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杰米·特雷弗·奥利弗的传记
Jamie Oliver: The Biography,Stafford Hildred 著(2001年)ISBN 1-903402-55-7
Jamie Oliver: Turning Up the Heat,Gilly Smith 著(2006年)ISBN 0-233-00168-9
2. 杰米·特雷弗·奥利弗的人物传记
杰米在英国艾塞克斯郡(Essex)一个名叫克莱维林(Clavering)的小村庄长大. 他的父母经营一家叫做“板球员”(The Cricketers)的酒吧。他在1989年与Leigh Haggerwood组了一个叫做 “Scarlet Division”的乐队。由于杰米有阅读困难症,他在学校的历程并不算十分顺利,最终无法顺利毕业。他于16岁进入西敏寺饮食学院(Westminster Catering College)就读。他在伦敦的主厨Gennaro Contaldo身边工作了七年,并敬称对方为自己在厨艺界的良师,1996年,当他在伦敦“the River Café”任职时,被电视制作人Patricia Llewellyn发掘,促成他在电视上的首次露面。 这位制作人是在观看一部名为《Christmas at the River Café》的纪录片时,就立即发现了杰米的明星潜质。
两集非常受欢迎的《 原味主厨奥利佛》(The Naked Chef)分别于1998年和1999年拍摄完成。在2000年6月24日,他和昵称为“Jools”的Juliette Norton结为连理。两人于1993年认识,如今已经有三个女儿。女儿分别命名为Poppy Honey(于2002年3月出生)、Daisy Boo(于2003年4月出生)和佩特尔。奥利佛后来又与美食联播网(Food Network)和英国电视节目制作公司Fremantlemedia签约录制《 奥利佛挑美食》(Oliver's Twist)节目,事业更上一层楼。
2003年6月,他在英国女皇生日时颁布的荣誉名单里被宣布授予不列颠帝国勋章(MBE)。他也开设了一家名为“Fifteen”的慈善餐厅,并在那里训练15名下层的贫穷青年,让他们有机会进入餐饮行业。类似的主题餐厅已计划将在全球范围开展。阿姆斯特丹的“Fifteen”餐厅已于2004年12月开业。位于康瓦耳和墨尔本的“Fifteen”餐厅也计划于2006年夏天开始营业。他也在泰晤士报撰写专栏。根据推测他应该已经是一名千万富翁。他也是一个有机食物的支持者。2009年7月,他出任欧洲华人餐饮协会荣誉主席,出席在中国南宁举办的“中华国际名厨峰会”授勋仪式。担任颁奖嘉宾,同时自己也获由世界华人健康饮食协会颁发的(Kitchen King)“欧洲厨王”CCC金章。
3. 契诃夫的著名作品有哪些
契诃夫的著名作品:
1、短篇小说
《给博学的邻居的一封信》、《皮靴》、《马姓》、《凡卡》、《迷路的人》、《预谋犯》、《未婚夫和爸爸》、《客人》、《名贵的狗》、《纸里包不住火》、《哼,这些乘客们》、《普里什别叶夫中士》、《猎人》、《哀伤》。
《胖子和瘦子》、《喜事》、《在钉子上》、《胜利者的得意洋洋》、《小公务员之死》、《不平的镜子》、《谜一样的性格》、《站长》,《文官考试》、《戴假面具的人》、《变色龙》、《外科手术》、《太太们》、《幸福的人》、《在别墅里》、《大提琴的浪漫故事》。
《一件艺术品》、《白嘴鸦》、《苦闷》、《凡卡》、《食客》、《校长》、《伤寒》、《吻》、《沃洛嘉》、《祸事》、《婚礼》、《逃亡者》、《无依无靠的人》、《精神错乱》,《贼》、《村妇》、《古塞夫》、《跳来跳去的女人》、《邻居》。
2、剧作
《论烟草的危害》、《蠢货》、《伊凡诺夫》、《求婚》、《林神》、《被迫无奈的悲剧角色》、《结婚》、《纪念日》、《海鸥》、《万尼亚舅舅》、《海鸥》、《三姐妹》、《樱桃园》。
诃夫创造了一种风格独特、言简意赅、艺术精湛的抒情心理小说。他截取片段平凡的日常生活,凭借精巧的艺术细节对生活和人物作真实描绘和刻画,从中展示重要的社会内容。
这种小说抒情气味浓郁,抒发他对丑恶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把褒扬和贬抑、欢悦和痛苦之情融化在作品的形象体系之中。
他认为:“天才的姊妹是简练”,“写作的本领就是把写得差的地方删去的本领”。他提倡“客观地”叙述,说“越是客观给人的印象就越深”。
他信任读者的想象和理解能力,主张让读者自己从形象体系中琢磨作品的涵义。他的短篇小说《凡卡》被选入中国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5课。
4. 威廉·特雷弗的介绍
威廉·特雷弗,爱尔兰文学界元老,当代短篇小说大师,素有“爱尔兰的契诃夫”之称。
5. 威廉·特雷弗的关于作品
关于他的作品,人们最常提到的类比人物是契诃夫。他是有史以来在《纽约客》杂志发表短篇小说最多的作家。他是美国华裔小说家李翊云——以及许多其他欧美年轻作家——的超级偶像(也是模仿对象)。 故事构建得几近完美,堪比契诃夫——两者间比较是不可避免的——他们总是给读者留有沉思的空间。
——安妮塔·布鲁克纳(布克奖得主)
如同伦勃朗,特雷弗总是热切而仁慈地凝望着他笔下的人物……他对人性的理解是精确的……他的故事无不体现着一种平静的睿智。
——《泰晤士报》
他的第一部重要作品《老校友》,曾获1964年霍桑顿奖。一群老校友委员会成员在推选下一任会长过程中勾心斗角,互相猜忌,并以回忆的形式展现了这群老校友当年在学校时的矛盾和竞争。尽管年事已高,但依然对当年所受的屈辱无法释怀。既要应付来自外界的压力,防备别人的进攻,又要面对自己日益衰老的身体和病痛,他们内心极其孤独和悲凉。小说提出这样一个主题——人们该如何面对自己的不幸?对于成功和失败该抱什么样的态度?怎样才能在现代社会中保护自己?
尽管特雷弗的作品中有许多地道的英国人物,然而他偏爱的主题还是爱尔兰和爱尔兰人。同乔伊斯一样,他选择了一种自我流放,流离于自己的祖国之外进行创作。这对于特雷弗来说,无论从时间上还是距离上,他都能以旁观者的冷静审视祖国的文化,揭示种族、阶级和宗教等人为的障碍如何影响着人们的教育、爱情、婚姻等方方面面。其中最具有典型意义的作品要数《命运的嘲弄》和《花园的寂静》。
《命运的嘲弄》是一部探讨历史的重负对爱尔兰人生活的影响的作品。在恢弘的历史场面上将几个不同时期的情节融合在一起。爱尔兰的昆顿家族同英国伍德库姆家族长期有联姻的传统。19世纪初,安娜·伍德库姆嫁到昆顿家在科克郡的基尔尼庄园。饥荒席卷爱尔兰,安娜试图救济灾民,并警醒家人和英国殖民官员留意民众的困顿状况。结果激怒了整个家族,被剥夺了继承权。基尔尼庄园的以后几代人仍然沿袭迎娶英国新娘的传统。小说切换到爱尔兰历史上另一个创伤时代——英爱战争。威廉·昆顿和他的英国妻子伊芙有着田园诗般的婚姻生活,有三个孩子。他们支持公益事业,并在英爱战争中倾向马克·科林斯,因此在自己的阶级圈子、宗教圈子中被孤立起来。他们的政治活动最终导致基尔尼庄园被纵火焚毁。威廉、两个女儿以及许多仆佣被烧死,伊芙和儿子威利退居科克市的一栋小屋。伊芙无力面对丧夫失女之痛,日渐颓废,酗酒浇愁。长大后的威利同英国的表亲玛丽安娜之间有了爱情。可是怀了孕的玛丽安娜来到败落的基尔尼庄园却发现威利神秘失踪。玛丽安娜在威利的姑姑和一名还俗的神甫帮助下,独自抚养着女儿伊梅尔达。年老时他们终于破镜重圆,原来威利因报复而谋杀了下纵火令烧毁基尔尼庄园的家伙,逃离了爱尔兰。昆顿家族衰微的过程以伊梅尔达不堪这一代代的精神重负以致神志失常而告终。
特雷弗的历史观,不管是个人的还是政治的,都是独特的。尽管作品中提到了英国政府在其统治期间对爱尔兰的不闻不问,甚至动用武力,他拒绝将一切归罪于历史上英国的不当统治。他一直在探讨历史对生者的折磨,一直暗示人类有义务挣脱回忆的绞索,超越这种不幸,战胜这种不幸,为自己的下一代塑造一个全新的未来。
《花园的静寂》某种意义上是《命运的嘲弄》的继续,仍然以大宅为背景,尝试在过去与现在之间达成一种妥协。这部作品特别强调“暴力”那一石千浪的后继性影响,在控诉爱尔兰历史对人民的消极影响方面毫不留情。
在反思爱尔兰的历史与文化的同时,他的作品还将注意力放到了女性所面临的问题上。在《命运的嘲弄》中,描写受到伤害的女性时——失去继承权的安娜、酗酒的伊芙、被遗弃的玛丽安娜、精神错乱的伊梅尔达——笔触充满同情。小说中丈夫们没有一个比他们的英国妻子更睿智、更坚强,她们都是男性以崇高的名义所作决定的牺牲品。丈夫们要么不愿采取行动,要么无力采取行动,要么采取不明智的行动。而《花园的寂静》中只有女性的形象是有活力,有勇气而充满理性的,顽强地抗衡着一个家族无法逆转的颓势。在历史与男性的坐标轴上,特雷弗笔下的女性以平行甚至超越男性的波形线横穿历史。
特雷弗很擅长描绘女性生活细节和她们内心的微妙活动。他的早期作品《奥尼尔旅社的埃克道夫太太》、《格梅兹小姐和教友们》、《孤独的伊丽莎白》都是表现女性题材,刻画了女性孤独的心理状态。《孤独的伊丽莎白》尤其受到好评。伊丽莎白是一位带着三个女儿的离婚妇女,住院时结识了其他三位境遇相似的妇女。在交往中伊丽莎白看到了自身可悲的命运,也感受到人生在世彻底的孤独,谁也无法进入别人复杂的内心世界。在他的短篇小说中女性的形象更多。《浪漫舞厅》、《阿特拉克塔》、《碰运气》等,女性形象几乎涵盖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形形色色,但心底那真实的孤独始终挥之不去。
女性题材只是特雷弗借以立体反映爱尔兰社会,传达其本人人文思想的一个手段,这与其他题材的创作是齐头并进的,例如宗教题材。在一个宗教可以决定社会安宁以及文化发展的国度,如果从幼年起信仰就非属于主流宗教,那么这样一个作家会如何在作品中体现自己的宗教观呢?
较近的短篇小说集《山里的单身汉》中有一篇梦境般的故事《圣母的礼物》。虔诚的迈克一生三次看到圣母的出现,幻觉由此决定了他的人生。18岁时受圣母的指引突然离开父亲的农场,进入一家修道院;35岁时受到圣母的指引又突然离开修道院,在高山峭壁下“找到了心灵的宁静”;几年后圣母最后一次显灵,指引他回归故里。对这一切毫不置疑的迈克徒步穿越爱尔兰的村村寨寨,就像一条流浪的狗终于在消失几十年后又回到了故乡。尽管表面上看小说没有丝毫的讽刺意味,然而很难相信特雷弗希望读者与迈克一样对圣母的显灵信以为真。迈克是一个完全凭直觉支配而缺少判断力的人。他的幻觉是真的吗?这位孤独的人一生是不是都白费了?超越宗教之外来看,宗教中的降灵与欺骗是不是一回事?特雷弗对此未着一言,转而描写儿子失而复得后迈克父母洋溢的快乐。
其他,如本集中的《法衣》里迷惘的新教牧师,感到不仅与天主教的爱尔兰失去联系,而且感到同整个世界失去了联系。《死于耶路撒冷》,探讨宗教在世俗世界中的地位,对天主教和新教人物予以同样富有同情心的描写。从其作品来看,特雷弗似乎没有明确的宗教观,也可能有意在作品中隐去自己的观点。他更多的表现为宗教上的怀疑论者,在他的作品中很少感觉到上帝那种操纵一切的力量。
特雷弗作品中的人物都被赋予自然精确的描写——具体的时间、具体的地点,似乎每个人的故事就像是一首代代相传的歌谣,具有某种原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笔下的人物类型之多令人震惊。在特雷弗的短篇中,人物与地点之间有一种神秘的联系,似乎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他们所居之上的土地塑造的。尤其在以偏远的乡村为背景的小说中,个人似乎完全是他们所出生的狭小世界的产物,甚至失去意志的自由,失去别处谋生的决心。短篇小说集《山里的单身汉》中的题名故事十分突出地体现了作者的这一思想。
该故事讲述的是一个29岁的儿子鲍利,为了取悦寡居的母亲,接受了令自己生畏的那一点地产,回到地处偏僻的小农场。现在的爱尔兰妇女们宁愿到加油站或化肥厂打工也不愿嫁给他们这样的单身汉,过令灵魂麻木的艰辛生活。就他这样的爱尔兰人来说,对先主们的认知却又是他们所不能放弃的。鲍利是英雄?是傻瓜?抑或仅仅是温顺的儿子?如果说他代表了爱尔兰的过去,模棱两可;如果说他代表爱尔兰的未来,这绝不可能,单身汉没有后裔,他们所代表的一切将不再继续。这样的前景如同古代爱尔兰的民谣,内容已经朽去,形式尚且存在,却不会延续。
受乔伊斯的影响,特雷弗的许多作品注重象征性细节描写,放弃戏剧性编排;幽思,怀旧,氛围十足又往往含而不露,并使用乔伊斯小说中典型的“淡出”式结尾。例如《浪漫舞厅》、《山里的单身汉》、《家庭罪恶》等。总的说来这种影响是正面有益的,但有时这种结尾给人的感觉是缺少某种活力。
特雷弗还创作其他类型的文学作品。例如《影集里的风光》(剧本)、《茱丽叶的故事》(儿童文学)等。根据《老校友》改编的舞台剧于1971年上演,随后他又根据自己的短篇小说创作了许多成功的舞台剧和电视剧,几乎每年都有一部舞台剧或电视剧在伦敦上演或播出。
特雷弗目睹了爱尔兰近一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乡愁的源头滋养着80年漂泊的流程,创造了爱尔兰文学的又一辉煌,他不愧是爱尔兰文学园中的月桂树。
6. 特雷弗亨德森所有作品
特雷弗·亨德森(生于:1986年4月11日),加拿大恐怖艺术家、插画师,现为音乐艺术家!。亨德森以制造神秘的网络生物而闻名,例如海妖头,卡通猫,桥虫等很多。
传记
特雷弗·亨德森出生于1986年4月11日。亨德森从小就对恐怖和怪物感兴趣。亨德森的父亲也是恐怖爱好者,这让亨德森陷入了恐怖。亨德森的父母都支持他的工作。亨德森不写作,尽管他上传的每张图片都有标题。
亨德森在2018年创造了他最著名的角色——海妖头。直到2020年,他都没有成名的打算。早在2018年,一家名为Mos Interactive的视频游戏开发商就为Siren Head开发了一款视频游戏,该游戏的特色是玩家探索树林,以找到失踪的徒步旅行者。直到玩家找到死去的徒步旅行者,海妖头在玩家后面。当玩家回到游戏开始时,游戏结束,并逃离魔女头。2020年,著名的优酷网如Markiplier和JackSepticEye玩了这个游戏,使得《魔女头》和亨德森的其他作品出名。
首先,亨德森的作品因“被诅咒的形象”文化而声名鹊起。人们会拿着亨德森的图像,把它们编辑成被诅咒的图像,以及令人毛骨悚然或有时令人愉快的、不适合播放这些图像的音乐。这些视频将在YouTube上获得数百万的浏览量,这让亨德森的作品成为焦点。
2019年,名为比利·斯泰勒(Billy Styler)的恐怖视频优步(YouTuber)制作了一段视频,他在视频中解释了海妖头是谁。今天的视频有100万的浏览量,这是第一个认真推广海妖头这个角色的YouTube视频之一。亨德森知道这个视频,并对此非常满意。
7. 如何评价威廉特雷弗
老爷子没有被那些鼎鼎大名的前辈所吓退,他刻苦修炼,终于在三十六岁那年神功大成,凭借小说《老男孩》获霍顿文学奖,从此登堂入室,成为一代宗师。被公认为当代最伟大的短篇小说家,也被誉为“爱尔兰的契诃夫”。我偶像卡佛也被人叫做“美国的契诃夫”,怎么会有那么多契诃夫,不过也情有可原,都是致力于短篇小说这一题材的,学射箭的不也喜欢叫个“小李广”嘛。
8. 雨后的内容简介
威廉·特雷弗被《纽约客》誉为“当代英语世界最伟大的短篇小说家”。《雨后》是威廉·特雷弗著名的短篇小说集,1996年出版后被《纽约时报》、《波士顿环球报》评为年度好书。特雷弗以充满同情的笔触,讲述了十二个直抵人心的动人故事。在《雨后》这部直抵人心的短篇小说集中,我们会遇见一个盲人钢琴调音师,他对第一任妻子的美好记忆随着第二任妻子的到来而逐渐变化;一个婚姻触礁的女人,她必须在愤怒的丈夫与闺蜜之间做出选择;一个为情所困的女子,她独自在意大利山间旅行,因为一幅不知名的《天使传报图》而顿悟……
特雷弗自称是讲故事的人:“也许,我的小说的确有时揭示了人的种种境况,但我并非有意如此。”无论是否有意,特雷弗用他的悲悯、深刻的创作感动了一代代读者。
9. 威廉·特雷弗的人物介绍
威廉·特雷弗,1928年生于爱尔兰科克郡的米德尔顿,原名威廉·特里弗·科克斯。1942年至1946年就读于都柏林圣科伦巴学院和都柏林三一学院。1950年获历史学学士学位,毕业后曾在爱尔兰从事教师工作,后移居伦敦,做过很长时间的广告撰稿人。1952年移居英国。1964年,凭借小说《老男孩》获得霍桑顿文学奖。从此,便全身心投入写作。几十年来,特雷弗创作了大量作品,获得了各种最具声誉的文学奖项。他的大多数作品关注的都是小人物内心丰富而隐秘的悲哀。特雷弗因其巨大的文学成就,于2002年被授予英国荣誉爵位。虽然,特雷弗至今仍居住于英国,但他坚称自己“骨子里永远都是爱尔兰人”。
他的家庭具有英、爱双重背景,信仰新教。因父在银行任职,所以特雷弗有一个迁移不定的童年,先后在13所不同的学校读书。动荡的生活,与众不同的信仰,使他从小时候起就有一个作家的独特视角。
目前他已经出版长篇小说29部,短篇小说集16部,获重大奖项数十个,对英语文学产生了很大影响。
10. 威廉.特雷弗 出轨txt
出轨
作者:威廉·特雷弗
简介:《出轨》是威廉·特雷弗2004年出版的一部短篇小说集,他以收放自如、犀利敏锐的笔触,讲述了十二个直抵人心的动人故事,呈现了一个失落的世界。故事里大多是时代的落伍者、小人物、失意者与边缘人,游离于现代社会进程的主流之外,他们既有悲戚、痛苦、无助、孤独的一面,也有着荒诞、贪欲、狡黠、罪恶的一面。而对于这些人性或非人性的举止,特雷弗都抱以理解和宽容,充满了轸恤与悲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