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请问迟子建的短篇、中篇、短篇代表作各是什么
短篇来代表作:微风入林
中篇代源表作:踏着月光的行板.
个人最喜欢迟子建的散文!
其实,对于一个多产的作家来说,并不能准确判断哪一部作品是最棒的.听过这样一句话吗: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学作品是作者结合很多元素创作出来的,而读者并不一定能了解这些元素,因此一人一个观点!
伪满洲国,确实写的不错.额尔古纳河右岸,写的也不错啊!要知道她获得可是第一二届的鲁讯文学奖,她是相当相当有才的,她的每个作品都不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Ⅱ 迟子建的《清水洗尘》
想起黑土地 -读迟子建的清水洗尘
一次中央台《读书时间》采访迟子健,谈她新出版的一本书,书好像是《伪满洲国》。面对镜头,迟子健显得有些害羞、局促,口音略带东北腔,多了丝柔柔的气息。她对问题徐徐答来,不很流畅,却能听出发自肺腑,流露真情。
一个少些造作的女作家。就那一眼,我喜欢上了迟子健。与其他同年代的女作家相比,迟子健的作品我读得最少。印象中,隐约知道那是一个生活在最东北角的女作家,少抛头露面,执著地坚持自己的路子,不为潮流所影响。迟子健的作品不多,有长篇小说《树下》、《晨钟响彻黄昏》,小说集《北极村童话》等。
倒是王安忆、张抗抗、铁凝、池莉的作品我读得多。书店里,这些女作家的小说集总在显眼的架子上摆放着。迟子健的,少之又少,有,也是躲在人们遗忘的角落里。
我也差点把这个带点倔强味道的名字遗忘了。直到两个多月前鲁迅文学奖在绍兴举行,“迟子健”三个字蓦地跳出,让我眼前一亮:《清水洗尘》获鲁迅文学奖的短篇小说奖。似火花,拨亮封尘的记忆,欣喜,也自忖,付出和得到到底成正比的。
《清水洗尘》1999年8月发表于《青年文学》。讲述的是腊月27一家人洗澡的事。《书评周刊》的引语是“透过孩子的眼情与心性,过滤这一年一度的‘放水’(即洗澡)。”
昨晚睡觉前读了这篇小说,躺下后,脑子里满是天灶母亲的那几句问话:“锅里的水开始热情洋溢地唱歌了。柴禾也烧得毕剥有声。母亲回到她与天灶父亲所住的屋子,她在叠前日洗好晾干的衣服。然而她显得心神不定,每隔几分钟就要从屋门探出头来问天灶:‘什么响?’‘没什么响。’天灶说。‘可我听见动静了。’母亲说,‘不是你爸爸在叫我吧?’‘不是。’天灶如实地说。母亲便有些泄气地收回头。然而没过多久她又探出头问:‘什么响?’而且手里提着她上次探头时叠着的衣裳。天灶明白母亲的心思了,他说,‘是爸爸在叫你。’‘他叫我?’母亲的眼睛亮了一下,继而又摇了一下头说,‘我才不去呢。’‘他一个人没法搓背。’天灶知道母亲等待他的鼓励……母亲嘟囔了一句‘真是前世欠他的’,然后甜蜜地叹了口气,丢下衣服进了浴室……”
我似乎看到父母辈的影子,看到邻居大伯大妈的影子,看到远方小镇舅舅舅妈的影子,甚至看到爷爷奶奶辈的影子……天灶的父亲不过帮了邻居寡妇一个忙,回家就一副低眉顺眼的样子。母亲则醋意大发,洗澡时“连背也不帮着搓了”,后来半推半就进了浴室,“天灶听见了搅水的声音,同时也听到了铁质澡盆被碰撞后间或发出的震颤声。天灶便红着脸,连忙穿上棉袄推开门到户外去望天……”前边大肆笔墨母亲故作生气、对父亲作不理状,都是铺垫。后边水到渠成,衍化出的“碰撞震颤声”才是高潮中的“高潮”。孩子的眼睛,哪怕几秒钟,折射了世世代代父母的情爱之旅。
中国人向来以含蓄为美,不兴表达,点滴恩爱,往往透过一个眼神、落实到一个手势、从绊嘴磕碰中回归、升华,继而相厮相守下去,最终白头到老。老夫老妻,可能都是这么地走了过来。
行文平缓、简洁、自如,像电视上的迟子健,黝黑端庄的脸,闪现着一双若有所思却一看到底的清澈的眼。难怪匡文立在《精致·纯粹——关于第二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的闲话》中评道,算不上前卫又不特别传统,作为短篇小说,足够精致和纯粹,同时,诗意浓厚,散发出清丽的浪漫气息。
它只是一个普通的题材,也许在艺术上没给我们更新鲜醒目的东西,但,一如北大荒的黑土地,质朴、清新、肥沃、踏实,再多读几遍,还是那么耐人寻味。
Ⅲ 迟子建:《鸭如花》
迟子建:《鸭如花》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5750990.html
Ⅳ 迟子建哪个小说最适合拍成电视剧或者电影
去年前半年都有额尔古纳河右岸改编的消息,斯琴高娃主演。一个少数民族的导演,后来就没有任何上映的消息了。 别的作品好像还没有改编的,这也是她并没有其他作家出名的原因。
Ⅳ 福翩翩:迟子建最新小说集(全文)小说txt全集免费下载
福翩翩:迟子建最新小说集(全文)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天还睡着呢,柴旺家的就醒了。她怕惊醒柴旺,便抱起被子底下的棉袄棉裤,下了炕,摸到鞋,提着它们到西屋穿戴去了。昨夜炉子断火早,屋子冷飕飕的,柴旺家的光脚走在水泥地上,就有踏着霜的感觉。她鼻腔发紧发痒,知道是喷嚏在里面鼓噪,便用棉袄掩住口鼻,三步并做两步地快走,忍到腿迈进了西屋的门槛,才把喷嚏打到棉絮里。
柴旺睡着,他有理由睡得沉,昨晚他吃了两样好饭呢。
第一样好饭是端到桌子上的一锅肉片酸菜粉丝汤。后院的王西林家宰猪,柴旺家的打开钱匣,手指在一堆花花绿绿的钱间抖来抖去的,想到狱中的儿子时就合上了钱匣,可一想到柴旺消瘦寡黄的脸时,又忍不住掀起钱匣的盖儿。最后她还是摸出十块钱,买回一窄条五花三层肉,连着皮切成均匀的长条,加上花椒大料、蒜瓣葱段,用白水清煮。她没有炝锅,一是为了省点豆油,二是觉得肉里存着肥油,慢火煎熬后,油星自然会抽身而出,一颗颗泛起,汪在汤面上。当油星越聚越多,汤面有了星空的气象时……
别忘了采纳哟
Ⅵ 听时光飞舞读后感
楼下的不是读后感吧,是表达的感情。(并没喷,就是觉得写错了。)
Ⅶ 迟子建短篇小说有哪些
那丢失的…… 《北方文学》 1985/1
沉睡的大固其固 《北方文学》 1985/3
旧土地 《北方文学》 1986/1
没有月亮的抱月湾 《小说林》 1986/2
在低洼处 《小说林》 1986/4
小说三篇 《北方文学》 1986/9
初升 《作家》 1986/2
吉亚大叔和他的墓场《北方文学》 1986/11
傻子轶闻 《北大荒文学》1987/3
柳阿婆的故事 《福建文学》 1987/6
白雪国里的香枕 《作家》 1987/3
北国一片苍茫 《青年文学》 1987/8
星期天 《小说林》 1988/3
鱼骨 《山西文学》 1988/3
葫芦街头唱晚 《北方文学》 1988/3
西林小教堂 《北方文学》 1988/3
红罂粟小院 《鸭绿江》 1988/6
无歌的憩园 《北京文学》 1988/9
羁鸟无期 《时代文学》 1989/2
重温草莓 《人民文学》 1989/2
爱情故事 《作家》 1989/6.
小说三篇 《花溪》 1989/10
青蛙的季节 《青年文学》 1989/10
花束 《小说林》 1990/5
关于家园发展历史的一次浪漫追踪 《天津文学》1990/6
荒草 《河北文学》 1990/7
挤奶员失业的日子 《人民文学》 1991/1
稻草人 《北方文学》 1991/1
罗索河瘟疫 《鸭绿江》 1991/3
白雪的墓园 《春风》 1991/4
烟霞生卒年表 《春风》 1991/4
小狗 《小说家》 1991/6
在松鼠的故乡 《人民文学》 1991/7-8
银饰 《青年文学》 1991/8
从山上到山下的回忆 《天津文学》 1991/8
铺天盖地的麻雀 《东海》 1992/4
月光下的革命 《天津文学》 1992/8
与水同行 《天津文学》 1992/8
守灵人不说话 《作家》 1993/3
不灭的家族 《芒种》 1993/4
鸡笼街的月亮 《春风》 1993/9
白墙 《春风》 1993/9
回溯七侠镇 《大家》 1994/1
盲人报摊 《天津文学》 1994/1
跳荡的银扣 《小说林》 1994/4
逝川 《收获》 1994/5
庙中的长信 《山花》 1994/12
飞天 《江南》 1995/5
亲亲土豆 《作家》 1995/6
腊月宰猪 《作家》 1995/6
旅人 《天津文学》 1995/8
岭上的风 《山花》 1995/9
雾月牛栏 《收获》 1996/5
银盘 《山花》 1996/6
闹庵 《时代文学》 1996/2
驼梁 《北京文学》 1997/5
朋友们来看雪吧 《山花》 1998/1
清水洗尘 《青年文学》 1998/8
灰街瓦云 《天涯》 1999/5
河柳图 《作家》 2000/10
行乞的琴声 《山花》 2001/1
月白色的路障 《长城》 2001/3
格里格海的细雨黄昏 《天涯》 2001/3
换牛记 《作家》 2001/9
花瓣饭 《青年文学》 2002/4
一匹马两个人 《收获》 2003/1
门镜后的楼道 《作家》 2003/5
雪坝下的新娘 《红豆》 2003/9
微风入林 《上海文学》 2003/10
夜行船 《上海文学》 2003/10
灯祭 《红豆》
蒲草灯 《山花》 2004/3
采浆果的人 《收获》 2004/5
二重唱 《作家》 2005/1
雪窗帘 《山花》 2005/9
西街魂儿 《收获》 2006/4
野炊图 《中国作家》 2006/10
花牤子的春天 《佛山文艺》 2007/3
百雀林 《钟山》 2007/4
一坛猪油 《西部 华语文学》2008/5
解冻 《作家》 2009/1
塔里亚风雪夜《山花》 2009/10
五羊岭的万花筒 《钟山》 2010/2
七十年代的四季歌 《上海文学》2011年1期
Ⅷ 迟子建:逆行精灵小说txt全集免费下载
迟子建:逆行精灵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于伟将吉普车开到沙滩上,灰蒙蒙的江水像张旧照片一样出现了。
“快看,前面有条打鱼的船。”于伟说。
按照他所指的方向,果然有条船正单调地摇来,船上的两个男人都衣裳黯淡,仿佛年代久远的无声电影中的两个人。
“真像《日出》中的两个人。”我脱口而出。
“曹禺的那出戏?”于伟漫不经心地问。
“不,是一部美国片。”我心事茫茫地说,“主人公是一男一女,他们常常来到河边幽会。女人划着船,戴着宽檐的大草帽。”我絮絮叨叨地说着,“无声电影表现爱情最为恰当,而且,一定要是黑白片。”
“古典主义情怀。”于伟无聊地按了一下喇叭。
那条船离我们近了一些。他们开始忙忙碌碌地起网。网同江水的颜色是一致的,灰白陈旧。没有闪闪发光的鱼鳞出现,他们的收获是虚空的。
“看来一条鱼也没打着。”我说。
“这种季节怎么会有鱼呢?”于伟说。
深秋了。杨树脱光了叶子,岸边的红毛柳也不再柔软鲜艳。虽然初雪还未来临,但从枯黄的落叶上的白霜以及灰蒙蒙……
Ⅸ 当代作家铁凝、徐坤、迟子建等人有哪些代表作长篇小说
铁凝的长篇小说《玫瑰门》、《无雨之城》、《大浴女》、《笨花》
徐坤著有四部长篇小说(《春天的二十二个夜晚》《爱你两周半》《野草根》《八月狂想曲》)
迟子建著有长篇小说《树下》《晨钟响彻黄昏》《伪满洲国》《越过云层的晴朗》《群山之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