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刘心武的《钟鼓楼》,阿来的《尘埃落定》,凌力的《少年天子》都曾获"矛盾文学奖"。判断题
第一届(1982年) 魏巍《东方》 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 莫应丰《将军吟》 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 古华《芙蓉镇 第二届(1985年) 张洁《沉重的翅膀》 刘心武《钟鼓楼》 李准《黄河东流去》(上,下) 第三届(1988年) 路遥《平凡的世界》 凌力《少年天子》 孙力、余小惠《都市风浪》 刘白羽《第二个太阳》 霍达《穆斯林的葬礼》 本届荣誉奖 肖克《浴血罗霄》 徐兴亚《金瓯缺》 第四届(1998年) 陈忠实《白鹿原》(修订本) 王火《战争和人》(一、二、三、四部) 刘斯奋《白门柳》(一、二部) 刘玉民《骚动之秋》 第五届(2000年) 阿来《尘埃落定》 王安忆《长恨歌》 张平《抉择》 王旭烽《茶人三部曲》 第六界入围名单 莫言《檀香刑》 宗璞《东藏记》 熊召政《张居正》 贾平凹《怀念狼》 张洁《无字》 孙惠芬《歇马山庄》 李锐《银城故事》 红柯《西去的骑手》 徐贵祥《历史的天空》 铁凝《大浴女》 朱秀海《音乐会》 成一《白银谷》 麦家《解密》 张一弓 《远去的驿站》 雪漠《大漠祭》 懿翎《把绵羊和山羊分开》 叶广岑 《采桑子》 黄国荣 《乡谣》 尤凤伟 《中国1957》 李洱《花腔》 王蒙《活动变人形》 周大新 《第二十幕》 阎连科 《日光流年》匿名 回答采纳率:22.8% 2009-09-30 19:10 检举你觉得这个答案好不好? 好(0)不好(0) 相关内容 矛盾文学奖作品有哪些1个回答 找矛盾文学奖作品7个回答 获得矛盾文学奖的作品3个回答 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有哪些?3个回答 哪些书是得过矛盾文学奖的3个回答 矛盾文学奖作品矛盾文学奖作品下载矛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历届矛盾文学奖作品矛盾文学奖作品txt矛盾文学奖矛盾的作品第七届矛盾文学奖 其他答案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工作于2008年10月25结束。 贾平凹著《秦腔》 迟子建著《额尔古纳河右岸》 周大新著《湖光山色》 麦家著《暗算》 获此殊荣。 茅盾文学奖是根据茅盾先生生前遗愿,为鼓励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推动中国社会主义文学的繁荣而设立的,是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 在前六届的评奖中,不乏为大众熟悉的佳作。如第一届获奖的姚雪垠作品《李自成》和古华的《芙蓉镇》。后者还曾被改编成电影,由辞世不久的著名导演谢晋执导,一举获得了第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女主角奖、最佳女配角奖、最佳美术奖。 此外,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陈忠实的《白鹿原》、阿来的《尘埃落定》、王安忆的《长恨歌》等都是大众较为熟悉的作品。 此前七届获奖名单如下: 第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71—1981)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周克芹 《东方》 魏巍 《将军吟》 莫应丰 《李自成》(第二卷) 姚雪垠 《芙蓉镇》 古华 《冬天里的春天》 李国文 第二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82—1984) 《黄河东流去》 李准 沉重的翅膀》(修订本) 张洁 《钟鼓楼》 刘心武 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85—1988) 《平凡的世界》 路遥 《少年天子》 凌力 《都市风流》 孙力 余小惠 《第二个太阳》 刘白羽 《穆斯林的葬礼》 霍达 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89—1994) 《战争和人》(一、二、三) 王火 《白鹿原》(修订本) 陈忠实 《白门柳》(一、二) 刘斯奋 《骚动之秋》 刘玉民 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95—1998) 《抉择》 张 平 《尘埃落定》 阿 来 《长恨歌》 王安忆 《茶人三部曲》(一、二) 王旭烽 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99—2002) 《张居正》熊召政 《无 字》 张 洁 《历史的天空》 徐贵祥 《英雄时代》柳建伟 《东藏记》宗 璞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 《秦腔》 贾平凹 《额尔古纳河右岸》迟子建 《湖光山色》 周大新 《暗算》 麦家,所以,是对的,打“√''。
『贰』 谁看过刘心武写的<钟鼓楼>,能否评价一下
当时看的时候感触很深,时间长了都没啥感觉了。
最深刻的是文中各人物面对逆境还能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感觉我们招受的困难根本就不算什么,无论招受什么都应保持乐观。
还有那个反复情变的女人,(忘记叫什么了)我不觉得她该受谴责,至少她对自己和别人都是城实的。在那个年代能有这种追求实在不易。
刘心武的红学研究也很了得,他的猜测很有理,他还写过水龙吟,不过我都每兴趣读完。
『叁』 刘心武《钟鼓楼》中,“鼓楼在前,红墙( )瓦”
鼓楼在前,红墙灰瓦。钟楼在后,灰墙黑瓦。——刘心武《钟鼓楼》
红墙黄瓦,是作家张克群的一本书。
『肆』 求刘心武揭秘《红楼梦》MP3全集下载|百家讲坛
刘心武的支持者,你们醒醒吧
高中时读过刘心武的《钟鼓楼》,很受感动,所以我对刘心武一直心存好感,在我单纯的思维里,能写出这样一部小书的作家一定是个有爱心有责任心有学术良心的好人。
但当我看到刘心武在百家讲坛上大谈秦学,改变了我对他的良好印象。很多他的所谓独家观点只要读过两遍红楼的人都能看出来,根本站不住脚。我当时比较崩溃,这是我心中的偶像么?他真是在研究红楼,也许是他研究方向搞错了吧。对他的崇拜开始动摇。
果然他的观点被很多人批评,可是他面对批评避重就轻的嘴脸让我彻底失望了。刘心武总是表现得似乎十分谦虚,十分有风度,承认自己有错误,但总不老老实实说是什么错误,那些原则性的错误就算别人找的是铁证,他也要矢口否认;要是有人批评,也要以退出“红学界”来威胁。我于是开始怀疑他的学术良心了。
再后来,读了他著名的肉麻散文《给侄孙女的七条忠告》,1.要十分珍惜你的童贞——你的童贞一旦失去了便没有第二个“初夜”。2.在性观念,特别是性行为上,要有一道底线——不要随便和人上床。3.不能吸毒——奥斯卡片《美国丽人》里的美少女,并未被任何一个男人破瓜。一个叔公张嘴闭嘴叫侄孙女别乱和人上床?这样的忠告让我无语,我只能怪自己当年有眼无珠,并开始怀疑他的审美情趣了。
刘心武借百家讲坛红极一时之机,将他充满争议的“秦学”专著付梓,并且大卖特卖,他不是白痴,自己的观点处处碰壁也是事实,明知道自己的观点错误连篇,——至少很不成熟,仍然拿出来大肆兜售,我更加怀疑他的人品。
人们终于认清了刘心武的本质。刘心武是个人格低下的文人,他的作家头衔来的太容易,因一篇《班主任》而成名。其实《班》在“伤痕文学”、“反思文学”中格调是最差的,文笔充满议论和说教,体例上不像小说,倒像政论。只是当时的形势需要,才跻身于作家行列,除了《钟鼓楼》,他就没有什么大作可言了。天资愚笨,黔驴技穷而又不甘寂莫才演了一出又一出(有点类乎央视韩乔生的所作所为),归根结底是“作家”这个头衔害了刘心武先生。过去这么多年了,看到网上还有许多网友还在不遗余力地支持刘心武和他的“秦学”,我忍不住要说几句了。
你们可以迷信这个著名作家的“秦学”,但前提是请诸位先丢开秦学独立读三遍红楼。张嘴闭嘴谈学术,丢开原著谈学术难道不是很荒谬么?等你们读完三遍红楼仍然支持刘心武,那我无话可说。
不要动不动就拿“刘心武成名几十年了,反驳他的人有本事也写篇《钟鼓楼》给人看看”这样的话来攻击人,刘心武在几十年前的确是个作家,但现在不是,而且他研究红楼梦态度不严谨,对待批评态度不端正也是事实。按这个观点的话,作家批评权只能掌握在高一层次的作家手里了,那刘心武写不出红楼,他更没资格评点红楼。——典型的逻辑混乱。
“刘心武另辟蹊径开创了红学研究的新高度,抢了别的红学家饭碗,所以他们群起而攻之”,这种观点也是胡说。对待刘心武犯的那些错误,红学家最有发言权,我们怎么能一句话就剥夺了他们的批评权?学术不是行政司法,不需要同行回避和避嫌。好比医院出事,必须找专业人士来鉴定是否属于医疗事故,按上面同行回避的观点,只能找厨师、园丁之类外行来鉴定,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那些在媒体公开批评他的红学家,自己心浮气躁,借批评刘老师炒作自己,象一群小丑那样丑陋的表演。”这个观点很无聊,当代资讯这么发达,批评者可以在很多场合批评,比如学校课堂、家里客厅、文学沙龙,媒体只是诸多场合之一,但容易为公众所知的方式是媒体,我们不能说批评者刻意选择在媒体。而且很多红学家成名已早,根本不必要借批评刘心武来炒作自己。
“刘心武十多年苦心孤诣专心致志的研究红楼梦,可谓呕心历血,别的不说,单就从积极角度启发了更多人阅读《红楼梦》的兴趣,提高红迷研究红楼的热情,扩大红楼梦的社会影响力及关注度上看就是值得肯定与尊重的。”这是事实,也是悲剧。掀起中国红楼热潮,客观上刘心武的确起了一定的作用,别忘了CCTV提供了百家讲坛这个平台更是功不可没。不能因为刘心武曾经起到积极作用就盲目相信他错误的观点。一码归一码,就像汪精卫曾经是反满英雄,但他后来更是大汉奸。
说到这里,刘迷们还会拿出最后的杀手锏——“红楼梦研究就是见仁见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听上去很有道理,但这句话还有后半段:“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哈姆雷特不会变成李尔王。”这句话揭示了文艺欣赏中客观差异性和主观一致性的统一,贴合了人们的审美规律,真因如此它被当作一个格言一直传诵至今。但是,“一千个哈姆雷特”终究只是哈姆雷特,你不能把他理解成罗密欧、麦克白甚至贾宝玉,所以文学作品鉴赏不仅要尊重鉴赏者的主观感受和阅读过程中的个性差异,还要尊重文学作品本身的客观存在性。用胡文彬先生的话说,“你在家怎么猜谜都可以,写出著作也可以,问题是你不能把猜谜的结论拿到中央电视台上宣传。中央电视台的受众面这么大,一个猜谜的东西让全国观众坐在下面听那就不行了。”
一语中的!
朋友们,研究热爱文学没有错,但请先找准一个正确的导师!
——转自 麦田里的守望者 的新浪博客
『伍』 《钟鼓楼》这部小说是谁写的
《钟鼓楼》是刘心武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并由此荣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回小说讲述了答20世纪80年代初发生在北京钟鼓楼一带的故事,展示了极其丰富多彩的社会场景,在风俗、观念开始发生巨变的迷人的北京老城,陈说着市井的悲欢、几代人的命运,穿越岁月烟尘,再看刘心武笔下的动人世相,犹同翻开了城市记忆的鲜活浮世绘……堪称一部洋溢着浓浓京味的现代《清明上河图》。
精选集四卷本里收录的,都是他30年来最重要的作品,包括三部长篇小说《钟鼓楼》、《四牌楼》和《栖凤楼》,中篇小说《如意》,短篇小说《班主任》以及他的一本日记体随笔集的作品。
『陆』 刘心武长篇精品:钟鼓楼txt全集下载
刘心武长篇精品:钟鼓楼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回费下载:
内容答预览:
这一段完全可以跳过去不读。不过读读也无妨。
大约一百多年前。清朝光绪皇帝载登基不久。是一个月黑夜。
在北京北城,离钟楼、鼓楼不远的一所贝子府中,忽然有一声凄厉的惨叫。
贝子虽是逊于亲王、郡王、贝勒的第四等贵族,但那府第也颇为轩昂华丽。值夜的仆人和巡更的更夫听见了那声转瞬即逝的惨叫,慌忙行动起来,点燃了许多摇曳着红舌的蜡烛,动用了若干盏羊角提灯,立即在全府中进行了紧急巡查。回廊曲折、花木蓊翳的后花园自然是巡查的重点。
天上没有半点星光,阵阵小风掠过,厅堂檐角的“铁马”发出杂沓的音响。
被惊动的主持家务的姨娘和府内总管,在议事厅里听取了各路仆人的搜寻报告:各处门户皆无异常,整个邸宅没有发现任何侵入的人和物。
于是,那声短暂的惨叫被怀疑为掠过府邸上空的“夜猫子”的嚎声,那当然属于“不祥之兆”,需得加倍小心——姨娘当场吩咐,天一亮便到隆福寺和白云观请僧、道来府禳解。
一切似乎又归于正常。多燃的灯烛相继……
『柒』 刘心武的<钟鼓楼>的内容概要是什么
共 3 条
刘心武,以短篇小说《班主任》成名,该作被视为伤痕文学的代表作。其作品以关注现实为特征,其1985年发表的长篇小说《钟鼓楼》获得第二届茅盾文学奖,是当代主流作家之一。90年代之后,成为《红楼梦》的积极研究者.
本书叙述的是1982年12月12日早晨5点至下午5点北京钟鼓楼一带发生的故事。一个古旧的四合院里,薛大娘一大早起来收拾东西,等待同和居何师傅来操办酒席,因为她的二儿子薛纪跃今天结婚。而薛大爷却和平时一样到什刹海后海边去遛弯儿打拳了。大儿媳孟昭英迟迟未到,薛大娘心里着急,同院的小伙子荀磊帮她在院门两边贴上大红喜字。荀磊的爹是退休工人,现在以修鞋为业。荀磊从小家教严,读书认真,外语成绩好,中学毕业后出人意料地被外事部门招去,送到国外培训。今年夏天回国在重要部门当翻译。这时,年轻人路喜纯正骑着自行车往薛大娘家来。他在崇文门附近一家小饭馆工作。同和居掌勺师傅老何为了让儿子顶班提前退休来这家小饭馆掌勺,见路喜纯心地纯正、好学上进,便收他为徒。今天,路喜纯就是替师傅来薛家操办婚宴的。住四合院外院三间南房的是京剧演员澹台智珠。“文革”中她受迫害被弄到纽扣厂当包装工,和普通车工李铠结了婚。薛大娘看她夫妻和美,儿女双圭,图吉利请她陪大儿媳去迎亲。但剧团里给澹台智珠唱小生的濮阳荪和两个伴奏的突然来告急:拉京胡的老赵和打板鼓的老佟被另一位更有名的女演员拉走了。李铠讨厌满身女人气、和自己老婆同台演出的濮阳孙,愤而出走,澹台智珠去寻,陪孟昭英去迎亲的只好换成薛家对面的詹丽颖。詹丽颖50年代大学毕业,心地善良,为人热情,但说话嗓门高,不知轻重,又任性.......
图书目录:
并非开头(从一百年前 到一九八二年十二月十二日)
.这一段完全可以跳过去不读 不过读读也无妨。
第一章 卯(晨5时—7时)
1.钟鼓楼下 有一家人要办喜事 最操心的是谁?
2.地安门大街上 来了一位给婚事帮厨的人 他为
什么不要茶壶?
3一位正在苦恼的京剧女演员 人家却请她去迎亲。
4一位局长住在北房 他家没有自用厕所
5一个女大学生的单相思 那小伙子确实可爱
第二章 辰(上午7时—9时)
6一位令人厌烦的热心人。
7.婆媳之间的矛盾 难道真是永恒的吗?帮厨的倒
勾起了一桩心事
8.不但当了喇嘛可以结婚 结了婚的人也可以去当
喇嘛。
9.京剧女演员只好从迎亲行列中退出
1一位修鞋师傅 他希望有个什么样的儿媳妇?
第三章 巳(上午9时—11时)
11.新郎并不一定感到幸福
12一位农村姑娘带着厚礼走来。
13.婚宴上来了一位不寻常的食客 你知道当年北京
的“丐帮”吗?
14.新娘子终于被迎到了新房中。有的售货员为什么
故意冷落顾客?
第四章 午(中午11时—1时)
15.北京人这样结婚。
16一位不爱搭理人的技术情报站站长。
17.局长接待了不速之客 并接到一封告发信。
18农村姑娘和城里姑娘为什么谈不拢?
第五章 未(下午1时一3时)
19.本书的一个大主角——四合院。
2一位女士的罗曼司 她为什么向一位邮迷要走了
一枚“小型张”?
21.不需要排演《铸钟记》而需要立即干点别的
『捌』 《钟鼓楼》是谁写的好看不
《钟鼓楼》的作者是当代作家刘心武,1942年出生,祖籍四川,后在北版京生活,他在中学时代即开权始写作,并有散文、小说、杂文、评论等散见于报刊。196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专科学校,在中学当语文教员,担任过10年班主任。后在北京出版社当编辑,此后担任过《人民文学》常务副主编、主编,现为中国作协专业作家。
刘心武《钟鼓楼》是长篇小说(曾获茅盾长篇小说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