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在唐代传奇小说中,出名的作品都有哪些
唐代传奇
中国唐代文言短篇小说。内容多传述奇闻异事。后人称为唐传奇。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短篇小说趋于成熟。和汉魏六朝小说相比,它内容上除部分记述神灵鬼怪外,大量记载人间世态,反映的社会生活面较广,生活气息较浓厚。艺术上,它篇幅加长,部分作品还塑造了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其语言多为散体,多四字句,句法较整齐,沿袭了六朝志怪小说的传统。
繁荣及其原因 唐传奇是封建城市经济发达的产物。为了适应广大市民和统治阶层文娱生活需要,民间的说话应运而生。而当时佛教兴盛,变文大量产生,又促进了说话艺术的发展。说话受到民间和上层的普遍喜爱。唐代佛教道教兴盛,两教的经典和文艺作品,如变文、壁画等,其中有不少情节离奇曲折、想象丰富奇特的故事。这对一部分唐传奇(主要是神怪类)的题材、构思以至细致的描绘都有一定影响,同时也带来不少宗教迷信杂质。
发展过程 唐传奇发展分为前(唐初至肃宗)、中(代宗至文宗)、后(文宗至唐末)3个时期。前期作品现存很少,最早的是《古镜记》、《补江总白猿传》。它们标志着小说从六朝志怪向唐传奇的过渡形态 。以后 ,张鷟《游仙窟》、张说《绿衣使者》都描写了市民生活,表现出唐代传奇开始在内容题材上摆脱志怪传统,着重表现人间世态,领域拓宽。此期小说专集不多。中期是唐传奇繁荣阶段,名家名作颇多。一些最优秀的单篇传奇,几乎都出自此期。从内容、题材上看,此期作品大致分为以下5类 :①神怪类。讲的是神怪一类故事。题材虽袭志怪传统,但内容、形式均有创新。沈既济《枕中记》,李公佐《南柯太守传》两篇表现荣华富贵如梦境之空虚,把梦境中的仕途荣遇与波折铺叙得淋漓尽致。《古岳渎经》、《庐江冯媪传》、《三梦记》、《周秦行纪》等或述神鬼,或记奇梦,也属此类。②神怪兼爱情类。写神怪鬼狐与人相爱。如沈既济《任氏传》、陈玄佑《离魂记》、李朝威《柳毅传》、李景亮《李章武传》。这些篇章实际上写的是罩在神怪外衣下的以爱情婚姻为主的人情世态。③爱情类。专写人间爱情传奇。如白行简《李娃传》、蒋防《霍小玉传》、元稹《莺莺传》3篇反映了阶级界限与真挚爱情的深刻矛盾。人物性格鲜明突出,深刻细致;情节曲折,文笔细腻。与《南柯太守传》、《柳毅传》、《虬髯客传》,共同标志着唐传奇艺术的高峰。④历史类。以陈鸿《长恨歌传》、《东城老父传》为代表。前者叙述宛曲,情味隽永;后者文笔多质直,文采稍逊。⑤侠义类。此类中期尚少。有李公佐《谢小娥传》、沈亚之《冯燕传》。此外,《柳毅传》中钱塘君、《柳氏传》中许俊、《霍小玉传》中黄衫客均属侠义人物,但非篇中主要人物。此类小说在晚唐有较大发展。
后期单篇传奇现存很少。较好的有薛调《无双传》、无名氏《灵应传》、《东阳夜怪录》等。专集大量出现,作品数量远超前两期。但多数篇幅短小,叙事简略,复与六朝志怪相接,成就远逊中期单篇。有名的有牛僧孺《玄怪录》,李复言《续玄怪录》(二者可能作于文宗朝稍前期),郑还古《博异志》等。神怪故事中,《灵应传》情节曲折,受《柳毅传》影响;《东阳夜怪录》亦有《南柯太守传》痕迹。爱情小说以《三水小牍》中《步飞烟》、《无双传》为代表。但后者中侠义成分比《柳氏传》、《霍小玉传》大为加重,至《传奇·昆仑奴》,重点已由爱情转向侠义。《甘泽谣·红线》和《传奇·聂隐娘》则把侠士神化,开后世武侠小说滥觞。《玄怪录·郭元振》写元振夜斩猪妖,则是把侠义和神怪结合起来了。
对后代文学的影响 唐传奇影响甚远,它成为后代文言短篇小说的主要样式。还是后代白话小说、戏曲及讲唱文学汲取题材、人物、艺术方法再创作的宝库。
结集和研究资料 晚唐陈翰有《异闻集》,已佚。其中部分为《太平广记》所收,成为保存汉魏六朝和唐代小说的渊薮。明清集亦颇多。五四运动后,鲁迅有《唐宋传奇集》,专采单篇,并附《稗边小缀》,对作家作品进行考订。汪辟疆有《唐人小说》,各篇均有说明。今人校点整理出版的有《博异志》、《集异记》、《传奇》等。研究方面,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中有专论3篇,论述精当。刘开荣《唐代小说研究》也较有名。
② 请大侠帮我把这些单田芳的评书按历史时间排一下序吧,谢谢啦~~~~~~~
序号 评书
先古
1 封神演义
战国
赵武灵王
三国
2 三国演义
两晋
3 英雄走国
4 刘伶传奇
隋唐
5 风尘三侠(侠侣情仇)
6 薛刚反唐
7 花木兰
8 隋唐演义 (又名瓦岗英雄传)
9 新隋唐演义
10 宫门挂玉带
11 程咬金
12 说唐后传
13 大唐惊雷
14 薛仁贵征东
15 薛丁山征西
16 薛家将
17 宏碧缘 电视版叫《侠侣情仇》
18 深宫惊变
19 安史之乱
20 罗通扫北
五代
21 十三太保
宋代
22 杨家将
23 三侠五义(又名包公案)
24 五鼠闹东京
25 大破冲霄楼
26 七杰小五义
27 七侠小五义
28 白眉大侠
29 龙虎风云会
30 龙虎风云会(续)
31 水浒全传
32 水浒外传
33 武松传
34 杨么传
35 说岳
36 铁伞怪侠
37 呼家将
38 呼延庆打擂
明朝
39 明英烈(又名朱元璋演义)
40 大明英烈
41 洪武剑侠图
42 燕王扫北
43 燕王剑侠
44 永乐剑侠
45 大明风流谱
46 大明五杰
47 明末遗恨
清朝
48 三侠剑
49 续三侠剑
50 后续三侠剑
51 童林传
52 十二金钱镖
53 连环套
54 清官册
55 林则徐
56 曾国藩
57 左宗棠
58 义和团
59 太平天国
60 清官于成龙
61 清末风云录(上) (下)
62 辛亥风云录
63 天京血泪
64 洛阳豪客
民国
65 民国英烈
66 乱世枭雄 (300回)
67 千古功臣张学良
68 栾蒲包与丰泽园
69 新儿女英雄传
70 破晓记
71 平原枪声
72 辽沈战役
73 百年风云
74 乱世枭雄 (485回)
75 少帅春秋
76 龙争虎斗丰泽园
现代
77 巨骗内幕
78 江洋大盗缉捕纪实
79 九七大案
80 一颗铜纽扣
81 九十年代大案要案侦破纪实
82 根本利益
83 单田芳说单田芳
84 红色保险箱
国际
85 二战风云录
86 太平洋大海战
综合
87 古今奇案
88 话说台湾
89 五千年历史演义
90 单田芳访谈
91 书评雅典
92 贺龙传奇
93 雅典奥运评说
94 北京奥运评说
95 亚运诸列强评说
为什么单老的许多评书(包括正版光盘)有剪接痕迹?
具体内幕还不得而知,一种比较有力的说法如下。
单老早年的许多作品的版权并不在单老手上,而在各广播电台或曲艺团里。单老在北京成立“单田芳公司”时,对暂时无法收回版权的作品加以剪接,以便出版(有的还另取了别名)。
单老的哪些评书有剪接痕迹?
据不完全统计如下(括号内是原始回数):
封神演义 140回(180回)
隋唐演义 116回(100回):电视版、不包括续集
薛家将 180回(150回)
三侠五义 180回(150回)
七杰小五义 68回(80回):电视版
从军记 90回(花木兰72回)
说岳后传 130回(铁伞怪侠160回)
民国英烈 189回(150回)
辛亥风云录 172回(民国英烈150回)
曾国藩 145回(原始回数不详)
太平天国 116回(原始回数不详)
清末风云录 170回(原始回数不详)
千古功臣张学良 96回(120回)
③ 谈谈对刘伶纵酒的深层原因的看法
刘伶与酒
庄子酒醉,像鲲鹏状睡梦中,见自己化成一只蝴蝶,翩翩而飞,竟忘记自己是庄周;醒来之后,又觉得自己是庄周。天生刘伶酷爱酒如命,后来竟带着棺木出游饮酒,其怪诞之态,宛如被称之为“怪笔孤魂”的作家卡夫卡。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刘伶身高仅六尺,即一米四,其貌极其丑陋。但其性情豪放,胸襟开阔,放情肆意,不拘小节,喜好独自游玩。他常乘鹿车,手提一壶酒,命仆人握锄头跟随其后,并说,若他醉死了,便就地把他给埋葬了。终年在鲁南一带游历时,远酣醉而卒,死后便葬于今山东的峰城东北的刘耀村。在当地传说,刘伶曾在峰城酣饮杜康酒,以至于酩酊大醉,三年不醒,故有“杜康造酒,醉死刘伶”之说。
刘伶平时从不滥与人交往,沉默寡言,对人情世故漠不关心,只与阮籍、嵇康相交甚厚,遇上时便有说有笑,非常投机。嵇康、阮籍,尤其是刘伶,他们喝酒追求酩酊大醉,放浪形骸………其形态简直是醉生梦死。这些个狂狷,个个都是十足的酒徒,个个奢酒成性。这等癖好,大概与其所处的时代有密切关联。魏晋时期,近乎于欧洲的中世纪,社会黑暗,恐怖色彩笼罩,百姓怨声载道,怒不敢言。所以,借酒消愁便成了文人名士发泄内心不满与苦闷情绪的良药,酒成了文人墨客的寂寞饰物,且惟有酒才是他们灵魂短暂休憩的抚慰者。
有人说,刘伶的著作就是喝酒,当然,这话未免有些偏激,但他喝酒却是出了名的。按《水浒》的讲法:“壁上描刘伶贪饮,窗前画李白传杯。”李白号称“斗酒诗百篇”与“酒中仙”,刘伶在“七贤”中,作为名士,显然有点另类,他既无嵇康与阮籍的旷世奇才,未曾留下广为传诵的措意文辞,也不像山涛和王戎两位仕隐那样修身养性,终其一生,仅创作了一篇《酒德颂》。因此,提起刘伶,似乎只有一个字-----酒。刘伶几乎是中国历史上唯一靠酒留名的人,刘伶这酒喝得真个儿有滋有味,且还饮出了名头。他之所以能挤进“竹林七贤”之中居末席,想必多少沾了酒的光。以至于后人谈论酒,便会想起刘伶,我想,对酒的认识最深者,莫过于他了。
刘伶视酒若宗教,几乎顶礼膜拜。《竹林七贤》说:“伶处天地间,悠悠荡荡,无所用心。”在《酒德颂》中刘伶自称:“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纵意所如。止则厄执瓢,动则挈榼提壶,唯酒是务,嫣知其余……无思无虑,其乐陶陶。兀然而醉,慌尔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俯观万物之扰扰,如江汉之载浮萍。”刘伶放荡不羁的个性,宛如金庸小说中的江湖侠士,其形态与武侠剧《笑傲江湖》中的刘正风极为相似。
十多年前,电影中出现的首幕镜头似乎仍记忆犹新:矮小怪异的午马所扮演的刘正风摇曳着一叶扁舟晃悠悠地飘荡在茫茫无际的沧海中,激荡起两岸滔滔潮水,伴着陶翁里的酒香,琴瑟合鸣地吟唱出英雄漂泊一生的寂寞与潇洒,更让人沉醉的,还是歌曲《沧海一声笑》,那激声回肠的大气与淡泊俗世的逍遥自在。黄沾用他那嘶声力竭的呐喊震颤激荡在空阔的河面上,每一个音节似抛出的一块坚石,将硬朗的声音狠狠地扔进河中。其歌词虽算不上非常优美,但黄沾的嗓音瓮声瓮气,深沉锐利,又带些许沙哑,没有颓废,只有震撼的逍遥美。
李白曾说过,阮籍为太守,乘驴上东平。判竹十余日,一朝化风清。他常独驾远游,穷途而泣是出了名的,尤其,在广武山,他嚎啕大哭之后发出了千古一叹:“世无英雄,使竖子成名!”李白与他不是同时代的人,却为何知道阮籍是骑驴上东平,大概是因为李白喜欢他,属于同一类型之人吧。
与李白相比,感觉上阮籍要显得神经质些,而同阮籍齐名的还有那个更为神经兮兮的嵇康,就是那个弹着一曲悲壮的《广陵散》,走上断头台的“嵇中散”。当时,三千太学士请以为师,眼看着嵇康有望不被砍头,但司马昭不许,临刑前,嵇康神色自若,席坐抚琴,气宇昂轩,从容赴死。但我有点闹不明白,嵇康为何疾愤而作《与山巨源绝交书》,对那位淳厚老实的山涛,竟然也会如此剑指弩张。我一直以为,嵇康当时的确是肝火过于旺盛了点,不然,准是酒醉,发酒疯了。鲁迅先生也极喜欢嵇康,也许他与嵇康也同出一副驴脾气,都是“正史文学”的代表文人,文风犀利泼辣。莫言的小说笔法恣意放纵,文字极具征服力。不知他是否也深受“竹林七贤”的影响。后来,老谋子因年少时常游荡在自家五十亩高粱地里,因此,从莫言的小说《红高粱》中,便很快进入了戏内的角色:“我奶奶”十九岁,由高粱地酝酿出一坛坛高粱酒,然后,“我奶奶”积于一身红盖头红棉袄红棉裤,在红彤彤的血海汪洋的高粱地里,与蒙面人激情迸发出了一段旷世奇情,从此呢,蒙面人便成了“我爷爷”。大概老谋子是从浓烈醇厚的高粱酒吸取了真汁与灵感。
刘伶的神经质在于他的诡异放纵,放荡荒唐和玩世不恭。刘伶把天当作帐幕,以云为被子,把大地当作席子,以太阳为门,以月亮为窗。刘伶的想象力是多么的瑰丽啊!气势何等恢弘!刘伶纵酒放达,有一次,酒正喝在兴头上,正巧,一人推门进来,见他脱光了衣服呆在屋里,于是,嘲笑他太俗气太无礼。刘伶一时兴起便说:“我以天地为房屋,房屋当成裤子,谁叫你钻进我裤裆里来呢!”
刘伶的确是个极为怪诞之人,当然了,他也是个极有幽默感的人,你看,在对付取笑他的人时,顺手便把形而上学的东西全给拎了过来。天地空阔无垠,人在浩瀚宇宙之中生存实在是荒凉的很,且还得在这个虚无的空间里再获得一个极其微小的居所,只有在这个小空间里生活才能感受到现世安稳与日月同辉。我也实在搞不大明白,刘伶,这个既矮又丑的怪男人,偌大的宇宙似乎竟然还装不下他那平凡的区区肉身!
参考资料:http://bbs.qq.com/cgi-bin/bbs/show/content?club=3&groupid=101:10008&messageid=207156
④ 单田芳评书全集有哪些
有白眉大侠、乱世枭雄、童林传、三侠剑、隋唐演义、薛家将、龙虎风云会、大明演义、水浒全传 铁伞怪侠封神演义、隋唐演义新版、三侠五义、小五义、明英烈、三国演义、大唐惊雷、三国演义等。
⑤ 单田芳前辈都有哪些评书
电视评书作品:
《封神演义》
《赵武灵王》
《楚汉争雄》
《三国演义》
《刘伶传奇》
《侠侣情仇》
《隋唐演义》
《新隋唐演义》
《全聚德传奇》
《大唐惊雷》
《薛丁山征西》
《薛家将》
《小五义》
《西游记》
《宏碧缘》
《深宫惊变》
《安史之乱》
《五鼠闹东京》
《七杰小五义》
《白眉大侠》
《龙虎风云会》
《水浒全传》
《水浒外传》
《杨幺传》
《铁伞怪侠》
《明英烈》
《大明英烈》
《燕王扫北》
《洪武剑侠图》
《燕王剑侠》
《永乐剑侠》
《努尔哈赤》
《明末遗恨》
《李自成》
《话说台湾》
《清官于成龙》
《清官册》
《童林传》
《古今奇案》
《洛阳豪客》
《百年风云》
《林则徐》
《曾国藩》
《天京血泪》
《廊坊大捷》
《民国英烈》
《乱世枭雄》
《千古功臣张学良》
《大河风流》
《栾蒲包与丰泽园》
《慈禧陵墓被盗》
《新儿女英雄传》
《平原枪声》
《太平洋大海战》
《风雪大别山》
《辽沈战役》
《九一九演义》
《贺龙传奇》
《少林将军许世友》
《血色特工》
《老店风云》
《羊神》
《牛根生发展史》
《京城神探刑侦档案一生守候》
《九七大案纪实》
《江洋大盗缉捕纪实》
《书评雅典》
《亚运三国》
《言归正传》
《三侠剑》
单田芳,1934年出生于辽宁省营口市,中国河北保定市涞水县(一说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人,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国宝级评书大师。系中国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北京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通俗小说研究会会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评书四大名家之一。
⑥ 矮子名人排行榜
矮子名人排行榜:
1、拿破仑波拿巴,第一任皇帝
2、亚历山大·蒲柏,英国诗人
3、维多利亚,英国女王
4、约翰·济慈,英国诗人
5、邓小平,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6、列宁,十月革命的主要领导人
7、巴尔扎克,现代法国小说之父
8、爱因斯坦,物理学家
9、玛格丽特·米德,美国人类学家
10、赫鲁晓夫,苏联领导人
(6)刘伶传奇80回有声小说扩展阅读:
矮个子名人介绍:
1、拿破仑波拿巴
十九世纪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第一任皇帝。他的父亲出身于没落的意大利贵族世家,而他母亲的家族原籍伦巴第,十四世纪时定居到科西嘉岛。就在他出生前三个月,科西嘉岛并入法国。
2、亚历山大·蒲柏
亚历山大·蒲柏,1688年5月22日-1744年5月30日),18世纪英国最伟大的诗人,杰出的启蒙主义者。他幼年时期患有结核性脊椎炎,造成驼背,身高没有超过1.37米。代表作品《夺发记》、《愚人志》等。
3、维多利亚
维多利亚女王,1819.5.24—1901.1.22,是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第二长的君主,仅次于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在位时间长达64年。她也是第一个以“大不列颠和爱尔兰国女王和印度女皇”名号称呼的英国女王。
4、约翰·济慈
约翰·济慈,1795年10月31日—1821年2月23日,出生于18世纪末年的伦敦,杰出的英国诗人作家之一,浪漫派的主要成员。代表作品《恩底弥翁》、《夜莺颂》等。
5、邓小平
邓小平(1904~1997),四川广安人,1904年8月22日生,原名邓先圣,学名邓希贤。邓小平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领导者。他所倡导的“改革开放”及“一国两制”政策理念,改变了20世纪后期的中国,也影响了世界,因此在1978年和1985年,曾两次当选《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
6、列宁
列宁,1870年4月22日-1924年1月21日,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思想家。是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主要缔造者、布尔什维克党的创始人、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
⑦ 单田芳评书全集有哪些
单田芳评书分为实体书和电视评书。
一、实体书
1、
2、《乱世枭雄》
长篇评书《乱世枭雄》是由著名评书艺术大师单田芳先生花费了十年的心血,根据大量的历史材料和广为流传的民间传说精心创作而成,情节曲折、语言生动。
全书共300回,深度讲述了一代枭雄张作霖的传奇人生,再现了中国从满清到民国社会变革期的宏大图景。在讲述张氏父子传奇经历的同时,从一个侧面进一步讲述了中国的近现代史。
它是著名评书艺术大师单田芳最为满意和亿万粉丝最为喜爱的评书之一,播讲过程中,单老的口误极少,情节紧凑完整,堪称评书艺术中的经典,曾被网友戏称为“不是人讲的评书”。
3、《楚汉争雄》
《楚汉争雄》是由著名评书大师单田芳先生根据由熊诚、宋晋川执笔编剧,中国广协导演协会会长、著名导演陈家林执导的51集同名电视剧改编而成,讲述了楚汉时期“沛公”刘邦与“西楚霸王”项羽两雄对立、争夺天下的传奇故事。
4、《大明英烈传》
大明洪武皇帝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后,同时起义的苏州王张士诚、南汉王陈友谅等反王不服,于是联合讨明。
朱元璋御驾亲征,平定反叛,不料几次中奸计,先被围困牛膛峪,后又失利九江口,九死一生,困难重重,幸有胡大海、刘伯温等各路英豪忠心辅佐,才最终扫平反贼,统一了江南七省。
然而,元军趁乱进攻中原,朱元璋又率众英杰抵御外乱。此间,各英雄好汉舍生忘死、亦胆忠心,为保大明浴血奋战,做出了一件件惊心动魄、感人肺腑的侠义之事,终于战胜顽敌,保江山得稳固,使天下得太平。
5、《燕王扫北》
这部书主要说的是明太祖朱元璋建国之后,为巩固朱家帝业,排除异已,不择手段地残害功臣宿将。在继承皇位的问题上,朱元璋内部也发生了分岐。
马娘娘利用垂帘听政的机会,祖封小王,把四皇子朱棣封为"燕王"赶出南京,名义上叫朱棣去扫北,实则设下重重陷阱,欲置朱棣于死地。
在众多英雄的保护下,朱棣终于化险为夷,来到燕京。为了扫除韩马两党,为死去的功臣宿将报仇雪恨,燕王挂孝南征。
通过你死我活的较量,最后终于打到南京,清算了韩马两党的罪恶。燕王登上了大明永乐皇帝的宝座,重建万里长城,巩固了边防,从此,明朝进入了安定、生息的局面。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单田芳
⑧ 名人礼貌待人 故事
孔融让梨、三顾茅庐就不用说了吧
程门立雪
宋代有个叫杨时的人,是理学家程颐的学生,他40多岁时到洛阳去拜见程颐,当他与另一位同学来到程颐家的时候,天下起了大雪,程颐正在睡午觉,他们就站在门外静静地等候,直到程颐醒来,这时雪已经下了一尺多深,这就是流传至今的"程门立雪"的故事
孔子尊师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老子,其犹龙邪!”
3、汉明帝敬师
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进门后,往往拉着老师枯瘦的手,默默垂泪,良久乃去。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所以“诸候、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朱师傅为周总理理发二十多年。有一次,朱师傅不小心在周总理的脸上划了一道小口子,深感不安。周总理并没有责怪他,还安慰他。
这些内容其实都是《谈礼貌》这篇课文里的,它告诉我们:礼貌待人可以在人和人之间架起理解的桥梁,减少矛盾。文雅、和气、宽容的语言,不但沟通人们的心灵,而且反映了一个人的思想和文化修养。正如俗话说: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