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有声完结 > 有声小说李准

有声小说李准

发布时间:2024-11-16 06:43:53

⑴ 李双双的影片评价

1958年初,随着工农业生产“大跃进”高潮的到来,文艺界也掀起了一股反映“大跃进”生活中新人新事的创作热潮。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作家李准来到河南林县山区龙头村体验生活。当时,他住在一个妇女队
长家里,虽然同在一个屋檐下,但李准却很少见到这个早出晚归忙于生产的妇女队长。
令李准感到新鲜的是,每天早上,他都会在墙上和窗子上发现许多小纸条,
上面写着他从来没有见过的话:
水库的库字,就是裤子的裤去掉一边的衣字。
谁聪明?谁憨?见人多了,工作多了就聪明!锁在家里不见人就憨!
……
尽管这些文字朴实无华,但李准却从那歪歪斜斜的字里行间看到了新时期农村妇女身上发生的变化,并由此萌发了创作一部反映新时代农村妇女新生活的小说的想法。从此,李准便一头扎进了妇女堆里,在劳动之余与这些“李双双们”聊天谈心,了解她们的思想动态,记下她们身上每天发生的新鲜事。经过两年的积累、打磨,一部反映新时期农村妇女生活的小说《李双双小传》便告完成。小说里的故事情节围绕“大跃进”中妇女办食堂来进行的,写了喜旺管不好村里食堂,双双接手后将食堂办得有声有色,成了模范炊事员。小说着重刻画了妇女队长李双双爽直、泼辣、敢与自私现象作斗争的精神,成功塑造了一位新时代农村妇女的形象。
小说在《人民文学》1960年第3期发表后,立即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导演鲁韧看了喜出望外,觉得这是个拍电影的好材料。他马上找到李准,要他将小说改编成剧本,还给剧本重新起了个名字《喜旺嫂子》(后来又改回《李双双》)。李准爽快地答应了,没多久,他便拿出了拍电影的本子。
一部影片的成功与否,演员选择无疑是非常重要的。李双双是全剧的主角,她心直口快,性格泼辣。当时有人推荐张瑞芳来出演这个角色。剧组意见也不一致,李准担心他泼辣劲不够,谨慎的鲁韧却又担心她太泼辣,担心演起来不小心会丑化了劳动人民。研究了半天,最后还是确定了张瑞芳。当时张瑞芳正在上海演出话剧《星火燎原》(扮演主角张玉兰),接到李准和鲁韧的“调令”后便赶到河南林县外景地剧组。
孙喜旺虽是剧中的配角,但这个演员对于整个剧情的发展起的作用却相当重要。他憨厚朴实、胆小怕事,但同时又有点大男子主义色彩。
当初,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赵丹看了剧本,对孙喜旺这个人物很是喜欢,尤其是他那有趣多彩的性格更吸引了他,便向鲁韧表示希望由自己来演这个角色。
尽管赵丹此时已是名声在外,但李准和鲁韧觉得赵丹是属于演“大人物”之类的演员,演农村题材的戏不合适,赵丹当时对此颇不以为然。其实鲁韧心里早有了孙喜旺的人选,他就是此前在鲁韧导演的另一部影片《今天我休息》中扮演那个小民警的仲星火。
赵丹后来看了仲星火演的孙喜旺后,很是佩服,说要是自己肯定演不出那种憨粗的乡土气息。
正是由于张瑞芳能准确地把握住角色的核心基调,在表演李双双爽朗、火辣的性格的同时,着力体现女性的温存、忍让,对丈夫、孩子的疼爱,对朋友的关心,这就更有力地衬托出李双双的性格色彩,并且将这个角色演得毫无雕琢之嫌。这也是张瑞芳在表演中的出彩之处。
凡是看过影片《李双双》的人,对影片中李双双的“农家活”一定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是李双双走近灶边,揭开锅盖,倒水、取面团、揉面、擀面、切面,这一系列动作熟练自然,干净利落,令人啧啧称赞。其实对于张瑞芳来说,这些动作也是从无数次“试验”中得到的。
她后来回忆当时情景时说:“当时管道具的交给我两大团面,让我先揉着,然后现场开始调整灯光,我就揉啊揉啊,然后擀面、切面,好不容易忙完了吧,导演说,好,然后把面团重新揉在一起,让我重新来,于是我又重新做一遍。观众在银幕上看到李双双这么熟练的动作,就是这么磨练出来的。”黄宗英看了她的表演后深有感触地说:“在同辈的知识分子出身的电影女演员中,还没有人能像她那样自如可信的去扮演农民。一切的农家动作,在她已不是累赘的负担,而是体现角色的得力手段。”
李双双的成功还在于喜旺这一配角形象创造的成功。仲星火以特有的诙谐表演,塑造了一个淳朴而有些幽默感但思想上还有自私狭隘的大男子主义意识的生动形象。如果李双双没有仲星火演的喜旺来衬,那就会逊色不少。
李双双和喜旺来来回回拉锯式的冲突,最后总是落在喜旺身上。喜旺的自私映衬着双双的无私;喜旺的磨磨唧唧映衬着双双的快人快语;喜旺就像绿叶,映衬着双双这朵暖洋洋的大红花。这也是《李双双》耐看的地方。当时观众里面就流行着这么一个口头语,说是“做人要做李双双,看戏要看孙喜旺”。
仲星火由于在《李双双》中的出色表演而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在第二届《大众电影》百花奖评奖中一举夺得最佳配角奖。
影片《李双双》不仅真实地反映了农村存在的人民内部矛盾,塑造出鲜明、生动、具有典型意义的银幕形象,而且创造了一种农村喜剧片的新风格,成为中国农村电影的经典之作。
影片根据小说《李双双小传》改编,以上世纪60年代中国农村农民生活为背景,通过凡人小事,如夫妇感情纠葛、评工分、相亲等农村常见的事情,展示了解放后的农村新气象。该片人物的语言造型朴素生动、人物性格突出、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李双双的扮演者为著名演员张瑞芳,她在片中演技出色,成功地刻画了一个泼辣直爽、正义感强、坚持原则的新农村妇女形象,艺术风格独特。喜旺的扮演者为著名演员仲星火,他把一个大男子主义又憨厚老实的农民演得活灵活现,具有喜剧色彩。
本片在1963年荣获第二届中国《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最佳编剧、最佳女演员、最佳男配角四项大奖。
“先结婚后恋爱”
――张瑞芳和仲星火银幕上不朽的二人转!妇女队长李双双爽直、泼辣敢与自私现象作斗争。丈夫喜旺胆小怕事,不支持妻子工作,先后两次离家。后来看到双双领导生产队获得丰收,主动回家团聚,夫妻言归于好。
《李双双》是李准编写的一部展示了中国农村妇女崭新精神风貌的优秀影片,其最大成功之处就在于抓大放小,即摈弃了阶级斗争、路线斗争模式,紧紧扣住人物的性格冲突来吸引观众。
影片轻喜剧的艺术样式,浓郁的生活气息及生动的性格化语言都在当时的中国银幕上独树一帜!李双双的扮演者张瑞芳准确地把握住角色的核心基调,在表演爽朗、火辣的性格的同时,更着力体现女性的温存、忍让,对丈夫孩子的疼爱,对朋友的关心!李双双的银幕形象是上世纪60年代电影创作的一个重大收获。
影片一上映就获得了领导和群众的交口赞誉。《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北京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等十多家报纸都发表了当时公社社员座谈《李双双》的讨论;而发表在全国各大报刊上的评论文章也有好几十篇,都毫无例外的充分肯定和赞扬了影片的思想内容和教育意义。
李双双作为一个社会主义新人形象,具有强烈的理想化色彩,可以说是那个年代时代理想主义、乃至乌托邦精神放大了的形象体现,是一种人性乌托邦。
同时,李双双的性格也具有强烈的民间传奇性,被强化和放大了的民间文化及其喜剧精神使得影片超越了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内容而获得了一种永恒的艺术魅力。

写小说要注意的事

不能写流水账 先要构思好一个大概的故事情节,可以从生活里发掘,也可以是幻想出来的,更可以是两者结合。要有绝对的想像里,不要害怕荒唐,越是荒唐才越是人想不到的,那样才能有出乎意料的效果~~另外要主义辞藻,不能太华丽,不能太平淡,华丽了罗嗦,平淡了无趣~~总之,在构想好一种方式去写一个在脑海里已形成的故事的时候,再在各个细节里突破,就是最好的~~ 小说的四大要素 (一)人物。人物形象是一篇小说的主心骨,一篇小说是否成功,关键在于人 物是否逼真,形 象是否饱满。它要求作者通过白描、比喻、衬托、对话、动作、心态描绘等手法,深刻地、 丰富地、“莎士比亚”化地再现生活中的芸芸众生。作者的哲学观和美学观,以及小说的主 题思想,是通过人物形象悄悄流入读者心的。如何刻画人物?鲁迅的“综合法”比较实用:“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鲁讯全集》第6 卷423页),“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鲁迅全 集》第4卷394页)。为什么“拼凑起来的角色”比较形象呢?因为写小说不能拘泥于真人真事,小说中的人物必 须典型化。而典型化——则要从生活中的很多个同类原型中去“去粗取精”,把取来的 同类 的“精”集中到所创作的人物身上,使其性格比生活中的更鲜明,更突出。也就是说从生 活的 美升华到艺术的美,从生活的真实上升到艺术的真实。比如《阿Q正传》中的阿Q,他是鲁迅 从那个时代的许许多多阿Q同类中抽象出来的,既象这个,又象那个,可又谁都不象,是 真正典型化了的、性格化了的、艺术化了的“这一个”。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鲁迅的这种人物“拼凑”,既是从生活中来,又是再创造。它不是简 单地一加一等于二,不是物理量变,而是化学质变,就似二氢加一氧,变成了既不是氢又不 是氧的“水”——一个完全崭新的“人物”。 (二)情节。它是小说第二要素。什么叫作情节呢?高尔基说:“即人物之间的 联系、矛盾、 同情、反感和一般的相互关系——某种性格、典型的成长和构成的历史。”一句话,情节是 人物的历史。人物性格的发展靠情节,人物故事的开展靠情节,人物与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 靠 情节。可以这么说,情节是刻画人物的最重要的因素,情节愈生动,创作出来的人物也就愈 鲜明。高尔基的《母亲》、杨沫的《青春之歌》、梁斌的《红旗谱》,均是情节围着人物转 :为人物成长作铺垫,为人物性格冲突、蜕变提供天地。因此,展现出来的每个人物,莫不 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情节既为人物服务,就必须符合生活发展的逻辑,不论是疾风暴雨式的惊险情节,还是日常 生活中的平凡情节,不论是情节的因果性、必然性,还是情节的偶然性、突发性,都不能架 空 设想、主观臆断,而是源于生活,在生活里筛选、提炼、加工、改造,真正成为人物发展的 历史和性格成长的必然归宿。当代女作家池莉写的《烦恼人生》,是通过主人翁印家厚一 天流水帐似的、亲身感受到的烦恼——编排成各种各样的情节,然后从容不迫地、一个又一 个地展现出来。用“一天”的微观,表达了“一生”的宏观;以一个人的“小世界”,看到 了千万人的“笫澜纭薄K 阅芨 琳哒饷瓷畹挠∠蠛透惺埽 苤匾 囊坏闶牵 馄 ?说的每一个情节,都是从实实在在的生活中来的。凡在城市生活过的人、特别是普通工人、 小公务员或 多或少都有这类体验。由此,得出一个结论:在设计任何一篇小说情节的序幕——开端—— 发展——高潮——结局——尾声时,都要注意它的生活化。情节越贴近生活,越能丰富、深 化人物,越能体现它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 (三)细节。它是小说的第三要素。如果说情节是一个人的骨架,那么细节就 是附于骨架上的 血肉。如果只有好的情节,细节不丰满,那描绘出来的人物,就象得了贫血症、干瘦症,苍 白无力,站不起来。所以,著名作家李准说:“情节好办,细节难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确实如此。再好的情节都是靠细节组合的,细节真实,情节才真实;细节生活化,情节才 会避免概念、公式化,才会把读者带到浓郁的生活气息中去。请看《三国演义》573页中的 一段:“云长右手提刀,左手挽住鲁肃手,佯推醉曰:‘公今请吾赴宴,莫提起荆州之事。吾今已 醉,恐伤故旧之情,他日令人请公到荆州赴会,另作商议。’鲁肃魂不附体,被云长扯至江 边。吕蒙、甘宁各引本部欲出,见云长手提大刀,亲握鲁肃,恐肃被伤,遂不敢动。云长到 船边,却才放手,立于船首,与鲁肃作别。肃如痴似呆,看关公船乘风而去。”上面是《三国演义》中“关云长单刀赴会”这个情节里的最后一个细节:那云长的醉态语言 ,云长一手持刀一手拉鲁肃去江边的气势,云长立于船上的告别,以及吕蒙、甘宁按兵不敢 动,鲁肃吓得说不出话的样子……把“单刀赴会”这个情节的结局推向了高潮,真是尾声 的 “老虎尾巴”:惊险、紧张、有力!关云长和鲁肃的形象也就活鲜鲜地从字里行间跳出来了 。这里要强调的一点是,这些组成情节的最小单位,无论是行动细节、心理细节、对话细节、 肖像细节、表情细节、环境细节,等等,只能从社会生活、工作、学习、娱乐、休息中来, 从各类人物的言行、喜怒、心理活动中来,必须紧紧围绕展示人物性格的中心情节,必须注 意它的生活性、准确性,它才能把人物雕塑得血肉丰满,有声有色! (四)环境。它是小说的第四要素。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形成,情节的发展,细 节的渲染,均离不开所设想的环境。环境一般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指人物生存周围的自然条件,社会环境是指 人物生活在一定历史时期周围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社会条件。这两个环境是描绘人物的空 间,是情节、细节的依托。只有善于描绘这两个环境的作者,才能运用环境所赋予的背景、 形态、气氛、结构、色彩,把小说写得情景交融,和谐统一。当代作家贾平凹在这方面处理得非常好。他写的《腊月·正月》、《鸡窝洼人家》、《商州 三录》、《浮躁》等小说,充分利用了他所生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把当地黄荡荡的高 原,野犷的浪漫风景,粗线条的房屋建筑,富有色彩的器具摆设,以及民间的礼仪、歌谣、 祀奠、占卜等等,均涂绘在小说的政治大背景上,并在这个背景的沉重色调中,画他心中各 种各样的人物,画小农心态的角色在改革大潮中表演的一幕幕悲剧和喜剧。请看下面《腊月 ·正月》的一段摘录: “这地方很小,却是商州的一大名镇。南面是秦岭;秦岭多逶迤,于此却平缓,孤零零地聚 结了一座石峰。这石峰若在字形里,便是一个“商”字,若在人形里,便是一个坐 翁。但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秦时,商山四皓:东园公、角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避乱隐 居在此,饥食紫芝,渴饮石泉,而名留青史。于是,地以人传,这地方就狭小到了恰好,偏 远到了恰好,商州哪个不知呢?镇前又有水,水中无龙,却生大娃娃鱼,水便也‘则名’, 竟将这黄河西岸的陕西一片土地化拙为秀,硬是归于长江流域去了。 地灵人杰,这是必然的。六十一岁的韩玄子,常常就为此激动。他家藏一本《商州方志》,闲 时便戴了个断腿儿花镜细细吟读;满肚有了经纶,便知前朝后代之典故和正史野史之趣闻, 至于商州八景,此镇八景,更是没有不洞明的。镇 上的八景之一就是“冬晨雾盖镇”,所 以一 到 冬天,起来早的人就特别多。但起来早的大半是农民,农民起早为捡粪,雾对他们是妨 碍;小半是干部,干部看了雾也就看了雾了,并不 怎么知其趣;而能起早,又专为看雾,看了雾又能看出乐来的,何人也?只是他韩玄子!” 贾平凹的这段环境描写:自然形态,历历在如目;历史痕迹,娓娓道来;社会状况,景物之 中 。而人物,过去的与现在的,本地农民和在职乡干部,在这环境 里与山、水、石一起,自 自然然地浮现眼前,而主人公之一韩玄子,就象雾中人,在雾气慢慢消散之后,迈着方步出 台了,这就是以景衬人,以人抒景,情景结合,相得盖彰吧。 以上谈的四要素,是小说的主要基因,若这四个方面掌握住了,无论写那种类型、那种形式 的小说,就算初步入门了。 要好好的构思 一本小说必定有他的灵魂所在,你要想好写小说是为了什么 如果你写小说只是为了玩玩,那还不如不写 确定了小说的灵魂,就应该把每一件事都往上面靠 有的时候,你想出了一个情节, 但是,应该多想想,在这个场景下,还会发生什么 从这个情节展开去,都会有什么结果 小说写完了之后,应该勤于修改 而且,应该找个能给出正确的评价的人看 所谓正确的评价,是指他不会因为你俩的交情而大肆褒奖你的作品 他会指出你作品中的不足,让你的作品更上一个台阶 但是这样的人,似乎很难找 祝你写作愉快!

⑶ 请问黄河东流去电视连续剧

《黄河东流去》 李准 北京出版社
http://www.51txt.cn/read.php?tid=28104
http://bbs.uying.com/105/215880/

好象在网上很难搜索出原来的电视剧,都是有声读物,如果不介意,就听听吧:)
※名 称:黄河东流去
※原 著: 李凖
※播 讲: 顾威
※国 家: 中国
※集 数: 90集
※类 型: 有声
※语 言: 普通话
※文件格式: MP3
※文件大小: 497MB
※发布人员: guweibing

有声小说:黄河东流去(全90集)

⑷ 小说四要素是什么

应该为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声。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说(小小说)。

按照表现的内容可分为神话、仙侠、武侠、科幻、悬疑、古传、当代、浪漫青春、游戏竞技等。按照体制可分为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按照语言形式可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

(4)有声小说李准扩展阅读

小说的特点:

1、价值性

小说的价值本质是以时间为序列、以某一人物或几个人物为主线的,非常详细地、全面地反映社会生活中各种角色的价值关系(政治关系、经济关系和文化关系)的产生、发展与消亡过程。非常细致地、综合地展示各种价值关系的相互作用。

2、容量性

与其他文学样式相比,小说的容量较大,它可以细致地展现人物性格和人物命运,可以表现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同时还可以描述人物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优势是可以提供整体的、广阔的社会生活。

3、情节性

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实实例更加集中,更加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4、环境性

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在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

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景物以及场景等等,用来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环境气氛都有不少的作用。

⑸ 近几年的矛盾文学奖获奖者

第一届(1982年六部长篇小说)

  1.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周克芹

  2. 《东方》魏巍

  3. 《李自成》(第二卷)姚雪垠

  4. 《将军吟》莫应丰

  5. 《冬天里的春天》李国文

  6. 《芙蓉镇》古华

第二届(1985年三部长篇小说)

  1. 《黄河东流去》(上下集)李准

  2. 《沉重的翅膀》张洁

  3. 《钟鼓楼》刘心武

第三届(1988年五部长篇小说)

  1. 《平凡的世界》路遥

  2. 《少年天子》凌力

  3. 《都市风流》孙力、余小惠

  4. 《第二个太阳》刘白羽

  5. 《穆斯林的葬礼》霍达(荣誉奖二部)

  6. 《浴血罗霄》萧克

  7. 《金瓯缺》徐兴业

第四届(1989-1994年四部长篇小说)

  1. 《战争和人》王火

  2. 《白鹿原》(修订本)陈忠实

  3. 《白门柳》(一二部)刘斯奋

  4. 《骚动之秋》刘玉民

第五届(2000年四部长篇小说)

  1. 《抉择》张平

  2. 《尘埃落定》阿来(藏)

  3. 《长恨歌》王安忆

  4. 《茶人三部曲》(1、2)王旭烽

第六届(2005年五部长篇小说)

  1. 《张居正》熊召政

  2. 《无字》张洁

  3. 《历史的天空》徐贵祥

  4. 《英雄时代》柳建伟

  5. 《东藏记》宗璞

第七届(2008年,四部长篇小说)

  1. 《秦腔》贾平凹

  2. 《额尔古纳河右岸》迟子建

  3. 《暗算》麦家

  4. 《湖光山色》周大

第八届:(2011年,5部长篇小说)

  1. 张玮:《你在高原》

  2. 刘醒龙:《天行者》

  3. 莫言:《蛙》

  4. 毕宇飞:《推拿》

  5. 刘震云:《一句顶万句》

⑹ 什么是小说

什么是小说

要学会写小说,首先要弄懂什么是小说?可以用下面这段话来概括:

即运用形象思维,通过 情节、细节,越过时间、空间,调动环境、场景,塑造性格化的人物形象,反映丰富的社会 生活,以及隐蔽地显示代表作者世界观的主题思想。�

小说与其他文学体裁比较,是一种最自由的叙事性的文学形式:它既不受真人真事的限制, 也不受时间、空间的约束;既能在文中直叙作者的感情和见解,又能在文中根据情节的发展 描述大段的景物和人物的心态。总之,它是可以调动各种艺术表现手段,多角度、多层次— —充分反映五彩缤纷生活的全方位的创作“摄影机”。��

小说的四大要素

(一)人物。人物形象是一篇小说的主心骨,一篇小说是否成功,关键在于人 物是否逼真,形 象是否饱满。它要求作者通过白描、比喻、衬托、对话、动作、心态描绘等手法,深刻地、 丰富地、“莎士比亚”化地再现生活中的芸芸众生。作者的哲学观和美学观,以及小说的主 题思想,是通过人物形象悄悄流入读者心的。如何刻画人物?鲁迅的“综合法”比较实用:“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鲁讯全集》第6 卷423页),“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鲁迅全 集》第4卷394页)。为什么“拼凑起来的角色”比较形象呢?因为写小说不能拘泥于真人真事,小说中的人物必 须典型化。而典型化——则要从生活中的很多个同类原型中去“去粗取精”,把取来的 同类 的“精”集中到所创作的人物身上,使其性格比生活中的更鲜明,更突出。也就是说从生 活的 美升华到艺术的美,从生活的真实上升到艺术的真实。比如《阿Q正传》中的阿Q,他是鲁迅 从那个时代的许许多多阿Q同类中抽象出来的,既象这个,又象那个,可又谁都不象,是 真正典型化了的、性格化了的、艺术化了的“这一个”。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鲁迅的这种人物“拼凑”,既是从生活中来,又是再创造。它不是简 单地一加一等于二,不是物理量变,而是化学质变,就似二氢加一氧,变成了既不是氢又不 是氧的“水”——一个完全崭新的“人物”。�

(二)情节。它是小说第二要素。什么叫作情节呢?高尔基说:“即人物之间的 联系、矛盾、 同情、反感和一般的相互关系——某种性格、典型的成长和构成的历史。”一句话,情节是 人物的历史。人物性格的发展靠情节,人物故事的开展靠情节,人物与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 靠 情节。可以这么说,情节是刻画人物的最重要的因素,情节愈生动,创作出来的人物也就愈 鲜明。高尔基的《母亲》、杨沫的《青春之歌》、梁斌的《红旗谱》,均是情节围着人物转 :为人物成长作铺垫,为人物性格冲突、蜕变提供天地。因此,展现出来的每个人物,莫不 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情节既为人物服务,就必须符合生活发展的逻辑,不论是疾风暴雨式的惊险情节,还是日常 生活中的平凡情节,不论是情节的因果性、必然性,还是情节的偶然性、突发性,都不能架 空 设想、主观臆断,而是源于生活,在生活里筛选、提炼、加工、改造,真正成为人物发展的 历史和性格成长的必然归宿。当代女作家池莉写的《烦恼人生》,是通过主人翁印家厚一 天流水帐似的、亲身感受到的烦恼——编排成各种各样的情节,然后从容不迫地、一个又一 个地展现出来。用“一天”的微观,表达了“一生”的宏观;以一个人的“小世界”,看到 了千万人的“大世界”。它之所以能给读者这么深的印象和感受,很重要的一点是,这篇小 说的每一个情节,都是从实实在在的生活中来的。凡在城市生活过的人、特别是普通工人、 小公务员或 多或少都有这类体验。由此,得出一个结论:在设计任何一篇小说情节的序幕——开端—— 发展——高潮——结局——尾声时,都要注意它的生活化。情节越贴近生活,越能丰富、深 化人物,越能体现它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

(三)细节。它是小说的第三要素。如果说情节是一个人的骨架,那么细节就 是附于骨架上的 血肉。如果只有好的情节,细节不丰满,那描绘出来的人物,就象得了贫血症、干瘦症,苍 白无力,站不起来。所以,著名作家李准说:“情节好办,细节难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确实如此。再好的情节都是靠细节组合的,细节真实,情节才真实;细节生活化,情节才 会避免概念、公式化,才会把读者带到浓郁的生活气息中去。请看《三国演义》573页中的 一段:“云长右手提刀,左手挽住鲁肃手,佯推醉曰:‘公今请吾赴宴,莫提起荆州之事。吾今已 醉,恐伤故旧之情,他日令人请公到荆州赴会,另作商议。’鲁肃魂不附体,被云长扯至江 边。吕蒙、甘宁各引本部欲出,见云长手提大刀,亲握鲁肃,恐肃被伤,遂不敢动。云长到 船边,却才放手,立于船首,与鲁肃作别。肃如痴似呆,看关公船乘风而去。”上面是《三国演义》中“关云长单刀赴会”这个情节里的最后一个细节:那云长的醉态语言 ,云长一手持刀一手拉鲁肃去江边的气势,云长立于船上的告别,以及吕蒙、甘宁按兵不敢 动,鲁肃吓得说不出话的样子……把“单刀赴会”这个情节的结局推向了高潮,真是尾声 的 “老虎尾巴”:惊险、紧张、有力!关云长和鲁肃的形象也就活鲜鲜地从字里行间跳出来了 。这里要强调的一点是,这些组成情节的最小单位,无论是行动细节、心理细节、对话细节、 肖像细节、表情细节、环境细节,等等,只能从社会生活、工作、学习、娱乐、休息中来, 从各类人物的言行、喜怒、心理活动中来,必须紧紧围绕展示人物性格的中心情节,必须注 意它的生活性、准确性,它才能把人物雕塑得血肉丰满,有声有色!�

(四)环境。它是小说的第四要素。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形成,情节的发展,细 节的渲染,均离不开所设想的环境。环境一般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指人物生存周围的自然条件,社会环境是指 人物生活在一定历史时期周围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社会条件。这两个环境是描绘人物的空 间,是情节、细节的依托。只有善于描绘这两个环境的作者,才能运用环境所赋予的背景、 形态、气氛、结构、色彩,把小说写得情景交融,和谐统一。当代作家贾平凹在这方面处理得非常好。他写的《腊月·正月》、《鸡窝洼人家》、《商州 三录》、《浮躁》等小说,充分利用了他所生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把当地黄荡荡的高 原,野犷的浪漫风景,粗线条的房屋建筑,富有色彩的器具摆设,以及民间的礼仪、歌谣、 祀奠、占卜等等,均涂绘在小说的政治大背景上,并在这个背景的沉重色调中,画他心中各 种各样的人物,画小农心态的角色在改革大潮中表演的一幕幕悲剧和喜剧。请看下面《腊月 ·正月》的一段摘录:�

“这地方很小,却是商州的一大名镇。南面是秦岭;秦岭多逶迤,于此却平缓,孤零零地聚 结了一座石峰。这石峰若在字形里,便是一个“商”字,若在人形里,便是一个坐 翁。但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秦时,商山四皓:东园公、角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避乱隐 居在此,饥食紫芝,渴饮石泉,而名留青史。于是,地以人传,这地方就狭小到了恰好,偏 远到了恰好,商州哪个不知呢?镇前又有水,水中无龙,却生大娃娃鱼,水便也‘则名’, 竟将这黄河西岸的陕西一片土地化拙为秀,硬是归于长江流域去了。�

地灵人杰,这是必然的。六十一岁的韩玄子,常常就为此激动。他家藏一本《商州方志》, 闲 时便戴了个断腿儿花镜细细吟读;满肚有了经纶,便知前朝后代之典故和正史野史之趣闻, 至于商州八景,此镇八景,更是没有不洞明的。镇 上的八景之一就是“冬晨雾盖镇”,所 以一 到 冬天,起来早的人就特别多。但起来早的大半是农民,农民起早为捡粪,雾对他们是妨 碍;小半是干部,干部看了雾也就看了雾了,并不 怎么知其趣;而能起早,又专为看雾,看了雾又能看出乐来的,何人也?只是他韩玄子!”�

贾平凹的这段环境描写:自然形态,历历在如目;历史痕迹,娓娓道来;社会状况,景物之 中 。而人物,过去的与现在的,本地农民和在职乡干部,在这环境 里与山、水、石一起,自 自然然地浮现眼前,而主人公之一韩玄子,就象雾中人,在雾气慢慢消散之后,迈着方步出 台了,这就是以景衬人,以人抒景,情景结合,相得盖彰吧。�

以上谈的四要素,是小说的主要基因,若这四个方面掌握住了,无论写那种类型、那种形式 的小说,就算初步入门了。�



小说的分类�

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学艺术的发展,小说形式也在不断变化着。当前,就流派来分,有现实 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表现主义小说,存在主义小说,新新闻主义小说,“垮掉的一代 ”小说,等等;就表现的方法分,有叙述体小说,散文体小说,诗体小说,生活意识流小说 ,纪实体小说,等等;就题材分,有儿童小说 ,武侠小说 ,侦探小说 ,历史小说,神话 小说,言情小说,科幻小说,等等;就雅俗分,有通俗小说,严肃小说等;但不管怎么分, 总的讲,这些类别,可划归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又称微型小说)四大 类。


(一)长篇小说:它的首要特点是能容纳广阔丰富的社会生活,能反映人生的 重大题材,能正 反面地、纵向地反映整整一个历史时期;其次是,它容纳的人物多,各个阶级,各个阶层, 各个性格,男女老幼,上下左右,都能在其宏观的舞台上尽情表演;其三,它可以以一个主 要 矛盾为主线,也可以由几个主要矛盾交叉纠葛,情节十分复杂,线索重重叠叠,能多侧面、 多角度地展示五彩缤纷、风云变幻的大世界;其四是它可以为一个单纯的主题服务,也可 以包含多个主题、副主题,就如昆仑山脉的胸怀和大西洋的辽阔。众所周知的古典小说《三 国演义》、《红楼梦》,俄罗斯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 以及中国当代作家古华的《夫蓉镇》、莫应丰的《将军吟》,均属此类。长篇小说,一般在 10万字以上。�

(二)中篇小说:它的特点是,反映社会生活的容量比长篇小说要少,但比短 篇小说 要多, 介乎这两者之间。但它还是有较大的舞台,较多的人物,较复杂的矛盾,较频繁的纠葛—— 用 来雕塑一个或几个主要角色,以展示社会中某一段重大事件,揭示生活某一发人深省的问题 ,它的结构当然不能象长篇小说那样枝叶繁多,但也不是短篇小说那样单纯集中。如果长篇 是海,它就是内陆的江河,尽管它不能象海那样一望无际,但它一泻千里,还是非常宏伟壮 观 的。如鲁迅的《阿Q正传》、韩少功的《爸爸爸》、方方的《风景》,均属此类。中篇小说 ,一般在2万字以上。�

(三)短篇小说:它的特点是生活容量比中篇小说小,人物比中篇少,情节比 中篇单纯,主题 也较单一,但它常常截取生活中的一个富有代表性的横断面,人物集中,情节集中,结构严 谨,叙述简练,能以小见大,借一斑而窥全貌,既能塑造血肉丰满的典型人物,又能迅速地 揭 示现实中的本质,如果戈里的《装在套子里的人》、马烽的《三年早知道》、何士光的《种 包谷的老人》,均属此类。短篇小说,一般在2万字以下。�

(四)小小说:它的特点是,此短篇小说的生活容量还要少,人物更单一,情 节更集中,它只 是社会扫描中的美丽一瞬,百花园中的一个快镜头。它类似新闻速写,但一定是画龙点睛, 从一滴水能看到太阳,以极短的篇幅揭示现实的一个亮点。如《当代作家》1990年1月号发 表的李枝增的《吻痕》,是讲一小青年“我”,为了升官当副局长,决心抛弃原来相爱已久 的女友,昧心地与局长丑八怪的女儿“恋爱”。当“我”与女友分手的那天,女友在“我” 腮边吻了吻,留了个鲜红的唇印,说声“祝你幸福!”走了。谁知,这唇印的口红被女友放 进最新粘合剂,怎么擦也擦不掉。“我”只好到医院开刀。结果腮部凹下一块,可唇印渗入 到肉底,腮部仍红艳艳……可怜的“我”,落得个赔了夫人又折兵。看,这千把字的小小说 ,几笔就把“我”曝了光。读到最后,读者可能笑了。在这笑里不也使人悟到:灵魂的虚伪 ,手术刀是无能为力的!小小说,一般一、二分钟可以读完,所以又叫“一分钟小说”,字 数在几百字与千五百字之间。���

结构短篇小说的十个常用技巧��

(一)“横切悬念,倒叙事件”法��
这是指作者为避免平铺直叙,在小说首段就设置提挈全篇、笼罩全文的悬念,故意给读者造 成疑团,以激起读者产生兴趣读下去。如1964年7月5日《湖北日报》发表的一篇《一双明亮 的眼睛》,就采取这一手法。此文一开头是:夜,墨黑,伸手不见五指。我(即文中主角)到 一个生产大队去。由于第一次去,路生,加上碰到天阴,没月亮,没星星,自己又没带手电 ,真是把人急坏了。就在这时,我碰到一个社员,恰恰住在我要去的大队,就把我引去了。 沿途,他一会说:“同志,注意,前头有条沟!”一会,又指点我:“同志,注意左边是口 塘!”最后,进了村,又指着一条巷子说:“里面住着咱们队长,他会招呼你的。”可第二 天清早,我从队长屋里出来,看到一个强壮的中年人,挑着桶,哼着轻快的曲子,向稻场旁 边的堰塘走来。待他走近,我一瞄,哎,多好的一条汉子,眼怎么瞎了? 正想着,只见他蛮不在乎地下塘挑水。我大吃一惊,喊:“…… 是塘,你不要掉到水里了。”他回过头,眨眨眼,好像看到了我:“你不就是我昨夜给你引 路的同志吗?”……看到这儿,读者一定禁不住问自己:他是个瞎子吗?为什么能那么利索地 引 人走夜晚呢?为什么他比有眼睛的人的“眼睛”还明亮呢?这就叫作“切入悬念”,下面就等 着作者“倒叙事件”——读者也就非读下去不可了。�


(二)“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法��
世界艺术大师卓别林有一句名言:“我总是力图以新的方法来创造意想不到的东西。假如我 相信观众预料我会在街上走,那我便跳上一辆马车去。”(引自《卓别林——伟大的流浪汉 》一书),这就告诉我们,创作结构要巧,首先要“出其不意”,这是第一步。但更重要的 ,是所叙述的情节,必须在情理之中。所谓情理之中,是指这种“出其不意”,与小说中人 物性格的发展合拍,合乎客观规律,合乎生活逻辑。它不是荒诞的,不是臆造的。既曲折离 奇,又理所当然。如美国作家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就非常巧妙地作到了这一点。小 说是叙述美国圣诞节这一天,一对恩爱夫妇准备互赠礼物,并都想买件使对方意想不到的东 西。妻子看到丈夫有个祖传的金表,但没有表链,就剪掉自己最珍爱的金色长女,拿去卖了 ,并用卖金发的钱去买表链。丈夫呢?看到妻子有一头美丽的金发,但缺少一套适用的名贵 梳子,就卖掉自己祖传的、一直伴随在身边的、也是自己格外珍爱的表,用卖表的钱买了一 套美丽华贵的梳子。结果两人一碰面,丈夫拿着妻子送的新表链,表没有了;妻子拿着丈夫 送的一套新梳子,长长的金发没有了!夫妻俩只好凄然相对而笑。在这里,尽管有对故事主 人公与读者的“出其不意”,但统统在情理之中。因为他们夫妻恩爱,超过了对“金发”、 “表链”的感情。而“金钱第一”的资本主义世界,对下层的小人物来说,也只能是这样辛 辣的结局。

��
(三)“淡化情节,形散神聚”法��
这种创作法,从表面看,没有出其不意的情节,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而且平铺直叙,一直 是淡淡的气氛。但是,在这平铺直叙中,带有涌袭心灵的感情;在这淡淡的凄凉中,带有一 种说不出的人生韵味,常常是“无情”更有情,无声胜有声。如张洁写的《拾麦穗》,是讲 农村的一个小姑娘,家里很穷,每年夏天割麦时,她总是挽个篮子,到打过麦的麦地里拾麦 穗 。这个时候,一个卖麦芽糖的老汉来了。别的孩子用拾的麦穗与老汉换糖吃,而这个小女孩 舍不得。老汉便常常免费敲糖给她吃。别人就笑她,说她嫁给这个老汉算了。她对此并不怎 么懂,老汉也觉得没什么,大家也只是开开玩笑,以后也再没提起此事。可她——这个小小 的姑娘,当老汉没再来卖糖时,却在村头等着,等着……她在等什么呢?仅仅是为了吃老汉 的糖吗?不,这里面有说不清的味,有一种淡淡哀恋,一种人与人之间能相互沟通的情绪… 这就叫“形散神 聚”,是“无结构”的结构,是用一种内在精神编织的“情结”文体。��

(四)“一箭双雕,一点两面”法��
作者在写小说中,似导戏的导演,常常让舞台上的角色拿这样或那样的道具。好导演会利用 这个“道具”,不只让一个角色,而使许多角色与这个“道具”有关系;不只让一方,而是 让矛盾的双方都与这个“道具”打交道。这样,就可以从这个“道具”身上挖掘人物心灵世 界,揭露生活本质,完成作者在这发现上的美学思想。当代英国作家斯丹·巴斯托的短篇《 二十先令的银币》就是如此。我们看到,“20先令的银币”本身就是作者的一个道具。作者 就利用这个道具,首先让文中的、有钱的马斯顿太太故意把它放进一套衣服里,然后让她的 仆 人弗斯戴克太太送这套衣服到洗衣店去洗,但交代了一句,送洗之前,得把衣服口袋掏一掏 。弗斯戴克是个穷人,丈夫又瘫痪,急需钱用。这银币该给她带来多少欢乐呵:可以给可 怜的丈夫买水果,买烟,加上一瓶酒;还可以去买几件必须添置的衣服……而马斯顿太太, 就希望弗斯戴克 悄悄地瞒下这枚银币,并把这二十先令花掉,然后她 再叫弗斯戴克交上这笔钱。弗斯戴克若交不出,她的目的就达到了,证明穷人穷得卑劣、下 贱 ,而她自己才是高尚的。你看,作者利用这个道具,自然而然地“一箭双雕”了。既展现了 世界穷人物质的贫穷,还暴露了富人精神上的无耻,并深刻地揭示了这个世界人与 人之间的关系是多么残酷!这篇小说的结尾是:弗斯戴克太太经过一番艰苦的思想斗争后, 总算没用这个“设下圈套”的钱。当马斯顿太太一过问,她就颤悠悠地交还了……可这“二 十先令的银币”却深深地在读者脑海里打下了烙印。

��
(五)“偶然中必然,必然中偶然”法��
小说作者要学会在生活中发现偶然中隐 藏着的必然性,学会在写小说时运用这种偶然中的 必 然性。它能引发读者寻根盘底地、津津有味地追读下去,而且能揭示生活中不易发现的本质 意义。如法国小说《项链》的作者莫泊桑,对此技巧就运用得非常漂亮。故事是这样的:小 职员的妻子路瓦裁夫人为了得人欢心,被人艳羡,在准备参加一个上流社会的晚会时,向她 的女友借了串项链配戴。当晚,这项链加上她的美貌,确实让她出了风头。不料,乐极生悲 ,在归途上她竟丢失了项链。为了赔偿这项链,她不得不承受经济上的压力。经过十年艰苦 努力,她和丈夫还清了因买项链所欠的债。谁知待她刚还完债,便发现她原来借的项链是假 的。真是一夜风头得到的是十年辛酸,片刻虚荣换来的是半生痛苦。这“借项链”——“失 项 链”——“赔项链”——“还项链债务”——“发现项链是假玩意”的一系列情节,节节都 隐 蔽着“偶然中的必然,必然中的偶然”,读来引人入胜,又发人深省。��

(六)“银丝串珠,数点一线”法��
当今现代派小说家面对某些人的精神危机,产生了恐惧感。于是他们常常用荒诞的、超现 实的、生活中还没出现的、纯粹主观想象的“抽象”物于以编织描绘——以反映他们的世界 观 。而且在写法上,从表面看,往往是分离的、意识流的、不易理解的。但是,仔细读,会发 现 ,这些小说内部是互为联系,相辅相成,彼此烘托,合成一体的。可称之为“银丝串珠,数 点一线”吧。如美国作家亨利·斯莱萨写的短篇小说《……以后》。它是反映核战争恐怖, 谈世界进行核大战以后的情况。核大战如今没有发生,如何描绘?现代派的作家就用他们打 碎当代世界的“碎片”,主观荒诞地串起来叙述。《……以后》共分四段:“博士”、“律 师”、“商人”、“酋长”。这博士、律师、商人、酋长之间毫无联系,似乎风马牛不相 及。但“博士”段讲的是——他原来教《记忆学》,训练学生养成完美的记忆,已出版了六 本 这方面的专著。可核战争后,他失业了,人们再不要记忆了,核战惨状令人不敢回忆!所以 ,他只好改教“速成课程”——“如何忘记”。“律师”段讲的是:过去的杀人犯是要判极 刑 的,但核战后,人口减少了百分之九十,女人与男人的比例是800∶1。因此,这位男性杀人 犯现在的极刑是:与18个女人结婚,使他妻子的总数达到31个。“商人”段讲的是:原来他 以为核战后,人死的多,服饰用品销售量会直线下降,但一个优生学教授对他说,由于原子 辐射,变种生育—一个孩子有两个头,已经接近生育总数的65%,所以,包括帽子的服饰用 品会逐渐畅销,供不应求。商人也就放心了。“酋长”段讲的是:几个文明的白种人跑到一 个很远的孤零小岛上去躲避原子辐射毒。他们随身带了个仪器—一个开着小口的金属物。凡 是有原子幅射毒的人,只要一瞄它,它会发出声响。这些白人与岛上的土著酋长见面后,就 用这仪器试验:当时,岛上的土人瞄仪器,仪器不声不响;而白人看仪器,仪器狂呼乱叫 。白人大喜,请求留下。可白人进村后,酋长下令把他们杀掉,并与部下吃了他们的肉,结 果 染上了原子辐射毒,再瞄仪器,仪器便响起来。从此原子辐射毒在哪儿也不能幸免了。这四 段无连贯的情节,堪称“笔断意不断”,藕断丝连,以四个不同的荒诞侧面,反映了世 界一些阶层在核战争后的心态。现代派作家就是这样把当代与未来采用他们的人生观穿起 来了。��

(七)“明线暗线——双环连套”法��
这种小说技巧是运用文中两个一明一暗的线索,平行交叉,双环连套,从一个人物引出一 个人物,从一个故事引出一个故事,不仅使两个人物、两个故事发生密切的关系,而且不断 丰富人物性格,推动主题思想深化,如鲁迅写的小说《药》就是如此。故事的明线是:清末 年间,华老栓的儿子小栓得了痨病,人们说此病吃了血馒头就好了,所以老栓等到一天清早 衙门杀人,就拿着洋钱去买用囚犯血染的馒头,并匆匆拿回家给小栓吃。此文暗线是:老栓 去取血馒头那天清早,被杀的囚犯是革命者夏瑜,小栓就是吃的他的血馒头,但这剂“药” 并没把小栓的病治好。小栓最终还是被痨病夺去了生命。作者就将这明暗两线交叉,结成双 环连套——在本文结局的坟场上,让小栓的墓和夏瑜的墓错落地挨在一起,小栓的母亲、 夏 瑜的母亲又都在给儿子上坟、烧纸……《药》的主题:“愚昧的群众享用革命者的鲜血, 不 是医治病苦的良药;资产阶级脱离群众的革命,不是疗救中国社会的良药。”就自然而然地 从坟地里奔出来了。��

(八)“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法��
这种创作技巧是,作者把自己准备着力表现的人物,不妨先压一压,就如伸出去打人的拳头 ,先缩一缩。这样,击出去,更有力;而准备贬低的人物,则不妨先让他“威风威风”,然 后,让他从“威风岭”上掉下来,便“摔”得更惨。这里,先看看“欲扬先抑”的典型 例子,它就是马烽写的《我的第一个上级》。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县农建局的田副局长。从 表 面看,这个老田衣冠不整,披个烂棉袄,无精打采,疲疲塌塌,慢慢吞吞,简直不象个领导 样子。可随着作品的逐步深入,突然异峰崛起:他在海门决堤抢险过程中,熟谙全局,胸有 成竹,果敢勇猛,不顾1954年防汛中患上的、一直没有好的、十分严重的关节炎,身先士卒 地带头在大风大浪中搏斗,一直到战胜险情才收兵!作品正是运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塑 造了一个活生生的社会主义英雄人物。而“欲抑先扬”的例子,各类小说中都有,象《水浒 》中的 “武松醉打蒋门神”,作者先把蒋门神描绘得如何厉害,如何了不得,很多武艺高强的人 都不是他的对手,这是”先扬“,可武松一出场,几个回合,蒋门神就趴下了:一方面衬托 了武松威武,一方面也把蒋门神欺软怕硬的虚弱本质揭露无遗。这两种写法常常是交叉使 用,互辅互补。��

(九)“盆中藏月,以小见大”法��
用这个技法的小说,一般题材单纯,场景单一,人物较少,情节相对来讲也比较平淡。但如 何从单纯的题材和不长的篇幅里塑造丰满的形象和挖掘出较深的主题,就得“盆中藏月,以 小见 大”了。下面是作家叶文玲用此法结构的《藤椅》简介:一个中学教师杨健,领回了学校发 给他的一把新藤椅,全家都感到高兴。可高兴之后,大家想,新藤椅往哪儿放呢?这个三代 同堂、老幼六口住的15平方米的房间里,现在是连一把椅子也挤不进去了。于是,老杨只好 婉惜地将藤椅退给学校。看,这个作品,一无传奇色彩,二无复杂的情节,就这么平凡人小 事,就这么平铺直叙,就这么淡淡然,凄凄然……但它确实震撼了读者的心!解放三十年了 ,一直勤勤恳恳干教育事业的杨老师一家,为什么还窝在蜗牛似的小房里?!诚然,是“四人 帮”十年的“愚民”政策,是“白卷大王”散发的精神污染……除此之外,我们是不是应该 清醒清醒,尽快地、实实在在地清除这些“愚民”的余毒和“白卷”的偏见!让藤椅、还有 比藤椅更重要的东西能来到杨老师的家呢?!大海能容下皎明的月亮,小小的一盆水也能容下 皎明的月亮,如何以小见大,一叶报春,就看作者运用此法的功力了。��

(十)“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法��
这是讲小说收尾的技巧。故事的开头好,发展好,但最后一个音符,最后一抹油彩,最后一 个标点处理若不当,也会虎头蛇尾,归之失败。

http://newblog.sohu.com/members/hsygc/755740.html

小说是在虚构故事中,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觉经验

⑺ 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梅尧臣的诗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

梅尧臣名人名言:

月缺不改光,剑折不改刚,月缺魄易满,剑折铸复良。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男儿志在守,可杀不可苟。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下不以傲接,上不以意迎。

作诗无古今,惟造平淡难。

红栖金谷妓,黄值洛川妃。

疲马不畏鞭,暮途知几千。

陶尽门前土,屋上先片瓦。

五更千里梦,残月一城鸡。

谁道田家乐?春税秋未足。

老树著花无丑枝。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名人名言大全摘抄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河南新郑(今河南郑州新郑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于河南新郑东郭宅(今新郑市东郭寺村),白氏祖籍山西太原,白居易的曾祖父移居下邽(今陕西渭南),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巩县(今河南巩义市)县令,和当时邻居新郑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清水秀,遂移家于河南新郑。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公元846年白居易于洛阳去世,葬于香山。

白居易名人名言语句大全:

1.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2.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3.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4.临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

5.平易近人,人心归之。

6.巧言构人罪,至死人不疑。

7.人生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

8.劝君少干名,名是锢身锁。劝君少求利,利是焚身火。

9.不饮浊泉水,不息曲木荫。所逢苟非义,粪土千万金。

10.千里始足下,高山起微尘,吾道亦如此,行之贵日新。

11.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12.浩荡入溟阔,志泰心超然。

13.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14.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

15.立采诗之官,开讽刺之道,察其得失之政,通其上下之情

16.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17.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

18.黄金不惜买娥眉,拣得如花四五枚,歌舞教成心力尽,一朝身去不相随。

19.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20.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21.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22.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23.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24.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25.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26.临别慇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27.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28.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29.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30.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3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

3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

33.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唐白居易与元九书)

34.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唐白居易琵琶行)

35.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琵琶行)

36.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唐白居易长恨歌)

37.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唐白居易长恨歌)

38.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白居易长恨歌)

39.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唐白居易放言)

40.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41.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42.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43.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44.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洒还独倾

45.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地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46.随1随贫旦欢乐,不开口笑是痴人。

47.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裳寒谁与共?

48.傅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49.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50.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51.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52.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53.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54.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55.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怜光采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56.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57.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58.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59.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翅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李凖经典说说




李凖,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剧作家。河南洛阳人。原名李准,曾用名李铁生,中共党员。1949年后历任河南省文联作家,中国作家协会河南分会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中国作家协会第三届理事、第四届主席团委员、第五届副主席,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一级。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常务理事,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全国第三届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1946年开始发表作品。

李凖经典说说:

我写《黄河东流去》,不是为逝去的岁月唱挽歌,而是想在时代的天平上重新估量一下我们这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延续的生命力量。

现在回顾我的创作,有三个人的三句话令我不能忘记。一个是胡风,他在监狱里读了我的全部小说,后来他对我说:李凖呀,你把生活写得太甜!再一个是沈从文,他读了我的小说后说:李凖,你写得太少了。第三个是栾星,他见到我说:李凖,再也不要写那些速朽的东西了。

没有几下绝招,难得成为作家。我的看家本事就是三句叫人落泪,五分钟进戏,把读者的心放在我的手心里揉,叫他噙着眼泪还得笑!

在作家面前,我从不示弱,自视天下第一。在书画家面前,我却不敢张扬,哪怕三岁顽童,只要能书能画,我都会给他鞠躬。

著名爱国诗人及诗句


1、短篷炊饮鲈鱼熟,除却松江枉费诗。辛弃疾《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

2、报国无门空自怨,济时有策从谁吐。吴潜《满江红送李御带珙》

3、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龚自珍《漫感》

4、燕语如伤旧国春,宫花一落已成尘。李益《隋宫燕》

5、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陆游《金错刀行》

6、国事如今谁倚仗,衣带一江而已。文及翁《贺新郎西湖》

7、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

8、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

9、读书本意在元元。陆游《读书》

10、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

11、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岑参《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12、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13、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岳飞《满江红》

14、朝市不足问,君臣随草根。高适《登百丈峰二首》

15、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6、白头灯影凉宵里,一局残棋见六朝。钱谦益《金陵后观棋绝句六首选一》

17、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18、山川勤远略,原隰轸皇情。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19、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刘克庄《沁园春梦孚若》

20、故国梅花归梦,愁损绿罗裙。孔夷《南浦旅怀》

21、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22、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黄庭坚《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23、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三》

24、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25、莫倚倾国貌,嫁取个,有情郎。李隆基《好时光宝髻偏宜宫样》

26、范增一去无谋主,韩信原来是逐臣。严遂成《乌江项王庙》

27、奏恺乐,归皇都,班爵献俘邦国娱。何承天《战城南》

28、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29、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陆游《病起书怀》

30、叹神游故国,花记前度。刘辰翁《兰陵王丙子送春》

31、蜀魂飞绕百鸟臣,夜半一声山竹裂。林景熙《冬青花》

32、埋没钱塘歌吹里,当年却是皇都。魏大中《临江仙埋没钱塘歌吹里》

33、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汉家旌帜满阴山》

34、武皇去金阁,英威长寂寞。江淹《铜爵妓》

35、家国兴亡身独存,玉容还受楚王恩。汪遵《息国》

36、待罪居东国,泣涕常流连。曹植《怨歌行》

37、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陆游《陇头水》

38、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杜甫《为农》

39、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屈原《国殇》

40、故国如尘,故人如梦,登高还懒。詹玉《醉蓬莱归故山》

41、指点六朝形胜地,惟有青山如壁。萨都剌《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

42、吴王事事须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陆龟蒙《吴宫怀古》

43、天相汉,民怀国。史达祖《满江红九月二十一日出京怀古》

44、鹦鹉殊姿致,鸾皇得比肩。胡皓《同蔡孚起居咏鹦鹉》

45、四牡何时入,吾君忆履声。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46、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47、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夜泊水村》

48、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

49、世间无限丹青手句子网,一片伤心画不成。高蟾《金陵晚望》

50、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51、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52、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臣残阳。李纲《病牛》

53、平生端有活国计,百不一试薶九京。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

54、怅然孤啸,青山故国,乔木苍苔。倪瓒《人月圆伤心莫问前朝事》

55、野臣潜随击壤老,日下鼓腹歌可封。鲍防《元日早朝行》

56、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二首其二》

57、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58、关山万里作雄行。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59、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屈原《国殇》

60、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杨炎正《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

61、起望衣冠神州路,白日销残战骨。辛弃疾《贺新郎用前韵送杜叔高》

62、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杜审言《渡湘江》

63、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64、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陈与义《咏牡丹》

65、器乏雕梁器,材非构厦材。赵彦昭《奉和元日赐群臣柏叶应制》

66、渐老念乡国,先归独羡君。简长《送僧南归》

67、婿为燕国王,身被诏狱加。李白《秦女休行》

68、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69、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蒿里行》

70、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71、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屈大均《秣陵》

72、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梁启超《读陆放翁集》

阅读全文

与有声小说李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说和好看的你在一起 浏览:344
小说主人公3字男生 浏览:816
有声小说李准 浏览:806
主角姓楚都市复仇小说 浏览:672
好看的兄弟小说排行榜 浏览:351
gl小说作者绝歌本人 浏览:915
穿越小说之冷面王妃第100章 浏览:378
小说阅读网老板的保镖 浏览:447
全本已完结小说txt下载 浏览:774
无女主校园类小说 浏览:112
男主重生专一校园小说 浏览:385
网游类小说主角有胎记 浏览:916
求好看的经曲小说姐弟恋青梅竹马 浏览:56
小说主角叫林无忧 浏览:636
重生之发家史小说 浏览:1
小说男主角容华 浏览:523
小说主角得到一块手表 浏览:613
小说完本下载排行榜 浏览:612
小说张显宗结局 浏览:529
类似村爱小说全集 浏览: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