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水浒传原著的有声小说,不是评书,象宋怀强播讲的,要全书的,在哪下载,谢谢!
当今评书5杰之20佳作
按朝代顺序分列如下:
1 袁阔成《西楚霸王》:袍带书。
此书讲述了秦末专楚汉相争的故事,着属重刻画了项羽这位堪称“古代第一勇武豪杰”的形象与事迹。这段传奇故事的播讲者除丁正洪、丁建中父子外,现代评书艺人中袁老算是一个亮点。
2 连丽如《东汉演义》:袍带书。
此书讲述了西汉末年王莽篡汉,刘秀兴兵起义灭新,以及消灭各家反王,建立东汉王朝的传奇故事。连丽如演播此书得到了其父连阔如的一些“皮毛”,虽不如其父说此书之经典,但仍算是其一部代表力作。
3 田连元《刘秀传》:袍带书。
此书讲述了西汉末年王莽篡汉,刘秀起义灭新的传奇故事。田连元播讲此书,虽不如连阔如父女之气势磅礴,长篇大论;但却自成一家,极具特色,而且情节紧凑,高潮迭起,听得人欲罢不能。此书堪称田连元最得意之作。另外,此书的话本书籍入选了春风出版社的十大传统评书。
4 袁阔成《三国演义》:袍带书。
此书是袁阔成以及一些优秀曲艺学者根据原著小说,共同创作成的评书。袁阔成演播此书,集中表现似洹捌
② 求:单田芳说过的所有评书书目
1、《封神演义》
2、《赵武灵王》
3、《楚汉争雄》
4、《三国演义》
5、《刘伶传奇》
6、《花木兰》
7、《侠侣情仇》
8、《隋唐演义》
9、《新隋唐演义》
8、《全聚德传奇》
9、《说唐后传》
10、《大唐惊雷》
11、《薛丁山征西》
12、《薛家将》
13、《小五义》
14、《西游记》
15、《宏碧缘》
16、 《深宫惊变》
17、《安史之乱》
18、《三侠五义》
19、《五鼠闹东京》
20、《大破冲霄楼》
21、《七杰小五义》
22、《白眉大侠》
23、《龙虎风云会》
24、《水浒全传》
25、《杨幺传》
26、《铁伞怪侠》
27、《明英烈》
28、《大明英烈》
29、《燕王扫北》
30、《洪武剑侠图》
31、 《燕王剑侠》
32、《永乐剑侠》
33、《天下故事会之古代奇案》
34、《努尔哈赤》
35、《明末遗恨》
36、《李自成》
37、《话说台湾》
38、《清官于成龙》
39、《十二金钱镖》
40、《三侠剑》
41、《连环套》
42、《清官册》
43、《童林传》
44、《古今奇案》
45、《洛阳豪客》
46、 《百年风云》
47、《林则徐》
48、《曾国藩》
59、《天京血泪》
50、《廊坊大捷》
51、《民国英烈》
52、《乱世枭雄》
53、《千古功臣张学良》
54、《大河风流》
55、《栾蒲包与丰泽园》
56、《慈禧陵墓被盗》
57、《918风云》
58、《新儿女英雄传》
59、《平原枪声》
60、《太平洋大海战》
61、《破晓记》
62、《风雪大别山》
63、《辽沈战役》
64、《九一九演义》
65、《贺龙传奇》
66、《少林将军许世友》
67、《血色特工》
68、《老店风云》
69、《羊神》
70、《牛根生发展史》
71、《京城神探刑侦档案一生守候》
72、《根本利益》
73、《巨骗内幕》
74、《九七大案纪实》
75、《江洋大盗缉捕纪实》
76、《书评雅典》
77、《亚运三国》
78、《言归正传》
79、《三侠剑》
(2)有声小说楚汉传奇1扩展阅读:
单田芳(1934年12月17日—2018年9月11日15时30分),出生于辽宁省营口市,中国评书表演艺术家、作家、曲艺世家。
1954年走上评书舞台。1979年5月1日,单田芳重返书坛。1995年,单田芳成立了北京单田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07年1月26日,单田芳宣布收山,《老店风云》是他的收山之作。2011年出版自传《言归正传:单田芳说单田芳》。
2018年9月11日下午15时30分,单田芳因病在中日友好医院逝世,享年84岁。
③ 评书名家好作品
推荐网页:http://shi..com/shi/89759.html
附当今评书5杰之20佳作
按朝代顺序分列如下:
1 袁阔成《西楚霸王》:袍带书。
此书讲述了秦末楚汉相争的故事,着重刻画了项羽这位堪称“古代第一勇武豪杰”的形象与事迹。这段传奇故事的播讲者除丁正洪、丁建中父子外,现代评书艺人中袁老算是一个亮点。
2 连丽如《东汉演义》:袍带书。
此书讲述了西汉末年王莽篡汉,刘秀兴兵起义灭新,以及消灭各家反王,建立东汉王朝的传奇故事。连丽如演播此书得到了其父连阔如的一些“皮毛”,虽不如其父说此书之经典,但仍算是其一部代表力作。
3 田连元《刘秀传》:袍带书。
此书讲述了西汉末年王莽篡汉,刘秀起义灭新的传奇故事。田连元播讲此书,虽不如连阔如父女之气势磅礴,长篇大论;但却自成一家,极具特色,而且情节紧凑,高潮迭起,听得人欲罢不能。此书堪称田连元最得意之作。另外,此书的话本书籍入选了春风出版社的十大传统评书。
4 袁阔成《三国演义》:袍带书。
此书是袁阔成以及一些优秀曲艺学者根据原著小说,共同创作成的评书。袁阔成演播此书,颇获好评
5 连丽如《三国演义》:袍带书。
此书是连阔如传授其女连丽如的,连阔如当年*此书赢得“静街王”的美誉。连丽如承袭其父演播此书,与袁版《三国》相比,另有一番特色。连丽如曾到亚洲各地区演播此书,得到了广泛的赞誉。
6 连丽如《大隋唐》:袍带书。
此书讲述了九老兴隋、瓦岗起义、李氏灭隋兴唐的传奇故事。在各种《隋唐》书中,此书算是篇幅最长的,故名为“大隋唐”。可能因为连丽如以前于北京的书场说书,故此书“兴唐”部分与陈荫荣的《兴唐传》极为相似。《兴唐传》一直被很多评书迷们视为最经典的《隋唐》版本,无缘听到陈荫荣当年说此书的朋友,大可一听连丽如这部《大隋唐》。
7 单田芳《隋唐演义》:袍带书。
此书讲述了瓦岗众英雄起义,李氏灭隋兴唐的传奇故事。虽然现代评书艺人前有马连登、陈荫荣、陈青远等都擅长此书,但单田芳演播此书仍然是一鸣惊人。像陈荫荣《兴唐传》本子虽精彩,但其演播时并不叫座;而单田芳此书却掀起了评书热潮,很多人从《隋唐演义》认识了单田芳。此书与另一部作品《明英烈》可称单书“袍带双绝”。
8 刘兰芳《赵匡胤演义》:袍带书。
此书讲述了五代末年,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大宋,以及刘金定大战南唐的传奇故事。刘兰芳承袭其师孙惠文演播此书,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赵匡胤这个马上皇帝和刘金定这个巾帼英雄,曾经一时成了街头巷尾议论的对象,可见此书之影响力非同一般。
9 刘兰芳《杨家将全传》:袍带书。
此书讲述了北宋初年,六郎杨延昭与其父其子三代抗击辽国入侵的英雄传奇故事。刘兰芳演播此书,将杨家一门忠烈各个惟妙惟肖的展现在了听众的耳旁。刘兰芳的评书中,此书的影响力仅次于《岳飞传》。此书也是刘兰芳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品之一。另外,此书的话本书籍入选了春风出版社的十大传统评书。
10 田连元《杨家将》:袍带书。
此书讲述了北宋初年,杨六郎与其子杨宗保两代英雄的传奇故事。田连元演播此书在原有的情节上,加入了自行创作的一些因素。例如九郎杨兴、董铁锤、宋铁棒这些滑稽的人物,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另外,田连元在电视上演播此书,开创了电视评书的先河,使听众变成了观众,把耳朵变成了眼耳齐用。
11 单田芳《三侠五义》:短打书。
此书讲述了北宋年间,包公以及“三侠”、“五义”、“小五义”的传奇故事。此书是单田芳在石玉昆的《三侠五义》、《小五义》两部书的基础上,加以改编创作的公案侠义评书。《三侠五义》一向被认为“短打书之王”,评书艺人中,单田芳演播此书算是佼佼者。单田芳用语言刻画的众侠客极其生动,尤其是白玉堂这个叫人可爱、可恨、可怜又可敬的人物,真是叫人听过之后,铭刻心骨。
12 单田芳《白眉大侠》:短打书。
此书讲述了北宋年间徐良、白云瑞等侠剑客,扫平江湖恶势力,力保大宋河山的传奇故事。此书是单田芳《三侠五义》系列书后续创作的侠义评书,几乎集中了短打书的一切特点。就影响力而言,此书不亚于袁阔成的《三国演义》和刘兰芳的《岳飞传》;就艺术成就而论,此书堪称短打评书的熬头之选。“白眉大侠”成了单田芳评书最声名显赫的一块招牌。《白眉大侠》成就了单田芳,单田芳也成就了《白眉大侠》。
13 袁阔成《水浒外传》:短打书。
此书讲述了北宋末年,水泊梁山众英雄与官府斗争的传奇故事。该书是袁阔成家传之书,是《水浒传》的一部书外书。以燕青、时迁等人为主线,“大名府”、“祝家庄”、“神州擂”三个大坨子,紧密相连,情节跌拓。此书可说是袁阔成除《三国演义》外的另一部经典之作。另外,此书的话本书籍入选了春风出版社的十大传统评书。
14 田连元《小八义》:短打书。
此书讲述的是梁山后代的故事。田连元此书得自其妻刘彩芹的传授,可说是夫唱妇随。曾几何时,此书在电视播放时,阮英、唐铁牛等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此书实乃田连元短打书中的代表作品。可惜网上只能找到残版
15 刘兰芳《岳飞传》:袍带书。
此书讲述的是南宋初年,精忠大帅岳飞岳鹏举的传奇一生,以及岳雷扫北的故事。刘兰芳在70年代末播讲此书,造成了万众空巷,收音机脱销的现象,影响力之大,尤胜袁阔成的《三国演义》。但究此书本身,虽然具备了一定的艺术特色和成就,但终究是名大于实。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才是这部书成功的重要因素,正是“时势造英雄”。很多评书作品源于小说,高于小说,但这部《岳飞传》没有打到这种成就。总的来说,此书是刘兰芳的成名作品,影响力空前绝后,但却不是其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品。另外,此书的话本书籍入选了春风出版社的十大传统评书。
16 单田芳《明英烈》:袍带书。
此书讲述的是元末,朱元璋兴兵起义,推翻元朝,建立明朝的传奇故事。此书是单田芳的家传书,最长一版直至“炮轰功臣楼,胡大海出走。”与另一部袍带书《隋唐演义》可合称单书“袍带双绝”。另外,此书的话本书籍入选了春风出版社的十大传统评书。
17 刘兰芳《五凤朝阳刀》:短打书。
此书讲述的是明朝末年,先天无极派传人武凤楼、江剑臣辅佐信王消灭魏忠贤,荣登大保,以及江湖纷争的传奇故事。此书是刘兰芳根据冯家文原著的前两部(共八部)改编的侠义评书,情节曲折、引人入胜;其中的刀光剑影、儿女情长,堪比武侠大师金庸笔下的世界。刘兰芳演播此书,忠于原著,刻画人物到位,尤其对儿女情长之处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思之心动,听之欲罢而不能。此书乃刘兰芳短打评书之得意之作。
18 单田芳《童林传》:短打书。
此书讲述的是清朝康熙年间,大侠童林辅佐雍亲王展开江湖斗争,而后反对雍正的传奇故事。此书是单田芳改编自常杰淼《雍正剑侠图》的一部侠义评书,最长一版直至“童林刺雍正,吕四娘出世。”此书在一定程度上可与《白眉大侠》比美,是单田芳短打评书的另一部经典之作。另外,此书的话本书籍入选了春风出版社的十大传统评书。
19 单田芳《百年风云》:讲史书。
此书讲述的是中国历史上整个近代的风云变幻,其中涉及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笔笔皆是。此书是单田芳根据各种近代史资料编拟而成,“虎门硝烟”、“鸦片战争”、“太平天国”、“垂帘听政”、“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尽数收录于此书中。
20 单田芳《乱世枭雄》:讲史书。
此书讲述的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军阀张作霖的传奇一生。单田芳播讲此书独具匠心,风格朴实亲切,使许多人对张作霖这个近代史上的传奇人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此书与《百年风云》一样,都是单田芳近现代题材评书中的经典大作。
谢谢
④ 急求小说名字
作品名:《穿成天生万人迷怎么办》
作者:故筝
暴躁小可爱女主版X一言不合就黑化男主
有无数修权罗场!
原名《穿成天生媚体》怎么办,为了维护和谐社会改名~
截图为网文摘要,目前晋江连载至16章节,已入V。
ps.是作者来宣传文文吗?
望采纳,谢谢!
⑤ 求本小说的名字
上面的不是复制的
就是乱说一通
每一本都不是楼主说的
这本书我也没看过
爱莫能助
⑥ 大家觉得楚汉传奇怎么样
《楚汉传奇》是高希希的心血之作,不仅仅是自《三国》之后高希希又一次内“雷”与“正容”的尝试,更是高导在观众收视和艺术追求上的又一次摸索。
同时,它也是对中国历史正剧的行业探索。《楚汉传奇》圆满完成了中国历史剧乃至电视剧3.0时代的先驱探索,一点也不为过,时间能证明这一切。
(6)有声小说楚汉传奇1扩展阅读
主要剧情:公元前221年,大秦帝国吞并六国,实现天下一统。始皇帝号令四夷,成就千秋霸业。然暴酷强秦嬴得了天下,却赢不得人心。焚书坑儒,连坐酷刑,及至赵高指鹿为马,二世暴虐益甚,巍巍帝国,大厦将倾。
有道是乱世出英雄,一方是破落户刘季(陈道明 饰),引来樊哙(康凯 饰)、萧何(杨立新 饰)、张良(霍青 饰)、韩信(段奕宏 饰)等勇者智士辅佐相助,另一方是背负家国大恨的项羽(何润东 饰),号令江东父老徐图复楚大业。
天下一分为二,英雄无赖,各呈所能,接连上演了鸿门宴、四面楚歌、垓下之战、霸王别姬等流传千古、可歌可泣的传奇戏码。
⑦ 找一部小说
史上第一祖师爷,起点连载中
⑧ 求有关楚汉战争的书籍
项羽本纪》是《史记》中最重要、中精彩的篇章之一,它不但最翔实、最具体的描绘了楚汉战争那个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时代画卷,而且最真实、最生动的塑造了项羽这一充满传奇色彩,有着复杂性格的悲剧英雄。千百年来,热门对于逝去的英雄给娱乐诸多评价,褒贬不一,如何客观的历史的评价项羽其人其事,将使笔者即将讨论的话题。
一、 勇而有谋与勇而无谋
有观点认为[①]:项羽并非只有匹夫之勇,而且善谋。其理由如下:巨鹿之战中项羽力劝统帅出击,显示了其对战略形态的正确判断;项羽运用“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策略获得巨鹿之战的胜利;项羽运用“恩威并举”的方法收降秦最后一支主力部队,显示了他“分化瓦解”的战略思想:在楚汉第一场大战中,项羽运用与会包抄战术,采用突击的方法,以三万兵卒挫败十余万镇守鹏程的汉兵,并说项羽自称熟谙兵法,有勇有谋,“‘所当者破,所击者服’,并非夸大之词。”
笔者认为项羽确实会用谋,要不也不会以八千出兵而称雄天下,但项羽是否就成了一个“有勇有谋”或者“能于用谋”的“高素质”将领呢?
首先,阵前杀帅,难道没考虑其可能军政大乱吗?“置之死地而后生”,又不是一贯暴躁鲁莽作风?要“分化瓦解”,又何须等到兵渡粮尽之时?“迂回包抄”将领在以寡敌众时,再蠢也会先找“软柿子”捏的。
其次限于并非熟谙兵法。《项羽本纪》记载,他年少数就有叱咤风云之志,取代帝王之心,“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学“万人敌”的兵法,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羽年幼即以一浮躁性急之心学济世之技,又何来“熟谙”之说?
在楚汉的一次持久对决中,双方大伤元气,项羽于是就约刘邦说:“天下匈匈数岁矣,徒以吾二人尔,愿与项王挑战,决雌雄。”说的简直像儿童游戏,两军对垒竟可以用单挑来解决,难怪项羽的言行引得刘邦大笑:“吾宁斗智,不能斗力。”当项羽被围垓下,仅剩二十八骑突围时,他如同一个赌气的孩子,无计可施之中以主帅的身份单枪匹马冲入汉军之中,力斩督尉,再夺军旗,杀数十百人,一路上左冲右突,上窜下跳,临死前还总结说:“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战胜则归因于己,战败则归因于天,还讲什么谋?当乌江亭长劝他渡江时,他也这样说:“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对于这些死不回改,刚愎自用,浅薄寡谋的性格,杨如《法言》曾有过恰当评价:“或问:‘楚败垓下,方死,曰,‘天也’,谅乎?曰:‘汉屈群策,群策屈群力,楚群策而自屈其力。屈人者克,自屈者负,天何故焉!”说的很清楚,项羽不懂群策群力,刘邦都说他“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总是自恃其勇,单枪匹马冲锋陷阵必败不可,和天运有什么关系呢?这个说法与在《史记》中找到多处印证,如《淮阴侯列传》中记韩信语:“项王暗恶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能,此特匹夫之勇耳。”《高祖本纪》中记高启、王陵语:“项羽嫉贤妒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力而不予人利,此项王所以失天下也。”
作为对照,我们再来看看刘邦之谋。刘邦自己并不善于带兵打仗,韩信当他的面也之只说:“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但是他却善于用谋,能够做到群策群力,韩信对此也只能服输:“陛下不能将兵,而善降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擒也。”刘邦也曾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吾不如子房;镇国家, 抚百姓,给馈响,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共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更多的时候,项羽与人交战,自恃武艺超群,逞匹夫之勇,以八千人起家到拥兵百万,一路战无不胜,正是这些胜利冲昏了他的头脑,“使他迷信武力,轻视权谋”[②]。勇猛地他以摧枯拉朽之势推翻了暴秦,而“项羽的直率磊落,而又刚愎自用,不善智谋……”[③]又使他轻而易举的陷入刘邦设下的个个圈套,将大好河山拱手让人。
二、 优柔寡断与英雄本色
对于鸿门宴,大多数观点都对项羽作了否定性的评价:“当时,楚霸王项羽不听从范增的劝告,在宴会上轻易放走刘邦,最后落了个自刎乌江的下场,留下惨痛的历史教训。”[④]“项羽头脑简单,缺少智谋,……因其骄傲自大,缺少政治头脑而又不听臣言,最后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被迫自刎乌江。”[⑤]“被虚荣所惑,不杀有功之人,为妇人之囿,不能痛打落水狗,使得刘邦金蝉脱壳,逃之夭夭,养虎为患,自食其果。”[⑥] 可以说大多数史家几乎众口一词认定项羽优柔寡断,鸿门释刘是一个战略抉择的错误,埋下了失败的祸根。那么,是否这次宴会上项羽真就是妇人之仁,优柔寡断了呢?
不然。
首先,这与人们“成者王侯败者寇”传统观念有关。项羽最终失败,人们才把他在鸿门宴上的表现贬得一钱不值;设想一下,假如楚汉战争的胜利者是项羽,人们又将作何感想呢?也许鸿门释刘成了项羽的一则美谈。其实,细读《项羽本纪》我们会发现,司马迁虽然对项羽表示了惋惜之情,对项羽的一些言行也颇有微词,但司马迁从头至尾没有否定项羽在鸿门宴上的表现,也没有肯定放走刘邦是项羽失败的原因。
其次,我们知道,“其一特定对象在其历史发展中的每一个点都是具有其一定的因果联系。”鸿门宴与楚败汉胜的结果有关,但绝不是主因。关于项羽失败的原因,司马迁总结了三点:其一是背关怀楚,即是放弃了关中这一战略要地;其二是放逐并杀害义帝,因而在政治上陷入被动;其三是迷信自己的气力而不学古代贤君以德感人。因此,项羽之败不在于鸿门宴,即使刘邦命丧鸿门,也会有“李邦”、“王邦”的出现。顺便说一下,司马迁确实写了项羽的种种性格弱点,但这主要反映在《项羽本纪》中,这主要是由司马迁首创的“互现法”决定的。
项羽是楚贵族之后,楚亡后,复仇与称霸是他一切行动的支配原则。在此看来,当时秦患未除,他还需要刘邦的配合,如果轻易杀掉刘邦会引起诸侯的不满和恐慌,造成抗秦联盟的破灭。其二是,刘邦并不是他实现目标的拦路虎,他完全有实力控制局面,不需要运用“斩首行动”让自己背上“不仁不义”的恶名。其三是项伯的撮合和刘邦的降贵纡尊的登门谢罪。项羽识不破刘邦,只能证明刘邦伪饰技艺的高明,做假技巧的高强,说谎本领的高超,碰上这样一个“三高型”的政治流氓,项羽又岂能奈他何?
三、 悲剧英雄的人性关照
在封建社会,人民群众饱受欺凌,常寄希望于“青天”和“王道”。然而,这种希望常归于幻灭。因此,广大的受压迫、受冤屈者,在无处申诉的苦境中,自然寄希望于法康强暴的英武行为,反抗强暴的英雄即是他们心灵中的希望和神。神当然是完美的,尤其是对于项羽这样一位豪气盖世,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来说,人们希望他更是完美的。于是人们不断地为他的悲剧之因寻根究底。有的认为个人素质是刘胜项败的重要原因,有的认为用人不当是项羽失败的重要原因,有的认为分封诸侯是项羽失败的重要原因,有的认为个人心态和性格是双方失败和胜利的重要原因。
其实都不尽然,人性是个复杂多变的东西。人有两个灵魂,一个善如天使,一个恶如魔鬼。 而一个人是天使还是魔鬼,就要看此时哪个灵魂占上风。“人性如魔法石,让善恶一体,美丑合一,阴阳交错,刚柔相济。” [⑦]这与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作品《一个分成两半的子爵》中的泰拉尔巴的梅达尔多何其相似。[⑧]这样我们就不拿理解为什么项羽会有双重性格:“‘言语呕呕’与‘暗恶叱咤’;‘恭敬慈爱’与‘剽悍滑贼’;‘爱人礼士’与‘嫉贤妒能’;‘妇人之仁’与‘屠坑残灭’;‘分食推饮’与‘印?不予’;皆若相反相违,而既具在羽与人之身。有似两手分书,一喉异曲,则又莫不同条共贯,科以心学性理,犁然有当。”[⑨] 正是因为人性中的善与恶,美与丑时刻的相互较量,才是项羽这个人物形象充满了矛盾性和多变性,如浮雕般鲜活生动。
四、 悲剧双重性格的整合
作为悲剧的英雄,项羽反勤斗争的积极行为和驰骋疆场的英武以及超人的军事胆略都表现出一种伟大的崇高感。这种精神正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阳刚之美,我们不能单单把项羽归结为一个失败的英雄,而是要从这种崇高的精神中挖掘《项羽本纪》所要表现的一种历史悲剧意义来。
有悲剧心态、悲剧意识上升为永恒的悲剧意识,司马迁把分裂的性格加以轮廓式的整合。让我们看到人性中不可调和的、抵触性的因素尖锐的排斥和斗争着。如果主体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没有进行自我否定,就必然会导致自我的摧毁, 而司马迁所要揭示的,正是这种历史的悲剧意识。
如果说《垓下歌》表现出的是项羽迷惘和无奈的感慨,那么乌江自刎则显示了他失败时仍然不是英雄气概的本色。在身与死的抉择中,他从容不迫,“这种从容不迫的情结,这种对显示和虚幻本质的强调,这种对死亡的镇定自若的态度,都是悲剧精神特色的要素。”[⑩] 面对这命运的不公和楚亡汉兴的历史必然仍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即一种虽败犹荣的意识存在,正是人类历史长河悲剧意义的体现。悲剧英雄的价值在苦难中凸现出来了,“它的价值在于,它体现了人类的崇高理想、美好希望,是人类的伟大力量的最深刻象征”。[11]“项羽的死,是自虐式的毁灭自己的身躯和他性格中残暴的阴影面。”[12]他死了,然而这种抗争意识、抗争精神以及狭隘的贵族思想所铸造的悲剧性格,却得到了社会普遍的同情和赞誉,人们在指责他暴虐的同时,更多的把他当作一位“千古英雄”来欣赏。司马迁更是对“遂将五诸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的丰功伟绩发出了“近古为常有也”的强烈呐喊!悲剧英雄的价值还不仅于此,他还具有不可重复性和本体性。“悲剧英雄的和声明是感性的、具体的个体生命,但它是悲剧世界一切价值和意义的基础、出发点和最后归宿。”[13]即,在《项羽本纪》中,项羽的个体存在就是“宇宙意识”,就是一切,就是尼采所谓的“原始太一”本身。因此,苏珊·格朗说,“只有在人们认识到个人生命是自身目的、是衡量其他事物尺度的地方,悲剧才能兴起,才能繁荣。”在司马迁看来,项羽英武之时,真是人的主体意识表现的最明显的时候,也充分体现了人的尊严与价值。诚然,这种肯定仅是很短暂的时间,而且以整个生命作为代价。“然而,就是在这人的主体意识的到肯定的瞬间,又把它毁灭掉,于是,变闪出主人公最光辉的悲剧火花,铸造了艺术是上令人惊心动魄的崇高悲剧。”[14]我们看到了悲剧主人公崇高而雄伟的形象,感到了排山倒海的力量,尤其是他们的悲壮之死,原因也在这里。《项羽本纪》中写项羽的死之所以是一种意识到的牺牲,是因为它已朴素的认识到超出悲剧世界之上的关于人生价值最高标准,因而也就值得用四来捍卫自的尊严,肯定自己的价值。就悲剧的象征意义来说,他的死正是人类走向那更高标准付出的代价。所以,他的死能在黑暗中给人以光明,在毁灭中给人以希望!
参考文献:
1. 钱钟书 《管锥编》,北京,中华书局,2000
2. 张大可 安平秋等 《〈史记〉研究集成》,北京,华文出版社,2005
3. 韩兆琦 《〈史记〉集注集评》,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4. 丁华明等 《毛泽东读批〈史记〉》,北京,红旗出版社,1998
5. 冷成金 《中国文学的历史与审美》,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6. 苏珊·格朗 《情感与形式》,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7. 凌稚隆 《史记评林》(本纪一),北京,地球出版社,1979,255
秦二世的残暴腐朽,给人民造成了无穷无尽的灾难。大泽乡陈胜揭竿而起,各地纷纷响应,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烈火迅猛地燃遍全国。项羽,就是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农民大起义中涌现出来的一位英雄,一个悲剧式的英雄。他勇猛善战,叱咤风云,显赫一时,在击败秦军,推翻秦王朝的过程中建立了巨大的功绩;但在推翻秦朝统治以后,他目光短浅,策略错误,企图恢复春秋、战国时代的封建贵族政治,加之烧杀破坏,终于丧失民心,军败身亡。
《项羽本纪》就是通过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的宏阔历史场面,生动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项羽一生。他既是一个力拔山、气盖世、“近古以来未尝有”的英雄,又是一个性情暴戾、优柔寡断、只知用武不谙机谋的匹夫。司马迁巧妙地把项羽性格中矛盾的各个侧面,有机地统一于这一鸿篇巨制之中,虽然不乏深刻的挞伐,但更多的却是由衷的惋惜和同情。
《项羽本纪》以描绘项羽这一人物的形象、刻划这一人物的性格为主,同时也生动地叙写了战争。披卷读之,既可以闻见战场上的血腥,听到战马的嘶鸣和勇士们的猛吼,又可以看见项羽披甲持戟,嗔目而叱,大呼驰下,溃围,斩将,刈旗的神态与身影。《项羽本纪》正是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写人,在写人的过程中写战争,二者相得益彰。战争因人物而生动、壮观,人物因战争而更显生动、奇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