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聊斋志异
粉蝶
花姑子
聊斋先生
倩女幽魂]
龙飞相公
连琐
聊斋奇女子
聊斋
聊斋2
人鬼情缘
......
2. 聊斋志异·窦氏的简单翻译
南三复,出身山西太原的世家子弟。他有一栋别墅,在离家十余里的地方,每天他都会骑着马去一趟。这天天空中飘起了小雨,路上经过一个小村庄,看到一户农家,院落宽大,就下马投宿。附近村庄的人都很敬重身为世家子弟的南三复。过了一会儿,主人亲自小步跑出来十分恭敬的迎接南三复,邀请他来家做客。等进屋一看,屋子里狭小局促。客人坐下以后,主人开始拿着扫帚勤快的打扫卫生。然后用蜂蜜加水当作茶。南三复命他坐下,主人才敢坐。问主人的姓名,主人回答说:“我叫窦延章”。不多时,就倒酒煮鸡,招呼的十分周到。窦家有个15岁的女儿做饭,常常站在门口,偶尔露出身影,非常美丽动人。南三复很心动。雨停了回家以后,南三复对窦家的女儿念念不忘。第二天,南三复带着粮食布匹打着酬谢的幌子来到窦家,借此拉近关系。后来经常带着酒肉到窦家去做客,窦家的女儿和南三复渐渐熟悉起来,也就不怎么避讳了,常走到南三复跟前和他说话。南三复看她时,她就害羞的低头微笑。南三复深深的迷恋窦氏女,三天准去一趟窦家。一天,窦延章正好不在家,做了很久,窦氏女出来招呼客人。南三复抓着窦氏女的胳膊轻薄她。窦氏女恼羞成怒,义正词严的推开南三复说:我虽然穷,也要按照婚聘礼仪嫁人,你怎么可以仗势欺人呢!“刚好南三复才丧偶,就一躬到地说:“你要可怜我愿意跟我好,我一定不会娶别的女人。”姑娘要他发誓,他指着太阳发了严誓,姑娘才答应了他。
从那天开始,每当窦延章外出办事,南三复都悄悄过来和窦氏女幽会。姑娘催促他:“咱俩可不能长时间幽会啊。现在我们村在你的管辖之下,若是咱俩结婚,我父母肯定觉得荣耀,肯定同意。此事还是抓紧办最好”南三复起初答应了,后来转念一想,一个农家女怎么能配得上我呢,于是开始找借口推辞逃避。正好有媒人来介绍大户人家的姑娘,开始南三复还犹豫不决,后来听说大户女儿又漂亮又有钱,才决定不娶窦氏女。窦氏女怀孕了,催促的更急切,于是南三复再也不去窦家做客了。无奈之中,窦氏女生下一个男婴。窦延章愤怒的拷打女儿,窦氏女说:“南三复答应和我结婚的”。窦延章这才停下殴打,差人去问南三复,南三复却不承认。窦延章就把婴儿扔了,继续打女儿。窦氏女暗中求了邻居家的女人,把所有的不幸转告给南三复。南三复还是置之不理。窦氏女连夜逃出来,看到被遗弃的孩子还活着,于是抱着孩子逃到了南三复家。敲开房门对看门人说:“只要南三复一句话,我就可以不死。他不念及我,还不念及他的亲生儿子吗?”看门人原话转达给了南三复,南三复嘱咐看门人,一定不能放窦氏母子进来。窦氏女依着南三复的家门悲切哭泣,到了五更天才听不到哭声。天亮一看,窦氏女已经抱着孩子冻死僵坐在门口了。
窦延章气愤不已,将南三复告上公堂,大家都知道南三复不仁义,官府也想将他治罪。南三复害怕极了,赶紧花费金钱行贿免去牢狱之灾。此时,富人梦见窦氏女头发散乱抱着孩子对他说:“一定不要答应将女儿嫁给负心郎;你若答应,我一定会杀了你女儿”可是富人贪恋南三复的钱财,还是答应将女儿嫁给他。结婚当天,嫁妆丰厚,新娘子也十分漂亮健康。可是,新娘总是闷闷不乐,整天看不到一点笑容;枕席之上还有泪痕。南三复问新娘为什么不高兴,新娘也不说话。过了几天,老丈人突然来到南三复家,进门就哭,南三复赶紧把老头请入内室细问缘故。老人见到新娘,十分害怕的说:“我明明在后花园看见我的女儿吊死在桃树上,你屋里的这个新娘是谁啊?”新娘听到这话,脸色马上一变,倒地而死。众人上前观看,原来就是窦氏女。大家赶紧跑到后花园,新娘果然上吊自杀了。大家害怕极了,赶紧向窦延章汇报。窦延章刨开窦女的坟墓一看,棺材开着尸体却不见了。之前的愤恨未消,新恨又涌上心头,又将南三复告官。官府因为事情蹊跷,不知判何罪为好。南三复又赶紧收买窦延章和官府,才将此案消除。南家从此就开始败落。又因为传出诡异之事,好几年没有人敢把女儿嫁给南三复。
南三复没办法,只好从百里以外聘娶曹进士的女儿。还没举行婚礼,民间就讹传朝廷要选良家女子充当宫女,所以订了婚的女孩儿都急忙送去夫家完婚。一天,有喜婆引着喜轿来到南三复家,自称曹家来送新娘。扶着新娘进屋后,对南三复说:“朝廷选宫女的事情太急,仓促间不能举行仪式,今天就把新娘送来”南三复问:“娘家的宾朋怎么没来”喜婆说:“只带了很少的妆奁,随从在后面”喜婆就急忙回去了。南三复看到新娘很美就和她玩笑。新娘低头的样子像极了窦氏女。南三复心中厌恶,嘴上没敢说。新娘上床后就用被子蒙着头睡觉了,南三复觉得新娘害羞都这样睡觉,也就没在意。到傍晚,曹家的宾客还是没到,南三复心中生疑。掀开被子问新娘,新娘早就已经死在床上,身体冰凉了。南三复害怕的不知道什么缘故,赶紧派人通知曹进士,曹进士却根本没有把女儿送去南家。这件事情很快又被大家传为怪事。正好有姚孝廉的女儿去世刚刚埋葬,第二天墓穴被人盗挖,尸体被盗。听说了这件怪事,觉得是南三复干的,去南三复家一看床上新娘正是自己死去的女儿,掀开被子一看,尸体还全裸着。姚孝廉非常生气,向官府递交了诉状。官府因为南三复屡次行为不端,很讨厌他,于是判他刨坟偷尸罪,定罪处死。
蒲松龄说:“开始淫乱就算最后结婚,也是不道德的;更何况背信弃义呢?窦氏在家中挨打,南三复听之任之;窦氏在门口哭泣,南三复还是听之任之:他怎么忍心呐!而他所受的报应,比李十郎也惨多了。“
3. 急求<<聊斋志异>> 中<<窦氏>>的白话文
窦氏(聊斋白话译文)
南三复是晋阳的世家。他有一个别墅,离他的住所有十多里路,他每天骑马去一次。
这天,正好遇到雨,途中有一个小村子,见一农户人家,门内宽敞,因此进去避雨。近村人原来都很怕他。一会儿,主人出来邀请他,神情拘谨,恭敬异常。
进了屋子,见像斗一样大。客人坐下了,主人才开始操起笤帚,殷勤打扫。接着调蜜做茶。南三复让他坐,他才敢坐。问他姓名,自言:“姓窦,名字叫廷章。”不一会儿,进酒烹鸡,招待周到。有一少女上菜,不是停在门外,稍露出半个身子,年纪十五六岁,美妙无比。南便动了心。雨停了回来,思念甚切。
过了一天,便拿了粮食,布帛去酬报,借机进见。从此,时常来往。有时带着酒菜,相互留连。与女子也渐渐熟了,不甚回避,时常奔到他面前。仔细打量,却见她低头微笑。南更加心荡,频来往返,过两天来一趟。
一天,正杆上其父不在,坐了很久了,女出来应酬客人。南便拉着她的胳膊狎昵,他羞惭着急,厉声相拒说:“奴虽贫穷,还要嫁人,你怎么凭着富贵相欺?”当时,南刚丧妻,便施礼说:“倘获小姐怜眷,定不再娶。”女要他发誓,南指天上太阳发誓:永不变心。女于是答应嫁给她。
从此开始,瞧到其父外出,就过来缱绻。女催促她说:“暗里的事不长久,每天在你的庇荫下,如恳赐予婚姻,父母一定以为荣耀,不会不同意,应快快行事。”南答应了。
他回来一想,一小农家,岂能堪配自己。因此,以后就用一些理由来搪塞。正赶上没人来替她说一大家闺秀。起初他还踌躇,当听说对方美貌才丰,便下了决心。窦女因为怀了孕,催得更急,南却绝迹不去了。
不久,窦女临产,生下一男。其父愤怒,鞭打女儿,女儿详细说了细情,并说:“南已经发誓要娶我了。”父亲才饶了女儿。让人去问南三复,南却一口咬定,没有这回事。窦父于是弃了孙子,更加毒打女儿。女儿暗里哀求邻居妇人,把乡情告诉南三复,可南知道后依然不顾。女于是夜里逃出来,看到被扔的儿子还活着,就抱着去找南。敲门告诉南的仆人说:“只要得到你主人的一句话,我可以不死;他即使不念我,难道连儿子也不念?”守门人告诉南,南告诫仆人不要让她近来。女倚门悲啼。五更天才没了声息。等到天明再看,女抱着小儿子已经僵了。窦父恼怒,告了官府。官府起初听到南不仁义,想要治罪与他,南害怕,用千金贿赂才得免。
与南说亲的那户人家,突然夜里梦到窦氏披头散发抱子告诫说:“千万不要答应了负心郎!你若答应,我定杀死她!“可那些大户人家想着南富裕,最后还是有一家答应了。等到迎亲,嫁妆十分丰盛。新娘也娟好,可善于悲痛,终日不见笑模样。枕席之间,时常有涕泪。问她,也不说。
过了数日,女父亲来,进门便落泪。南还未来得及问原因,搀扶着进入里边,见了她女儿惊骇地说:“刚在后院,见我女儿已经吊死在桃树上,现房中是谁呀?”女子听到这句话,脸色突变,扑地而死。上前一看,却是窦女。急忙来到后院,新娘果然自己吊死。惊惧十分,去告诉窦家。窦的父亲挖开女儿坟墓,打开棺材,尸体果然没有了。前愤未除,窦父更加惨怒,又去告官。官府因为事情近虚幻,定罪未决。南又厚贿赂窦父,哀求他停止上告。官府也受了他的贿赂,世情于是就结了。
可南的婚事从此就耽搁下来。又因奇事到处传播,数年无一女敢嫁给他。南不得已,在百里外聘了一个曹进士的女儿,没到成亲,正赶上民间讹传,说朝廷将选民女入宫充妃嫔,所以,有女儿的,都送到了夫家。
一天,有一婆婆领一顶轿子来,自称是曹家送女儿来的。扶女进了屋,对南说:“选嫔妃事已经紧急,仓促间不能尽礼,暂送小娘子来。”南问:“怎么无客人?”婆婆说:“有一点嫁妆,相从在后面。”婆婆匆匆走了。南看女也风致,于是与她亲昵,谐笑。女低头解带,神情绝像窦女,心中不安,但未敢说。女登上床,拉被子蒙头睡下。南以为是新人常态,不在意。等到天黑,曹家的人也来了,才开始怀疑。拉开被子一看,女子已经奄然死去了。惊怪不知所措,飞书告知曹家,曹家说无送女之事。于是又相传为奇事。
当时有一姚孝廉的女儿新葬,隔了一宿尸体被盗,听到南家怪事,到南家去看,果然是自己女儿。打开被子一看,见女赤身裸体。姚家愤怒,写了状子告官。官府因为南多次无德,十分厌恶他,因此以盗尸最判了死刑。
作者说:“开始乱而终于成的,不道德;况且当初发誓而后又不干的呢?敲他的门,听之;在门上苦,怎能忍心?可回报他的,也比李十郎凄惨多了。
4. 聊斋志异的作品有
【聊斋志异作品分类】
卷一
考城隍 耳中人 尸变 喷水 瞳人语 画壁
山魈 咬鬼 捉狐 荞中怪 宅妖 王六郎
偷桃 种梨 劳山道士 长清僧 蛇人 斫蟒
犬奸 雹神 狐嫁女 娇娜 僧孽 妖术
野狗 三生 狐入瓶 鬼哭 真定女 焦螟
叶生 四十千 成仙 新郎 灵官 王兰
鹰虎神 王成 青凤 画皮 贾儿 蛇癖
卷二
金世成 董生 龁石 庙鬼 陆判 婴宁
聂小倩 义鼠 地震 海公子 丁前溪 海大鱼
张老相公 水莽草 造畜 凤阳士人 耿十八 珠儿
小官人 胡四姐 祝翁 猎婆龙 某公 快刀
侠女 酒友 莲香 阿宝 九山王 遵化署狐
张诚 汾州狐 巧娘 吴令 口技 狐联
滩水狐 红玉 龙 林四娘
卷三
江中 鲁公女 道士 胡氏 戏术 丐僧
伏狐 蛰龙 苏仙 李伯言 黄九郎 金陵女子
汤公 阎罗 连琐 单道士 白于玉 夜叉国
小髻 西僧 老饕 连城 霍生 汪士秀
商三官 于江 小二 庚娘 宫梦弼 鸲鹆
刘海石 谕鬼 泥鬼 梦别 犬灯 番僧
狐妾 雷曹 赌符 阿霞 李司鉴 五羖大夫
毛狐 翩翩 黑兽
卷四
余德 杨千总 瓜异 青梅 罗刹海市 田七郎
产龙 保住 公孙九娘 促织 柳秀才 水灾
诸城某甲 库官 酆都御史 龙无目 狐谐 雨钱
妾杖击贼 秀才驱怪 姊妹易嫁 续黄粱 龙取水 小猎犬
棋鬼 辛十四娘 白莲教 双灯 捉鬼射狐 蹇偿债
头滚 鬼作筵 胡四相公 念秧 蛙曲 鼠戏
泥书生 土地夫人 寒月芙蕖 酒狂
卷五
阳武侯 赵城虎 螳螂捕蛇 武技 小人 秦生
鸦头 酒虫 木雕美人 封三娘 狐梦 布客
农人 章阿端 馎饦媪 金永年 花姑子 武孝廉
西湖主 孝子 狮子 阎王 土偶 长治女子
义犬 鄱阳神 伍秋月 莲花公主 绿衣女 黎氏
荷花三娘子 骂鸭 柳氏子 上仙 侯静山 钱流
郭生 金生色 彭海秋 堪舆 窦氏 梁彦
龙肉
卷六
潞令 马介甫 魁星 厍将军 绛妃 河间生
云翠仙 跳神 铁布衫法 大力将军 白莲教 颜氏
杜翁 小谢 缢鬼 吴门画工 林氏 胡大姑
细侯 狼 美人首 刘亮采 蕙芳 山神
萧七 乱离 豢蛇 雷公 菱角 饿鬼
考弊司 阎罗 大人 向杲 董公子 周三
鸽异 聂政 冷生 狐惩淫 山市 江城
孙生 八大王 戏缢
卷七
罗祖 刘姓 邵九娘 巩仙 二商 沂水秀才
梅女 郭秀才 死僧 阿英 橘树 赤字
牛成章 青娥 镜听 牛癀 金姑夫 梓潼令
鬼津 仙人岛 阎罗薨 颠道人 胡四娘 僧术
禄数 柳生 冤狱 鬼令 甄后 宦娘
阿绣 杨疤眼 小翠 金和尚 龙戏蛛 商妇
阎罗宴 役鬼 细柳
卷八
画马 局诈 放蝶 男生子 钟生 鬼妻
黄将军 三朝元老 医术 藏虱 梦狼 夜明
夏雪 化男 禽侠 鸿 象 负尸
紫花和尚 周克昌 嫦娥 鞠乐如 褚生 盗户
某乙 霍女 司文郎 丑狐 吕无病 钱卜巫
姚安 采薇翁 崔猛 诗谳 鹿衔草 小棺
邢子仪 李生 陆押官 蒋太史 邵士梅 顾生
陈锡九
卷九
邵临淄 于去恶 狂生 澄俗 凤仙 佟客
辽阳军 张贡士 爱奴 单父宰 孙必振 邑人
元宝 研石 武夷 大鼠 张不量 牧竖
富翁 王司马 岳神 小梅 药僧 于中丞
皂隶 绩女 红毛毡 抽肠 张鸿渐 太医
牛飞 王子安 刁姓 农妇 金陵乙 郭安
折狱 义犬 杨大洪 查牙山洞 安期岛 沅俗
云萝公主 鸟语 天宫 乔女 蛤此名寄生 刘夫人
陵县狐
卷十
王货郎 疲龙 真生 布商 彭二挣 何仙
牛同人 神女 湘裙 三生 长亭 席方平
素秋 贾奉雉 胭脂 阿纤 瑞云 仇大娘
曹操冢 龙飞相公 珊瑚 五通 申氏 恒娘
葛巾
卷十一
冯木匠 黄英 书痴 齐天大圣 青蛙神 任秀
晚霞 白秋练 王者 某甲 衢州三怪 拆楼人
大蝎 陈云牺 司札吏 蚰蜓 司训 黑鬼
织成 竹青 段氏 狐女 张氏妇 于子游
男妾 汪可受 牛犊 王大 乐仲 香玉
三仙 鬼隶 王十 大男 外国人 韦公子
石清虚 曾友于 嘉平公子
卷十二
二班 车夫 乩仙 苗生 蝎客 杜小雷
毛大福 雹神 李八缸 老龙船户 青城妇 鸮鸟
古瓶 元少先生 薛慰娘 田子成 王桂庵 寄生附
周生 褚遂良 刘全 土化兔 鸟使 姬生
果报 公孙夏 韩方 纫针 桓侯 粉蝶
李檀斯 锦瑟 太原狱 新郑讼 李象先 房文淑
秦桧 浙东生 博兴女 一员官 丐汕 人妖
蛰蛇 晋人 龙 爱才
从题材内容来看,《聊斋志异》中的作品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
第一类:反映社会黑暗,揭露和抨击封建统治阶级压迫、残害人民罪行。如《促织》、《红玉》、《梦狼》、《梅女》、《续黄粱》、《窦氏》等;
第二类:反对封建婚姻,批判封建礼教,歌颂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和争取自由幸福而斗争。如《婴宁》、《青凤》、《阿绣》、《连城》、《青娥》、《鸦头》、《瑞云》等;
第三类:揭露和批判科举考试制度的腐败和种种弊端。如《叶生》、《于去恶》、《考弊司》、《贾奉雉》、《司文郎》、《王子安》、《三生》等;
第四类:歌颂被压迫人民反抗斗争精神。如《商三官》、《席方平》、《向杲》等;
第五类:总结生活中的经验教训,教育人要诚实、乐于助人、吃苦耐劳、知过能改等等,带有道德训诫意义。如《种梨》、《画皮》、《崂山道士》、《瞳人语》、《狼》(三则)等。
除此之外,本书中所书故事提醒人们要弃恶从善,讽贪刺虐,善待众生,诚信待人。
5. 《聊斋志异》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一是爱情故事,占据着全书最大的比重,故事的主要人物大多不惧封建礼教,勇敢追求自由爱情。这类名篇有《莲香》《小谢》《连城》《宦娘》《鸦头》等。
二是抨击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摧残。作为科举制度的受害者,蒲松龄在这方面很有发言权,《叶生》《司文郎》《于去恶》《王子安》等都是这类名篇。
三是揭露统治阶级的残暴和对人民的压迫,极具社会意义,如《席方平》《促织》《梦狼》《梅女》等。
《聊斋志异》将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从此以后,文言小说就雄风难再了。《聊斋志异》之后,虽有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等,但已难成气候。
《聊斋志异》一问世,就风行天下,翻刻本竞相出现,相继出现了注释本、评点本,成为小说中的畅销书。文言小说也因此出现了再度蔚兴的局面。
这时产生的一大批文言小说专集中,沈起凤的《谐铎》、和邦额的《夜谭随录》、浩歌子的《萤窗异草》等是传奇体为主的笔记小说,大都作品都是模仿《聊斋志异》之作。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水平都不及《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自(乾隆三十年)1765年初刻,其后200年间,所刊版本极多。因此人称:“流播海内,几于家有其书。”《聊斋志异》不仅在国内深远,而且在国外也有很大影响。
6. 聊斋志异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聊斋志异》,清代文言文短篇小说集,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时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聊斋”是他的书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指在聊斋中记述奇异的故事。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但其中也夹杂着一些封建伦理观念和因果报应的宿命论思想。 学史上,它是一部著名短篇小说集。全书共491篇,内容十分广泛,多谈狐、仙、鬼、妖,以此来概括当时的社会关系,反映了17世纪中国的社会面貌。
7. 聊斋志异这部电视剧与蒲松龄写的《聊斋志异》这本书是相同的内容吗
不,书更全面些,而电视剧中选取其中《小翠》、《陆判》、《画皮》、《阿宝》、《小倩》、《小谢与秋容》六个故事,对古老而神秘的神话进行了全新时尚的演绎。故事情节已更趋人性化,并有许多经典情节在剧中精彩展现。
【聊斋的所有篇目】
卷一
考城隍 耳中人 尸变 喷水 瞳人语 画壁
山魈 咬鬼 捉狐 荞中怪 宅妖 王六郎
偷桃 种梨 劳山道士 长清僧 蛇人 斫蟒
犬奸 雹神 狐嫁女 娇娜 僧孽 妖术
野狗 三生 狐入瓶 鬼哭 真定女 焦螟
叶生 四十千 成仙 新郎 灵官 王兰
鹰虎神 王成 青凤 画皮 贾儿 蛇癖
卷二
金世成 董生 龁石 庙鬼 陆判 婴宁
聂小倩 义鼠 地震 海公子 丁前溪 海大鱼
张老相公 水莽草 造畜 凤阳士人 耿十八 珠儿
小官人 胡四姐 祝翁 猎婆龙 某公 快刀
侠女 酒友 莲香 阿宝 九山王 遵化署狐
张诚 汾州狐 巧娘 吴令 口技 狐联
滩水狐 红玉 龙 林四娘
卷三
江中 鲁公女 道士 胡氏 戏术 丐僧
伏狐 蛰龙 苏仙 李伯言 黄九郎 金陵女子
汤公 阎罗 连琐 单道士 白于玉 夜叉国
小髻 西僧 老饕 连城 霍生 汪士秀
商三官 于江 小二 庚娘 宫梦弼 鸲鹆
刘海石 谕鬼 泥鬼 梦别 犬灯 番僧
狐妾 雷曹 赌符 阿霞 李司鉴 五羖大夫
毛狐 翩翩 黑兽
卷四
余德 杨千总 瓜异 青梅 罗刹海市 田七郎
产龙 保住 公孙九娘 促织 柳秀才 水灾
诸城某甲 库官 酆都御史 龙无目 狐谐 雨钱
妾杖击贼 秀才驱怪 姊妹易嫁 续黄粱 龙取水 小猎犬
棋鬼 辛十四娘 白莲教 双灯 捉鬼射狐 蹇偿债
头滚 鬼作筵 胡四相公 念秧 蛙曲 鼠戏
泥书生 土地夫人 寒月芙蕖 酒狂
卷五
阳武侯 赵城虎 螳螂捕蛇 武技 小人 秦生
鸦头 酒虫 木雕美人 封三娘 狐梦 布客
农人 章阿端 馎饦媪 金永年 花姑子 武孝廉
西湖主 孝子 狮子 阎王 土偶 长治女子
义犬 鄱阳神 伍秋月 莲花公主 绿衣女 黎氏
荷花三娘子 骂鸭 柳氏子 上仙 侯静山 钱流
郭生 金生色 彭海秋 堪舆 窦氏 梁彦
龙肉
卷六
潞令 马介甫 魁星 厍将军 绛妃 河间生
云翠仙 跳神 铁布衫法 大力将军 白莲教 颜氏
杜翁 小谢 缢鬼 吴门画工 林氏 胡大姑
细侯 狼 美人首 刘亮采 蕙芳 山神
萧七 乱离 豢蛇 雷公 菱角 饿鬼
考弊司 阎罗 大人 向杲 董公子 周三
鸽异 聂政 冷生 狐惩淫 山市 江城
孙生 八大王 戏缢
卷七
罗祖 刘姓 邵九娘 巩仙 二商 沂水秀才
梅女 郭秀才 死僧 阿英 橘树 赤字
牛成章 青娥 镜听 牛癀 金姑夫 梓潼令
鬼津 仙人岛 阎罗薨 颠道人 胡四娘 僧术
禄数 柳生 冤狱 鬼令 甄后 宦娘
阿绣 杨疤眼 小翠 金和尚 龙戏蛛 商妇
阎罗宴 役鬼 细柳
卷八
画马 局诈 放蝶 男生子 钟生 鬼妻
黄将军 三朝元老 医术 藏虱 梦狼 夜明
夏雪 化男 禽侠 鸿 象 负尸
紫花和尚 周克昌 嫦娥 鞠乐如 褚生 盗户
某乙 霍女 司文郎 丑狐 吕无病 钱卜巫
姚安 采薇翁 崔猛 诗谳 鹿衔草 小棺
邢子仪 李生 陆押官 蒋太史 邵士梅 顾生
陈锡九
卷九
邵临淄 于去恶 狂生 澄俗 凤仙 佟客
辽阳军 张贡士 爱奴 单父宰 孙必振 邑人
元宝 研石 武夷 大鼠 张不量 牧竖
富翁 王司马 岳神 小梅 药僧 于中丞
皂隶 绩女 红毛毡 抽肠 张鸿渐 太医
牛飞 王子安 刁姓 农妇 金陵乙 郭安
折狱 义犬 杨大洪 查牙山洞 安期岛 沅俗
云萝公主 鸟语 天宫 乔女 蛤此名寄生 刘夫人
陵县狐
卷十
王货郎 疲龙 真生 布商 彭二挣 何仙
牛同人 神女 湘裙 三生 长亭 席方平
素秋 贾奉雉 胭脂 阿纤 瑞云 仇大娘
曹操冢 龙飞相公 珊瑚 五通 申氏 恒娘
葛巾
卷十一
冯木匠 黄英 书痴 齐天大圣 青蛙神 任秀
晚霞 白秋练 王者 某甲 衢州三怪 拆楼人
大蝎 陈云牺 司札吏 蚰蜓 司训 黑鬼
织成 竹青 段氏 狐女 张氏妇 于子游
男妾 汪可受 牛犊 王大 乐仲 香玉
三仙 鬼隶 王十 大男 外国人 韦公子
石清虚 曾友于 嘉平公子
卷十二
二班 车夫 乩仙 苗生 蝎客 杜小雷
毛大福 雹神 李八缸 老龙船户 青城妇 鸮鸟
古瓶 元少先生 薛慰娘 田子成 王桂庵 寄生附
周生 褚遂良 刘全 土化兔 鸟使 姬生
果报 公孙夏 韩方 纫针 桓侯 粉蝶
李檀斯 锦瑟 太原狱 新郑讼 李象先 房文淑
秦桧 浙东生 博兴女 一员官 丐汕 人妖
蛰蛇 晋人 龙 爱才
8. 急求<<聊斋志异>> 中<<窦氏>>的白话文
其故事梗概大致可分为四段。
晋阳郊野农家窦氏有女,年方二八,柔姿玉质、端妙无比。晋阳世家子南三复避雨偶入窦舍,遂生爱慕之心。自是南窥隙即入窦舍,向窦女表白真心:“倘获怜眷,定不他娶。”窦女始则“不甚避忌”,复而“低鬟微笑”。南进而“指矢天日,以坚永约”,才得到窦女私诺缱绻,遂成桑间濮上牧歌式的自由爱情。
窦女身怀有孕。南三复“转念农家岂堪匹耦?”即绝情于窦氏,并与门户相当的大家女订婚。窦女临蓐,数托人向南摧婚,南推拒不见。窦女产子,父怒加鞭笞。窦女唯坚申“南要我”,抱子夜亡、至南府门首。南闭门不纳。“女倚户悲咽,五更始不闻。质明视之,女抱儿坐僵矣。”
南三复与大家女成婚。新妇尝梦女披发抱子,血泪阑干;新妇涕 悲愤,惭于自己夺他人床第,自缢后园。大家翁媪前来省女,始知南三复已将惨死之窦女遗尸从坟冢盗出,移入寝室,终日相守,如晤生者。贵家上诉官宰,南三复以盗尸论死。幸以金帛赂官,得免。
南三复隐恶难自赎,精神癫狂,鳏居数年。后值社会动荡,第二次盗窦女坟冢。及移尸入室,始知昏乱中错掘姚孝廉新葬女,再次以盗尸论死。
《窦氏》全篇前两段写南三复阶级观念、等级偏见造成的大恶,后两段写南三复人性复归、自然需要赎罪的大善,其中笼罩着似梦似幻的、精神变态的、神智错乱的人所感受到的恍惚迷离气氛以及神鬼迷雾。拨开这些迷雾,它事实上写这样一个大悲剧:
第一段是写建立在自然关系上的爱情。这一段蒲松龄着力表现窦女的天然丽质与自然情窦。她是大自然之子,白洁无瑕而不谙世事,始则她为不速之客进酒烹雏,衣着露其半体;进而渐稔,则奔走其前。明眸睨之,则低鬟巧笑,捉臂狎之,则半推半就。而南三复正是动真心于这种自然美,自然关系而不能自已。“系念綦切,相与留连”直至“指矢天日,以坚久约”。这种自然的不附加任何世俗条件的异性受是“人的需要”和“自然本质”。马克思指出:“男女之间的关系是人与人之间最自然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19页)因此,爱情和两性关系的自然程度就成为人类社会文明的“测量仪”,所以无论古今中外,文学作品在表现人的自然本质时,总是借助于自由爱情来显现这一时代的文明程度,如奴隶社会的掠夺婚、封建社会的买卖婚、资本主义的娼妓制度都是非自然的、反人性的文明程度低下的婚姻形式,即两性关系的异化形式。人性复归就是建立人与人的自然关系。马克思说,人的行为“只有当它是自然的需要,自然的行为时,才具有文明的性质。”《聊斋》中作为自然美和自然关系的载体,准是一些生长于社会世俗关系和礼法之外的山村少女,如婴宁、青凤、花姑子等,而写一些世家子弃厌世俗的非人性的关系追慕自然的人性时,总是写他们对这些天真烂漫、憨态可掬的少女自然美的倾心和追求,如王子服、耿去病、安幼舆等。《窦氏》第一段集中描写了窦女和南三复的自然关系。
第二段写作为阶级的人社会的人,总是不会把对事物的感性关系(包括美感、爱情)停留在不涉功利的自然态度上,停留在感情需要上,他作出的理性判断总是阶级的功利的判断,亦就是对人性的否定。表现在两性关系上,总是以社会的权力财产地位作为择偶的尺度,这种被私有观念异化的人与人的关系“不是以自然条件为基础而是以经济条件为基础。”(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第63页)这样就抛弃了人性而成为势利的奴隶。南三复作为世家子“转念农家岂堪匹耦”,即是阶级观念的抬头,于是他背弃自己的真心,“姑假其词以因循之,会媒来为议婚于大家,初尚踌躇,既闻貌美财丰,志遂决。”恩格斯说:“(在阶级社会中,两性关系)财产——这是天然的,冷酷无情的准则,它和人类应有的合乎人性的精神准则症状相对立……人已经不再是人的奴隶,而变成物的奴隶,人们的关系被彻底歪曲。”(《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第663页)这一段十分形象生动地描写了南三复的精神异化,抛弃自己的爱情而与财产、地位、等级的化身的大家闺秀相结合的过程。而窦女所代表的自然人性与天真纯洁不仅不能为阶级社会中的统治阶级所容忍,而且也不能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即贞节观念所容忍。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中同时也就是被统治阶级的行为的伦理准则,所以窦女不仅不能见纳于南三复,在她失贞以后也不能见纳于他的父亲的封建伦理观念,她被夫抛弃,被父谤辱。窦女无罪反而被罪恶社会认为是罪人,为天地所不容而自戚,使我们惊异的是窦女含悲酸嘶于南府门首,她既没有象同类作品中的主人翁那样,如秦香莲去诉诸官家、求助于清官,也没有象孽海花那样去打神告庙、乞求于神鬼。她是把南三复当作死亡的灵魂来哭泣的。南三复的门首在她看来是一个坟冢,她的坐化等于殉情,等于殉了她自己的童贞的初心。
第三段写窦女之死造成的人性复归。首先是大家女。这个名门闺秀虽然“莶妆丰盛”、而闱帐之中并无欢乐,“终日未曾睹欢容,枕席之间,时复有涕泪。”这种没有爱情的婚姻和剥夺他人爱情的结合,良知逼她自缢。马克思说,按照财产等级结合的婚姻“谈不到个人的性爱”,性爱在这种关系中“不是婚姻的基础,而是婚姻的附加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72页)这种婚姻的缔结不过是“财产的交易”,妇女总是牺牲者。表现在这一大家女身上,她以死亡抗议这种非人性的关系。南三复虽然达到门当户对的目的,“新人亦娟好”,但自然爱情的对象性选择不是任何一个妇女可以互相取代的。这种爱情的失落感使他能超越这种现实追寻他失去的真心和爱情,他对窦女的背叛实际是对自我的背叛,他把窦女尸体移入寝室说明他所进行的自我反思。这是他感情需要的狂热性造成他精神变态和错乱导致的反常行为。他对晤窦女遗体,虽然是无声的沉默,事实上等于号啕,这等于南三复人性的复归、良心的赎罪。
第四段写世俗的法规是违背人性的。法规和死亡的威胁并不能从根本上制服一个人执着的感情和自然的要求,并不能扼制一个人性觉悟的人的勇敢行为。第一次盗尸南三复被判处死刑,但是,并末能制止他第二次盗尸。第二次盗尸显然比第一次盗尸更隐蔽,他的行为隐藏在社会动荡、各种荒唐的谣言和神鬼妄说的氛围下面,而这种隐诡性神秘性是精神变态的人行为的特征。他忙中出错也是一种必然,他被再判死刑也是一种必然。使我们惊讶的是他没有再要求社会宽恕。这个故事虽短,它的主题竞同长篇巨制的《红楼梦》一样:“欠泪的、泪已尽,欠命的、命已还”,由于社会异化而导致人性毁灭,矛盾的诸方面,同归于尽:“落了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这是近代中外思想家、作家多次表述的人类社会自身的大悲剧。
从这个短篇中我们可以看出:第一,《窦氏》所描绘的是具有近代意识的爱情冲突。爱情是古老的,然而它的时代特征是鲜明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两性关系带有很大的兽性,而只有近代才出现了真正属人的爱情。这是社会生产力的解放促进了人类自身的解放,人的本质力量的发展、人的理性觉悟。因此,属人的人性,在这一历史阶段中充分地表现出来。恩格斯说:“(近代的)今天的性爱,是与单纯的性欲、是与古代的恋爱之神在本质上不同的。第一,它是以爱者的互爱为前提的;在另一方面,妇女是与男子处在平等的地位……第二,性爱达到了这样猛烈性与持久性的程度……双方仅仅为了互相占有起见、甘冒很大的危险,直至拿生命为孤注……。最后,对于性交关系的评价,发生了一种新的道德标准……是不是由于互爱。”(《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第73页)我们从窦女与南三复对爱情的专注性、猛烈性和互以生命为代价的行为,对大家女对“不是由于互爱”的婚姻便以死抗拒的行为,可以反证出明清之际我国人的自我意识发展的水平和社会文明的水平,对学术界争论的明清之际到底有没有资本主义萌芽是一个明确的肯定的回答。
第二,《窦氏》通过文学的形式集中提示了人类社会的异化史,宣传人本主义对异化的抗议。人本主义是近代欧洲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主题。人本主义肯定人具有先天的纯真的自然属性,这种属性是与阶级性相对立的,即与建立在阶级观念和私有制基础上的意识形态相对立的。它反对封建主义的等级观念和神权,推动民主、自由、情爱的新信仰,新道德,新人生。彼得拉克、薄迦丘、蒙田、莎士比亚都是著名的人本主义作家。英国著名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李嘉图从经济角度论证了人性异化的原因,他指出由于私有财产和劳动分工导致了人的精神异化,在阶级社会中,“一方面是财富的增加,一方面是人性的毁灭”,即经济发展与精神文明发展的矛盾。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费尔巴哈,都从哲学角度论证过人的异化,费尔巴哈甚至把人本主义作为自己哲学基石。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指出:“为了个人发财致富而进行的斗争……损害了人的本性最美好最高尚的素质,同时又在培植着和鼓励着一切卑鄙的感情和贪欲”(《欧文选集》下卷第15页)。我们从《窦氏》中可以看到阶级社会中财产、权力、地位、等级观念如何毁灭了人心中最美好的东西,从而鼓励着人最卑鄙、自私、冷酷和贪欲的生动画面。同西方十七世纪一样,中国在同一时期的哲学——文学中,同样地呼号着“天理”、“良知”和“人心”、“人性”的复归,这是理学后期和市民文学的主调。
第三,《窦氏》的价值不仅如此,它的深刻性,在于提示出经济关系不发生彻底变革的社会条件下,社会的出路是矛盾的诸方面同归于尽。因为正如马克思指出的,人是社会的人,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只有社会关系发生变革才能改变人的本质。因此,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费尔巴哈和以往的人本主义都是不科学的,人不是“自然人”而是“社会人”,即生产关系决定着人的本质,从而提出了与以往的“人本主义”内涵完全不同的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指出只有扬弃私有制,人的本性才能真正地得到解放:“人和自然界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因此,资产阶级提出了人本主义、但是它是虚伪的,不可能得到真正解决的口号。《窦氏》属于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人本主义,它已经看出了这个社会必将同归于尽的必然性,而不可能指出其出路。它没有象《秦香连》、《孽海花》那样给社会加添一点虚幻的光明和希望,这正是蒲松龄的高明所在。
第四,《聊斋》中创造了大量的痴子、情种,这些人物都具有一颗赤诚和灼热的心灵,当他们由纯洁到污浊、从污浊到纯洁,大都经历了一个心灵的正——反——合的过程,他们被自我反思折磨到精神变态失常,“变态”之后——实质是超越了自我异化——他们便不顾世俗观念的支配只按照自己本心的需要而行动:“行其心所不能自已者而已。”(《聊斋·孝子》异史氏曰)如《连城》中的乔生为情人鹰割肉,《青凤》中的耿去病为情人和鬼孤斗争,《窦氏》中的南三复数次盗尸,都在热情上达到了痴狂的程度。这些痴子、疯子在世俗的、疲惫的、失去童心的人看来是变态人物,然而他们则体现着真正的人的光辉。马克思曾经高度评价过锹德罗的名著《拉摩的侄儿》,指出这本书中主人翁的变态意识与法国革命前的时代他周围的那个社会极大的变态之间的辩证关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417页)。蒲松龄惯于用变态的主人翁的眼光来观察现实世界,于是主人翁一但精神因压抑或挫折变态(如《窦氏》中的后两段),其描述也就充满空幻错乱感,人鬼、时空、现实与非现实,人间与阴间相互交叉、真实与虚妄、事实与谎言很难分别,死人与活人在眼中互相重叠,往事与今事在心中互相纠缠……这种描述自身充满悲剧气氛,这是蒲松龄独特的写作特点,它是与其悲剧内容完全吻合的艺术形式,十分接近于现代西方的现代主义与超现代主义——这种形式完全适合对整个社会悲剧的描写。即丧失人性的社会生活所必然形成的艺术形式(或者说艺术形式的近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