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窗外青春年年青,苍天有泪天亦老是什么意思
原名陈喆,衡阳县渣江镇人。1938年4月20日生于四川成都,一九四九年随父陈致平由大陆到台湾。父亲陈致平是大学教授,母亲袁行恕出身书香门第。高中毕业后不久结婚生子,做主妇的同时开始尝试写作,其后步入职业作家行列,并进入电视、电影制作行业,其间婚姻破裂。现任丈夫为其经纪人、出版人,经营家庭作坊式的皇冠出版公司,琼瑶所有作品均由该公司出品。
1947年九岁在上海《大公报》儿童版发表了第一篇小说《可怜的小青》;十六岁时,用成人的口吻写的小说《云影》在《晨光》杂志发表。1957年台北第二女子中学毕业。1963年7月,出版了第一部短篇小说集《窗外》,从此跃登台湾文坛。她创作颇丰,作品已有数十部之多。许多作品都要再版十几甚至几十版,而且往往都被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在台湾和海外拥有大量读者,尤其受到广大青年的欢迎.琼瑶的作品:·剪不断的乡愁(散文) ·女朋友 ·冰儿 ·翦翦风 ·却上心头 ·梅花烙 ·燃烧吧火鸟 ·人在天涯 ·雪珂 ·望夫崖 ·昨夜之灯 ·聚散两依依 ·问斜阳 ·新月格格 ·梦的衣裳 ·水灵 ·烟锁重楼 ·六个梦 ·一颗红豆等等1938出生于四川成都,父亲陈致平,母亲袁行恕 ;
1942随家人由成都迁回故乡湖南,其后因抗日战争爆发迁回四川 ;
1947举家迁上海,在上海《大公报》发表其第一篇小说《可怜的小青》 ;
1949迁往台湾台北,父亲任教于师大国文系,母亲任教于建国中学 ;
1959结婚 ;
1963在《皇冠》杂志刊出小说《窗外》,不久后出单行本,为琼瑶出版的第一本书
1964离婚 ;
1965作品首度搬上锦幕,包括《婉君表妹》,《菟丝花》,《烟雨蒙蒙》,《哑女情深》;
1968成立火鸟公司,拍摄《月满西楼》和《陌生人》(改编自小说《幸运草》) ;
1976成立巨星公司 ;
1979与平鑫涛结婚 ;
1985出版《冰儿》,唯一没有父母亲角色的小说 ;
1986推出电视连续剧《几度夕阳红》 ;
1988首度返回大陆 ;
1990出版《雪珂》,首部历史古装长篇小说 ;
琼瑶的小说生涯
提及香港和台湾两地的爱情小说,琼瑶确实是一个横跨三十多年的"品牌".事实上,自她的处女作《窗外》在1963年发表后,便奠定了她在爱情小说的重要地位.
琼瑶的小说可分为三期:早期小说包括1963年发表的《窗外》至1971年的出版《水灵》和《白狐》,主要是由历朝历代中国民间传奇发展的古人爱情短篇故事.中期的小说由《海鸥飞处》开始,至《燃烧吧!火鸟》,主要是描写当代台湾为背景的爱情小说,除《我是一片云》外,可说全是大团圆结局.晚期则由八十年代创作出版《雪珂》开始,小说的背景搬回古代,内容企图处理变迁中都会男女的爱情观,并尝试脱离早期悲剧的宿命和中期公式化的快乐故事.
《几度夕阳红》是琼瑶小说创作中的重要作品,当中时空交错,人物众多,情节复杂,最能代表言情小情的特徵.两条故事主线,分别发生于抗战时期的重庆和六十年代的台北.第一个故事是女主角梦竹的年轻时代,她和来自昆明的大学生何慕天相恋,因母亲反对而发生许多扣人心弦的故事,最后,梦竹嫁给了何慕天的好友杨明远,并定居台北.小说的第二部则是梦竹女儿晓霜的恋情,晓霜的相恋对象魏如峰是何慕天的外甥,并在何慕天开设的公司任职,此后即是一连串的旧恨新愁的交织.最后,霜晓与魏如峰有情人终成眷属,梦竹仍留在明远身边,何慕天隐居山上不问世事.
这部作品,内容和结构都类似电视连续剧的模式,亦即是情节复杂,高潮迭起;情感表达方式强烈而夸张;人物关系则因家庭夙怨而纠缠不清;人与人之间的误解导致种种终生憾事和恩怨情仇;主角身世的秘密和谜底的揭晓,及战乱,分离和重逢,这一切无疑是通俗剧的"基本元素".
总括而言,在琼瑶的爱情王国,爱情是滋润女性自我并赋与活力的源头.没有爱情,女性的自我就会枯萎凋零.在这情况下,琼瑶的女性形象无可避免的显得被动和消极.事实上,在五四时代,"爱情"这个概念是一种公众性的意识形态,主要是对中国父权制度的反叛和挑战,但在琼瑶的言情小说里则完全属于私人领域,对爱情的描述也纯由女性的立场出发,这亦是被李敖等人批评为女主角面目苍白的理由;然而,这样一个梦幻世界推到了极致也有其意识形态上的助力,逆转了父权家庭中尊卑阶层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使拥有资源及力量的父母或男性,在感情的道德上召唤下,对一无所有的子女,特别是女性全心全意的奉献.这亦是言情小说的精神所在.
主要作品:
《窗外》《六个梦》 《烟雨蒙蒙》《幸运草》
《菟丝花》《几度夕阳红》 《潮声》《船》
《紫贝壳》《寒烟翠》 《月满西楼》《翦翦风》
《彩云飞》《庭院深深》 《星河》《水灵》
《白狐》《海鸥飞处》 《心有千千结》《一帘幽梦》
《浪花》《碧云天》 《女朋友》《在水一方》
《秋歌》《人在天涯》 《我是一片云》《月朦胧·鸟朦胧》
《雁儿在林梢》《一颗红豆》 《彩霞满天》《金盏花》
《梦的衣裳》《聚散两依依》 《却上心头》《问斜阳》
《燃烧吧!火鸟》《匆匆,太匆匆》 《失火的天堂》
2 琼瑶阿姨简介
《望夫崖》《青青河边草》 《梅花烙》《鬼丈夫》
《剪不断的乡愁》 《我的故事》《雪珂》
《水云间》《新月格格》 《烟锁重楼》
《苍天有泪之无语问苍天》
《苍天有泪之爱恨千千万》 《苍天有泪之人间有天堂》
《还珠格格五之一风云再起》 《还珠格格五之二生相许》
《还珠格格五之三悲喜重重》 《还珠格格五之四浪迹天涯》
《还珠格格五之五红尘作伴》
琼瑶的性格
当《文学报》记者曹晓鸣采访琼瑶时间"您认为自己是传统女性还是现代女性"时,琼瑶对自己性格的看法:
"我想不是传统的,但崇尚东方的智慧."
"我想我不是传统的,我自幼性格中就有一种叛逆性.《窗外》很大程度上是我的自传.自小我就任性,倔强,我行我素,为此吃了不少苦头.'三岁看到老',你想我会是传统的吗"
记者进一步问:"那是您的性情.在思想观念,道德伦理,为人处世上您是否尊重和依循传统呢比如您是如何看待女人的幸福的"
琼瑶笑着回答道:
"如果这样说我就更不传统了,因为我是价值多元论者,女人幸福以她自己的感觉为度,没有统一衡定的标准,不过这种各不相同的感觉都要有一个明智的前提,那就是作为一个女人要清醒地意识到在这个男人为主的社会里女人的种种不可更变的局限,一味心高志远是不行的.对女人来说幸福的含义是双重的,简单说就是社会价值的实现和个人情感如婚姻,家庭,生儿育女的满足.这两种要求总是发生冲突,双重满足的可能性较小.所以一定要接受这一事实,坦然处之,才可能走向幸福."
记者问:"那么,您是否认为自己是幸福的女人"
琼瑶回答道:"是的,我尽力而为.我不过是得到了我想得到并且能得到的东西."
琼瑶把"能"字说得特别重,表现出她的自信来.
记者又问:"那么您是否相信有永恒的爱"
琼瑶的回答巧妙而又出乎人意外:
"两个人到老都有话说那就是永恒的爱了."
记者问:"您觉得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
琼瑶认真地思索后回答说:
"我觉得自己是个复杂的矛盾体.在情绪上我起落较大,时而快活,时而沮丧,时而天真,时而疯狂,说不上有什么原因.至于人生态度,总的说来我是个悲观主义者,相信人生下来就是受苦的,人生既痛苦又无聊,但在具体的生活中我又留恋着每一阵清风,每一片云彩,为一点小事或喜或悲,当然最终我总是能超脱出来而不陷得太深以致不能自拔."
琼瑶显然善于辞令,且还有着一副悦耳的嗓音.她随之让人感到她的传统还体现在她与丈夫平鑫涛先生的关系中.
说起平鑫涛琼瑶反而显得平静,甚至有点从容不迫了,全不似平先生谈起妻子来时那脉脉含情的情态.
琼瑶说:
"婚姻美满很大程度是依赖双方的心智素质水平,尤其是女方,比如平先生总是牵着我鼻子走却又总让我觉得自己赢了,而我非常重视双方精神上的沟通,哪怕写作再紧张,他出版社的业务忙,我们也总是要抽出相当一部分时间交换对各种问题包括对方的看法,不断地了解对方,也让对方了解自己.若产生分歧,我们不回避也不掩饰自己不愉快的情绪.双方是互相依赖,又尊重彼此的独立人格."
琼瑶还举了一个例子,就是她写作时经常忘了吃饭,全由平鑫涛到时送到面前,所以平鑫涛开玩笑地说:"如不送饭去,琼瑶会饿在书桌前."
琼瑶说,其实平鑫涛要真地不送饭给自己,自己还是会去找东西吃的,依赖往往是对方培养的,真要依赖不到人也就会自寻出路了,难道还能在一棵树上吊呀琼瑶说完自己爽朗地大笑起来.
对于自己的作品,当记者谈到有的评论家认为她是在重复自己时,琼瑶并不愿意就此多讨论,只是简单地回答道: "读者被触动的神经往往也是单一的,只要能打动人心,重复怕什么,不能打动人花样再多也没用."
琼瑶说她很少去考虑应该写什么,只凭本性,自然的冲动写.她告诉记者她写的常常就是身边发生的真实故事.像《匆匆,太匆匆》中的好孩子就真有其人,她的许多信件至今还保存在他们手中.
记者问琼瑶今后会不会涉足其他题材领域,琼瑶认为至少目前不会,因为她喜欢她习惯的题材范围,轻车熟路,一往情深.
❷ 梁晓声所有的小说集
《天若有情》、《白桦树皮灯罩》、《死神》,中篇小说集《人间烟火》,长篇小说《专一个红卫兵的自属白》、《从复旦到北影》、《雪城》等。其短篇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亲》,及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分获全国优秀小说奖。文章《慈母情深》被选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9册。
著有短篇小说集《年轮》、《浮城》等。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亲》、《今夜有暴风雪》分获全国优秀小说奖。小说《为了收获》、《学者之死》、《一只风筝的一生》、《双琴记》
❸ 怎么看待新月格格,梅花烙之类的琼瑶经典
shi
原名陈喆,衡阳县渣江镇人。1938年4月20日生于四川成都,一九四九年随父陈致平由大陆到台湾。父亲陈致平是大学教授,母亲袁行恕出身书香门第。高中毕业后不久结婚生子,做主妇的同时开始尝试写作,其后步入职业作家行列,并进入电视、电影制作行业,其间婚姻破裂。现任丈夫为其经纪人、出版人,经营家庭作坊式的皇冠出版公司,琼瑶所有作品均由该公司出品。
1947年九岁在上海《大公报》儿童版发表了第一篇小说《可怜的小青》;十六岁时,用成人的口吻写的小说《云影》在《晨光》杂志发表。1957年台北第二女子中学毕业。1963年7月,出版了第一部短篇小说集《窗外》,从此跃登台湾文坛。她创作颇丰,作品已有数十部之多。许多作品都要再版十几甚至几十版,而且往往都被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在台湾和海外拥有大量读者,尤其受到广大青年的欢迎.琼瑶的作品:·剪不断的乡愁(散文) ·女朋友 ·冰儿 ·翦翦风 ·却上心头 ·梅花烙 ·燃烧吧火鸟 ·人在天涯 ·雪珂 ·望夫崖 ·昨夜之灯 ·聚散两依依 ·问斜阳 ·新月格格 ·梦的衣裳 ·水灵 ·烟锁重楼 ·六个梦 ·一颗红豆等等1938出生于四川成都,父亲陈致平,母亲袁行恕 ;
1942随家人由成都迁回故乡湖南,其后因抗日战争爆发迁回四川 ;
1947举家迁上海,在上海《大公报》发表其第一篇小说《可怜的小青》 ;
1949迁往台湾台北,父亲任教于师大国文系,母亲任教于建国中学 ;
1959结婚 ;
1963在《皇冠》杂志刊出小说《窗外》,不久后出单行本,为琼瑶出版的第一本书
1964离婚 ;
1965作品首度搬上锦幕,包括《婉君表妹》,《菟丝花》,《烟雨蒙蒙》,《哑女情深》;
1968成立火鸟公司,拍摄《月满西楼》和《陌生人》(改编自小说《幸运草》) ;
1976成立巨星公司 ;
1979与平鑫涛结婚 ;
1985出版《冰儿》,唯一没有父母亲角色的小说 ;
1986推出电视连续剧《几度夕阳红》 ;
1988首度返回大陆 ;
1990出版《雪珂》,首部历史古装长篇小说 ;
琼瑶的小说生涯
提及香港和台湾两地的爱情小说,琼瑶确实是一个横跨三十多年的"品牌".事实上,自她的处女作《窗外》在1963年发表后,便奠定了她在爱情小说的重要地位.
琼瑶的小说可分为三期:早期小说包括1963年发表的《窗外》至1971年的出版《水灵》和《白狐》,主要是由历朝历代中国民间传奇发展的古人爱情短篇故事.中期的小说由《海鸥飞处》开始,至《燃烧吧!火鸟》,主要是描写当代台湾为背景的爱情小说,除《我是一片云》外,可说全是大团圆结局.晚期则由八十年代创作出版《雪珂》开始,小说的背景搬回古代,内容企图处理变迁中都会男女的爱情观,并尝试脱离早期悲剧的宿命和中期公式化的快乐故事.
《几度夕阳红》是琼瑶小说创作中的重要作品,当中时空交错,人物众多,情节复杂,最能代表言情小情的特徵.两条故事主线,分别发生于抗战时期的重庆和六十年代的台北.第一个故事是女主角梦竹的年轻时代,她和来自昆明的大学生何慕天相恋,因母亲反对而发生许多扣人心弦的故事,最后,梦竹嫁给了何慕天的好友杨明远,并定居台北.小说的第二部则是梦竹女儿晓霜的恋情,晓霜的相恋对象魏如峰是何慕天的外甥,并在何慕天开设的公司任职,此后即是一连串的旧恨新愁的交织.最后,霜晓与魏如峰有情人终成眷属,梦竹仍留在明远身边,何慕天隐居山上不问世事.
这部作品,内容和结构都类似电视连续剧的模式,亦即是情节复杂,高潮迭起;情感表达方式强烈而夸张;人物关系则因家庭夙怨而纠缠不清;人与人之间的误解导致种种终生憾事和恩怨情仇;主角身世的秘密和谜底的揭晓,及战乱,分离和重逢,这一切无疑是通俗剧的"基本元素".
总括而言,在琼瑶的爱情王国,爱情是滋润女性自我并赋与活力的源头.没有爱情,女性的自我就会枯萎凋零.在这情况下,琼瑶的女性形象无可避免的显得被动和消极.事实上,在五四时代,"爱情"这个概念是一种公众性的意识形态,主要是对中国父权制度的反叛和挑战,但在琼瑶的言情小说里则完全属于私人领域,对爱情的描述也纯由女性的立场出发,这亦是被李敖等人批评为女主角面目苍白的理由;然而,这样一个梦幻世界推到了极致也有其意识形态上的助力,逆转了父权家庭中尊卑阶层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使拥有资源及力量的父母或男性,在感情的道德上召唤下,对一无所有的子女,特别是女性全心全意的奉献.这亦是言情小说的精神所在.
主要作品:
《窗外》《六个梦》 《烟雨蒙蒙》《幸运草》
《菟丝花》《几度夕阳红》 《潮声》《船》
《紫贝壳》《寒烟翠》 《月满西楼》《翦翦风》
《彩云飞》《庭院深深》 《星河》《水灵》
《白狐》《海鸥飞处》 《心有千千结》《一帘幽梦》
《浪花》《碧云天》 《女朋友》《在水一方》
《秋歌》《人在天涯》 《我是一片云》《月朦胧·鸟朦胧》
《雁儿在林梢》《一颗红豆》 《彩霞满天》《金盏花》
《梦的衣裳》《聚散两依依》 《却上心头》《问斜阳》
《燃烧吧!火鸟》《匆匆,太匆匆》 《失火的天堂》
2 琼瑶阿姨简介
《望夫崖》《青青河边草》 《梅花烙》《鬼丈夫》
《剪不断的乡愁》 《我的故事》《雪珂》
《水云间》《新月格格》 《烟锁重楼》
《苍天有泪之无语问苍天》
《苍天有泪之爱恨千千万》 《苍天有泪之人间有天堂》
《还珠格格五之一风云再起》 《还珠格格五之二生死相许》
《还珠格格五之三悲喜重重》 《还珠格格五之四浪迹天涯》
《还珠格格五之五红尘作伴》
琼瑶的性格
当《文学报》记者曹晓鸣采访琼瑶时间"您认为自己是传统女性还是现代女性"时,琼瑶对自己性格的看法:
"我想不是传统的,但崇尚东方的智慧."
"我想我不是传统的,我自幼性格中就有一种叛逆性.《窗外》很大程度上是我的自传.自小我就任性,倔强,我行我素,为此吃了不少苦头.'三岁看到老',你想我会是传统的吗?"
记者进一步问:"那是您的性情.在思想观念,道德伦理,为人处世上您是否尊重和依循传统呢?比如您是如何看待女人的幸福的?"
琼瑶笑着回答道:
"如果这样说我就更不传统了,因为我是价值多元论者,女人幸福以她自己的感觉为度,没有统一衡定的标准,不过这种各不相同的感觉都要有一个明智的前提,那就是作为一个女人要清醒地意识到在这个男人为主的社会里女人的种种不可更变的局限,一味心高志远是不行的.对女人来说幸福的含义是双重的,简单说就是社会价值的实现和个人情感如婚姻,家庭,生儿育女的满足.这两种要求总是发生冲突,双重满足的可能性较小.所以一定要接受这一事实,坦然处之,才可能走向幸福."
记者问:"那么,您是否认为自己是幸福的女人?"
琼瑶回答道:"是的,我尽力而为.我不过是得到了我想得到并且能得到的东西."
琼瑶把"能"字说得特别重,表现出她的自信来.
记者又问:"那么您是否相信有永恒的爱?"
琼瑶的回答巧妙而又出乎人意外:
"两个人到老都有话说那就是永恒的爱了."
记者问:"您觉得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
琼瑶认真地思索后回答说:
"我觉得自己是个复杂的矛盾体.在情绪上我起落较大,时而快活,时而沮丧,时而天真,时而疯狂,说不上有什么原因.至于人生态度,总的说来我是个悲观主义者,相信人生下来就是受苦的,人生既痛苦又无聊,但在具体的生活中我又留恋着每一阵清风,每一片云彩,为一点小事或喜或悲,当然最终我总是能超脱出来而不陷得太深以致不能自拔."
琼瑶显然善于辞令,且还有着一副悦耳的嗓音.她随之让人感到她的传统还体现在她与丈夫平鑫涛先生的关系中.
说起平鑫涛琼瑶反而显得平静,甚至有点从容不迫了,全不似平先生谈起妻子来时那脉脉含情的情态.
琼瑶说:
"婚姻美满很大程度是依赖双方的心智素质水平,尤其是女方,比如平先生总是牵着我鼻子走却又总让我觉得自己赢了,而我非常重视双方精神上的沟通,哪怕写作再紧张,他出版社的业务忙,我们也总是要抽出相当一部分时间交换对各种问题包括对方的看法,不断地了解对方,也让对方了解自己.若产生分歧,我们不回避也不掩饰自己不愉快的情绪.双方是互相依赖,又尊重彼此的独立人格."
琼瑶还举了一个例子,就是她写作时经常忘了吃饭,全由平鑫涛到时送到面前,所以平鑫涛开玩笑地说:"如不送饭去,琼瑶会饿死在书桌前."
琼瑶说,其实平鑫涛要真地不送饭给自己,自己还是会去找东西吃的,依赖往往是对方培养的,真要依赖不到人也就会自寻出路了,难道还能在一棵树上吊死呀?琼瑶说完自己爽朗地大笑起来.
对于自己的作品,当记者谈到有的评论家认为她是在重复自己时,琼瑶并不愿意就此多讨论,只是简单地回答道:
"读者被触动的神经往往也是单一的,只要能打动人心,重复怕什么,不能打动人花样再多也没用."
琼瑶说她很少去考虑应该写什么,只凭本性,自然的冲动写.她告诉记者她写的常常就是身边发生的真实故事.像《匆匆,太匆匆》中的好孩子就真有其人,她的许多信件至今还保存在他们手中.
记者问琼瑶今后会不会涉足其他题材领域,琼瑶认为至少目前不会,因为她喜欢她习惯的题材范围,轻车熟路,一往情深.
3 琼瑶阿姨简介
琼瑶还半开玩笑地说:
"我有时觉得自己在某些方面老长不大,不过我并不认为这是件坏事."
当记者问琼瑶是否重视文学界对她作品的评价时,琼瑶耸耸肩漫无边际地说:"评论界的褒贬我并不在乎,我只要读者,越多越好.我觉得有这么多的人喜
爱我的作品是作为一个作家的最大成功和幸福,有什么权威的评价能与这带给我的快乐相比呢?"
琼瑶还告诉记者两件在大陆上碰到的事:一是她刚到北京不久就收到一件礼物,是一只绒毛玩具狗,送的人没留下名字,一张小纸条上写着:"为了让您喜欢它们,想起时会愉快的."还有是接到一个电话,对方也不通报姓名,只说了一句:"琼瑶,我们非常非常非常地爱你."就搁了话筒.
"我好感动,好感动呀!"
琼瑶说着有些激动,两颊显出了红晕,表现出典型的琼瑶腔.
不过喜悦中也有苦恼事.
琼瑶告诉记者,她发现大陆有一些冒用她名字的伪劣作品,已确证的有《蛇女》,《喷泉》和《同里百合》.
记者看得出她极为在乎这点,很重视自己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
琼瑶说这次来大陆除旅游,探亲访友外,另一件重要事情是了解其作品在大陆的出版情况,并希望有关方面能像台湾一样列出她的书目并进行编号.
琼瑶的形象
琼瑶自称"生来就不够漂亮",但是在许多见过她的作家记者眼里,却另有说法.
1988年,琼瑶第一次返回祖国大陆时,著名电影导演史蜀君曾对她有过描述:"电话里,琼瑶说话声音甜美,柔和,与照片上高高发胖的形象似乎难以统一.联系她人生中两次痛苦曲折的爱情遭遇,不知何故,我想象琼瑶一定是位老练,持重的富婆形象."
但是当史蜀君真地面对琼瑶时,却又另有说法:
"14日上午10时,我和老搭档辜朗晖走进外观朴实,内部装饰华丽的建国饭店.琼瑶坐在前厅咖啡座上,被一群记者包围着.我们没有立即打扰她,站在她六七米处,用电影的行话说,我们的焦距在她前后慢慢平移.进入我视野的琼瑶,细眉细眼,是一个十分十分娇小秀慧的小妇人.身高一米五五左右,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年轻得多.她神情活泼,在她的身上丝毫也找不到一丁点儿昔日的苦难痕迹.她本人与照片上大相径庭,但却与她的声音统一起来.我傻了半天,心想,这么一个小女人,肚子里怎么会生那么多有趣的故事.后来与她熟了,我打趣地提起这话时,两人都笑弯了腰.
"琼瑶送走记者,笑吟吟地走到我们身边坐下,动作那么轻捷,神态那么娴静,我忍不住对平先生说:'你夫人比照片漂亮啊!'"
琼瑶这年回大陆,还有其他记者对琼瑶作了跟踪采访.如《文学报》记者曹晓鸣谈见到琼瑶的印象:"我才仔细地打量起她来:款式别致,色泽鲜亮的大红毛衣,雪花牛仔裤,娇小的身材配着这身衣裳显得十分得体,虽化妆得浓了些,却艳而不俗.特别引人注意的是那双眸子异常明亮,少女式的,里面没有矜持,没有倔傲."
琼瑶谈创作,谈女性
1988年,琼瑶回大陆时,《中国妇女报》记者高博燕,赵世民于1988年4月11日在北京建国饭店琼瑶下榻处采访了琼瑶,下面就是这次采访中琼瑶谈自己的创作和谈女性的对话.
记者问:"您写了四十多部长篇小说,经济效益是否是您的目的?"
琼瑶回答道:"最初我的一些作品是为稿费而写的.因为我要靠它来生活.后来经济不是问题了,但在台湾受过教育的人都会对你说:'属于你的,就要得到,不要放弃你应有的权利.'"
记者问:"开始读您的《窗外》和《我是一片云》,很喜欢,可再读其他的,感受似乎都差不多了."
琼瑶感动地说:"这就是我的味.在台湾有人批评我,说我的作品总是一个风格,没有突破自我.我说你不必到四川馆子去吃北京菜.我可能是一道川菜,你要觉得可口,就吃,不喜欢,可以上别的馆子.台湾的杂志多,作家也多嘛.在以后的写作中,我还要保持这样的味,这是人的个性."
记者问:"您一定了解大陆的琼瑶热吧.有人说:'琼瑶的小说是恋爱教课书.'有的说:'琼瑶给我的心提供了纯净的栖居地.'特别是有的中学生读了您的书茶饭不思,功课无心,整天躲在幻想中,您是否考虑到您的作品的社会影响?"
❹ 欧.亨利短篇小说集读后感
最后一片叶子》读后感
因这我想看到最后一片叶子掉下来,我等得不耐烦了,也想得不耐烦了,我想摆脱一切飘下去,飘下去,像一片可怜的,疲倦了的叶子那样。
——引自《最后一片叶子》
其实,我想对你们说,别再这样无聊下去了,学点吧,至少让你们觉得并非无事可做。我想对你们说,抓住青春吧,别让它从你身边飘走。
初中三年,应该是残酷的三年,因为它只来一次,而它来的时候,我们还不懂得人生,还没有做好迎接它的准备。我不想你们在走出这个大门后,回首的瞬间,有着太多的失落、后悔与心酸。
或许因为一次次地失败,你们对学习失去了信心,你们认为这一切太难太难。但即使如此,我们就可以放弃吗?
不,为什么要放弃!一直以来,我就以为自己的命运就得自己来主宰;一直以来,我就认为这世上的每一个生命都有权力活出自己的精彩;一直以来,我就把自己当作一个勇士,任何的惊险,我都要去尝试;一直以来,在每一次失落、失败后,我命令自己勇敢地站起来!
对自己的未来负责,你们想过吗?不需要别人来画上那一片叶子,让我们自己对自己说:永远都不放弃,在任何时刻!
选择:给我自己
贝尔门,一个伟大的画家。虽然他的大半生都穷困潦倒,走得是一条失败之路。但他始终有个响亮的目标——画一幅“伟大的杰作”。四十年,他都没有因自己的失败而放弃作画,他一直等待着时机。
与把自己的生命寄托于一片飘摇的叶子琼西相比,贝尔门更像一个失败的英雄。面对他,和他用生命画成的“杰作”,我们任何人都不得不肃然起敬。
然而,如果冷静地思考一下,像贝尔门这样几乎盲目的执着却并非可取。若没有最后的偶然,他将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可怜虫。在这个世界上,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既然他在画画方面没有什么天赋,不可能有更大的发展,那就应该明智些,在活下来的前提下,更换一种新的生存方式
,努力使自己活得更出色,而不必拘泥于那没有发展的绘画。
学习,就像一棵树——或许生活也是。我们不可能将每片叶子、每件事都做得很好。就像我,不可能完全地参加所有竞赛,不可能把我曾经喜爱的笛子、二胡练得样样精通,也不可能和每一个同学交成好朋友。于是,我选择放弃,我放弃了许多的叶子,放弃了二胡、笛子,放弃了我不能取得成功的数学竞赛,但我不放弃自己。放弃一些叶子,只是为了让有限的水分和养料开出我想要的花,结出我想要的果,只是为了让自己的根枝长得更粗壮,让自己有一个更有发展余地的未来。
于是,我放弃我应该放弃的,但绝不放弃自己。
❺ 老舍生平简介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老舍是满族正红旗人,北京人,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时候。
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1966年8月24日,中国作家老舍因不堪忍受红卫兵的暴力批斗,在北京太平湖投湖自尽。
拓展资料
老舍一生勤奋笔耕,创作甚丰,20世纪30年代就成为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 、 《猫城记》 、 《离婚》 、 《牛天赐传》 、 《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集《赶集》等。其《骆驼祥子》问世后蜚声文坛,曾先后被译成十几种外文。
40年代的作品有:长篇小说《火葬》 、《四世同堂》等,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贫血集》 、 《月牙集》 ,以及通俗文艺作品集《三四一》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正红旗下》 ,长篇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 ,散文杂文集《福星集》 ,剧本《龙须沟》 、 《茶馆》等。
老舍文学创作历时40年,作品多以城市人民生活为题材,爱憎分明,有强烈的正义感。人物性格鲜明,细节刻画真实。能纯熟地驾驭语言,善于准确地运用北京话表现人物、描写事件,使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老舍以讽刺幽默和诙谐轻松的风格,赢得了人民的喜爱,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抗日战争把老舍卷进了时代的漩涡。1937年10月,重新回到齐鲁大学任教的老舍,在济南行将沦陷的前夕,只身奔赴武汉。1938年 3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武汉成立,他被选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主管协会的日常事务,成为这个团体实际上的主要负责人。1939年6月,他参加全国慰劳总会北路慰问团,慰问抗战军民。
❻ 帮我弄篇《契科夫短篇小说集》读后感 ..
契诃夫短篇小说读后 之一:《变色龙》
《变色龙》是契诃夫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很短的篇幅,却活灵活现地描写了一个俄国沙皇时期的小警官奥丘梅洛夫,在处理一起狗咬人的事件时,前后五次因为对狗的主人的不同猜测而不断地发生变化,活脱脱地刻画了一个权势奴才的形象。作者不动声色、不加议论的描写,通过人物的自我表演,自我暴露,在前后矛盾丑态百出中,进行了淋漓尽致地讽刺和严峻无情的鞭笞。
契诃夫短篇小说读后 之二:《套中人》
《套中人》也是契诃夫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作品的主人公别里科夫是一个中学教员,但却是一个落后、保守、维护一切旧制度的守旧派典型人物。小说描写了别里科夫性情孤僻,胆小怕事,甚至晴天也要带上雨伞,套上雨鞋,把头缩进大衣的领子里,极力想用一层坚硬的壳把自己包裹起来,拒绝与外界接触,拒绝接受新生事物。最后悲惨地躺在棺材里才找到自己理想的归宿。套中人是俄罗斯19世纪末大革命来临前某些知识分子思想状况和精神面貌的真实写照,作者通过批判现实主义的笔触,写出了“套中人”的可悲而又不值得同情的下场。
欧·亨利的全部小说创作,一言以蔽之,它的体现了作家对健康人性与健康社会的强烈向往与追求,并有着鲜明而真实的时代印记。
它歌颂着小人物在生存中美好善良、相濡以沫的淳朴风格,尽管不无苍凉的苦笑;它揭露着那些“社会宠儿”的骄奢淫逸、尔虞我诈、寡廉鲜耻的卑劣本质,虽然表面上轻松乃至调侃;它怒斥着社会的丑恶黑暗却以“鬼脸”戏谑;它赞美着草原牧场上健美彪悍的生命体现,又暗中不无“逝者如斯”的调叹。
亨利最出色的篇章,毋庸置疑,当属描写社会底层“小人物”的作品。像众所周知的《麦琪的礼物》、《爱的奉献》、《最后的常青藤叶》、《警察与赞美诗》、《两们感恩节的绅士》等,无一不让读者在凄然一笑后,反思深沉。
如在《麦琪的礼物》中,描述一对贫苦夫妻的爱情,圣诞节即到,为了让深爱对方感到温暖,表达自己美好的情意,妻子卖了一直引以为豪的漂亮的长发,为丈夫换来一条表链,以配丈夫多年的家传金表;而当她把表链送到丈夫面前时,却发现丈夫为给她买盼望已久的一套玳瑁发梳,已经将金表卖掉。结果,夫妻各持均已无用的礼物,暗然神伤……在善良崇高的人性与冷酷无奈的生活现实的强烈对比间,读者能不感慨万千!
再如《警察与赞美诗》中,写一个流浪汉因无家可归又饥寒交迫,想寄宿监狱中熬过严冬。于是他故意以身试法,到饭馆吃饭不给钱,大喊大叫扰乱街市平静,偷顾客的雨伞,乃至有意当头警察的面调戏妇女……但均徒劳无功,根本不被“神圣”的法律所理睬,而当他站在教堂前,聆听着赞美诗,想从此振作精神、积极生活的时候,警察的大手却“庄严”地按住他的肩头:判处三个月监禁!读到此,能不使人啼笑皆非又沉思良久?
亨利描述小人物,有时也表现他们的缺憾,弱点乃至弊端,但又在具体展示过程中,更深层、更强烈地向读者剖析他们本质善良与淳朴,更真切曲折地反映出人性的复杂面。并在这展示过程中,将这复杂人性的成因与背景自然形象地揭示出来。使读者能在“社会与人”的范畴内思考,认识出更丰富的内涵。如《刎颈之交》,写真诚纯净的友谊在两个男子
共追一个姑娘的过程中可敬、可笑又可爱的表现,稍含调侃地歌颂了小人物的善良品质;如《从没有完的故事》描写一位每周只挣五块钱的贫穷女工虽一时动摇,但终于拒绝了那个玩弄女性的阔佬儿的引诱。他复杂的内心世界真实感人地表现出来,但无损于主人公的美好形象,反而增加了读者对他的敬重。
再如《两位感恩节的绅士》更味如橄榄,两位绅士,为了一个九年的默契和约定,上演了一出耐人寻味的人间悲喜剧。可爱么?委实可笑。但是在凄冷的人世间和残酷的社会中,普通小人物间的这种推己及人、相濡以沫的人文精神,能不使人笑声渐哑,终于感慨万千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