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有声完结 > 有关成长的短篇小说

有关成长的短篇小说

发布时间:2021-07-05 16:21:58

A. 短篇关于成长的故事

1847年2月11日,在美国俄亥俄州的一个叫米兰的小镇上,一个长着圆脸蛋、蓝眼睛、淡色的头发的小男孩降生了。男孩长得很秀气,跟妈妈像极了。但男孩的身体却很单薄,一副弱不经风的样子,娇嫩得让人心疼,可他的脑袋出奇的大,让人担心长大了自己的脖子都顶不动。

这个小男孩就是后来闻名世界的“发明大王”托马斯·阿尔伐·爱迪生。爱迪生祖居荷兰,父亲山墨尔是个勤劳耕作的农民,母亲当过乡村教师。他在家中排行第七,是最小的一个孩子,因此备受妈妈的宠爱。

爱迪生从小体质比较弱,三岁以前的一千多个日子,他不知得过多少次病,不知哇哇大哭过多少回,妈妈又是担心,又是着急,整天坐立不安。后来在妈妈耐心周到的照料下,爱迪生的身体一天天壮实起来。

爱迪生体质虽弱,却爱动脑筋。他的好奇心特别强,老爱问为什么,看见想不明的事情就问,问了就转着眼珠想。

“为什么锅上冒蒸气?”“为什么凳子四条腿?”“金子是什么?”父亲常常被儿子的问题弄得张口结舌。

小爱迪生爱“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兴趣得到了妈妈的充分肯定。妈妈当过小学的教师,她知道,好奇是打开神秘知识宝库的一把万能钥匙,没有好奇心的孩子成不了大器。所以每当爱迪生问她为什么时,妈妈总是微笑着,细心地开导他,把其中的道理讲给他听。这个时候,爱迪生总是歪着大脑袋,睁大眼睛听着,听完后,还会有一大堆新的“为什么”从他的头脑中冒出来。

爱迪生不仅爱问为什么,而且什么事都想亲自试一试,也闹过不少笑话。

四岁的时候,有一次,他和小伙伴们一起在大树下玩儿,不知是谁发现了树杈上有一个马蜂窝。

“窝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大家都摇摇头。

“不如我们把它捅下来瞧一瞧,好不好?”爱迪生向小伙伴们建议说。

“大马蜂会蛰人的,要捅你去捅!”小伙伴们都躲得远远的。

爱迪生一心想弄清楚其中的奥秘,于是找来一很长树枝,硬是把马蜂窝给捅了下来。顿时,一群大马蜂都向爱迪生涌来。片刻之间,爱迪生已被马蜂蜇得满脸红肿,几乎连眼睛都睁不开了,即使这样,他还要把蜂巢的构造看清楚。

还有一次,那是六岁的时候。一天早饭后,妈妈正在做针线活儿,爱迪生“咚”一下撞开了门,连跳带蹦跑进来了,吓得妈妈把手都扎了。

爱迪生气喘吁吁地问:“妈妈,大母鸡趴在鸡蛋上做什么呀?”

妈妈笑着说:“在孵小鸡呀。鸡妈妈就是用自己的体温、用自己的身体一天天将鸡娃娃孵出来的。”

“噢,原来是这样,太有趣了。”爱迪生拍拍大脑袋,一脸恍然大悟的表情,推开门出去了。

到了中午吃饭的时候,也不见爱迪生的踪影。妈妈很着急,一家人四下寻找。一直到傍晚时分,大家才发现这个小家伙竟然在院鸡舍旁边做了个“窝”,里面放了几个鸡蛋,他正小心翼冀地趴在鸡蛋上,一动也不动。

妈妈看他专心致志的样子问:“孩子,你在做什么呢?”

“我在孵小鸡呢!”他一本正经地回答。

一家人笑得前仰后台,想不到他居然饿着肚子,从早到晚趴在鸡蛋上,整整“孵”了一天。就是如此浓厚的兴趣以及超人的耐心,成了爱迪生一生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

B. 我写了很多短篇小说,是关于成长颓废的小说,没有情节,略带散文的味道,请问改去哪里投稿

或许校园图书杂志。《紫色》、《萌芽》、《后来》。。。

C. 成长小说的关于其他

“成长”这个词,似乎总是和青少年联系在一起的。
就成长小说而言,“过程”这个字眼很重要——它写的应该是一段成长的过程。而人的成长过程,即便是在少年时期,也充满了无序与复杂。成长小说就是将这样一个过程极为真实地和盘托出。在这一点上,它与纯粹的儿童文学明显地区别开来了:儿童文学是要讲禁忌的,许多所谓的“阴暗面”的东西,不宜在儿童文学中展示。而成长小说却能甩掉这些所谓的“分寸”、“尺度”,进行大胆甚至是放肆的书写。这是一种更放得开,更无禁忌的文体。在本质上,在对生活取舍的原则上,它更接近于成人文学,甚至可以说,与成人文学没有根本性的区别。比如美国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它的写作原则,就是一般意义上的写作原则,区别仅在于它把注意力集中在“成长过程”上——虽然是很短的几天,但充满了“成长”与“过程”的意味。在语言上,成长小说也抛弃了儿童文学特有的语调与叙述方式。
有些以少年为描写对象的文学作品,它们似乎与传统意义上的“儿童文学”不一路,于是,有些人责怪这些作品有成人化的倾向。而“成人文学”这一块,却又因为这些作品所描写的对象为少年,也不愿意将它们接纳到自己的名下。
写成长小说的人很多,他们时常陷入由“四不像”状态而产生的犹疑与尴尬中。不是这些作品“什么也不是”,也不是它们写走样了,或者是不合格产品,而是因为世界上本应有这样一种东西,却没有命名。如今,已到了命名的时候了。命名就是定位,就意味着我们认可了一个事物以及确定了这一事物的界限与特征。
成长小说年龄段很难确定,但大体上来说,可划在少年向青年过渡这一段。也就是说,是在进入成年门槛前的那一段时间。人生在这一段时间里,是非常情绪化的。焦躁、不安、迷茫、激情、渴望、浮躁,同时,又一下难以脱尽少年的稚拙、单纯、怯懦与善良。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说,必须有一种文体与之对应,这就是成长小说。例如,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的《老臣阳光成长小说系列》六部图书,收入作家老臣长篇小说三部,短篇小说集三部。故事或惊险,或幽默,或曲折,具有很好的可读性。书中的少年们在逆境中不屈不挠,他们或遭遇偶然的自然变故,或经历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世界的冲突。他们在青春的迷茫中,体验着心灵的成长。还有例如,小说北方狼族,以写实的手法刻画了八十年代末的少年成长的历程。
成长小说将会使生活的多面性、多重性得以恢复。它将使处于成长阶段的青少年获得更真实也更深切的人生体验。而这对结结实实的成长而言,无疑是有益的。对成长小说的认可,也必将带来中国文学的新的生长点与又一道风景。

D. 关于成长话题的文章 。 作家写的

1 杰克·伦敦的一生
http://ke..com/view/1030473.htm
2 从苦难中成长的伟大作家狄更斯
鲁先圣
狄更斯这位英国历史上与莎士比亚齐名的伟大作家,是怎么开始自己的第一次投稿的呢?22岁那一年,他试着写了几篇短篇小说,为了避免别人的嘲笑,他趁夜深人静的时候,畏怯地投入一家杂志社的信箱中。一个星期以后,当他收到编辑的回信,称赞他的文笔不错,小说可以发表的时候,他欣喜若狂,泪流满面,竟然漫无目的地在大街上独自了一天一夜来宣泄自己激动的心情。这篇小说不久刊出了,狄更斯就这样开始了业余写作活动。
狄更斯于1812年出生于英国朴资茅斯的波特西地区。他的父亲是海军会计处的一个小职员,但是非常喜欢藏书,这使少年狄更斯受到很大影响,他幼时常常溜到家里的阁楼上,津津有味地阅读一本又一本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斐尔丁的作品、《天方夜谈》、《唐吉诃德》,都是他喜爱的作品。他的幼小的心灵因此同文艺结上了不解之缘。
可是好景不长,他的家境日渐穷困,债台高筑,一家人不得不离乡背井,迁居到伦敦。但移居未久,家里旧债未清,新债又来,父亲被投入债务监狱。这时狄更斯才10岁。作为一群弟妹的大哥,狄更斯不得不担起家长的责任来。11岁,他就到一家皮鞋油厂当学徒。为了节省开支,他母亲带着弟妹们到监狱里和父亲住在一起,狄更斯单独留在外面,每星期领到薪水之后,就带着钱或食物去探监,和父母弟妹团聚。
这些艰苦的日子在幼小的狄更斯的心灵中遗留下永不消失的印象。他在皮鞋油作坊当学徒时,由于包装熟练,曾被雇主放在橱窗里当众表演操作,作为广告任人围观,在他心上留下了永久的伤痕,从而产生了对不幸的儿童深厚的同情和坚决摆脱贫困的决心。以后他父亲获得一笔小小的遗产,出了监狱,把狄更斯送到学校去读书。校长是一个又愚昧又野蛮的人,对学生任意鞭打辱骂。这个人物在狄更斯的作品中曾经出现过很多次。
家中仅有的一点钱财不久又用尽了,狄更斯不得不停学就业,为糊口而奔忙。16岁时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当缮写员,走遍伦敦的大街小巷,广泛了解社会。后担任报社的采访记者,为《记事晨报》写一些特写,熟悉了议会政治中的种种弊端。他在采访之余开始文学创作。他常带着笔记本在伦敦偏僻的角落和乡村漫游,为日后的创作搜集了丰富的素材。1837年写成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这部作品发表以后,风行一时,畅销全国,顿时成为街谈巷议的资料,并使得他得以靠写作维持生活,开始了著作生涯。以后他又写了许多作品,主要是长篇小说,获得极大的成功,终于成为英国文学史上伟大的作家之一。
成功以后的狄更斯迅速成为他那个时代最为人们喜爱和崇拜的人物。在他去演讲的城市,为了目睹他经过的英姿,为了买到门票,人们燃起柴火整夜地睡在大街上等候。
狄更斯的伟大不仅在于他深刻地暴露了英国各个社会阶层的生活实况,而且也在于他掀起了真正的文学革命。在他以前的英国文学中,普通人民是没有地位的;狄更斯虽不是第一个改变这种现象,却是最有效地改变了这种现象的人。他用生动而热情的笔触描绘了下层阶级的人们和他们的悲惨生活。他把贫民窟、小客栈、贫民收容所、债务监狱等等悲惨的生活景象写入了文学作品,对那些正直的劳动者,给予最大的同情。
他以高度的艺术概括和生动的细节描写,反映了英国十九世纪初叶的社会真实面貌。他的作品里充满了光辉四射、妙趣横生的幽默和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由于他真实地、生动地描绘了十九世纪初叶的英国社会生活,由于他对人民怀着无限的深厚同情,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发生了巨大的进步作用,直到现在还为人民所喜爱和珍视。

E. 求大神推荐关于成长的微小说,感人的那种,200字以上,不要太长,也不要太短了,越多越好,谢谢了。

空间日志算是吧,去那些网络红人的空间瞅瞅去

F. 成长的短篇小说,言情的不要,麻烦推荐几篇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麦田里的守望者
老人与海
童年
骆驼祥子
城南旧事

G. 成长故事短篇

一个小男孩几乎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孩子,因为患脊髓灰质炎而留下了瘸腿和参差不齐且突出的牙齿。他很少与同学们游戏或玩耍,老师叫他回答问题时,他也总是低着头一言不发。
在一个平常的春天,小男孩的父亲从邻居家讨了一些树苗,他想把它们栽在房前。他叫他的孩子们每人栽一棵。父亲对孩子们说,谁栽的树苗长得最好,就给谁买一件最喜欢的礼物。小男孩也想得到父亲的礼物。但看到兄妹们蹦蹦跳跳提水浇树的身影,不知怎么地,萌生出一种阴冷的想法:希望自己栽的那棵树早点死去。因此浇过一两次水后,再也没去搭理它。
几天后,小男孩再去看他种的那棵树时,惊奇地发现它不仅没有枯萎,而且还长出了几片新叶子,与兄妹们种的树相比,显得更嫩绿、更有生气。父亲兑现了他的诺言,为小男孩买了一件他最喜欢的礼物,并对他说,从他栽的树来看,他长大后一定能成为一名出色的植物学家。
从那以后,小男孩慢慢变得乐观向上起来。
一天晚上,小男孩躺在床上睡不着,看着窗外那明亮皎洁的月光,忽然想起生物老师曾说过的话:植物一般都在晚上生长,何不去看看自己种的那颗小树。当他轻手轻脚来到院子里时,却看见父亲用勺子在向自己栽种的那棵树下泼洒着什么。顿时,一切他都明白了,原来父亲一直在偷偷地为自己栽种的那颗小树施肥!他返回房间,任凭泪水肆意地奔流......
几十年过去了,那瘸腿的小男孩虽然没有成为一名植物学家,但他却成为了美国总统,他的名字叫富兰克林·罗斯福。
爱是生命中最好的养料,哪怕只是一勺清水,也能使生命之树茁壮成长。也许那树是那样的平凡、不起眼;也许那树是如此的瘦小,甚至还有些枯萎,但只要有这养料的浇灌,它就能长得枝繁叶茂,甚至长成参天大树。
不肯放弃的林肯
坚持到底的最佳实例可能就是亚伯拉罕·林肯。如果你想知道有谁从末放弃,那就不必再寻寻觅觅了!
生下来就一贫如洗的林肯,终其一生都在面对挫败,八次竞选八次落败,两次经商失败,甚至还精神崩溃过一次。 好多次,他本可以放弃,但他并没有如此,也正因为 他没有放弃,才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以下是林肯进驻白宫前的简历:
1816年,家人被赶出了居住的地方,他必须工作以抚养他们。
1818年,母亲去世。
1831年,经商失败。
1832年,竞选州议员但落选了!
1832年,工作也丢了,想就读法学院,但进不去。
1833年,向朋友借钱经商,但年底就破产了,接下 来他花了十六年,才把债还清。
1834年,再次竞选州议员 赢了!
1835年,订婚后即将结婚时,末婚妻却死了,因此他的心也碎了!
1836年,精神完全崩溃,卧病在床六个月。
1838年,争取成为州议员的发言人 没有成功。
1840年,争取成为选举人了 失败了!
1843年,参加国会大选 落选了!
1846年,再次参加国会大选 这次当选了!前往 华盛顿特区,表现可圈可点。
1848年,寻求国会议员连任失败了!
1849年,想在自己的州内担任土地局长的工作 被拒绝了!
1854年,竞选美国参议员 落选了!
1856年,在共和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争取副总统的 提名 得票不到一百张。
1858年,再度竞选美国参议员一一 再度落败。
1860年,当选美国总统。 ([美]杰克)
评语:此路艰辛而泥泞。我一只脚滑了一下,另一只脚也因而站不稳;但我缓口气,告诉自己,"这不过是滑一跤,并不是死去而爬不起来。" ——林肯在竞选参议员落败后如是说

H. 介绍几部对成长为人处事方面有帮助的小说短篇全本的

如果是成人希望自己为人处世有所改善,建议从了解人性洞察人心入手,内看短篇小说对此没什么帮容助。可以看看厚黑学、鬼谷子或者二月河的清朝皇帝系列,还能有点儿用。如果是对孩子,什么书的效果都不如家长的身教有用,记住不要说一套做一套,孩子会照学的。

I. 成长故事(短)

1796年的
终于,当窗口露出一丝曙光时,青年长舒了一口气,他终于做出了这道爱因斯坦的成长

1879年3月14日,一个小生命降生在德国的一个叫乌尔姆的小城。父母为他起了一个很有希望的名字: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看着他那可爱的模样,父母对他寄托了全部的期冀。然而,没过多久,父母就开始失望了:人家的孩子都开始学说话了,已经三岁的爱因斯坦才“咿呀”学语。后来,爱因斯坦的妹妹,比他小两岁的玛伽已经能和邻居交谈了,爱因斯坦说起话来却还是支支吾吾,前言不搭后语…… 看着举止迟钝的爱因斯坦,父母开始忧虑。他们担心他的智能是否会不及常人。直到10岁时,父母才把他送去上学。可是,在学校里,爱因斯坦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嘲笑,大家都称他为“笨家伙”。学校要求学生上下课都按军事口令进行,由于爱因斯坦的反应迟钝,经常被教师呵斥、罚站。有的老师甚至指着他的鼻子骂:“这鬼东西真笨,什么课程也跟不上!” 一次工艺课上,老师从学生的作品中挑出一张做得很不像样的木凳对大家说:“我想,世界上也许不会有比这更糟糕的凳子了!”在哄堂大笑中,爱因斯坦红着脸站起来说:“我想,这种凳子是有的!”说着,他从课桌里拿出两个更不像样的凳子,说:“这是我前两次做的,交给您的是第三次做的,虽然还不行,却比这两个强得多!”一口气讲了这么多话,爱因斯坦自己也感到吃惊。老师更是目瞪口呆,坐在那里不知说什么好。

在讥讽和侮辱中,爱因斯坦慢慢地长大了,升入了慕尼黑的卢伊特波尔德中学。在中学里,他喜爱上了数学课,却对其余那些脱离实际和生活的课不感兴趣。孤独的他开始在书籍中寻找寄托,寻找精神力量。就这样,爱因斯坦在书中结识了阿基米德、牛顿、笛卡尔、歌德、莫扎特……书籍和知识为他开拓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视野开阔了,爱因斯坦头脑里思考的问题也就多了。 一天,他对经常辅导他数学的舅舅说:“如果我用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和光一道向前跑,能不能看到空间里振动着的电磁波呢?”舅舅用异样的目光盯着他看了许久,目光中既有赞许,又有担忧。因为他知道,爱因斯坦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同一般,将会引起出人意料的震动。此后,爱因斯坦一直被这个问题苦苦折磨着。1895年秋天,爱因斯坦经过深思熟虑,决定报考瑞士苏黎士大学。可是,他却失败了,他的外文不及格。落榜后的他没有气馁,参加了中学补习。一年以后,他获得了中学补习合格证书,并且考入了苏黎士综合工业大学。这时的他,已经在为自己的未来做准备了。他把精力全部用在课外阅读和实验室里。教授们看见他读和学习无关书、做和考分无关的试验,非常不满和生气,认为他“不务正业”。

爱因斯坦大学毕业时,正赶上经济危机爆发,由于他是犹太人血统,又没有关系,没有钱,所以只好失业在家。为了生活,他只好到处张贴广告,靠讲授物理获得每小时3法郎的生活费。这段失业的时间,给了爱在斯坦很大的帮助。在授课过程中,他对传统物理学进行了反思,促成了他对传统学术观点的猛烈冲击。经过高度紧张兴奋的五个星期的奋斗,爱因斯坦写出了9000字的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狭义相对论由此产生。可以说,这是物理学史上的一次决定性的、伟大的宣言,是物理学向前迈进的又一里程碑。

尽管还有许多人对此表示反对,甚至还有人在报上发表批评文章,但是,爱因斯坦毕竟还是得到了社会和学术界的重视。在短短的时间里,竟然有15所大学给他授予了博士证书,法国、德国、美国、波兰等许多国家的著名大学也想聘请他做教授。当年被人们称为“笨蛋”,“笨东西”,认为无法成才的爱因斯坦,终于成了全世界公认的、当代最杰出的聪明人物。由“丑小鹅”变为“白天鹅”,这说明了什么呢? 我想,爱因斯坦的话是最好的答案

阅读全文

与有关成长的短篇小说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短篇小说团圆饭什么意思 浏览:212
古文小说重生 浏览:181
一本小说女主角叫夜雨 浏览:883
女主叫秦玥的穿越小说 浏览:33
在线阅读小说银河张抗抗 浏览:55
免费幻情小说大全 浏览:119
女主强大学院穿越小说 浏览:516
弗里蒂克布朗写的小说续写的题目 浏览:747
女主是妲己的军旅小说 浏览:652
饿都市异能小说完结 浏览:52
女养男重生文现代小说 浏览:343
第二封情书小说免费阅读全文 浏览:161
男作者写的女主小说 浏览:791
修建古代城市的小说 浏览:631
重生庶女类型小说排行榜 浏览:178
碧血剑金庸小说txt 浏览:732
父爱成瘾霍水儿小说免费阅读 浏览:210
超好看后宫都市小说 浏览:653
主人公叫张显风的小说 浏览:752
都市男修真的小说推荐 浏览: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