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有声完结 > 短篇小说春园

短篇小说春园

发布时间:2021-08-26 20:01:30

1. 浙江台州出过哪些名人

浙江台州出过的名人有:道济(济公)、方孝儒、叶文玲、王居安、叶如棠等。

1、道济(济公)

原名李修缘,南宋高僧,浙江省天台县永宁村人,后人尊称为“活佛济公”。他初在国清寺出家,后到杭州灵隐寺居住,随后住净慈寺,是一位学问渊博、行善积德的得道高僧,被列为禅宗第五十祖,杨岐派第六祖,撰有《镌峰语录》10卷。

2. 写鲁迅的文章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经典作品。我在寒假里读了这本书,他给我的感触很大。
鲁迅的作品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他的作品既不遮遮掩掩,又不追求满是好词佳句的华丽。却更能吸引读者,仿佛在给你讲故事一样。
比如范爱农的眼球白多黑少,看人总像在渺视。有比如“却仍然看见满床摆着一个“大”字”。这就是鲁迅在描写人外貌特征和习性时的特别手法。他可以生动地表现出一个人的特点,又增加了幽默感。
鲁迅不管是对他人的赞扬或批评以及对那人的各种看法,都豪不掩饰地写出来。因此,我比较喜欢他的文章。例如〈阿长与山海经〉。内容大概是这样的:长妈妈是我的保姆,起先,我很讨厌她,特别是她的切切察察,而且她睡相极不好,但她也懂得许多有趣的礼节,是我不耐烦的。之后,她给我讲“长毛”欺压百姓的残忍故事,他伟大的神力让我敬佩。然后,在我极度渴望者〈山海经〉时,阿长为我买来了。我又一次对她敬佩。最后,她辞了人世,我默默为她祈祷。本文由我一次一次对她态度的转变,突出了阿长的朴实。
〈朝花夕拾〉十分耐人寻味,它反映着封建社会的种种陋习:有写人吃血馒头,吃人肉。人们迷信,古板,缠足,互相欺诈等等都受到了鲁迅强烈的批判,也让我不由得为那些人们感到悲哀。
如今,中国还有很多陋习,我想我会改变它们,把祖国建设得更美好。

3. 老舍写(月牙儿)的写作背景

、《月牙儿》
《月牙儿》,中篇小说,老舍著。《月牙儿》全文以月牙儿为线索,作者以散文诗的笔法塑造了一个可怜、可敬、可叹的形象,描绘了一个丑恶而凄冷的旧社会,令人回味无穷。
编辑本段——《月牙儿》故事梗概
民国初年,感化院女工宿舍的地铺上,孤零零坐着暗娼韩月容,望着窗外的月牙儿,她思绪万千。小时候,去世的父亲被人放在一口破棺材里抬走了。送葬时母亲那一声声惨绝的哭喊,她至今记忆犹新。以后,母亲给人洗衣服,一闲下来就坐在院子里发呆。八岁的月容懂事了,母亲当掉家中所有的东西来维持生计。有一天,一顶大红轿子来接母亲,此后的那段好日子使她终生难忘。新爸爸供月容母女衣食,还送她去小学校读书,可是,好景不长,新爸爸在一次意外事故中死了,母女俩一下又陷入衣食无着落的困境。母亲找不到工作,唐婶来找母亲说事。一天放学回家,她看见从母亲屋里走出一个猬琐的男人,那狗男人还上前调戏她,月容一气之下搬到学校去住。过了几个月,母亲来学校找月容,含泪告诉她自己又要嫁人了,月容没有原谅母亲。月容小学毕业了,当她在社会上经历了一次次的磨难后,才慢慢理解了母亲。月容没有找到工作,一个叫高俊生的男人主动为她安排住处,陪她散步,还答应一定帮她找个好工作,月容以身相许。当她发现高俊生是骗子时,只能忍气吞声一走了之。月容来到春园楼当女招待,一个叫康先生的人用花言巧语想占有她,月容反抗挣脱,但为此而丢掉饭碗。月容遇到高俊生的妻子,从高妻的话中她悟出了一个道理:体面和道德是有钱人说给别人听的,对穷人,填饱肚子才是最大的真理。月容终于走上了与母亲相同的道路,她从各种各样的男人身上拼命地挣钱,然后悄悄地给已经沦为乞丐的母亲送去,后来月容染上花柳病,凄凉地躺在床上等死,母亲闻讯来到她的床前,母女俩抱头痛哭。新区长上任,要扫清暗门子,然而新区长不是别人,正是调戏过她的康先生。月容被巡警抓进感化院,她宁愿在阴暗的牢房里永远住下去,因为外面并不比这里好多少。
编辑本段——《月牙儿》全文

是的,我又看见月牙儿了,带着点寒气的一钩儿浅金。多少次了,我看见跟现在这个月牙儿一样的月牙儿;多少次了。它带着种种不同的感情,种种不同的景物,当我‘坐定了看它,它一次一次的在我记忆中的碧云上斜挂着。它唤醒了我的记忆,象一阵晚风吹破一朵欲睡的花。

4. 读书笔记20篇 一个摘抄 下面跟着赏析 又一个摘抄下面又是赏析..20篇好的+追加50分

第1篇
放下烦恼,收获一片清凉
人生的烦恼太多了,碰到大烦恼,有时顶不住,真想放弃,但我们的家庭、亲情、工作、乃至生命,是不能轻言放弃的,而执着的粘在烦恼上面,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走入死胡同里。
那怎么办呢?
道德经言: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无为,无为就是放下,真放下了就能无为无不为。你看,弥勒菩萨最聪明的就是开怀大笑,因为他大肚能容;还有一个叫“布袋和尚”的,为什么叫布袋呢?因为布袋一般象征我们的烦恼、我们的稚拙、我们的负担,但是一般人提着这个烦恼却放不下。“布袋和尚”就是警醒让我们放下烦恼,放下执着,放下种种无谓的忧虑,把它踩在脚下,放下烦恼,就可以保持快乐。
仔细体味一下我们的现实生活,其实原来是有许多快的理由的,但我们常因一些错误的观点和看法,太富于想象和挑剔,而不能愉快地躲过每一天,甚至抛弃了生活中的乐趣,环顾我们的周围,总是有一些人对一切事物漠不关心,整日郁郁寡欢,如同世界末日来临。不想、不感兴趣是他们对每件事的回应,又听到太多的人说:这个世界容不下我,同学,朋友,乃至亲人都不了解我—又烦又没劲!
生活到底是沉重的。还是轻松的?这全依赖于我们怎么去看待它。生活中会遇到好多烦恼,如果你摆脱不了它,那他就会如影随形地伴随在你左右,生活就成了一副重重的担子。
一觉醒来又是新的一天,太阳不是每天都照常升起吗?放下烦恼和忧愁,生活原来可以如此简单。
放下烦恼,实际上就是找到适合自己排解压抑,释放身心的方式。
比如,我们有可以背上简单的行囊,到自己向往已久的地方去。不必与谁为伴,就自己一个人,天马行空,自在逍遥。我们可以如孩童般滚过一片青青的草地,找寻回儿时的天真与顽皮,也可以在心灵的高山无所顾忌的大喊一声,打破这宁静的时刻,让孤独的内心得到释放的快乐。无论生活多么繁重,我们都应在尘世的喧嚣中,找到这份不可多得的静谧,在疲惫中给自己心灵一点小憩,让自己属于自己,让自己解剖自己,让自己鼓励自己,让自己做回自己。。。。。。
我们也可以在一个月夜漫步到江边,伫立在无声的空旷中,感受一份轻灵。让心灵远离尘嚣纷乱的世界,默默地体察花香,聆听鸟鸣。欣赏自然带给的乐趣,静静地沉静在自己的遐想中。抬头仰望明月,让心随着天边的思绪飘飞。此时,这个世界属于我,我也拥有了整个世界。
我们还可以品一品香茗,在烟雾缭绕中慵懒的翻阅一本好书。让自己的这份难得的宁静中,去书中解读关于生活,关于情感的文字,可以被书中的人物打动,时而哈哈大笑,时而静静地流泪。这时的我们卸掉了生活的面具,返璞归真,不带任何伪饰的成分,抑或是微笑,这笑也是甜甜的,抑或是流泪。这泪也是快乐和满足的。
我们更可以播放轻缓的温柔的小夜曲,静静地躺在床上,什么都不想,只让自己沉浸在难得营造的氛围里,让身心此刻回归。
赏析:
这篇文章,作者用了生动形象的语言,打动读者的心!用轻缓、静静、沉浸等词语,让读者沉醉,题目就让人耳目一新,第一段,用问句结束,让人感到,在与读者交谈!!
第二篇
哭泣的圆明园
一直以为,圆明园是哭泣的。八国联军蹂躏着她的肌体,摧毁着她的骨骼,冲天大火燃烧的是一个民族的自尊,百多年的疼痛如那西洋楼的残臂断垣穿越百年的风雨永远存在——伫立在那西洋楼大水法的遗址前,我无法不感受圆明园的疼痛,感受一个民族的屈辱和疼痛,是那种切肤的痛。

是十年前,去的圆明园。没有人愿去,说是那么远,又没啥看的。我说我肯定要去。

是阴凄凄的天,是冷嗖嗖的细雨,和着秋风如刀子一般刮在脸上.沿着浩淼的湖水,我走啊走的,不见一个人影儿。最后,终于走到了那大水法遗址——尽管多少次从图片上,从教科书中见过这遗址的照片,可当我立在苍苍的天空下,真实地面对着这一片一地一旷野的玉白石块时,仍感到那来自心底的震撼!依旧华美——我抚摸着那冰冰凉凉的玉石纹理;依旧精致——那欧式的曲线流畅又不羁;依旧贵族——断碎的罗马石柱在苍天下笔直出一派伟岸和傲然。后来我就流泪了,好在周围没人,我没带相机,但那些石块、石柱、石雕连同那灰苍苍的天空一起烙在了脑海,成为心房上一幅水不磨灭的壁画。

十年后的今日,我说,再去圆明园。对我来说,去圆明园是一种凭吊,一种拜谒,甚至是一种提醒。说出这些我不怕别人说我矫情,我就是这样想的。

进了圆明园,才发现今非昔比。十年前的清寂不复存在,曾经寂静的圆明园一片喧嚣。柳绿桃红藤紫,满目春色也罢,昔日皇族的休闲园址,也该平常百姓流连赏目,门票从五角涨到二十五元也罢,这遗址这偌大的园子要人管理也得养活自己。装饰华丽的人力车左右缠着:去福海?去绮春风?就十元,拖您去西洋楼您哪!谢了您哪,我说,我就是想自个儿走走。

往前,沿着湖边再往前,穿过紫藤架,右拐,是了,是遗址,大水法遗址。

想不到的是西洋楼遗址这儿,竟也有这许多的人!一群系着红领巾的孩子尖叫着互掷着石子,一群看来是高中生或是中专生的少男少女咬着冰棍儿在海宴堂遗址前高声唱着“对面的女孩走过来走过来”;几位看上去似干部样的人笑眯眯地摆好阵势在镌刻着“圆明园”字样的大理石碑前照像,那捧着相机的说:笑!笑啊!这群人就腆着发福的肚皮蠢蠢地笑了。在大水法遗址前,就是那小时在书中看到,十年前在那儿哭泣的五根大罗马柱那儿,一对情侣旁若无人地拥抱亲吻!

刹那,我有点不知所措。亲吻示爱干嘛到这大水法遗址面前呢?在这样残破颓败的乱石间,怎么笑得出来?要唱歌蛮好去那桃红柳绿的绮春园、长春园或是泛舟福海啊!看着这群在破碎的石块遗址前欢笑的老老少少,仰首凝视那高高而破残的罗马柱,眼眶和心口就都隐隐地疼起来。历史呢?耻辱呢?血性呢?!

前些年,曾经围绕这圆明园需不需要重建有过争论,结果是理智的人们理解了废墟的价值,尊重了历史留给我们残酷的真实,这片废墟留下了。当时,我是为留下拍案叫好。可今日见到这么多在废墟上在遗址前欢笑嘻闹的人群,我有点怀疑留下的必要了,在经过那么多岁月之后,眼前这般断壁残垣,还能提醒人们对一个多世纪前那场噩梦的记忆,那场中华民族的灾难与奇耻大辱?!

该是来圆明园,天就要阴的。一阵沙尘扑面而来,豆大的雨点砸了下来,劈头劈脸,欢笑的人群直往外冲。剩下我一人,静静地,在洁白的石块上坐下,对着这大水法遗址,对着这华美残破的罗马石柱,和苍天,和这些断壁残垣一起落泪哭泣……
赏析:

这篇文章写得很好,他把圆明园拟作成人——哭泣的,而且通过自己十年后再去圆明园,看到的事,抒发了自己的感情。文章中用了很多生动的词语,让人感觉好像身临其境,在刻画人物的同时,也告诉了我们,要勿忘国耻。
第3篇
一去不复返?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赏析:
文章用生动、精彩的语言,表达出对过往日子的留念,深情的呐喊、文章用了很多疑问句,体现了作者心中的不满,希望大家珍惜现在的一切!!
第4篇
月,阙也

“月,阙也”那是一本二千年前的文学专书的解释。阙,就是“缺”的意思。

那解释使我着迷。

曾国藩把自己的住所题作“求阙斋”,求缺?为什么?为什么不求完美?

那斋名也使我着迷。

“阙”有什么好呢?“阙”简直有点像古中国性格中的一部分,我渐渐爱上了阙的境界。

我不再爱花好月圆了吗?不是的,我只是开始了解花开是一种偶然,但我同时学会了爱它们月不圆花不开的“常态”。

在中国的传统里,“天残地缺”或“天聋地哑”的说法几乎是毫无疑问地被一般人所接受。也许由于长期的患难困顿,中国神话对天地的解释常是令人惊讶的。

在《淮南子》里,我们发现中国的天空和中国的大地都是曾经受伤的。女娲以其柔和的慈手补缀抚平了一切残破。当时,天穿了,女娲炼五色石补了天。地摇了,女娲折断了神鳌的脚爪垫稳了四极(多像老祖母叠起报纸垫桌子腿)。她又像一个能干的主妇,扫了一堆芦灰,止住了洪水。'

中国人一直相信天地也有其残缺。

我非常喜欢中国西南部有一少数民族的神话,他们说,天地是男神女神合造的。当时男神负责造天,女神负责造地。等他们各自分头完成了天地而打算合在一起的时候,可怕的事发生了;女神太勤快,她们把地造得太大,以至于跟天没办法合得起来了。但是,他们终于想到了一龊冒旆ǎ 前训卣鄣 似鹄矗 纬筛呱降凸龋 缓螅 蟮夭判楹掀鹄戳恕?nbsp;

是不是西南的崇山峻岭给他们灵感,使他们想起这则神话呢?

天地是有缺陷的,但缺陷造成了皱折,皱折造成了奇峰幽谷之美。月亮是不能常圆的,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当我们心平气和地承认这一切缺陷的时候,我们忽然发觉没有什么是不可以接受的。

在另一则汉民族的神话里,说到大地曾被共工氏撞不周山时撞歪了——从此“地陷东南”,长江黄河便一路浩浩森森地向东流去,流出几千里的惊心动魄的风景。而天空也在当时被一起撞歪了,不过歪的方向相反,是歪向西北,据说日月星辰因此哗啦一声大部分都倒到那个方向去了。如果某个夏夜我们抬头而看,忽然发现群星灼灼然的方向,就让我们相信,属于中国的天空是“天倾西北”的吧!

五千年来,汉民族便在这歪倒倾斜的天地之间挺直脊骨生活下去,只因我们相信残缺不但是可以接受的,而且是美丽的。

而月亮,到底曾经真正圆过吗?人生世上其实也没有看过真正圆的东西,一张葱油)饼不够圆,一块镍市也不够圆,即使是圆规画的圆,如果用高度显微镜来看也不可能圆得很完美。

真正的圆存在于理念之中,而在现实的世界里,我们只能做圆的“复制品”。就现实的操作而言,一截圆规上的铅笔心在画圆的起点和终点时,已经粗细不一样了。

所有的天体远看都呈球形,但并不是绝对的圆,地球是约略近于椭圆形。

就算我们承认月亮约略的圆光也算圆,它也是“方其圆时,即其缺时”。有如十二点正的钟声,当你听到钟声时,已经不是十二点了。

此外,我们更可以换个角度看。我们说月圆月阙其实是受我们有限的视觉所欺骗。有盈虚变化的是月光,而不是月球本身。月何尝圆,又何尝缺,它只不过像地球一样不增不减的兀自圆着——以它那不十分圆的圆。

花朝月夕,固然是好的,只是真正的看花人那一刻不能赏花?在初生的绿芽嫩嫩怯怯的探头出土时,花已暗藏在那里。当柔软的枝条试探地在大气中舒手舒脚时,花隐在那里。当蓓蕾悄然结胎时,花在那里。当花瓣怒张时,花在那里。当香销红黯委地成泥的时候,花仍在那里。当一场雨后只见满丛绿肥的时候,花还在那里。当果实成熟时,花恒在那里,甚至当果核深埋地下时,花依然在那里。

或见或不见,花总在那里。或盈或缺,月总在那里,不要做一朝的看花人吧!不要)做一夕的赏月人吧!人生在世那一刻不美好完满?那一刹不该顶礼膜拜感激欢欣呢?

因为我们爱过圆月,让我们也爱缺月吧——它们原是同一个月亮啊!

赏析:
没有完美,有圆有缺才有欢有喜,有情意 !不要因为暂时的形象,而做出鲁莽的决策!!
第5篇:
汉语,我想对你哭----我爱语文,所以我哭泣

武汉大学某教授在一次讲演中曾不无感慨地说到,汉语现在已经成为了一种弱势语言、一种第二阶级的语言。在座的富有自由辩论精神的学子们一片哗然,纷纷以"语言是没有阶级性的"观点反驳。但在听了演讲者的"一个外国人晋职、升中学、上大学、考研究生、攻博,需要考我们汉语吗?"的反问之后,全场寂然。

我不否认,今天我们必须学习西方科技知识,掌握其语言,了解其文化。但是,如果我们普通陷入对外国语言(这里主要是指英语)的畸形崇拜,那么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关系到本民族文化生存前景的严重问题。

随处张贴的花花绿绿的考研英语培训班广告,已是当下大学校园风景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2002年的硕士研究生录取工作刚刚结束,2003年的考研英语培训广告已是铺天盖地。广告上的授课"明星"近十年间换了一拨又一拨。这些来自皇城脚下的专家们,每年自9月份开始,便在中国的上空飞来飞去,给各大城市带去广告上所标榜的"来自当年命题组的消息"。一次串讲门票的票价往往高达百元以上,但听者仍有数千之众,盛况直追二流影视歌星走穴。

大多听讲者也明白在那种狂热的气氛里,是难以学到什么新东西的,但他们认为,即便花费时间、金钱换来一种心理上的平衡也值得。因为,英语对于考研者来说,具有一票否决的作用,它早已成为考研游戏的前提。而且,随着竞争者日众,它的难度也不断水涨船高。具体地说,一个报考中国现当代文学甚至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考生,如果英语不达"国家线"的话,即便专业再优异也是白搭。相反,专业水平平庸,英语成绩突出的考生,却往往成了录取的亮点。

这种游戏规则给人这样一种错觉:似乎关于中国文学、历史、哲学等领域的研究,都仰赖于西方的汉学,因而英语是应当掌握的首要工具。每一年的硕士研究生录取结束之后,常常听到老师们十分遗憾地感叹:某某同学专业优异,此次英语稍差而无法招纳门下。即便有个别幸运者在英语距线一两分的情况下,经导师多方奔走"拉"了进来,但补那一两分之缺需数万元,穷学生背着沉重的债务,又如何专心学业?

太多英语系的专科、本科毕业生,在对所报考的专业知之甚少,甚至此前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却凭借英语专业优势挤进去堂皇读之。而以我所见,这种情况在博士生招生中更是见怪不怪。在武汉这两年,大学英语系讲师、副教授在没读一天中文的情况下,利用几本文学史考中文系博士似乎成了一种时髦。他们都即考即中,甚至个别人中文专业课程只有五十几分,但凭"强大"的英语专业优势一样鹤立鸡群,真让那些在专业领域兀兀穷年者羡慕、嫉妒。有人发出这样的感叹:在中国,出身英语专业攻取任何学位,只要愿意,都如探囊取物一般。这一中国特色又如何叫人对英语保持冷静呢?

然而,我们对英语的态度又是矛盾的。我们真的重视英语吗?2000年武汉大学博士生录取的英语线,划为:应届、往届的文科考生分别是55分、50分,而理科应届、往届考生分别只需50分、45分。也就是说大家同是博士生,在英语卷面分只有100分的情况下可以相差10分之巨。而且,更让人不解的是,一个研究空间物理的博士生与一个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博士生究竟哪一个更需要英语?

我不知道是否有专业人士,对我国的硕士和某些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入学英语考试题产生过质疑。我真的很怀疑,卷面上那些卖弄似的找出的一些连老外们也早已不计较的语法问题和针对4到5篇断章取义的短文,设计一些谜语般的选择题这些考试方式,是否就是对培养专业研究者英语水准的一个合理测度。华中师范大学英语系一位曾在美国做访问学者一年的副教授,在湖北省2001年度博士生入学英语考试中才取得了57分的成绩。可以想见,那该是一份怎样坚决要把人考"倒"的英语试卷!

我绝不是一个文化本位主义者,从不怀疑外语对于培养专业研究人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我认为,把外语作为最重要的甚至几乎是惟一重要的录取标准则是荒唐的。我们为什么不能把英语的门槛放低一点、实用一点,让考生多一些精力关注专业领域,同时也给导师多一点选择的空间呢?

在一次研讨会上,福建的南帆先生在发言中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前景表示深深隐忧。因为当代大学生,包括中文系学生,对汉语表现出了令人震惊的冷漠。这种冷漠源于--在现今找到一个"含金量"高的工作只需要学好两项技能,那便是英语和计算机。我自己也曾在讲授现代文学的课堂上遭遇到一位女生的质问:"老师,我们学这些有什么用?"在这个工具理性极度膨胀的时代里,她让我无言以对。

近年来,在一些城市办学条件比较好的学校,纷纷实践中、英双语教学,以此自抬身价。我们对英语的态度终究又迈出了"更具有决定意义的一大步"。以前只是在英语课上老师教、学生学,到现在各科老师一齐努力,让中国学生有呆在英、美课堂上的感觉,多么良苦的用心!而双语幼儿园就更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我们喊了许多"要从娃娃抓起"的口号,我认为只有"学英语从娃娃抓起"做得最令人满意。

与之恰成对比的是,我们年轻一代对本民族传统文化态度的冷漠,了解的浅陋。我参加过湖南省的高考作文评阅工作,在所阅过的近两千篇文章中,很少能看到字句完全通顺的,更无以奢谈文采,而太多"准大学生们"在文字中所体现出的对题旨把握的模糊、表达的幼稚、取材的单一和价值观念的混乱真是让人惊叹!

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不可遏止的世界趋势。面对强势文化的入侵,我们知道其他民族是怎样对待自己的语言和文化的吗?多数时间在美国教书的法国人德里达来北京大学作演讲的时候,开始打算应学生要求用英语,但法国领事馆坚持要他用法语,因为他是法国人。几十年前,美籍华人丁肇中先生在诺贝尔奖的颁奖台上致答词时,这位英语远比汉语讲得流利的科学家,却坚决要讲汉语,就因为那是母语。据说在德国的讲台上授课,政府规定一律都得用德语。而在许多最需要使用本民族语言的国际讲坛上,我们却听到了中国代表的满口洋话。最近惊闻武汉某著名大学也要实行双语教学,据说包括其中文专业也不能幸免。如果这消息确实,那么在中国大学的课堂上使用英语讲授汉语言文学,将成为世界教育传播史上的一大奇观……

我们小时候都学过《最后一课》。我想这篇体现一种语言命运的著名短篇小说之所以引起全世界的共鸣,是因为那位老师在最后一课上,表达了一个超越民族界限的感叹:法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这句话可以置换为: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都是最美丽的。遗憾的是,这种美丽往往只有在危及语言存亡的时候,才体会得出。我们非得扮演一回那个不成器的小学生吗?

英语对于我们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狼来了"。来了一匹我们不能赶走也无法赶走的"狼"。但我想,即便我们没有气度、勇气、胆识、能力与之共舞,也不至于要把我们的孩子以及我们身上的好肉都送到它的嘴里,任其撕咬吧?

汉语,我想对你哭!
赏析:
制度的腐朽,比官员的腐败,更可怕。现在一个大学生,甚至一个研究生,一篇文章写不好,是大学生或研究生的无能,还是教育制度的失败?教育是民族的未来,为什么不把最民族,最根本的东西放在第一位?让我们热爱汉语!热爱祖国!

5. 我国四大古典公案小说指的是什么

包公案 包拯

狄公案 狄仁杰

海公案 海瑞

施公案 施世纶(鹿鼎记中,被韦小宝捉弄的台湾降将施琅的后代)

6. 鲁迅写的《坟》前序是什么

图书简介】-鲁迅散文诗歌全编如果说鲁迅的小说与杂文是偏于“为别人”写的,那么他的散文(特别是《野草》这样的散文诗)则是偏于“为自己”写的,也就是说,他要借散文这样一种更具个人性的文体,来相对真实与深入地来展现其个人存在——个体生命的存在与文学个人话语的存在:这就是鲁迅的散文的特殊价值所在。阅读鲁迅的散文和诗歌,自有一种特殊的意味:它会帮助我们走近鲁迅的生命个体,这将是一次心灵的相遇……本书收入鲁迅自己编定的回忆记事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中的散文作品,及收录在鲁迅其他作品集中的散文作品;同时收入鲁迅一生创作的六十余首新旧体诗歌。[看更多]【图书目录】-鲁迅散文诗歌全编散文全编朝花夕拾小引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朝花夕拾》后记辛亥游录《域外小说集》序智识即罪恶无题说胡须《陶元庆氏西洋绘画展览会目录》序俄文译本《阿Q正传》序及著者自叙传略杂忆记念刘和珍君《穷人》小引记“发薪”上海通信厦门通信厦门通信(二)《阿Q正传》的成因厦门通信(三)海上通信答有恒先生怎么写——夜记之一再谈香港在钟楼上——夜记之二谈所谓“大内档案”看司徒乔君的画叶永蓁做《小小十年》小引柔石作《二月》小引我和《语丝》的始终鲁迅自传《淑姿的信》序英译本《短篇小说选集》自序为了忘却的记念看萧和“看萧的人们”记我怎么做起小说来我的种痘《守常全集》题记《北平笺谱》序《引玉集》后记自传忆韦素园君忆刘半农君从孩子的照相说起萧红作《生死场》序陀思妥夫斯基的事我的第一个师父白莽作《孩儿塔》序“这也是生活”死女吊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野草》题辞秋夜影的告别求乞者复仇复仇(其二)希望雪风筝好的故事过客死火狗的驳诘失掉的好地狱墓碣文颓败线的颤动立论死后这样的战士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腊叶淡淡的血痕中一觉自言自语随感录六十六生命的路无题为“俄国歌剧团”烽话五则战士和苍蝇夏三虫杂感小杂感夜颂秋夜纪游喝茶死所半夏小集《呐喊》自序《热风》题记《华盖集》题记《华盖集续编》小引《坟》题记写在《坟》后面《而已集》题辞《三闲集》序言《二心集》序言《自选集》自序《两地书》序言《伪自由书》前记《准风月谈》前记《南腔北调集》题记《花边文学》序言《且介亭杂文》序言《且介亭杂文二集》序言《集外集》序言诗歌全编别诸弟莲蓬人庚子送灶即事祭书神文惜花四律步湘州藏春园主人元韵和仲弟送别元韵并跋挽丁耀卿题照赠仲弟哀范君三章哭范爱农梦爱之神桃花他们的花园人与时他我的失恋——拟古的新打油诗替豆萁伸冤吊卢骚题赠冯蕙熹赠邬其山自题小像无题二首(大江日夜向东流)送O.E.君携兰归国无题(大野多钩棘)湘灵歌送增田涉君归国好东西歌公民科歌南京民谣“言词争执”歌无题(血沃中原肥劲草)偶成赠蓬子一二八战后作自嘲教授杂咏所闻答客诮无题二首(故乡黯黯锁玄云)无题(洞庭木落楚天高)二十二年元旦赠画师题《呐喊》无题(惯于长夜过春时)题《彷徨》吊大学生学生和玉佛悼杨铨题三义塔无题(禹域多飞将)悼丁君赠人无题(一枝清采妥湘灵)酉年秋偶成阻郁达夫移家杭州闻谣戏作戌年初夏偶作赠日本歌人秋夜偶成题《芥子园画谱三集》赠许广平“天生蛮性”——为“江浙人”所不懂的亥年残秋偶作

7. 鲁迅著名作品

《呐喊》(短篇小说集)1923,新潮社
《中国小说史略》(上下卷)1923一1924,新潮社
《热风》(杂文集)1925,北新
《彷徨》(短篇小说集)1926,北新
《华盖集》(杂文集)1926,北新
《华盖集续编》(杂文集)1927,北新
《坟》(论文、杂文集)1927,未名社
《野草》(散文诗集)t927.北新
《朝花夕拾》(散文集)1928,未名社
《而已集》(杂文集)1928,北新
《三闲集》(杂文集)1932,北新
《二心集》(杂文集)1932,合众书店
《鲁迅自选集》1933,天马
《两地书》(书信集)与景宋合著,1933,青光书局
《伪自由书》(杂文集)1933,青光书局
《鲁迅杂感选集》瞿秋白编选,1933,青光书局
《南腔北调集》(杂文集)1934,同文书局
《拾零集》1934,合众书店
《准风月谈》(杂文集)1934,兴中书局
《集外集》杨霁云编,鲁迅校订,1935,群众图书公司
《门外文谈》(论文)1935,天马
《故事新编》(小说集)1936,文生
《花边文学》(杂文集)1936,联华书局
《且介亭杂文》(杂文集)1936,三闲书屋
《夜记》(杂文集,后编入《且介亭杂文末编)1937,文生
《且介亭杂文二集》(杂文集)1937,三闲书屋
《且介亭杂文末编》(杂文集)1937,三闲书屋
《鲁迅书简》(影印本)许广平编定,1937,三闲书屋
《鲁迅全集》(1一20卷,收著作、译文和辑录的古籍)1938,鲁迅全集出版社
《集外集拾遗》(综合集)1938,鲁迅全集出版社
《汉文学史纲要》(文学史)1941,鲁迅全集出版社
《鲁迅全集补遗》唐韬编,1946,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书简》许广平编,1946,鲁迅全集出版社
《鲁迅日记》(影印本)1951,上海出版公司;铅印本,1959,人文
《鲁迅选集》1952,开明
《鲁迅小说集》1952,人文
《鲁迅全集补遗续编》唐韬编,1952,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书简补遗》吴元坎辑,1952、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全集》(1-lO卷)1956-1958,人文
《鲁迅选集。(1一2卷)1956-1958,中青
《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文学史)1958,三联
《鲁迅选集》(上下册)1959,人文
《鲁迅书简》(致日本友人增田涉)1972,人民日报社
《鲁迅诗稿》1976,文物;1981,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鲁迅书信集》(上下卷,收《两地书》以外书信1381封)1976,人文
《鲁迅佚文集》1976,解放军报社
《鲁迅书简》(致曹靖华)1976,上海人民
《鲁迅手稿全集》(书信8册,日记6册)1978一1980,文物
《鲁迅致许广平书简》1980,河北人民
《鲁迅全集》(1-16卷)1981,人文
鲁迅全集卷一(坟 热风 呐喊)
鲁迅全集卷二(彷徨 野草 朝花夕拾 故事新编)
鲁迅全集卷三(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 而已集)
鲁迅全集卷四(三闲集 二心集 南腔北调集)
鲁迅全集卷五(伪自由书 准风月谈 花边文学)
鲁迅全集卷六(且介亭杂文 且介亭杂文二集 且介亭杂文末编)
鲁迅全集卷七(集外集 集外集拾遗)
鲁迅全集卷八(集外集拾遗补编)

37

8. 求几篇篇幅较短的日本优美文章。

散文可以吗 如清少纳言的《枕草子》谷崎润一郎的《阴翳礼赞》谷崎松子的《樱》川端康成的《秋之野》西胁顺三郎的《自然的哀愁》

9. 鲁迅写了哪些散文

鲁迅的散文集只有《朝花夕拾》。包括:

狗·猫·鼠
阿长与《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

这些篇。如果你只要三个,这些里最著名的三篇应该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

散文诗就还有《野草》《故乡》

如果散文的定义宽一点可以包括杂文,那就还有《坟》《热风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华盖集续编的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花边文学》《伪自由书》《附集》《准风月谈》《集外集》《且介亭杂文集》《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

集子中文章内容可以在网络上找~链接如下:

希望满意~

阅读全文

与短篇小说春园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极品修真强少有声小说下载 浏览:86
女局长的丝袜小说全集 浏览:430
穿越小说女主楚嫣然 浏览:151
女尊男主宅斗小说推荐 浏览:473
玄幻小说中的最强神眼 浏览:500
女主叫春心的穿越小说 浏览:578
泰克斯芬利同人小说 浏览:291
写隋唐的穿越小说 浏览:631
小说推荐九库阅读 浏览:499
写刺客信条的无限小说 浏览:922
男主有腿疾的穿越小说 浏览:695
神豪奶爸系统小说 浏览:420
qq阅读小说推荐 浏览:46
穿越重生女强架空完结小说排行榜 浏览:388
分析小说人物形象ppt 浏览:741
不败战神小说阅读 浏览:205
乌桓小说主角 浏览:195
破案刑侦小说排行榜 浏览:319
中考小说阅读训练解析 浏览:250
巨肉的都市小说 浏览: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