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有声完结 > 与聊斋抗衡的清代短篇小说集

与聊斋抗衡的清代短篇小说集

发布时间:2023-09-08 00:58:51

❶ 《聊斋志异之阿英》原文及译文

《聊斋志异之阿英》原文及译文

引导语:《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短篇小说集。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聊斋志异之阿英》原文及译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甘玉字璧人,庐陵人,父母早丧。遗弟珏字双壁,始五岁从兄鞠养。玉性友爱,抚弟如子。后珏渐长,丰姿秀出,又惠能文。玉益爱之,每曰:“吾弟表表,不可以无良匹。”然简拔过刻,姻卒不就。

适读书匡山僧寺,夜初就枕,闻窗外有女子声。窥之,见三四女郎席地坐,数婢陈肴酒,皆殊色也。一女曰:“秦娘子,阿英何不来?”下坐者曰:“昨自函谷来,被恶人伤右臂,不能同游,方用恨恨。”一女曰:“前宵一梦大恶,今犹汗悸。”下坐者摇手曰:“莫道,莫道!今宵姊妹欢会,言之吓人不快。”女笑曰:“婢子何胆怯尔尔!便有虎狼衔去耶?若要勿言,须歌一曲,为娘行侑酒。”女低吟曰:“闲阶桃花取次开,昨日踏青小约未应乖。付嘱东邻女伴少待莫相催,着得凤头鞋子即当来。”吟罢,一座无不叹赏。

谈笑间,忽一伟丈夫岸然自外人,鹘睛荧荧,其貌狞丑。众啼曰:“妖至矣!”仓卒哄然,殆如鸟散。惟歌者婀娜不前,被执哀啼,强与支撑。丈夫吼怒,龁手断指,就便嚼食。女郎踣地若死。玉怜恻不可复忍,乃急袖剑拔关出,挥之中股;股落,负痛逃去。扶女入室,面如尘土,血淋衿袖,验其手则右拇断矣,裂帛代裹之。女始呻曰:“拯命之德,将何以报?”玉自初窥时,心已隐为弟谋,因告以意。女曰:“狼疾之人,不能操箕帚矣。当别为贤仲图之。”诘其姓氏,答言:“秦氏。”玉乃展衾,俾暂休养,自乃襆被他所。晓而视之,则床已空,意其自归。而访察近村,殊少此姓;广托戚朋,并无确耗。归与弟言,悔恨若失。

珏一日偶游涂野,遇一二八女郎,姿致娟娟,顾之微笑,似将有言。因以秋波四顾而后问曰:“君甘家二郎否?”曰:“然。”曰:“君家尊曾与妾有婚姻之约,何今日欲背前盟,另订秦家?”珏云:“小生幼孤,夙好都不曾闻,请言族阀,归当问兄。”女曰:“无须细道,但得一言,妾当自至。”珏以未禀兄命为辞,女笑曰:“騃郎君!遂如此怕哥子耶?妾陆氏,居东山望村。三日内当候玉音。”乃别而去。珏归,述诸兄嫂。兄曰:“此大谬语!父殁时,我二十余岁,倘有是说,那得不闻?”又以其独行旷野,遂与男儿交语,愈益鄙之。因问其貌,珏红彻面颈不出一言。嫂笑曰:“想是佳人。”玉曰:“童子何辨妍媸?纵美,必不及秦;待秦氏不谐,图之未晚。”珏默而退。

逾数日,玉在途,见一女子零涕前行,垂鞭按辔而微睨之,人世殆无其匹。使仆诘焉,答曰:“我旧许甘家二郎;因家贫远徙,遂绝耗问。近方归,复闻郎家二三其德,背弃前盟。往问伯伯甘璧人,焉置妾也?”玉惊喜曰“甘璧人,即我是也。先人曩约,实所不知。去家不远,请即归谋。”乃下骑授辔,步御以归。女自言:“小字阿英,家无昆季,惟外姊秦氏同居。”始悟丽者即其人也。玉欲告诸其家,女固止之。窃喜弟得佳妇,然恐其佻达招议。久之,女殊矜庄,又娇婉善言。母事嫂,嫂亦雅爱慕之。

值中秋,夫妻方狎宴,嫂招之,珏意怅惘。女遣招者先行,约以继至;而端坐笑言良久,殊无去志。珏恐嫂待久,故连促之。女但笑,卒不复去。质旦,晨妆甫竟,嫂自来抚问:“夜来相对,何尔怏怏?”女微哂之。珏觉有异,质对参差,嫂大骇:“苟非妖物,何得有分身术?”玉亦惧,隔帘而告之曰:“家世积德,曾无怨仇。如其妖也,请速行,幸勿杀吾弟!”女腼然曰:“妾本非人,只以阿翁夙盟,故秦家姊以此劝驾。自分不能育男女,尝欲辞去,所以恋恋者,为兄嫂待我不薄耳。今既见疑,请从此诀。”转眼化为鹦鹉,翩然逝矣。

初,甘翁在时,蓄一鹦鹉甚慧,尝自投饵。时珏四五岁,问:“饲鸟何为?”父戏曰:“将以为汝妇。”间鹦鹉乏食,则呼珏云:“不将饵去,饿煞媳妇矣!”家人亦皆以此为戏。后断锁亡去。始悟旧约云即此也。然珏明知非人,而思之不置;嫂悬情犹切,旦夕啜泣。玉悔之而无如何。

后二年为弟聘姜氏女,意终不自得。有表兄为粤司李,玉往省之,久不归。适上寇为乱,近村里落,半为丘墟。珏大惧,率家人避山谷。山上男女颇杂,都不知其谁何。忽闻女子小语,绝类英,嫂促珏近验之,果英。珏喜极,捉臂不释,女乃谓同行者曰:“姊且去,我望嫂嫂来。”既至,嫂望见悲哽。女慰劝再三,又谓:“此非乐土。”因劝令归。众惧寇至,女固言:“不妨。”乃相将俱归。女撮土拦户,嘱安居勿出,坐数语,反身欲去。嫂急握其腕,又令两婢捉左右足,女不得已,止焉。然不甚归私室;珏订之三四,始为之一往。嫂每谓新妇不能当叔意。女遂早起为姜理妆,梳竟,细匀铅黄,人视之,艳增数倍;如此三日,居然丽人。嫂奇之,因言:“我又无子。欲购一妾,姑未遑暇。不知婢辈可涂泽否?”女曰:“无人不可转移,但质美者易为力耳。”遂遍相诸婢,惟一黑丑者,有宜男相。乃唤与洗濯,已而以浓粉杂药末涂之,如是三日,面色渐黄;四七日,脂泽沁入肌理,居然可观。日惟闭门作笑,并不计及兵火。

一夜,噪声四起,举家不知所谋。俄闻门外人马鸣动,纷纷俱去。既明,始知村中焚掠殆尽;盗纵群队穷搜,凡伏匿岸穴者悉被杀掳。遂益德女,目之以神。女忽谓嫂曰:“妾此来,徒以嫂义难忘,聊分离乱之忧。阿伯行至,妾在此,如谚所云,非李非桃,可笑人也。我姑去,当乘间一相望耳。”嫂问:“行人无恙乎?”曰:“近中有大难。此无与他人事,秦家姊受恩奢,意必报之,固当无妨。”嫂挽之过宿,未明已去。玉自东粤归,闻乱,兼程进。途遇寇,主仆弃马,各以金束腰间,潜身丛棘中。一秦吉了飞集棘上,展翼覆之。视其足,缺一指,心异之。俄而群盗四合,绕莽殆遍,似寻之。二人气不敢息。盗既散,鸟始翔去。既归,各道所见。始知秦吉了即所救丽者也。

后值玉他出不归,英必暮至;计玉将归而早出。珏或会于嫂所,间邀之,则诺而不赴。一夕玉他往,珏意英必至;潜伏候之。未几英果来,暴起,要遮而归于室。女曰:“妾与君情缘已尽,强合之,恐为造物所忌。少留有余,时作一面之会,如何?”珏不听,卒与狎。天明诣嫂,嫂怪之。女笑云:“中途为强寇所劫,劳嫂悬望矣。”数语趋出。

居无何,有巨狸衔鹦鹉经寝门过。嫂骇绝,固疑是英。时方沐,辍洗急号,群起噪击,始得之。左翼沾血,奄存余息。把置膝头,抚摩良久,始渐醒。自以喙理其翼。少选,飞绕中室,呼曰:“嫂嫂,别矣!吾怨珏也!”振翼遂去,不复来。

【译文】

甘玉,字璧人,庐陵县人。父母早就死了。留下个弟弟叫甘珏,字双璧,从五岁起就由哥哥抚养。甘玉性情友爱,对待弟弟如同自已的儿子。后来甘珏渐渐长大,生得一表人材,秀美出众,而且很聪明,文章写得好,甘珏更加喜爱他,常说:“我弟弟才貌出众,不能不找个好媳妇。”但是由于过分挑剔,始终没有找到满意的。­

这时,甘玉在匡山寺庙里读书。一天夜里,刚躺下,听到窗外有女子说话的声音。他偷偷一看,见有三四个女郎席地而坐,几个婢女正摆酒上菜,都长得特别漂亮。一个女子说:“秦娘子,阿英为什么没来?”那个坐在下座的女子说:“昨天她从函谷关来,被恶人伤了右臂,不能一起来玩,她正因此遗憾呢。”另一个女子说:“我前天夜里做了个恶梦,今天想起来还吓得冒汗呢。”下座的女子忙摇手说:“不要说!不要说!今晚上姐妹们欢聚相会,说了吓人的话让人不痛快。”女子笑着说:“看你那胆怯的样子!难道真有虎狼把你给叼去吗?你要是不让我说,必须唱一首歌,为我们助酒。”那女子便低声唱道:“闲阶桃花取次开,昨日踏青小约未应乖。嘱咐东邻女伴少待莫相催,着得凤头鞋子即当来。”唱完,满座人无不赞赏。正说笑着,忽然一个高大的.男人从外边闯进来,鹰样的眼睛,闪闪发光,相貌丑陋可怕。女郎们哭喊着:“妖怪来了!”像惊弓之鸟一样一哄而散。只有刚才唱歌的那个女子体态柔弱,落在后面,被那男人抓住。女子痛苦地哭叫着,拼命挣扎。那男人生气地大吼一声,咬断了她的手指,就势嚼了起来。女子躺在地上,像死了一样。甘玉怜悯之心顿起,再也忍耐不住,急忙抽出剑,开门冲出去,向那男人一剑砍去,砍掉了大腿,那人忍痛逃走了。甘玉扶女子进屋,见她面如土色,血流满了衣袖。看她的手,右手拇指已经断了。甘玉撕下一块布,给她包好,女子才呻吟着说:“救命之恩,让我怎样报答呢?”甘玉自从看到她时,心中已经暗暗为弟弟盘算,就把自己的意思告诉了女子。女子说:“我这样一个残疾之人,不能操持家务了。应当另外为令弟找一个好的。”甘玉问她姓氏,女子回答说;“姓秦。”甘玉给她铺好被褥,让她暂时在这里休养,自己抱着铺盖到别处去睡了。第二天一早,甘玉来看那女子,床上却已经空了。甘玉想,她一定是自己回去了。但是访察了邻近的村子,并没有姓秦的。他又到处托亲戚朋友打听,也没有个确实的消息。回去与弟弟说起这事,还悔恨得像丢失了什么宝贝似的。­

甘珏一天偶尔到野外游玩,遇见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女,风姿美好,看着甘珏微笑,像有话要说。她四面看了看,问甘珏说:“你可是甘家的二郎吗?”甘珏回答说:“是。”少女说:“令尊曾给你和我订过婚约,你怎么今天想违背婚约,另外跟秦家订婚呢?”甘珏说:“小生幼年失去父母,家中的亲戚朋友我都不知道。请告诉我你的家世,我回去问我哥哥。”那少女说:“没必要细说,只要你一句话,我自己会到你家去的。”甘珏以没有禀告哥哥为由推辞了,少女说:“呆郎君!你就这么怕你哥哥呀!我姓陆,住在东山望村。三天之内,等你的回信。”说完就告辞走了。甘珏回家,跟哥嫂讲了这事,哥哥说:“简直是胡说八道!父亲去世时,我都二十多岁了,如果有这事,我能没听说?”又觉得那女子一人在野外行走,还与男子随便搭话,更加看不起她。甘玉又问起她的相貌,甘珏面红耳赤,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嫂子笑着说:“想来一定是位美人了?”甘玉说:“小孩子哪分得出美丑?就算美,也肯定比不上秦姑娘。等秦姑娘的事不成,再考虑她也不晚。”甘珏默默地退了下去。­

过了几天,甘玉在路上见一个女子在前面边哭边走,便垂下鞭子按住缰绳,微微斜眼一看,见是个举世无双的美丽少女,便叫仆人去问她为什么这样伤心。少女回答说:“我以前许给甘家老二,因为家里穷,搬到很远的地方去了,跟甘家断绝了音信。最近刚回来,听说甘家三心二意要背弃前约。我想去问问大伯子甘璧人,怎么安置我?”甘玉惊喜地说:“甘璧人就是我。先父在世时订的婚约,我实在不知道。这儿离家不远,请你到家里再商量。”于是从马上下来,把缰绳交给少女,让她骑着,自己牵马步行,一块回家。少女自己说:“我小名叫阿英,家里没有兄弟,只有一个表姐秦氏和我住在一起。”甘玉这时才明白阿英就是弟弟遇见的那个美人。甘玉想告诉她家里的人,阿英再三阻止。甘玉暗暗高兴弟弟得到这么一位俊媳妇,但又怕她轻浮不庄重,招人议论。可住了很长时间,阿英非常矜持端庄,又温柔会说话,对嫂子像母亲一样,嫂子也非常喜欢她。­

到了中秋佳节,甘玉夫妻俩正在吃酒说笑,嫂子让人来叫阿英。甘珏心里有些不高兴。阿英就让来人先回去,说自己马上就到。可她端坐在那儿跟甘珏说笑了很长时间,也没有去的意思。甘珏怕嫂子等久了,就连连催促她。阿英只是笑,一直没有去。­

第二天一早,阿英刚梳妆完,嫂子亲自过来问候,说:“昨天夜里在一起时,为什么老是不快乐?”阿英微微笑了一下,没说话。甘珏觉得奇怪,再三询问,发现了破绽。嫂子大吃一惊说:“如果不是妖怪,怎么会有分身术!”甘玉也害怕起来,隔着帘子告诉阿英说:“我们家世代积德行善,从来没跟人结过怨仇。如果你真是妖怪的话,请马上走,别伤害我弟弟!”阿英不好意思地说:“我原本不是人,只是因为老公公在世时订的婚约,所以秦家表姐也劝我来完婚。我自己明白不能生男育女,曾经想离开你们;之所以恋恋不舍,是因为兄嫂待我太好了。如今既然被怀疑,就从此永别吧!”说完,转眼就变成一只鹦鹉,翩翩飞走了。当初,甘父在世时,养了一只鹦鹉,非常聪明,甘父常常亲自喂食。当时甘珏才四五岁,问父亲说:“养鸟干什么?”甘父开玩笑说:“给你作媳妇啊。”有时鹦鹉没食吃了,甘父就喊甘珏说:“还不拿吃的给鹦鹉?要饿煞你媳妇了!”家里人也都拿这话来取笑甘珏。后来,鹦鹉挣断锁链,不知飞到什么地方去了。甘玉想到这里,才醒悟女子说的婚约指的就是这个。可是甘珏明知她不是人,仍然想着她。嫂子想得更厉害,整天伤心落泪。甘玉也很后悔,但也无可奈何。­

两年后,甘玉为弟弟聘娶了姜氏女,可甘珏始终觉得不如意。甘氏兄弟有个表兄在广东当司李。甘玉到广东去探望他,去了很久也没回来。恰在这时,家乡遇上土匪作乱,附近的村落多半都成了废墟。甘珏非常害怕,带领全家人躲避到了山谷里。在山谷避难的人很多,谁也不认识谁。甘珏忽然听见有个女子小声说话,声音很像阿英。嫂子催促他过去看看,甘珏走近一看,果然是阿英。甘珏高兴极了,捉住阿英的手臂不放松。阿英对同行的人说:“姐姐先走吧,我看看嫂子就来。”阿英来到嫂子跟前,嫂子看见她,伤心地哭起来,阿英再三劝说,又说:“这里不是安全的地方。”劝他们回家。甘珏害怕土匪会到村里去,阿英再三说:“不要紧。”就和他们一同回去了。阿英撮了一些土拦在门外,嘱咐家里人安心在家中住着,不要出门。坐着说了几句话,阿英转身想走。嫂子急忙握住她的手腕,又叫两个婢女捉住她的双脚。阿英没有办法,只好住下了。但是阿英却不到甘珏房里去,甘珏约她三四次,她才去一次。嫂子常对阿英说新娶的姜氏媳妇不能让小叔子满意。阿英便每天早上起来给姜氏梳妆打扮,梳理好了头发,又细心地为她搽匀脂粉。人们再看姜氏,比往日漂亮了几倍。如此三天,姜氏居然变成一个美人。嫂子觉得奇怪,就对阿英说:“我没有儿子,想买个小妾,暂时没空去买。不知道婢女是不是也能变成美人?”阿英说:“没有人不可以变美,只是本质好一点的容易些罢了。”嫂子就把所有的婢女叫来,让阿英相看。只有一个又黑又丑的婢女,有生男孩的相貌。阿英就把她叫来,给她洗了澡,洗了脸,然后用浓浓的粉和了药末给她抹上。过了三天,这个婢女的脸渐渐由黑变黄;又过了几天,粉脂的光泽慢慢沁入肌肤,居然变得很好看了。­

;

❷ 《聊斋志异之连城》原文及译文

《聊斋志异之连城》原文及译文

引导语:《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短篇小说集。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聊斋志异漏拿誉之连城》原文及译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原文:

乔生,晋宁人[1]。少负才名。年二十余,犹淹蹇[2]。为人有肝胆[3]。与顾生善;顾卒,时恤其妻子。邑宰以文相契重[4];宰终于任,家口淹滞不能归[5],生破产扶柩,往返二千余里。以故士林益重之[6],而家由此益替[7]。史孝廉有女,字连城,工刺绣,知书。父娇保之[8]。出所刺“倦绣图”,征少年题咏[9],意在择婿。生献诗云:“慵鬟高髻绿婆娑[10],早向兰窗绣碧荷;刺到鸳鸯魂欲断,暗停针线蹙双蛾。”又赞挑绣之工云[11]:“绣线挑来似写生[12],幅中花鸟自天成[13];当年织锦非长技,幸把回文感圣明[14]。”女得诗喜,对父称赏。父贫之。女逢人辄称道;又遣媪矫父命[15],赠金以助灯敏码火[16]。生叹曰:“连城我知己也!”倾怀返段结想,如饥思。

无何,女许字于鹾贾之子王化成[17],生始绝望;然梦魂中犹佩戴之[18]。未几,女病瘵[19],沉痼不起[20]。有西域头陀[21],自谓能疗;但须男子膺肉一钱,捣合药屑。史使人诣王家告婿。婿笑曰:“痴老翁,欲我剜心头肉也[22]!”使返。史乃言于人曰:“有能割肉者妻之。”生闻而住,自出白刃,膺授僧[23]。血濡袍裤,僧敷药始止。合药三丸。三日服尽,疾若失。史将践其言[24],先告王。王怒,欲讼官。史乃设筵招生,以千金列几上,曰:“重负大德,请以相报。”因具白背盟之由。生怫然曰[25]:“仆所以不爱膺肉者,聊以报知己耳,岂货肉哉!”拂袖而归。女闻之,意良不忍,托媪慰谕之。且云:“以彼才华,当不久落[26]。天下何患无佳人?我梦不祥,三年必死,不必与人争此泉下物也[27]。”生告媪曰:“‘士为知己者死’[28],不以色也。诚恐连城未必真知我:不谐何害[29]?”媪代女郎矢诚自剖[30]。生曰:“果尔,相逢时,当为我一笑,死无憾!”媪既去,逾数日,生偶出,遇女自叔氏归,睨之。女秋波转顾,启齿嫣然[31]。生大喜曰:“连城真知我者!”会王氏来议吉期[32],女前症又作,数月寻死。生往临吊[33],一痛而绝。史舁送其家。

生自知已死,亦无所戚。出村去,犹冀一见连城。遥望南北一道,行人连续如蚁[34],因亦混身杂迹其中。俄顷,入一廨署,值顾生,惊问:“君何得来?”即把手将送令归。生太息,言:“心事殊未了。”顾曰:“仆在此典牍[35],颇得委任。倘可效力,不惜也。”生问连城。顾即导生旋转多所,见连城与一白衣女郎,泪睫惨黛[36],藉坐廊隅[37]。见生至,骤起似喜,略问所来。生曰:“卿死,仆何敢生!”连城泣曰:“如此负义人,尚不吐弃之,身殉何为?然已不能许君令生,愿矢来世耳。”生告顾曰:“有事君自去,仆乐死不愿生矣。但烦稽连城托生何里,行与俱去耳[38]。”顾诺而去。白衣女郎问生何人,连城为缅述之。女郎闻之,若不胜悲。连城告生曰:“此妾同姓,小字宾娘,长沙史太守女[39]。一路同来,遂相怜爱。”生视之,意态怜人。方欲研问,而顾已反,向生贺曰:“我为君平章已确[40],即教小娘子从君返魂,好否?”两人各喜。方将拜别,宾娘大哭曰:“姊去,我安归?乞垂怜救,妾为姊捧耳[41]。”连城凄然,无所为计,转谋生。生又哀顾。顾难之,峻辞以为不可。生固强之。乃曰:“试妄为之[42]。”去食顷而返,摇手曰:“何如!诚万分不能为力矣!”宾娘闻之,宛转娇啼,惟依连域肘下,恐其即去。惨怛无术[43],相对默默;而睹其愁颜戚容[44],使人肺腑酸柔[45]。顾生愤然曰:“请携宾娘去。脱有愆尤[46],小生拚身受之!”宾娘乃喜,从生出。生忧其道远无侣。宾娘曰:“妾从君去,不愿归也。”生曰:“卿大痴矣。不归,何以得活也?他日至湖南,勿复走避[47],为幸多矣。”适有两媪摄牒赴长沙[48],生属之[49],宾娘泣别而去。

途中,连城行蹇缓,里余辄一息;凡十余息,始见里门。连城曰:“重生后,惧有反覆。请索妾骸骨来,妾以君家主,当无悔也。”生然之。偕归生家。女惕惕若不能步[50],生伫待之。女曰:“妾至此,四肢摇摇,似无所主。志恐不遂,尚宜审谋;不然,生后何能自由?”相将入侧厢中。默定少时[51],连城笑曰:“君憎妾耶?”生惊问其故。赧然曰:“恐事不谐,重负君矣。请先以鬼报也。”生喜,极尽欢恋。因徘徊不敢遽生,寄厢中者三日。连城曰:“谚有之:‘丑妇终须见姑嫜。’戚戚于此,终非久计。”乃促生入。才至灵寝[52],豁然顿苏。家人惊异,进以汤水。生乃使人要史来[53],请得连城之尸,自言能活之。史喜,从其言。方舁入室,视之已醒。告父曰:“儿已委身乔郎矣[54],更无归理。如有变动,但仍一死!”史归,遣婢往役给奉。王闻,具词申理。官受赂,判归王。生愤懑欲死,亦无之奈何[55]。连城至王家,忿不饮食,惟乞速死。室无人,则带悬梁上。越日,益惫,殆将奄逝。王惧,送归史。史复舁归生。王知之,亦无如何,遂安焉。连城起,每念宾娘,欲遣信住侦之[56],以道远而艰于往。一日,家人进曰:“门有车马。”夫妇出视,则宾娘已至庭中矣。相见悲喜。太守亲诣送女,生延入。太守曰:“小女子赖君复生,誓不他适,今从其志。”生叩谢如礼。孝廉亦至,叙宗好焉[57]。生名年,字大年。异史氏曰:“一笑之知,许之以身,世人或议其痴;彼田横五百人[58],岂尽愚哉!此知希之贵[59],贤豪所以感结而不能自已也。顾茫茫海内,遂使锦绣才人[60],仅倾心于蛾眉之一笑也,亦可慨矣!”

注释:

[1]晋宁:州县名。唐置晋宁县,元为晋宁州,明清因之。州治在今云南省晋宁县。

[2]淹蹇:滞留困顿,谓科举不得志。

[3]有肝胆:忠义诚信,勇于为人尽力。

[4]契重:投合,尊重。

[5]淹滞:困阻,久留。

[6]士休:读书人中间。“之”字据二十四卷抄本补。

[7]替:衰败。

[8]娇保:娇养。保,养育,抚养。

[9]征:征集。题咏:题诗赞咏。

[10]“慵鬟”四句:此诗即图题咏,大意谓:闺中少女早起即于窗前刺绣。先绣绿荷。待绣到荷底鸳鸯时,不禁怅然神驰,不知不觉停下针线,伤神地皱拢双眉。因绣久困倦,那髻鬟边的秀发也不免有些披拂散乱。慵鬟,困倦时的发鬟。婆娑,飘拂不整貌,兰窗,兰闺之窗,少女卧室的窗户。魂欲断,谓魂驰神往。暗停,默默停下。

[11]挑绣:挑花和刺绣;绣花时的两道工艺。

[12]写生:指画家对实物的描摹。

[13]天成:天然生成。

[14]“当年织锦”二句:意思是,与连城刺绣之美相比,当年苏蕙把回文图诗织在锦缎上也算不得技巧高明,她不过侥幸取得女皇武则天的赏识罢了。据《晋书·列女·窦滔妻传》:普窦滔妻苏蕙,字若兰,善属文。滔仕前秦苻坚为秦州刺史,被徒流沙。苏氏在家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寄。诗长八百四十一字,可宛转循环以读,词甚凄惋。唐武则天为作《璇巩图诗序》,称其“五彩相宣,莹心晖目”。

[15]矫:假托。

[16]助灯火:资助乔生读书费用。

[17]许字:许婚。鹾(cuó矬)贾:盐商。《礼记·曲礼》:“盐曰咸鹾。”[18]佩戴:佩恩戴德;意思是感念不忘。

[19]瘵 (zhài债):痨病,即肺病。

[20]沉痼:病势积久难医。

[21]西域:此据二十四卷抄本,底本作“西城”。头陀:梵文音泽,泛指一切僧众;此特指行脚乞食僧人。

[22]心头肉:习喻关系性命之物。唐聂夷中 《咏田家》诗:“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此指“膺肉”。

[23](kuí奎):割。

[24]践其言:履行自己的诺言。指以女妻乔生。

[25]怫 (fú符)然:生气的样子。

[26]落:沉沦。

[27]泉下物:指死人。谓己不久将死。

[28]土为知已者死:《汉书·司马迁传》报任安书:“士为知己用,女为悦己容。”

[29]不谐:不能成事;指不能结为夫妻。何害:何妨。

[30]矢诚自剖:发誓自明心迹。

[31]嫣 (yān胭)然:形容美笑。

[32]吉期:好日子;指完婚日期。

[33]临吊:哭吊。哭死者叫临,慰问其亲属叫吊。

[34]连续:此从二十四卷抄本,底本作“连绪”。

[35]典牍:主管文书案卷。

[36]泪睫惨黛:犹言愁眉泪眼。惨,悲伤。黛,眉。

[37]藉坐廊隅:在廊下一角,席地而坐。

[38]行:将。

[39]太守:知府、知州的古称。明清于长沙置府。

[40]平章已确:商办已妥。平章,商量处理。

[41]捧:犹言奉中栉、侍盥沐;意为居妾媵之位,给役侍奉。,佩巾,古代妇女用以擦拭不洁。《礼记·内则》规定:“少事长,贱事贵”都有“盥卒授巾”的礼节。

[42]试妄为之:试办一下看看。妄,姑妄。表示下循规章和没有把握。

[43]惨怛 (dá答):忧伤,悲痛。

[44]愁颜:此从二十四卷抄本,底本作“愁艳”。

[45]肺腑酸柔:犹言心酸肠软。

[46]脱有愆尤:假若有罪责、过失。

[47]走避:此从二十四卷抄本,底本作“去避”。

[48]摄牒:携带公文。指出公差。

[49]生属之:乔生把携带宾娘的事嘱托两媪。属,同“嘱”,意谓嘱托。据二十四卷抄本补,底本无“之”字。

[50]惕惕:忧惧貌。

[51]嘿定:沉默定息。嘿,同默。

[52]灵寝:灵床,即停尸床。

[53]要:邀。

[54]委身:托身,许身。

[55]无之奈何:此从二十四卷抄本,底本无“何”字。

[56]信:古称使者为“信”。往侦:此从二十四卷抄本,底本作“参”。

[57]叙宗好:叙同宗之族谊。孝廉与太守同姓史。

[58]“彼田横五百人”二句:此为作者以田横部下五百人忠于田横,赞扬乔生“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田横,秦末齐人。拒项羽,复齐地,自立为齐王。刘邦称帝后,田横率五百士逃往海岛。刘邦怕他作乱,下诏强迫他入洛阳,并答应把他封王封侯。田横行至距洛阳三十里的尸乡,因耻于向刘邦称臣,与从者皆自杀。岛上五百人闻讯后也全部自杀。事见《史记·田儋列传》等。

[59]“此知希之贵”二句:意谓正因知己难求,所以贤豪之士对知遇之德感结于心。知希之贵,语本《老子》“知我者希,则我者贵”,而有变化。韩愈《祭田横墓文》说:“事有旷百世而相感者,余不知其何心;非今世之所稀,孰为使余欷而不可禁!”“贤豪感结”,盖隐指此类感慨。

[60]锦绣才人:才学富艳、诗文精美的读书人。此指乔生。柳宗无 《乞巧文》:“骈四俪六,锦心绣口。”

译文:

乔生是云南晋宁人,少年时就才华出众。可是到了20多岁,还是碌碌无为。乔生为人很讲义气,和朋友交往能够肝胆相照。他和顾生交情很好,顾生死后,常常周济顾生的寡妻和儿女。晋宁县的县令也很器重乔生的文才,待他情谊深厚。县令死在任所,因为家贫,遗属没有盘费返回故乡。乔生就变卖了家产护送县令的灵柩和遗属回乡,往返两千多里。因为这件事,读书人更加尊敬他,可是他的家业也越来越衰败了。

当地有位姓史的举人,生了个女儿名叫连城。连城精于刺绣,又懂得诗书。史举人非常钟爱这个娇贵的女儿。把她刺绣的《倦绣图》挂出采,征求青年人题诗,目的是从中选个有才学的女婿。乔生就献诗一首道:“慵鬟高髻绿婆娑,早向兰窗绣碧荷;刺到鸳鸯魂欲断,暗停针线蹙双蛾。”

又写了一首诗,赞扬姑娘刺绣技艺的高超:“绣线挑来似写生,幅中花鸟自天成;当年织锦非长技,幸把回文感圣明。” 连城得到诗后非常高兴,极力对父亲赞美写诗人的才情。史举人嫌乔生太穷了。可是连城不但逢人称赞乔生,而且假传父命派仆妇向乔生赠送银子,帮助他读书。乔生十分感动地说:“连城姑娘真是我的知音啊!”因此,乔生一往情深,如饥似渴地思慕连城。不久,连城同一个盐商的儿子王化成订了婚,乔生才不再存什么希望。然而梦魂萦绕,无时不在惦念着连城姑娘。又过了一些时候,连城患了痨病。一病不起。有个西域来的和尚,自称可以治好连城的'病,但需用男子胸前的肉一钱,捣碎了配药。史举人派人到王家去找女婿王化成。王化成笑道:“傻老头还想剜我的心头肉哩!”派去的人只好回来向史举人报告。史举人于是宣布:“谁能割肉,就把连城许配给谁为妻!”乔生听了后就到了史家,掏出刀来在胸脯上割了块肉交给西域和尚。鲜血马上染红了衣衫,和尚给他上了药才止住血。和尚用乔生的肉制成了3丸药,连城连服了3天,病就好丁。史举人准备履行自己的诺言把连城嫁给乔生,先告诉了王化成一声。王化成大怒,要告到官府。史举人就设酒筵招待乔生,桌上摆好一千两白银,对乔生说:“承受了您这样的大恩人德,请允许我以此来报答您吧。”接着说明了自己违背诺言的原因。乔生一听愤怒地说:“我所以不吝惜自己的心头之肉,只不过是为了报答知已,难道是为了卖肉吗?”说完拂袖而去。连城听说了十分过意不去,派一个老太婆去安慰乔生,并且给他传话道:“以您的才华,不会长久埋没。天下哪里没有佳人?我做了一个不祥的梦,3年内一定要死,请不必和人家争我这个在数难逃的死鬼了。”乔生告诉那个老太婆:“俗话说‘土为知已者死’,我并不仅仅为了姑娘的美貌。我担心的就是连城姑娘并不真的了解我。如果她真正能了解我,即使不能结为夫妻又何妨?”老太婆就替连城剖白了一片赤诚。乔生说;“如果真是那样,相逢时,请姑娘对我笑一笑,我就死而无憾了。”

老太婆去后几天,乔生偶然外出,遇见连城从叔叔家归来,就定睛看着她。连城秋波一闪,看着他嫣然一笑,乔生极其高兴地对自己说;“连城姑娘真是我的心心相印的知音呀!”等到王家来商议婚期时,连城的旧病复发,过了几个月就死了。乔生前去吊唁,也因悲伤过度而死。史举人派人把他抬回家去。

乔生知道自己已经死了,也没有什么难过的,就走出村去,希望能再见一见连城。远远看见一条南北大道,行人如同蚂蚁一样络绎不绝,乔生也混在人群之中。过了一会,进入一座公堂,正好遇到早就死去的老友顾生。顾生惊讶地问他:“你怎么也来了?”说着就拉着他的手想送他回去。乔生叹了口气道:“还有件心事没有了结。”顾生说:“我在阴间掌管文书案卷,很受上司信任。如果有能为你效劳的地方,我一定在所不辞。”乔生就问连城在哪儿。顾生领着他兜了几个圈子,才看见连城正和一个白衣女郎在一起,满面愁容,坐在房檐下的角落里。连城看见乔生来了,猛然站起身,很高兴地问他怎么来的。乔生说:“小姐死了,小生怎么敢继续活在世上?”连城哭着说:“像我这样负义的人,你还不嫌弃,为我而死有什么意思?可恨今生再也不能和你结为夫妻,发誓等待来生吧。”乔生对顾生说:“你事情忙就走吧。我以死为乐,不愿重生了。但是要麻烦你给查一查连城托生在什么地方,我要和她一块去。”顾生答应了他的请求就离去了。白衣女郎问连城,乔生是什么人?连城给她讲述了原委。女郎听了,无限悲伤。连城对乔生说:“这是我的同姓姐妹,小名叫宾娘,本是长沙史太守的女儿,一路同来,相处十分亲密。”乔生一看这位女郎,姿容也十分可爱。他正想问一问女郎的情况,顾生回来了,向乔生祝贺道:“我把事情给您办得妥妥当当的了。马上就让小娘子跟着您还魂阳世,你看好不好?”两个人都很高兴,正要和顾生辞别,宾娘大哭道:“姐姐走了,我到哪里去?求姐姐可怜可怜,救我出去,我甘心情愿伺候姐姐。”连城非常伤心,又没有什么办法,便让乔生帮忙,乔生只好再央求顾生。顾生很为难,极力推辞,说一点办法也没有。乔生非让顾生帮忙不可,顾生才说:“只好乍着胆子去试一试。”顾生去了有一顿饭的工夫返回来,摇摇手说:“你看怎样,确实是不行嘛。我是一点法子也没有了。”宾娘听了,又伤心欲绝地痛哭起来,恋恋不舍地拉住连城的胳膊,惟恐她离去。两人凄然相对,默默无言。看看两个姑娘的愁容,真让人心酸欲醉。顾生把心一横说:“请你把宾娘带去吧。如果有什么罪责,我豁出来一个人承担!”宾娘这才乐了,跟着乔生出来。乔生担心宾娘路途遥远,又没个伴侣。宾娘说:“我要跟你去,不想回家了。”乔生说:“你可太傻了。不回家,怎么能够复活呀?回家吧,等以后我到了湖南,不躲着我走,我就心满意足了。”正好有两个仆妇要往长沙去送一件公文,和宾娘同路。乔生叮咛宾娘多多保重,才流泪分手。

回家的路上,连城走得缓慢无力,走上一二里路就要停下休息一阵。一共休息了十几次,才看见了乔生的家门。连城说:“重生以后,怕再有反复;请你把我的尸骨取来,我就在你家还阳,他们就无法反悔了;”乔生以为这样做很好,两人就一块回到了乔生家。连城战战兢兢,像是迈不动步的样子,乔生只好停步等她。连城说:“我到了这里,浑身哆嗦,心神不定,就怕我们的心愿难以实现,还得好好合计合计。不然,重生以后,怎么能由得我们作主呢?”两人拉着手来到乔生家厢房里,默默相对了一会儿,连城笑着说:“你讨厌我吗?”乔生很惊奇地间她为什么说这话,连城羞臊地说:“我就怕不能如愿以偿,再次辜负了你,让我先以鬼的身份报答你吧。”乔生非常高兴,就和连城同床共枕。极其欢治。乔生贪恋欢乐,拖延着不敢马上重生,在厢房中偷偷寄住了3天,连城说,“俗活说‘丑媳妇早晚得见公婆’,胆战心惊地藏在这里,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于是催乔生快到上房去。乔生刚刚走到上房自己的灵床前,早已死去的乔生的尸体忽然苏醒过来。家里人都很惊异,喂了他一些汤水。乔生让人去把史举人请来,请求把连城的尸体送来,说自己能让连城复活。史举人很高兴,就把连城的尸体送了过来,刚抬到乔生屋内,连城已经醒过来了。连城告诉父亲说:“我已经委身给乔郎了,再也没有回家之理。如果还有什么变故,我只有再一次死去!”史举人回到家里,派了丫环到乔生家去侍奉连城。王化成听说连城复活了,又编造了状词告到官府。赃官受了王化成的贿赂,把连城判给了王化成,乔生悲愤欲死。也无可奈何。连城被迫嫁到王家,气愤得不吃不喝,只求速死?屋里没人,就把衣带挂在梁上要自尽。过了一天,连城的身体更加疲弱,已经奄奄一息了。王化成害怕了,把连城送回娘家,史举人又把连城送到乔生家去。王化成听说后再也没有什么办法,也就作罢了。连城恢复健康后,常常想念宾娘,想差人捎封信去问候她。可是因为路途太远,一直没有人去。有一天,仆役进来说:“门口不知从哪儿来了些车马。”乔生夫妻二人出外一看,宾娘已经来到院中了。三人相见,悲喜交集。宾娘的父亲史太守亲自护送女儿来到,乔生急忙把他迎到家中。史太守说;“我的小女儿靠您才得重生。发誓不嫁别人,今天我也只好按她的心愿办了。”乔生听罢向史太守行了叩拜岳丈的大礼。这时史举人也来了,两位老先生又共叙了同宗之谊。

乔生名年,宇大年。

异史氏说:“因为一抹笑容的相知之恩,竟然以生命相许,世人也许以为这样做太傻了。那么,为尊严和信而死的田横及其五百名部下,难道都是傻瓜吗?正因为知音稀少而且珍贵,贤人豪侠之士才为知已真情感动不能控制自己。看尽茫茫世界,知音难遇,才使得有锦绣才华的才子,仅仅倾心于美人的真挚笑容。真是可悲啊!” ;

❸ 《聊斋志异》以后清代影响较大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

明代的文言短篇小说虽不能与同时代的白话长、短篇比肩,但在文言小说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著名的传奇、志怪、清言小说集有:瞿佑的《剪灯新话》、李祯的《剪灯余话》、邵景詹的《觅灯因话》、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何良俊的《何代语林》等。这些集子中有许多文情并茂的作品。另外,有些散文大家如宋濂、刘基、马中锡的文休中,亦间有日干小说名篇。

以宋初至明末的六百多年间,文言短篇小说大多晋唐,然又无一能逾越于唐。至清代而大变,文言短篇小说高度繁荣,产生了具有世界意义和影响的《聊斋志异》,把文言短篇小说的发展推向了最高峰。“用传奇法而以志怪”(鲁迅),概括了《聊斋志异》写作与内容两方面的基本特征。《聊斋》的“志怪”与六朝的 “志怪”的根本区别在于:蒲松龄的“志怪”而不信“怪”,六朝人则“志怪”而信“怪”;六朝人“志怪”是有竟无意地宣扬“怪”,而蒲松龄的“志怪”乃是有意寓托于“怪”。《聊斋志异》有云:“集腋成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聊斋》一出,作出蔚起,虽无一能与之颉颃,但亦各有自己的成就。甚影响较显者有:王士祯《池北偶谈》、袁枚《子不语》(即《新齐谐》)、沈起凤《谐锋》、满人和邦额《夜谭随录》、曾衍东《小豆棚》等。之后,时治至光绪年间有王韬的《遁窟谰言》、《松隐漫录》、《淞滨琐话》和宣鼎的《夜雨秋录》等。鲁迅评后几种集子云:“其笔致又纯为《聊斋》者流一时传布颇广远,然所记载则已狐渐稀,百烟花粉黛之事盛矣。”另有程趾祥《此中人语》和贾名的《女聊斋》等。可见《聊斋》的影响及信作之盛况。《聊斋》风行百余年后,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相继问世。纪的对《聊斋》颇有微词,谓其为“才子之笔,非著书者之笔”。“訾

(zhǐ底毁)其有唐人传奇之详,又杂以六朝志怪者之短”。(鲁迅语)鲁迅赞评《阅微》,谓其“隽思妙事,时足解蒉;间杂考辨,亦有灼见。叙述雍容淡雅,天越盎然,故后无人能夺其席。”但《阅微》侧重记事以明理,故事情节不够丰富,人物形象不够丰富,且议论过多,因而缺乏《聊斋》那样浓厚的小说意味,其学述价值高于文学价值。《阅微》之后,信者亦夥。清人笔记盛况空间,在文言短篇小说中,笔记小说所占比重最大。但笔记中普非全为小说,只是笔记中有不少符合小说要求的作品。它有待我们去鉴别与整理。

我们再从宋代谈谈白话小说的形成、发展和演变。宋人话本的产生带有革命的性质。其积极意至少有以下几点:①由文言到白话,既增强了小说的表现力,又扩大了读者面,因而提高了小说的社会功能。②作品描写的对象由表现封建士子为主转向了平民,尤其是市民,因而作品的思想观点美学情趣随之发生了变化。③ 奠定了白话短篇和长篇小说的基础。枕头人话本的兴起,“实在是中国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鲁迅语)

“话本”原是说话人的底本。“说话”就是讲故事。作为一种伎艺,起源于唐而盛于宋究其渊源则很久远。唐以前的“说话”活动仅限于士大光之间,多半供统治阶段娱乐消遣。到了唐代“说话”作为一种伎艺,有向“市民文学”发展的趋势。因唐人的文言小说、变文等,无论内容和形式,对话本都有影响。

宋代“说话”十分发害遍及瓦子、勾栏、茶楼、酒肄、街头巷尾、宫廷寺庙、府第乡村。这样,便出现了一批专业化的“说话人”,还有编写话本的团体,有“说话人”的行会。“说话人”有专业上的分工叫做“家数”;在“家数”中,影响最大者是“小说”与“讲史”二家,尤其是“小说”这一家。从“说话”到话本小说,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初期,作为“说话人”底本的话本,不是供人阅读,而是为了师徒传授和讲给人听的;编写话本,不是基于文学的目的,而是由于职业的需要。随着市民对文化要求的提高和印刷事业的发达,供“说话人”使用的底本——话本逐渐被加工润色,印刷流传供人阅读坑味了。话本—经公开流传,白话小说也便随这诞生了。从此,也使这种伎艺和话本在一定意义上分了家。

宋元时代,话本多是单篇流传、多出于民间艺人之手,流传于市井之间几乎无一署名,致使不少作品至今弄不清写作的具体年代,尤其是宋元两代更难分辨。于是治小说的人只好把它们眼就一起,统称为“宋元话本”。“宋元话本”到底有多少,至今尚无精确统计,当代学者认为,小说话本共67篇,其中以宋代居多。“讲史”[又称“平话”(或“评话”)]话本。多出自元代,据《永乐大典》目录卷四六记载,共26篇(惜多已失传,今仅存《编五代史平话》、《全相平话五种》、《大宋宣和遗事》和“讲经”话本只是近似小说而非小说,只是对章回小说的形成有着积极的影响。

宋代“说话”伎艺的勃兴,与当时都市经济的畸形繁荣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从《东京梦华录》、《都城纪胜》、《西湖老人繁胜录》、《梦梁录》和《武林旧事》诸种笔记可以清楚地得到说明。

明代是白话小说谎蓬勃发展的时代。就白话短篇小说而言,明人从三个方面作出了贡献:一是加工润色宋、元、明三代艺术上有缺陷忍气吞声话本,二是搜集整理话本小说集,三是创作了大量的拟话本。明代白话小说(短篇)最繁荣的时期是在万历以后,尤其是南方,都市经济发达,市了阶层形成士大夫生活日趋放诞,因而以反映市民生活为主要内容的白话短篇小说日益蓬勃地发展起来。最有代表性的集子是洪缏biān(木名)的《清平山堂话本》和冯梦的“三言”(《喻世明言》、《醒世通言》、《醒世恒言》)及凌蒙初的“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清平山堂话本》原分六集共收话本60篇,总名《60家小说》。仅存27篇。书中多宋元旧作,未加润饰;少数为明人作品。“三言”共收白话小说谎百开篇,其中有经冯梦龙加润饰的话本,也有他创作的拟话本,以明代作品居多。“二拍”则全为凌蒙初创作的拟话本。冯梦龙是一位“全能”通俗文学家,对通俗小说理论也有卓越的见解。他编的“三言”题材广泛、佳作颇多、涉及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艺术上多所创造。从中可以看出宋元明话本的突出成就。 “二拍”是与“三言”同时的最早的拟话本集,共收作品80篇。凌蒙初的思想远不及冯梦龙进步,书中糟粕较“三言”严重得多。但在艺术上“抒情写景,如在耳目”。(孙楷第语)

请初“抱瓮老人”从“三言”、“二拍”精选出四十篇作品,定名为《今古奇观》,在“三言”、“二拍”一度失传的情况下,赖此书我们得以了解明代白话小说的基础情况,这个选集在广大群众中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明末清初,在“三言”、“二拍”的影响下,出现了拟话本创作热潮,集子有四十余部。它们的思想与艺术性虽不及“三言”、“二拍”,但去相存精,也还有些作品值得一读,如崇祯年间出版的“天然知叟”的《石点头》、明末清初李渔的《十二楼》、“元亨主人”的《照世杯》、周清源的《西湖二集》、“东鲁古狂生”的《醉醒石》等。

清乾嘉以降,考据之风盛行,士大夫不热衷于小说,直到清末,这种现象才发生变化,小说又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明初,《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相继问世,标志着中国小说史又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从此,中国小说史以短篇小说为主转而进入到了以长篇小说为主的新时期。虽然短篇文言、白话小说一直在按照身的规律发展前进,并且时有佳发,时有高潮,但总体说来,其成就与规模则无法与长篇小说相比拟。 “四大奇书”在所属各类题材中独占鳌头:《三国演义》既是历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历史小说的典范;《水浒传》既是第一部全面描写农民起义的巨著,也是一部英雄传奇的典范;《西游记》既是第一部长篇神魔小说,也是一部神魔小说的典范;《金瓶梅》既是第一部写世情的长篇小说又是第一部由文人独力创作的成功的长篇小说。它们各自开创了一个长篇小说的创作领域。“四大奇书”的巨大成就深刻地影响着长篇小说的创作,以至形成了长篇小说创作的几个系列:《三国》系列、《水浒》系列,《西游》系列,《金瓶梅》系列,也影响着整个社会、影响着文化思想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这种巨大的潜移默化的力量是难以估量的。

清代乾隆年间,《儒林外史》和《红楼梦》两部长篇巨著问世,两世之前,中国小说史上虽不乏讽刺之作,但却没有一部称得上讽刺小说的样板,所以鲁迅对《儒林小史》的好评特多:“《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蹙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三篇)《儒林外史》在“四大奇书”之外,另辟了一条蹊径。它不仅直接影响了晚清谴责小说的创作,也影响后来鲁迅的杂文。至于《红楼梦》的成就和影响就无庸多言了。无论其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是中国小说史和文学史上的巅峰,也是世界文学中的名著。它的巨大成就,可视为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现实主义创作艺术的光辉总结。如果说《三国》、《水浒》、《西游》在民间影响极大,而《儒林》、《红楼》的影响则在士大夫之间。尤其是《红楼》的读与讲,则早在士大夫中成为了一种习尚和时髦:“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相互理解在。”这说明在清代知识阶层中不仅有一股“《红楼梦》热”,而且还把是否通《红楼梦》当成了衡量一个人学识高低的标准。在《红楼梦》尚未西世时就有人评点,两百多成来,评论者比肩接踵,续作汗牛充栋,其研究者之多,研究成果之富,在中国小说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对《红楼梦》的研究,早已形成一种学派——“红学”,而今已成为一门世界性的学问。这是中国的人骄傲。

《红楼梦》之后,由于时代的原因,小说创作走向了低谷,至晚清,小说才又繁荣起来。由于清廷的极端腐败,社会处于了大变革昀时期;小说理论高度发达,众多杂志创刊问世,印刷事业也发达兴旺,是为小说提供了创作面世的便利条件。据近人粗略统计,晚清长篇小说当在千种以上。“四大小说家”(李伯元、吴 yiàn(足企也)人、刘鹗、曾朴)中,仅李伯元、吴(这个字打不出来)人二就创作了长篇小说数十种。晚清小说不论内容还技法,都有许多新因素,体现了变革时期的特点。对晚清小说的研究与整理,阿英(钱杏顿)先生贡献最大,魏绍昌先生也作了许多基础性的工作。从总体上讲,较之明代和前清小说的研究,似乎显得还很薄弱。可以纪的是“四大谴责小说”: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 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

综前所述,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历史大体是:宋代以前,是文言短简小说的单线发展;宋元时代,文言、白话、长篇、短篇、多线发展,呈现出多资多彩的状态。

❹ 清代最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字课本有他的作品

清代最优秀的短篇小说当是《聊斋志异》
其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又字剑臣专,别号柳泉居士属,世称聊斋先生。课本在的作品有《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短篇小说始于唐代,多为进士所写;蒲松龄仅为秀才,其在短篇小说中的成就,在中国古代是无人能及的。

所以有人戏称“众进士不如一秀才”。

阅读全文

与与聊斋抗衡的清代短篇小说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苏杭林巧巧小说免费阅读全文 浏览:819
男主腿残疾女主姓苏的小说 浏览:709
主角叫艾克的小说 浏览:336
男生末世系统小说排行榜 浏览:970
女主超害羞的小说 浏览:495
小说风水师的诅咒好看吗 浏览:279
20世纪西方文学短篇小说 浏览:912
古代王爷小说男主叫慕容祁 浏览:939
什么七岁萌妃穿越小说 浏览:708
虐超级大虐文古代小说 浏览:702
小说好想好想谈恋爱结局 浏览:593
超级绿奴小说全文 浏览:587
写男频小说的女作者 浏览:206
仙侠奇缘之花千骨小说全文阅读 浏览:417
小说寒夜阅读 浏览:199
异界穿越小说有守护兽 浏览:924
玄幻小说巨剑 浏览:843
男主是现代军人的爱情小说 浏览:923
未婚妻保镖小说排行榜 浏览:676
带尘的两个字的言情小说 浏览: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