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有声完结 > 孙膑与庞涓有声小说

孙膑与庞涓有声小说

发布时间:2021-07-14 08:06:37

A. 有哪些短小而经典的话或者台词听起来很震撼人心的..

、孙膑与庞涓
这个故事很久远了,发生在战国时候。故事中,孙膑与庞涓曾同拜于一个师傅的门下,各有所长。但庞涓,却在出道之后已是魏国的将军了仍猜忌着孙膑,怕孙膑的才情胜于自己。于是,就生了狠毒的心,骗孙膑赴约,挖其膝盖骨,再墨型刺脸,置于囹圄。当时,父亲讲述着,如章回小说那样,在紧张处截住,留在第二个晚上继续。我便一整天的担心,担心孙膑的结局。这一整天,我就会在放学后奔到与我们住的楼一条马路之隔的小山上,掩在草丛中静坐,想父亲讲着的故事,任树梢上扑腾着有鸟儿飞过。

天黑了,窗外的小山已看不见,父亲便开始讲述囹圄中的孙膑了。这一段,听得不轻松啊!那孙膑"疯疯颠颠"的,已站立不起,又破了相,不再是完好的形象。所以,时月久了,看守的人也不太在意了。就这么一天一天混着,有了人士相帮,孙膑就暗中见了来访的齐国使者,一吐自己的惨况。齐国的使者惊讶之后,有了拯救的举动,带孙膑一起返齐。

这一走,孙膑最后的胜就注定了。我悬了好几天的心便放下,长吐了一口气,知道接下来的较量,庞涓必败。果然,去齐国,孙膑的智慧与谋略展示出来,终让齐王信任,被任命为军师,为将军田忌谋划,再看着齐军出征。这时候的孙膑,坐在帷幔围着的战车里,不露真容,但却在一步一步接近自己的目标。

很久以来,我一直想,那时父亲的讲述,把一个沉重的故事烙在我与姐姐的心里,为什么呢?父亲没有解释。也许,父亲的本意就是讲故事,讲他读过的书,讲他自己也感慨的那些人生,让我们懂一段历史,然后,记住它,在以后的成长中有分辨善恶的标准。

最后,马陵一仗,孙膑、庞涓一决胜负了。情节中,魏国与赵国联兵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告急。于是,齐王便让田忌当大将,前往救韩。这救韩,田忌率兵就直奔了魏国,捣毁老窝。庞涓闻讯,只得撤出韩国,赶将回来。这时齐兵已西去,庞涓穷追三日,见沿途的灶台逐渐减少,大喜,以为齐军懦弱,已逃遁大半,且不知中了孙膑之计。

这计,是孙膑身心遭辱的最后洗涮啊。所以,那棵大树在被刮掉半块皮后写着:"庞涓死在这棵树下!"然后,孙膑等着,等着这一刻的到来,这时候的孙膑坚决,没有放庞涓一码的念头。我便钦佩孙膑的分明,不含糊,对敌手狠狠地反击。接着,听那个结局:庞涓追来了,追进了狭窄的山沟里,在傍晚将黑的夜色中看到那棵大树。于是,划了火柴,让亮光照着,读那一行字,明白了自己的末日已到。的确,是庞涓的末日了,那万箭拉开的气势,是孙膑坚定的命令,让燃起的火光告之四面埋伏的将士:是时候了,射!

庞涓倒下了,万箭之中,他自杀而亡。但自杀之前,他留下的那句话是:"这一仗可让这小子出名了。"这小子指的当然是孙膑。由此,庞涓的狭隘、贪名声、容不下别人出色,直至死改变不了。所以,孙膑的胜,消灭的是邪恶,是邪恶的一颗灵魂。

B. 鬼谷子有什么著作

鬼谷子的著作是《鬼谷子》和《关令尹喜内传》。

《鬼谷子》最早见于《隋书·经籍志》,在其后的史书及其他文献典籍也多有记载。《鬼谷子》作为纵横家游说经验的总结,它融会了鬼谷子毕生学术研究的精华,其价值是不言自明的。《鬼谷子》共二十一篇,其中的转丸,却已失传。该书作为纵横家的代表著作,为后世了解纵横家的思想提供了不少的参考。

《鬼谷子》一书,一直为中国古代军事家、政治家和外交家所研究,现又成为当代商家的必备之书。它所揭示的智谋权术的各类表现形式,被广泛运用于内政,外交、战争、经贸及公关等领域,其思想深受世人尊敬,享誉海内外。

《关令尹喜内传》,始著录于《隋书·经籍志》史部,署名鬼谷先生撰。《旧唐书·艺文志》亦著录。唐代王悬河的《三洞珠囊》引录有《文始先生无上真人关令内传》,并注为“鬼谷先生撰”。

文中着重宣传了道家的理论原则,即尊崇自然、清静无争、不炫耀和斋戒、中食。阐发了贪心短寿、心诚得道、作恶受罚的道理,主张以“道”来普度众生,反映了 道家的理论和观点。

C. 孙膑和庞涓两人孰强孰弱有什么依据

1972年,在山东临沂市银雀山,考古专家发现两座汉墓,挖出了一大批汉简,揭开了一段又一段被正史遗忘的传奇。

在银雀山汉墓中,考古专家发现了4942枚竹简,以及数千残片。经过整理之后,考古专家兴奋了,原因很简单:竹简上的文字令人动容,具体内容包含《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六韬》、《尉缭子》、《晏子》等先秦失传古籍。

这一发现意义重大,除了证明《孙子兵法》、《六韬》等不是伪书之外,《孙膑兵法》等书籍里记载的内容,还改写了历史,证明了孙膑果然强于庞涓。


不过,齐国俘虏了庞涓,却没有处死他,而是又放了回去。最终,10多年之后的马陵之战,或许庞涓不想再度成为俘虏,于是在败局已定的情况之下,骂了一句“遂成竖子之名”,就此拔剑自刎。

马陵之战后,老对手庞涓死去,孙膑却也突然神秘失踪,从此史无记载,留下了无数猜想,比如:隐居山野了此残生,遭人陷杀,去了楚国(邹忌陷害,田忌出逃楚国,孙膑或跟随)等。总之,一代超级军事天才,在人生最辉煌的时刻,却又消失不见,留下了无数遗憾!

D. 鬼谷子书籍

收放术

捭①阖②第一

[原文]
粤若稽古③,圣人之在天地间也,为状生之先④。观阴阳⑤之开阖以命
物⑥,知存亡之门户⑦,筹策⑧万类⑥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⑩
焉,而守司(11)其门户。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12)。变
化无穷,各有所归(13)。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
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14),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
夫贤、不肖、智、愚、勇、怯,有差,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
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15)之。审定有无与其实(16)虚,随其嗜欲以见
其志意,微排其所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实得其指(17),阖而捭之(18),
以求其利(19)。或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20)。开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阖
而闭之者,异其诚也。可与不可,明审其计谋,以原其同异(21)。离合(22)
有守(23),先从其志。
即欲捭之贵周(24),即欲阖之贵密。周密之贵微(25),而与道相追(26)。
捭之者,料其情(27)也;阖之者,结其诚(28)也。皆见其权衡轻重(29),乃
为之度数(30),圣人因而为之虑。其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31)。
故捭者,或捭而出之,或捭而纳之;阖者,或阖而取之,或捭而去之。捭阖
者,天地之道。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32)。纵横(33)、
反出、反覆(34)、反忤必由此(35)矣。
捭阖者,道之大化,说之变(36)也;必豫审其变化,吉凶大命系焉。口
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虑、智谋,此皆由门户
出入,故关之以捭阖,制之以出入。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
闭也,谋也、阴也。阴阳其和,终始其义(37)。故言长生、安乐、富贵、尊
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为阳,曰“始”。故言死亡,忧患、贫
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为阴,曰“终”。诸言(38)
法阳之类者,皆日“始”,言善以始其事;诸言法阴之类者,皆日“终”,
言恶以终其谋。
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39),故与阳言者依崇高(40),与阴言者依卑小。
以下求小,以高求大。由此言之,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可(41)。可
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为小无内,为大无外。益损、
去就、倍反,皆以阴阳御其事。阳动而行,阴止而藏;阳动而出,阴随而入。
阳还终始,阴极反阳(42)。以阳动者,德相生也;以阴静者、形相成也。以
阳求阴,苞以德也;以阴结阳,施以力也;阴阳相求,由捭阖也。此天地阴
阳之道,而说人之法也,为万事之先,是谓“圆方之门户”。
钧言术

反应第二

[原文]
古之大化者①,乃与无形俱生。反以观往,覆以验来②;反以知古,覆
以知今;反以知彼,覆以知己。动静③虚实④之理,不合来今⑤,反古而求
之。事有反而得覆⑥者,圣人之意也,不可不察。
人言者,动也⑦;己默者,静也。因其言,听其辞⑧。言有不合⑨者,
反而求之,其应⑩必出。言有象(11),事有比(12)。其有象比(13),以观其
次。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辞也。以无形求有声,其钓语(14)合事,得人实
也。若张置网(15)而取兽也,多张其会(16)而司之。道合其事,彼自出之,
此钓人之网也。常持其网驱之,其言无比(17),乃为之变(18),以象动之,
以报其心,见其情,随而牧之(19)。己反往,彼覆来,言有象比,因而定基。
重之袭之,反之复之,万事不失其辞,圣人所诱愚智(20),事皆不疑。
古善反听者,乃变鬼神(21)以得其情。其变当也,而牧之审也。牧之不
审,得情不明;得情不明,定基不审。变象比,必有反辞,以基听之。欲闻
其声反默,欲张反敛(22),欲高反下,欲取反与。欲开情(23)者,象而比之,
以牧其辞(24),同声相呼,实理同归。或因此,或因彼(25),或以事上,或
以牧下(26),此听真伪、知同异,得其情诈(27)也。动作言默,与此出入,
喜怒由此以见其式(28),皆以先定为之法则。以反求复,观其所托(29)。故
用此者,己欲平静,以听其辞,察其事,论万物,别雄雌。虽非其事,见微
知类(30)。若探人而居其内,量其能射其意也。符应不失(31),如腾蛇(32)
之所指,若羿(33)之引矢。
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34)也。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鱼(35)。其伺
言也,若声之与响;见其形也,若光之与影也;其察言也,不失若磁石之取
针,舌之取燔骨(36)。其与人也微,其见情也疾。如阴与阳,如阳与阴;如
圆与方,如方与圆。未见形圆以道之,既见形方以事之。进退左右,以是司
之。已不先定,牧人不正(37),事用不巧,是谓“忘情失道”;己审先定以
牧入,策而无形容,莫见其门,是谓“天神”。
进策术

内①揵②第三

[原文]
君臣上下之事,有远而亲③,近而疏④;就之不用,去之反求。曰进前
而不御⑤,遥闻声而相思。事皆有内揵,素结本始⑥。或结以道德,或结以
党友,或结以财货,或结以采邑⑦。用其意,欲入则入,欲出则出,欲亲则
亲,欲疏则疏,欲就则就,欲去则去,欲求则求,欲思则思。若蛈母⑧之从
其子也,出无间,入无朕,独往独来,莫之能止。
内者进说辞,揵者揵所谋也。故远而亲者,有阴德也;近而疏者,志不
合也。就而不用者,策不得也;去而反求者,事中来也。曰进前而不御者,
施不合也;遥闻声而相思者,合于谋待决事也。故曰:“不见其类⑨而为之
者见逆,不得其情而说之者见非。得其情,乃制其术⑩。此用可出可入,可
揵可开。”
故圣人立事,以此先知而揵万物。由夫道德、仁义、礼乐、计谋,先取
《诗》、《书》,混说损益(11),议论去就(12)。欲合者,用内;欲去者,
用外(13)。外内者必明道数(14),揣策来事(15),见疑决之,策无失计,立
功建德。治民入产业(16),曰“揵而内合”。上暗不治(17),下乱不寤(18),
揵而反之(19)。内自得(20),而外不留说(21),而飞之(22)。若命自来己,
迎而御之;若欲去之,因危与之。环转因化,莫知所为,退(23)为大仪(24)。

禁漏术

抵①■②第四
[原文]
物有自然,事有合离;有近而不可见,远而可知。近而不见者,不察其
辞也;远而可知者,反往③以验来④也。■者,罅也,罅者漳也,漳者成大
隙也。险始有腾,可抵而塞,可抵而却,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
此谓抵■之理也。
事之危⑤也,圣人知之,独保其用,因化⑥说事,通达计谋,以识细微,
经起秋毫之末⑦,挥之于太山⑧之本。其施外,兆萌芽孽⑨之谋,皆由抵■
隙,为道术。
天下分错⑩,上无明主,公侯无道德,则小人认谗■■,贤人不用,圣
人窜匿■,贪利■诈伪者作,君臣相惑,土崩瓦解■,而相伐射■,父子离
散,乖乱反目,是谓“萌牙■罅”■,圣人见萌芽■罅,则抵之以法。世可
以治则抵而塞之,不可治则抵而得之。或抵如此,或抵如彼;或抵反之■,
或抵覆之。五帝■之政,抵而塞之,三王■之事,抵而得之,诸侯相抵,不
可胜数。当此之时,能抵为右■。自天地之合离终始。必有■隙,不可不察
也。察之以捭开,能用此道圣人也。圣人者,天地之使■也,世无可抵,则
深隐而待时,时有可抵,则为之谋。可以上合■,可以检下■。能因能循,
为天地守神。
探意篇

飞①钳②第五

[原文]
凡度权③量能,所以征远来近。立势而制事④,必先察同异之计,别是
非之语,见内外之辞⑤,知有无之术⑥;决安危之计,定亲疏之事⑦;然后
乃权量⑧之。其有隐括⑨,乃可征、乃可求、乃可用。引钩钳之辞⑩,飞而
钳之。钩钳之语,其说辞也,乍同乍异(11)。其不可善者(12):或先征之,
而后重累(13);或先重以累,而后毁之;或以重累为毁;或以毁为重累(14)。
其用(15)或积财货、琦玮(16)、珠玉、白璧、采邑(17)以事之(18),或量能
立势以钩之,或伺候见涧而钳之,其事用抵墟。
将欲用之于天下(19),必度权量能,见天时之盛衰,制(20)地形之广狭,
阻险之难易,人民货财之多少,诸侯之交孰亲孰疏,孰爱孰憎,心意之虑怀,
审其意(21),知其所好恶,乃就说其所重(22),以飞钳之辞钩其所好,以钳
求之。
用之于人,则量智能、权材力(23)、料气势(24),为之枢机(25)以迎之
随之,以钳和之,以意宜之,此飞钳之缀(26)也。
用于人,则空往(27)而实来(28),缀而不失,以究其辞。可钳而纵,可
钳而横;可引而东,可引而西;可引而南,可引而北;可引而反,可引而覆。
虽覆,能复不失其度。
万全计篇

忤合①第六

[原文]
凡趋合倍反②,计有适合。化转③环属④,各有形势⑤。反复相求,因
事为制⑥。是以圣人居天地之间,立身御世,施教扬声明名也,必因事物之
会,观天时之宜,国之所多所少,以此先知之,与之转化。世无常贵,事无
常师。圣人常为无不为,所听无不听。成于事⑦合于计谋⑧,与之为主⑨。
合于彼而离于此,计谋不两忠⑩,必有反件。反(11)于是,忤于彼;忤于此,
反于彼。其术也,用之天下,必量天下而与之;用之国,必量国而与之;用
之家,必量家而与之;用之身,必量身材能(12)气势而与之。大小进退,其
用一也。必先谋虑,计定(13)而后(14)行之以忤合之术(15)。
古之善背向者,乃协四海、包诸侯,忤合(16)之地而化转之,然后以之
求合(17)。故伊尹(18)五就汤(19)、五就桀(20),然后合(21)于汤。吕尚(22)
三就文王、三入殷,而不能有所明,然后合于文王。此知天命之钳(23),故
归之不疑也。非至圣人达奥,不能御世;不劳心苦思,不能原事;不悉心见
情,不能成名(24);材质不惠,不能用兵(25);忠实无真,不能知人(26)。
故忤合之道,已必自度材能知睿,量长短、远近孰不如,乃可以进、乃可以
退;乃可以从、乃可以横。
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
序言

鬼谷子,姓王名诩,春秋时人。常入云梦山采药修道。因隐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
先生。

鬼谷子为纵横家之鼻祖,苏秦与张仪为其最杰出的两个弟子〔见战国策〕。另有孙
膑与庞涓亦为其弟子之说〔见孙庞演义〕。

鬼谷子的主要著作有鬼谷子及本经阴符七术。鬼谷子侧重于权谋策略及言
谈辩论技巧,而本经阴符七术则集中于养神蓄锐之道。

本经阴符七术之前三篇说明如何充实意志,涵养精神。后四篇讨论如何将内在的精
神运用于外,如何以内在的心神去处理外在的事物。

东周列国志中有段关于阴符的精彩描写。当年苏秦辞鬼谷子下山,尽破家财得
黄金百镒,黑貂裘衣一件,治车马仆从,遨游列国,访求山川地形,人民风土,得天下利害
之详。然而如此数年,未有所遇。其时钱财以尽,只得回家。回家后,一家老小责其之。
妻不以其为夫,嫂不以其为叔,母不以其为子。绝望之余,想起鬼谷子之临别赠言:「若游
说失意,只须熟玩阴符一书,自有进益。」于是苏秦乃闭门探讨,务穷其趣,昼夜不
息。夜倦欲睡,则引锥刺股,血流满足。如此一年,于阴符有悟,乃将列国形势,细细揣
摩,天下之势,尽在掌中。后又出游列国,成功于燕、赵。随之又将六国合纵,共同抗秦,
建立不朽功绩。

此电子文本取自萧登福先生之鬼谷子研究〔文译出版社,一九八四年〕。

张家杰加州大学圣地亚哥校区认知科学系一九九二年初,圣地亚哥

------------------------------

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盛神法五龙盛神法五龙

盛神中有五气,神为之长,心为之舍,得为之大;养神之所,归诸道。道者,天地之
始,一其纪也。物之所造,天之所生,包宏无形,化气先天地而成,莫见其形,莫知其名,
谓之神灵。故道者,神明之源,一其化端,是以德养五气,心能得一,乃有其术。术者,心
气之道所由舍者,神乃为之使。九穷十二舍者,气之门户,心之总摄也。

生受于天,谓之真人;真人者,与天为一。内修练而知之,谓之圣人;圣人者,以类知
之。故人与生一出于物化。知类在穷,有所疑惑,通于心术,心无其术,必有不通。其通
也,五气得养,务在舍神,此谓之化。化有五气者,志也、思也、神也、德也;神其一长
也。静和者,养气。气得其和,四者不衰。四边威势无不为,存而舍之,是谓神化。归于
身,谓之真人。真人者,同逃邙合道,执一而养万类,怀天心,施德养,无为以包志虑思意
而行威势者也。士者通达之神盛,乃能养志。

------------------------------

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养志法灵龟养志法灵龟

养志者,心气之思不达也。有所欲,志存而思之。志者,欲之使也。欲多则心散,心散
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故心气一则故不徨,欲不徨则志意不衰,志意不衰则思理达矣。理
达则和通,和通则乱气不烦于胸中,故内以养志,外以知人。养志则心通矣,知人则识分明
矣。将欲用之于人,必先知其养气志。知人气盛衰,而养其志气,察其所安,以知其所能。

志不养,则心气不固;心气不固,则思虑不达;思虑不达,则志意不实。志意不实,则
应对不猛;应对不猛,则志失而心气虚;志失而心气虚,则丧其神矣;神丧,则仿佛;仿
佛,则参会不一。养志之始,务在安己;己安,则志意实坚;志意实坚,则威势不分,神明
常固守,乃能分之。

------------------------------

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实意法腾蛇实意法腾蛇

实意者,气之虑也。心欲安静,虑欲深远;心安静则神策生,虑深远则计谋成;神策生
则志不可乱,计谋成则功不可间。意虑定则心遂安,心遂安则所行不错,神自得矣。得则
凝。识气寄,奸邪得而倚之,诈谋得而惑之;言无由心矣。固信心术守真一而不化,待人意
率之交会,听之候也。寄谋者,存亡之枢机。虑不会,则听不审矣。候之不得,寄谋失矣。
则意无所信,虚而无实。故寄谋之虑,务在实意;实意必从心术始。

无为而求,安静五脏,和通六腑;精神魂魄固守不动,乃能内视反听,定志虑之太虚,
待神往来。以观天地开辟,知万物所造化,见阴阳之终始,原人事之政理。不出户而知天
下,不窥牖而见天道;不见而命,不行而至;是谓道知。以通神明,应于无方,而神宿矣。

------------------------------

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分威法伏熊分威法伏熊

分威者,神之覆也。故静意固志,神归其舍,则威覆盛矣。威覆盛,则内实坚;内实
坚,则莫当;莫当,则能以分人之威而动其势,如其天。以实取虚,以有取无,若以镒称
铢。故动者必随,唱者必和。挠其一指,观其余次,动变见形,无能间者。审于唱和,以间
见间,动变明而威可分也。将欲动变,必先养志以视间。知其固实者,自养也。让己者,养
人也。故神存兵亡,乃为知形势。

------------------------------

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散势法鸷鸟散势法鸷鸟

散势者,神之使也。用之,必循间而动。威肃内盛,推间而行之,则势散。夫散势者,
心虚志溢;意衰威失,精神不专,其言外而多变。故观其志意,为度数,乃以揣说图事,尽
圆方,齐短长。无间则不散势者,待间而动,动而势分矣。故善思间者,必内精五气,外视
虚实,动而不失分散之实。动则随其志意,知其计谋。势者,利害之决,权变之威。势败
者,不可神肃察也。

------------------------------

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转图法猛兽转图法猛兽

转圆者,无穷之计也。无穷者,必有圣人之心,以原不测之智;以不测之智而通心术,
而神道混沌为一。以变论万类,说意无穷。智略计谋,各有形容,或圆或方,或阴或阳,或
吉或凶,事类不同。故圣人怀此,用转圆而求其合。故与造化者为始,动作无不包大道,以
观神明之域。

天地无极,人事无穷,各以成其类;见其计谋,必知其吉凶成败之所终。转圆者,或转
而吉,或转而凶,圣人以道,先知存亡,乃知转圆而从方。圆者,所以合语;方者,所以错
事。转化者,所以观计谋;接物者,所以观进退之意。皆见其会,乃为要结以接其说也。

------------------------------

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损悦法灵蓍损悦法灵蓍

损悦者,机危之决也。事有适然,物有成败,机危之动,不可不察。故圣人以无为待有
德,言察辞,合于事。悦者,知之也。损者,行之也。损之说之,物有不可者,圣人不为之
辞。故智者不以言失人之言,故辞不烦而心不虚,志不乱而意不邪。当其难易,而后为之
谋;因自然之道以为实。圆者不行,方者不止,是谓大功。益之损之,皆为之辞。用分威散
势之权,以见其悦威,其机危乃为之决。故善损悦者,誓若决水于千仞之堤,转圆石于万仞
之谷。而能行此者,形势不得不然也。

注释说:悦。悦,喜悦;本文引伸为增益,增益言辞或事物能使人喜悦。

E. 历史悬疑:为什么说孙膑和庞涓是同门师兄弟

各种传说都说是鬼谷子,但是鬼谷子的学生很多,很多战国著名人物,都有师从鬼谷子的记录,不过山之上国之殇的介绍确实有问题,李斯的老师是荀子,这个是没有问题的,不要把他也归入鬼谷子门下。
其实,即使苏秦和张仪,也不是同时代的人,两个人的活动年代相差了几十年,《史记》的记载不能都相信。传说中鬼谷子的学生,也是三教九流,干什么的都有,而且年龄往往相差很多。
按照现代一些学者的观点,鬼谷子并不是一个人,鬼谷是地名,而各种托名鬼谷子的著作,都是所谓“鬼谷学派”的作品。也就是说,鬼谷相当于一所大学,也类似同时代的齐国稷下学宫。通常说鬼谷子,我们应该把他理解为一个学派或者大学,这样就不难解释为什么这么多活动年代相差很多的名人,都是鬼谷子门下了。
当然,即使是这种解释,也不能完全认证孙膑庞涓的师承。这两个人学于鬼谷子,也还只能说是一种传说。在没有更好的答案之前,我们暂时采用此说,也还是可以的。孙膑和庞涓大概是鬼谷大学教出来的第一批名人了。

F. 孙膑与庞涓的故事

庞涓与孙膑为同窗,二人一起拜师学习兵法。庞涓后来出仕魏国,担任了魏惠王的将军,但是他认为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孙膑,于是暗地派人将孙膑请到魏国加以监视。

孙膑到魏国后,庞涓嫉妒他的才能,于是捏造罪名将孙膑处以膑刑和黥刑,砍去了孙膑的双足,想使他埋没于世不为人知。当齐国使者出使至魏国首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时,孙膑以刑徒的身份秘密拜见齐国使者,用言辞打动了他。

齐国使者觉得孙膑不同凡响,于是偷偷地用车将他载回齐国。逃奔到齐国的孙膑得到了田忌的赏识,于是他寄居于田忌门下担任门客。

孙膑与庞涓的故事记载于西汉司马迁《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

孙膑与庞涓的师傅是鬼谷子的说法来源于明末小说家冯梦龙。《东周列国志》和末清初时人吴门啸客《孙庞斗志演义》等历史小说

(6)孙膑与庞涓有声小说扩展阅读:

孙膑的军事思想

孙膑的军事思想主要集中于《孙膑兵法》。在战争观方面,孙膑主张重视、慎重地对待战争。他强调战争是国家政治生活中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只有以强有力的武力作为保障,才能够使国家安定、富强。但是他反对穷兵黩武,指出作战胜利能够挽救濒临灭亡的国家但战败也同样会失去土地、危害社稷,一味好战必然会灭亡,自取其辱,所以必须慎重地对待战争,不可不用也不可滥用。

孙膑主张积极地做好战争的准备工作来获得胜利,这样才能做到以战争抑制战争。他指出政治和经济条件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基础,“强兵”必先“富国”,只有具备强有力的政治和经济作为后盾才能做到“事备而后动”。他又指出民心军心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所以战争必须顺应民心军心,要做到“得众”、“取众”。

G. 有声小说:战国纵横鬼谷子的局中那段悲伤的音乐叫什么

我已经验证,是“孤星独吟”,下了空谷幽兰,踏古,虽然都是我从未听到专的好曲子,但是属下了十几首曲子后,再次听到这首“孤星独吟”,心头一震,这就是贯穿战国纵横鬼谷子各种悲情剧情的音乐。
另外,也有“千年风雅”也是这个调子

H. 有声小说鬼谷子的局第八部出来了没有

《鬼谷子的局(第八部)》┊作者: 寒川子.
战国时期,在一个叫清溪鬼谷的山上(今河南鹤壁市),隐居着一位被尊称为鬼谷子的老人(本名王诩),他每天在山上看书、打坐、冥想,不与世人来往,过着与世隔绝(yǔ shì gé jué )【与社会上的人们隔离,断绝来往。形容隐居或人迹不到的极偏僻地方。】的生活。
但是,两千多年来,兵法家尊他为圣人,纵横家尊他为始祖,算命占卜的尊他为祖师爷,道教则将他与老子同列,尊为王禅老祖。
鬼谷子一生只下过一次山,只收过四个徒弟:庞涓、孙膑、苏秦、张仪——他们进山前都只是无名小卒(wú míng xiǎo zú)【卒:古时指士兵。不出名的小兵。比喻没有名望或地位的人。】,出山后个个大放异彩、名流千古。这四人运用鬼谷子传授的兵法韬略和纵横辩术在列国出将入相(chū jiàng rù xiàng)【出征可为将帅,入朝可为丞相。指兼有文武才能的人,也指文武职位都很高。】,呼风唤雨(hū fēng huàn yǔ)【旧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比喻人具有支配自然的伟大力量。也可形容反动势力猖獗。】,左右了战国乱世的政局。
先是庞涓下山,大施拳脚,帮助魏国傲视群雄;不久孙膑出任齐国军师,打得魏国灰头土脸(huī tóu tǔ liǎn)【谓面容污秽。】;接着苏秦身佩六国相印,说服诸国合力,使强秦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最后张仪两为秦相,凭三寸不烂之舌戏弄天下诸侯,让苏秦功亏一篑(gōng kuī yī kuì)【亏:欠缺;篑:盛土的筐子。堆九仞高的山,只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比喻作事情只差最后一点没能完成。】,揭开了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序幕。
弟子们征伐天下,鬼谷子坐镇深山、翻云覆雨(fān yún fù yǔ)【形容人反复无常或惯于耍手段。】,不动声色(bù dòng shēng sè)【声:言谈;色:脸色。在紧急情况下,说话、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形容非常镇静。】地看着他们一点点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结束诸侯混战,天下一统,百姓安居乐业(ān jū lè yè)【安:安定;居:居所;乐:喜爱,愉快;业:职业。指安定地生活,愉快地从事其职业】……
翻开本书,了解中国一切智谋、诡谋、阴谋、阳谋的终极境界。

下载地址:http://www.chnxp.com.cn/TxtEbook/2014-12/261847.html

感谢您对派派小说论坛的支持,满意请采纳为最佳答案。

I. 鬼谷子那么厉害,那么他的师傅是谁呢

鬼谷子,姓王名诩,又名王禅,道号玄微子。战国显赫人物,额前四颗肉痣,成鬼宿之象,创建鬼谷门派。道教祖师之一,兵法大成,纵横家创始人、创建鬼谷门派。

读历史的人都知道谋圣鬼谷子的师傅是老子,老子又是道家创始人,他的道家思想对中国古代影响巨大,

很多人以为求道、悟道,必须要住到庙里去,必须要住在山洞里面,必须要像那些苦行僧一样打坐苦修,才能悟道、得道。不是这样的!鬼谷子告诉我们,道不用求、不用找,每一个人都有道因为“不可须臾离也”,你不可能离道而行!既然须臾不离,那么要想认识这个道,最好就在自己最亲切的地方下手。什么地方最亲切?自己最亲切!就要在自己当下一念中认识。

阅读全文

与孙膑与庞涓有声小说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高歌小说名字 浏览:780
现代奇幻小说有哪些 浏览:917
关于同志类的小说推荐一下 浏览:573
主角叫唐诗的小说 浏览:993
穿越小心和甜心小说世界 浏览:550
当网管写小说 浏览:629
伦理聚合小说在线阅读 浏览:815
总裁他病得不轻虐爱小说 浏览:140
bigbangbl同人小说 浏览:52
重生宋朝朝的小说排行榜 浏览:5
2016短篇小说合集 浏览:301
一拳超人琦玉穿越小说 浏览:782
神级宠物系统小说 浏览:652
断半小说全文 浏览:933
冰山受被做哭的短篇小说 浏览:580
在线文学小说阅读 浏览:679
丝乱系列小说全文阅读 浏览:278
主角是好几个小孩的玄幻小说 浏览:298
女主为男主挡伤小说 浏览:530
魔道师祖小说名字 浏览: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