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有声完结 > 中国农村短篇小说杂志

中国农村短篇小说杂志

发布时间:2021-07-09 01:30:15

⑴ 中国20年代的文学作品有哪些

中国20年代的文学作品如下:

1、《潘先生在难中》

《潘先生在难中》是现代作家叶圣陶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写于1924年,发表于1925年1月10日《小说月报》第16卷第1号。

主要描写了小学校长潘先生在战乱中举家逃难的种种可笑而又可鄙的行径,作品塑造了一个自私自利、怯懦虚伪、苟且自得的小市民习气十分严重的知识分子形象。

2、《背影》

《背影》是现代作家朱自清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这篇散文叙述的是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

3、《祝福》

《祝福》是民国时期文学家鲁迅创作的短篇小说,写于1924年2月7日,最初发表于1924年3月25日出版的上海《东方杂志》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6号上,后收入小说集《彷徨》。

作品叙写一个离开故乡的知识分子“我”在旧历年底回到故乡后寄寓在本家四叔(鲁四老爷)家里准备过“祝福”时,见证了四叔家先前的女仆祥林嫂瘁死的悲剧。

4、《伤逝》

《伤逝》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在1925年创作的一部以爱情为题材反映五四时期知识分子命运的短篇小说。

小说以主人公涓生哀婉悲愤的内心独白的方式,讲述了他和子君冲破封建势力的重重阻碍,追求婚姻自主建立起了一个温馨的家庭,但不久爱情归于失败,最终以一“伤”一“逝”结局。

5、《阿Q正传》

《阿Q正传》是鲁迅创作的中篇小说,创作于1921年12月,最初发表于北京《晨报副刊》,后收入小说集《呐喊》。

该小说创作于1921年底,共分九章。小说以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农村为背景,描写了未庄流浪雇农阿Q,虽然干起活来“真能做”,但却一无所有,甚至连姓名都被人遗忘的故事。

⑵ 中国著名文学小说

有:《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儒林外史》等等。

1、《红楼梦》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等,被列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一般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世态百相的史诗性著作。

《红楼梦》版本可分为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大系统。程本为程伟元排印的印刷本,脂本为脂砚斋在不同时期抄评的早期手抄本。脂本是程本的底本。

2、《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

《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个版本传于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岗对《三国演义》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历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作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3、《水浒传》

《水浒传》,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主要故事背景、类型上属于英雄传奇的章回体长篇小说。作者或编者一般被认为是施耐庵,现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罗贯中两人中的一人,或两人皆有。

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

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4、《西游记》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现存明刊百回本《西游记》均无作者署名。清代学者吴玉搢等首先提出《西游记》作者是明代吴承恩。

这部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5、《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或稍前,先以抄本传世,初刻于嘉庆八年(1803年)。

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

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小说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

⑶ “山药蛋派”的代表作家是

中国的当代小说流派分为荷花淀派、茶子花派、山药蛋派等,各个流派代表作家众多,山药蛋派的代表作家都有赵树理、马烽、西戎、李束为、孙谦、胡正等。这些作家都有一个重要特点:他们都土生土长在山西农村,有比较深厚的农村生活基础,所以山药蛋派又称为山西派。

胡正


胡正

胡正是山药蛋派的代表作家。短篇小说《七月古庙会》《两个巧媳妇》,是同时代的农村题材小说作品中,公认的优秀之作。长篇小说《汾水长流》,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文坛长篇小说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在广大读者中产生过极大反响,为中国当代文学流派山药蛋派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马烽、西戎、李束为、孙谦、胡正被称为"西李马胡孙",他们是山药蛋派的五位主将,是山药蛋派的代表,赵树理是山药蛋派的创始人,他们运用山西农民的语言,创作的都是农村题材,散发着浓郁的乡土风味。

⑷ 刘诗伟的文学作品

早期作品:
上世纪80年代坚持业余文学写作,并加入湖北省作家协会。期间发表(出版)文学作品主要有:
《告别绿巢》(短篇小说,见广州《花地》杂志,获花地银质奖);
《一个散步的女人》(短篇小说,见湖北《长江文艺》);
《女贼讲给县长听的故事》(短篇小说,见湖北《长江文艺》);
《我不忏悔》(长篇小说,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作是刘诗伟创作并发表的第一篇长篇小说,属于1980年代爱情伦理题材的探索之作,显示出作者“诗意哲思”的早期风格);
《种田的祖父》(散文,见天津《散文》,获年度散文奖,二十篇之一);
《拒绝起诉书的被告》(报告文学,见上海《民主与法制》);
《惊心动魄的黄昏》(报告文学,见《湖北法制报》,获湖北法制文学一等奖);
《法的意象》(组诗,见《湖北法制报》;
《悦人情感 启人心智》(评论,见湖北《长江文艺》)等等。
此外,在1980年代还写过大量新闻评论、新闻报道、司法实践短论和犯罪学论文;其中《试论青少年
性犯罪人格形成》被收入1986年“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年鉴”。曾加入湖北省法学会和社会学学会。
1990年底放弃“国家干部”职位,“下海”从商,期间写过“诗伟看海”散文专栏;出版诗集《小心走过冬天的边境》(广州花城出版社出版)。《小心走过冬天的边境》收集的诗作大多是作者从商时“见缝插针”的玩票,仅有少数几首发表过。著名评论家谢冕先生在《亲切感人的诗》中写道:“这位写诗的朋友我没有见过面,是朋友的朋友介绍我读他的诗。但他的诗使我接近他,这种接近是情感的,也是心灵的。......他只是在他的现实世界之中感到了某种匮乏,他为寻觅那种在豪华和宣腾中的缺失而找到了诗。”
近期作品:
2006年,刘诗伟重新开始文学写作。2007年出版长篇小
说《在时光之外》(作家出版社出版)。该作“以清澄诗意追问和缠绵终极哲理,发掘、表现并洋溢着人类的元精神,在生命、性爱、生死、时光以及宇宙的题义上具有抵达极限的阅读感受;于当下普泛的阅读中,别具安静、超然、诗意、哲理兼溶的美学品格,以其艺术睿力奉献了一部新启蒙的惊艳之曲!”(据出版介绍)。著名评论家李敬泽指出:“诗伟是文坛之外的人,写这个小说的时候,我倒觉得他真心进入了文学创作的状态,他是真正面对自己的心……从我们的视野之外走出一个人来,他是真正对文学抱有信念、对文学抱有一份热爱的,他也就是真正能带给我们惊喜的作家。诗伟是一个。我相信这样的作家会越来越多,这很好,至少可以治一治我们贼头贼脑和东张西望的毛病。”评论家们称该作为“忧天与此在之证”,“心灵的驱遣与诉求”、“哲思的诗意表达”、“诗性之作”。
2011年7月,刘诗伟长篇小说新作《拯救》出版(作家出版社出版)。《拯救》是一部以改革开放后的现实生活为背景的长篇小说新作,是作家在现实的风口浪尖上生活和拼搏30年后思考沉淀的产物,是作者放弃了费额不菲的咨询业务而完成写作的。评论家们认为,该作“拿在手里有看头,看完之后有说头,说过之后还有想头”。《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等媒体发表和报道了诸多文学评论家关于《拯救》的评论。综述如下:

盛世反思的探索。《拯救》是一部直面现实主要问题与人的精神危机的文学作品。

评论家认为,《拯救》从整体看,是一部新的反思小说,它不同于上世纪80年代初对前30年的反思,是盛世中的后反思。在当今社会正面临道德拯救的严峻时刻,《拯救》的作者与时俱进,慧眼独具,将笔锋触及当今社会的这一根敏感的神经,揭示了时代的一个重大主题,开启了文学的又一轮反思。《拯救》是中国农村、都市社会变迁与精神蜕变的双重交响,是近30年社会道德嬗变的诗性反思。《拯救》中最有思想价值的,是描写主人公自省、同时忧时的段落和篇章,这使全书散发出浓浓的“1980年代”气息(那是一个“新启蒙”的时代),试图为中国文学找到新的精神航向。《拯救》正是一部这样的反思之作,它渗透着作者的生命体验,洋溢着浓郁的人文理想主义的情怀,其反思深远而深刻。作家梁必文分析:小说的故事因主人公刘浪在娱乐城遇上似曾相识的“小姐”柳叶而引发,逐步展现其30年来的奋斗史和心灵画卷,伴随其间的思考与拷问递进式深入,抒发出对于“畅达、饱满、快乐人生”的向往,汇成了不是一两句话可以概括的具有多重启示意义的复合主题。也有论者认为针对《拯救》提出“后反思文学”或“新反思文学”概念尚需进一步探讨,同时还需要等待更多作家的同类创作。
伦理切入的突破。评论家指出,纵观世界文学史,伟大作家的伟大作品都是对处于社会重大转型、生活急剧变化、各种秩序混乱时期的社会生活的书写和反映,而这些作品书写社会生活又有两个不可或缺的切入方向:一是伦理,一是政治。19世纪的巴尔扎克是如此,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托尔斯泰也是如此。巴尔扎克不满现实社会,向往庄园生活;托尔斯泰批判现实丑恶,希望回到泛爱的人道主义。而在中国,以伦理和政治切入生活的写作是罕见的,一般的作品都缺乏担当,或者只是现象展示。《拯救》有一个伦理切入,尽管少了政治角度的切入(隐约有一点),但的确可以称为近30年来的好小说之一。评论家肯定《拯救》是一部兼有经典写作和经验写作品格的文本,而贯穿于作品中的“反思”、“迷思”、“辨思”是丰富而厚重的,作品人物如刘浪、柳青、安娜等显然都是具有象征性的。《拯救》着力刻画了几个主要人物的“坚硬”的精神追求,整个作品呈现的是一种对终极价值的探寻,其反思严肃而理性,它是在整合中确认和建构新的道德观与伦理价值。主人公刘浪不断利用自己的身份、工作和可以操控的能力发挥善的作用,使其形象本身就具有善和担当的道德价值。此外,在《拯救》中,随着故事的演进,先后出现刘浪对柳叶的拯救,刘浪对黑牛的拯救,柳叶对柳青的拯救,文良对安娜的拯救,以及被拯救者柳叶等人对拯救者刘浪的拯救;而这些拯救既有对生命和生活的拯救,也有对于灵魂和智思的拯救;这一切既是关于当下的拯救,又包含了对人类永恒的拯救……如此思来探去,《拯救》这部小说不仅思想力是出色的,其想象和构思也是有突破的。
叙事模式的创新。《拯救》的叙事模式创新也是热议话题。小说的叙事以两个时态交替进行,一是当下进行时(“去年”春夏),一是过去时(嵌入过去30年的生活);而这种“嵌”的支配者则是主人公“我”的“悬意识”,整个作品由“悬意识”结构,可谓“悬意识”叙事。同时,作品又采用了一、二、三人称不时变换的手法。显然,在这样一部40万字的长篇小说中,操作如此繁复的叙事方式,没有对世事的潜沉、对人物的把握及高超的统筹力,是难以达成的。评论家指出,这种叙事方法在过去的中国小说中几乎是没有的,作者依据小说事件的推进和人物心理的变化,自然(或必然)地将不同时态、不同人称进行交替转换,使情感的抒发和反思的表达在对比和冲突中凸显张力,从而实现了作品艺术表现的最优效果。文本中始终暗含着缺席的“我”与在场的“你”之间的心灵对话或者自我审视,使这部作品的反思变得真挚而富有感染力。《拯救》之所以能实现对当下物质社会精神病象的深刻反思,其创新的叙事策略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总之,《拯救》的叙事模式是一次成功的探索与创新。

⑸ 《高分》以现当代中国农村为题材的文学书籍有哪些

城里人写的农村题材小说--《穿越宿命之河》 ,首先,作者对冬天的描写,令我以为这回是东北,至少是北方的答农村。出色的文字,到位的描述让我仿佛感到了冬的寒冷,这几年暖冬,已经很少体味了。

当代农村题材长篇小说《乡下秀才》 [长篇小说] 乡下秀才内容提要这是一部农民写农民的百万字农村题材小说,.他们所说的老庙,是庄子东北角的古庙.别看它是一座不起眼的土木结构小庙,却有一百多年历史.尽管庙顶上的砖瓦多有破损

长篇农村绿色题材小说《不灭的村庄》 作者:北国长风 类别:都市言情 ,【长篇农村绿色题材小说《不灭的村庄》】杏花村,一个欲望之村。遍野疯长着杏

⑹ 茅盾短篇代表作

茅盾短篇代表作:

1、《林家铺子》

简介:

《林家铺子》是茅盾1932年7月创作的短篇小说,原名《倒闭》。载《申报月刊》第一卷第一期,后收入短篇小说集《春蚕》。

讲述的是当时江南杭嘉湖地区一个小店铺的主人林老板,在时局动荡、经济萧条的社会背景下,虽再三苦苦挣扎,但在黑暗势力的盘剥下终于破产的故事。

2、《野蔷薇》

简介:

《野蔷薇》,是茅盾先生最早的短篇小说集。1929年7月由上海大江书铺初版印行,内收茅盾写于1928年至1929年的五篇小说,分别为《创造》、《自杀》、《一个女性》、《诗与散文》、《昙》,书前有《写在前面》序文。

3、《农村三部曲》

简介:

《农村三部曲》包括《春蚕》、《秋收》、《残冬》,作者茅盾。从《春蚕》写蚕丝业萧条所引起的农村破产,到《秋收》写农民在饥饿中的抢粮风茅盾潮,到《残冬》写农民在一年生计完全绝望以后,终于自发起来进行武装斗争的故事。

4、《大鼻子的故事》

简介:

《大鼻子的故事》作者是茅盾。本书主要讲述了从孩子的角度描绘了民国时期贫苦人家孩子生活的困苦及生存的艰辛等有关内容。

5、《水藻行》

简介:

《水藻行》全文共六节,是茅盾(原名:沈德鸿)创作于上世纪30年代唯一一部在国外发表的短篇小说。

⑺ 农村题材短篇小说

迟子建的《酒鬼的鱼鹰》
沈从文《边城》
鲁迅的《故乡》和《祝回福》
还有茅盾的答《春蠢》
叶圣陶的《多收了三五斗》
夏衍的《包身工》
赵树理的《三里湾》
李准《不能走那条路鲁彦、许钦文、蹇先艾、台静农、许杰、彭家煌、沙汀、艾芜等一批现代乡土作家,以朴实细密的写实风格书写老中国儿女在各自的乡土上发生的种种悲剧性故事

⑻ 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历史小说集、散文集和杂文集有什么

短篇小说集:《彷徨》、《呐喊》。

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野草》。

杂文集:《坟》 1927年3月,未名社 《热风》 1925年11月,北京北新书局

《华盖集》 1926年8月,北京北新书局 《华盖集续编》 1927年5月,北京北新书局

《续编的续编》 1948年,上海出版公司 《而已集》 1928年10月,上海北新书局

《三闲集》 1932年9月,上海北新书局 《南腔北调集》 1934年4月,上海同文书店

《二心集》 1932年,上海合众书店 《花边文学》 1936年6月,上海联华书店

《伪自由书》 1933年10月,上海青光书局 《准风月谈》 1934年12月,上海联华书店

《且介亭杂文》 1937年7月,上海三闲书屋 《且介亭杂文二集》 1937年7月,上海三闲书屋

《且介亭杂文末编》 1937年7月,上海三闲书屋 《集外集》 1935年5月,上海群众图书公司

《集外集拾遗》 1938年,鲁迅全集出版社 《集外集拾遗补编》 1952年,上海出版公司

(8)中国农村短篇小说杂志扩展阅读:

鲁迅是中国现代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自从一九一八年发表他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以来,直到一九三六年去世。鲁迅的创作生涯持续了将近二十年之久,留下了超过六百万字的作品,可以称得上"著作等身"。

鲁迅的文学创作包括散文,小说和杂文。其中,杂文是他影响力最大的创作体裁。鲁迅的杂文如同匕首投枪一般,刺向了当时中国黑暗的一面。在鲁迅的杂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火一般的热情和冷峻的思考。

⑼ 小说《村子》共多少章

小说《村子》一共47章,另外还有一章后记。
内容简介:
村支书玩弄权术,私通母女;好青年为民行道,危机四伏。邪恶与正义较量,爱情与伦理纠葛,村子需要好人还是强人。当代重磅作家又一次真实再现中国乡村权势与道德、正义与邪恶的较量。
作者简介:
冯积岐,1953年生于陕西省岐山县农村。1983年开始发表作品。发表中短篇小说200多篇(部),有长篇小说《沉默的季节》《大树底下》,散文集《人的证明》《将人生诉说给自己听》等作品出版。长篇小说《沉默的季节》获“九头鸟”长篇小说奖。陕西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中国作协会员,现在陕西省凤翔县挂职任县委副书记。

⑽ 1919年12月,作者回到故乡,1921年创作了《故乡》这篇短篇小说,当时中国社会特别是农村情况是怎样的

那时是民国十一年,在作者的家乡(那是中国比较富庶的地区),大多数人是吃得上饭,并且可以享受一些休闲生活的。

阅读全文

与中国农村短篇小说杂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父爱成瘾霍水儿小说免费阅读 浏览:210
超好看后宫都市小说 浏览:653
主人公叫张显风的小说 浏览:752
都市男修真的小说推荐 浏览:410
美女丝袜合集小说全集 浏览:356
女主人公叫苏林的小说 浏览:540
主角开始就是皇帝的完结小说 浏览:580
小说主角境界突破 浏览:912
武侠小说龙乘风 浏览:601
最小说玄幻文 浏览:689
萌萝莉穿越小说 浏览:407
青春的国外小说排行榜前十名 浏览:149
重生大宋君王小说下载 浏览:195
大清康熙同人小说 浏览:62
女主是特工的抗战小说推荐 浏览:554
宝文小说网 浏览:600
查理九世24册免费阅读下载小说 浏览:38
现代名人风流小说 浏览:676
高歌小说名字 浏览:780
现代奇幻小说有哪些 浏览: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