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益伴听书有英文书籍吗
有的。益伴就是中文英文书籍都有在收录,包括一些名著和一些比较久远的书都有在收录,我最近就在益伴听书找到了动物庄园有声版。主播语言很标准,对于练习口语提升还是有一些帮助的。
⑵ 求好看的小说或有声小说
夜幽梦的《弦歌南望》
风凝雪舞的《犹记惊鸿照影》
浅眸的《失宠弃妃》版
桩桩的《永夜权》
无非由的《此心无垠》
靡宝的《歌尽桃花》
桩桩的《皇后出墙记》
桩桩的《蔓蔓青萝》
小佚的《潇然梦》
清水慢文的《爱莫能弃》
峨嵋的《绮梦璇玑》
十四郎的《怜香惜玉录》
天下归元的《扶摇皇后》
张廉的《黯乡魂》
周玉的《家有刁夫》
周玉的《盗情》
梦三生的《荆棘天使》
梦三生的《银色十字梦》
剩女的梦幻庄园
报帝恩:我本是仙
华胥引
重紫
凤囚凰
毒医弃后
此心无垠
木槿花西月锦绣
月在回廊'新月如钩
诈商皇后
第一庶女
蔓蔓青萝。
景年知几时
何以笙萧默
原来你还在这里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仙侠奇缘之花千骨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沉香如屑
琉璃美人煞
盗墓笔记之 盛世蒹葭
且试天下
兰因璧月
凤囚凰
你好毒 红九的
天才儿子腹黑娘亲
血舞
美人如刀
花嫁之王爷的囚妻
花嫁之迷情王妃
皇家特助
长乐夜未央
笑春秋
悠游仙境
暗月火瞳
看那些云卷云舒的日子
闲时看云卷云舒
艳帜
⑶ 急求一篇《动物庄园》的读后感
昨天晚上花了大约2个小时看完了乔治.奥威尔的《动物农场》,话说回来吾这个人就是这样,越是忙,就越希望画点时间静下来看看书。《动物农场》非常薄,加上吾本身看书就很快,于是很快就把它看完了,这时候吾倒是有点后悔那么快就看完了它,这本很薄很薄的小说还是需要多花点时间来品位,看一段,停一停,想一想。不过我想往后,我大约会隔一段时间就把它拿出来再读一下,温故而知新。
对这本书和作者都算是慕名已久,买回家垫书橱也有了蛮长时间,我想要不是我最近精神处在相当不稳定的状态,估计这本书还会被吾束之高阁很久。想想我大概有几百年没写过读书笔记了,想想自己以前记的日记,虽然现在看来可能内容很幼稚,不过到底记录的是吾的真情实感,还是平时的一些读书感想之类了。果然人有了一些想法之后,还是要及时记录下来的比较好,否则也许就有很多小小的灵感的火花,就这么从脑子里溜走了。话说吾现在看吾以前记的看霹雳时候的笔记,虽然大部分都是吐槽,不过有些话吾还是蛮惊讶居然是从吾的嘴里说出来的OTL
好了,扯远了,拽回来。先是照旧来简介一下奥威尔这本书,有一个农场里的动物,天天都为农场主干活,但是得到的报酬却很少,可以果腹而已。有一天一头老公猪(老少校)把它们召集起来,告诉它们你们应该站起来反抗农场主,应该得到自由的生活。动物们都群情激愤,个个摩拳擦掌,唱着革命的歌曲《英格兰的生灵》,想象着赶走农场主,想象着以后的好日子。革命很快并且很轻易地成功了,后来又发生了一场“牛棚战役”,奠定了革命的果实,动物农场建立,并且颁布了《七戒》,成为农场的法律。庄园有两只猪雪球和拿破仑作为领导者。但是不久拿破仑用它养的9只凶悍的狼犬(一时间吾想到了八津蛮= =)赶走了雪球,并在以后的时间把所有的罪责都推到他身上,把它宣传成农场的敌人。最后猪们成了农场的领导阶级,变得跟以前的农场主一样,甚至更凶残,而从前的七戒从无数次地偷偷修改,最后只剩下最后一条“所有动物一律平等,但有些动物比其他动物更平等”。最后小说在人与猪的脸逐渐切换与逐渐混淆不清中进入尾声。
说实在的,看赫胥黎的《美妙的新世界》,吾是感到一股从脚底窜出来的寒意,虽然当时吾可能并不明白也说不清楚那种感觉到底是什么,但总觉得很恐怖,跟看恐怖小说完全不同的那种更真实的恐怖。而看奥威尔的《动物农场》,则是先觉得好笑,又觉得心酸,最后觉得很悲哀。吾很清楚这本书是作者影射苏联写出来的,不过……笑……却简直是为中国,尤其是某一段时期的中国量身订做的……
于是来说几个印象比较深刻的动物……
首先是老少校,一般认为老少校隐喻的是列宁,我这里可以认为在中国可以投射到民国时期所有的革命先驱。说起来的,吾看书的时候真的很不HD地想,如果没有老少校出来告诉大家,其实我们可以有更好的生活,那就算每天只能得到仅仅可以果腹的口粮,那些动物大概也会觉得日子是可以过下去的吧……就好像从前无数个朝代的无数民众一样,除非日子是真的难堪到不造反就要饿死的地步,否则他们是绝对不会去造反的……这点上我国的普通老百姓的韧性真的是惊人的,实在是太惊人了……
我在豆瓣上看到不少评论,有人看了《动物农场》以后觉得政治真的是个很黑暗很龌龊很糟糕的东西,于是得出结论这玩意儿要不得,其实我觉得这是跟作者想传达的东西相悖了。我自己试着用杨威利的观点来看,从作者的背景和自己的理解来看,首先作者想要抨击的是集权社会的黑暗和弊端,这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作者并没有说政治就是坏的,实际上从本质来说,政治就是政治,没什么好和坏,好和坏的属性是人让政治染上的,不干政治什么事。而集权主义为什么是坏的,因为它让权力被集中在一个人或者某一特定阶层的手中。用田中的说法,一个人或者某一特定阶层,当它握有了绝对权力的时候,变质是必然的,无论当权的是拿破仑还是雪球,无论这个人或者阶层曾经是多么英明。绝对的权利导致绝对的腐化,这是历史的铁律。而为什么会产生集权呢,就好像小小的杨问父亲“既然鲁道夫大帝那么坏,为什么人民还会把权力交到他的手上呢”,杨爸爸回答“因为民众是懒惰的”。是啊,因为人民永远都会期盼一个英雄来带领着他们走向美好的新世界,他们不必思考,不必负责任,反正跟着英雄走就对了嘛。没有了老少校,还会有雪球,没了雪球还会有拿破仑,没了拿破仑谁知道是谁呢,反正总会有个人来带领大家,虽然日子很苦,至少权利是属于每个动物的,每个动物都是自由的,都是为了自己工作的。走错了路,反正错误是领导犯的嘛,跟自己没关系,打倒一个再拥护一个就够了嘛。所以说,民众和英雄是互相牺牲的,在《动物农场》里主要表现民众被领导牺牲,在霹雳和银英里主要表现英雄被民众牺牲。
再回到《动物农场》说,农场里的动物,有的很笨,像拳击手,连26个字母都认不全,所以他们的知情权被垄断了。总有一个人来告诉他们(在小说中是一只叫吱嘎的猪),你们多么愚蠢,“上面”的人做的决定都是为了全农场的动物着想,但是你们那单纯的脑瓜无法理解他们伟大的构想,所以你们只要跟着拿破仑就对了,拿破仑都是为你们好。于是这时候我们能用心理学的观点来看一下,虽然说拿破仑颁布的一些条规,还有吱嘎说的增加了多少多少产量的数据,很多动物都觉得不对劲,但是他们最终还是觉得自己的感觉是错的,拿破仑的感觉才是对的,于是他们就不再反抗(嘛,狼犬的牙也不容他们反抗),继续乖乖做着升斗小民,虽然供应的粮食还是越来越少……这里,这些动物是将拿破仑赋予他们的感觉,代替了他们自己的感觉,因为他们太笨了,所以他们的感觉就是不对的,拿破仑聪明,所以他的感觉才是对的。但心理学上讲,无论怎样,别人的感觉无法代替你的,你觉得食物少了就是少了,不会因为你笨食物就多出来,因为你自己的感觉永远都是最正确最能反映你真实需求的。其他人(动物),即使他再聪明,再为你好,他也不应该,更不可能代替你的感觉。
于是这边就来说到一个以前经常提到的问题,民主和素质。在中国,永远不会缺少这样一种声音,“在中国不能搞民主,因为中国人的素质还达不到那个高度”,那么好,提高素质靠什么呢,答,靠教育。那我们的教育给了我们什么呢,答,奴性。说句不好听的,我们的国家,古往今来,一直到现在,2000多年都在传授什么,答,顺从。于是,有垮掉的80后,90后,我们的民族性和素质不但没有进步,甚至还在倒退。(再说句实话,如果我是皇帝,我也不希望我的臣民太聪明。)嗯,于是,我们的笨脑瓜,还是无法理解伟大领袖的伟大构想,民主么,自然是不能搞,就只能更加紧密地跟随在党的领导下,就像4个小星星围绕在党的大星星周围。为啥不能是大星星围绕小星星呢?没办法,咱太笨了,还是一切跟从拿破仑同志的脚步为好。
在中国,这是一个永恒的恶性循环。当然有无数人跟我说,“民主不是万能的”,西方国家也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是必然的,因为根本就没有一种制度是万能,在承认这句话的同时,也要承认,“一党执政”也不是万能的。我只是很奇怪,为什么民主制度在中国就是“不是万能的”,而专制制度就变成了“虽然有很多缺点,但目前总体还是不错的”呢?嘛,也许是吾太笨了,理解不了。其实吾只想借用田中的话,虽然不是万能,但至少是目前比较好的一种制度。其实民主,不需要多高的素质,不需要多少知识,只需要一点责任感,我们每个人都必须为自己负责,不是把责任和权利都推给一个伟大的领导者,而是自己为自己做主。说起来,在这个方面,牵涉面最广的政治,和最最独立的研究个体的心理学,得到的结论却是惊人的一致。其实你会发现,从这个角度去思考,集体和个人并不是完全矛盾的,而是如此的统一。
扯了那么远,说实话吾不想多扯民主,免得被人说崇洋媚外不切实际。不过吾还是觉得民主最大的好处就是犯了错不能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去,就像希特勒统治下的德国,其实是最民主的国家,所以这个错误不应当由希特勒一个人承担,而是由整个德国民族来反思。同样的,伊拉克战争,民众也不能把责任全部推到小布什身上去,因为是民众投票选了这个总统上台的。说的更玄一点,就是神棍所说的,众生造业,众生承担,笑。
不过有的时候真的会想农场的以后会怎么样呢,其实作者这个结尾真的很妙。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哈里.谢顿的心理史学有一条是这么说的,虽然人类学了那么多年的历史,但总结历史,人类从历史里学到的东西几乎为零,也就是说,其实人不可能从历史里学到任何经验,同样的错误还是一直在犯,人群对同一刺激的反应不变,这就是心理史学得以实现的基础。而田中说,物换星移,只有人心是不变的。所以如果农场想要真正的解放的话,绝不可以打倒一个统治者,再重新拥护另一个统治者,所以老驴本杰明,永远只是在一边冷冷地看着。民主这东西,永远都不可能赐予,只有民众真正意识到他们需要它,这种制度才可以被建立。否则,统治者赐予的民主,永远也只是包着民主皮的更可怕的专制而已。“政治与我们无关”,鄙视并且抛弃政治的人,政治必将予以报复。
呃,MS还是扯远了,另外让我感触很深的就是那只马,拳击手,他的格言是,“拿破仑同志永远正确”和“我会更加努力工作”。什么叫“哀其不幸,恨其不争”,我想拳击手给我的感触用这8个字来形容真是再贴切不过了。我非常理解本杰明在拳击手被送去屠宰场的时候对着其他的动物的那种愤怒,还有他当时为何会一反常态那么激动地想去救拳击手,甚至可以理解他为何只愿意每个星期天跟拳击手一起去吃草却从不说话。我想本杰明要懂得修饰辞藻并且愿意说出他对拳击手的感想的话,估计也只能说一句“哀其不幸,恨其不争”。拳击手这种人(马)是很美好的,但是他越美好,就显得他越悲哀。他的智慧并不能跟他的勤劳成正比,他永远只能在最底层被人践踏践踏再践踏,连死都要为上位者去换取一顿丰盛的晚餐,可怜他还以为他们会大发慈悲送他进医院好让他颐养天年。这不正是我国2000多年最底层人民的写照么。
雪球也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有人会说如果雪球能留下来会怎么样。嘛,如果我们假设一场意外而非阴谋夺去了拿破仑的生命,我们假设雪球的的确确是个为了人民为了同胞的好同志,假设他甚至实现了风车的理想。但那又怎么样呢,绝对的权利导致绝对的腐化,定律绝对不变。就算万一的万一,雪球到死都是个为了人民为了同胞的好同志好领导,那又怎么样?田中说,明君是民主的头号大敌。即便是最好最好的情况,雪球的每一位继任者都像他一样是个为了人民为了同胞的好同志好领导,那又会如何呢?毫无疑问,恭喜各位动物同胞,赫胥黎的美妙新世界正在向你们招手╮(╯_╰)╭
奥威尔还是赫胥黎,that is the question。
不过说实话,看到雪球,我老是会想到刘少奇,所以总是觉得蛮伤感的。毕竟它在牛棚战役里那么英勇,还被枪打伤。可是当人们不需要他的时候,他的死活也没谁管了,反正有倒霉事推到他身上去就够了,只要拿破仑永远是正确的就行了。所以我宁愿往好的方面想,雪球是个英雄,同时也是个被牺牲掉的英雄。
书中还有很多有趣的小细节,比如做什么都要来一句“感谢伟大的拿破仑同志”或者“伟大的拿破仑同志领导有方”,我想某个时期的中国人应该对这句话相当熟悉。
于是说今天就暂时写到这里,其实昨天晚上冒出来的念头还是很多的,只可惜吾那时候爬起来写东西一定会被爹娘暴揍,今天能记得的也就这么多了,就至此搁笔。感谢这本书带给我的启示与乐趣。
⑷ 动物农庄txt全集下载
动物农庄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入夜了,琼斯先生锁上了鸡舍,在提灯光亮的摇曳中醉意熏熏地穿过院子。到了后门,啪啪两声甩掉了靴子,径直进了储藏室,又为自己满上了最后的一杯啤酒,一饮而尽。接着,便循着琼斯夫人的酣声摇摇晃晃地摸上了床。
当卧室的灯光刚一熄灭,整个农庄里便泛起了一阵喧闹。 因为一种言论已经在日间传遍,说是大猪梅杰——就是曾得过“美丽鬃毛奖”的那头雄猪——在前一天晚上作了一个怪梦,他急于把梦的内容告知给其他的动物们。全体动物于是约定,当一确定琼斯先生不在的时候,他们便在大谷仓里举行一次聚会。因为大猪梅杰(在动物的圈子里一直保持着这个称呼,尽管他曾以“威灵顿美神”的名字在“肥猪展览会”上独领风骚)在农庄中的无上威望,所以每位动物无不情愿牺牲一个小时的睡眠时间来听听他到底要说些什么。
在大谷仓一头的平台,大猪梅杰安坐在他的草垫上,头上的横梁悬着吊灯。大猪梅杰已经十二岁了,近来已有些发福,但仍不失为一头有着威严外表的猪。很……
应该是全本了
⑸ 动物庄园读后感
昨天晚上花了大约2个小时看完了乔治.奥威尔的《动物农场》,话说回来吾这个人就是这样,越是忙,就越希望画点时间静下来看看书。《动物农场》非常薄,加上吾本身看书就很快,于是很快就把它看完了,这时候吾倒是有点后悔那么快就看完了它,这本很薄很薄的小说还是需要多花点时间来品位,看一段,停一停,想一想。不过我想往后,我大约会隔一段时间就把它拿出来再读一下,温故而知新。
对这本书和作者都算是慕名已久,买回家垫书橱也有了蛮长时间,我想要不是我最近精神处在相当不稳定的状态,估计这本书还会被吾束之高阁很久。想想我大概有几百年没写过读书笔记了,想想自己以前记的日记,虽然现在看来可能内容很幼稚,不过到底记录的是吾的真情实感,还是平时的一些读书感想之类了。果然人有了一些想法之后,还是要及时记录下来的比较好,否则也许就有很多小小的灵感的火花,就这么从脑子里溜走了。话说吾现在看吾以前记的看霹雳时候的笔记,虽然大部分都是吐槽,不过有些话吾还是蛮惊讶居然是从吾的嘴里说出来的OTL
好了,扯远了,拽回来。先是照旧来简介一下奥威尔这本书,有一个农场里的动物,天天都为农场主干活,但是得到的报酬却很少,可以果腹而已。有一天一头老公猪(老少校)把它们召集起来,告诉它们你们应该站起来反抗农场主,应该得到自由的生活。动物们都群情激愤,个个摩拳擦掌,唱着革命的歌曲《英格兰的生灵》,想象着赶走农场主,想象着以后的好日子。革命很快并且很轻易地成功了,后来又发生了一场“牛棚战役”,奠定了革命的果实,动物农场建立,并且颁布了《七戒》,成为农场的法律。庄园有两只猪雪球和拿破仑作为领导者。但是不久拿破仑用它养的9只凶悍的狼犬(一时间吾想到了八津蛮= =)赶走了雪球,并在以后的时间把所有的罪责都推到他身上,把它宣传成农场的敌人。最后猪们成了农场的领导阶级,变得跟以前的农场主一样,甚至更凶残,而从前的七戒从无数次地偷偷修改,最后只剩下最后一条“所有动物一律平等,但有些动物比其他动物更平等”。最后小说在人与猪的脸逐渐切换与逐渐混淆不清中进入尾声。
说实在的,看赫胥黎的《美妙的新世界》,吾是感到一股从脚底窜出来的寒意,虽然当时吾可能并不明白也说不清楚那种感觉到底是什么,但总觉得很恐怖,跟看恐怖小说完全不同的那种更真实的恐怖。而看奥威尔的《动物农场》,则是先觉得好笑,又觉得心酸,最后觉得很悲哀。吾很清楚这本书是作者影射苏联写出来的,不过……笑……却简直是为中国,尤其是某一段时期的中国量身订做的……
于是来说几个印象比较深刻的动物……
首先是老少校,一般认为老少校隐喻的是列宁,我这里可以认为在中国可以投射到民国时期所有的革命先驱。说起来的,吾看书的时候真的很不HD地想,如果没有老少校出来告诉大家,其实我们可以有更好的生活,那就算每天只能得到仅仅可以果腹的口粮,那些动物大概也会觉得日子是可以过下去的吧……就好像从前无数个朝代的无数民众一样,除非日子是真的难堪到不造反就要饿死的地步,否则他们是绝对不会去造反的……这点上我国的普通老百姓的韧性真的是惊人的,实在是太惊人了……
我在豆瓣上看到不少评论,有人看了《动物农场》以后觉得政治真的是个很黑暗很龌龊很糟糕的东西,于是得出结论这玩意儿要不得,其实我觉得这是跟作者想传达的东西相悖了。我自己试着用杨威利的观点来看,从作者的背景和自己的理解来看,首先作者想要抨击的是集权社会的黑暗和弊端,这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作者并没有说政治就是坏的,实际上从本质来说,政治就是政治,没什么好和坏,好和坏的属性是人让政治染上的,不干政治什么事。而集权主义为什么是坏的,因为它让权力被集中在一个人或者某一特定阶层的手中。用田中的说法,一个人或者某一特定阶层,当它握有了绝对权力的时候,变质是必然的,无论当权的是拿破仑还是雪球,无论这个人或者阶层曾经是多么英明。绝对的权利导致绝对的腐化,这是历史的铁律。而为什么会产生集权呢,就好像小小的杨问父亲“既然鲁道夫大帝那么坏,为什么人民还会把权力交到他的手上呢”,杨爸爸回答“因为民众是懒惰的”。是啊,因为人民永远都会期盼一个英雄来带领着他们走向美好的新世界,他们不必思考,不必负责任,反正跟着英雄走就对了嘛。没有了老少校,还会有雪球,没了雪球还会有拿破仑,没了拿破仑谁知道是谁呢,反正总会有个人来带领大家,虽然日子很苦,至少权利是属于每个动物的,每个动物都是自由的,都是为了自己工作的。走错了路,反正错误是领导犯的嘛,跟自己没关系,打倒一个再拥护一个就够了嘛。所以说,民众和英雄是互相牺牲的,在《动物农场》里主要表现民众被领导牺牲,在霹雳和银英里主要表现英雄被民众牺牲。
再回到《动物农场》说,农场里的动物,有的很笨,像拳击手,连26个字母都认不全,所以他们的知情权被垄断了。总有一个人来告诉他们(在小说中是一只叫吱嘎的猪),你们多么愚蠢,“上面”的人做的决定都是为了全农场的动物着想,但是你们那单纯的脑瓜无法理解他们伟大的构想,所以你们只要跟着拿破仑就对了,拿破仑都是为你们好。于是这时候我们能用心理学的观点来看一下,虽然说拿破仑颁布的一些条规,还有吱嘎说的增加了多少多少产量的数据,很多动物都觉得不对劲,但是他们最终还是觉得自己的感觉是错的,拿破仑的感觉才是对的,于是他们就不再反抗(嘛,狼犬的牙也不容他们反抗),继续乖乖做着升斗小民,虽然供应的粮食还是越来越少……这里,这些动物是将拿破仑赋予他们的感觉,代替了他们自己的感觉,因为他们太笨了,所以他们的感觉就是不对的,拿破仑聪明,所以他的感觉才是对的。但心理学上讲,无论怎样,别人的感觉无法代替你的,你觉得食物少了就是少了,不会因为你笨食物就多出来,因为你自己的感觉永远都是最正确最能反映你真实需求的。其他人(动物),即使他再聪明,再为你好,他也不应该,更不可能代替你的感觉。
于是这边就来说到一个以前经常提到的问题,民主和素质。在中国,永远不会缺少这样一种声音,“在中国不能搞民主,因为中国人的素质还达不到那个高度”,那么好,提高素质靠什么呢,答,靠教育。那我们的教育给了我们什么呢,答,奴性。说句不好听的,我们的国家,古往今来,一直到现在,2000多年都在传授什么,答,顺从。于是,有垮掉的80后,90后,我们的民族性和素质不但没有进步,甚至还在倒退。(再说句实话,如果我是皇帝,我也不希望我的臣民太聪明。)嗯,于是,我们的笨脑瓜,还是无法理解伟大领袖的伟大构想,民主么,自然是不能搞,就只能更加紧密地跟随在党的领导下,就像4个小星星围绕在党的大星星周围。为啥不能是大星星围绕小星星呢?没办法,咱太笨了,还是一切跟从拿破仑同志的脚步为好。
在中国,这是一个永恒的恶性循环。当然有无数人跟我说,“民主不是万能的”,西方国家也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是必然的,因为根本就没有一种制度是万能,在承认这句话的同时,也要承认,“一党执政”也不是万能的。我只是很奇怪,为什么民主制度在中国就是“不是万能的”,而专制制度就变成了“虽然有很多缺点,但目前总体还是不错的”呢?嘛,也许是吾太笨了,理解不了。其实吾只想借用田中的话,虽然不是万能,但至少是目前比较好的一种制度。其实民主,不需要多高的素质,不需要多少知识,只需要一点责任感,我们每个人都必须为自己负责,不是把责任和权利都推给一个伟大的领导者,而是自己为自己做主。说起来,在这个方面,牵涉面最广的政治,和最最独立的研究个体的心理学,得到的结论却是惊人的一致。其实你会发现,从这个角度去思考,集体和个人并不是完全矛盾的,而是如此的统一。
扯了那么远,说实话吾不想多扯民主,免得被人说崇洋媚外不切实际。不过吾还是觉得民主最大的好处就是犯了错不能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去,就像希特勒统治下的德国,其实是最民主的国家,所以这个错误不应当由希特勒一个人承担,而是由整个德国民族来反思。同样的,伊拉克战争,民众也不能把责任全部推到小布什身上去,因为是民众投票选了这个总统上台的。说的更玄一点,就是神棍所说的,众生造业,众生承担,笑。
不过有的时候真的会想农场的以后会怎么样呢,其实作者这个结尾真的很妙。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哈里.谢顿的心理史学有一条是这么说的,虽然人类学了那么多年的历史,但总结历史,人类从历史里学到的东西几乎为零,也就是说,其实人不可能从历史里学到任何经验,同样的错误还是一直在犯,人群对同一刺激的反应不变,这就是心理史学得以实现的基础。而田中说,物换星移,只有人心是不变的。所以如果农场想要真正的解放的话,绝不可以打倒一个统治者,再重新拥护另一个统治者,所以老驴本杰明,永远只是在一边冷冷地看着。民主这东西,永远都不可能赐予,只有民众真正意识到他们需要它,这种制度才可以被建立。否则,统治者赐予的民主,永远也只是包着民主皮的更可怕的专制而已。“政治与我们无关”,鄙视并且抛弃政治的人,政治必将予以报复。
呃,MS还是扯远了,另外让我感触很深的就是那只马,拳击手,他的格言是,“拿破仑同志永远正确”和“我会更加努力工作”。什么叫“哀其不幸,恨其不争”,我想拳击手给我的感触用这8个字来形容真是再贴切不过了。我非常理解本杰明在拳击手被送去屠宰场的时候对着其他的动物的那种愤怒,还有他当时为何会一反常态那么激动地想去救拳击手,甚至可以理解他为何只愿意每个星期天跟拳击手一起去吃草却从不说话。我想本杰明要懂得修饰辞藻并且愿意说出他对拳击手的感想的话,估计也只能说一句“哀其不幸,恨其不争”。拳击手这种人(马)是很美好的,但是他越美好,就显得他越悲哀。他的智慧并不能跟他的勤劳成正比,他永远只能在最底层被人践踏践踏再践踏,连死都要为上位者去换取一顿丰盛的晚餐,可怜他还以为他们会大发慈悲送他进医院好让他颐养天年。这不正是我国2000多年最底层人民的写照么。
雪球也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有人会说如果雪球能留下来会怎么样。嘛,如果我们假设一场意外而非阴谋夺去了拿破仑的生命,我们假设雪球的的确确是个为了人民为了同胞的好同志,假设他甚至实现了风车的理想。但那又怎么样呢,绝对的权利导致绝对的腐化,定律绝对不变。就算万一的万一,雪球到死都是个为了人民为了同胞的好同志好领导,那又怎么样?田中说,明君是民主的头号大敌。即便是最好最好的情况,雪球的每一位继任者都像他一样是个为了人民为了同胞的好同志好领导,那又会如何呢?毫无疑问,恭喜各位动物同胞,赫胥黎的美妙新世界正在向你们招手╮(╯_╰)╭
奥威尔还是赫胥黎,that is the question。
不过说实话,看到雪球,我老是会想到刘少奇,所以总是觉得蛮伤感的。毕竟它在牛棚战役里那么英勇,还被枪打伤。可是当人们不需要他的时候,他的死活也没谁管了,反正有倒霉事推到他身上去就够了,只要拿破仑永远是正确的就行了。所以我宁愿往好的方面想,雪球是个英雄,同时也是个被牺牲掉的英雄。
书中还有很多有趣的小细节,比如做什么都要来一句“感谢伟大的拿破仑同志”或者“伟大的拿破仑同志领导有方”,我想某个时期的中国人应该对这句话相当熟悉。
于是说今天就暂时写到这里,其实昨天晚上冒出来的念头还是很多的,只可惜吾那时候爬起来写东西一定会被爹娘暴揍,今天能记得的也就这么多了,就至此搁笔。感谢这本书带给我的启示与乐趣。
希望能解决您的问题。
⑹ 言情小说的有声读物...
情色校园爱情
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以免让那些心怀正两眼放彩光男女误认为是一篇情节高潮迭起的色情文字。阅读结束后与自己所想象中的十万八千里。然后扭头对我破口大骂。这里没有令你感官和思绪潮起潮落的情节。特此声明。
色情是与社会文明道德相悖的一种文化和现象,受大众所排斥。众所周知。
情色则介于色情和爱情的夹缝时滋生的。在这一夹层里文明道德法规法律如海面大雾中的灯塔,模糊不清。在这块土地时只要恰当的情感流露,就可以回报情色爱情里所有的欲望。情色爱情没有未来,不需远瞻,远瞻也是徒然。它的生命是夜里妖艳的野花。
爱情有着美好的未来前景。有期待,有守候,有思念,有忠诚,有恐惧,有伤悲,有钻石不朽的光泽。
色情需要的仅仅是一些可爱的金钱,不需要投入感情经营,就分享到颠峰的愉悦。大多时候我们无法把情色归类于爱情还是色情。也许它是色情与爱情分娩出的孩子。我们无法定义,因为我们不是它的父母。
大学校园,不仅是学子们耕种学术知识的美丽庄园,更是情色爱情丰盛的集产地。
大学年龄处于荷尔蒙爆盛的阶段。学习的压力,就业的恐慌,老师的严厉,父母的期待。他们内心蠢蠢欲动,像潜伏的狼,隐忍而孤独,寂寞而又驿动。潜伏得太久了就需要一个突破口。潜伏,蓄势,守猎,追逐他们所谓的爱情。美名其曰,两个人的承受的压力和负担,比上只有一个人承担要好得多。我问他们,你们的未来会是怎样呢?有没有计划过?他们没有回答,只是露出灿烂的微笑。可我从他们的眼中看到的还是荷尔蒙过盛的寂寞花开。
一年有四季,四季仅有一季是草木花卉生长的季节。春天里百树齐发,千花争魁,万分灿烂。因为一年仅有短短的一季是春天,所以我们注目,期限盼。而情色爱情的春天,却不因岁月的流转,花开花落。它的春天全年无休。正因为它的全年无休,来得太频繁。以至我们敏感的神经已被麻痹,判断意识也已疲惫.熟视无睹的承认了它的存在,再感觉不到它作为事实存在的荒诞性。如同生于江南长于江南的小镇人们。偶到北方会对北方漫天的大雪里,银白的世界大惊疾呼。可是北方的人们至多淡淡地说上一句,下雪了。
所以我们对于校园的爱情,至多也像北方人一样说上淡淡一句。他们相爱了。
可是我们却忘记了爱情的真正颜色。
菁菁校园中的学了们也因此混淆了情色爱情和真正爱情的区分。看到痴男怨女手牵手走到一起,满脸的幸福小样,就以为爱情了。幸福也来了。
一星期天,冷雨梧桐消的街头,看到了曾和我索居于同一屋檐下的清。他幸福地搂着她幸福的女友。他们幸福地同吃一支看起来有着幸福光泽的冰激凌。你舔一口,我吸一口。幸福地品尝他们爱情的味道。
他们幸福美好的小模样。不禁让我想起了我爱邻家的小夫妻。虽然结婚十年有余。感情却从未因为生活的磨擦,生活的琐碎和朝夕相处而变得索淡,从恋人兑变成了亲人。相反,他们依旧有着热恋中的热情和心态。一日不见犹隔三秋。一天,男人要到外地采访。不得不离开所居住的城市。男人仅是暂时离开家一阵子,女人却似百般的不舍和依恋,日夜期守。让人不可思议。如果说女人是一个十足的寄生虫,却为何自己能把一个诺大的公司,管理得井井有序。男人离开的那几天她失去了往日的神采飞扬。每天都能看到她若有所失般地和上幼稚园的小孩从我家门前经过,这时我就知道他的男人,还没有从外地回来。
第三天,男人疲倦回来了。女人用相思的柔情扑倒在他宽厚的怀里,少女一般撒娇地埋怨他离开后的种种不是。男人牵心地一笑,递给女人一袋五颜六色的菜花。女人激动地在他的脸上亲了又亲。原来那是他们生活中的爱情玫瑰。上幼稚园的小女孩看着他们的父母,开心地笑。但是她始终是不懂得他们父母坚贞的爱情的。
清和她的女友,品尝着他们的爱情甜蜜消失在了汹涌的街头人群里。我羡慕不已,心不由一热,自己的右手牵着自己的左手也幸福地溶进了幸福的街头人群。
三个星期。如果要用天数计算它是短暂的21天,如果用小时计算它是504小时,用分钟计算它是30240分,用秒计算它是181440秒。这是一段可长可短的空间和时间距离。可以成全一段“爱情”,更能摧毁一份“情色”爱情。这就它的新陈代谢的周期。
就在清和他女友在街头品尝他们爱情冰激凌后的181440秒后…………一个惊人长的时间数字。它能呈现给我的是…………
“我跟她分手了。”清说。
“为什么?你们不是刚开始不久吗?”我问。
“吃过冰激凌吧?”
“吃过”
“吃过加爱的冰激凌吗?”
我沉呤片刻。“是不是像你们一样。你一口,我一口,同吃一支冰激凌呀?”
清揶揄地朝我笑。抬头挺胸神气的眼里,露出了不可一世的光芒。好像在告诉我他是至尊情圣。
“所以你不懂它的魅力所在”
我莫名其妙地望着他。用期乞求的眼光烟雨迷蒙地望着他,希望他能点化我超低的EQ。
“冰激凌和所有的东西一样。都有它们的生命周期或是说保质期。”
我点头,表示赞同。
“沙丁鱼、牛奶、面包、咖啡、………都有它们的生命周期。时间一到他们价值到了尽头。”
“爱情不是物质。”
爱情的生命周期应是一生加一世。
“你能忍受天天都吃同一味的冰激凌吗?”
“停止你无耻的游戏吧!!!”
“这是我们的爱情。全世界都在寻求它。你也清高”
“这不是爱情,是情色。别用你肮脏的东西黩辱神圣的爱情。”
“你告诉我,爱情是什么?”
“爱情是由玫瑰花变成菜花的过程,而你不会讨厌,只会用心珍惜。”
“你睁开眼睛看看。看到了吗?全校园的男男女女都在拒绝你说的这种爱情。”
我低头孤独穿过情色爱情的路口。
……………………
再次看到清,看到他和一个红衣女孩在街头,你一口我一口地吃着他们的爱情冰激凌。我却再也羡慕不起来。我打算走过去问红衣女孩说“你所有生命中的东西的保质期是不是也很短暂?”最终没有问,只是转身,离开。
我问清的前任女友。“你恨他吗?”
她张开血红的嘴唇说,“为什么要恨。有时甚至很怀念我们在床上的美好时光。那个时候我们者不寂寞的、孤独的生物。”
“他爱过你吗”
“我们彼此相爱过”
也许她没有跟我说清。他们彼此相爱过的,仅是彼此身体而不是内心。我是不能指责别人的爱情的。
如果你和异性手牵过手吃过同一支冰激凌,至少你们是喜欢着对方的。如果你和异性睡过同一张床。她或他不停地说我爱你。至少她或他是爱你的身体。如果你深深地爱上了对方。这一刻你应该警醒。对方能给你的不是爱情。
他们用折扣的感情,去经营短暂而折扣的“爱情”。
情色低手骗身体,情色高手不仅骗身体还骗感情。
情色爱情在校园广大而坚硬的土地,生根发芽,拱破衣冠楚楚的人性天空。
情色爱情校园满天飞。
我走进情色爱情的冰激凌店。
“给我加爱的爱情冰激凌,打包。”
“请问需要几个。”
“有多少要多少。”
“拿去干什么?”
“拿去喂狗。”
……………
校园情色满开飞。
⑺ 动物庄园
评论:有人说奥威尔这篇政治讽刺寓言旨在反对共产主义,这显然是错误的。但是它确确实实影射了苏联。老上校这个动物让人很容易联想到列宁的早逝,那个凶残的拿破仑则活脱脱是斯大林的写照,那个在革命过程中不遗余力,但是最后被拿破仑赶走的雪球刻画的则是托洛斯基,至于那个可以把白说成黑的尖嗓,你可以和斯大林身边数目庞大的鼓吹者相对照,比如,赫鲁晓夫。总是在那里嘀咕驴子寿命长的本杰明则代表了集权统治下沉默的大多数。尽管小说影射了苏联,但是这并不能把《动物庄园》看作一部反共小说,恰恰相反,奥威尔对共产主义是抱有极大热情的。奥威尔所反对的是苏联式的极权主义。而极权主义,在社会主义国家屡见不鲜,似乎已成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标志。从苏联,到中国,到柬埔寨,到朝鲜,我们都可以在《动物庄园》里看到这些国家的影子。从这个角度讲,《动物庄园》似乎有点脸谱化,象征化了。
⑻ 动物庄园的剧情简介
在一个农场内,饲养着各种牲畜,它们都是农场主人的私有财产,等待他们的只有一生劳动以及最后被卖掉和被吃掉的下场。农场里的一头猪在提出了“人类剥削牲畜,牲畜须革命”的理论之后死去,不久农场便掀起了一场由猪领导的革命,原来的剥削者──农场主被赶走,牲畜们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愿望,尝到了革命果实的甘美,农场更名为“动物农场”并且制定了农场的宪法── 七诫。 但是不久,作为领导革命的猪们内部发生了分裂,一头猪被宣布为革命的敌人。此后,获取了领导权的猪拥有了越来越大的权力和越来越多的特别待遇,逐渐脱离了其他动物,最终蜕变成为和人类完全一样的牲畜剥削者,动物农场的名字也被放弃。 本片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1945年出版的同名小说《动物农庄》改编,同时是英国第一部影院动画电影长片。
演职员表 混音:单声道
级别:Australia:G/Finland:K-8/UK:U/Sweden:15/USA:Unrated/West Germany:12
摄制格式: 35 mm
洗印格式: 35 mm
制作公司:Halas and Batchelor Cartoon Films[英国]
发行公司:
Associated British-Pathé Limited[英国] (UK) (theatrical)
BBC Enterprises Limited[英国] (1985) (UK) (video)
Blue Dolphin Film Distribution Ltd.[英国] (1998) (UK) (theatrical)
PolyGram Video[英国] (1999) (UK) (VHS)
环球影业(英国)有限公司[英国] (2003) (UK) (DVD)
其他公司: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CIA)[美国] funding
⑼ 反乌托邦的三部代表作其中两部《1984》及《美丽新世界》分别那个译本好附带加上《动物庄园》吧。
1984你提到的两个译本我都读过了,感觉差不多。很有意思的是,刘的译本比董的多了四万字。(结合一下董本翻译的年代和刘绍明是台湾学者这两点YY一下)。
找了个节选对比:
刘绍铭的翻译:四月中明朗清冷的一天。钟楼报时十三响。风势猛烈,温斯顿·史密斯低着头,下巴贴到胸前,不想冷风扑面。他以最快的速度闪进胜利大楼的玻璃门,可是狂风卷起的尘沙还是跟着他进来了。
一进门厅就闻到煮卷心菜和霉旧地席的气味。门厅一边尽头的墙上贴上一张大得本来不应在室内张贴的彩色图片。图片上是一张超过一米长的汉子的脸,看来四十五岁模样,留着浓浓的小胡子,轮廓还算粗犷中带细。温斯顿拾级走上楼梯。即使在最顺利的日子,这电梯也少见运作正常,何况现在白天里连电源都关掉。“仇恨周”快到,一切都得节省。温斯顿住八楼,虽然才三十九岁,但右足踝生了静脉曲张,只好慢慢地走,中途还停下来休息好几次。每上一层楼,就看到悬在电梯对面那张大彩照凝视着你。这彩照设计特别,无论你走哪一个方向,那双眼睛总跟着你。图片下面有一个说明:老大哥在看管着你。
温斯顿一踏入自己的房间,就听到一个运腔圆润的声音,正在一板一眼地念着大概是与生铁生产有关的数字。
董乐山的翻译: 四月间,天气寒冷晴朗,钟敲了十三下 温斯顿•史密斯为了要躲寒风,紧缩着脖子,很快地溜进了胜利大厦的玻璃门,不过动作不够迅速,没有能够防止一阵沙土跟着他刮进了门。
门厅里有一股熬白菜和旧地席的气味。门厅的一头,有一张彩色的招贴画钉在墙上,在室内悬挂略为嫌大了一些。画的是一张很大的面孔,有一米多宽:这是一个大约四十五岁的男人的脸,留着浓密的黑胡子,面部线条粗犷英俊。温斯顿朝楼梯走去。用不着试电梯。即使最顺利的时候,电梯也是很少开的,现在又是白天停电。这是为了筹备举行仇恨周而实行节约。温斯顿的住所在七层楼上,他三十九岁,右脚脖子上患静脉曲张,因此爬得很慢,一路上休息了好几次。每上一层楼,正对着电梯门的墙上就有那幅画着很大脸庞的招贴画凝视着。这是属于这样的一类画,你不论走到哪里,画中的眼光总是跟着你。下面的文字说明是:老大哥在看着你。
刘绍铭:“仇恨周”快到,一切都得节省。
董乐山:这是为了筹备举行仇恨周而实行节约。
-------------我以为仇恨周是个人的绰号呢。。。。联系上下文应该不会误读吧?如果不会就是刘翻译的好,如果会,那就有问题。 --书我没买。
刘绍铭:一进门厅就闻到煮卷心菜和霉旧地席的气味。
董乐山:门厅里有一股熬白菜和旧地席的气味。
刘绍铭:“仇恨周”快到,一切都得节省。
董乐山:这是为了筹备举行仇恨周而实行节约。
刘绍铭:图片下面有一个说明:老大哥在看管着你。
董乐山:下面的文字说明是:老大哥在看着你。
另外还有三联出版的孙仲旭译的,没读过,据说中规中矩,忠于原著。但是带英文原版。
刘版和1Q84都是新经典公司策划的,封面装帧甚至模仿了1Q84个人很不喜欢这点。董版不止一种,常见的是译文名著文库的。比较简约,装帧(不考虑模仿1Q84的话)纸张字体大小都不及刘版,但便宜不少。
动物庄园一本比较多感觉大同小异,荣本(和1984董本一系列)辞藻很华丽,隗静秋 译本比较朴实,三联有中英文版(和1984孙译是一个系列的)这两个版本装帧纸质都不能说上乘,但都说得过去。另外还有一个傅惟慈译本不得不提,十月文艺出了一版,各方面都堪称上乘,译文更是经典中的经典。
《美丽新世界》没读过,网络+豆瓣了一下。
整理如下:1.重庆出版社王波译在省图看了这本书,翻译尚可,就是封面弄的有些恶俗。王蒙的序简直就是和谐产物,很让人恶心。第一遍看感觉翻译不好,第二遍看的时候就觉得还不错。
2.漓江版 顾惟赐译,印刷质量很差,错误百出,普遍反映像盗版,别考虑了。
3.花城版李黎译,译者是台湾的一位女学生(大约翻译时候还在校读博士什么的)译得非常不错
4孙法理译的华丽的新世界。翻译很棒。
孙译摘录:看来乌托邦要比我们过去所想像的更容易实现。事实上我们发现自己面对着一个更痛苦的问题:怎样去避免它的终于实现?.......(尼古拉斯·贝加耶夫)
人来被给予的自由意志不过是让他们在混沌和疯狂之间进行选择。
清醒——这个可能性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实现,就在一个由某些从“美妙新世界”流放出来和逃亡出来的人组成的社会里,地点在保留地附近。在这个社会里经济是亨利·乔治式的分散经济,政治是克鲁泡特金的合作式政治,科学和技术像安息日一样是为人而设置的,而不是让人去适应它,受它奴役的(就像我们现在一样,而在“美妙新世界”里尤其严重),在那个社会里宗教是对于人类终极问题的自觉的,理性的追求,是对于遍及宇宙万物的“道”,“理体”,高超的“神性”或是“梵天”的统摄全局的知识的追求。生活的压倒的哲学应该是一种高级的功利主义,其中最大快乐原则须从属于终极目的原则——在生活的每一次偶发事件面前需要提出而且回答的问题是:“这种思想或行为对于我,或尽可能多的人,追求人类的终极的目标能做出什么贡献?产生什么干扰?”
研究物质的科学在某些方面的应用破坏生命,或者让生命难以忍受地复杂和痛楚起来。
这场真正革命性的革命不应该在外部世界进行,而应该在人类灵魂和肉体上进行。
我们可能期望一个不算真正和平,但毁灭性受到限制的有限战争年代。
在原子能得到控制之前,全世界的政府都极有可能多少出现整体集权主义化的情况。
一个真正有效率的集权主义国家应该是大权在握的政治大亨和他们的经理大军控制着整个奴隶人口;而对奴隶不用威胁,因为奴隶喜欢奴役。培养他们喜欢奴役是现在的集权国家分配给宣传部门,报纸编辑和教师们的任务。
未来最重要的曼哈顿计划应是由政府支持的一个大规模调查,政治家和参加调查的科学家把它叫做“幸福问题”——换句话说就是让人们热爱奴役的问题。而要人们热爱奴役没有经济保证是不行的。
除非对人类个体的心灵和肉体进行深入的革命,热爱奴役是办不到的。
随着政治和经济自由的减少,却出现了性自由的增加作为弥补的倾向。而独裁者是会努力鼓励那种自由的。至于在毒品,电影和收音机的影响之下做白日梦的自由,那时只会帮助他的臣民甘于奴役的命运的。
实际上,除非我们选择非集权化的道路,不把人当手段去追求实用科学,而是把实用科学当手段来产生一个自由人的种族,……
“科学是危险的,我们得给它小心翼翼地套上笼头,栓上链子。”
“只要是群众掌握了政权,重要的就会是幸福而不会是真与美。”
“上帝跟机器,科学医药和普遍的幸福是格格不入的。”
“但是必须取消了自我否定才会有工业文明。”
“文明绝对不需要什么高贵和英雄主义。这类东西都是没有政治效率的病症。”
“没有眼泪的基督教,唆麻就是这种东西。”
“我不需要舒服。我需要上帝,需要诗,需要真正的危险,需要自由,需要善,需要罪恶。
实际上你要求的是受苦受难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