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万历十五年内容简介
万历十五年,亦即公元1587年,在西欧历史上为西班牙舰队全部出动征英的前一年;而在中国,这平平淡淡的一年中,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的事件。
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在历史学家黄仁宇的眼中,其间的关系因果,恰为历史的重点,而我们的大历史之旅,也自此开始……
《万历十五年》是黄仁宇的成名之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本书融会了他数十年人生经历与治学体会,首次以“大历史观”分析明代社会之症结,观察现代中国之来路,给人启发良多。英文原本推出后,被美国多所大学采用为教科书,并两次获得美国书卷奖历史类好书的提名。
1587年的历史事件也是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换一个视角来解读历史,世界变得更立体。1587年,在西欧历史上为西班牙舰队全部出动征英的前一年。当年,在明朝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的事件。
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其间关系因果,恰为历史的重点。其著作主旨在书中末段看出:“当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各人行动全凭儒家简单粗浅
而又无法固定的原则所限制,而法律又缺乏创造性,则其社会发展的程度,必然受到限制。即便是宗旨善良,也不能补助技术之不及。”
《万历十五年》被在“一本好书”第一季第二期节目里以话剧的形式演出。
(1)有声小说万历十五年56扩展阅读
获奖情况
本书英文本推出后,被美国多所大学采用为教科书,并两次获得美国书卷奖历史类好书的提名。且另有日文、法文、德文等版本。
《万历十五年》《增订纪念本》一部改变中国人阅读方式的经典。1982年英文版荣获美国国家书卷奖和1983年历史类好书两次提名和评论界的关注。中文版入选《新周刊》和《书城》“改革开放20年来对中国影响最大的20本书”。
作者简介
黄仁宇,湖南长沙人。早年辗转于求学、从军之途,曾梦想成为中国的拿破仑,然而时代却不允许他有这样的机缘。其后赴美研习历史,于一番逼仄煎熬之中提出大历史观,主张要“从技术上的角度看历史”,而不能简单地以道德评价笼罩一切。
中国少了一个拿破仑,却多了一个以其睿智打开人们视野的历史学家。
代表作有《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万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等。他传奇性的一生以及大历史观的由来详见自传《黄河青山——黄仁宇回忆录》。
在《万历十五年》一书中,黄仁宇用近乎平淡的笔触分析一个皇朝从兴盛走向衰颓的原因,而这些平淡的叙述自有力量,他淡然勾勒出的人生困境,即便是对历史学不感兴趣的读者,也心有戚戚焉。
Ⅱ 万历十五年,这本书怎么样,适合什么人看,谢谢
全书从五种人物的角度出发,以万历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587年为点,来深度剖析当时的政治制度,试图从制度角度来说明明朝的衰亡,这种衰亡是可悲的,亦是咎由自取的。
这是一本介于学术和商业的书籍。涵盖经济 政治 社会结构 军事 以及当世的思想的历史著作。我感觉作者贯穿始终的就是对明王朝以及类似的王朝以宗法及道德运作国家机关的分析和批评。作者以各个看似联系不怎么紧密的几个主题来分别阐述作者的观点,形式类似于小说的细致。作者分析的立场以作者自己的话来说,作者是“大历史观”的角度来研究和分析的。主要内容有《第一章——万历皇帝 第二章——首府申时行 第三章 ——世间已无张居正 第四章——活着的祖宗 第五章——海瑞-古怪的模范官僚 第六章——戚继光-孤独的将领 第七章——李贽-自相冲突的哲学家》
Ⅲ 喜马拉雅中的有声读物万历十五年中的背景音乐是什么
是电视剧大明宫词里的繁华背后这支乐曲
Ⅳ 《万历十五年》哪个版本最好
《万历十五年》 三联书局 1997.05
《万历十五年》 中华书局 2002.03
《万历十五年(增订纪念本)》 中华书局 2006.08
《万历十五年(增订本)》 中华书局 2007.01
其中,《万历十五年(增订纪念本)》 中华书局 2006.08最好
理由:这书的大陆版本来就是中华先出的。这本有纪念意义。插图做得还不错的。16开也不算大,现在很多书是这个开本的。 价格和质量也成正比
《万历十五年(增订本)》 中华书局 2007.01 ,这本没图,32开本,文字和上一本一致。
Ⅳ 《万历十五年》一书主要讲了些什么
明万历十五年,即公元1587年,在中国历史上原本是极其普通的年份.作者以该年前后的史事件及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物为中心,抽丝剥茧,梳理了中国传统社会管理层面存在的种种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索现代中国应当涉取的经验和教训。作者以其“大历史”观而闻名于世,本书中这一观念初露头角,“叙事不妨细致,但是结论却要看远不顾近”。
本书自8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出版以来,在学术界和文化界有广泛的影响。元辅张居正已去世五年,海瑞在这一年也故去了,一代名将戚继光也在年底殁了,时年29岁的努尔哈赤在东北崛起了:始建宫室,布教令于部中,禁暴乱,戢盗窃,立法制……然而朝廷却未予注意;西班牙无敌舰队即将出征英吉利,揭开世界历史新的一页……
拓展资料:
作者简介:
黄仁宇(1918-2000),湖南长沙人。早年辗转于求学、从军之途,曾梦想成为中国的拿破仑,然而时代却不允许他有这样的机缘。其后赴美研习历史,于一番逼仄煎熬之中提出大历史观,主张要"从技术人上的角度看历史",而不能简单地以道德评价笼罩一切。中国少了一个拿破仑,却多了一个以其睿智打开人们视野的历史学家。
代表作有《十六世纪时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万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等。他传奇性的一生以及大历史观的由来详见自传《黄河青山--黄仁宇回忆录》。
Ⅵ 有声读物万历十五年中的背景音乐是什么
我告诉您是电视剧大明宫词里的繁华背后这支乐曲。
Ⅶ 《万历十五年》有的发一下吧
搜一下下载很简单的。
Ⅷ 为何说《万历十五年》是一部诡异的作品
《万历十五年》虽然是一部描写明朝人物故事的书,但是从整个章节内容看来,读起来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一部小说,和历史作品的严肃性相差甚远,所以才会说《万历十五年》读起来有点诡异。书中只描写了万历皇帝和张居正,申时行,戚继光,海瑞和李贽,这部被定义为历史文学的作品,却成了一部传记小说,不得不说确实诡异。
三、《万历十五年》看着是描写历史,但更值得官员去品味。看了这本书,我们似乎更能理解高层和能臣忠臣之间的联系。读了这本书,我们会理解王朝制度溃烂的原有,也可以理解中国这么长的历史中,为什么王朝的替代会是那么的频繁,从这方面看,这本书也确实诡异。
Ⅸ 万历十五年共有多少章节及每章节大体内容
《万历十五年》总共七个章节:万历皇帝、首辅申时行、世间已无张居正、活着的祖宗、海瑞——古怪的模范官僚、戚继光——孤独的将领、李贽——自相冲突的哲学家。
一、万历皇帝
第一章介绍了受制于他人事事不能自己做主的万历皇帝。对于万历皇帝,所有人都认为他昏庸无能,但他也值得同情。他虽贵为天子却事事被他人压制,群臣在立储问题上与他针锋相对,使他最后被迫妥协。在无奈下,他用沉默向百官反抗,开始了长达三十二年的罢工。
因此,使中国的国力不断衰败,这让人十分扼腕。由于成宪的不可更改,一个年轻地皇帝没有把自己创造能力在政治生活中充分利用,他的个性也无从发挥,反而被半信半疑地引导进这乌有之乡,充当着活着的祖宗。几百年之后,他带着人们最强烈的印象,仍然体现着命运的残酷。
二、首辅申时行
第二章介绍了深谙为臣之道,处事圆滑的首辅申时行。申时行接受张居正的教训,下定决心当和事佬,除非把全部文官罢免,而代之以不同的组织和不同的原则,身为首辅只能和文官合作。他还停止了张居正的考成法。虽然谦虚抑让,申时行还是巧妙地起用潘季驯治河。
潘季驯治理黄河,成绩卓著。他以温和的态度和万历建立亲切的信任关系,并利用这个关系使皇帝的举动接近于文官集团的期望。
三、世间已无张居正
第三章介绍了出色的改革家张居正。张居正是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在他的治理下,万历朝的第一个十年,百事转苏、欣欣向荣。张居正想改变现状,但无奈根基太深无法撼动。海瑞为官清廉与体制格格不入,最终导致了悲剧命运。
当时的中国是一个以道德维系的体制,但这种道德只有圣人才能做到而大部分人都不是圣人,所以当道德与现实相差过大时,人们选择放弃道德,成为“两面派”,开始了明着一套,背着一套。
四、活着的祖宗
万历皇帝和郑贵妃由于共同的读书兴趣而真心相爱。万历皇帝想废长立幼,立郑妃的儿子。但为文官集团所不允许。于是他消极怠工,20年不理朝政。 高级职位空缺,他也不递补。在他统治的晚期,一个文官的离职就意味着一个名位的废革,因为不再有人补缺。
但制度还是在起作用,皇帝放弃职责并没有使政府瘫痪。文官集团有它多年形成的自动控制程序。派遣和升迁用抽签的方式进行。延搁立嗣责任之争也使朝臣们分裂成几派,舌战笔战不断。万历皇帝48年的统治造成了文官集团中不可收拾的局面。
由于成宪不可更改,一个年轻皇帝没有能把自己的创造能力在政治生、活中充分使用,他的个性也无从发挥。成了一个“活着的老祖宗”。
五、海瑞——古怪的模范官僚
第五章介绍了古怪的模范官吏海瑞。海瑞充分重视法律的作用并且执法不阿,但作为一个在圣经贤传培养下成长的文官,他又始终重视伦理道德的指导作用。他的一生体现了一个有教养的读书人服务于公众而牺牲自我的精神,但这种精神的实际作用却至为微薄。
海瑞为官清廉与体制格格不入,最终导致了悲剧命运。当时的中国是一个以道德维系的体制,但这种道德只有圣人才能做到而大部分人都不是圣人,所以当道德与现实相差过大时,人们选择放弃道德,成为“两面派”,开始了明着一套,背着一套。
六、戚继光——孤独的将领
第六章介绍了孤独的将领戚继光。戚继光是一个将领,他去打倭寇。在明朝军制如何落后的情况下,充分的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现实,从不做不可能做成事情,不空想做实事。明朝有此名将,军事上却难有进取,不得不说,中华历来被外地入侵都是内部不团结的时候。
七、李贽——自相冲突的哲学家
第七章介绍了自相冲突的哲学家李贽。李贽在万历十五年的后一年剃度,开始自己的精神追求。对于同时代的人,他推崇张居正,倾倒于戚继光。对于海瑞,他认为过于拘泥传统道德,只是“万古青草”。
(9)有声小说万历十五年56扩展阅读:
《万历十五年》是历史学家黄仁宇的著作。是一本改变了人们历史观念的书,它的大历史观使人们对历史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该书是黄仁宇先生的成名之作,三十年呕心力作。最早在美国出版,从1999 年第一版到现在,《万历十五年》出版二十余次,这在学术上日益边缘化的今天无疑是罕见的。
书中介绍了受制于他人事事不能自己做主的万历皇帝,深谙为臣之道,处事圆滑的首辅申时行,出色的改革家张居正,孤独的将领戚继光,古怪的模范官吏海瑞,还有自相冲突的哲学家李贽。作者写这本书时说“中国二千年来以道德代替法制至明代而极,这就是一切问题的症结。写作这本书的目的也重在说明这一点”。
书中所写的人物或身败或名裂,没有一个人功德圆满,其中缘由并非其个人所致,而是当时的制度已至山穷水尽,他们只是制度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