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海明威的短片小说《老人与海》的主要内容
《老人与海》的主要内容
圣地亚哥是古巴的一个老渔夫,他年轻时非常出色,强健有力,他曾经和一个黑人比赛掰腕子,比了一天一夜,最后终于战胜了对手。到了晚年,他的精力和反应都不如从前,老婆死后,他一个人孤独地住在海边简陋的小茅棚里。
有一段时间,老渔夫独自乘小船打鱼,他接连打了84天,但一条鱼也没有捕到。本来一个叫曼诺林的男孩子总是跟他在一起,可是日子一久曼诺林的父母认为老头悖运,吩咐孩子搭另一条船出海,果然第一个星期就捕到三条好鱼。孩子每次见到老头每天空船而归,心里非常难受,总要帮他拿拿东西。
圣地亚哥瘦削憔悴,后颈满是皱纹,脸上长着疙瘩,但他的双眼像海水一样湛蓝,毫无沮丧之色。他和孩子是忘年交。老头教会孩子捕鱼,因为孩子很爱他。村里很多打鱼的人都因为老头捉不到鱼拿他开玩笑,但是在曼诺林的眼里,老头是最好的渔夫。他们打渔不但是为了挣钱,而是把它看作共同爱好的事业。孩子为老头准备饭菜,跟他一起评论棒球赛。老头特别崇拜棒球好手狄马吉奥。他是渔民的儿子,脚跟上虽长有骨剌,但打起球来生龙活虎。老头认为自己已经年迈,体力不比壮年,但他懂得许多捕鱼的诀窍,而且决心很大,因此他仍是个好渔夫。
㈡ 老人与海是长篇小说还是短篇小说
《老人与海》是中篇小说
(海明威,E.)(Ernest Hemingway l899~1961)
美国小说家。1954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生于乡村医生家庭,从小喜欢钓鱼、打猎、音乐和绘画,曾作为红十字会车队司机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长期担任驻欧记者,并曾以记者身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晚年患多种疾病,精神十分抑郁,经多次医疗无效,终用猎枪自杀。他的早期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1927)、《永别了,武器》(1927)成为表现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30、40年代他转而塑造摆脱迷惘、悲观,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战斗和无畏牺牲的反法西斯战士形象(剧本《第五纵队》1938),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1940)。50年代后,他继续发展20年代短篇小说《打不败的人》和《五万大洋》的宁折不弯主题,塑造了以桑提亚哥为代表的“可以把他消灭,但就是打不败他”的“硬汉性格”(代表作中篇小说《老人与海》1950)。在艺术上,他那简约有力的文体和多种现代派手法的出色运用,在美国文学中曾引起过一场“文学革命”,许多欧美作家都明显受到了他的影响。
《老人与海》是中篇小说。海明威著。
㈢ 求(天下阅读)、 (老人与海)、(朝花夕拾)、(中外经典短篇小说选) 读后感
《老人与海》塑造了一个经典的硬汉形象。古巴的一个名叫桑地亚哥的老渔夫,独自一个人出海打鱼,在一无所获的48天之后钓到了一条无比巨大的马林鱼。这是老人从来没见过也没听说过的比他的船还长两英尺的一条大鱼。鱼大劲也大,拖着小船漂流了整整两天两夜,老人在这两天两夜中经历了从未经受的艰难考验,终于把大鱼刺死,拴在船头。然而这时却遇上了鲨鱼,老人与鲨鱼进行了殊死搏斗,结果大马林鱼还是被鲨鱼吃光了,老人最后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秃秃的鱼骨架。
海明威为什么没有让老人最终胜利呢? 用小说中老人的话来说:“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人尽可以被毁灭,但却不能被打败。”这就是《老人与海》想揭示的哲理。不可否认,只要是人就都会有缺陷。当一个人承认了这个缺陷并努力去战胜它而不是去屈从它的时候,无论最后是捕到一条完整的马林鱼还是一副空骨架,这都已经无所谓了,因为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已在那追捕马林鱼的过程中充分地体现了。曾经为自己的理想努力追求过、奋斗过,难道他不是一个胜利者吗?老渔夫就是敢于挑战自身缺陷及自己勇气和信心的胜利者。从世俗胜利观的角度看,老渔夫不是最后的胜利者,因为尽管开始他战胜了大马林鱼,但是最终大马林鱼还是让鲨鱼吃了,他只是带着大马林鱼的白骨架子回到了岸上,也就是说,鲨鱼才是胜利者。可是,在理想主义者眼里,老渔夫就是胜利者,因为他始终没有向大海没有向大马林鱼更没有向鲨鱼妥协和投降。就如音乐大师贝多芬所说“我可以被摧毁,但我不能被征服”。
人性是强悍的,人类本身有自己的限度,但正是因为有了老渔夫这样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向限度挑战,超越它们,这个限度才一次次扩大,一次次把更大的挑战摆在了人类面前。在这个意义上,老渔夫桑地亚哥这样的英雄,不管他们挑战限度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值得我们永远敬重的。 因为,他带给我们的是人类最为高贵的自信!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无止境的追求。它的道路漫长、艰难,而且充满坎坷,但只要自己勇敢顽强地以一颗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战,他将永远是一个真正的胜利者!
手捧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品味着从字里行间透露出年少轻狂时的童真,神思似乎也飘向了那份曾经属于我们的逍遥日子。
《朝花夕拾》,正同于它另类的名字一样,这本脍炙人口的巨作,是鲁迅先生在风烛残年的岁月里写下的。老了,累了,回味起童年时的点点滴滴,心中还是会有当初的味道,想必还别有一番滋味吧。清晨绽放的鲜花有了晨曦会显得更加娇嫩,到了夕阳西下时分去摘取,失去了刚刚盛开时的娇艳与芳菲,晚霞的照射却使它平添了一中风韵,那若有若无的清香在风的导送下,让人浮想联翩。像是在尝一道佳肴,细细咀嚼,幼年时童真的味道留在心头,慢慢漾开。
鲁迅先生是一派大作家,他的童年并不乏味。他是乡下人,却能和城里人一样去读书。少了乡下孩子的粗狂,多了一份知书达理。少了城里孩子的娇气,多了一种大度气派。他怀念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日子,与小虫子们为伍,仿佛这样的童年才够味儿。趁大人们一愣神,以神不知,鬼不觉的神速,钻进百草园。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也会来伴奏,鲁迅的童年似乎是在一首大自然圆舞曲中度过的。
枯燥,乏味,是对鲁迅先生在三味书斋的最好的诠释。稍稍偷懒一会儿,也会被寿镜吾老先生的一句:“人都到哪里去了?”喊回来,整天除了读书还是读书,闲来无趣。
从书卷里散透出的天真烂漫,不经意间似乎也把我感染了,或许鲁迅的文章真有什么魔力吧,他用一个孩子处世不深的目光探射了我的心,引起了我的共鸣。
有人说:要看一个人是不是真的会写文章,最主要还是看他的文章里有没有感情。老师也曾说过:只有情感才能把文章变成有血有肉的。我不得不承认鲁迅确实厉害,他的一切话语虽然平淡朴实,炽热的情感却展露无疑。他希望与大自然真正拥抱在一起,憧憬在山水间流连,向往与小虫子们打成一片的日子。读着读着,仿若年迈的老人顿时变成了一个活力四射小孩子,身上散发着阳光般的气息。
小的时候,自己也曾拥有过那样的光辉世纪。喜欢坐在河岸边看着鸭子从身前游过,颁着手指头细数“一只,两只。。。。。。”;喜欢奔跑在林间小道,抛开心中的不愉快,尽情去笑,不用管礼数是否;还喜欢躲在一个隐秘的地方,看着同伴进进出出找自己的忙碌身影,最后因为自己躲的技术太高超,无奈,只得向我低头认输。想到这里,心中有种窃喜的感觉,说不上来是什么。好象是一个小小的“阴谋”得逞了,又象是躲过了一场小小的“灾难”。
我们的童年渐行渐远,留下的是一个美丽的回忆。《朝花夕拾》,去领略一下鲁迅的童年,慢慢体会其中的幸福童年味儿吧。琐碎的记忆在《朝花夕拾》中重现,不一样的年代,一样的快乐,童年,惹人怀念啊。
㈣ 谁给我大概描述一下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美国作家海明威著。《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的代表作,也是一部象征性的小说。主人公圣地亚哥是一位老鱼夫,他经过重重艰险,捕获了“一条不止一千五百磅重的大马林鱼”,但这条大马林鱼却被鲨鱼蚕食光了,圣地亚哥只拖回了一副鱼的骨架。
㈤ 老人与海这篇中篇小说写的很好,我很喜欢
《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于1951年在古巴写的一篇中篇小说,于1952年出版。
该作围绕一位老年古巴渔夫,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离岸很远的湾流中搏斗而展开故事的讲述。尽管海明威笔下的老人是悲剧性的,但他身上却有着尼采“超人”的品质,泰然自若地接受失败,沉着勇敢地面对死亡,这些“硬汉子”体现了海明威的人生哲学和道德理想,即人类不向命运低头,永不服输的斗士精神和积极向上的乐观人生态度。[1]
它奠定了海明威在世界文学中的突出地位,这篇小说相继获得了1953年美国普利策奖和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老人与海》没有精雕细琢,也没有微妙深奥,然而只不过是简洁质朴、文字平定而已,开拓了小说的描写空间,丰富了小说的文学意蕴,使人产生一种“感情真者,其观物亦真”的感受。瑞典文学院院士霍尔斯陶穆称赞海明威:“《老人与海》是一部异常有力、无比简洁的作品,具有一种无可抗拒的美。
象征
西方文学中海的意蕴是丰富多彩的,抑或是清纯可亲的少女,抑或是凶神恶煞的恶魔。在《老人与海》中,海是被当作女性来描写的。在老人打鱼过程中,大海始终宁静、缓缓流动着;即使在鲨鱼夺取老人的鱼肉时,大海依然那么平静。她始终安静、自信、平等地凝视着“硬汉”般的老人——圣地亚哥。把大海描写成女性,外表温柔的她,却有着无穷、强大的力量,她有着闻所未闻的大马林鱼,有着凶残贪婪的大鲨鱼,她是如此得深不可测,而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海,也真正显示了具有柔弱外表却内心坚强的才是“真正的”,显示了外在柔弱谦卑内心却拥有非凡毅力和奋斗精神的才是“真正的硬汉”
㈥ 给五本书的书名,要作者,例如:《老人与海》海明威。给五个考虑,七个以上直接采纳。注意:不能是小说。
名著还是别的。。。。
㈦ 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属于长篇的,中篇的,还是短篇的
老人与海是他在1952年写的一部【中篇小说】。并因此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短篇小说】应该就几页吧。这本应该是【中篇小说】
㈧ 海明威的著作《老人与海》是长篇小说还是短篇小说
是一篇中篇小说。
㈨ 1.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几部长篇小说中最好的一部。
1.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几部长篇小说中最好的一部。
B. 正确
满分:2 分
2. 狄更斯(1812——1870)是英国19世纪杰出的批判现实小说家,他写了14部长篇小说,几乎部部都是为广大读者熟悉的名著,而《匹克威克外传》则是他最后一部长篇小说。
A. 错误
满分:2 分
3. 福克纳的《熊》、《白鲸》和《鸟》同为美国文学史上三大动物史诗。
A. 错误
满分:2 分
4. 《套中人》是俄国文学中写 “小人物”的第一篇小说。
B. 正确
满分:2 分
5. 达吉亚娜是《唐•璜》中的人物。
A. 错误
满分:2 分
6. 现代美国悲剧创始人,193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主是福克纳。
B. 正确
满分:2 分
7. 被荣格誉为“最伟大的一部美国小说”的是《皮袜子的故事》。
A. 错误
满分:2 分
8. 被誉为“美国最优秀的意识流小说”的是《百年孤独》
A. 错误
满分:2 分
9. 安徒生的童话都是完全虚构的。
A. 错误
满分:2 分
10. 《少年维特的烦恼》是一部对话体小说。
B. 正确
满分:2 分
11. 笛福(1660——1731)是英国18世纪小说家,除了《鲁滨逊飘流记》以外,他还写了很多其他的小说。
A. 错误
满分:2 分
12. 《格列佛游记》共有三个部分。
B. 正确
满分:2 分
13. 鲁迅的《狂人日记》的思想与果戈理的《狂人日记》相同。
A. 错误
满分:2 分
14. 德国的霍夫曼和英国的爱伦·坡被认为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始祖。
A. 错误
满分:2 分
15. 象征戏剧就是剧中出现“象征物”,剧作家赋予象征物多种含义,并且不明白指出,而是让读者自己得出结论的戏剧。
A. 错误
满分:2 分
16. 《霍乱时期的爱情》被誉为拉美的“爆炸文学”,魔幻现实主义的经典作品,对新时期中国小说家有很大影响。
A. 错误
满分:2 分
17. 爱伦•坡是美国浪漫主义文学重要的作家之一,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远祖之一。他最大贡献是诗歌方面 。
B. 正确
满分:2 分
18. 讽刺与抒情相结合,是巴尔扎克小说基调,写坏人用讽刺,写好人用抒情。
A. 错误
满分:2 分
19. 《百年孤独》描写了布恩蒂亚家族七代人的经历,塑造了布恩蒂亚、乌苏娜、奥雷连诺上校、俏姑娘雷麦黛丝、神秘的吉卜赛人梅尔加德斯等令读者难忘的人物形象。
B. 正确
满分:2 分
20. 在普法战争的短篇小说中,《羊脂球》的篇幅是最长的,人物是最多的,结构是最复杂的,恰与《最后一课》形成鲜明对照。
A. 错误
满分:2 分
㈩ 我觉得海明威写的作品很深刻。我想问一下海明威写过那些短篇小说,也可以推荐下长篇小说。
·《非洲的青山》Africa's castle peak
·《太阳照常升起》The Sun Also Rises
·《永别了,武器》A Farewell to Arms
·《第五纵队·西班牙大地》The fifth columns, Spain the earth
·《曙光示真》True at First Light
·《不固定的圣节》A Moveable Feast
·《过河入林》Across the River and into the Trees
·《丧钟为谁而鸣》For Whom the Bell Tolls
·《危险的夏天》Dangerous summer
·《老人与海》The Old Man and the Sea
·《伊甸园》the Garden of Eden
·《死在午后》Die in the afternoon
著名的《老人与海》
·《岛在湾流中》Island in the Gulf Stream in
·《有钱人和没钱》A rich man and no money
·《乞力马扎罗的雪》The Snows of Kilimanjaro
《一条好汉》A Man of The World
http://ke..com/view/14132.htm
你自己看下好了
我很喜欢他那句话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