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开胸手术后,我做爱了,但进入没射精,有影响么
开胸手术要完全康复后并且体力要养好就没啥影响,如果是手术刚结束就做那就影响大了
2. 开胸手术后恢复需要多长时间
三个月到半年吧,看患者年龄及伤口程度,一般一个月或半个月会给出院,修养好就得长点时间了。
3. 开胸手术一个月后,有时候总是感觉心脏不好受,这是手术恢复过程的现象吗
这种问题还是需要去医院好好挂号看下,在这里问下就好了是非常不靠谱的,或者是到网上寻找医生问问
4. 开胸手术后做什么运动有助恢复
隆胸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在假体周围形成一纤维组织囊,它实际上是假体周围的一薄层瘢痕组织,这种瘢痕组织有挛缩的趋势。挛缩使假体被压缩,出现隆胸后假体变硬。
新生瘢痕在6个月后其收缩特性会逐渐消失,因此,手术后的6个月内,乳房的按摩运动可使生成的纤维囊被牵拉松弛而有助于保持乳房的柔软特性。游泳、做轻微的提举运动也有一定的效果,但慢跑、跳舞等运动无效。现在有人主张尽早按摩并加大按摩力度,但具体的按摩时间和方式目前尚未统一。
隆胸术后的按摩手法
①用掌根用力,以乳头为中心,交替向上、下、内、外四个方向推按,每个方向6次。
②用手掌心正对乳头,向下按压的同时,作顺时针旋转动作612次,然后再作逆时针旋转动作612次,或顺、逆时针动作交替进行。
③以拇、食、中三指腹提捏乳头,每次提起10秒钟,然后放松,共6次。
④用手掌心正对乳头,垂直用力,按压、放松交替进行,每个周期2030秒。
⑤注意事项:自我按摩手法要适中,以自觉能忍受为度;在作皮肤推拿时要注意手在皮肤而力深在以免损伤皮肤;用力的方向:不可将乳房向外、向上过度推挤,以防假体移位。
5. 开胸手术后能活多久
开胸手术,开胸并不是决定病人能活多久的因素,开胸本身对人的寿命没有本质的影响,更关键的是所要治疗的疾病的发展,开胸与不开胸的区别在于,术后有疤痕,内有固定骨头的东西,早期伤口可能会有些不适,如果需要再次手术时比没做过的困难些,除此之外和正常人没什么区别。因此,你的疑问应该是手术所需治疗的疾病的恢复情况。
6. 开胸手术对身体的影响
合理的手术体位是手术成功的基本保证[1], 是预防术后并发症等的重要措施。侧卧位是胸外科手术最常用的手术体位之一。传统的侧卧位是患者呈90°侧翻身,改良后的侧卧位也是90°侧翻身,但由于侧卧时上臂摆放位置的不同,因而产生了不同的手术效果,现将我院2007年11月至2008年5月因手术体位方法的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的手术效果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侧卧位开胸手术患者共40例,A组20例采取传统侧卧位,B组20例采取改良后侧卧位。患者年龄53~62岁,体重55~70 kg,男25例,女15例。术后均采用电子止痛泵静脉方法止痛。
1.2 方法
1.2.1 体位安置方法 A组采取传统侧卧位:患者呈90°翻身侧卧,上肢的放置位置是将患者侧卧后下侧的手臂固定于托手架的下层,上侧手臂则固定于托手架的上层,而托手架的上层和下层是互相平行的,并且连 一体,上肢需要水平伸展及牵拉,因此双臂与身体的纵轴必须是直角摆放;B组采取改良后侧卧位:依然是90°侧翻身,上肢的放置方法是将患者侧卧后下侧的手臂固定于水平的托手板上,
托手板只有单独的一层,巡回护士只需将上臂的前臂及手部分用敷料松紧适宜的包裹后置于头面部一侧,位于固定好的麻醉屏幕架内侧即可,上肢并不需要过分的伸展及牵拉,肩关节屈曲小于90°。
1.2.2 评价方法 均采用手术后72 h回访,询问患者肩胛区、腋下及肩关节、肩背部的疼痛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等。
1.3 统计学处理 统计结果用均 ±标准差(x±s)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一般情况及术后情况,见表1,2。 表1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 表2 两种侧卧位对A、B两组开胸手术患者术后观察情况 注:P.05
3 讨论
3.1 能有效减轻术后患者臂胛部、腋下及肩背部的疼痛 文献报道侧卧位摆放不当会造成手术失血量增 、神经麻痹或损伤[2]。传统的侧卧位是患者呈90°翻身侧卧,上肢的放置位置是将患者侧卧后下面的手臂固定于托手架的下层,上侧手臂则固定于托手架的上层,而托手架的上层和下层是互相平行的,并且连为一体,因此双臂与身体的纵轴必须是直角摆放, 样就容易使上面托手架的上臂由于过分伸展或牵引过度而容易造成周围神经的损伤、丛神经的损伤,从而造成术后肩胛区、腋下及肩关节、肩背部的疼痛。改良后的侧卧位,依然是90°侧翻身,上肢的放置方法是将患者侧卧后下面的手臂固定于水平的托手板上,托手板只有单独的一层,巡回护士只需将上臂的前臂及手部分用敷料松紧适宜的包裹后置于固定好的头架内侧即可,上肢并不需要过分的伸展及牵拉,肩关节屈曲<90°,因此可有效地减轻术后患者肩胛区、腋下及肩背部的疼痛。
3.2 手术切口小,电子止痛泵静脉方法止痛能有效缓解疼痛 传统的侧卧位切口普遍较长,一般都在20~30 cm,并且要去除一根肋骨,肋间置 号开胸器,因而对患者的创伤大、出血多,开关胸所需的时间长,即使在术后使用止痛泵的情况下,胸廓及肋弓部疼痛难以忍受的患者仍占10例(50%)。患者术后常要求侧卧来缓解疼痛,但术后护理又不允许,因而患者感到很痛苦。
改良后的侧卧位切口较短,一般17~27 cm,只是剪断肋骨的一端并不去除肋骨,肋间置于小号的开胸器,因此患者的创伤小,出血少,开关胸所用的时间短,用止痛泵普遍能缓解胸廓及肋弓部的疼痛的患者18例(90%)。麻醉清醒后,患者大多配合好,无烦躁等表现。
3.3 有利于患者术后身体的恢复 传统的侧卧位由于切口大,创伤大。术中侧上肢、切口、肩关节的疼痛难以忍受,因此患者术后常不敢进行有效的咳嗽、深呼吸及排痰,容易引起肺不张、肺部感染等严重的并发症,更由于患者惧怕疼痛不敢进行早期的床上活动,因此也不利于血液的循环,更不利于伤口的愈合[3]。改良后的侧卧位由于切口小、创伤小,在止血泵的作用下,患者对疼痛感明显减轻。因此患者能进行有效的咳嗽、深呼吸,促进肺的膨胀,改善了呼吸功能,术后2~3天就可以下床进行活动。
3.4 其他 根据手术的需要有利于临时改变手术体位。由于手术的需要(如食管癌三切口),手术体位由侧卧位需改为平卧位时,传统的侧卧位不易改变,通常需要其他人的协助,而改良后的侧卧位改为平卧位时则比较容易,有效地减轻了巡回护士的工作量。
传统的侧卧位所用的托架较大,占的地方较多。有时会影响手术医生的站位,使得站位区域稍显拥挤,因而导致术者等挤压置于托手架上面患者的手臂,若手术时间长,则容易使患者的肩及手臂受压而造成臂丛神经的损伤。改良后的侧卧位使用的仅是一 较窄的单层托手板,所占空间不多,增加了手术医生站立的空间,同时也减少了术者挤压患者肩及手臂等造成损伤的情况。
总之,90°侧卧位是开胸手术中最常用的卧位,而改良后的侧卧位较传统方法切口小,创伤小,手术出血少,节省开、关胸的时间,便于手术医生的操作,术后患者诉体位舒适度好,腰背部疼痛症状轻等,麻醉医生反映术后止痛效果更佳。
此方法改善了患者的不适感,提高了舒适度,也减轻了巡回护士摆放体位的复杂性及工作难度,手术及麻醉医生均反映良好,用于开胸手术安全有效。
7. 病友们,请问一下开胸手术后,伤口已经恢复了
这样多长时间了
8. 开胸手术后有积液
您好!开胸手术之后基本上都会有胸腔积液产生的,这是炎性渗出,挺正常的,不用担心,人体会慢慢吸收。但要注意观察,如果积液一直没有减少,甚至反而加重的话,那就要注意有没有其他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