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有声完结 > 有声小说都是人间城郭

有声小说都是人间城郭

发布时间:2021-07-22 09:47:22

❶ 求圈子圈套1-3有声小说郭育松版

圈子圈套3终局篇 圈子圈套2迷局篇 圈子圈套1战局篇
可以到三百ABC有声读物或就爱听小说这样的有声小说网站免费在线试听,免费批量下载。网络搜索300ABC,92TXS。超方便的。

❷ “大鹏展翅九万里,吹动扶摇羊角,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廓”是哪首诗

1、出自《念奴娇·鸟儿问答》

2、原文:

鲲鹏展翅,
九万里,
翻动扶摇羊角。
背负青天朝下看,
都是人间城郭。
炮火连天,
弹痕遍地,
吓倒蓬间雀。
怎么得了,
哎呀我要飞跃。
借问君去何方,
雀儿答道:
有仙山琼阁。
不见前年秋月朗,
订了三家条约。
还有吃的,
土豆烧熟了,
再加牛肉。
不须放屁!
试看天地翻覆。

3、《念奴娇·鸟儿问答》是毛于1965年秋以词的体裁,所写的一首政治寓言诗。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1976年1月1日。

4、译文

鲲鹏展翅高翔,
九万里的上空,
上下翻飞盘旋扶摇。
大鹏身背长空朝下鸟瞰,
都是人世间的大城小城。
炮火连天轰鸣,
弹痕遍地,
吓坏了草丛里的麻雀:
怎么了得呀,
哎哟我要飞升。
请问你想飞去哪儿?
麻雀答道:
飞去有仙山琼台的地方。
而且前年秋月朗,
难道你不知我们订了三家条约?
另外还有好吃的,
烧熟的土豆,
再加进牛肉。
不必放屁,
且看一看这天翻地覆。

5、赏析

(1)这是毛泽东暮年所作的一首很有艺术特色的诗,它通过鲲鹏与蓬间雀的对话,形成了一种寓言结构。

(2)毛泽东在诗中没有进行直接的自我抒情,而是塑造了两个完全不同的鸟类形象,以象征的艺术手法为我们展示了鲲鹏的博大、高远、无畏以及蓬间雀的萎琐、渺小、卑怯。

(3)根据当时的国际背景,蓬间雀就是指前苏联修正主义领导人赫鲁晓夫,而鲲鹏当然象征了以毛为领导的党及人民。因此,显而易见,这首诗是一首政治寓言诗。

❸ 念奴娇 鸟儿问答 译文

《念奴娇·鸟儿问答》是毛泽东作的一首词。

译文:

鲲鹏展翅高翔,九万里的上空,上下翻飞盘旋扶摇。大鹏身背长空朝下鸟瞰,都是人世间的大城小城。炮火连天轰鸣,弹痕遍地,吓坏了草丛里的麻雀:怎么了得呀,哎哟我要飞升。请问你想飞去哪儿?

麻雀答道:飞去有仙山琼台的地方。而且前年秋月朗,难道你不知我们订了三家条约?另外还有好吃的,烧熟的土豆,再加进牛肉。不必放屁,且看一看这天翻地覆。

原文:

鲲(kūn)鹏(péng)展(zhǎn)翅(chì),九(jiǔ)万(wàn)里(lǐ),翻(fān)动(dòng)扶(fú)摇(yáo)羊(yáng)角(jiǎo)。

背(bēi)负(fù)青(qīng)天(tiān)朝(cháo)下(xià)看(kàn),都(dōu)是(shì)人(rén)间(jiān)城(chéng)郭(guō)。

炮(pào)火(huǒ)连(lián)天(tiān),弹(dàn)痕(hén)遍(biàn)地(dì),吓(xià)倒(dǎo)蓬(péng)间(jiān)雀(què)。

怎(zěn)么(me)得(dé)了(liǎo),哎(āi)呀(yā)我(wǒ)要(yào)飞(fēi)跃(yuè)。

借(jiè)问(wèn)君(jūn)去(qù)何(hé)方(fāng),雀(què)儿(ér)答(dá)道(dào):有(yǒu)仙(xiān)山(shān)琼(qióng)阁(gé)。

不(bú)见(jiàn)前(qián)年(nián)秋(qiū)月(yuè)朗(lǎng),订(dìng)了(le)三(sān)家(jiā)条(tiáo)约(yuē)。

还(hái)有(yǒu)吃(chī)的(de),土(tǔ)豆(dòu)烧(shāo)熟(shú)了(le),再(zài)加(jiā)牛(niú)肉(ròu)。

不(bù)须(xū)放(fàng)屁(pì)!试(shì)看(kàn)天(tiān)地(dì)翻(fān)覆(fù)。

(3)有声小说都是人间城郭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及鉴赏:

这首诗最早发表于《诗刊》1976年1月号(即复刊后第一期),总题为《词二首》。

这首诗是毛泽东暮年所作的一首很有艺术特色的词,它通过鲲鹏与蓬间雀的对话,形成了一种寓言结构。

毛泽东在诗中没有进行直接的自我抒情,而是塑造了两个完全不同的鸟类形象,以象征的艺术手法为我们展示了鲲鹏的博大、高远、无畏以及蓬间雀的萎琐、渺小、卑怯。

根据当时的国际背景,蓬间雀就是指前苏联修正主义领导人赫鲁晓夫,而鲲鹏当然象征了以毛泽东为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及中国人民。因此,显而易见,这首词是一首政治寓言词。

《念奴娇·鸟儿问答》运用比兴手法极为有趣,用字造句也很有意味。该词的一个特点是化俗为雅,雅俗相宜。

从词中不难体味到,毛泽东认为忧患与人生共来,人间没有仙山琼阁,唯有奋斗才有光明前景,唯有奋斗才是快乐的哲学观念是何等强烈。

连天炮火只能吓倒那些拜倒在帝国主义面前的胆小的“蓬间雀”,而扶摇直上九万里的鲲鹏则要翻转整个天地。

❹ 毛泽东在长征的诗词

《毛泽东诗词全集》中收录了毛泽东生平写过的所有诗词,关于长征的有很多:

1、《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创作于1935年10月,红军攻占腊子口之后、越过六盘山前。诗中56个字负载着长征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饱含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

一、二两句概括了红军在长征途中表现出来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三到七句是对红军长征中克服“万水千山”带来的险阻的具体描述。

三、四两句写红军长征在山中行军,以五岭、乌蒙山代表“千山”。

五、六两句写出红军在长征中对水的征服,以金沙江、大渡河代表“万水”。

第七句写过岷山,岷山终年积雪,是长征最艰难的路段之一,过了岷山就意味着长征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最后一句呼应开端,红军走过万水千山特别是岷山后全军喜悦之情。

总体上看,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红军长征万里行军图。万水千山是红军长征征服的对象,红军征服困难的战斗精神借助于这些自然景物显示出来。这首诗集中体现了红军长征所展示的挑战精神与超越情怀。

2、《十六字令三首》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这三首十六字令由毛泽东创作于长征路上,时间范围是在1934年10月到1935年10月之间。诗中所指的没有哪一座具体的山,而是云南、贵州和四川一路上山给他的整体印象。

第一首词,运用白描手法,从正面描绘了山势的高峻和红军快马加鞭飞越高山的惊心动魄的情景。这一情景,是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闯关夺隘、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的真实写照。

第二首词,运用比喻手法,突出群山绵延起伏、雄伟磅礴的气势,展现了红军战士万里驰骋、坚韧不拔的战斗精神。

第三首词,也是运用比喻手法,描绘山势的峻峭挺拔,形象地表现了红军在实现战略转移后丝毫不减的锐气,和敢于力挽狂澜、顶天立地的胆略与豪情。

这三首词展示了三幅画面,以点概面,相辅相成。作者将红军长征万里征途浓缩于山,将千军万马的征战依托于山,将红军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寄寓于山,绘成了一幅壮观的长征艺术画卷。

3、《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忆秦娥·娄山关》是毛泽东写于1935年的一首慷慨悲烈、雄沉壮阔的词,从内到外描写了红军铁血长征中征战娄山关的紧张激烈场景,表达了红军面对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和博大胸怀。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简炼地指出了战斗的时间、景候,还创造出一个壮烈的抒情氛围。清晨,寒霜漫天,西风猛烈地吹荡,晓月依然挂在天边,这时雁的叫声阵阵传来,更增添几分冷峻与悲壮。

“霜晨月”这一景句的重复,固然是词牌的规定,同时又起着联系下文的作用。“马蹄声碎,喇叭声咽”两句,把红军行动生动地描绘出来了。

下阕的开头,虽然语调比较舒缓了,但“真如铁”三字,突出了夺取这座雄关的艰辛——作者通过“铁”这一物象的坚硬、沉重,艺术地把“艰辛”具体化、形象化,这是很精巧的构想;而句中的“漫道”二字却又展露出藐视艰辛的豪迈情怀。

“而今迈步从头越”是上句的自然延伸。“迈步”就是举大步,经过战斗,“雄关”而今已变成通途。

词以“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这两个景句来收笔。前一句写山。“苍山”即青山。既写出了山的颜色,也隐约流露出作者的喜悦。“如海”是说山峦起伏不尽,就像碧波万顷的大海。

这不仅展现了壮阔的山景,也表明了作者是站在高处眺望,一股雄壮的气概萦绕于句中。

后一句写夕阳。“如血”是说夕阳像鲜血那样殷红。它点出了红军胜利越关的具体时间,还使人通过这一壮丽的图景联想到红军义无反顾、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

4、《念奴娇·昆仑》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念奴娇·昆仑》是毛泽东作于1935年冬天的一首词。中央红军走完了长征最后一段行程,即将到达陕北,毛泽东登上岷山峰顶,远望青海一带苍茫的昆仑山脉有感而作。

诗之上半阕写昆仑山之壮丽从冬天一直写到夏日,冬天的酷寒、夏天的水祸,功过是非,谁曾评说。诗人在此以昆仑象征祖国,并站在一个高度评说祖 国几千年历史的功过是非。

下半阕,诗人挺身而出,直面昆仑道,今天我要来谈一谈你了,这高度,这大雪都不需太多。“这高”、“这多雪”中的“这”字用得简省好看,显得诗人内心笃定大气,仅两个“不要”就解决了。

最后二行带有预言性质,在未来的和平世界里,全人类将共享一个冷暖适应的气候,这是字面之意,但它的潜在之意是诗人坚信他所捍卫及奉行的理想属大道中正,必将普行于全人类。

5、《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清平乐·六盘山》是毛泽东在1935年10月所作的一首词。是毛泽东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抒发了“长缨在手”定当“缚住苍龙”的革命豪情。

此词上阕从眺望远景起笔,写了登上六盘山所见到的北国清秋的景色,回顾了长征的胜利,表达了红军北上抗日的坚强意志。

下阕则写近处,如火的红旗在高山之巅,迎着西风舒卷,烘托了红军将士胜利的英姿。上下两阕相对独立,却又紧密相连、一脉相承。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毛泽东诗词中的长征

参考资料来源:新华网——毛泽东在长征中创作的诗词

❺ 毛泽东诗词里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是那首诗

《念奴娇·鸟儿问答》

全文:

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

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

炮火连天,弹痕遍地,吓倒蓬间雀。

怎么得了,哎呀我要飞跃。

借问君去何方,雀儿答道:有仙山琼阁。

不见前年秋月朗,订了三家条约。

还有吃的,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

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

释义:

鲲鹏展翅高翔,

九万里的上空,

上下翻飞盘旋扶摇。

大鹏身背长空朝下鸟瞰,

都是人世间的大城小城。

炮火连天轰鸣,

弹痕遍地,

吓坏了草丛里的麻雀:

怎么了得呀,

哎哟我要飞升。

请问你想飞去哪儿?

麻雀答道:

飞去有仙山琼台的地方。

而且前年秋月朗朗,

难道你不知我们订了三家条约?

另外还有好吃的,

烧熟的土豆,

再加进牛肉。

不准放屁,

且看一看这天翻地覆。

词语注释:

1、念奴娇:词牌名。双调一百字,仄韵,亦有用平韵者。念奴是唐天宝年间著名歌伎,元稹《连昌宫词》说“力士传呼觅念奴,念奴潜伴诸郎宿春娇满眼睡红绡,掠削云鬓旋装束”,调名由此而得。

2、鲲鹏:参看《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注。这里指大鱼变成的大鸟,作褒义用。

3、蓬间雀:即《庄子·逍遥游》中的“斥鴳”(同“斥鷃”)。见《七律·吊罗荣桓同志》“斥鷃每闻欺大鸟”注。

4、琼阁:琼楼玉宇,仙人住处。

5、订了三家条约:指苏、美、英三国1963年8月5日在莫斯科签订的《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武器试验条约》。

6、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1964年4月访问匈牙利时,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曾在一次演说中说,“福利共产主义”是“一盘土豆烧牛肉的好菜”。

7、不须放屁:出自《何典》的一首《右调如梦令》作“定场诗”:“不会谈天说地,不喜咬文嚼字,一味臭喷蛆,且向人前捣鬼。放屁放屁,真是岂有此理。”《何典》,章回小说,10回约12万字,清乾嘉年间张南庄所撰。

张南庄身世已不可考。读书中“海上餐霞客”所作的跋,知张南庄为“上海才子”,书法欧阳,诗宗范陆,其才列当时上海“高才不遇者”前十名之冠。虽著作等身,身后却一文不名,无力付梓。又因咸丰初年的太平军,张南庄文作尽数被焚,独一本《何典》幸存。

(5)有声小说都是人间城郭扩展阅读:

这是毛泽东暮年所作的一首很有艺术特色的诗,它通过鲲鹏与蓬间雀的对话,形成了一种寓言结构。毛泽东在诗中没有进行直接的自我抒情,而是塑造了两个完全不同的鸟类形象,以象征的艺术手法为我们展示了鲲鹏的博大、高远、无畏以及蓬间雀的萎琐、渺小、卑怯。

根据当时的国际背景,蓬间雀就是指前苏联修正主义领导人赫鲁晓夫,而鲲鹏当然象征了以毛泽东为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及中国人民。因此,显而易见,这首诗是一首政治寓言诗。

❻ 念奴娇·鸟儿问答》全诗是什么

念奴娇·鸟儿问答

鲲鹏展翅,
九万里,
翻动扶摇羊角。
背负青天朝下看,
都是人间城郭。
炮火连天,
弹痕遍地。
吓倒蓬间雀。
怎么得了, 哎呀我要飞跃。
借问君去何方?
雀儿答道:
有仙山琼阁。
不见前年秋月朗,
订了三家条约。
还有吃的,
土豆烧熟了,
再加牛肉。
不须放屁,
试看天地翻覆。

1965年秋

【译诗】

鲲鹏展翅高翔,
九万里的上空,
上下翻飞盘旋扶摇。
大鹏身背长空朝下鸟瞰,
都是人世间的大城小城。
炮火连天轰鸣,
弹痕遍地,
吓坏了草丛里的麻雀:
怎么了得呀,
哎哟我要飞升。
请问你想飞去哪儿?
麻雀答道:
飞去有仙山琼台的地方。
而且前年秋月朗朗,
难道你不知我们订了三家条约?
另外还有好吃的,
烧熟的土豆,
再加进牛肉。
不准放屁,
且看一看这天翻地覆。

【赏析】

这是毛主席暮年所作的一首很有艺术特色的诗,它通过鲲鹏与蓬间雀的对话,形成了一种寓言结构。毛主席在诗中没有进行直接的自我抒情,而是塑造了两个完全不同的鸟类形象,以象征的艺术手法为我们展示了鲲鹏的博大、高远、无畏以及蓬间雀的萎琐、渺小、卑怯。根据当时的国际背景,蓬间雀就是指前苏联修正主义领导人赫鲁晓夫,而鲲鹏当然象征了以毛主席为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及中国人民。因此,显而易见,这首诗是一首政治寓言诗。

全诗上阕,一开始,就直接切入鲲鹏展翅九万里,上下扶摇翻飞的伟岸情状,化用《庄子·逍遥游》中所描绘的鲲鹏形象,在此古为今用,另有所指,堪称谙熟古典,而又食而化之的典范。接着诗人借鲲鹏的目光背负着浩瀚的青天往下看,到处是大城连小城的尘世。诗人仿佛这时已变成了那高瞻远瞩的鲲鹏,大气磅礴、吐纳风云,大有“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之势。不仅有此气势,而且的确世界革命的风云正在漫卷全球,到处是“炮火连天,弹痕遍地”。世界在当时正处于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之中,从1963年到1965年,毛主席前后共发表了六个支持世界革命人民正义斗争的伟大声明。就在这世界人民在争解放、争自由的硝烟弥漫的斗争中,鲲鹏漫卷长空,背负青天,壮志沉稳;而蓬间雀呢?却吓得要命,连喊着怎么得了呀,急于惊惶逃跑,一副惨相。

下阕开始一句承接蓬间雀的情况,诗人试问:这雀儿究竟要去哪里?然后就展开了鲲鹏与蓬间雀的对话,整个下半阕以问答形式贯穿始终。先是雀儿答道:要去蓬莱仙景。诗人在此以讥讽调侃的语气暗示人间哪有这样的幻景。雀儿继续恬不知耻地说,你不知道吗?去年秋天明月当空,我们还订了三家条约。这三家条约指1963年7月至8月赫鲁晓夫集团与美、英两国在莫斯科签订了《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试验条约》。这个条约的实质,已被诗人毛泽东看空,它本质上想剥夺其他国家为抗拒少数核大国的核讹诈而进行核试验的权力,并进而维护几个核大国的核垄断地位。

接着诗人又以戏谑的笔调一转,“还有吃的,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对赫鲁晓夫给予了辛辣的讽刺,因为赫鲁晓夫曾于1964年4月1日在匈牙利布达佩斯电机厂演说时,将他所谓的“共产主义”总结为“需要有一盘土豆烧牛肉的好菜。”这种“土豆烧牛肉”式的共产主义后来在全中国范围内成了一种“苏修”的代名词,也成了国人讽刺“苏修”的口头禅。

全诗最后二行,诗人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雷霆万钧之力对“苏修”当头棒喝。

对于其中“不须放尼”一句,从来就众说纷纭;一些人认为好,另一些人又认为不好。笔者认为,这一句用得极好。尤其在通读全篇之后,更有此感觉,诗人在这里以一句让人想不到的话对敌人给予了愤怒的痛斥。而且纵贯古今,无一人敢将这四字入诗,只有毛主席敢,他用词句决不瞻前顾后,忐忑不安,而是君子坦荡荡的心胸。没有他这么大的气魄,谁有胆敢这样写呢?这不仅是一个发明创造,也是塑造人心灵的一个伟大的飞跃,其中意义极为深远。

❼ 鲲鹏展翅九万里全诗

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炮火连天,弹痕遍地,吓倒蓬间雀。怎么得了,哎呀我要飞跃。
借问君去何方,雀儿答道:有仙山琼阁。不见前年秋月朗,订了三家条约。还有吃的,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

阅读全文

与有声小说都是人间城郭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说总裁霸上瘾 浏览:842
写小说可以火么 浏览:38
主角是系统的完结小说推荐 浏览:801
古穿现总裁小说 浏览:121
小说写萝莉的 浏览:354
在火车上做爱短篇小说 浏览:687
有没有小说接稿件赚钱系统 浏览:531
飞卢小说阅读器电脑版下载 浏览:755
小说四月全文阅读 浏览:878
免费盗墓小说主人公胡一八 浏览:693
小说主角林俊 浏览:46
九龙之主都市小说 浏览:471
异界重生成树的小说 浏览:871
主角正太弱气受小说 浏览:927
喜欢我这样弄你吗嗯啊小说网 浏览:275
主角从小练内功的念力小说 浏览:393
男主角姓陆的官场小说 浏览:568
男主叫秦淮雨的古代小说 浏览:152
写白上校的小说 浏览:242
主角修炼步法的小说 浏览: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