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莫言著名的短篇小说有哪些
1981年《春夜雨霏霏》短 处女作
1982年《丑兵》短 《为了孩子》短
1983年《售棉大路》短 秋《民间音乐》短 《流水》中
1984年《岛上的风》短 《雨中的河》短
1985年《枯河》短 《老枪》短 《白狗秋千架》短 《大风》短 《三匹马》短 《秋水》短
1986年《草鞋窨子》短 《苍蝇、门牙》短
1991年《神嫖》短 《夜渔》短 《鱼市》短 《翱翔》短
1998年《拇指铐》短 《长安大道上的骑驴美人》短 《白杨林里的战斗》短
《一匹倒挂在杏树上的狼》短 《蝗虫奇谈》短
1999年《祖母的门牙》短《儿子的敌人》短 《沈园》短
2000年《冰雪美人》短
(同年份作品按照先后顺序排列~~自己看吧~
———————满意请采纳哦~~
——-小卷发玲子
『贰』 《萧萧》:偷尝禁果的童养媳,沉潭还是发卖最后结果充满悲凉
文|芳小菊
《萧萧》是沈从文短篇小说的代表作。
小说中的女孩萧萧,从小失去母亲,被寄养在伯父家。12岁就嫁给了不足3岁,还没断奶的小丈夫当童养媳。
长到15岁,被一个叫花狗的长工诱惑偷尝禁果。
珠胎暗结后,不负责任的男人逃之夭夭,留下萧萧独自一人面临族规的处置。
沉潭?还是发卖?最后的结果幸还是不幸?无望的生命轮回,充满无限悲凉。
萧萧做媳妇时,只有12岁,丈夫不到3岁,还没断奶。
因为没有母亲,萧萧从小被寄养在伯父家,终日提个小竹兜箩,在路旁田坎捡狗屎。
年幼的她,根本不懂什么是婚姻,也不知童养媳意味着什么,嫁人对她来说,就是从这家转到那家。
因此,出嫁那天,她只知道笑,不害羞也不害怕,什么事也不知道,懵懵懂懂就做了人家的新媳妇。
按照当地规矩,过了门的童养媳要喊小丈夫“弟弟”,每天应做的事就是,抱着弟弟到村前的柳树底下或溪边玩。
生活的重心就是照顾弟弟的饮食起居,饿了喂他东西吃,哭了想法哄他开心,摘下南瓜花或狗尾巴草给他戴到头上,还要像母亲一样在他脏兮兮的脸上亲了又亲。
小丈夫还没断奶,晚上要在自己母亲身边睡,吃多了奶就会半夜起来放水拉稀,这时,萧萧就要轻手轻脚从床上爬起来,抱着他看月光看星星,啵啵的亲嘴哄他睡觉。
只有12岁,还是个孩子的她,要承担起像姐姐、像母亲、又像妻子的责任,但这一点也不影响她的开心。
除了照顾小丈夫,萧萧每日还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日子虽然忙碌,但她并不觉得比在伯父家苦。
每个夜晚,她照旧会做她这个年龄女孩该有的梦:梦见自己捡到大把大把的铜钱,开心地买好东西吃,梦到自己变成一条无拘无束的鱼,在水里自由的到处游动,梦到自己像精灵一样飞到天上。
天亮后虽不做梦,但无意中睁开眼,看到面前空中变幻无端的黄边紫心葵花,她也会感到是一种快乐。
由于年龄太小,没受过教育,萧萧对童养媳这种畸形的婚姻制度,始终处于一种懵懂、浑然不觉的状态下。
童养媳生活看上去好像没给她带来什么影响,她的生活中只是多了个需要照顾的“弟弟”而已。
她尚未发育成熟的内心,完全没有想到,出嫁意味着,接下来将发生一系列改变自己命运的变故,她甚至未曾意识到,嫁给一个还未断奶的小丈夫,对自己意味着什么。
她年幼的心里,还没有形成对婚姻和爱情的概念,所以,她才觉得嫁给小丈夫并不比先前受苦。
原始自然的成长中,她的快乐里面,潜伏着无知和麻木。
身为童养媳,女大男小的婚姻陋习,已无形中开始压抑她的人性,消磨她的童真,只是她自己对这一切还浑然不觉。
12岁,正是生长发育旺盛的年龄,从小长在田间地头的萧萧,有着蓬勃顽强的生命力。
终日不停地忙碌,不仅没有限制而且助长了她的身体发育,风里雨里,她像一株长在角落里不为人注意的蓖麻,大枝大叶,日增茂盛。
这小女人简直是完全不为丈夫设想似的,一天比一天长大起来。
几次降霜落雪,几次清明谷雨,一家人都说萧萧是大人了。
婆婆虽生来像一把剪子,把凡是给萧萧暴长的机会都剪去了,但乡下的日头同空气都帮助人长大,不是折磨可以阻挡得住。
萧萧15岁时已发育的亭亭玉立,高如成人。
这时,小丈夫已经断了奶,婆婆有了新儿子,5岁的丈夫就归她独有了。不管做什么,不管走到哪里,小丈夫总跟在她身边。
夏天的夜晚,大家都到外面歇凉,萧萧就抱了小丈夫爬到草料堆上去,听大人摆龙门阵学古。
祖父想起白天的事,和萧萧开起了“女学生”的玩笑。
他说:“萧萧,你长大了,将来也会做女学生”。众人听了祖父的话,哄然大笑。
他们哄笑着让萧萧做女学生,萧萧坚决地说:“爷爷,我不做女学生”。
女学生,在乡下人眼中,是活在另一个世界的人:她们可以自由恋爱,可以和男同学坐在一起读书上课,她们不洗衣做饭,也不养猪喂鸡,有了孩子会花钱雇人照看.....
起初,萧萧对祖父打趣她的话,有点不高兴,可从祖父的嘴里知道女学生是这样一种人时,心中忽然有了一份模模糊糊的愿望。
她独自笑了很久,笑够了,就对祖父说:“爷爷,明天有女学生过路,你喊我,我要看看”。
想到女学生过着和自己截然不同的生活,萧萧心中生出朦胧的向往,她对哄笑她,非让她做女学生的众人说:“做就做,我不怕”。
从此以后,萧萧心中便有了个女学生梦,常常梦到和她们并排走在路上,她很开心被爷爷唤作“女学生”,憧憬着有和她们一样的自由。
家里的工人中,有个叫花狗的,年纪23岁,那花狗,面如其心,生长得很不正气。
他知道萧萧愿意听别人喊她女学生,就经常在她面前提起女学生的事,并胡诌一些故事逗她开心。
他还知道萧萧愿意听歌,快到听歌的年龄了。
于是,他就在萧萧面前唱“十岁娘子一岁夫”,意思是:媳妇年龄大,可以随便在外面做点不规矩的事,还告诉萧萧这叫“自由”。
他对萧萧生出的非分之心,15岁的萧萧多少有点明白,懵懂中萧萧有了一种别样的情愫。
花狗是男子,但凡男子的美德、恶德他都不缺少,他手脚勤快,嘴会哄人,哄得萧萧的小丈夫非常喜欢同他玩,这样,他便有了缠在萧萧身边的机会。
平时,如果不知道萧萧的所在,花狗就站在高处唱歌,逗她身边的小丈夫,小丈夫一开口,花狗就会穿山越岭来到萧萧的身边。
见了面,花狗就想办法支使萧萧的小丈夫去远处玩,自己坐到萧萧身边,给她唱那些使人脸红心跳的歌。
终于有一天,萧萧被花狗把心窍子唱开,成了个小妇人。
沈从文笔下的萧萧,是在一种原生的、自然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所以她的行为完全听从自然人性的召唤。
祖父嘴里的“女学生”,唤醒了她的自由意识,和花狗的相处,让她的女性意识逐渐觉醒,人性的原始欲望也开始萌动。
当她对花狗说出:“花狗大,您的膀子真大”时,人性欲望的本能已完全成熟。
而此时,因为生理先心理一步而成熟,她对自己做出的糊涂事,还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因为没受过教育,加上花狗的诱惑,她误以为自由就是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
在她的心里,小丈夫只是她身边一个要哄着玩耍的孩子,膀子大的花狗,才是一个男人。
所以,还没形成贞节观的她,轻易地顺从了花狗。
对自由和情感认知上的缺乏,导致了萧萧的无知和愚昧,她糊里糊涂地偷尝了禁果,给自己带来了近乎毁灭性的后果和打击。
萧萧在花狗的引诱下偷尝禁果,是麦黄四月。
到了六月,李子熟了,她喜欢吃生李子。
这时,她觉得身体有点特别,在山上碰到花狗时,就将这事告诉了他,问他怎么办?
商量了很久,花狗全无主意,这家伙个子大,胆量小。 个子大容易做错事,胆量小做了错事就想不出办法。
最后,还是萧萧说出了自己的主意:“花狗大,我们到城里去自由,帮帮人过日子,不好吗”?
花狗没答应,他说要找郎中买药,帮她解决肚子里的那块肉,可药一直没买来,半个月后,花狗收拾起自己的所有东西,自行跑路了。
留下萧萧一个人独吞苦果,晚上尽做恶梦。
后悔与懊恼中,她的脾气变得暴躁,常常对无辜无知的小丈夫发脾气。
她的大肚子只有小丈夫一个人知道,因为对她既爱又怕,小丈夫没敢把这事告诉父母。
为了让肚子里的肉掉下来,萧萧用了自己能想到的所有办法:吞香灰,喝溪里的冷水,从高处往下跳。
但是,这一切都不管用,肚子还是一天天大了起来。
她想到了逃走,收拾了一点东西后,打算从女学生走的那条路去城里自由,但还没动身,就被婆家人发现了,她被两手捆起来,丢在灶边,饿了一天。
婆家追究她逃走的根源后,才明白,她预备10年后给小丈夫续香火的肚子,已被别人抢先下了种。
一家人平静的生活,因此全乱了套,生气的生气,流泪的流泪,骂人的骂人,各自按本分乱了下去。
萧萧也在羞愧中,想到了悬梁、投水、吃毒药,但终因年龄太小,舍不得死,只好在战战兢兢中等待家人的发落。
祖父从现实出发,想出个聪明主意:请本族人来说话,照规矩,看是沉潭?还是发卖?
出了这种事,自然还要请来萧萧的伯父,看他是什么主意。
伯父来了后,看了眼萧萧的大肚子,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沉潭是读过“子曰”的族长,出于爱面子才做出的事。萧萧的伯父不读“子曰”,他不忍心把萧萧沉潭,请求把她发卖嫁人。
按理说,出了这种事,夫家受损失最大,然而发卖后,可以得一笔钱,夫家想想也就算了。
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买主,萧萧仍旧住在夫家,起初大家对这件事很在意,但事情已经这样了,照乡下规矩,倒又像不怎么要紧。渐渐地,大家也就释怀了。
到后来,大家又像先前一样,有说有笑地过起了日子。
小丈夫不在意萧萧肚子里有了别人的孩子,他不愿意萧萧离开,萧萧就相安无事地住在了夫家。
萧萧对封建制度的冲撞,因为家人的消极执行,有惊无险地避了过去。
一直没有等到来领人的主顾,到了12月,萧萧只好在夫家过年。
次年二月间,萧萧生了一个儿子,团头大眼,哭声宏亮。一家人都喜欢那儿子,把母子二人照顾的很好。
生下的既是儿子,萧萧就不用嫁别处了,到了同小丈夫正式拜堂时,儿子已经10岁,成了半劳动力。
这儿子名叫牛儿,平时喊萧萧丈夫大叔,大叔答应着,从不生气。
牛儿12岁也接了亲,媳妇年长6岁,唢呐到门前时,新娘正在轿中呜呜地哭,祖父、曾祖父欢喜的里外不停地忙着.....
而这一天,萧萧抱了自己新生的月毛毛,在屋前榆蜡树篱笆间看热闹,同10年前抱丈夫一个样子。
沈从文笔下,人性与封建传统的对抗中,萧萧的结局看上去并不悲惨,他给了我们一个平淡的安慰。
只是这有惊无险的结局,纯粹是一个偶然,它得益于家人纯朴善良的天性,和对族规的消极执行。
这个看似幸运的结局,其实充满无限悲凉,它是一个女孩对封建制度,从朦胧的抗争到彻底认命的悲剧轮回。
小说的结尾,萧萧抱着新生的月毛毛,站在榆蜡树下看热闹,此时的萧萧,已经成了自己和别人命运的旁观者。
从懵懂无知的少女到村妇,经历生死大劫后,她竟然还是对自己的命运浑然不觉,最后,还让自己成了另一个萧萧的缔造者。
有时,比残酷命运更可怕的是,人物本身缺乏对命运的认知,她可以冷眼观看着,又一个无望的生命轮回。
小说《萧萧》,表面上写的是童养媳的故事,事实上却展现的是,自然人性与封建陋习之间的对抗。
通过对童养媳文化的剖析,沈从文既表达了对健康人性和原始欲望肯定,同时,也批判了人性的愚昧。
他通过萧萧身上潜伏着的无知与麻木,尽情抒发了对女性在特定时代下,被愚弄和奴役的悲悯。
『叁』 沈从文短篇小说渔概括
沈从文短篇小说《渔》是一部很值得回味的作品,写于1929年,正好是“从文成熟时”。它贯通“过去”和“现在”,连通人事中的“神性”和“魔性”,既有“斗争”又有“合作”,讲的虽是两个家族及两个兄弟的事,其所指却是两个民族的关系。开篇后,《渔》里面提到的湘西华山寨乌鸡河两岸“甘”、“吴”两族的争斗与鲁迅小说《药》里面华家、夏家的譬喻色彩如出一辙,直接指向便是苗汉两族的民族斗争,书中写道:“在那里,有两族极强,属于甘家为大族,属于吴家为小族。小族因为族小,为生存竞争,子弟皆强梁如虎如豹。大族则族中出好女人,多富翁,族中读书识字者比持刀弄棒者为多。象世界任何种族一样,两族中在极远一个时期中在极小事情上结下了冤仇,直到最近为止,机会一来即有争斗发生。”
“过去一时代,这仇视,传说竟到了这样子。两方约集了相等人数,在田坪中极天真的互相流血为乐,男子向前作战,女人则站到山上呐喊助威。交锋了,棍棒齐下,金鼓齐鸣,软弱者毙于重击下,胜利者用红血所染的巾缠于头上,矛尖穿着人头,唱歌回家,用人肝作下酒物,此尤属平常事情……”
“甘族”自然就是汉族了,“吴族”则为苗族,两族之间的斗争直至煮人为食,斗争之残忍想而易见,而这却并非短暂的刀兵相接,而是持久战,因为“相传在这地方过去两百年以前,甘吴两姓族人曾在乌鸡河荒滩上各聚集了五百余彪壮汉子大战过一次,这一战的结果是双方同归于尽……岸上还有司官所刊石碑存在。”而在“现今”两族合作时,虽然“野蛮的杀伐已经演变为‘渔’”,但离去的父亲还是交代下来了复仇之事,用祖传下来的刀去“流那曾经流过你祖父血的甘姓第七派属于朝字辈仇人的血”(《渔》)。
《渔》是一部主题很隐蔽的作品,但深入其中我们便能感觉到这部讲族与族之间斗争的小说其主题却是和平主义的,它显扬的明显是神武不杀柔情似水的“弟弟”龙朱一样的人物,而不是那个拿祖传宝刀斫鱼杀蛇的“哥哥”,这其实就是用辨证的眼光看待民族的传统、家国的争斗等,是对民族未来的跨越式思考。
.
参考链接: http://wenku..com/view/0e8ab6bef121dd36a32d82b5.html
.
如果你认为我的解答对解决你的问题有帮助.请点击我的回答下方【选为满意答案】按钮.
『肆』 推荐十部经典短篇小说
长篇小说往往篇幅长,容量大,情节复杂,人物众多,结构宏伟。短篇小说则篇幅短小精悍,情节简洁,人物集中,结构精巧。前者体现的是作者的叙事抱负,后者更体现审美与情趣。现在社会生活节制快,生存压力大,极少有人能沉下心来去啃“大块头”的世界名著。
所以,我推荐十部国内外经典短篇小说,闲暇时,耗二十分钟甚至三五分钟,享受文学经典给予人的慰藉,提高人文素养。好吧,这理由太巨大,换个小理由——打发时间,充实一下寂寞空虚冷的灵魂。
1《孔乙己》——鲁迅
推荐语:
有人问鲁迅,在他创作的30篇短篇小说中,最喜欢哪一篇,鲁迅回答说是《孔乙己》。《孔乙己》不但是鲁迅最好的短篇小说,也是中国乃至世界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一。
这篇小说,我们初中时就曾在语文课本中学习过,也许一辈子都不能完全读懂。孔乙己是一个非常饱满的艺术形象,在他身上集中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悲剧,他身上折射了一个时代的悲剧。“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可是现在和将来还有无数孔乙己活着。
我们写作,或者与人交流时,如何用一件道具,表现一个人死要面子,穷困潦倒,好吃懒做?鲁迅只用了一件长衫,两句话。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穿的虽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洗。”
2《命若琴弦》——史铁生
推荐语:
小瞎子是老瞎子的徒弟。师徒以拉三弦琴说书为生。
小瞎子爱上了一位美丽的山里姑娘,还把初吻给了她,姑娘嫁了别人。老瞎子的师傅在临终前告诉他有一张复明药方,只要弹断一千根琴弦,这张药方就能让他的眼睛看到世界。
这张药方支撑着老瞎子坚持了几十个个春夏秋冬,老瞎子唯一的人生目标就是将一千根琴弦弹断,看到光明,看到山山水水,看到小芳。弹断一千根琴弦后,老瞎子发现复明药方不过白纸一张,他找到了失恋后的小瞎子,对他说:“是我记错了,是一千二百根,师傅记错了,记住,是一千二百根!”
命若琴弦,琴弦虽然坚韧却也亦断,这不就是我们丰盈又脆弱的生命吗?
3《古典爱情》—余华
推荐语:贫寒学子柳生入京赶考,在一座大宅的阁楼邂逅了富家小姐惠。屌丝逆袭白富美的桥断不回出现在余华的小说里。在故事的五分之二处,一副余华氏暴力美学徐徐展开。
“公子切记,不管榜上有无功名,都请早去早回。”后面的情节,可以拍成恐怖片了。
余华常自诩以川端康成为师,连这篇故事的男女主角的名字——柳生和惠,都是日本烂大街的名字。可是这篇故事的叙述语言极具中国古典美,情节一如既往,像一张散发血腥味的温和笑脸。残忍与瑰丽的外衣下,隐藏着淡淡的温情。
4《河边的台阶》——泰戈尔
推荐语:
第一,如果直接叙述一对男女的爱情故事,情节难免令人乏味。大诗人泰戈尔玩出了新花样,借助河边台阶的口吻讲一个女人等待苦行僧丈夫的故事娓娓道来。——“如果把发生的事情都印在石头上,那么,你就可以在我的每一个台阶上读到许多昔日的故事。你如果想听过去的故事,那就请你坐到我的台阶上来;只要你侧耳细听这潺潺的流水,你就可以听到过去无数动人的故事。我现在还记得从前发生的一个故事。那天也像今天这样。”
第二,爱情与信念的两难,苦行僧是爱自己的妻子的,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民国电视剧里经常有这样的画面,一些仁人志士和美女发生关系后,都会深情地凝视着她,悲凉道:“奈何七尺之躯,以许国,再难许卿。”然后,提上裤子走人,给世人留下一抹倔强的背影,继续轰轰烈烈地闹革命。这也是爱情和事业的两难。
人生的两难实在太多,我高中的班主任有一天给我们上晚自习的时候,看了一下手表,已经22点30分了,冷不丁来一句,“我多想陪陪家人。”这也是两难。
人生那么多两难,还活着干什么?请看下一篇。
5《麦琪的礼物》——欧亨利
推荐语:
自诩文艺青年的人,如果没有听过“欧亨利氏结尾,”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
欧亨利小说向来以“情理之中,意料之外”著称。
《麦琪的礼物》是一个富有戏剧性的故事:女主人公德拉和她的丈夫詹姆斯都很贫穷。他们都有一件最珍贵的礼物。圣诞节到来之际,他们为了给对方买一件与之相配的礼物,不惜卖掉了自己珍贵的东西。而他们所准备的礼物此时也失去了意义。
这对年轻小夫妻也是幸福的,因为有爱情。有了爱情,在贫富悬殊,人情冷暖的社会,可以找到安慰。无论老公或者妻子回家多晚,在城市的某间屋子里,都有一盏灯在等待者。活着干什么呢?少年少女们,先谈个对象再说吧。
6《套中人》——契诃夫
推荐理由:
“他也真怪,即使在最睛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上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他总是把雨伞装在套子里,把表放在一个灰色的鹿皮套子里;就连削铅笔的小刀也是装在一个小套子里的。他的脸也好像蒙着套子,因为他老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
我们都是套中人别里科夫, 我们都活在一个有一个套子里,从一个套子换了另一个套子。这个套子是鞋子车子,女子,屋子……
我们能看到别里科夫有形的套子,却看不到自己心里无形的套子。
7《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
推理理由:这又是一篇中学课文,十年前学习的课文,至今还受益匪浅。
从写法上讲,堪称现实主义创作经典,明暗两线,最终交叉;以语言,动作,神态刻画人物心理,作者述而不叙。再次就不再引用。
小说主题,令人心里悲凉。想起了中国的一句老话——“穷在大街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这是古今中外,相同之处,放之四海八荒而皆准。
8《白象似的群山》——海明威
推荐理由:
海明威常言自己的创作是冰山理论。。他以“冰山”为喻,认为作者只应描写“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水下的部分应该通过文本的提示让读者去想像补充。——“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
《白象似的群山》是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文字简约到不使用一个形容词。文中男女每一句话,都能让人有很多种猜想。
海明威是最能将感情藏自文字背后的作家。准确的说,《白象似的群山》里的文字只能占到小说八分之一,另外八分之七是隐藏在文字后面的感情。
这种写法非常累,但是文字却非常有张力。
9《竹林中》——芥川龙之介
人性中的阴暗乃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这就是《罗生门》告诉我们的真相。《竹林中》是芥川龙之介短篇小说合集《罗生门》中,我最喜欢的一篇。多年以来,我看过十几遍了,还没确定谁是凶手,想想真是令人毛骨悚然。
无论多襄丸、妇人、还魂的武士,还是樵夫,他们的叙述究竟谁最接近真实?
这种写法,我称之为“横看成岭侧成峰”。金庸的《雪山飞狐》就抄袭了《罗生门》的写法。好吧,我说错了,是向经典致敬。
10 ,《一块牛排》——杰克·伦敦
推荐理由:
杰克·伦敦是我成年后读的第一个美国作家,《热爱生命》里那个与艰苦环境搏斗,求生意志逆天的那个采金者;《马丁·伊登》里爱着白富美,心怀作家梦想,看透资本主义本质,生无可恋,绝望自杀的水生;《白牙》和《野性的呼唤》里,狼与狗的互相融合生成。
杰克·伦敦深受尼采超人哲学的影响,无论是野兽,他字里行间透漏着一股汗淋淋的男子汉味道。在杰克·伦敦笔下,野兽,荒原,饥饿,海啸,恶徒都不要怕,生命本能的力量会让你战胜他们。
这篇《一块牛排》却是例外,中年贫困的拳击赛汤姆·金无法战胜年轻力壮的对手,无法赢得比赛,付房租,养活老婆孩子。
正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