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花冠病毒》毕淑敏 读后感
文/鵺萭
2020年的新冠将是每个经历过的人心中永远无法磨灭的记忆。2003年非典肆虐,毕老师作为由8位作家组成的采访团的成员,亲临抗疫第一线,见证了抗疫的全过程。事后,她又经过八年的学习、思考、整理,著成了这部讲述人类与病毒血战的长篇小说《花冠病毒》。毕老师说:“我本来以为没有人会读我这本书了,因为人总是健忘的。我们会觉得那一次灾难已经过去了,下一次还可能遥遥无期。”在疫情期间,很多人想起了这本书,翻开书来读,他们说书中的很多经历和当时很相似,他们说毕老师是“神预言”。直到最近我也才再次想起来去读。
情况真的很相似,24小时内死亡人数突破三位数;主要症状:发烧、咳嗽、血痰、腹泻;没有特效药,找不到传播途径……就连一系列的“乌合之众”行为都惊人的相似,“传闻喝酱油可以防病,以至于街上酱油抢光”,我们当时是疯抢“连花清瘟胶囊”。但花冠病毒似乎更可怕,它一旦进入人体后侵蚀一切、破坏一切。血痰,你咳出的可能是肺的碎片;腹泻,你拉出的可能是肠胃碎片。死者是全身溃烂而死,体内一切器官、组织都被破坏,内环境一片浑沌。“静卧在尸体袋子中的人,都睁大着眼睛,眼白像刚刚煅烧的石灰,瞳孔散大,透出眼底褐色的血凝,好似幽深古井。手脚蜷曲,身形溃散,表情恐怖,显示着死亡前所遭受的非凡痛苦。死亡后排泄的体液,在袋子的低洼处,结成黄褐色的秽水。”这是罗纬芝在尸体冷库的所见,不禁令人毛骨悚然。
我认为,整篇小说都在诠释着一个道理:生命本是一个整体,共生于此,共存于世。
首先,花冠病毒是来自冰川深处的远古病毒体。这不是设想,事实上科学家已经从800万年前的冰层中分离出了活细菌,这一纪录还在不断刷新中,现在已经飙升到在2500万年前的永久冻层带中,也分离出了活细菌。在极端冰冷的世界里,存在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微生物。冰雪如同羽绒被子,覆盖着这些古老的病毒,让它们在这个安全的黑暗宫殿中,安睡万年,全须全尾延年益寿。本来,在冰雪的隔绝下,它们与外界毫无交集。但是,随着全球变暖冰川消融、人类为了科研伍纤册开采冰川、海洋的污染……无数病毒、细菌被释放……同样的新冠病毒原本也是来自野生动物,本是与我们共栖与地球互不干扰。是人类,打破了一切的宁静、破坏了它们的家园,它们不安、苏醒、扩散……这真的是人类“咎由自取”。
其次,人类、动物、植物、病毒等等世间的一切,都是由原子构成、由元素组成。原子是不灭的。科学家们已然确知原子长寿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大约为10的35万次方年!近似永恒。所以今天我们身上的某个元素或许就是千万年前某个病毒、细菌身上的,它们死后,元素分解、腔宏原子重组成了我们。我们死后,我们身上的某些元素又可能重组成新的病毒、细菌。元素自宇宙大爆炸之前就已经开始周而复始生生不息地存在于世。
最后,在医生于增风临死前看似杂乱无章的笔记里,再次点明了这个观点。
“我。病毒。星辰。竖胡海水。恐龙。共栖。久远。无敌。庞大。渺小。
我。碎片。长久。灭绝,恐龙。进化。猴子。人类。
我们。无怨。无仇。古老。你们。先祖。进入。身体,化合。一体。死亡。重生。循环。交叉。相安。
我们。酷寒。冰川。家园。消失。黑暗。习惯。安静。长眠。
我们。惊扰。苏醒。天光。喧闹。不安。激活。温暧。
我们。流淌。明亮。泛滥。新家。繁衍。扩散。噬咬。溃烂。排泄。呕吐。燃烧。斑斓。腐朽。死亡。飞扬。沾染。落户。
狙击。惊愕。哆嗦。交战。无能。再战。再胜。再生。欢宴。魔鬼。飘逸。漂移。泛滥。
再见再会再来……”这又好像是来自病毒的诉说,控诉人类:我们本无怨无仇,是你们打扰了我们的安宁,一切都是你们咎由自取。
20NN年9月1日,最后一名病人出院,中国燕市彻底平息了此次花冠病毒感染。2021年5月26日,新冠病毒还在人间肆虐……
虽然这是一个惨痛经历的故事,但是作者并没有把它写得那么悲痛、灰暗。小说总在一些看似情况紧急的时刻引用中国传统民间神话故事,用故事引入一些抽象概念,既缓解紧张气氛也让听者更好理解。
环境污染、物种灭绝、全球变暖……如果我们,再不引起反思,采取措施,总有一天“人类”也将成为被灭绝的物种。“即使有一天人类消亡了,病毒依然喜笑颜开地活着。”
Ⅱ 《花冠病毒》读后感
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花冠病毒》读后感范文(精选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读毕淑敏作家的书很久了,提醒幸福,红处方,血玲珑,每次都看的身有感触,她的文字,看上去总是严肃的,不活泼的,初次阅读,有一种让人觉得有一种严肃感,压迫感,紧张感,或者是和她早年的工作经历,医生以及年岁尚小就去边防的原因,可是往往到最后,她总是在激励你,鼓励你,让你举得这世界是美好的,你仿佛通过她的文字,从严肃彷徨走到了乐观积极的道路上,让你接下来的生活重新长满了力量。
说实话,花冠病毒,没有高中以上的化学知识,很难读懂它,我虽然是高中毕业,但奈何高中成绩是在太烂,而距离高中时间又太远,中间的化学知识,实在也没读懂,甚至是惭愧。
这些年,我深感自己的变化,由此及彼,我想别人也有一样的变化,这样会不会负负得正?说起的变化,这段日子,最重要的是体重吧,还有是皱纹,当然还有日渐世俗的心,觉得现实,无论谈及任何一件事情,一个观念,都是不自觉得加上两个字,现实。是不是现实终究飞不过沧海?不得而知,或许沧海也是一种现实。
控制体重,一定要控制。
当病毒席卷人间,将是对人性最大挑战的时刻!
拿到《花冠病毒》这本书时,恰逢前所未有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大爆发时期。大家都被隔离在家中,连平时已经融入我们生活中的收快递行为,也被硬生生的中断了,所以我是在手机上看完本书的电子版的。
作者是亲身经历了2003年“非典”时期奔赴前线采访的经历,有了灵感,创作了这么一个故事。所讲的“花冠病毒”虽为虚构,但是跟我们2019年底一直延续到了2020年的“新型冠状病毒”有着极为相似的病症表现,连名字都很相似。
故事表现人性在面临危难时刻而迸发出的悲悯和无奈,在绝境中展示出的强大和坚韧,读起来让人欲罢不能。小说已不再是叙述一场冒险,而是更深入地关注生命、人性、救赎等命题。凶猛疫情突然袭击中国的大城市燕市,一时间,千万民众的生命陷入危机。亲临一线的科研教授于增风,以身试毒不幸身亡,并给这种寄生的古老生物赋予一个温暖的名字——花冠病毒。
当重大疫情汹涌而至,全城戒严、人心惶惶之际,拥有心理学背景的女作家罗纬芝突然接到一个电话,一家机构告知其被推荐为亲临抗毒一线的采访组成员。经过激烈的心理挣扎,她答应启程。这时,一个神秘的年轻人李元忽然找到她,两人达成一项秘密交易,并给她一瓶白色粉末,以备不时之需。在由袁再春组成的抗疫一线小组内,罗纬芝深入了解了危机情况下各色普通人面对恐慌和毁灭时的心理困境,并阴差阳错的从袁再春手中,拿到了于增风教授的遗物。匪夷所思的是,遗物中居然藏有花冠病毒的病菌。罗纬芝身染瘟疫,命悬一线,又不可思议的获救,成为花冠病毒的“刀”下唯一幸存者。
她是幸运的,当很多人感染病毒死去时,她因机遇巧合获得了解药而获救;她又是不幸的,就因为她体内血液中含有治愈花冠病毒的抗体,导致有人前方百计的抽取她的血液,还无情的囚禁她,差一点命丧黄泉。
书中的疫情比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还要严峻,我们只能揪心的看着事件在不断失控,官方急求药物却迟迟研发不出,各方势力都想从这场病毒虐杀中获利。这时候,人性的自私和贪婪就暴露出来了。负责疫情的掌权者为了救自己孙子和儿媳的命,不择手段,囚禁罗纬芝,然后不断的抽取她的血液来救自己的孙子和儿媳,这样的行为不得不说令人发指。但是,不论人心有多难测,不论在灾难前面我们有多无助,总是有那么一些正义之士,为了大我牺牲小我。
故事最后,人类与病毒的抗争终以有正义之士团结一致来拯救社会得以终结。而现实中,人类与病毒的血战还在继续,人类只有团结一致,共同抗击病毒,在灾难面前同仇敌忾,共同面对,才会取得最终的胜利。
买这本书已经许久了,之前是被它的名字所吸引,还因为似乎听说这是毕淑敏的封山之作,所以特意买来一探究竟。但由于各种原因,近日终于读完毕淑敏的《花冠病毒》,想像以前一样提笔便写,因为记忆不好,怕拖久了就会忘了内容而再也写不出什么了,可提笔之后发现仍是不知写什么,倒不是记忆力突然减退,而是思绪像泛滥的洪水,无法成渠。
故事的情节并不复杂,只是说燕市得了一种从未见过的病毒引发的瘟疫,来势凶猛,人类毫无招架之力,大批的市民染病死亡,最后由民间志士,发明药物,暂击退了这场瘟疫的故事。没有错综复杂的人物线索,没有太多的心机算尽、丧尽天良,但比这些更真实的是人们面对灾难时那各有不同的反应。
上始市长,下至平民,左起官员,右到医生,大到国外,小到家庭,在灾难面前,为自己、为事业、为理想、为人类,这些不同的出发点引发了千花异态的表情与行动。整个故事死了很多的人,一个中国较大的大型葡萄酒酒窖都摆满了尸体,还不算已经连天加夜被焚烧的,前线医生染毒身亡,女主角差点命丧黄泉,抗疫总指挥引疚发病而亡,但我仍无法真正去恨这场瘟疫的主要肇事者“花冠病毒”,甚至包括那个卖国求荣的败类!我可以理解他们所有的反应与行为,但是其中有一些让我警醒与防范。
病毒与我们一样生活在地球上,它们只是一种细菌而已。单单因为我们是视角,就认为对方是该被消亡的,其实面对打算要消灭它们的我们,对于病毒来说,我们也是不共戴天的敌人。就生命来说,都是有始有终的,虽然我们应该爱惜、珍惜自己的生命,但也要尊重别的生命,小到细菌,大到各类动物,生活在地球上,就有自己生存的权力。我们做为地球上,目前较为聪明的一类物种,却做着自大自毁的事——破坏生态环境。上帝很久前就说过:“欲使其亡,先使其疯狂”!我不知道人类有没有达到疯狂的地步,但至少自诩为地球的主宰之心已定,这就让我们无法平等的看待其它的生灵,包括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学了唯物论后,地球不再是我们的母亲,而是仅供人们不停向其索要的宝箱,却不在意这宝箱是否已不堪重负。唯物论不是不好,而它让人无所畏惧。那花冠病毒在冰山上睡的安稳,是人们的好奇与贪婪将它引入人间,最后却把所有的深仇大恨堆砌给它。
最后,让我久久不能平静的就是毕阿姨对于生命的看法,她说:生命是由各种元素构成,人类个体是由意识能量操纵一堆碳水化合物组成的,宇宙是能量守恒的,我们看似的消耗,其实是把原子从一种结构组合变为另外一种。我们的消灭与诞生都是在经历着失去和重组这些元素,因而退一步,就组成我们的这些原子而言,我们是永恒不死的,因为原子的寿命是很久很久很久的,可以约等于永恒。更让人心跳不已的是:曾和我们的原子联系过的原子,会记录下曾经联结过的记忆,这多么像前世今生啊!是多么浪漫的一种感觉!
有时候,看着眼前,看着社会,再看着历史,常常会心升痛苦很想落泪,这不是我东施效颦般的想学林黛玉,而是人类的'苦难真的太多了!其实生命是很脆弱的,一个碰撞、一种跌坠、一场瘟疫就会把这能量根源从肉体中抽离,而生命的坚强,也只是指在意识清晰的情况下,人可以拥有不惧于困难的意志。生活为了让我们明白人类活着多不容易,已经想尽千万方法,造就万千苦难,希望人类可以停止同类相伐的行为,珍爱自己,也珍爱异己。目前来看,很多人在此困难面前瑟瑟发抖,拼命攀爬向上。可纵使是大千世界,仍是地球啊!纵使是跑的再高再远,也还是和人类呆在一起的!
人啊!咱们都睁开眼睛看看好吗?珍爱自己,也珍爱异己。
很少一鼓作气看完一本,这本书看到凌晨三点。
因现在被新型冠状病毒侵袭,网上很多人推荐,又被这本书的名字所吸引,在家中闲来着,孤独的无趣,刚翻看几页即被里面的情节所吸引。初看像是灾难片,但作者又说是科幻片,看到最后原是言情片。
作者毕淑敏是一位非常有才情,温和、善良的人,她的笔下充满着人文关怀,对医生、对生命,甚至对病毒。
结合书中的内容,笔者在老家过年及呆在家中近一个月的观察和思考,概括如下。
一、或将有新一轮的离婚率上升
人们因病毒产生的焦虑,会使离婚率大幅度上升。本来以为生死之交,相濡以沫。却不料很多夫妻因为无班可上,整天待在家里,除了采购一些生活必需品外,就是千篇一律的相处。这种单调的生活,日久生厌,很快滋生出熟悉的交恶,彼此口角增多,相互逆反。
办理结婚和离婚的比例可能倒置。大概很多人不愿意万一得了病毒死了,还和自己不喜欢的人拴在一起。如果得了其他病,正是需要亲人照料的关键时刻。疾病有时是黏合剂,会让一些貌合神离的夫妻,在危难中团结起来。但得了病毒的感染则不同,根本不需要你的照料,亲人也不可能去照料你。疫情期间,经常会有很多家人之间相互举报发热的情况,然后这些人被医疗机构隔离。
既然人生苦短,很可能在某一个瞬间,被不可知的病毒顺手牵羊,何不趁着自己还能支配身体的机会,滥情放纵。人们被虚无统治着,越积越多,精神垃圾越堆越多。同居乱情的遍地都是,在巨大的天灾面前,人们不把法律放在眼里了。
二、心理疾病或显著增长
通常认为,人们在遇到灾难的时候,会经历三个阶段:抑郁、焦虑、愤怒,这是危险三部曲。引导民众走出来,人都是爱推卸责任的。
所有人从未有过如此记忆,呆在家里就是为祖国做贡献,吃饱了不出去就是防病。现实情况也确实如此,在疫情肆虐,出外有可能被感染,那么呆在家中就是最好的自我隔离。
短时间内,大家欢欣跃,终于可以彻底放纵休息了。但是,时间长了,总是让你焦虑不安。
本就有抑郁症的不敢去医院开药,轻微抑郁的开始加重……
三、疫情期间,最需要的几项能力
1、独处
我们最需要的能力是享受孤独,与自己和谐相处的能力。很多人正是因为不懂得和自己相处,喜欢与朋友聚会,喝酒、泡吧,将时间与光阴消耗在与别人(家人以外)相处中。疫情期间,难得有那么多自己安排的时间,怎么办?如何安排?刷视频、玩微信,看连续剧?总有无聊的一天,总有百无聊赖的一天,所以,如何在独处中获取能量才是关键。
2、与家人和平相处的能力
现实生活中,有多少家庭是聚少离多。这难得的不能出门只能呆在家中的现状让很多人措手不及,因为这些太缺少与恋人,与孩子,与父母长期相处的能力与技巧了。
因近期疫情严重,原定于2月10日上班的时间因此推迟,具体上班时间再等通知。
3、主动学习的能力
我们上班下班,总是被别人安排着,很少有这么多时间由自己支配。在难得的这么时间内,我们如何安排,怎样学习才能提高自己呢?这是需要我们每个人思考的问题。
4、如果可能,尽量用文字记载思想。
文字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最高形式,人类发展出语言已经十几万年,但形成文字也就近几千年的时间,文字是承载人类文明的最佳工具。
文字往大了说,承载着人类文明。就个体而言,记录个体的成长轨迹,所思所想。
比如,记载一天的流水账,使我们的生活有迹可查。
当天的心情日记,N多年以后,当我们回忆时,翻出日记即可。
读书的心得体会,使我们在大脑中的碎片化的知识重新整理成形。
最后,正如毕淑敏在《花冠病毒》中所言,人类和病毒终有一战。但那可能是多少年以后的事,是顶尖科学家、病毒学家的重要工作。我们作为普通人更最重要的可能是,在身体和心灵遭遇突变,出现极端困厄的状况,最终能依靠的必有你的心灵能量。并尽可能地融入到这个世界,热情地绽放生命。
各位加油,坚守住。
《花冠病毒》是毕淑敏的鸿篇巨著。这本书是为班上学生推荐的。毕淑敏是国家一级作家,心理学家,从事医学工作20年开始专业写作,共发表作品300万多字。第一次读她的作品是《血玲珑》,就对她丰富的医学、文学、心理学知识而折服,后来在试卷上也常见她的文章。有的语文老师曾告诉我们要注意毕淑敏、余秋雨的文章,作为中考阅读题是有很大的可能的,从此便对毕淑敏有了一份特殊的感情。
在给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时,看到了这样的介绍:“这本书包含着我对已经和将来世界的回眸与眺望。包含着我对宇宙的好奇和幻念。”内容介绍说这本书是写的是人们与花冠病毒之间的一次战争,一次生与死的较量。于是就推荐了这本书。
趁假期,我也看看这本书,不想一看就不想放下。
看完后有对环境的担忧,有对医学界的科学家的崇敬,有对作为作家参与抗疫战争的罗纬芝的敬佩之情,有对大难时期政府虚报数据的无奈的理解,有对少数人、利欲熏心的愤恨,有对作者的精妙构思、丰富的文学和心理学知识而叹服。
罗纬芝作为作家深入第一线采访,了解花冠病毒的过程中,为了解于增风教授因感染花冠病毒殉职后的遗言,不顾危险,打开了于增风的遗物,结果不幸被感染了花冠病毒,在被病毒侵蚀的过程中,病人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如何被毒魔一口一口地吞噬,如何胆肺寸断而决而一点办法都没有。在恍惚中,在本能的求生欲望中,在想到母亲病危的过程中,还记得临上阵时有一名神秘男子名叫李元的给了她一种药,叫她遇到危险时就吃一点药粉,那叫1号药的粉末居然就是灵丹妙药,让她起死回生了。
因感染了花冠病毒的人越来越多,火化的机器都忙不过来了。为了防止病毒进一步扩散,最后政府不得不命令原来贮存葡萄酒的窑库改成了停尸库进行冰冻。李元为了研究出花冠病毒的抗体,需要得到活的毒株,罗纬芝冒着危险到停尸库去采样。当看到这些章节的内容时,头脑的想象空间就变大了,当夜深人静,独自一人在家时,偶尔有风吹动窗帘动时,对面桌上的电来蚊器里的液体也好像丝丝缕缕地经受热蒸腾出来晃悠悠地直往上窜。这些与书中的情节、头脑中的画面一吻合,实在是有些吓人。身体里有一种东西在躁动,血液在加快,自己也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这时如果缺乏控制力和注意的转移的话,很可能会发出尖叫声的。
当看到罗纬芝在郝辙的强势进攻下将要产生性欲的内容时,我有些后悔给学生介绍这本书了。怕给学生不良的影响,后来因罗发现自己咳嗽吐出一丝血,更加明确自己的病情,为了不把病传给郝辙,她毅然决然地拒绝了郝辙的要求。整观全文,也有对此内容表示理解的心情。人有七情六欲,在优秀者身上同样会体现,而且有些东西还比普通人更强烈,如果不写这些体现人性的东西,也许罗纬芝这个物形象就太完美而显得不真实了。
当李元、凌念他们想把研制出来对花冠病毒能产生抗体的预防药推而广之时,无奈他们是化学博士,无医生资格,政府不答应。
为了达到要求,凌念们迫不得已想出了一个办法,用带有花冠病毒的风筝飞到市长家的花园里,为了让市长家里的人得病,引起市长重视,得到医疗通行证。不料却被市长陈宇雄的宝贝孙子陈天果拾到了。陈天果患病了,在生命垂危之际,李元与罗纬芝说服市长,罗输血给天果就救了孩子的命。然后天果的妈妈也传染了病,市长传令让罗纬芝留下,不顾罗的身体虚弱,让她继续输血给天果妈妈苏雅,在救天果之前,罗因服了“白娘子”1号药后康复产生了抗体,在电视里讲过康复后有抗体。因媒体的宣传,让罗遭受了郝辙预谋的车祸。在罗昏迷状态下抽她的血。市长为了孙子及家人,也要抽罗的血。看到这些内容时,觉得人心险恶,有的人自私自利,有权的人可以利用权利,无权的人明的来不了,就来暗的。实在应该提高警惕啊!
文章结尾处,故事情节更是意料之外,李元、凌念竟然是双胞胎,他们的父亲就是于增风,他们现在的导师詹婉英就是他们的母亲,而李元因救助一个病人去世的消息让罗纬芝肝肠寸断,然而詹婉英却告诉她李元没死,死去的是凌念,而李元却只能叫凌念了。
经过一番周折,罗纬芝与李元这对以病毒为媒人的年轻人终成眷属。一场与花冠病毒的大战也因李元的研究,政府的最终开化而胜利了。
看了这本小说后,我对灵芝的药用价值多了一份了解和认识。但文章最后也强调了灵芝的妙用还得依照医生的嘱咐,不得乱服。
《花冠病毒》是著名作家、心理学家毕淑敏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国内首部心理能量小说。花冠病毒,有着一个温暖的名字,是一种古老的寄生病毒。20NN年,它从冰川中苏醒过来,迅猛地席卷了中国燕市。一时间,千万民众的性命陷入危机。曾是心理学家的女作家罗纬芝临危受命,成为莅临抗毒一线的采访组成员。在抗疫一线小组内,她亲眼目睹了危机之下各色普通人面对恐慌和毁灭时的心理困境。无意中,罗纬芝也感染了花冠病毒,却又奇迹般的获救。然而接下来,瘟疫事件的发展不断失控,官方急救药物却迟迟研发不出。各方势力都想从这场病毒虐杀中大发灾难之财。灾难之下,考验的正是每个人的内心。
病毒像是一面照妖镜,折射出了每个人内心的黑暗面。疯狂抢购囤积日用品的百姓、大发灾难之财的商人、彼此间变得有隔膜不信任的人们……灾难之下的社会褪去了浮华的外表,暴露出百孔千疮。正如书中所说,“自然界的病毒还没有杀死我们,彼此的不信任,已经足够杀死我们一百次了。”人类最大的敌人不是病毒,而是自己的内心。
因而,想要在与花冠病毒的血战中取得胜利,最重要的就是在内心坚定必胜的信念。正如在疫情日渐严重的情况下,抗疫总指挥还是坚持不泄露口风,对外宣称病情得到了控制。过去我可能会以为,这是一种怕承受舆论压力的不负责任的做法。现在我明白,这是为了稳定民心,不让人们在被病毒侵蚀之前先被内心的恐惧击垮。
一个人内心的力量能有多强大?我不禁回想起了在心理课上观看的电影《Thesecret》。电影里所阐述的吸引力法则在这里无疑也是适用的。当你想要做成某件事情,只要向宇宙发出信号,整个宇宙都会帮助你。同样,当你心中充满阴霾,向宇宙发射了充满负能量的信号,结果就是自己困住自己。有一位心理学家在征得同意的前提下对一位死刑犯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将犯人固定在一个极其狭小的空间,让他的手臂伸入墙上的一个小孔。与此同时,在隔壁房间将犯人的手腕处轻轻划开一个小口,让他听到水的滴答声,告诉他动脉已被割开。最后,犯人“失血”而亡。可见内心的力量足以致命。
在生活中,我们需要积极的内心能量。要想在生活中战无不胜,首要做的就是战胜自我。进入大学前,我想要改变自我,向着更能够适应社会的外向型的人发展。到目前为止,我仍不能说自己成功做到了这一点。究其根源,我想我还是无法说服自己的内心。很多时候当我质疑自己的能力,瞻前顾后,机会就擦肩而过了。生命就是一条单行线,你再如何捶胸顿足说后悔,也不能把错过的事重来。心理学的很多理论,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然而如何做到却是一个大的挑战。
人类的力量是有限的。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要一个攻不无克战无不胜的内心信念,无论是面对天灾人祸,还是自己将要踏上的每一步。
一见到这本书,我就被深深地吸引,因为书名是“花冠病毒”。花冠代表着华丽与美好,病毒却代表着丑陋、恐怖与死亡。这两个词语并列,给人以强烈的视觉与感觉冲击。
故事讲述的是一种可怕的瘟疫病毒“花冠”突袭燕市,一时间,千万民众的生命陷入危机。亲临一线的病理教授于增风,以身试毒不幸身亡。燕市全城戒严、人心惶惶,拥有心理学背景的美丽姑娘罗纬芝临危受命,亲临抗毒一线采访,深入了解了危机情况下各色普通人面对恐慌和毁灭时的心理困境,并阴差阳错的拿到了于增风教授的遗物。遗物中居然藏有花冠病毒的病菌,罗纬芝身染瘟疫,命悬一线,依靠神秘人李元赠送的神秘药粉,不可思议地获救,成为各方利益集团角逐的对象。为了人类和病毒决战的最后胜利,罗纬芝们不惜献出自己的鲜血甚至生命,最终取得了抗疫的最后胜利。在这场战役中,美丽的姑娘罗纬芝也收获了至死不渝的炽烈爱情。
小说开篇“燕山市花冠病毒死亡人数超过100,抗疫指挥部公开发布数字为25人”,就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越来越严重的疫情,越来越紧张的局势使读者也高度紧张,这和2003年得SARS疫情何其相似!这也使得这部“不软不硬的科幻小说”充满了现场的真实感和危机感。
小说中说,地球不仅仅是人类的,也是病毒的,人类和病毒必有一战,人类是无法消灭病毒本身的,因为它的出现得要比人类早得多,没有人类的时候,它们就是这颗蓝色星球的主人了。这些远古生物长眠在南极和青藏高原的雪山中,全球变暖,这些病毒就会重返人间。真会是这样吗?想着都觉得很可怕。随着人类活动领域不断扩大,远古以来就沉睡的病毒很有可能冲出江湖,使某些动物或者植物感染,随着人类滥食而被感染,也有可能对牲畜的家庭集体化的养育方式而感染病毒。比如一头牛因喝了含有病毒的远古雪水而毙命,在自然条件下,这头牛死在荒原不致病毒快速蔓延,但我们如果集中喂养,一些不良牧场主会把得病的牛尸焙干、粉碎,搀在饲料里,这就使得牛因蚕食同类的尸体而染病,进一步将病毒带给人类。居安思危,人类违反自然规则的行为或许真会导致病毒蔓延,或许,人类和病毒的这一战真的不可避免,胜负又有谁知呢?看现在环境污染、滥用抗生素引起细菌、病毒变异真是让人触目惊心。人类啊,别让近期利益蒙蔽了双眼,千万不要自掘坟墓啊!
书中对原子不灭观点的描述颇俱浪漫情怀,“每个生命都是原子构成,生命结束后,这些原子袅袅飘然离去,开始新的轮回,新的组合。有好事者计算过,每个人身上多达10亿个原子,当生命溃散后,这10亿个原子与其它原子重组,可能是海里的水,也可能是拂面的风,可以使沉重的铅,可以路边的一株树……”这些描述使我顿感因缘如是,不生不灭,无穷无尽,亲人虽然逝去,但亲人的原子还在,温暖的亲情还在。人的形体,在浩瀚的宇宙里是多么渺小,人的一生,在时间长河里又是多么短暂啊,但构成我们的原子是永恒的,它们徘徊在这个宇宙里,永远不会消失。
这部小说不仅仅是叙述一场冒险,一场战役,而是更深入地关注生命、人性、爱情等话题。在女主人公罗纬芝得知自己的恋人逝去,在冰窖向恋人的遗体告别时,有这样一段描写,“罗纬芝希望自己在此地冻裂,她已然做好了准备,承受生命坠落时的崩碎,和李元一起化为原子。现世离得这样近,化为原子的时候,一定也是肩并肩唇齿相依。到那时,一切悲伤都不复存在,他们在天空任意飞舞。飞累了,就停下来歇一歇。他的氢和她的氧,会变成一滴清澈的露珠。她的碳和他的碳,会变成一块甜美的蛋糕,他的锗和她的锗,会变成一株峨眉的灵芝……,此刻,罗纬芝最想让自己变为一粒小小的太阳,沾染到他的唇边,熔化那里已开始凝聚的冰晶,再享受一次销魂的深吻……人生要在离开这个世界时安详,和你在一起,哪里都是天堂……”这比“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更具有一种豁达的情怀,在这里,除了炽烈的爱情,我们还感受到了一种超越生死的洒脱。人的一生太短暂,如果将自己融入到浩渺的宇宙中去,还有什么不能释怀呢?
书的最后,作者借李元的母亲之口说,“对逝者最好的悼念,不是哭泣和黑纱,是柔和与温馨,甚至是满怀诗意的追思,因为我们从根本上来说,是不朽的”。是啊,我们的原子是永恒的,我们也便是永恒的了。
毕淑敏老师的小说多以悲剧意识和死亡意识来探求幸福、死亡等终极关怀,而在本书中中,毕淑敏老师却聚焦心理灾难。这也许是要在灾难来临之前,先给人类提个醒吧!
Ⅲ 20NN年,花冠病毒,这是神预言吗
说起来二零二零年,感慨良多,春节放假后过了三,四天依旧没有买到回家的火车票,正发愁呢,忽然就传来了新冠肺炎的消息,武汉告急,家里也给我来了电话,说先不用回来了,好好在北京待着,家里村口都封了,没有着急回家这事倒变成了好事,要不肯定更麻烦。紧接着我们小区也封闭管理了,在居委会办了出入证才拿洞信能进出小区。
手机读书app上除了各种有关新冠肺炎的免费资料,各大电视台,报纸上也尽是新冠肺炎的消息。大家是待在家里,能不出门就不出门,所有的亲戚走动也被迫停止。万不得已要出去一趟就要全副武装,戴口罩,戴手套,戴眼镜什消轮么的。好在国家对这块的管控非常到位,迅速控制住了疫情的蔓延。
就是在这样一个时刻,大家忽然想起来著名女作家毕淑敏女士在二零一二年写的那本《花冠病毒》,这本书太适合当前的形势了。二零二零年国际文化出版社出版的《花冠病毒》,经过作者的重新修订再度重装上阵,顿时洛阳纸贵,大家争相购买,想一睹为快。
在小说中作者描写了20NN年一种叫“花冠”的嗜血病毒突袭有一千万人口的燕市,人类与病毒之间的一场大战拉开了序幕,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只要你在这个地球上,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体系之上,大家必须互帮互助,共渡难关。这难道是神预言吗?这本书的创意虽说来源于二零零三年的在北京一场抗战SARS疫情的事件,但是花冠病毒和新型冠状病毒更容易联系在一起,并且作者虚构的年份是20NN年,更容易让人想到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大战。
作者毕淑敏,我国一级作家,她原来是一名医生,后来转型作家,开始创作,她的作品很多都和医学有关,比如我们都熟知的《红处方》,这次又创作了再现热潮的《花冠病毒》。
可能有些人会对小说中的情节有所诟病,觉得里面有很多东西和实际情况不一样,既不像之前的SARS,也不完全像今年的新冠肺炎,但是我觉得这毕竟是一部小说,完全和现实一模一样那是报告文学。总的来说,在当前的形式之下,这本颤世小说绝对是鼓励大家勇于战胜疫情的决心,疫情猛于虎,但是只要我们团结起来,共同面对,一定可以彻底战胜疫情。
小说里很多精彩情节很令人感动,比如亲临疫情一线的科研教授于增风为了攻克病毒,以身试毒,不幸殉职。有着心理学背景的女作家罗纬芝成为采访抗疫一线的采访组成员,小说就是以她的视角,讲述一线各种各样感人的故事。
小说中的故事不管是不是神预言,我们都应该清楚生态平衡的重要性,破坏生态平衡的行为是可耻的,希望大家不要再怀着侥幸的心理去吃野生动物了。
Ⅳ 花冠病毒佳句
确实是一段很迷茫的话,但是通过这之间可以看出人类面对灾难时的心理,也许是对全书的一个总结吧,花冠病毒来临,人们从开始的恐惧到最后的抗争,生命长河亦是如此,面对,战斗,挫折,失败,再来,成功,再见再会再来……仿佛就是这样一个轮回。
告诉人们,勇于面对,毕竟于增风是以身试毒第一人,他所拥有的对理想的追求,以及死后毫无悲伤的遗言,对于病毒,对于困扰着他的磨难,并无后悔之意,而是反思这潮起潮落,时代更迭,寄希望于后人吧。也许还有对于人类的所作所为的反思,不该打扰病毒,打扰他们古老的生存方式,不然,必将给人类带来更大的灾难。
差不多就是这些,是我理解的,可能不太对。
《花冠病毒:毕淑敏暌违5年全心抒写》编辑推荐:国内首部心理能量小说,毕淑敏睽违5年全心抒写;对人心的探问,对将来世界的好奇与幻念。
随书赠送心情卡,洞悉你的能量指数!读《花冠病毒:毕淑敏暌违5年全心抒写》,有一个小小用处——倘如某一天你遭逢瘟疫生死相搏,或许你有可能活下来。这《花冠病毒:毕淑敏暌违5年全心抒写》里,渗透我人生的结晶。
我青年时代在西藏饮下的每一口冰雪。我当医生抢救垂危时对病人心脏的每一次按压。
我对鲜血从恐惧到习以为常的每一分钟目不转睛。我面对濒死者脸庞温和凝视的告别……这书里还包含着我绕行地球的漫长航程。
包含我对以往和将来世界的回眸与眺望。包含着我对宇宙的好奇和幻念。
——毕淑敏。
读完毕淑敏阿姨的《花冠病毒》,想像以前一样提笔便写读后感,因为记忆不好,怕拖久了就会忘了内容而再也写不出什么了,可提笔之后发现仍是不知写什么,倒不是记忆力突然减退,而是思绪像泛滥的洪水,无法成渠。
故事的情节并不复杂,只是说燕市得了一种从未见过的病毒引发的瘟疫,来势凶猛,人类毫无招架之力,大批的市扮岁民染病死亡,最后由民间志士,发明药物,暂击退了这场瘟疫的故事。没有错综复杂的人物线索,没有太多的心机算尽、丧尽天良,但比这些更真实的是人们面对灾难时那各有不同的反应。
上始市长,下至平民,左起官员,右到医生,大到国外,小到家庭,在灾难面前,为自己、为事业、为理想、为人类,这些不同的出发点引发了千花异态的表情与行动。整个故事死了很多的人,一个中国较大的大型葡萄酒酒窖都摆满了尸体,还不算已经连天加夜被焚烧的,前线医生染毒身亡,女主角差点命丧黄泉,抗疫总指挥引疚发病而亡,但我仍无法真正去恨这场瘟疫的主要肇事者“花冠病毒”,甚至包括那个卖国求荣的败类!我可以理解他们所有的反应与行为,但是其中有一些让我警醒与防范。
病毒与我们一样生活在地球上,它们只是一种细菌而已。单单因为我们是视角,就认为对方是该被消亡的,其实面对打算要消灭它们的我们,对于病毒来说,我们也是不共戴天的敌人。就生命来说,都是有始有终的,虽然我们应该爱惜、珍惜自己的生命,但也要尊重别的生命,小到细菌,大到各类动物,生活在地球上,就有自己生存的权力。我们做为地球上,目前较为聪明的一类物种,却做着自大自毁的事——破坏生态环境。上帝很久前就说过:“欲使其亡,先使其疯狂”!我不知道人类有没有达到疯狂的地步,但至少自诩为地球的主宰之心已定,蠢缺慧这就让我们无法平等的看待其它的生灵,包括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学了唯物论后,地球不再是我们的母亲,而是仅供人们不停向其索要的宝箱,却不在意这宝箱是否已不堪重负。唯物论不是不好,而它让人无所畏惧。那花冠病毒在冰山上睡的安稳,是人们的好奇与贪婪将它引入人间,最后却把所有的深仇大恨堆砌给它。
“优胜带答劣汰”被视为是生存法则,所以现在人类常常恐慌自己是劣的那一类,也鄙视着劣的那一类。可我不知道除了生物基因上的缺陷和人格缺陷应该改善外,还有什么是劣等的。现在我们还把“占有少量的物质”归为劣等,有些人恐慌这种劣等也嘲笑着别人的,还有一种是“地位”的高低,“高者为优,低者为劣”,因理而推,他们认为优者该存,劣者应汰。这引发了人们那么专情的追求这些,虽然我鄙视于郝辙的卖国求荣,但他的行为可以被理解。但这种行为却是真正劣等的!
最后,让我久久不能平静的就是毕阿姨对于生命的看法,她说:生命是由各种元素构成,人类个体是由意识能量操纵一堆碳水化合物组成的,宇宙是能量守恒的,我们看似的消耗,其实是把原子从一种结构组合变为另外一种。(这不是说我们可以尽情的消耗资源,而是有些原子组合结构有利于人类生存,而有些则是加速人类的灭亡)。我们的消灭与诞生都是在经历着失去和重组这些元素,因而退一步,就组成我们的这些原子而言,我们是永恒不死的,因为原子的寿命是很久很久很久的,可以约等于永恒。更让人心跳不已的是:曾和我们的原子联系过的原子,会记录下曾经联结过的记忆,这多么像前世今生啊!是多么浪漫的一种感觉!
有时候,看着眼前,看着社会,再看着历史,常常会心升痛苦很想落泪,这不是我东施效颦般的想学林黛玉,而是人类的苦难真的太多了!其实生命是很脆弱的,一个碰撞、一种跌坠、一场瘟疫就会把这能量根源从肉体中抽离,而生命的坚强,也只是指在意识清晰的情况下,人可以拥有不惧于困难的意志。生活为了让我们明白人类活着多不容易,已经想尽千万方法,造就万千苦难,希望人类可以停止同类相伐的行为,珍爱自己,也珍爱异己。目前来看,很多人在此困难面前瑟瑟发抖,拼命攀爬向上。可纵使是大千世界,仍是地球啊!纵使是跑的再高再远,也还是和人类呆在一起的!
人啊!咱们都睁开眼睛看看好吗?
Ⅳ 给个毕淑敏《花冠病毒》的下载地址,或是直接给个文件,一定要是完整版的
《花冠病毒》网络网盘高清资凳握源免费在线慎绝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nsIPhLWgU6HUYWZ5EXP6yQ
《花冠病毒》是2012年1月13日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毕淑敏。
中国国内首部心理能量小说,是著名作家、心理学家毕淑敏沉寂五年,继《女心理师》之后第一部长篇小说,探索当代社会心灵危机的应对之策。故事表现人性在面临危难时刻而宽粗姿迸发出的悲悯和无奈,在绝境中展示出的强大和坚韧,读起来让人欲罢不能。
Ⅵ 几个预言都神预测了2020年的病毒爆发,未来真能被预知吗
从客观的角度来说,未来是可以被预知的,可是这种预知只是广义上的预知,言外之意就是我们只能够大概的把握事情发展的走向,想要知道具体的细节是不可能的,就比如说这次新冠状病毒的灾难,预言只是说2020年会发生病毒爆发,但是并没有详细的说病毒爆发的时间和地点,所以这种预言对于我们来说只能起到警示的作用,想要采取具体的措施来规避它是很难的,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的说一下未来可以被预知的依据。三:从玄学的角度来看,所有发生的事情都是一个轮回,而我们正处在这个轮回之中,所以靠着这个轮回,我们就可以知道未来将会发生什么事情。
按照玄学的理念,万事万物都是在不断的轮回和周转的,在这个周转的过程当中,我们会遇到相似的人和相似的事,就比如说玄学里面有这样一种说法,“一甲子,大事生,万物一轮回”,这句话的意思是每过12年将会有一件大事发生,并且这种大事有可能会让世间万物面临重新洗牌的局面,而纵观以前的历史,有的事情确实符合这个说法,就比如说08年的大地震和今年的大疫情,中间正好隔了12年。
Ⅶ 疫情居家期间,可以看哪些书打发时间
疫情期间,哪些书会为我们疏解心情给予力量并打发时间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份书单。
1、《活着》
《活着》讲述的是一个农村人福贵悲惨的人生遭遇。福贵本是阔少爷,可他嗜赌如命,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他的父亲被他活活气死,母亲则在穷困中患了重病,福贵前去求药,却在途中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经过几番波折回到家里,才知道母亲已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地养大两个儿女。此后更加悲惨的命运一次又一次降临到福贵身上,他的家人相继死去,最后只剩自己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活着》在1998年荣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最高奖项。
Ⅷ 读《花冠病毒》有感
【本文写于2012年,当时的自己有点幼稚】
20NN年,一种极其罕见的嗜血病毒——“花冠”突然袭击燕市,这座拥有千万人口的都市,沦为猎物。拥有心理学背景的女作家罗纬芝临危受命,成为莅临抗毒一线的采访组成员。
在抗疫小组内,罗纬芝深入了解各色普通人面对恐慌和毁灭时的心理困境。无意中,罗身染瘟疫,命悬一线,却又不可思议地获救,成为病毒“刀”下唯一的幸存者。事件发展不断失控,官方急救药物却迟迟研发不出,各方势力都想从这场病毒虐杀中获利……
人类与病毒的血战还在继续,命运将把他们带向哪里?人们又该如何构建内在的心理能量,战胜强大的对手?
以上是本书的简介,很明显这个『花冠病毒』就是以2003年曾经肆虐的SARS病毒为原型的。作者“曾穿着特种隔离服,在焚化炉前驻留”,当初的她如此贴近SARS病毒,于是8年后写下这部作品。毕淑敏的书只看过一本散文集《带着灵魂去旅行》,她的小说没看过。
本书号称”国内首部心理能量小说“,以及随书附赠一张“心情卡”,SO 它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主人公通过心理意识什么的战胜了病毒,类似于吸引力法则之类的。但是看完整个故事,却发现跟“心理能量”一点也不沾边,也许是我的水平太低,无法领会其中奥妙。
『人的个体,不过是微不足道的一缕轻烟。组成她生命的所有成分,都是早已存在于太空中的粉粒,不过在这个时间这瞎神个地方,以这样一种特定的形式结合在一起,于是乎有了她渺小的生命。无论她何时消散化灰,都不是真正的消失,只是一种回归。重又峰回路转,融入到无边无沿的宇宙,自由飘荡。
星云中的元素构成了地球,然后转移到植物,然后再次转移到动物,之后才是人类。人类死亡,自身的元素又还给地球,多么完美的循环啊。元素是自然界的精灵。在永恒的宇宙和稍纵即逝的自然界之间,循环往复,既是信使,又是终极。』
这是女主人公对于生命的理解,宇宙中所有的物质都是元素组成的,人死后又化成元素,元素又组合成其他物质,如此循环不息。。。。这是我读这本书唯一的收获——不再恐惧死亡,因为我只是元素,组成我的元素在我死后重又组合,所以我不会消失,这是所谓的“永恒”吗?
毕老师把这部小说归为“科幻小说”,我觉得应该定为“科普小说”,文中有大量的关于元素的知识,可惜我读书时期化学经常不及格,什么元素周期表之类的早已忘得一干二净。本书中占有最重分量,拯救世人的就是元素中的其中一种——锗,说到这个锗就厉害了, 『可以极大地强化人体兔疫系统,使体内细胞变得强壮。当病毒使细胞电位剧烈上升时,锗会夺取染病细胞的电子,使它电位下降,抑制病症恶化。锗促使体内各系统协同作战,调整肌体在遭受剧烈攻击时的不正常电位,这就极有效地抵抗了细菌及病菌的侵犯。』 正因为磨察亏这样,在所有医生都找不到治疗花冠病毒的特效药的时候,由几个化学博士研究出来的这个元素粉末派上了用场。
看到这我为之一振,哈哈,前面毕老师说过“读这本小说,有一个小小用处———倘如某一天你遭逢瘟疫生死相搏,或许你有可能活下来。”,原来答案在这,正当我屁颠屁颠地准备偷偷藏一点锗元素粉末备用的时候,毕老师在前言里又说了,不要把它当真,虽然理论上是这样,但是没有实验过。。。好吧,那谁能告诉没盯我读完这本小说后我凭什么能在瘟疫中活下来?难怪会叫“科幻小说"了。。。
撇开以上被毕老师忽悠了一把化学知识,本书做为一个故事来说,情节流畅,文笔不错——这不废话么,人家毕老师是作家呀,哪能跟我这个只会写狗屁不通的文章的人相比?
例如:
窗外,樱花谢了。花瓣摇落一地,犹如粉红色的暴雪袭来。樱花的坠落,不是风的刧掠,不是枝头的绝杀,而是自己寿数尽了,本怪不得别人的。
又如:
你可以明确地感觉到亿万只病毒小小的嘴巴,如同墨黑的蚕,噬咬着你的肌体,惊慌失措、毫无抵抗力的肌体细胞,连举手投降的工夫都没有,就化成了一摊脓水。
都是我喜欢的句子,我把它们摘录下来好好细仔品味品味。
本书的另一个重点当然就是男女主人公的爱情了,令我动情为之落泪的情节没有,让我印象深刻的反而是让我郁闷的地方。我说这两位大博士,你们俩约会的话题不是卿卿我我,而是元素元素元素元素。。。。博士的世界真难懂啊。。。。就连两人之间的一句情话” 在这个世界上,遇到你,认识你,爱上你,都在宇宙大爆炸时候注定了的。” 都是由元素组成的,我能不能把这句话通俗地理解成“缘分天注定”这样的?
我不知道毕老师是为了凑字数还是肿么滴,小说里的人物都有一个怪癖,就是讲个故事喜欢从八百年前讲起,比如说吃个鸡肉要先研究是有鸡还是先有蛋,蛋是由什么组成的,蛋又为什么能孵出小鸡,小鸡又是由什么组成的。。。。我表示我读得好累哦。。。。。
从H2O讲到石墨,从石墨讲到碳水化合物,洋洋洒洒的几页“网络”般的化学元素知识,就为了说明那可以治好花冠病毒的神秘的粉末是92种元素中的一种。
从糖尿病讲到现代人为什么爱吃肉这个问题,然后又说到白素贞是被雄黄酒露出原形,又从雄黄酒说到硫化砷,最后说明因为现代人已经不喝雄黄酒,身体内缺少硫,于是肌体就指令嘴巴拼命吃肉,以吸取硫含量高的肉类……又是洋洋洒洒的几页,这就是两位博士约会的全部内容。。。。
我发誓,即使再怎么没男人,也不找什么博士当老公!
末了,以全书中毕老师讲得有用的一句话来当结尾:
“我相信人类和病毒必有一战,必将多次交锋,谁胜谁负,尚是未知之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