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有声完结 > 黄雀记短篇小说

黄雀记短篇小说

发布时间:2021-08-27 15:50:01

A. 茅盾文学奖历届获奖作品都有哪些

一、第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77—1981)

1、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是农民作家周克芹所著的长篇小说,发表于《红岩》1979年2期。

小说以1975年冬工作组来到四川农村开展整顿工作为背景,描写老农许茂和他的几个女儿悲欢离合的故事,反映十年动乱给农民带来的灾难及农民的抗争和追求。原是农村积极分子的许茂在是非颠倒的年代里变得孤僻自私,暴躁不安。他的四女儿许秀云的遭遇最为不幸。

2、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

《冬天里的春天》是当代作家李国文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81年。

小说以某大型军工动力厂党委书记兼厂长于而龙回到阔别三十多年的游击根据地查找暗杀自己妻子芦花的凶手为线索,通过对他回故乡三天之中的经历、见闻、联想、回忆等的叙述,概括了近四十年间的社会生活内容。

二、第二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82—1984)

1、李准《黄河东流去》

《黄河东流去》是李凖所著小说。该书作为李凖惟一的一部长篇小说,饱含了作者巨大的心血。作品分为上下两集,其中上集完成于1978年,下集完成于1984年,最初由北京出版社出版。

该书以1938年日本侵略军进入中原,溃退南逃的国民党军队扒开黄河花园口大堤,淹没河南、江苏、安徽三省四十四县,一千多万人遭灾的历史事件为背景,描写了黄泛区人民从1938年到1948年经历的深重灾难和可歌可泣的斗争。

2、张洁《沉重的翅膀》

《沉重的翅膀》是现代作家张洁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81年。

《沉重的翅膀》是中国反映四化建设、工业改革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该小说叙述重工业部副部长郑子云支持曙光汽车制造厂厂长陈咏明进行改革,却遭部长田守诚反对。女记者叶知秋写了有关陈咏明改革的报告文学,反响很大,但有人借机造谣中伤郑子云。田守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暗中也与郑子云展开较量。

三、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85—1988)

1、路遥《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是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小说。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1986年12月首次出版。

该书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2、凌力《少年天子》

《少年天子》是作家凌力创作的长篇小说,于1987年首次出版。

《少年天子》讲述面临明、清鼎革之际的严峻局面,顺治励精图治,力求变革,但不断受到朝庭保守势力的阻挠,最终以政治上的失败、爱情的幻灭,走完了他短暂的一生。小说结构严谨,风格凝重,语言流畅。

四、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89—1994)

1、王火《战争和人》

《战争和人》 是作家王火创作的长篇小说,1987年—1992年出版分为三部出版,1993年首次结集出版。

全书以三部独立却又互相联系的的小说构成三部曲的形式,可以独立成文,也可首尾相衔,分别讲述了抗日战争前中后三个时期以国民党内部为视点的中国政局时局的变化。全书结构宏大,心理描写丰富细致,情节引人入胜。

2、陈忠实《白鹿原》

《白鹿原》是作家陈忠实的代表作,这部长篇小说共50余万字,由陈忠实历时六年创作完成。

该小说以陕西关中地区白鹿原上白鹿村为缩影,通过讲述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表现了从清朝末年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变化。

五、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95—1998)

1、张平《抉择》

《抉择》是当代作家张平著长篇小说,1997年首次出版。《抉择》以现实生活中大中型企业的艰难为背景,描述了一群领导干部腐败和广大群众反腐败的激烈斗争。

《抉择》展现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反腐败工作的复杂性和紧迫性,塑造了李高成这样一位对党和国家的事业忠贞不渝、大义凛然,为国家利益抛却个人情义的反腐败英雄形象,洋溢着一种理想主义、英雄主义的激扬澎湃之情。

2、阿来《尘埃落定》

《尘埃落定》是藏族作家阿来的一部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98年。

小说描写一个声势显赫的康巴藏族土司,在酒后和汉族太太生了一个傻瓜儿子。这个人人都认定的傻子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但却有超时代的预感和举止,并成为土司制度兴衰的见证人。小说展现了独特的藏族风情及土司制度的浪漫和神秘。

六、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99—2002)

1、熊召政《张居正》

《张居正》是熊召政创作的长篇小说,共有四卷,2002年结集出版发行。

《张居正》在现实主义的基调之上,作者又以飘逸的笔致,随处布置点染一些浪漫主义的情节与人物,并用“木兰辞”、“水龙吟”、“金缕曲”、“火凤凰”等词曲,总摄各卷的情调与韵味,使全书平添了一种苍凉悲壮的诗意,这也是《张居正》一书的显著特色。

2、张洁《无字》

《无字》是当代作家张洁创作的长篇小说,分为三部,2002年1月首次出版。

《无字》以女作家吴为的人生经历为主线,讲述了她及其家族几代女性的婚姻故事,描摹了社会大动荡、大变革中各色人等的与世浮沉、坎坷人生,展现了中国近百年间的风云际会,对20世纪的中国进行了独特的记录与审视。

七、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2003—2006)

1、贾平凹《秦腔》

《秦腔》是贾平凹的第12部长篇小说。《秦腔》初版于2005年4月,荣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内容涉及其家乡陕西省丹凤县棣花镇的故事。作品以细腻平实的语言,采用“密实的流年式的书写方式”,集中表现了改革开放年代乡村的价值观念、人际关系在传统格局中的深刻变化,字里行间倾注了对故乡的一腔深情和对社会转型期农村现状的思考。

2、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

《额尔古纳河右岸》是迟子建所著的长篇小说,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小说以一位年届九旬的鄂温克族最后一位酋长女人的自述口吻,讲述了一个弱小民族顽强的抗争和优美的爱情。小说语言精妙,以简约之美写活了一群鲜为人知、有血有肉的鄂温克人。

八、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2007—2010)

1、张炜《你在高原》

张炜在《你在高原》中塑造出大量的人物形象,其中的女性人物形象独具特色。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以宁、曲两家故事作为主线,讲述了“高原”人们的生存方式,并在其中穿插了家族历史与祖辈和父辈的悲剧人生。

2、莫言《蛙》

《蛙》是中国当代作家莫言创作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以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讲述了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万心的人生经历,也反映出中国计划生育的艰难历程。小说秉承了作者乡土文学的一贯风格,以细腻的笔触、朴实的文字落脚于中国社会的一隅。

(1)黄雀记短篇小说扩展阅读:

茅盾文学奖设立背景

1981年,根据茅盾先生遗愿,将其25万元稿费捐献出来,设立了茅盾文学奖,当时决定由巴金担任评委会主任。此奖项的设立旨在推出和褒奖长篇小说作家和作品。

当时规定每三年评选一次,参与首评而未获奖的作品,在下一届以至将来历届评选中仍可获奖。首届评选在1982年确定,评选范围限于1977年至1981年的长篇小说。

“茅盾文学奖”是中国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文学奖,是中国长篇小说的最高奖项之一。

B. 苏童的生平经历

1969年7岁的苏童开始就读于齐门小学,9岁时患上了很严重的肾炎和并发性败血症,不得不休学在家。生病得痛苦因素挤走了苏童所有的稚气的幸福感觉,使九岁的他便尝到了恐惧死亡的滋味。也正是这种童年时对死亡的体验,才使得苏童作品中总是弥漫着一种生命的脆弱和不确定性,以及人对死亡恐惧的氛围。“我现在是以一个作家的身份在描绘死亡,可以说是一个惯性,但这个惯性可能与我小时候得过病有关。”
1975到1980年间,苏童在苏州39中就读,“功课不错,尤其是作文深得老师赏识。 ”
1980年考取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这个时候苏童开始大量写诗,后来转为狂热地写小说,但是总是被退稿。 1983年《飞天》第四期发表了苏童生平第一组诗(以本名童忠贵发表)。《星星》诗刊也发表了苏童的一组诗《松潘草原离情》。 也是这一年,还在读大三的苏童在《青春》杂志发表短篇小说处女作《第八个是铜像》。 1985年底,苏童被《钟山》杂志招纳到麾下,成为《钟山》杂志最年轻的编辑。
1987年,苏童与中学同学魏红结婚 。这一年苏童的短篇小说《桑园留念》发表在《北京文学》第二期,这篇小说被苏童认为是自己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小说。该年苏童在《收获》的第五期发表了《1934年的逃亡》而一举成名,同洪峰、格非等一起成为先锋小说的领军人物之一,小说别具一格的叙事方式、叙述语言,成为先锋小说的代表作。
1988年9月,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苏童的小说集《一九三四年的逃亡》。 同年,苏童在《收获》杂志发表个人最著名的代表作《妻妾成群》,后被张艺谋改编成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获威尼斯电影节银狮奖,并获提名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1989年2月,苏童的女儿天米降生。“我对她爱深得自己都不好意思” 。
1990年苏童加入中国作家协会,7月苏童母亲去世。
1998年,36岁的苏童和余华、毕飞宇、莫言等一起参加意大利都灵举办的学术研讨会,题为“为何写作”。
90年代之后开始创作长篇小说,先后发表、出版了《妇女生活》、《米》、《我的帝王生涯》、《城北地带》、《菩萨蛮》等小说。
2003年8月,苏童出席了由新加坡举办的两年一度的新加坡“作家节”,此次参加的还有旅英中国女作家虹影及中国台湾作家焦桐。苏童分别与焦桐和虹影在8月23日和24日开展讲座并发表了演讲。9月,新加坡“金笔奖”揭晓,苏童、虹影任评委。
2004年3月,苏童作为由27人组成的“中国作家团”成员之一,赴法国参加2004年的法国图书沙龙。5月20日,苏童参加同济大学作家周“文学与人文关怀”大型文学对话会,出席者还包括余光中、莫言等。
2005年出版长篇小说《碧奴》。
2006年3月,苏童出席以英语为主要语言的“Man香港国际文学节”,出席这次文学节的还有二○○五年布克奖得主约翰·班维尔(John Banville)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西默斯·希尼(Seamus Heaney)等四十余位国内外作家。8月30日,苏童新作《碧奴》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首发,这是全球首个同步出版项目“重述神话”中的首部中国神话作品,随后在全球十五个国家推出。《碧奴》也于同年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二○○六年度杰出作家”提名。9月1日,北京大学召开“苏童新作《碧奴》学术研讨会”,陈晓明主持会议,与会者有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苏童也参加了此次会议。12月15日,第一届“中国作家富豪榜”重磅发布,苏童以九百万元的版税收入,列作家富豪榜第四位,引发广泛关注。
2007年7月,苏童参加“中德·名城·名家·名作”城市推广交流活动。由中国当代文学先锋代表作家苏童和德国知名文学家米歇埃尔·罗斯博士为两国代表,互访两个半月。八月,他应歌德学院邀请去莱比锡做住市作家,在莱比锡生活了三个月,并作有《莱比锡日记》,这次德国行成为了苏童在德国的最美好的经历,而《河岸》也正是在这期间开始动笔的。
2009年出版《河岸》,获第三届英仕曼亚洲文学奖和第八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作家奖,被苏童认为是自己2009年之前为止最好的作品。
2013年苏童的新长篇小说《黄雀记》在《收获》 (2013年第3期)发表,囿于篇幅限制,他给小说动了个小手术,删改了约五万字。足本的《黄雀记》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区别于前一部长篇小说《河岸》,这一次,苏童在知天命之年回到了他为读者所熟悉的“香椿树街”题材。
2015年3月21日下午,作家苏童接过了北师大校长董奇、北师大国际写作中心主任莫言的聘书,成为贾平凹、余华、严歌苓之后的北京师范大学第四位驻校作家。

C. 你最喜爱的一本书是什么为什么喜欢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最喜爱的一本书是《黄雀记》。我喜欢《黄雀记》的一点就在于其延续了苏童惯常的小人物、小地方的叙事风格和节奏。主题涉及罪与罚,自我救赎,绝望和希望。

小说故事并不复杂,就是一桩上世纪80年代发生的青少年强奸案。分为三章:保润的春天、柳生的秋天、白小姐的夏天—三章的标题暗示了三个不同的叙事视角。通过三个不同的当事人的视角,组成三段体的结构,写他们后来的成长和不停的碰撞,或者说这三个受侮辱与被损害的人的命运,背后是这个时代的变迁。

(3)黄雀记短篇小说扩展阅读:

《黄雀记》作为一部立足于现实却又不完全写实的作品,本身具有的寓言色彩和深厚内涵是值得称道的,苏童把转型期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移植到了他的香椿树街上,打上了突出的个人风格烙印。

这与其采用的精彩的叙事策略是分不开的,通过独具匠心的叙事结构、意蕴深厚的意象选取以及余韵悠长的空白点设置,作者把现实的生活画面再加工,为读者呈现出更为丰厚的美感。这幅用诗意的笔触撰写的20世纪80年代世态众生相的杜会报告,值得令人驻足。

D. 谁将问鼎第九届茅盾文学奖

陈劲松﹙中山大学中文系博士、文学评论家﹚
[一]

在一个娱乐至上的时代,文学的关注度逐渐趋于边缘和淡漠,甚至就连四年一度的茅盾文学奖评奖此等“大事件”,也难以让大众的视线为此“高看一眼”。偶有想探虚实者,只见“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5月15日0时00分,中国作家协会官网公布第九届茅盾文学奖参评作品,多达252部长篇小说的作品目录,当真有点“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其中,不乏同一作家两部或三部作品参评,难免给人“普遍撒网”之嫌。根据该奖规定,评委先从这252部作品里面选出10部作为提名作品,最终获奖的作品则不超过5部。那么,问题来了:谁将问鼎本届茅盾文学奖?

首先还是谈谈不大可能获奖的作家作品吧。首当其冲的,我以为是刘心武、王安忆、贾平凹和刘醒龙四位。何也?盖因刘氏之《钟鼓楼》、王氏之《长恨歌》、贾氏之《秦腔》以及醒龙之《天行者》,此前已分获第二、五、七、八届茅奖。尽管四者本次参评作品《飘窗》、《天香》、《古炉》和《老生》、《蟠虺》均表现不俗,譬如,《人民文学》杂志认为《飘窗》“分量不亚于他早期的大作品《钟鼓楼》……是一部地气丰沛、思力深沉,性情、感应和生趣都格外丰饶的长篇小说”。其他几部作品更是斩获各类奖项:《天香》位居第四届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红楼梦奖”首奖;《古炉》曾获首届施耐庵文学奖;《老生》刚刚摘得第十三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作家奖;《蟠虺》力擒2014年度人民文学奖长篇小说奖。中国文坛历来有轮流坐庄的“排排座”传统,评委们应该不会将选票再次投给他们,否则,让陪练的王蒙、格非、苏童、李锐、韩少功、叶兆言、李佩甫等一众文学“大佬”们,情何以堪啊?!
[二]

曾以《米》、《红粉》、《妻妾成群》等先锋文学作品蜚声海内外的苏童,被媒体视为本届茅奖有力的竞争者之一,我却对此持谨慎态度。苏童的文学成就不可否认,但我以为,其贡献主要体现于中短篇小说,而在长篇小说写作上,苏童始终显得有心无力,他曾不止一次提到长篇写作时的痛苦,至于这种痛苦究竟由何构成,他自己似乎也颇感茫然。而在作家王安忆看来,“苏童的小说里面总是有‘道具’的……这个道具是他所熟悉的,能够给它隐喻的,同时隐喻也不是勉强的。所以去写《碧奴》的时候,我觉得他挺无所抓挠。他创造了‘眼泪’,有点像最初的‘白鹤’、‘核桃树’,这一套又回来”;批评家郜元宝则如此一针见血地概括苏童的整体写作:“他喜欢描写封闭独立的狭小世界,所以文学做得精致美好,一旦世界放大了,就像《河岸》的有些话语,好像外面世界吹进来的风,一下子又明显的不和谐……在美学上,苏童将现实经验拒之门外。苏童就好像奔跑在几个房间里进行写作。”这些评价,无疑是客观且中肯的。

苏童本次参评作品《黄雀记》来说,用他自己的话讲,“这部小说在风格上是‘香椿树街系列’的一个延续,所谓街区生活。讲述了上世纪80年代发生的一个错综复杂的青少年强奸案,通过案子三个不同的当事人的视角,组成三段体的结构,背后是这个时代的变迁,或者说是这三个受侮辱与损害的人的命运,写他们后来的成长,和不停的碰撞。”据此,我们大致可以了解《黄雀记》的写作风格、故事构架及其思想品格。批评家程德培曾这样评价苏童:“重视意象和画面的人,处理短篇小说非常容易。把小说拉长变成中长篇的叙事,光靠画面和意象群,我觉得解决不了问题,肯定要借助其他手段”。很显然,以《黄雀记》这样一部作品冲击茅盾文学奖,分量还是稍微有些轻。要命的是,另一位先锋文学代表作家格非的同台角逐,更让苏童面临多重竞争压力,评委们或许不会让两位写作风格类似的作家,出现在同一份获奖名单中。
[三]

20世纪80年代中期即倡导“寻根文学”并以《爸爸爸》、《马桥词典》和《暗示》等文学实绩享誉文坛的重要作家韩少功,亦被媒体所看好,但我认为形势或许并不乐观。

韩少功参评作品《日夜书》采用《史记》“传记”的写作方式,以白马湖茶场的知青生活为背景,通过知青陶小布的视角,讲述了大甲、马涛、郭又军、贺疤子、陆学文等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经历及其在新时代的遭遇和思想危机,小说以群像的记录展示了一代人的命运轨迹。当前,历史虚无主义正在不同领域甚嚣尘上,而韩少功的《日夜书》,则通过再现知青的人生历程,“为我们呈现出了这一代人的精神面貌及其在历史中的变化。”《收获》执行主编程永新表示,该作品“描绘了中国当代复杂思想的起源和脉络,细致勾勒同一历史阶段中不同人群的抉择。”故而,某种意义上,这部作品是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有力反拨。

正因如此,《日夜书》获奖的可能性或将大打折扣,这主要源于茅盾文学奖所谓的“主旋律”标准。如何评价“文革”中1700万知青上山下乡及其留下的传奇经历和历史,至今尚无定论。如此看来,《日夜书》想要获奖,断然离不开评委们的骨气与勇气。

此外,在参评目录中,不乏刘庆邦(《黄泥地》)、蒋子丹(《囚界无边》)、严歌苓(《陆犯焉识》、《妈阁是座城》)、裘山山(《河之影》)、范小青(《我的名字叫王村》)、叶广芩(《状元媒》)、高建群(《统万城》)、孙惠芬(《生死十日谈》)、王跃文(《爱历元年》)、关仁山(《日头》)、葛水平(《裸地》)、叶辛(《安江事件》)、海男(《热带时间》)、范稳(《吾血吾土》)、阎真(《活着之上》)、艾伟(《南方》)、何顿(《来生再见》)、宁肯(《三个三重奏》)、墨白(《手的十种语言》)等知名作家的身影,同时出现了徐则臣(《耶路撒冷》)、路内(《花街往事》)、乔叶(《认罪书》)、鲁敏(《六人晚餐》)、邵丽(《我的生存质量》)、颜歌(《我们家》)、笛安(《南方有令秧》)等近年文坛较为活跃的青年作家。

由于本届茅奖已有规定,最终获奖作品不超过5部,所以,上述作家作品“打酱油”的可能性极大,更不用提其他200多部作家作品了。
[四]

下面再谈谈可能获奖的作家作品吧——格非的《江南三部曲》无疑将是本届茅奖的一大看点。作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崛起的“先锋”作家,格非凭借对小说艺术构成的独特理解和横溢的文学才华,通过叙事技巧和叙事语言的不断探索,传达出对世界、历史与生命的不同看法,从而给传统的文学思想、文学观念形成有力冲击,并为中国当代小说创作提供了大量的个人经验。《江南三部曲》是作者呕心沥血十余年,深入思考并描写一百年来中国社会、历史、知识分子等问题的系列作品,第一部《人面桃花》书写了民国初年的知识分子对精神世界和社会理想的探索;第二部《山河入梦》展示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知识分子的心中梦想和社会实践,第三部《春尽江南》则将笔墨对准了当下中国的精神现实。其中,《人面桃花》曾获第三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作为一部中国味道非常浓厚的小说,《人面桃花》具有强大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文学的诗性力量,格非藉此告诉我们:小说创作在反映时代现实、表达个人经验的同时,还应庚续传统中国的文学经验与精神气度。《江南三部曲》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打捞历史碎片的文学视角,也为我们提供了一条融合传统与现代的写作途径,其繁复与妖娆、精致与典雅、从容与澹定,无不体现出格非“先锋”背后的“传统”面影。这么多年过去,和他差不多先后成名的一批作家已陆续获奖,就算论资排辈,格非也的确够格了。
[五]

成为本届茅奖热门人选的,还有作家金宇澄。其参评作品《繁花》2012年在《收获》杂志甫一连载,即引起文坛轰动,被誉为史上最好的上海小说之一,甚至有论者将其与张爱玲和《红楼梦》相提并论。 2012年,《繁花》获中国小说学会评选的中国小说排行榜长篇小说第一名;2013年,获中国图书评论学会评选的中国好书第一名、第十一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小说家奖,以及第一届鲁迅文化奖年度小说奖。批评家谢有顺认为“金宇澄的写作缓慢、谦恭,如同一次漫长的等待。他发表于二○一二年度的长篇小说《繁花》,新旧交错,雅俗同体,以后撤和迂回的方式前进,以沪语的软与韧,抵抗话语潮流中的陈词滥调。经由他的讲述,一衣一饭的琐屑,皆有了情致;市井与俗世的庸常,亦隐含着意义;对日常世界的从容还原,更是曲处能直,密处能疏。他的写作,有着话本式的传统面影,骨子里亦贯通、流淌着先锋文学的精神血脉。他把传统资源、方言叙事、现代精神汇聚于一炉,为小说如何讲述中国生活创造了新的典范。”

作为近年文学界潜伏的一匹黑马,金宇澄的《繁花》极有可能获得本届茅奖评委们的青睐而一举成名。
[六]

此外,王蒙的《这边风景》、叶兆言的《驰向黑夜的女人》、李佩甫的《生命册》、李锐的《张马丁的第八天》以及林白的《北去来辞》等作品,亦可算得上近期文学界收获的一批佳作。加之这些作家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业已形成的文学地位及其影响力,斩获茅奖终究也是实至名归。

以上简单分析了第九届茅盾文学奖的各种可能与不可能,完全代表个人意见,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不过,在这个“一切皆有可能”的国度,出现任何结果,均是意料之中的事。最终,评委们肯定会说:“该得奖的都得了,不该得奖的一个也没得。”或者:“没有获奖的作品不一定很差,但获奖的作品一定不差”。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国内文学奖频频陷入尴尬境地,“跑奖”现象屡禁不止,圈子化倾向广受诟病,政绩化趋势明显。对当前种种文学弊端,学者陈思和深表忧虑:“今天最重要的是大家在面对文坛的时候缺少真诚;也缺少对艺术的特殊的判断能力,分不出好作品和差作品。”

作为国内最高荣誉奖项之一的茅盾文学奖,如何在评选过程中摆脱上述窘境?让我们拭目以待。作家余华曾说:“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因此,我以为无论谁获奖都不再重要,借用瑞典学院院士、诺贝尔文学奖评委谢尔·埃斯普马克5月12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发表演讲时谈到诺奖唯一标准时所说的:“你他妈必须是个好作家!”

■个人提名作品:格非 《江南三部曲》;韩少功《日夜书》;金宇澄《繁花》;王蒙 《这边风景》;叶兆言 《驰向黑夜的女人》;李佩甫《生命册》;李锐《张马丁的第八天》;林白《北去来辞》。

E.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里最值得看的作品有哪些

建议大家看看路的著作《平凡的世界》这本书,该书于1991年3月获中国第三届茅盾文专学奖。虽然属是陕西文学的代表作,通过时代的变迁反映社会现实,但是每个人或多或少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激烈着好多人努力勤奋的去生活。

F. 有关短篇小说中是否能有多个主人公的问题

我看小说三年多了,
看过好几个多主角小说,
也不属于多主角,就是主角修真然后也让他同学跟他一起修真,
他俩共同闯天下的事情,但是我不喜欢看,

下面我来说几点。你俩个人主角就突显不出主角了,我们为什么看小说,看小说可以把主角想象成自己,如果在加入一个主角,那么这2个主角 那个才是我?
双主角的书只能当做剧本拍成连续剧,

小说就是为了突显自己,看了3年多的书,现在的作者没一个有水准的,
就比如修真小说吧,主角修真了,但是这个故事的终章内容是什么?
主角没有奋斗的目标者书看起来有意思吗,只在都市中混,你在都市中也应该有个目标啊,比如说建立最牛的势力。赚最多的钱,但是现在作者写的全是主角生活,一点意思没有,

最后提醒:如果一个主角没有奋斗的目标那么这本书也就没有了结局。
以前的老书。主角的目标一开始就基本定型了,他们奋斗当仙帝。或者赚最多的钱,我们看这也过瘾

G. 请问“改革开放以来十大先锋作家”是哪几位也请列举一下他们的主要作品,谢谢!

先锋作家,说法不一,凭我的阅读经历,我列出如下11位吧,仅供参考。(1)马原,主要作品有《冈底斯的诱惑》《西海的无帆船》、《虚构》等。(2)洪峰,主要作品有《梭哈》《和平年代》等。(3)余华,主要作品有《活着》《许三观卖血记》。(4)苏童,主要作品有《妻妾成群》《黄雀记》等,苏童的主要成就在短篇小说。(5)齐一民,主要作品有《马桶三部曲》《雕刻不朽时光》。(6)格非,主要作品有《褐色鸟群》《江南三部曲》。(7)残雪,主要作品有《黄泥街》《山上的小屋》等。(8)吕新,主要作品有《抚摸》《光线》等。(9)孙甘露,主要作品有《访问梦境》《我是少年酒坛子》《信使之函》等。(10)刘索拉,主要作品有《你别无选择》。(11)王小波,主要作品有《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等。

H. 有什么好看的短篇小说

网游:

微微抄一笑很倾城袭 天上虹绯 当妖女遇到大神 年度最受欢迎女流氓 姻差阳错 网游之乱世江湖
网游之连城公子 遇见你是我最美丽的意外

未婚生子:

我要开宾士 我要当贵妇 我要嫁总裁 我要住豪宅 嚣张宝宝:总裁爹地不好惹
小鬼跑错边 不败黑鹰 偷生桃花种 千万买主 还我妈妈十块钱

现代:

我的邻居是腹黑 黑白 古典美女 你笑不笑都倾城 岛主 亲爱的,你被捕了 染指你是个意外
既是谈情也说爱 你是我学生又怎样 老婆,跟我回家吧 于是相爱 过客,匆匆 老板是极品 不小心搞大了 爱是至奢华的一件事 成人世界没有童话

古代短篇:

神鹰驸马 白粥情事 小富即安 蔓蔓青萝

高干文

悍妇 幸福不脱靶 长官爱人 小米 岂言不相思 瘾诱 落落·清欢

I. 谁写的bl短篇小说最好看

篇最能够考验作者的水平。
朱雀恨的《一支烟》还有其他几个短篇也很好看,但是写版的真是好。都市小品文权,虽然是BG。写的比好多长篇都好,希望你会喜欢,这个作者挺会说故事的。
另外道行清浅的《藏娇》也不错。
这些你网上搜搜就有了。
另外我推荐双目囧囧的《黄雀记事》。
我觉得桃符写的短篇都很有爱

J. 黄雀记的作者简介

苏童,原名童中贵复,1963年生于苏州制。1980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84年到南京工作,一度担任《钟山》编辑,现为中国作家协会江苏分会驻会专业作家。1983年开始发表小说,迄今有作品百十万字,其中中短篇小说集七部,长篇小说二部。随着其中篇小说《妻妾成群》被著名电影导演张艺谋改编成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获奥斯卡金像奖提名,名声蜚声海内外。

阅读全文

与黄雀记短篇小说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极品修真强少有声小说下载 浏览:86
女局长的丝袜小说全集 浏览:430
穿越小说女主楚嫣然 浏览:151
女尊男主宅斗小说推荐 浏览:473
玄幻小说中的最强神眼 浏览:500
女主叫春心的穿越小说 浏览:578
泰克斯芬利同人小说 浏览:291
写隋唐的穿越小说 浏览:631
小说推荐九库阅读 浏览:499
写刺客信条的无限小说 浏览:922
男主有腿疾的穿越小说 浏览:695
神豪奶爸系统小说 浏览:420
qq阅读小说推荐 浏览:46
穿越重生女强架空完结小说排行榜 浏览:388
分析小说人物形象ppt 浏览:741
不败战神小说阅读 浏览:205
乌桓小说主角 浏览:195
破案刑侦小说排行榜 浏览:319
中考小说阅读训练解析 浏览:250
巨肉的都市小说 浏览:885