的约克纳帕塔法郡(Yoknapatawpha County)中,原型是他故乡所在的拉斐特郡(Lafayette)。约克纳帕塔法是福克纳作品的标志,是文学史上有名的虚构地点之一。他在牛津(密西西比州)的故居也改成了博物馆,由密西西比大学管理。
后来他搬到好莱坞,开始了编剧的生涯,为《夜长梦多》(The Big Sleep,1946)和海明威的《犹有似无》(To Have and Have Not)改编电影剧本,导演都是霍华德·霍克斯(Howard Hawks)。福克纳和霍克斯的秘书梅塔·卡彭特还有一段恋情。
他也是个出名的酒鬼,纵贯一生都浸泡在酒精之中。据传他在喜事之后会更豪饮,一喝就会持续很久。而且经常躺在床上喝,还要家人带酒来陪他。有一则趣闻这样描绘:1949年得知自己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后,他准备在去斯德哥尔摩之前喝得酩酊大醉。通知的当天,他侄子也拿酒来拜访,庆祝在一场橄榄球比赛中大获全胜。虽然当时醉得神志不清,福克纳还是将这两件事的时间放在一起比较,一下子意识到家人是在骗他,改动了去瑞典的日期,为的就是怕他在领奖的时候还醉醺醺的。知道真相后,他还是一直喝到了真正启程为止。
他在斯德哥尔摩发表的得奖感言是诺贝尔文学奖最精彩的感言之一。他说道:“我拒绝认为人类已经走到了尽头……人类能够忍受艰难困苦,也终将会获胜。”这席发言和他的性格十分吻合。他捐献了自己获得的奖金,要“成立一个基金以支持鼓励文学新人”,最后建立了国际笔会/福克纳小说奖。
福克纳的小说泄露他一生努力掩饰的一切:他把分裂和痛苦的肇始与势不两立的父母的所作所为联系起来。《押沙龙,押沙龙》中罗莎克尔·德菲尔德小姐在母亲的死亡和父亲的生存之间进退两难,发现自己的童年还没领略就消失了的悲剧,其中有福克纳的痛苦的影子。福克纳和埃斯特尔青梅竹马,“小情人”的关系持续多年。但是因为他是一个没出息的父亲生下的不成器的儿子,他看来是个无望的求婚者。双方的父母都不同意他俩的结合,认为他无固定职业,无前途可言,没有资格谈婚论嫁。眼看着埃斯特尔与人订婚,“他的世界破碎了。”个人世界的崩溃,外在世界也在濒临崩溃。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统治西方近一个世纪的和平、繁荣和进步濒临末日。也许自己能在世界的崩溃中有所作为?他梦想实现曾祖父那样的荣耀,他决心当飞行员。他找到兵站,但被退了回来。人家嫌他身材矮小,体质羸弱。他接连遭受到情人、亲人和家乡征兵站的抛弃,无法在牛津再呆下去了。他踏上了去纽黑文的英国征兵站的征程。到那儿,他编造身份、伪造文件作为英国人威廉·福克纳被接收了,受训当皇家空军飞行员。他练习柔软体操、急行军、学习航空和飞行原理。眼看就要驾机参战了,孰料战争于1918年11月11日结束了。
他于12月初回到牛津,没有受伤、没有奖励、和表扬。失恋加上英雄无用武之地,福克纳体味了自己命运的多舛。
碌碌无为的生命,虽然让他一事无成,但他看到了更加广阔的世界。福克纳独坐书房时,默然眺望窗外,在日渐消失又日渐兴起的世界中,他既看到荣华富贵,也看到残酷无情:为了让地上长出可供牟利的东西来,可以不惜奴役一个民族、毁坏一片原野。他看到了庸俗、卑鄙、不择手段和旺盛的精力。他更看到自己:一个羞怯的苦恼的人,疑虑、恐惧、担忧,失落感和黑暗感步步逼近,对种种生活问题一筹莫展。若要想在今后一生中保持自尊,必须有所作为,他对自己说。这时,他的内心涌动着两种互相矛盾的冲动,创造的冲动和破坏的冲动,他回忆,同时进行审判、剖析。这种双重性日渐成为他处理经历和往事的惯用方式和特征。他通过想象和模仿的策略,从伟大的祖先身上吸取精神动力的题材。成年以后,他屡次想起那些讲到曾祖父的故事,常常激动不已。他的曾祖父成了他生活中的伟大人物,精神向导。像曾祖父那样成就军功是不可能了,这时对他来说,小时候“我要像曾祖爷爷那样当个作家”这句话响彻耳根。活在世上,只有写作,写虚构小说,才能驾驭这个鱼龙混杂的世界,才能超脱困惑、跨出死胡同、走向宁谧的天地。对于他来说,只有另一个世界足以成为这一个世界的治疗。他决定把天才全部贡献给艺术。
他醉心于过去,忠实于想象。他害怕时光无情流逝,害怕女孩变成女人。福克纳把自己的生存环境渲染成浪漫气息浓郁的世纪末。福克纳创造了从愤怒困惑地说话的老是向后看的幽灵昆丁,到不怒不悲、甚至毫不留恋地接受“文化变迁”的拉克里夫。福克纳发现,人生具有亦悲亦喜的双重性:明知人被时光的洪流冲走,却无法向时光报复的悲剧性;人虽被时光的洪流冲走,却可以尽情地享用时光的喜剧性。福克纳内心分裂深重,他害怕死于分崩离析,这使他对艺术的依赖逐日加重。他始终有一种恐惧,恐惧有一天不仅创作的狂喜会消失,连创作的欲望以及值得一写的内容都会消失。这种恐惧只有当他的目光被老作家安德森引导到自己的故乡上才戛然而止。“我发现这块邮票大的故土值得一写,活得多长,一辈子也写不完。”一个个人物、家族和社会开始在想象中繁殖,场面和情节开始衍生,想象力疯狂地从一种可能飞到另一种可能,不断地涌现新发现,像开掘一个金矿。
福克纳不停地写作,不断有作品发表,却永远挣不到足够的钱。已经写出了《喧嚣与骚动》、《我弥留之际》、《押沙龙,押沙龙》等小说的福克纳,并没有得到相匹配的名声和金钱。福克纳渴望成功,但贫困和默默无闻的生活长期磨练着他。他要一次次的通过写他非写不可的东西来谋求生存。福克纳已经看清了自己的命运。他发现自己的命运将是不断地写书。这样的命运意味着,他要创作——要侍奉心中的一个梦和一团火:
Ⅳ 福克纳小说:A Rose for Emily小说txt全集免费下载
福克纳小说:A Rose for Emily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1. 爱米丽"格里尔生小姐过世了,全镇的人都去送丧:男子们是出于敬慕之情,因为一个纪念碑倒下了。妇女们呢,则大多数出于好奇心,想看看她屋子的内部。除了一个花匠兼厨师的老仆人之外,至少已有十年光景谁也没进去看看这幢房子了。
那是一幢过去漆成白色的四方形大木屋,坐落在当年一条最考究的街道上,还装点着有十九世纪七十年代风格的圆形屋顶、尖塔和涡形花纹的阳台,带有浓厚的轻盈气息。可是汽车问和轧棉机之类的东西侵犯了这一带庄严的名字,把它们涂抹得一干二净。只有爱米丽小姐的屋子岿然独存,四周簇拥着棉花车和汽油泵。房子虽已破败,却还是桀骜不驯,装模作样,真是丑中之丑。现在爱米丽小姐已经加入了那些名字庄严的代表人物的行列,他们沉睡在雪松环绕的墓园之中,那里尽是一排排在南北战争时期杰弗生战役中阵亡的南方和北方的无名军人墓。
爱米丽小姐在世时,始终是一个传统的化身,是义务的象征,也是人们关注的对象。打一八九四年某日镇长……
Ⅳ 福克纳有哪些代表作品
美国现代主义小说家。出生在密西西比州一个没落的庄园主家庭。1919年考入密内西西比大学,一年后即辍学到大容学邮电所工作。1925年发表处女作《士兵的报酬》,此后曾福克纳像到巴黎、意大利和瑞士等地游历。1926年回到奥克斯福镇,开始专心写作。他自称,发现家乡那邮票般小的地方倒也值得一写。他一生共创作19部长篇小说,70多篇短篇小说,其中绝大多数以一个虚构的约克纳帕塔法县作为背景,人称“约克纳帕塔法体系”。这些小说展现了200多年来美国南方社会生活的变迁和各种人物的命运,揭示了现代人的精神风貌和面临的问题,运用了意识流、时序颠倒等多种新颖的艺术手法。1929年发表的《萨托里斯》是第一部以虚构的约克纳帕塔法县为背景的小说,写南方贵族地主有害的精神遗产对子孙的不良影响。此后的《喧哗与骚动》、《我弥留之际》、《押沙龙!押沙龙!》、《村子》、《小镇》等长篇小说都是这一类型的著名作品。因为“他对当代美国小说做出了强有力的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194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Ⅵ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短篇小说集》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美] 威廉·福克纳)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92LWdaYZzWD5xJ4W4hWFrg
书名: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
作者:[美] 威廉·福克纳
译者:李文俊
豆瓣评分:8.3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5-3
页数:354
内容简介:★ 浓缩福克纳一生短篇创作精华
推荐《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因为我几乎立刻就想到了它。一个人的记忆中,总是会有几篇你无法忘记的东西。 ——叶兆言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短篇小说集》集中了福克纳创作的短篇小说中的优秀之作,如《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干旱的九月》等,代表了福克纳短篇小说创作的风格和主要成就。
写长篇小说时可以马虎,但在写短篇小说时就不可以……它要求几近绝对的准确……几乎每一个字都必须完全正确恰当。 ——威廉•福克纳
作者简介: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 1897—1962)
美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意识流文学在美国的代表人物,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瑞典学院对他的评价是:“他对当代美国小说做出了强有力的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