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有声完结 > 彭荆风优秀短篇小说

彭荆风优秀短篇小说

发布时间:2021-07-25 00:32:33

Ⅰ 彭荆风《驿路梅花》中的主要人物是谁

应该是梨花姑娘,文章用过多次误会设置悬念,体现驿路梨花处处开,雷锋精神代代传的主题

Ⅱ 彭荆风简介

彭荆风(1929年11月22日-2018年7月24日),男,汉族,祖籍江西萍乡,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原就职于成都军区创作室,任主任,职称文学创作一级,1956年加入江西省作家协会。

1956年9月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90年退休。其长篇报告文学《解放大西南》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驿路梨花》入选中国初中学生课本。

(2)彭荆风优秀短篇小说扩展阅读:

生平经历

彭荆风1952年开始发表作品。大多描写边疆战斗生活和少数民族风土人情,具有鲜明的边疆特色,受到好评。其中短篇小说《芦笙吹响的时候》被列为西南地区1954年优秀小说,在全国产生影响。

1957年,与林予合写的《边寨烽火》,与陈希午合写的《芦笙恋歌》两部电影剧本,摄制成影片,很受欢迎。 1976以后,陆续有作品问世。短篇小说集《驿路梨花》中的同名小说,写一个纯洁少女的服务献身精神,颇得好评。

中篇小说《蛮帅部落的后代》、短篇小说《今夜月色好》、报告文学《覆盖再覆盖》均在全国获奖。1962年创作的反映苦聪人由原始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长篇小说《鹿衔草》在“文革”中曾被批为毒草,也在1979年得以出版。

Ⅲ 彭荆风的作品多以什么为主

峰的作品多以什么为主?她的作品多数以画画为主,还有画马画,牡丹画都是他的作品,他的作品流传国内外

Ⅳ 驿路梨花的作者简介

彭荆风(1929年11月22日—2018年7月24日),男,汉族,1929年11月22日出生,祖籍江西萍乡,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原就职于成都军区创作室,任主任,职称文学创作一级,1956年加入江西省作协。

1956年9月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90年退休。其长篇报告文学《解放大西南》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驿路梨花》入选中国初中学生课本。

靠自学成为作家。解放前只读过初中两年就因家贫失学,进报社当学徒、校对、记者、副刊编辑,还办过文学团体“牧野文艺社”。1949年6月在南昌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后进入云南边疆,1955年由边疆连队调到昆明军区任创作员。

在云贵高原各少数民族地区工作过多年,担任过编辑、连队文化教员、专业作家。 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离开文坛22年,“文革”中坐牢7年。

获奖情况:

《今夜月色好》获全国第八届优秀短篇小说奖;

《红指甲》获首届金盾奖,《蛮帅部落的后代》获全国第二次少儿文艺创作三等奖;

报告文学《覆盖再覆盖》获1987年全军当代军人风貌奖;

报告文学《解放大西南》(云南美术出版社 2009年7月)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2007—2009);

短篇小说《阴阳有隔》荣获第二届边疆文学·昊龙年度文学年度短篇小说奖(2011年度)。

Ⅳ 《驿骆梨花》作者是谁主要作品

《驿路梨花》作者:彭荆风,籍贯:江西萍乡人
代表作品:
报告文学《解放大西南》;电影文学剧本《边寨烽火》(合作)、《芦笙恋歌》(合作)。
主要成就
《今夜月色好》获全国第八届优秀短篇小说奖。
其长篇报告文学《解放大西南》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

Ⅵ 驿路梨花课文写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

时间:一早一晚

顺序:按时间的先后顺序

全文以“我”和老余的见闻为主线展开情节,可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1—8自然段),写“我”和老余见到小屋。

第二部分(9—12自然段),写“我”和老余水足饭饱之后,怀着满意的心情猜测。

第三部分(13-27自然段),写“我们”和老猎人之间的误会。

第四部分(28—36自然段),写“我们”遇到梨花的妹妹。

第五部分(37自然段),最后点题点人。

彭荆风,男,汉族,1929年11月22日出生,祖籍江西萍乡,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原就职于成都军区创作室,任主任,职称文学创作一级,1956年加入江西省作协。1956年9月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90年退休。其长篇报告文学《解放大西南》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驿路梨花》入选中国初中学生课本。

《驿路梨花》的故事发生在哀牢山哈尼族山寨附近。哈尼族人民一向是山有多高就往哪里攀登,在山的最高处建立山寨、开垦梯田;山高水长,那云雾深处,也就被他们兴建成如海市蜃楼般令人神往的特异景色,让外来的人们流连忘返。

文中对“梨花”的赞美,倾注着作者对一代新人的歌颂、热爱、崇敬之情,或描述梨花、梨树林,或通过梦境,或引用诗句,都是为了寓情于景,使全文结构精巧、含蓄隽永、虚实相映又饶有余味,增加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寓情于景,富有诗意美。作者说:“我正是怀着抒发自己对一代新人的崇敬的心情来写作的。”为了深刻的体现主旨,作者巧妙的运用清新纯洁、富有象征意义的梨花贯穿全文。

Ⅶ 求彭荆风的一篇短篇小说,就是初中课本《驿路梨花》的作者,一个军旅作家,小说情节在下面详细介绍

驿路梨花,小说情节
求彭荆风的一篇短篇小说,就是初中课本《驿路梨花》的作者,一个军旅作家,小说情节在下面详细介绍写回答有奖励
求彭荆风的一篇短篇小说,就是初中课本《驿路梨花》的作者,一个军旅作家,小说情节在下面详细介绍
准确的情节想不起来了大概是 主人公去看个什么演出 路上遇到大雨了 然后路过一两军用吉普 车上的军官也是去看那个演出的 就顺路载他 路上还聊 然后碰到前面有个人骑自行车 军官还专门嘱咐司机开车小心点慢点 不要把人撞了 下雨天危险 然后到了演出的地方 军官在入口等他的领导 一直没有来 过了很久 来了 就是路上遇到那个骑自行车的人 老革命 配车不用
我来答有奖励共9条回答
henanweihuilixLV.72017-07-31
《驿路梨花》,现已成为初一上学期的语文第九课。《驿路梨花》 彭荆风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这是哀牢山南段的最高处。这么陡峭的山,这么茂密的树林,走上一天,路上也难得遇见几个人。夕阳西下,我们有点着急了,今夜要是赶不到山那边的太阳寨,只有在这深山中露宿了。同行老余是在边境地区生活过多年的人。正走着,他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老余说:“这里有梨树,前边就会有人家。”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快看,有人家了。”一座草顶、竹篾泥墙的小屋出现在梨树林边。屋里漆黑,没有灯也没有人声。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老余打着电筒走过去,发现门是从外扣着的。白木门板上用黑炭写着两个字:“请进!”我们推开门进去。火塘里的灰是冷的,显然,好多天没人住过了。一张简陋的大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倚在墙边的大竹筒里装满了水,我尝了一口,水清凉可口。我们走累了,决定在这里过夜。老余用电筒在屋里上上下下扫射了一圈,又发现墙上写着几行粗大的字:“屋后边有干柴,梁上竹筒里有米,有盐巴,有辣子。”我们开始烧火做饭。温暖的火、喷香的米饭和滚热的洗脚水,把我们身上的疲劳、饥饿都撵走了。我们躺在软软的干草铺上,对小茅屋的主人有说不尽的感激。我问老余:“你猜这家主人是干什么的?”老余说:“可能是一位守山护林的老人。”正说着,门被推开了。一个须眉花白的瑶族老人站在门前,手里提着一杆明火枪,肩上扛着一袋米。“主人”回来了。我和老余同时抓住老人的手,抢着说感谢的话;老人眼睛瞪得大大的,几次想说话插不上嘴。直到我们不做声了,老人才笑道:“我不是主人,也是过路人呢!”我们把老人请到火塘前坐下,看他也是又累又饿,赶紧给他端来了热水、热饭。老人笑了笑:“多谢,多谢,说了半天还得多谢你们。”看来他是个很有穿山走林经验的人。吃完饭,他燃起一袋旱烟笑着说:“我是给主人家送粮食来的。”“主人家是谁?”“不晓得。”“粮食交给谁呢?”“挂在屋梁上。”“老人家,你真会开玩笑。”他悠闲地吐着烟,说:“我不是开玩笑。”停了一会儿,又接着说:“我是红河边上过山岩的瑶家,平常爱打猎。上个月,我追赶一群麂子,在老林里东转西转迷失了方向,不知怎么插到这个山头来了。那时候,人走累了,干粮也吃完了,想找个寨子歇歇,偏偏这一带没有人家。我正失望的时候,突然看到了这片梨花林和这小屋,屋里有柴、有米、有水,就是没有主人。吃了用了人家的东西,不说清楚还行?我只好撕了片头巾上的红布、插了根羽毛在门上,告诉主人,有个瑶家人来打扰了,过几天再来道谢……”说到这里,他用手指了指门背后:“你们看,那东西还在呢!”一根白羽毛钉在红布上,红白相衬很好看。老人家说到这里,停了一会,又接着说下去:“我到处打听小茅屋的主人是哪个,好不容易才从一个赶马人那里知道个大概,原来对门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她说这大山坡上,前不着村后不挨寨,她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帮助过路人。”我们这才明白,屋里的米、水、干柴,以及那充满了热情的“请进”二字,都是出自那哈尼小姑娘的手。多好的梨花啊!瑶族老人又说:“过路人受到照料,都很感激,也都尽力把用了的柴、米补上,好让后来人方便。我这次是专门送粮食来的。”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第二天早上,我们没有立即上路,老人也没有离开,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葺一下,给屋顶加点草,把房前屋后的排水沟再挖深一些。一个 哈尼小姑娘都能为群众着想,我们真应该向她学习。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 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插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抬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分段:第一部分(1-8)写"我"和老余正在焦急地赶路之时发现了小茅屋。第二部分(9--36)主要写小茅屋主人的热情周到,引发我们对小茅屋主人的猜想。第三部分(37)赞美西南少数民族人民学习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就像洁白的梨花,开遍神州大地。全文

Ⅷ 今夜月色好与驿路梨花有什么相似之处

“驿路梨花”引用南宋诗人陆游 的诗句吸引了读者,也是全文的线。既写出了在哀牢山那偏远、冷寂的深山老林中小茅屋边上盛开的梨花的美丽,又暗喻了梨花小姑娘的纯 美丽, 洁、美丽,象征了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发扬光大,揭示了人们相互关怀的崇高道德风尚。

《驿路梨花》选自1977年11月27日《光明日报》,文体为小说。文章共37个自然段,全文以“我”和老余的见闻为主线展开情节,可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1—8自然段),写“我”和老余见到小屋。

第二部分(9—12自然段),写“我”和老余水足饭饱之后,怀着满意的心情猜测。

第三部分(13-27自然段),写“我们”和老猎人之间的误会。

第四部分(28—36自然段),写“我们”遇到梨花的妹妹。

第五部分(37自然段),最后点题点人。

(8)彭荆风优秀短篇小说扩展阅读

《驿路梨花》这篇文章,从整体上看是按“我们”的所见所闻的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记叙方法为顺叙,在顺叙过程中又有插叙; 如果按小茅屋的产生及迁延过程看,又是溯源的倒叙,恰似倒卷珠帘。

在情节的安排上,作者巧妙地设置三次悬念和两次误会,使情节富有戏剧性。整篇文章,短短的篇幅,却形成了路转峰回,跌宕起伏之势,读来很有味道。

作者简介:

作者彭荆风,1929年11月22日出生,祖籍江西萍乡,中国军旅作家。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成都军区创作室主任,职称文学创作一级。1956年加入江西省作协,同年9月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18年7月24日,彭荆风因病去世,享年89岁。

代表作品《解放大西南》曾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今夜月色好》获第八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阅读全文

与彭荆风优秀短篇小说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主角是系统的完结小说推荐 浏览:801
古穿现总裁小说 浏览:121
小说写萝莉的 浏览:354
在火车上做爱短篇小说 浏览:687
有没有小说接稿件赚钱系统 浏览:531
飞卢小说阅读器电脑版下载 浏览:755
小说四月全文阅读 浏览:878
免费盗墓小说主人公胡一八 浏览:693
小说主角林俊 浏览:46
九龙之主都市小说 浏览:471
异界重生成树的小说 浏览:871
主角正太弱气受小说 浏览:927
喜欢我这样弄你吗嗯啊小说网 浏览:275
主角从小练内功的念力小说 浏览:393
男主角姓陆的官场小说 浏览:568
男主叫秦淮雨的古代小说 浏览:152
写白上校的小说 浏览:242
主角修炼步法的小说 浏览:805
重生三国独霸后宫小说 浏览:785
写同人小说的原创剧情 浏览: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